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2024-04-09

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精选11篇)

篇1: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坚定信念,放飞理想

二(4)班党凡凡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坚定信念,放飞理想!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远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种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

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的微笑。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你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孩子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男孩子们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吧!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抬头望天,用心灵看世界,因为太阳常新。

轻轻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个人欣赏这美丽的太阳。”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让你始终把精彩留给自己!我们深谙,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十几年的辛勤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冲刺——决战的时刻。我深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请坚信,一切的阴霾都将消散,因为这个春季是希望之春,胜利之春。我们的心在此飞翔,在和煦的春光中梦一般绽放。走过迷茫,走过彷徨,充满自信,越发坚强。用快乐迎接高考,用沉着对待学习,用平和看待成绩,用无畏去面对坎坷和荆棘。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进,很少有人能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

谢谢大家!

篇2: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放飞理想

——第十七周信念教育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同学们: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远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种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的微笑。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你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孩子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男孩子们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吧!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抬头望天,用心灵看世界,因为太阳常新。轻轻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个人欣赏这美丽的太阳。”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让你始终把精彩留给自己!我们深谙,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十几年的辛勤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冲刺——决战的时刻。我们深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请坚信,一切的阴霾都将消散,因为这个春季是希望之春,胜利之春。我们的心在此飞翔,在和煦的春光中梦一般绽放。走过迷茫,走过彷徨,充满自信,越发坚强。用快乐迎接考试,用沉着对待学习,用平和看待成绩,用无畏去面对坎坷和荆棘。

知足者常乐。但很少有人能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再徘徊;放飞自己的理想,不要再踌躇。

篇3: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一、高校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全面部署, 强调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改革, 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严峻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关注改革开放的中国, 正视现实与自身实际, 实际行动也很积极, 表现突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受国内外腐朽思想影响, 理想信念缺失, 以自我为中心, 急功近利, “三观”扭曲, 对大学生群体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高校思考和研究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二、当前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 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当前, 高校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理论传授为重点, 老师讲学生听, 满堂灌, 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弱化。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歧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认为是讲大道理, 没有实际意义, 为了成绩不得不被迫上课。所以课堂上老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被错位,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抹杀。

2. 教育目标统一化

高校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往大多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峰, 即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这一目标是人类的共同奋斗目标, 没有错误, 但是离学生现实太远, 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水中月、镜中花, 可望而不可即。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是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压力问题, 关注自身的实际需要。可见,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没有处理好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 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3. 教育内容理论化

大学课堂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并不乐观。因为教学内容多, 课时相对少, 所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以政治理论传授为主, 教师拘泥于理论灌输, 多媒体授课也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播放。思政课教材与时俱进的节奏又相对缓慢。学生觉得思政理论枯燥乏味干瘪, 假大空, 既不入脑更不入心。导致思政理论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衔接出错, 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度大打折扣。

4. 教育手段单一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当前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 而其他教育环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脱节。高校至上而下的党政工青等教育团队之间、各门学科之间、各级教师之间、学生组织之间和业余文化活动等环节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三、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高校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持不懈, 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但是我们的教育仍有薄弱环节。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问题, 主动迎接挑战, 把教育主体意志和教育客体需要统一起来, 深入实际, 大胆探索, 寻找对策, 才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 这一核心地位, 是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培养“四有”新人, 这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学,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武装学生头脑。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不仅让学生学习马列, 更要激发学生对马列主义和特色理论的信仰, 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 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明确做什么人, 走什么路的道理, 并努力实践持之以恒达到目标, 这是我们思政课的使命。

2.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明确高尚的人生理想对自身健康成长的统领作用。教育要紧跟时代脉搏, 了解社会变化, 更要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了解和沟通, 寻找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心理变化和实际需求, 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关注学生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是学生需要的切合实际的教育。

3. 坚持教育方法的优化创新

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外, 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开发学生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如:演讲比赛、红歌大赛、资深专家与社会楷模报告会、大学生崇高理想交流会、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等活动,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力和价值的平台,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成长。同时, 高校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感悟人生理想的重要与伟大。

