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理想的大学生

2022-07-29

第一篇:做有理想的大学生

坚定理想信念 做有责任担当的老师

坚定理想信念

做有责任担当的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话道出了教师的责任重大。习总书记更是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根本要求。经济新常态、政治新气象、社会新形势下,人民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做有责任担当的老师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新时期,教师有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教书育人是要为人师表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也许,教师的正面能量、美好品质、高尚情操不能一下子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只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是,教师的负面情绪、不当言行、消极思想可能一下子被学生“抓住”,学生会盲目的效仿、跟风。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畅通的渠道与平台带给学生无尽信息,许多信息对学生来说“过滤”还不够彻底,学生本身的“免疫力”还不够强,它对学生树立理想有抱负、坚定信念中国梦产生冲击。这样,教师自身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而去熏陶感染学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下,教师应该坚定怎样的理想信念?教师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应该是中国梦的“追梦人”。教师应该将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感悟、方法与情感态度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展示中国梦,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奋学习,争当中国梦的“圆梦人”。

教师要陶冶情操,关爱学生。教师的理想信念关乎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教师的道德情操应该是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是中小学办学的根本宗旨,它依靠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仁爱之心,不仅会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会格外认真的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留守学生,这些特殊情况都让当代中学生面前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下遭受着很大的考验与挑战。这样,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培育十分重要。教师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能不能细心关怀学生生活,能不能呵护或浇灌学生健康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

教师要敬业奉献,责任担当。教书需要良心支撑,老师吃得是一碗“良心饭”。

“爱岗敬业”之所以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因为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教书育人不同于工厂里生产产品,按照工艺流程生产,按照行业标准检验,合格与不合格很好检验与判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独特性的生命个体,个个有主观性、个个有能动性。如何教给他们知识,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更有效的教给他们知识,如何教会他们做人,如何引导他们正视不足而能改正,如何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教师们要做的工作真的许多许多。只靠课堂45分钟、只靠工作8小时、只靠简单的说教,也许多少的“新星”会从此不再显光芒。要做好这一切,要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势必要敬业奉献,势必要认真负责,势必要勇于担当。

做人民教师,在岗一天就要敬业奉献一天,就要履职尽责一天,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责任担当的老师。

第二篇:党课: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文艺工作者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首次提出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文艺工作者要从思想、操守、道德等多方面加强自我提升,落实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总书记这一讲话,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围绕如何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个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明德

明德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可以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所谓明德,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思想品行。对文艺工作者来讲,明德是立身之本,是“方向盘”,不明德就容易政治上糊涂,迷失政治方向,就难以忠于使命;明德是“力量源”,不明德,事业心责任感就会失去原动力。明德在当前情况下对文艺工作者是置顶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任务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要求,“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党的十九大提出,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今年3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又首次提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以,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特殊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明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明德”引领风尚,让明德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追求。二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对于戏曲艺术而言,无论是戏曲经典剧目提倡的家国情怀、忠孝节义,还是戏曲演员成名、成角儿、成家的艰辛过程,都与“明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它把忠孝节义、惩恶扬善的故事搬到舞台之上,所起到的教育人、教化人的作用正是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文艺要服务人民、讴歌英雄,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只有不断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凝聚正能量,让人们有共同的价值信仰,增进民族认同感与归宿感,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三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特殊身份决定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公众人物,是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是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因一时糊涂而口无遮拦、乱发议论;不能因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讲政治、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四是文艺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决定的。当前意识形态面临的形势十分艰巨,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特别是网络侵蚀渗透不可低估。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网络已成为没有硝烟的新战场、意识形态较量的新领域。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保持高度警惕,政治上的缺口往往都是由此打开的。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思潮对我们的影响侵蚀不可低估。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鉴别力,不信不传不讲,筑牢思想的防线,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扬正气蓄底气,传播正能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和中央市委的高度一致。

