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深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单一、缺少课堂互动和课堂以外的实践;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大学生群体思想多元化、性格较独立,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和冲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篇1:

“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研究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口号,也是在社会主义浪潮下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更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高校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当地地方经济为目标,作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切入点和立足点,探索“双创”教育与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有机融合,为高校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谋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极为必要,可以在更好优化两者落实效果的基础上,助力人才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 融合

近几年在“双创”战略的驱动下,各大高校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双创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更是新时代全体青年精神之“钙”[1]。理想信念作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导向的新载体,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将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路径

两者有效融合,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体化、更具实践性,避免仅仅空讲理论。大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能够懂得需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也知道了如何树立理想信念,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经验,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脱节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执行,如此可以优化理想信念教育成效,避免出现形式化和表面化。

(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创新创业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仅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它的实现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教育教学领域同样也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需要指导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技能,还需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践行创新创业任务。基于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如果能够融合引入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创新创业动力和后劲,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精神动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现状分析

(一)融合意识不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思想学习和信念教育,更体现出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融合虽然引起了一些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整体受重视程度并不是特别高,尚未在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育过程中形成较高的融合意识。从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只会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以及指导大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或是把创新创业相关竞赛活动当作是一项获取荣誉和利益的工具,违背了创新创业大赛的初衷,削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度,即使意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往往不会将其当作重点,更不会探讨如何促进两者的融合。

(二)融合内容不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在现阶段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体系粘合度不高,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尚未完善,相关课程开设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融入教育教学体系,由此导致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制约了两者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存在缺失,当前很多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也开设了创业课程,并以此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但较多倾向于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研究,功利性相对较强,忽略了创新创业的本质,即对个体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除了思政课,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有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

(三)融合载体单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往往还受到方式方法的限制,无论是创业类教育,还是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相关的教育,往往都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要围绕着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阐述,因为教学方法的滞后,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阻碍两者融合,导致很多可供融合的手段无法得到实践。自媒体时代的大众化、自主化、草根化和个人化等特点,给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活动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借助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探寻有利的创新创业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使两者更好地融合。

(四)融合效果不理想

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效果上来看,整体并不强,尚未发挥出两者融合的最大价值。因为现阶段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时融合意识不够强,相关教师也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和钻研,在实践教学中更沒有很好地规划设计融合内容,所用教育教学方式同样也存在严重滞后性和单一性,最终必然也就无法达成教育教学预期效果。大学生在参与两者学习课程后,并没有感受到两者融合教学带来的优势,更加难以在大学生实践创业或者是学习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措施

(一)加强顶层教学设计,构建融合教育体系

科学合理的顶层教学设计,能够使两者同心同行。要想两者相融合并且形成合力,必须要管理者和教师打通专业壁垒,树立系统的教育观,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平台、课程资源配置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交叉融合,注重学生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深入融合,构建开放立体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良好的创业操守及纯正的创业动机。

(二)完善教育平台,丰富课程内容

就教育平台的完善而言,应该力求表现出较强的多样化和丰富性特点,尽可能从多个路径入手,确保大学生可以在这两个方向上得到良好教育和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平台应该不断完善,确保课堂教学能够为两方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较为理想的条件,避免这一主阵地的失守。基于此,无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都需要明确其必修课地位,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针对性开展相应课程,确保大学生具备接受两者教育的机会。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还需要借助相关第二课堂活动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定期策划一些营销类大赛,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指导,锻炼自身创新创业相关能力,培养其理想信念,促使其对于创新创业具备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活动平台。另外,教育平台和课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重点关注网络媒介的应用,将其作为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微课、慕课以及远程教学等路径的运用,可以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解决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局限。

(三)搭建实践平台,内化理论效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还应该重点关注实践层面,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借助于各类实践活动机会,促使两者能够得到融合,避免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鉴于以往相关教育教学课程中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未来高校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理论内容进行实践探索,这也就需要高校创建相应的社会资源,在校内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高校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除了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外,往往还需要专业辅导教师参与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多方位指导,尤其是从思想层面,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向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如此才能够较好地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师资力量,扩大交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业务性强的特征,因此要求我们构建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各高校在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时候,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队伍纳入其中,既重视增强教师实践历练,同时也注重提升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力争组建一支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当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其中,让他们在教学中发挥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动机端正。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题班会课与其他课程的交流与合作,使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范畴更广,形式更多样化,突破专业局限性,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或创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和选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成为重要方向,我们处在“双创”的时代潮流中,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本领,率先垂范,埋头苦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在“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进程中,源源不断输送拔尖创新的青春力量。

基金项目(级别、名称、编号)市厅级“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2020SZ176

参考文献:

[1]许金慧.“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0):7-8+12

[2]王志鹏,高晟,张启望.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1期

[3]夏勇超,梁译匀.“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136-137

[4]杨都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员工作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45-147

[5]孟凡婷.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6):91-93

[6]秦亚杰,吴云霞.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6):63-66

[7]王晓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學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98-100

注释:1李彦虎,谢 瑜,张在金.新时代青年传承与保护革命文化的应然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88-90

作者:杨帆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四个维度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深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单一、缺少课堂互动和课堂以外的实践;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大学生群体思想多元化、性格较独立,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和冲击。而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四个维度的具体路径是:(一)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四)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注重学校和家庭有机协同的育人功效,并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深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重要概念复合而成,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复合性概念。理想信念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位置,犹如精神之钙。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见理想信念是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具有最大的统摄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加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