4. 健全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中高校需要开拓多个领域, 整合教育机构, 优势互补, 形成教育合力。首先, 需要获得家庭教育的配合, 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机制。其次, 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 改变专业教师以往忽视思想教育的授课理念。再次, 党政工青等各级教育部门做到协同作战, 步调统一。这样, 整个教育体系形成合力, 教育成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篇4: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关键词: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

简而言之,理想信念就是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并坚信能够实现的思想观念,它是影響和左右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在动力。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在当今多元思想文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了独立性、多变性及差异性等特点。由于当前“90”后大学生人生阅历浅,缺乏全面客观的分析现实人生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集体观念缺失及价值取向扭曲等诸多理想信念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及时把握他们思想与行为特点,探索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及方法是我国高校教育正面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

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是“90”后大学生,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生长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较好的物质基础条件使得他们从小得到父母及长辈的溺爱,独立性差,对家庭依赖性强。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在身心发展、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具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性张扬 。“90”后大学生注重自我感受,喜欢彰显特色,好奇心重,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追求个性。他们自尊心强,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情感。在当前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积极主动的通过网络资源来接触新观念知识和新事物。他们知识面广,思想关注点具有宽域性 、分散性特征,这也让他们思维更加活跃,勇于展示和证明自己的优势才能,个性特点更趋明显。另一方面,信息化社会中各种思想信息的极度丰富性也滋生了“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文化需求的表层性发展。

第二,勇于竞争。当前“90”后大学生敢于竞争,积极进取。敢于尝试和挑战新鲜事物。他们对自身有较高的自我定位,但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时内心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学习目的与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内心学习与就业压力大。

第三,易受挫折。当前“90”后大学生一般都成长在独生子女家中,父母长辈给予太多呵护。当他们面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冲击时,大多数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易受挫折,拒绝“复杂”,自我调适能力差。有部分“90”后大学生情感丰富,但在现实中缺乏知心朋友,不愿意与他人深层交流。

二、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及“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完成理想信念教育任务并有效达到预定目标的主要手段。只有采用正确、科学适用的教育方法,才能把新时期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目前在高校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从德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虽然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但却对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客观、全面、完整的研究与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里,理想信念教育也仅仅体现为把共同的社会理想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去研究和教育。当前在一些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虚空”的现象,理想信念教育没有根据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感觉到空洞乏味。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大多是一直强调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很少根据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及社会实践的要求来倡导理想信念教育,往往使学生们对理想信念产生“虚、空、远”的感受。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当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有针对性的贴近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概括而言,当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治观念日趋成熟,但集体意识缺失。当前“90”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政治态度和观点是正确的,他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此,他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政治观念也日趋理智成熟。但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崇尚自我,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及自主性,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缺少奉献和分享的思想。因此,他们集体与团结观念意识、集体认同感及荣誉感缺失。

第二,理想信念多元化。“90”大学生群体成长在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他们了解和接受知识资源的渠道广泛。这导致他们在理想信念方面具有多样性选择,但同时也造成他们选择困惑。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多崇尚个性,追求独立的方式,这也造成他们具有盲目冲动,难以自我反省的一面,易怀疑否定自己,没有毅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三,价值取向功利。“90”后大学生群体成长在物质基础丰富的社会时代,他们表现出对财富获取的积极肯定的价值观。但部分大学生在奉献与索取问题上走向“功利主义”的极端。例如,有的大学生把个人发展作为一些行动的出发点,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出现“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功利价值取向。这些功利性理想信念有悖于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不利于民族未来的发展。