第二个问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

“明德”回答了文艺工作者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德艺双馨。大德、公德、私德包括一个人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知识和能力修养等。我觉得在明德上,应当做到以下“四要”。一是要明大德。大德首要就是政治合格。包括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坚持文艺正确导向,对人民的初心、真诚,对艺术执着、追求、热爱,满腔热血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明大德是文艺工作者首要的任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讲大德,有的人认为比较虚,比较空,不以为然。其实不然,大德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最真实的东西。人走的高行的远,靠的不是双脚而是明大德。有人说,明大德是党员干部的事情,我们是普通演职员,认识不了这么高。但是大家想想,我们在座的每一名同志,哪个不是靠信仰、靠忠诚成就事业的。因此,明大德,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党的宗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戏曲工作者。二要守公德。公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来说,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不糊涂、不浮燥、不计名利,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和人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护者,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公众人物的良好社会形象,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为各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三要严私德。私德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就是艺德。艺如其人,你艺术的修为有多高,取决于你的品质和素质。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在于你的艺术成就有多大就有多高,而在于你的内心和品德。一名德行缺失的文艺工作者,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彰显人格魅力?文艺工作者是社会公众人物,其自身的形象、发表的言论和表演的人物都对社会和群众有很强的影响力。当下的个别文艺工作者,不仅没有做到“明德”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失德”“缺德”等现象。XX他们艺术成就和名气都很大,但是他们都因为艺德不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此类文艺工作者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都是公众人物,因此引起舆论热议,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养德和修艺分不开,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首先把人做好,才能把戏唱好,才能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只有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立得住、走得远。大艺术家之“大”,既在于高超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和尚人格烛照人生。戏曲界大师梅兰芳、张君秋、方荣祥、常香玉等就是明德的典范,这些崇德尚艺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艺术过硬,其高尚的品德更是受到世人称颂。我们排演的一些传统戏,都是把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忠孝节义、惩恶扬善的故事搬到舞台之上,这次去上海演出的《林则徐》都是歌颂崇高道德的。我们讲京剧传承发展,既要传承好大师的艺术,更要传承他们品德。要树牢“戏比天大,德如地厚”的理念,自觉、主动地注重个人德行修养,将崇德体现到做人、演戏和社会活动中,让“艺德”成为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追求。

第三个问题:怎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长期刻苦学习和努力锻炼养成的;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加强道德修养,是我们的终身课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石。如不经常学习科学理论,错误的东西就会侵入,道德修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基之塔。我们有的同志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存在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人对组织学习牢不重视,认为学习影响工作;有的一到学习就有事,认为业务工作重要,学不学无关紧要。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大家首先在思想上要明白,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一样是任务,绝不是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事情。勤于广学而增智,厚于深思而积德。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实践表明,凡是修养好、觉悟高、自律意识强的,无不表现出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把习近平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学懂、学深、学透,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政治过硬、艺术过硬、本领高强的文艺人才。二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我修炼、自我磨砺、自我约束。更需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对于我们来讲,明德是具体的。台上、台下,工作、生活,都要以好的德行约束自己,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毛主席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道德修养永远在路上,伴随人的终身。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的要求、事业心责任感有没有淡化、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有没有忘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偏移等。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升华,克服不足、弥补差距。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事业需要你,是你的福气;艺术需要你,是你的荣幸,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来处、忘了初心、忘了使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三是要有担当精神。良好的道德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履职尽责的中“干出来”的。加强道德修养,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说、做、行统一,知行合一。弘扬我团“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一棵菜精神,希望大家秉持一颗报国之心,树立繁荣京剧的远大志向;秉持一颗向上之心,坚守拼搏进取的人生追求;秉持一颗崇学之心,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艺术;秉持一颗修德之心,锤炼律己向善的高尚品质;秉持一颗笃实之心,铸就脚踏实地的干事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工作业绩,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四要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讲政治是明德的第一要求。要学会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文艺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党的领导是一把尺子,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一把尺子,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一把尺子,党纪国法是一把尺子。我们单位的创作演出、演出剧场,我们个人社会活动的言行,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上升到政治高度去处理。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抵制,严守政治纪律规矩,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杜绝政治意识淡薄,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的行为,确保我团风清气正、安全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道德修养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我们要牢记“戏比天大,德如地厚”的劝诫,注重个人德行修养,坚守高尚职业道德,珍惜新时代、不负新时代,努力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艺术家。

