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2024-04-29

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精选8篇)

篇1: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1、血气分析的样本类型有哪些?

血气分析的样本类型有动脉血样本、静脉血样本、毛细血样本。动脉血样本,动脉血是血气分析中最常使用用的血液类型,因其可提供氧吸收和运输的最佳信息,所得信息稳定,不因采样点不同而不同。

静脉血样本,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因其受外周循环状态和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可用于评估氧状态,但可反应酸碱状态(pH,pCO2,cHCO3)ctHb,FCOHb,FmetHb,FHbF,ctBil。

毛细血样本,因情况不允许使用动脉血时可使用毛细血进行分析,sO2,pO2,FOHb,FHHb结果仅供参考,可以较好的反应以下参数:ctHb,FCOHb,FMetHb,FHbF,ctBil。

2、血气分析怎样选择采样点?

动脉血样本:挠动脉最为常用,由于它非常浅表易于触及,周围附近无大的静脉,又有非常良好的尺动脉侧支循环,易于采样,在穿刺过程中如不触及骨膜,一般痛觉不敏感。挠动脉采样前先进行改良的Allen’s测试以确定侧支循环是否充足。肱动脉可使用但不常用,由于其因为位置原因不宜于采样破坏周围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环境的风险大。股动脉,虽然其面积大易于穿刺,但侧支循环不良,容易误伤股静脉,应避免在新生儿及老年患者身上采用。

静脉血样本:肱静脉便于采样。

毛细血样本:耳垂,指尖,拇指和脚后跟采血,采用脚后跟和拇指时,患者应大于六个月。

3、血气分析怎样选择抗凝剂?

建议最好使用含钠或锂的干性肝素作为抗凝剂,应避免使用液体肝素以免引起样本的稀释。基于样本类型建议使用以下浓度的肝素:试管:7—30IU/mL血液,注射器:50-500IU/mL血液,毛细管:50-100IU/mL血液。如果包括电解质测量,请使用电解质平衡肝素来减小电解质测量中肝素引起的偏差,以求最佳测量结果。

4、血气分析采集样本时患者如何准备?

患者的呼吸状态应保持稳定:采样前患者应处于稳定状态,保持患者平静呼吸状态,并且通风状态也应稳定。告知患者采样步骤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患者的紧张可引起过度呼吸,通气过度是血气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造成pCO2降低、pH增加、pO2增加。

5、血气分析采集样本时动脉导管怎样准备?

动脉导管中的冲洗溶液必须从系统中完全清除以免稀释血样。

6、血气分析采集毛细血样本时该如何准备? 毛细采样部位应当完全动脉化,动脉化时将其敷热或轻轻按摩5—10分钟,使血管局部扩张,局部充血,使毛细血管充分动脉化,如果未能达到此项要求,血样将只代表局部组织并不反应患者的整体状态。否则可使pCO2测定值偏低。如遇收缩压小于95mmHg、心排出量减少及血管收缩的病人,或出生后数天内的新生儿,则不能用毛细血管血。

7、血气分析样本采集时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血液样本检测只能有专门人员负责,谨记要谨慎操作处理血样及采集血样的仪器。使用符合规格的橡胶手套防止直接接触血样,随时采用消毒技术防止感染采样点。

8、血气分析怎样进行动脉采样?

动脉采样:动脉穿刺,注意不要混淆静脉血与动脉血样本,动脉血(由于高压作用)比静脉血流动快,并且颜色较浅;立即清除其中的气泡;采样后立即将样本同肝素混合。动脉导管,慢慢吸入样本以免引起溶血;立即清除其中的气泡;采样后立即将样本同肝素混合。

9、血气分析怎样进行静脉样本的采集?

静脉样本:须先将手及前臂浸入45OC水中20分钟,使该部位静脉血动脉化,然后从手臂(或手背)静脉抽血,但抽血时一般不得使用压脉带,只能缓缓吸取,以免产生气泡。如使用压脉带,则须在最初几秒钟抽血,并不时屈曲手指或握拳。否则可使静脉pO2降低,增加酸性产物的含量。

10、血气分析怎样进行毛细管采样?

毛细管采样,使用柳叶刀或其他类似的工具穿刺,血液未经挤压自动流出, 弃去第一滴血,因其可能含有组织液。有第二滴血的中间开始采集,防治气泡产生。禁止挤压采血点以免混合部分组织液,仪器测量偏差。还可能引起样本(或部分样本)的溶血,导致cK+值偏高。样本分析应在10分钟内完成。如果必须储存,请将样本保存在0-40C下最多30分钟。注意:有毛细血管所得的测量结果中特别是pO2要谨慎应用。

11、血气分析怎样进行混合样本采集? 混合样本:采集后立即将血液同肝素混合以免凝血发生,凝血可使分析仪阻塞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混合样本时需倒转样本,并将其在手心中转动数次。混合毛细管时可使用混合线或磁铁。避免混合时过于用力,以免引起溶血。

12、血气分析怎样进行呼吸气样本采集?

呼吸气样本,将患者的呼吸气体装入道格拉斯袋中,连接注射器于道格拉斯袋(最小为20mL,含有橡胶头)。注满,排空注射器两次后注入样本,然后使用橡胶头密封注射器。

13、血气分析的样本怎样保存?

任何时候应立即使用样本,尽量避免样本的保存。如果无法立即进行样本的测量,在室温下保存不应多于10分钟。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请在0—40C(32—390F)下,存放最多30分钟。以下为保存方法:冰水(附带碎冰或制冷物质)可用于储存样本。样本不可直接放入冰中,以避免样本中冰结晶导致血液细胞溶解。样本应水平放置避免样本混合。注意:估计氧分压值较高的样本因尽快测量;如果毛细血管中存在气泡,则PH及血液气体值不应继续测量。

14、血气分析样本怎样进行分析前的准备?