三、提高“90”后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的主要策略

第一,倡导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向目标

人的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层双面的,因此,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是人基本的自然属性之一,也是合理的并值得肯定的。人的理想信念应包括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向目标,但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忽略了目标所具有的物质属性,一般都强调了精神属性的追求。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通常激励学生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与文学家等,并教育学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些都属于精神层面。这种教育方法会失去了理想信念的物质基础,从而远离了初衷,最终会使理想信念失落。追求和创造财富是弘扬劳动创造美好物质生活的务实思想,不能与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混为一谈,“9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身心不断成熟的过程,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客观环境培养和造就了“90”后群体的意识与行为,因此,应倡导物质与精神双向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第二,“灌输式”与“全面渗透式”教育相结合

从教学角度而言,“灌输 ”的基本内涵应是思想与知识的“输送”,其可以归纳为渗透性的输送传授(即渗透式灌输 )和填鸭式的输送传授(即填鸭式灌输)两种基本形态。“灌输”与“渗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关系。 “灌输”是一种“显性课程”,而 “渗透”则是一种“隐性”课程;“灌输”是以理服人,“渗透”则是以情感人,寓理于情。“渗透”的实质就是感染教育法,它是指受教育者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使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的。因此,“灌输”是基础,也是“渗透”的先导。“渗透”则是在“灌输”基础上的实际社会生活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是脱离抽象的直观的教育活动,其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和从事实践活动的理论思维,成为大学生正面接受理论

指导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会不断升华。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灌输式”与“全面渗透式”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健康有序的前进。例如,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90”后大学生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维活跃,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但相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他们的思想也不断受到社会变革和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因此,“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渗透式灌输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共享性和互动性越来越便捷,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性来接受教育,占领青年大学生思想上的高地,实现校园网络渗透式教育,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将信念转化为实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动力,也是采取行动的首要条件。理想信念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因此应把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实现建立在实践生活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重在践履,只有用理想信念去指导行动才有真正的意义。而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过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而不断焕发出来,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应注重实践的思想观念,教育当代“90”后大学生在实践中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生活中逐步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采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厘清理想信念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中,应激励“90”后大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而奋斗,倡导言行一致,真正把个人、社会、世界的理想信念融入一体并真正实践。最后,理想信念教育要遵照“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确立过程的实际规律,要按“90”后大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

第四, 采用多样综合教育法

在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多样性及社会和学校的多样性采用多样综合教育法。多样综合教育法是指教育主体在把握各种教育方法各样特点,通过协调综合 ,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的统一性方法。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多样综合教育法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学业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面临“90”后大学生复杂的群体性特征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及时调整方式和方法 ,不断增强其创新性、实效性几针对性。“90”后大學生们定能托起时代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朝发,聂彩林.试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 ,30(3):1-5.

[2]周国莉.从“9O后 ”的心理特点看新 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23-24.

[3]李卫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4):86-91.

[4]戴金祥,骆家宽.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7(1):37-39.

[5]郑华萍,赖雄麟,刘月岭.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报告.见:王斗虎编.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汇编.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58-165.

篇5:教育理想演讲稿

演讲者:刘达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燃烧的是自己,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不由升起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无数次弯腰,无数次微笑,他们总是不辞辛劳的守护着身边的小天使们,给他们爱的关怀,新的抚慰。小时候,我总在心里默默许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今天,我梦想成真了。站在三尺讲台上,我终于成了你。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莘莘学子,欣喜之时,更多的是忐忑。我害怕稚嫩的我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我担心经验不足的我,无法满足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我惶恐我的行动配不上我的梦想。作为一个刚刚走向职业岗位的新手,我感到彷徨,我开始摸索,开始前进,开始人生中又一次新的征程。感谢学区给我这次机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我将从以下三点阐述我的教育之乐,享受之道。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认为,有思想,是做好幼儿教师的第一要素。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现实与困难是魔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教师职业倦怠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墨守成规,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闭门造车,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有人格的魅力、精神的感召力、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有信念,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

有爱心,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第二要素。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叫教育好孩子”。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会和孩子们聊聊天,听他们分享有趣的事,爱孩子,不需要努力去做很多,只要你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