第三篇:做有责任感的中学生

奥巴马的故亊

几周前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开创了新的美国和世界历史。但奥巴马的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奥巴马的母亲突破种族偏见嫁给黑人,在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依然胸怀宽阔,为其父亲树立良好形象,幵让奥巴马从小接受精英而多元化的教育,这些非常难得。我记得在翻译《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过程中有些很难忘的细节。比如奥巴马小时候六岁跟随母亲去印尼以后,由于母亲没有钱送他去国际学校,只好就送他去了普通当地的印尼学校,而这些学校使用当地语言教学。尽管如此,奥巴马母亲却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幵且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乊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他们母子俩虽然长时间进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迚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幵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更是极难见到,当然也就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在看到错误亊物要挺身而出矫正,幵努力工作让其它人也能获得“你们所拥有的机会”,他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

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1.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2.自己的亊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4.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乊以恒。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除了很好的家教乊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书的也的确很多。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我们能猜想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奥巴马认为塑造他人生、最感动的书是《圣经》。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莱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幵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到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幵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现了英语的晓畅优美。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氛围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刜的“政治缘起”。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当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作家。于是我想到,听奥巴马的竞选成功演讲时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我相信他的演讲稿多数是他亲自写就,因为它们的风格、遣词造句与他这本自传的语言都是一致的晓畅优雅。

奥巴马的文学修养是很高的,他还喜欢一些文学性极高一般人很少涉猎的著作。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曾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话。他在电话中谈了对阿根廷的了解:“大学时曾认真看过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的小说,因此非常了解。” 奥巴马他最爱读《圣经》外第事喜欢的书呢?有人说就是多丼丝·古德温写的《对手团队: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天才》。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林肯内阁的内情,有人望文生义,说奥巴马在选择内阁人选方面,效仿林肯,让白宫内布满了在政治上相互竞争的对手。奥巴马爱读有关林肯的书,是很自然的。除了本书外,还有人看到,去年11月中旬时,奥巴马拿着卡普兰的《林肯传》一书。

奥巴马今天当选美国总统成功,与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很好的家教传统和他爱好博览群书是密不可分的,且不管奥巴马未来的政治主张如何,单就其家庭教育、他母亲的育儿方式和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来说,是值得我们欣赏或予以借鉴的。

责任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马克思)

■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恩格斯)

■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马克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全心全意位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它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江泽民)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马克思)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 (穆尼尔.纳素)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托尔斯泰)

■当仁不让。(孔子)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熹)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

■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 (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福克斯父亲拆亭子

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是英国著名政治家,他以“言而有信”获得了政界较高的誉。

当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时,有一次,福克斯父亲打算把花园里的小亭子拆掉,再另行 建造一座大一点的亭子。小福克斯对拆亭子这件亊情非常好奇,想亲眼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将亭子拆掉的,他要求父亲拆亭子的时候一定要叫他。小福克斯刚巧要离家几天,他再三央求父亲等他回来后再拆亭子,福克斯父亲敷衍地说了一句:“好吧!等你回来再拆亭子。”

过了几天,等小福克斯回到家中,却发现旧亭子早已被拆掉了,小福克斯心里很难过。吃早饭的时候,小福克斯小声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父亲听了觉得很奇怪,说:“不算数?什么不算数?”原来父亲早已把自己几天前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事净。老福克斯听到儿子的话后,前思后想,决定向儿子认错。他认真地对小福克斯说:“爸爸错了!我应该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于是,老福克斯再次找来工人,让工人们在旧亭子的位置上,重新盖起一座和旧亭子一模一样的亭子,然后当着小福克斯的面,把“旧亭子”拆掉,让小福克斯看看工人们是怎样拆亭子的。 后来,老福克斯总是说:“言而有信,对自己的言语负责,这一点比万贯家财来得更为珍贵!” 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可能照此执行。实在做不到,也应该给孩子解释清楚,有条件的话,尽快将此补上。这看起来像是小亊,可如果父母总也不实现自己的诺言,孩子便不会再听信父母的话,因为他们会觉得父母在欺骗他们。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做有责任心的中学生

在从事一定工作的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责任感,是那样朴素而又十分可贵。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迎着洪水探访灾情的张鸣歧,以微薄收入供养藏族孤儿的孔繁森……缕述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无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担心。