动脉穿刺和动脉导管样本:如果样本中存在气泡则不应测量PH及血气值,晃动并在手心中滚动样本数次,使样本彻底混匀。毛细管样本:分析前应再次混合样本,样本吸入测量前不要将混合线移开,吸入前将混合线滑动到毛细管吸入样本的另一端,移开毛细管两端的橡胶头。

15、血气分析样本中气泡对检测结果有什么影响?

混合搅动前应清除样本中的气泡,如果气泡同血液样本含量相比达到5%时便可导致潜在错误,气泡所产生的影响将随着保存时间及混合搅动而增强。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根据气体规律,高分压流向低分压,从而使血液中的pO2及pCO2都发生改变而无测定价值。

16、血气分析在血液样本分析前阶段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样本中存在气泡,影响参数pO2,应立即清除气泡。样本沉淀,影响参数Hct,pO2,pCO2,在注入分析仪前混匀样本。溶血,影响参数cK+,cCa2+,应避免剧烈混合,避免储存温度在0oC以下。新陈代谢,影响参数pO2,pCO2,cGlu,cCa2+,应避免储存,如果必须储存请在0—4oC储存。样本设备结构,针直径太小容易引起溶血,影响参数cK+,cCa2+,应选用适当的采样设备。液体肝素引起的稀释,影响参数电解质和代谢物,Hct,pCO2,应使用干性肝素片。肝素介入影响,影响参数电解质,特别是cCa2+,应使用电解质平衡肝素。动脉血混入静脉血,影响参数pO2,sO2,应采用标准的采样技术。患者状态不稳定,影响参数pH和血气,应通风调整20分钟后采样,通知患者采样步骤。红细胞泄露,影响参数cK+,应在0—4oC温度下储存样本,最多30分钟。放置在阳光下或其他灯光下,影响参数ctBil,应使样本避光放置并尽快测量,对接受光疗的患者进行采血前应先关闭灯光。

篇2: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动脉血是临床实验室中最为敏感的样本之一[2],分析前阶段(错误的患者评估、检测申请、样本采集、储存运输等)的操作更容易造成样本中的相关检验结果的偏差。统计结果显示,46%~48.2% 的错误检验结果是分析前处理不当引起的[3]。针对血气分析项目,分析前处理不当造成的错误占总差错率 74.5%[4]。错误的检验结果会给医院和患者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医疗损失。

根据 Sol F.Green 的研究,在所有因不合格样本所增加的成本中,使病人增加的额外治疗成本占 80%,其次是重采的时间和人员成本,而问题原因查找、采血耗材和机器成本综合不到 10%[5]。因此,错误的血气分析结果远比不检测的后果更为严重。

为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控制和血气报告结果准确性,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均对动脉血气分析样本分析前处理变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2,6-17]。

一、采血器材质对血气结果的影响

目前注射器材质分为两种,玻璃和塑料。玻璃材质能够较好地防止气体的渗透,因此,一个活塞密封得较好的玻璃注射器能保证样本内的气体在2小时内基本不变。塑料注射器由于材质本身的特性相对比玻璃注射器具有一定的气体透过性,因此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可通过针筒筒壁和针栓末端,塑料注射器中氧气透过率是玻璃注射器的 4 倍至 150 倍。因次,为了避免管壁塑料材质透气性对标本气体交换的影响,最好选择管壁较厚、材质坚韧的高密度塑料材质。由于 pO2 和 pCO2 会逐渐改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在采血后的 15min 内立即上机检测。

二、肝素的影响

液体肝素对样本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会下降的指标包括电解质、HCO3-、CO2、血红蛋白,而 pO2 和 sO2 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上升,因为肝素溶液中的氧分压约为 150mmHg。尤其是电解质变化最明显,因为血气分析仪所用的电极-电位差法所测的是血浆而非细胞中的电解质。

实验证明,随着肝素对血液比例的加大,血气分析结果中,pH、pO2 随之增加,pCO2 随之降低。因此合适的肝素浓度非常重要。如果是使用固态肝素,那么必须保证采血器能够帮助血样与肝素快速完全的混匀以免抗凝不充分。为了使误差最小化,可容忍的注射器死腔中的溶液量应小于 5%。但由于一滴水的体积已达 0.05ml,很难做到稀释影响的最小化。因此,应尽量使用干式抗凝剂。

由于肝素具有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阳离子的结合的特性,使得与肝素结合的电解质不能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得,导致最终检测检测结果偏低。这种效应对于血液标本中的钙离子尤其明显,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如果肝素的浓度每增加 100,000IU,分析结果中盖里浓度将会将降低 0.13mmol/l。IFCC(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指南提出,肝素浓度超过15000IU/L,必须使用钙平衡肝素锂以避免钙离子与肝素结合造成结果的假性降低。

三、血气样本采集的采血不当的影响

血气值可能会因紧张造成过度换气、屏气、呕吐或哭泣而发生短暂改变。病人情绪不稳时采血,测得的 pH 会升高,PaCO2 会降低。应以愉快和令人放松的方式向患者解释将进行何种操作。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全身放松,平躺在床上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 5分钟以上或待呼吸平稳。门诊患者可能需要5分钟以上的时间来达到平稳状态。

患者接受外源氧气时样本采集时应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达到“稳定状态”。除紧急状况和马上需要结果的情况(如属于“编号范围”的病情或昏迷状态)外,样本未在稳定状态下采集可能影响对报告结果的解读。