班里有个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轻易与人交流。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孩子的实际情况。由于父母离异。长期不在一起,孩子缺少了爱,缺少了安全感,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这让我很心酸。所以每一次见到他,我都会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在他回答问题时,给他赞许的目光,或者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扬他,让他知道自己还被关爱着。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告诉我,“他昨天高兴地说,刘老师亲我了,说我是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的一个举手之劳,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温暖了孩子渴望关爱的心灵。的确,没有爱就没有希望。孩子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有爱,就会创造喜悦,有爱,就会创造奇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就是有文化、有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宽泛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诗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文化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底色。文化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好教师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来安放文化,那时我们的课堂必定会生灵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选择了幼儿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就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与幼儿,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思想,引领孩子、有爱心,呵护孩子、有文化,熏陶孩子。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篇6:教育局建党90周年征文演讲稿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会郑重地说,党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心中有多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党在我心中重千斤!

上小学时,老师就教我学唱《党啊,亲爱的妈妈》这支歌,我们把党比作母亲,因为她如所有的母亲一样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那么多党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方志敏在狱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后从容地走上刑场;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之中纹丝不动;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地扑了上去……还有许多许多的英雄,他们并不乞求名垂青史,却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解放,人民能够幸福安康!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们以无上的忠诚谱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这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中国共产党灵魂的高度概括吗?

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一首歌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烈士们会因为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五星红旗红得如此耀眼。从那一刻起,党在我心里是一座丰碑,是一面旗帜,引我前行、催我奋进。于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传承下来。孔繁森、焦裕禄这些优秀党员的事迹一次次感动了当时还年少的我。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岗位上,但他们一样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和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在前进的道路上党能否经受住考验,能否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任重而道远。初,党中央提出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想我们的党风风雨雨,几十年来励精图治,粉碎了西方国家关于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预言,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神

五、神

六、神七陆续上天了,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了……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彰显出东方巨龙的风采。试问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最近掀起的创先争优活动热潮中,我认真地学习了沈浩、曹彬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在我的周围依然有着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默默地忘我地奋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无悔,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在党旗下的誓言。他们让我更坚定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我努力学习,终于在去年实现了自己的初步愿望,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篇7:理想信念教育演讲稿

大家好!

我们共产党员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个副教导,在工作中起的是”桥梁“作用,教学上起的是引导作用,人际关系中起的是粘和剂的作用。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怎样”以身作则“。

言不出格,行不逾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动,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觉淡泊名利,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这就是我强化宗旨意识的具体表现。

我的职务是竞聘而来的,是基于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的党员身份是被大家认可的,就应该作到:有困难党员先上,有名利群众先”请“。

要时时刻刻想到别人,想到大家。

有人说做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是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我要时刻把自己当作为教师服务的公仆,工作中要学会满腔热情,做出一些踏踏实实的事情,要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群众。

恪尽职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把群众观点深深地扎根在头脑里;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以服务奉献为天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为人之德。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只有对自己的理想信念的要求有了”高度“,工作起来才会有”力度“,才会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前进路上所碰到的”难度“ ,从而显示出我们党员教师的亮度。

因为共产党员就是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

最后,我的理想和信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我现在从事的教育事业中。

我们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党的崇高事业。

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想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确立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党的崇高事业的观念,从本职岗位做起,从每天的工作干起。

因此,要达到”三个认清“:一要认清每个党员干部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是党的崇高事业的组成部分。

我们党的事业是惠及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也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从”小事"干起,才能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二要认清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崇高事业的辛勤建设者。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和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入党图什么,身后留什么,是否对得起党的培养,是否辜负了人民对自己的期望,自觉把党的事业视为生命,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完成党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三要认清以创新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的事业的最大贡献。