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以“中国梦”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本质上属于价值观的范畴,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价值观念的选择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在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规律与基本国情,在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坐标,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当前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曾经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等形象比喻来教育青年,形象地说明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大学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在这一阶段就要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涉到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重要方法。立德首先需要立志,这里的志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精神上一旦产生了“缺钙”现象,进一步会导致大学生成长奋斗的内在动力不足,精神面貌萎靡不振,人生充满困惑迷茫,甚至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最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人生道路和前进方向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虽然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决定性因素还在于个人是否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格局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学生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补充教学内容。教育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对滞后问题,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从教育方法来看,当前大部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单一,只是通过课堂理论灌输来教育学生,缺少课堂互动和课堂以外的实践教育环节,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精神文化资源和第二课堂,未能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有学者指出“多数施教者被传统教育理念束缚,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意识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3]。由于未能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从师资队伍来看,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对单一且对理性信念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不高,或者受到西方思想和功利主义等多方因素影响,不仅自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轻视或否定,同时也不能对学生提出的思想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再其次,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当前大学生主体是“95”后和“00”后青年,群体呈现出思想多元化、性格较独立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高峰时期,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提高,但是现实问题也不断呈现,这代人的父辈往往因为忙于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以及教育孩子如何待人处世,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常识。他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化程度较低,在物质上过多依赖父母,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对于“95”后和“00”后来说,网络几乎成了他们获取课外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多元庞杂、良莠不齐,他们在接受“碎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使得思想状态呈现出“碎片化”状态。

最后,从社会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条件,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和冲击,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缺乏正确认识。

四、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四个维度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困境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丰富文化教育内容、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四个维度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从根本上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习近平曾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传统习俗。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改革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信之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路径。丰富文化教育能容,使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

(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是提升理性信念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说教式的单一教育方法,将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灌输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规律,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接受理性信念教育。

一是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紧密联系大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问题展开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由课堂的组织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和典型社会事件,通过课堂讨论、自学自讲、主题交流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认识国情和社会,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二是要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让理想信念教育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进度,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需要,增加社会实践考察、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教育手段。高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领学生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深入精准扶贫地区进行调研,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诸多扶贫政策,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

(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才能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

一要扎实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教育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才能胜任。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建立培训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定期参与教学研修、集体备课、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聚焦时代热点问题,优化培训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来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向教师推送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教育动态和先进经验,使教师不断学习,从而提升业务水平。

二要提升教师魅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个人魅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魅力的提升包括提升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教学语言魅力。当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以说教为主,课堂上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在还不了解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时候就内心开始排斥了,因此,提升教师魅力是提升理想信念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抓手。“在现实中,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看到或听到教师的讲授内容,原因很简单: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同学,那些不愿意听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同学,他们势必难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全部内容,教师只能保证有一部分学习内容被注意到。为此,增强教师的魅力,提高授课的吸引力,增进活动的趣味性,就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首选行动。”[5]教师要不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仪表风度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成效。

(四)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增强协同育人效果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一要学校、家庭两者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熏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有效发挥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打造品牌化的课后活动,能够极大激发青年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培养良好的家风。

二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扩大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当前,网络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深深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意识碰撞的重要渠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诉求的聚集地[6]。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为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渠道,让教育者能够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完成培养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教育者必须革新育人理念,培养起与之相适应的媒介素养,努力熟悉新媒體话语体系,及时化解新媒体中存在的错误思潮和潜在风险,从而将网络新媒体这个最大的变量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最大的增量。

结语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根基,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当前,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张社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路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9).

[4] 李祥军.浅谈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8(36).

[5] 龙宝新.真正的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发生——和一线教师共话当代课改[J].中国德育,2019(19).

[6] 王宝鑫.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苏思铭(1990—),男,汉族,河南巩义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作者:苏思铭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篇3: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高校思政课和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发挥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构建以高校思政课为主导,借助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平台来实现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性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现象,是人们的精神支持和精神追求。“理想”主要是对价值目标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信念”是对价值目标一种坚信不疑的态度。理想强调奋斗目标,为人的行动指明方向;信念强调人的态度和信念,为人的行动提供精神动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从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引导,使其对理想信念的理论内涵、精神力量、道德规范树立起无限的信服感与尊崇感,并在实践中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持久坚守的社会实践活动。”[1]

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选择上要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为民服务、奉献国家的情怀等为主,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以及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树立远大理想,并积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激发大学生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热情,从而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人民服务,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中常常选取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进行研讨学习,也会邀请十佳大学生、优秀大学生进行宣讲,用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大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内涵。不难发现,榜样身上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都能够用行动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育自身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当前,大学生在信仰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信仰;二是信仰模糊,立场不坚定;三是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产生错误的信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善于运用辩证主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其能否树立正确信仰,关乎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素材的选择,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史党史、时事政治等,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帮助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在梳理国史党史过程中,在提升理论素养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对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理解,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如通过国史党史的学习,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历史,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探索

1.完善高校思政课理论教育方式方法

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承担着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能够熟知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也能够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育是开展一系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育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需要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被当代大学生广泛接受。如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好思政课,在讲授近代史课程时结合红色诗词来讲授,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够帮助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加深大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又如高校思政课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研讨、借助网络课程平台等形式开展,鼓励学生先通过自学的形式对知识加以了解,再通过小组研讨交流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由教师负责点评,此类研讨式学习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又能够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2.发挥实践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是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的桥梁,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诸多便利,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不能仅局限于课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微电影的形式,制作有关理想、家国情怀等主题的微电影,进行展示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等,开展有关理想信念话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理想信念内涵的把握。还要让教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指导实践。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教,一定要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理想信念的作用,进而乐于参与其中,最后,需要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人员、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本文系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論课专项“思政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视角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探索”(编号:LNZYJGSZKY20200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瑞婷.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47.

(作者简介:孙成聪,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徐晓东,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作者:孙成聪 徐晓东

上一篇: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