所有采集前条件,如要求的FiO2、通气设备以及机械通气设置均应得到满足。如果 FiO2 发生变化,应在采样前等待至少 20-30 分钟以达到稳定状态。这种方式对于慢性肺病造成异常通气/扩散比率的患者尤为重要。病人吸氧时采血,测得的 PaO2 会升高。

在病人循环不良部位采血,测得的 PaCO2 会升高,pH、PaO2 会降低。

在病人输液侧采血,测得的 pH 会受病人所输液体酸碱度的影响。

四、气泡的影响

在采集标本是如果混入气泡,应立即排除。如时间过长,可使测定结果发生误差,具体表现为 pH、PaO2 升高,PaCO2 降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与血液中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弥散原理,若血液中混入气泡,两相间的氧和二氧化碳必然发生交换,平衡后的结果就会出现 PaCO2 降低,而 PaO2、pH 升高。

五、标本溶血的影响

标本送检过程中,如果溶血或凝血,将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凝血的标本会堵塞仪器的管道系统。血液如果溶解,会使得血气结果中的 pO2、pCO2 升高,pH 值降低。这是因为动脉血红细胞内的 pO2、pCO2 高于血浆,pH则低于血浆。并且溶血也会造成钾离子检测结果的假性升高,因为人体 95%的钾离子在血细胞内,血细胞破裂,钾离子浓度就会上升。产生溶血的原因来自于四方面原因,第一是采血器针尖过细,第二是若使用非自动充盈的动脉采血器,针栓抽吸过程中,有可能由于抽吸动作过快,导致血细胞破裂,从而溶血。第三则是血样采集后混匀是时动作过于剧烈。第四则是在标本运输中受到剧烈震荡,造成标本的溶血。

六、标本没有摇匀的影响

标本分析时是否充分摇匀,也会影响血气检测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空针注射器前端死腔中有肝素,而肝素的 pH值为 6.56,没有和血液完全混匀,可直接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酸。Hb值可能因血液分层的不同而波动,而 pO2、pCO2 变化不大。

七、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标本一般要及时完成测定,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分析,在室温条件下(25摄氏度以下)放置不得超过 15分钟。15分钟内不能完成测定,应该在冰水混合物(4摄氏度左右)保存,但不得超过30分钟。否则,所测得的血气结果会发生偏差,即测得血气结果中 pH、pO2 会降低,pCO2 会升高。标本不能放在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否则标本复温后,红细胞会溶解,从而使测得的血气结果(尤其是K+)出现误差。对于乳酸、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或特殊检测(如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或“分流”研究),应在采样后立即或 5分钟内检测。

根据 CAP(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的实验室和 POCT管理经验,不合格血气标本的主要原因包括:采血量过低、气泡和未冰浴保存或延迟上机。需通过规范培训,让动脉采血人员对动脉穿刺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有(相较静脉穿刺)更充足的技能储备,通过专业体系以防止标本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拒绝和记录不合格样本,并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对于不合格的样本,在医生的要求下仍可以被检测和报告,但其结果是不可信的[18]。

参考文献:[1] ISO 15189:2012.Medical Laboratorie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 [2] CLSI H11-A4 Procedur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Arterial Blood Specimens Approved Standard, fourth edition [3] 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Chem Lab Med 2006;44(6): 750-759 [4] 李铁民,梁淑新,王淑仙,丑广程,朱珊珊,杨超。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准确性因素研究,河北医药,2014;36(9)1368-1370 [5] Sol F.Green The cost of poor blood specimen quality and errors in preanalytical processes, Cli Biochem.2013;46(13-14):1175-9 [6] Approved IFCC recommendations on whole blood sampling, transport and storage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H, blood gases and electrolytes.Eur J Clin Chem Clin Biochem 1995.33.4.247 [7] 现代临床血气分析,钱桂生主编

[8] 临床血气分析,毛宝龄、郭先锋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59-87 [9] 血气分析仪PCO2测定系数误差校正的实验研究,医疗卫生装备,1996;(1):18-19 [10] 动脉血标本隔绝空气放置半小时前后血气指标的观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赵自强,郭先健,钱桂生等

篇3:影响血气分析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气分析检验的28例患者,均由临床医师提出血气分析检验申请,由检验科医师抽取送检。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心血管病患者8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其他系统疾病4例。

1.2 方法

1.2.1 血气分析仪采用PO2、PCO2、pH电极检测动脉血中的PCO2、pH、AB、SB、STPH等15项指标。

1.2.2 选用5mL的玻璃空针以及一次性采血器上的针头即可。用0.5mL的肝素于采血前均匀涂于针筒壁四周,需将多余的肝素排出。涂抹时应注意肝素用量不可过多,血液标本也不可过少,如肝素过多或血液少于1mL,则会造成稀释性误差。采取血液标本后要认真混匀,将注射器拿在手中慢慢滚动1min,并注意要上下翻转5次,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操作时动作一定要慢,以免溶血。

2 结果

进行血气分析检验的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均采血检验成功,3例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成功率达89.2%。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3例患者中,1例误采静脉血;1例因采血方法不妥导致标本出现溶血;1例抗凝剂用量不合适。

3 讨论

3.1 动脉血气分析的重要性

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血液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有关的氧和二氧化碳,其检验结果不仅是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还对给予患者吸氧浓度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药物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血气分析前标本的误差则对检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并使标本的误差降到最低,是保证动脉血气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3.2 影响动脉血气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3.2.1 正确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