创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辛勤的劳动。

这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更需要真抓实干的吃苦精神,坚持在实践中创新。

篇8: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目标和理念与实际脱节。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时, 往往表现出教育目标上的无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对于社会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内在精神诉求的变化, 把对少数优秀先进分子的高标准扩展到全体同学身上。这种一刀切的无层次的单一标准显然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因为最高目标虽远大而崇高, 但正由于其崇高性和长远性反而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显得缺乏信心而且容易动摇甚至放弃, 出现知行分离的尴尬和无奈是必然, 而教育的成效显然也会大打折扣。

(二) 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

长期以来“两课”的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政治理想, 而较少关注其对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人文价值。高高在上的与实际隔绝的“崇高理想”渐渐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 忽略了当代大学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大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新的变化和诉求

(三) 教育手段上的缺失。

目前高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所使用的手段非常单一, 课堂上往往照本宣科、空洞说教, 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高、大、空”的理论说教忽视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仅使得学生进步了脑、入不了心, 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厌烦心理。

二、对“90后”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面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和自身带班经验, 试图探索一些对“90后”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以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性成效。

(一) 利用“第一课堂”的主渠道, 发挥课堂育人功效。

首先应不断充实“两课”内容。“两课”不应该只充当理论的传声筒, 而更应该“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诉求, 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 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 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意义。其次要创新“两课”教学手段。将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教师为主体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 将理论的引导融入其中,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另外, 教育者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化作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

(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实践育人功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可见, 实践育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90后”新生对革命历史普遍淡漠的现状, 学校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考察活动, 如参观红色遗址、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 让学生实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感受先烈们的崇高气节和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三)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学校软实力的代表, 高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艺、体育、学术科创等方面的校园活动, 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荣校热情。

(四) 占领网络新阵地, 发挥网络育人功效。

首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抢占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和主阵地。高校应随时关注网络这把双刃剑到底在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怎样重要的影响, 同时更是要大力防止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要随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思想行为, 在网络上开辟新的教育阵地, 丰富和完善“红色网站”, 唱响主旋律, 通过建立专题红色网站、创办网络期刊、“易班”论坛等形式让理想信念教育由现实课堂走进网络课堂。

(五) 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挥教师育人功效。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面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堪忧的现状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强化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得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是“两课”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应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手段。二是应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专业课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加强育人意识, 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并助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三是必须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四是高校的广大教辅人员也应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增强育人意识。毕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单靠某一方力量的努力, 而是应该以专职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为核心, 逐步形成教职工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从而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最终让学生树立起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

(六) 着力打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 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然而, 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教育而忽略了与家庭和社会的联动, 那么教育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 还有可能起到相互抵消的反作用。因此, 如何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达到口径一致, 形成合力, 共同发挥教育效力势在必行。家庭作为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阵地, 当面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吻合情况时, 学校和家庭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能力, 使得二者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对于社会来说, 政府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植根于每个公民的内心, 使得全社会形成良好、积极、健康的风气。

(七) 从学生心理入手,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目前的“90后”新生普遍存在易怒、偏激、抗挫折能力弱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不能面对挫折, 不擅于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 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蝴蝶效应”、“沸腾效应”、“心理连通器效应”等多种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 这不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也可增强其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 为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走出形式主义和隔靴搔痒的窠臼, 将针对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动态掌握新形势, 发掘新问题并对症下药, 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应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呈现实质性的进展。

摘要:“90后”大学生目前已成为高校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型群体, 关注这一群体的理想信念及高校的教育现状尤为必要, 本课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试图探索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多元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合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思考[J].前沿, 2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