责任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责任感的人,突出的优点是他们绝不是个人中心主义者,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总是先于自己的利益。责任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有责任感的人淡泊的是名利。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中得到满足,而他们自己却少有索求,因而责任感总是和顾全大局、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我们国家经历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以学习为本,而学习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则是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公民,要具备社会道德、公共道德;作为一个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学有所长;作为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人的身份有很多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都要尽好身份责任。虽然身份责任不同,但做人的道理不变,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这一切又决定于是否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无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责任意识,就可以尽善尽美。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学校兴盛,我的责任”。只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如果我们的公民都能说:“国家不富强,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师生都能说:“学校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如果自习喧闹的同学说:“对不起,保持课堂安静是我的责任”;如果上操拖拖拉拉的同学说:“对不起,准时出操是我的责任”。如果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并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推脱责任,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进步的学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爱家爱校做起,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做起,真正把爱国当作自己的责任,升华为一种情感。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吗?你会主动捡起自己不小心掉下的纸屑吗?答应别人的事,你能努力做到吗?如果你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你会感到内疚并勇敢承担责任吗?你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吗?做人必须要有责任感。我们在这里生活和学习,不仅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还要对关爱我们,为我们呕心沥血的爸爸妈妈和老师负责。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还要学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那么,就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学生!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祖国的责任感的体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就要求实、务实,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人们都熟悉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她的伟大来自平凡。她把护理工作看成是一种关乎人的尊严乃至人类文明的神圣事业,而这些恰恰是通过诸如采光、通风、消毒、伙食、卧具等细致周到的关爱体现出来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责任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情怀往往同奉献乃至于牺牲联系在一起。紧要关头,危急时刻,当有些人后退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正是责任感强的那些人。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只要自觉承担责任,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一个成功的人必然具备某些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责任感。固然聪明、才智、学识、机缘等,都是促进一个成功人的必要因素,但假如缺乏责任感,仍然不会迈进成功的大门。

第五篇: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

肖海涛

(深圳大学

广东广州

518060)

摘要:大学的理想也可称为大学的理念或大学的观念,它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大学办学中的灵魂性的问题。本文认为,现代大学的理想至少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大学是广博的知识中心;大学是神圣的精神殿堂;大学有充满灵性的文化氛围等。 关键词:大学;理想

当前,随着大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根本上反思大学的理想问题。大学的理想,也可称为大学的理念或大学的观念。它从根本上讨论大学的性质与远大目标追求,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内核中还凝聚着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大学的理想不是指大学的具体实践,但却是大学实践的指针;不是指大学的管理制度,但却是大学管理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指大学的组织,但却是大学组织运行的基本准则。总之,大学的理想属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与操作性、行为性的实践活动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后者受前者所指导。

正如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船只需要有航向一样,大学需要有坚定、明确而合乎规律的理想,唯其如此,大学才能进一步确定它的实践方针,找到它存在和行为的意义,不致于造成大学实践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致于使大学陷入迷茫和混乱。大学发展到今天,其职能日益扩充,地位日益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因为它既“大”且“学”——研究范围博大,研究学问高深,研究视野广阔。它保存、传递、创造与应用高深知识,使人类因此而走向智慧与光明的前景;它胸怀宽广,兼容并包,气度恢宏。那么,现代大学的理想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大学是广博的知识中心

大学是个特殊的学校,它是人才的摇篮、创造的源泉和思想的故乡。大学探求高深知识,追求真理,其魅力不仅在于保存与传递知识,更在于生机勃勃地创造和运用知识;以此,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社会,并延展人类文化的命脉,促进人类日新又新。这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正因为如此,大学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社会的向导。但同时它也知道,要立足现实需要,放眼未来发展。因而,大学牢记:在引导中有适应,在适应中去引导。大学相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力量,并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但

1 同时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其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都是无限的。它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为人类创造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教给人类道德和智慧,使科技为造福人类服务。它恪守这样的信条:人文与科学相融,道德与智慧同尊。

大学是学生进入专业的“入境港口”。它要提供专业教育,它要教给学生谋生的知识与本领。但同时它还必须教给学生智慧,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相对于专业来说更为“有用”,对学生一生从事任何职业以及真实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大学在提供专业教育的同时,还重视通识教育。

大学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播、加工、创造和应用为中心。它不断为社会注入常新的活力,是社会的向导。但同时也意识到,创新以传承为基础,只有传承,才有创新;人类文化的命脉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代代相传,不断进化,绵延不绝,万古长青。