血气分析申请单的内容非常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一部分医师不注意填写或者填写不全也会影响到血气检验的结果,因此临床医师应注意正确填写申请单: (1) 一般项目: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当天测量的血压以及呼吸情况,医师临床诊断,采血时间(采血时间应注意具体到年、月、日、时、分); (2) 重要项目:患者的体温、血红蛋白以及给氧浓度(吸氧状态下); (3) 如有必要还应注明对血气分析检验有重大影响的治疗措施。如输入大量碱性或酸性药物,上呼吸机以及气管切开或插管。

3.2.2 患者状态的稳定性

采集血液样本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若患者因精神紧张而呼吸加快发生通气过度则会导致PaCO2降低,反之若患者因害怕疼痛而屏住呼吸发生通气不足则会导致PaCO2升高。因此,在采样时应注意提前与患者解释采集血液的作用,以及发生问题的后果,使之保持情绪稳定,穿刺时要准确到位,一针见血,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如遇非卧床患者可让患者卧床休息3~5min后再进行采样,正在哭闹的婴幼儿则不宜采集血样。

3.2.3 采血部位的选择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氧分压相差过多,因此临床上进行血气分析检验时均不采用静脉血。对于采血部位的选择在理论上来说全身任何动脉均可,而较为理想的部位则是血管表浅易触及、穿刺方便的部位。桡动脉是最为理想的采血部位,临床上采血做血气分析通常都是采集此处部位。如桡动脉穿刺不成功,则可选择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以及颞浅动脉,颞浅动脉主要用于采取婴儿血液标本时。

3.2.4 治疗因素

对于使用酸碱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应在用药后30min进行采血,以便反映治疗效果;对于应用高脂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如脂肪乳等),会影响PaO2电极的灵敏度,干扰血气测定,因此应在输注完毕12h后进行采血。吸氧以及吸氧的浓度对PO2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采血前应停止吸氧。如遇病情不允许的患者,采血时应注明吸氧浓度,以识别当前患者的PaO2、PaCO2值的临床意义。

3.2.5 存放时间

血液即使抽取在注射器内也会继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标本的存放时间对血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标本温度也会影响到血气参数,所以抽取血液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从采集标本到完成测定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若不能及时送检则应将标本存放于0~4℃的冰箱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h。

血气分析是临床上重要的病情监测方法,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上医师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必须树立起质控意识,严格把关,做好标本采集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验结果。

摘要:目的 对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检验科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进行血气分析检验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气分析的结果受患者状态、标本的采集以及存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论 树立起质控意识, 严格把关, 做好标本采集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 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检验

参考文献

[1]钟南山.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4.

[2]边俊, 陈玲, 傅丽娟, 等.血气分析样本的采集及误差分析[J].中华理杂志, 1997, 32 (4) :225-226.

[3]安刚, 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575.

[4]张云红, 赵建梅.血气分析标本的质量控制[J].大理学院, 2006, 27 (6) :60-61.

[5]杨海霞, 武喜华, 白云风.桡动脉穿刺做血气分析的方法与体会[J].泰山卫生, 2007, 31 (1) :18-19.

篇4: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防范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72-01

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十分关键。检验过程根据过程特性分为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1]。人体的血液要保持一定范围的PH值才能使体内的各种物质代谢正常进行。检测血气分析主要在于了解患者体内血液酸碱度及其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这些结果的变化来了解患者体内通气功能、氧合作用等情况,而检验人员获得相对较准确的结果,就要掌握其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防范。现就患者、护士、实验室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综述。

1患者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由于血气分析取血来源于动脉,在行动脉穿刺时,由于患者的恐惧及心理压力,有患者会产生呼吸急促的现象,使得患者气体交换加快,从而引起PH、PO2升高,PCO2降低,还有患者由于瞬间憋气,使得患者气体交换减慢,从而引起PH和PO2下降,PCO2升高[2]。防范对策:病人应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操作者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人感到舒适,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如果不是卧床病人,取样前至少应躺3~5min。

2护士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护士负责标本采集,采集到合格的动脉血是完成血气分析的前提。动脉穿刺技术不过关,抽到静脉血,血中含有空气,影响实验结果,每年新护士上岗的时间段这种现象会增多。防范对策:加强对护士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采集动脉血时要注意对动脉的保护,取血穿剌要流畅,不使用压脉带。

3实验室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3.1抗凝剂肝素肝素作为抗凝剂通常用于血气分析。稀释(液体肝素)会引起外部离子改变,样本中存在的离子可能发生螯合作用(Ca2+),因此考虑液体肝素的影响,要结合其测定项目来进行考虑,如果测定项目只是检测PH/PCO2/PO2,有或者没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只需要考虑其稀释作用。如果测定项目中还包括钠、钾、锂等,则要考虑这些离子与肝素的结合形成螯合物,使测定结果偏低。使用玻璃注射器时,吸入液体肝素并全部推出之后,虽然使得很紧的注射器得到润滑,便于抽血和抗凝,但针管与栓塞之间还会有一层肝素,其肝素量约为0.05ml,若抽血量为1ml,则误差约为5%,所以要减少稀释误差的话,就要增加抽血量,目前医院都是使用塑料注射器,针管与栓塞之间还有极少量的肝素,并且很难定量,液体肝素中PO2的浓度65~265mmHg,而PCO2则不存在,依然会造成稀释误差[3]。这种稀释作用对Hb结果同样会产生影响,使Hb测定结果降低,并与稀释倍数成正比。在而对红细胞压积和离子浓度来说,对它们的影响会更加明显,1份血液中细胞约占0.45,血浆约占0.55,如果稀释作用发生在血浆中,对全血来说,稀释作用为10%,而对于电解质和红细胞压积而言其稀释作用增加了1倍,达到了20%。防范对策:用肝素锂取代肝素钠盐,肝素锂能减少血中微纤维的形成,同时消除了同一份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钠盐的干扰,特别是在能同时测血气和电解质的仪器上。但如果用同一样本测定锂,就不能用肝素锂作为抗凝剂,要用肝素钠,如果血气分析还直接或间接结合测定离子钙(Ca2+),需要使用特殊的“钙缓冲”肝素,因为普通肝素可与部分钙结合,使读数明显低于实际值,造成测定误差。为保证结果误差最小,实验时肝素最终浓度应为500~1000μl/ml。浓度与血液标本的比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3.2标本的运送及保存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由于血液抽出后,其细胞代谢仍在进行,所以不宜放置过久。实验研究表明,血气标本放置30min内检测,其PH、PCO2、PO2结果变化不明显。若放置超过60minpH、PO2逐渐下降,PCO2逐渐上升,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防范对策:若在30 min内无法检测,或是仪器出现故障,而在30min内无法修复,必须把标本保存置于冰箱,如果标本运送路程较远,超过30min路程的,则必须把血液标本置于低温中保存运送。