篇9:90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传统文化 理想信念教育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真务实、追求时尚、目标明确、渴望平等,在理想信念上整体表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对理想信念问题进行过思考”的“90后”大学生仅占67.4%,79.6%的同学将“个人发展前景”及“收入水平”作为选择职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反映了理想信念淡薄这一特点;10.6%的学生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同时有36.4%的同学表示“对西方自由主义”“网络快餐文化”等持赞同态度,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十分混乱;58.3%的同学表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焦虑”“有压力”“企图回避”,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人生目标的选择感到“迷茫”,精神状况令人担忧。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信念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内圣——塑造高尚的个人理想信念;外王——追求和谐的社会理想信念。(一)内圣——塑造高尚的个人理想信念“内圣”,指主体的内在修养以及对真、善、美的把握,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何为“仁”,孔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近仁”;“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仁者必有勇”等都是“仁”的表现,孔子也正是从“仁”的概念出发,塑造出了君子“温、良、恭、俭、让”的形象,这也是个人在生活、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方面所要达到的高度以及衡量的准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个人理想信念有着很好的教育与借鉴意义。此外,在“内圣”层面上,还有着其他丰富的内涵,如推崇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养心莫善于诚”等先哲教诲犹如晨钟暮鼓,教育大学生要反思考试作弊、伪造证书、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等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以信为先;“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告诫人们要做人有气节,敢于维护真理,勇于面对祸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教导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利于塑造宽宏大量、笃实宽厚的品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教育大学生们要义字为先,无疑是对当前市场经济的思潮下充斥的功利性、利己性的强有力的反击。针对“9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由于抗挫能力差、心理失衡而带来的精神状况方面的问题,“养心莫善于寡欲”“不可见欲,使民心不乱。”告诫大学生们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淡然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就算是在人生的逆境中,也要像苏轼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对于未来始终充满着信心。面对压力与竞争,古人的抗压哲学不失为一个艺术式的化解方法。(二)外王——追求和谐的社会理想信念“外王”,指把主体内在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成为真、善美统一的大同世界,这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外王”涵义其一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充满着对国家、民族、社会前途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忧患意识,将个人、家庭、国家视为一体,生生相息,认为没有国家便谈不上家庭与个人。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感染下,历史中涌现出了比干、伯夷、魏征、林则徐等为了国家大义敢于死谏的文臣,以及李广、岳飞、戚继光等抗击侵略精忠报国的将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引入到“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将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增强为国献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外王”涵义其二是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描述了一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社会称为“大同之世”,影响了自孔孟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可以说大同社会的实现正是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信念,虽然其与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信念存在区别,但是前人们为了心中的理想社会而前赴后继、执着追求的精神对“90后”大学生仍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外王”涵义其三是积极的入世精神。所谓入世精神,就是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不同于基督教文化的“天学”、佛教文化的“鬼学”,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积极入世而不是消极避世。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这一思想具体化,可以说,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它着重于现实社会,追求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化民俗,并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要服从于集体、国家,这对“90后”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重要价值。

三、传统文化视野下“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路径高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与创造者的摇篮,理应成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开拓创新,深入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一)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应该形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其能进入课堂,密切地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将会拓宽理想信念教育,融古通今;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专业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概论性必修课,将会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并自觉用于自身理想信念的树立;最好还应开设一系列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如《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书法、戏曲等,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为其提供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积淀。在教学方式方面,应该避免抽象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学等方法以契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应做好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结合,以幻灯片、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二)立足人文精神,构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引导、价值导向、人格塑造、智力开发、身心调节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校园文化中引入人文精神方面的东西,营造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氛围,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渲染,要以人文元素打造校园环境,以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提炼高校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举办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与特定的传统节日相结合来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也可以开展诗朗诵、征文活动、书法比赛、民族音乐会、京剧票友大赛、民族手工艺比赛等活动将传统融入现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略传统之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三)增加实践环节,开辟网络阵地“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单一纯理论的东西,要想将“知”做到“知行合一”,便不能够忽视实践环节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活动、考察文化遗址、领略文化古迹、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感受社会、感受文化、感受责任,品味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學以致用,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优势及功能,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上现有的如中国国学网、中国儒学论坛等传统文化主题网站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利用校园网及QQ、BBS、人人网等工具构建集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为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展开对传统文化的讨论、互动交流或者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抵御负面文化的影响,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的平台。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的精神内涵历久弥新,发挥其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持与推动作用,除了高校的教育功能之外,也需要国家、家庭等多方面努力。近年来,国家加大文化建设正为发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和新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家庭应为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创造良好的氛围,父母要做好各方面的引导。只有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的主旨要义发挥到极致,才能促使学生从传统中汲取精华,最终发挥传统“文化”其无可匹敌的教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坚定理想信念,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静,刘宁.“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32).