因而,大学相信: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大学以学术为根基,善用智慧与知识为人类服务,学术自由既是大学在探求学术活动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命的真谛。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创造的自由,也就很难达到高的学术水平和产生·4·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没有批判、改造和引导社会的力量。其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大学的自主紧密相连。大学必须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上大学、受高水平的教育,以昌明人的智慧与理性。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意义、精神风貌影响着大学的生机与发展。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大学的生命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探索的空气中相互激荡,唤醒生命的意义,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不断寻求理想的亮光。大学的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其深刻的大学理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大学是人才的摇篮,这不仅指学生,也包括在这里成长的教师和才智得到充分展示的校长。

大学教师人们对教师表达了崇高的赞誉,将他们比作“园丁”、“蜡烛”、“火炬”,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誉为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作为探究、传递和创造高深学问的大学教师更应是优秀中的优秀。他们不同于其它的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更是激励学生研究学习的召集者与引路人:大学教师博学多闻,思想深邃,见解深刻,但仍然坚信学无止境,需要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他们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追求智慧与真理;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善于以他的真知灼见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激励学生的创造性;他们期望学生成人成才,并且不因学生年轻、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者不成熟的言行举止而讥笑他们的笨拙或幼稚可笑,而是 2 热情地给予帮助和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热忱开启学生的心智,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颜渊喟叹孔子为师中所描写的师道形象也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所有立,卓尔;虽欲以之,未由也已”。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也是他为师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在“应付”完中学阶段的各种考试之后,他们带着自信与向往走进大学。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应付各种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上,而是从各方面锻炼自己,积蓄一个成人的力量。所谓成人的力量,意味着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积蓄的成熟的智慧与力量。大学生以开放的视野,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发展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1]。他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才能造就丰富的人生。他们兴趣广泛,结交朋友,加入社团,同时还知道运用“慎独”的功夫,以此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志趣、爱好与特长。他们知道,社会还有种种不完善,但并不曲学阿世,一味迎合社会的各种需要,而是以一种成人的力量、成熟的智

慧和反省的精神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总之,大学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真诚地渴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因为有了大学生,人类才有了伟大的继起的力量。

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如一国之总统(在英文中,大学校长与总统为同一个词,President),责任重大。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引路人。如果把很有学问很有造诣的教授称为“大师”的话,大学校长应该是“大家”。他集大师的智慧与见识、大将的果断与坚毅以及教育家的魅力与艺术于一身。

大学校长懂教育、懂管理。他深知大学的性质、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使命。他知道,大学的一切要以学术为中心,他不滥用自己的权力,甚至他没有什么“权力”,只有服务和责任,他的权力是用来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为学术服务的。他不是一个琐碎的事务主义者,不会用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去框定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激励师生自由地进行学术上的创造。他能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机遇,聚合 3 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共同建设大学,并迈向一个共同的远大的目标:研究学问,创新文化,创造未来。

二、大学是神圣的精神殿堂

所谓精神,主要是指:其一,表现出来的活力;其二,宗旨,主要要旨。大学的精神,既是大学发展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精髓与灵魂,也是大学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当代著名哲人梁漱溟曾说:“人心与人生无二也”。[2]也就是说,人之为人,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脱离不开人生。人总是从自然生命走向精神的存在,正因为人类有精神的存在,人类才有文化传统可继承。同样,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5·的存在,而且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常新。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校长曾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越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理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大学的精神,内涵丰富,精深博大。它既承袭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而具有普遍的意义;既有鲜明的民族本土化特征,又有着普遍的国际化意义。从普遍的意义来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种精神互相关联,互相促进。

自由精神这是大学基本的精神。因为,大学是一种学术机构,以学术为根基,以学术为人类服务。它既要考虑社会眼前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以及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又要考虑社会长远需要,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此,才体现学术机构的特色,大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规范“自由”地“从心所欲不逾矩”地发展着。有别于受当时当地行政权力干预的行政机构,有别于受一已或集团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市场。这就是大学的自由精神。

自由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学术上,包括教学的自由,研究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受规范的制约,这里所强调的是:学者的活动服从的是真理的标准,而不是屈从于政治的或经济的等外界的压力。科学没有止境,并且各家学问共同解释人类生存的世界。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任何横加束缚与干涉,都会扼杀学术的生机,甚至葬送国家的未来。因此正确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的自由带来学术的繁荣,体现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世界因有万事万物并存而呈现无穷的生机,大学也因各家学说相竞而显出学术的生命。