3.3标本中有凝固现象标本中有大凝块,操作人员容易发现,但一些很少的凝丝或小凝块就很难发现,一但小凝块或小凝丝进入测量室,要么阻塞管道或测量室,使之无法检测,或是测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影响临床诊治。防范对策:在操作时注意检查标本,在将标本推入仪器时,用力一定要轻,让血液很自然进入测量室,当感到有阻力时,不要用强力推,检查是否有凝块。在推入的同时注意观察测量室血流情况,血液中不能有空泡,电极头不能有气泡,否则结果不准。

综上所述,血气分析可随时反映患者血液中的酸碱状况和供氧情况,临床医生经常以此作为急诊检验项目,主要用于救治危重患者,所以检验人员必须依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同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当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及时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树立质控意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2]刘宏译.血气分析前的准备[M]. 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印,2-5.

[3]彭黎明,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9-463.

篇5: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主要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 但是由于其评分的主观性, 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2]。本院通过脐动脉血气分析的配合为判断新生儿窒息提供了有力证据, 因此作者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10 s内和2 min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新生儿生后脐血的p H和血气分析为常规测定。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105例由健康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8例早断脐组在生后10 s内断脐, 47例晚断脐组在生后2 min进行断脐。入组标准:单胎妊娠, 母体孕前没有其他疾病, 孕期无妊娠期疾病, 没有胎儿异常, 37~42周头位、阴道分娩, 出生体重>2500 g, Apgar评分>7分。样本在10 min内被使用Radiometer ABL90血气分析仪机器测定。分娩过程中, 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持续性使用胎心监护。两组母亲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健康母亲足月阴道分娩的胎儿中, 分娩后立即断脐和分娩后2 min断脐, 其脐带血p H和血气分析结果接近。延迟断脐的新生儿将继续从胎盘获得红细胞和氧气等的血液供应。晚断脐的时间选择2 min, 因为研究显示更长时间的延迟不会使新生儿获得更多的血液学益处[3]。

有研究表明, 新生儿如已开始呼吸则脐动脉血气会发生变化, 因此晚断脐组动脉氧分压值会更高, 但结果显示两组p H和血气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延迟夹脐带时由于胎盘组织继续消耗氧气, 会影响血气有关。采样的方法是双重结扎脐带, 发现在室温下双重结扎脐带, 1 h后测定血气, 结果是没有差异的。此外, 研究结果也与脐动脉血气的采样技术规范性有关, 学者们认为: (1) 留取脐带的节段应尽可能接近胎儿侧, 愈近胎儿侧愈能反映胎儿的血气状况。 (2) 检测时间检测要尽早, 如脐带留置过久, 血p H和PO2会逐渐降低, 而PCO2逐渐升高。在室温下或冰箱冷冻层保存分别勿>30 min和60 min。脐动脉血p H值随时间延长仅有轻度下降, 夹闭脐带1 h内的脐动脉血气参数无明显改变, 有研究则认为脐动脉血血气参数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变化, 不能真实地反映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 所以应尽早进行检测。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为正常阴道分娩的新生儿, 缺乏剖宫产、早产儿等不同组间p H结果的比较。随着对新生儿脐带血血气研究的深入, 将为客观评价新生儿生后状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卢德梅, 柳青叶.分娩方式及测量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影响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4) :1-3.

[2]谢维卫.分娩期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的相关性.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4) :5352-5354.

篇6: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人体动脉血正常值,PH 735~745,PaCO2 35~45mmHg,PaO2 80~100mmHg,BE ±3mmol/L,TCO2 24~32mmol/L。人体的体液环境必须具有适应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血气分析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作用、通气功能和酸碱状态,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是临床医生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就必须做好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血液保存、血气分析前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现将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如下。

患者方面

患者的准备:患者应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患者如果忧虑对结果影响较大,护士在心理上应亲近患者。护士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如动脉穿刺),应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忧虑的影响,由于害怕取样,有些患者呼吸急促,引起PH和PO2增加,PaCO2减少,另一些患者瞬间憋气,引起pH和PO2减少,PaCO2增加。通常的做法是应给患者充分叩背,清理呼吸道后休息15~30分钟后再抽取血气标本。

代谢条件:在取样时患者必须处于稳定状态,以不卧床患者为例,取样前至少应躺3~5分。洗澡、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再采血。