[2]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东岳论丛,2003,(5).

[3]陈大齐.论语辑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王玉东.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科学扬弃[J].东岳论丛,1999,(6).

[5]梁启雄.荀子柬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6](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7]战国)孟轲.孟子[M].武汉:崇文书局,2004.

[8]孙雍长.老子[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9]陈注.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战国)曾参.大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篇10:我的教育理想演讲稿

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各位老师,这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的一段话。是啊,人生本来就如梦。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此刻,我站在这里,站在“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教师”的演讲台上,我内心诚惶诚恐,我不敢亮嗓高喊:我是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教师!我的耳旁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吗?你是一位家长满意的教师吗?前日翻开王蒙主编的《吾爱吾师》一书,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了,手在不知不觉中颤抖。我有些害怕,与书中的这些教师比起来,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为师者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冰心先生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说他总是“谦和慈蔼,淳朴热情,一股纯正诚恳之气扑面而来”;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这一份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对学生真诚的喜欢、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出自他们很高的学识与修养。正是有了这份真诚的笑容,学生们先“亲其师”而后自然会“信其道”。

我,一个选择“教师人生”的我,难道不应该在学生的回忆里留下一点什么?不应该在家长的口碑中树立点什么?感谢学校这次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希望通过对自我和“眼中的我”认识的四点反思,来阐述我的享受之乐,理想之道。

做一个有习惯的教师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篇11:我的教育理想演讲稿

碧江区职校

李茜

学校里要举行教师演讲比赛,题目是《我的教育理想》。拿到题目,我犯了难。从教四年,还真没有坐定了正儿八经地去想过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刚毕业的我心怀梦想,要把自己的全部的爱给学生,让学生在爱中成长。”这算是当时的教育理想吗?现在看来,当时的理想还真的是理想,肤浅的理想主义的理想。“于是,面对后来的学生,我开始信奉‘严师出高徒’。立志要让学生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我的严厉之下,获得那些分数是学生们想要的理想吗?还是我在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追寻我的理想时,却恰恰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理想?

那么,反过来问:在我心中,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呢?

当老师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迎来又送往,一批批的学生就像是地里的麦子,播了收,收了又播。一样的教室一样的讲台,但坐在下面的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不一样的面容,一样的活泼生动,一样的新奇热切的眼神向你忽闪。他们的心中一定揣有小小的的理想。朦胧中,他们也一定有一种莫名的信任,相信你,能够带领他们度过天真,穿越懵懂,跨过未知的激流险滩,接近自己的理想。可爱的孩子们啊!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的原本应该很优秀,但常常因为些个缺点,埋没了才华,甚至走了下坡。这个时候,理想的教育应当给他们扫清障碍,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有些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太多,几乎无药可治了。理想的教育一定要让这样的孩子树立信心,让同学对他们刮目相看,让他们的父母看到希望。

我们曾经无数次抱怨班上的学生太懒、太笨、太吵,但却从没想过,为他们扫清障碍,激发他们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或者说,这才是教育!

我常常遥想几十年之后,当自己退休了,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学生。却能常常听到自己教过的聪颖的学生,或多或少因为我的一点点关系,一个个都出人头地天南海北有所作为。每到节日,他们还会偶尔记得给你送来遥远的祝福,汇报自己的近况。或者是那些原本平凡抑或不太灵光的学生,却都因为与你的相遇,走出低迷快乐自信终于活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偶尔在路上遇到时,亲切地叫你一声,随便地聊上几句,向别人介绍这是他的老师。到那时,就算自己老到牙齿都掉光,一定还能笑得灿烂舒心„„

上一篇:第三方委托协议书下一篇:标准车库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