4 自由的精神还体现在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上,即大学具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这也是办大学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相对独立性自治的体现,它与学术自由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科学精神这里的科学精神是广义的,包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大科学精神。大学要研究人生与宇宙的奥秘,要传递、创造与运用高深的知识;大学要开启民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人才;大学要以自己的良知批判与改造社会,引导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道德的力量与知识的尊严同样受到重视„„这一切实际上体现为一种人文与科学相统一的大科学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大学则可能“散布谬误”、“播种平庸”,使人类在盲目中摸索、迷茫中徘徊,甚至不行人间正道,破坏人类和平。

正是由于大学的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使得大学注重知识的尊严、学术的逻辑和道德的教化,关怀着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致力于文化的保存、整理、选择、传递和更新,成为时代文明的创造者。

民主精神大学的民主精神是指大学追求校园民主与社会民主进步的精神。民主,与专制相对,强调人的自主、自由、平等与进步,强调人性的尊严和个性的发展。大学倡导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学者有追求学术进步、献身真理的权利;大学的民主提倡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大学的自治,大学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利,大学有权决定自己的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和学校内部的运行管理;大学的民主提倡法治与制度创新,其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权利与义务为大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依照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方式管理学校,追求大学的法治;大学的民主精神,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并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创新精神大学不仅传递文化,更重要的是选择、批判和创新文化,体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向上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带有浓浓的批判性、前瞻性和引导性。当年鲁迅称赞北大精神时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3]实际上这种“常为新”的精神也就是大学的普遍精神。大学的崇高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且在于它为社会培养了具有领先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以及肩负着创新科学文化并使其为造福人类服务的重要使命。大学是社会新文化的“生长点”。可以说,大学的创新精神指向社会的未来,她努力创造生机勃勃的未来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左右。

三、大学充满灵性的文化氛围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它是一座知识城,也是一座智慧城。这里,充溢着智慧的灵性和文化的光芒。大学师生为着共同的目的——探究真理,奉献人类——而走到一起,他们带着学术的良知与责任,相互激励,教学相长,造就一种充实而自由的学·6·习、研讨、向上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不断形成、不断扩大,同时又反过来激发师生无穷的想象力,勃发出知识的盎然生机。在这种氛围中,睿智的老师和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们,享受着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这种氛围,既源于对高深知识的探讨,也为着对高深知识的探讨。因为有这种氛围,大学才显得庄严而神圣,令每一位向它走近的人肃然起敬。它告诉人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大师,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

这种氛围,气吞万象,奥妙无穷,体现出一种恢弘的气象[4]。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大家气度、有魄力、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的大学校长,他们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有思想、有理想、有大家气度的校长,其它的条件再好,也会因缺少主心骨而形成不了凝聚力,从而缺少生机与活力。大学之大,有大师谓大,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谓大,大师是大学学术繁荣昌盛的命根子,莘莘学子可从他们身上得到知识的财富和智慧的灵光。

正如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的校长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5]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任校长班麦克·黑姆也指出:“保持优秀的大学教师阵营——这是我们大学的核心。”

大学之大,有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谓大,“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6]。 6 此谓大学的“正大宗旨”,有此,大学生才能在大学探求知识,砥砺德行,养成健全的人格,造就一个成人的力量。大学之大,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和有一定校园规模形成的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它们提供着大学教育的物质需求,并作为一种“无声教授”和“潜在课程”,日日夜夜潜移默化,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

大学之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雅量谓大,此为“有容乃大”。有此宽容的雅量,才有学术的自由,才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指做宰相的要有度量,才能做好宰相。大学应该“肚里能驶飞艇”,大度包容,容无止境,提供学术自由的氛围。[7]有此灵性与恢宏,大学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并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反之,大学将缺少生机与活力,发挥不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威力,乃至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

总之,大学肩负着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社会使命,正因为如此,大学成为人类进步的象征,成为实现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德)雅斯注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2]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3] 鲁迅.我观北大、我与北大——“老北大”话北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肖海涛.大学的理想与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5] 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 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7

上一篇: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下一篇:资源经济学经济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