辅助或人工呼吸:如果进行下列辅助吸氧,取样前至少要等20分钟(从富氧空气的简单主动吸入—鼻导管—面罩等到可完全控制的人工呼吸或改变治疗的“量”,例如增加氧流量或改变吸氧的设定)。这一注意事项在用血气分析结果评价吸氧治疗的效果并以此适当调节时非常重要。

测试片的准备

测试片保存温度2~8℃,从冰箱中取出测试片后,不可再放回冰箱中,这些测试片在室温中还有2周有效期(低于30℃)。有37℃标记的测试片从冰箱取出复温1~4小时方可检测,无37℃标记的测试片从冰箱内取出10分钟后即可检测。所以,建议根据工作量取出相应数量的测试片置于室温下,以便可以随时使用,手拿测试片时,切勿用力挤压测试片中央,以免弄破定标液袋及气囊。

液体肝素抗凝剂的影响——稀释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通常用于血气分析,用1ml注射器抽吸02ml肝素钠后,转动几次即可,使针筒向上将肝素推尽,准备采血,但是针管与栓塞之间有一层肝素,因此留下一定量肝素,但是它在注射器中的体积很难定量,会造成对血液稀释误差。现在问题为一体积血原有一定的pH/PaCO2/PO2,很可能被肝素稀释,通常肝素pH接近700,PaCO2为零,PO2在65~250mmHg之间,文献表明稀释作用可达到或甚至超过20%,PaCO2的降稀释低与稀释成比例,稀释10%引起PaCO2降低10%,稀释作用同样使血红蛋白的结果偏低,它与稀释倍数成正比例,但红细胞压积和离子浓度变化更大,肝素浓度的高低除对PaCO2无明显影响外,对pH、PO2、离子均有影响。高浓度的肝素钠造成血液稀释,从而测得pH、PO2明显下降,Na+浓度增加,影响结果准确性。

血气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非常关键,采集到合适的动脉血是完成血气分析的前提。如用采血针头直接从桡动脉或股动脉采动脉血入一次性负压采血管(未接触空气,含32%柠檬酸钠或者枸橼酸钠抗凝剂)内转抽到血气分析测试片内后检测的结果是PH、BE、PCO2明显下降,PO2明显增加,因为里面含有柠檬酸或者枸橼酸影响PH、BE、PCO2值,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含柠檬酸钠或者枸橼酸钠负压采血管内的血做血气分析。

动脉血的采集:采集动脉血时要注意对动脉的保护,取血穿刺要流畅,不使用压脉带。避免在静滴处,动脉留置导管处采血,如特殊情况从这些部位采血,必须弃去第一管血(>5ml)。用肝素化的2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标本1ml检测,血标本采集后立即用橡胶塞密封针尖以隔绝空气,如标本中有空气应驱赶出,在两手间滚动注射器将血混匀。

血气标本的保存

采集标本后要30分钟内送检,血液不宜放置过久,因为细胞代谢仍在进行,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谢,不断地消耗O2,并产生CO2,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例如白细胞增高时PaO2迅速下降现象,但此时PaO2很低的血标本放置过久,空气中的氧可进入导致假性增高,通过对放置时间的延长,实验室作出结果比较05小时内pH、PaCO2、PaO2结果变化不大。存放1小時、2小时后pH、PaO2逐渐下降PaCO2逐渐上升,与及时测定结果相比较变化较大,差异有显著性。如果定标未能通过,不能在30分钟内测定,必须把标本置于冰箱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

标本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测量标本前定标结束后,先使用质控液检测保证pH、PaCO2、PaO2结果在规定范围内,才能进行标本测量。注意周围空气对血液标本的影响,导致PaCO2降低、PaO2升高。要克服样本的不均一性,有凝块的标本,由于改变了pH系统的连接电位,造成测定不准确,还很可能污染或堵塞测量室。因此即使是简单的血气分析,样本在注入分析仪之前也必须充分混合。将注射器在手心中慢慢滚动至少1分钟,并上下翻转几次。

测定结果的分析

血气测定结果出来后,pH和血气测定经常作为急诊试验,用于确诊及进行治疗,它可随时反映患者酸碱状态以及供氧情况,检验人员应根据实验结果,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取样时间、患者代谢状态(休息、工作)、吸氧情况、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检验结果等。这些资料十分重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当有明显异常结果时,及时和临床取得联系,排除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因素外,复查结果及时审核报告结果。血气分析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检测项目。因此,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树立质控意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宏.血气分析前的准备[M].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00:5.

篇7: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2年1—3月来我院体检中心的5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9例,女性293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9岁。专人操作测得BMD值,为BMD异常的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延缓OP的发生。

1.2 方法

1.2.1 分组

按年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性别、生活习惯不同进行分组,均采用以色列生产的超声骨密度仪(sunlight)进行左前臂远端1/3桡骨处超声速度值(SOS)检测,测得BMD值进行比较。

1.2.2 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不同人群测定的BMD值,对BMD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①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向其传授关于OP的防治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以及正确服药4方面的知识。②指导其合理运用卫生保健资源介绍与就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与老年人权益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解决健康问题的途径。③自我保健训练,腰背肌、股四头肌、肩带肌功能锻炼,适度户外运动和日光浴等。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552例健康检查人群BMD值的检测结果

见表1。年龄和性别对BMD值有一定影响。BMD峰值多出现在30~40岁年龄,≥50岁中老年女性BMD值呈现明显加速下降趋势,而男性无加速下降现象。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10%在20~30岁之间完成,30~40岁达骨峰值。在骨骼达到BMD峰值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会很快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随着年龄的增长,BMD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BMD下降。

注:SOS—声音进度(值)。

2.2 各年龄段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比较结果

见表2。OP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女性的OP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也就是说OP的发生受激素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通常与OP发生的有关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1]。这些激素会参与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影响骨骼代谢,在O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玉兰等[2]研究发现,无论是卵巢切除还是自然绝经的妇女均表现出骨丢失加速,后者发展更快,骨丢失更为明显,提示体内雌激素的减少与绝经后OP有直接关系。

2.3 不良生活习惯对BMD值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3。长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BMD下降9.7%,长期吸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极大的危害,免疫功能的低下,使骨的生长发生障碍,骨的破坏增加,从而导致OP发生。Hoidrup等[3]对15 848例男性和13 393例女性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其RR值男女分别为1.36和1.59,且其RR值随吸烟时间长短及吸烟数量提高而有显著提高的趋势。女性吸烟可使雌激素过早消失,导致骨代谢异常,OP过早发生;过量饮酒时,乙醇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骨钙素下降,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健康男性饮酒每天30 g,3周后可引起成骨细胞的活性下降;每日饮酒72 g持续时间超过5年的人与戒酒2年的人相比,其骨形成率减少了50%。饮酒与不饮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何成奇等[4]认为:①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②运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钙平衡;③运动有助于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④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照可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加;⑤运动能增加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对抗创伤、保护骨骼的能力;日照作用与OP的发生有关,有人认为维生素D3与暴露阳光呈正相关,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影响BMD,日照低于1 h/d者BMD明显减低(P<0.05)。户外运动时间多者其BMD明显高于户外运动时间少者。

注:日照不少于1 h/d。

3 讨 论

许多人认为,只要保证了每日的钙摄入就不会发生OP,然而,机体的钙水平一方面受钙摄入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钙流失量密切相关。对于青少年,应当补充足量钙,从而提高峰值骨量,延缓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的年龄、性别及生理状态,对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食中钙的需求也要适当地增加,可缓解其骨量流失,减少OP和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要定期复查BMD,重视体检及早发现骨质异常,如果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不进行自我预防与康复训练,不正确服药,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所以如何对BMD异常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虽然年龄、性别、激素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了解OP的定义、危害、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并让其知晓,通过药物、运动、饮食等多方面干预可以有效预防OP, 防止骨折发生。②饮食结构与OP发生有很大关系。美国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和加拿大卫生福利部于1997年推出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一般成人钙的适宜摄入量为1 000 mg/d,而50岁以上老年人为1 200 mg/d[5]。饮食中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如奶类、鱼、虾米、豆类、虾皮类等食物,也要注意食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③户外运动是预防OP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可以提高钙的吸收,达到提高骨量的目的。运动应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等,其中训练作为WHO倡导的原发性防治OP的三大原则之一的运动疗法[6],日照干预要每日户外日晒不少于30 min。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定期复查BMD能及早发现骨质异常,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可延缓OP发生,降低骨折发生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吕静美.老年脊柱骨质疏松症的诊治[J].海南医学,2004,7(1):94.

[2]赵玉兰,李春增,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及其与骨折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0,12(8):58~61.

[3]Hoidrup S,Rescott E,Oresen T1,et al.Tobacoo.smoking.and.risk.of.hip.fracture.in.men.and.women[J].Int J Epidemiol,2000,29:253-259.

[4]何成奇,熊恩富.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20(1):7-9.

[5]赵熙和.老年人钙营养问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2(3):78-80.

篇8: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来本院健康中心的160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8例, 女1072例, 年龄50~89岁, 平均 (59.6±2.7) 岁。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两侧股骨处超声速度值 (SOS) 检测, 由专人测得BMD值并进行比较。

1.2.2 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不同人群测定的BMD值, 对BMD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 (1) 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对没有发病的中老年人, 应重点讲解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常识。 (2) 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可以有效预防OP, 防止骨折发生。首先, 要戒烟, 戒烟对中老年人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他们认为, 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一下子改变不了, 一旦改变会让身体不舒服, 会诱发别的疾病, 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强烈干预, 给他们讲清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吸烟的危害, 吸烟是诱发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也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劝其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工作。其次要限酒。指导中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锻炼, 根据每个中老年人的自身情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进行自我保健, 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可以采取大多数都能接受的散步、参加中老年广场舞及广场操等体育活动, 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也可以参加一些爬山、爬楼梯运动。 (3) 平时要坚持每天室外日照, 调节好饮食结构, 饮食中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 增加钙质的吸收, 提高骨骼矿物质的含量。

1.3 观察指标及分组标准

观察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的人群的BDM值, 其中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运动及日照。每天吸烟量≥1包为吸烟, <1包为不吸烟;每日饮酒量≥200 g为饮酒, <200 g为不饮酒;每日运动时间≥1 h为运动, 反之为不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BMD值持续下降, 以60~69岁下降最明显, 不同年龄中老年人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当女性达到60岁后Ward’s骨量丢失率达39.6%, 男性达27%, 在70岁之后骨量丢失呈平缓下降的状态;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值低于男性, 吸烟、饮酒、运动少、日照低于1 h/d者骨密度值明显减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骨密度测量“金标准”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年龄和性别对BMD值有一定影响。BMD峰值多出现在30~40岁, 50岁中老年女性BMD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而男性无加速下降现象。在骨骼达到BMD峰值前, 骨代谢非常旺盛, 骨钙含量高, 骨骼最为强壮。随着年龄的增长, BMD峰值期过后, 破骨细胞相对活跃, 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 BMD下降。OP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 女性的OP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也就是说OP的发生受激素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通常与OP发生有关的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3]。这些激素会参与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 影响骨骼代谢, 在O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玉兰等[4]研究发现, 无论是卵巢切除还是自然绝经的妇女均表现出骨丢失加速, 后者发展更快, 骨丢失更为明显, 提示体内雌激素的减少与绝经后OP有直接关系。尤其一些患有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 骨质代谢更为明显[5]。

不良生活习惯对BMD值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吸烟已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头号因素。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有大量的吸烟人群。本研究的1600例当中, 有过吸烟的有1106例, 占69.13%, 且男性居多。长期吸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极大的危害, 免疫功能的低下, 使骨的生长发生障碍, 导致骨的破坏增加, 从而导致OP发生, 也有学者发现随吸烟时间延长及吸烟数量提高OP发生有显著提高的趋势。女性吸烟可使雌激素过早消失, 导致骨代谢异常, OP过早发生。过量饮酒时, 乙醇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 可导致骨钙素下降, 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 称为峰值骨量 (峰值骨密度或骨峰值) 。峰值骨量的高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 人的骨量由三方面因素决定:即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 中年期骨量的维持以及之后的骨量丢失速度。峰值骨量越高, 也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期的低骨量主要是由于年轻时的低峰值骨量造成的, 因此努力提高峰值骨量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有研究表明, 中老年人过量饮酒, 不仅伤肝伤胃, 而且对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会直接导致骨钙素下降, 骨钙素下降直接影响到人体对糖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也影响到峰值骨量的形成, 这样就会直接导致骨钙质的减少, 从而形成骨质疏松。在经过对中老年人的调查中, 普遍存在户外运动少的问题。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 户外运动时间多者其BMD明显高于户外运动时间少者。这是因为, 户外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户外运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钙平衡;户外运动有助于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 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经常进行户外运动, 接受日照可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 使钙吸收增加;户外运动能增加肌力, 改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 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对抗创伤、保护骨骼的能力, 日照作用与OP的发生有关, 当活性维生素D不足时, 会抑制钙的吸收, 而维生素D与暴露阳光的时间呈正相关,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 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 生成活性维生素D, 调节钙磷代谢, 影响BMD, 日照低于1 h/d者BMD明显减低 (P<0.05) 。

有许多人认为, 只要保证了每日的钙质摄入就不会发生OP, 然而, 机体的钙水平一方面受钙质摄入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钙质流失量密切相关。对于青少年来讲, 应当补充足量钙, 从而提高峰值骨量, 延缓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 饮食中钙的需求也要适当地增加, 可缓解其骨钙量的流失, 减少OP和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要定期复查BMD, 坚持每年做一至两次体检, 及早发现骨质异常。人到老年, 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各种激素分泌减少, 骨代谢紊乱, 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的钙, 体内就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候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体内主管钙代谢的系统就会动用骨库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平衡[6]。如果老年人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 不注重自我预防与康复训练, 不能够正确服骨康宁药的话, 那么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7]。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 其中腰部、腕部、髋部骨折最为常见, 发生椎体骨折后, 有相当高的致瘫率, 其死亡率较同龄健康妇女增加近九倍, 引起髋部骨折患者每年的死亡率为20%, 幸存者50%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8]。所以, 如何对BMD异常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至关重要[9]。

中老年男女两性骨质疏松症以Ward’s区首先出现, 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可以有效预防OP, 防止骨折发生。吸烟是诱发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喝酒是仅次于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喝酒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骨峰量, 从而影响到骨的总量。在饮食这方面, 总体上讲, 一线城市居民要比农村地区饮食习惯好些。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些。农村地区的饮食种类要比城市居民丰富些, 但不够科学合理。饮食结构与OP发生有很大关系。饮食中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 如奶类、鱼、虾米、豆类、虾皮类等食物, 也要注意食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 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 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10]。现在电视节目也有养生讲堂, 讲到饮食营养和饮食平衡的问题, 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食谱, 尤其对骨质疏松人群, 要增加奶制品、豆制品和钙类食物的摄入量, 使自己的身体中骨钙量在饮食中得以补充, 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骨质量[11]。户外运动是预防OP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 从而可以提高钙的吸收, 达到提高骨钙量的目的[12]。除了进行中西医临床治疗和对老年推拿治疗外, 户外运动应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山和跳舞等[13,14]。一般情况下, 散步比较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 家人应当陪同他们一起到外面走一走, 散散步, 每次散步不少于40 min;参加现在流行的广场舞和广场操, 也要保持在1 h左右。时间不宜过长。当然, 时间也不能太短, 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有专家建议, 不主张中老年人爬山或者爬楼梯, 因为他们的骨质量在降低, 爬山爬楼梯会加重中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骨质承受力。个别身体素质较强的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适当地进行这类户外运动。中老年人每日户外日晒应不少于1 h[15]。其实如果能接受到足够的太阳照射, 人们一般是不需要去补充维生素D的, 在美国, 每日摄取1.25~1.75μg, 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是成人为每日5μg。较白皮肤的人只要在夏季将手和脸曝露在阳光下10~15 min, 每周2~3次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专家建议每天晒太阳至少要半小时。一天中, 有两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第一段是上午8时到10时, 此时红外线居高, 紫外线偏低, 使人感到温暖柔和, 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第二段是下午4时到6时, 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α光束占上风,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有利于增强体质, 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不论哪个季节, 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 尤其是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之间, 最忌长时间晒太阳。这时候紫外线太强, 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 无论是在医院, 还是在家里, 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照顾好中老年人, 特别是骨质疏松的病人, 要坚持每天增加阳光照晒, 每天至少在1 h以上。

上一篇:四年级美术教学总结5则范文下一篇:孟村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