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024-05-26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通用8篇)

篇1: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6、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力争2006年内颁布实施。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企业和花农建立遵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观念。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在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有知识产权花卉专利品种的研发工作。

篇2: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目录

一、引言。。。。。。。。。。。。。。。。。。。。

2二、调查的目的及对象。。。。。。。。。。。。。。

2三、调查方法。。。。。。。。。。。。。。。。。。

2四、云南花卉物流链的现状分析。。。。。。。。。。。

2五、建议。。。。。。。。。。。。。。。。。。。。。

4一、引言

花卉产业是云南省 的重要产业之一 .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花卉 生产基地 但据“云南省花卉产业联 台会”产业发展 处报 告,由于“云花 品种 陈旧、物流粗放,难以打开高端市 场,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物流系统的落后是造 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由于花卉本身的特性在物流过程 中对 于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都有着苛 刻的要求 .而目前 云南 的花卉物流 系统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使 得花 卉在物流过程 中损毁严重。

改善云南花卉的物流系统 对于提升“云花”的整体竞 争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旨在分析找出云南花卉物流现状存在的 问题,应用 流程再造理论,提出花卉物罚渐的流程。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斗南花市是云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为了更多的了解斗南花市的市场物流情况、斗南花卉物流过程的总体特征及发展现状。让人们对斗南花卉市场更加的了解,我们小组展开了对斗南花市多家花卉商店进行了物流方面调查。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法:通过去花卉销售商店观察,与工作人员攀谈,了解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花卉销售商店物流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本公司或本店物流状况。

3.搜集二手资料:通过在网上搜索调查,获取所需信息。

四.云南花卉物流链的现状分析云南花卉物流链的流程

云南花卉物流链流程:鲜切花从各种植地采摘之后,经过简单的采后处理,汇集到斗南交易市场一云南的花卉集散基地,交易后大部分由航空运输流向全国以及国际市场。云南花卉物流链流程环节的时间分析

根据作者跟踪记录一批出口泰国的百合的全程物流时间共45小时20分钟

(1)熏蒸 :整个熏蒸过程需要2小时40分钟(包括2小时熏蒸时间和40分钟排气时间)。

(2)检验检疫:由于待检车辆很多,排队等候的时间占了整个检验检疫过程的多一半。

(3)报关:由于海关办公室就在机场货运二楼,所以这部分物流效率很高。

(4)安检,称重,等待入库:由于货物很多,安检门狭小,货 物等待入库的时间相对较长。

(5)机坪装舱过程:这个环节有 时是让花 卉包 装箱曝 晒于阳光下的,也是货主最心疼也最无可奈何的一个环节。但这部分时间(30分钟)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可避免,但如果先前的预冷做得好,这部分的损失可相对降低。

3花卉物流流程中“增值”和“不增值”环节分析

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路上和程序的反复上,并且由于过夜时间的存在,使得将近两天的时间中“不增值”部分比“增值”部分还要多,并且反复的拆装造成的花卉损毁甚至带来了“负增值”。下面用价值链的方法分别确定 物流时间中“增值”和“不增值”的部分:

增值时间:交易2小时;包装1小时40分钟;熏蒸3小时;检验检疫45分钟;报关l5分钟;安检称重25分钟;飞机装货30分钟。

不增值时间:第一次过夜l8小时;第二次过夜 l5小时;重新包装1小时30分钟;机场仓库停留1小时30分钟;路程时间共 45分钟(5+25+15)。

以上增值时间共计8小时35分钟;不增值时间共计36小时45分钟。增值时间与不增值时间比约为1-4,也就是说在总的物流时间里,增值时间只占总时间的20%不到(如图 3)。

按照荷兰标准,鲜切花脱水时间不能超过 4个小时。在云 南花卉物流过程中,时间浪费是造成花卉损毁、腐烂的重要原 因。如何减少不增值时间,是物流系统整合的重点和目标。花卉物流流程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云南花卉物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保鲜处理环节薄弱。鲜切花品质的好坏,生产环节只能 决定三分之一,而附加值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后续环节里完成的。据了解,花卉采下以后应立即插入保鲜剂,置于阴湿环境下,防止阳光曝晒,尽快预冷以去除田间热,并进入冷链运作。而农户顶多将切花插入水中,有的甚至连这道工序都省掉了,导致花卉质量大打折扣。

(2)低档包装影响品质。鲜切花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是相当

严格的,按照花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运输中应该使用高标准高硬度的保鲜、保温设备。而在云南的花卉物流包装环节使用的只是塑料布、泡沫板和装着冰的可乐瓶子,有些国内运输的花卉甚至除了箱子什么也没有。而且很多国内运输的花卉没有 标准箱,每箱装货的多少以装得下为原则。出口花卉的包装稍 微好些,但和花卉发达国家的标准比起来差距仍然很大。

(3)机场不能为花卉物流的运作提供一个顺畅的平台。① 机场不能提供冷藏环境,并且因为等待装机等时间的存在,花卉往往只能暴露在露天,从而对花卉的品质造成了极大操作使得一批花卉需要三次开箱及再包装,对花卉的品质影响严重。而且各环节不能连续在白天操作,致使鲜切花必须在断根的情况下渡过两夜,徒然增加了重新插水、重新包装的环节的损害。②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使得花卉损毁严重。比如:对比国外的整板操作,云南花卉在机场并不能得到适当的照顾,野蛮装卸造成花卉损毁。狭小的安检门使得包装箱挤压严重,造成 花卉大量损毁。③由于花卉与其它一些鲜活易腐物品,如松茸相比,还属于低价值货物。因此,当到了松茸的运输高峰期(每 年 6—9月)时,由于飞机货舱容量及重量的限制,花卉经常被挤出舱位。

(4)冷链运作极不完善。在花卉的运输过程中,目前的大多 数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冷链物流来满足花卉物流的需要,从而使得花卉在运输过程中往往是在常温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花卉进入了机场之后,没有冷藏条件,一般只能露天摆放。曾经有批发往泰国的花在昆明机场曝晒3个多小时。荷兰的机场有相对恒温的仓库,即使在花卉运送到停机坪的过程中也有隔温设备。

(5)缺乏统一协调,各流程空间位置分散。对于出口花卉,由于办理交易、熏蒸、检验检疫、报关的各部门分散于昆明市区及县区的各个地点,在空间位置上过于分散,以及各部门办事效率存在差异,使得很多时间耽误在路上,如果堵车甚至遭遇误机,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办理程序只能在白天上班时间进行,办事位置的分散造成了大量过夜时间的耽搁。

(6)花卉物流系统缺乏整体性的流程优化。对于云南目前的花卉物流系统来说,花卉的运输流程都是从生产地到斗南花卉集散中心,交易之后再运往机场,而出口花卉还要通过检验 检疫和海关部门。总体上来说,中间的环节较多,时间也较长,致使花卉物流运作的流程较繁琐。也正是因为整体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环节的非连续性。

五、改善呈贡斗南花市物流状况的一些建议

(1)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首先,是花卉种质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占有花卉资源,才能为花卉商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斗南村对花卉资源要实行综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便实现对其利用的可持续性.(2)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现代花卉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到各级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因此要加强对物流人员的不断培训,要培养出一批拥有专业技能的花卉物流人员,同时要加强国际交往,引进人才,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3)完善规模,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技术是保障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占有信息、技术资源,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花卉产品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

(5)实现花卉大通关工程

集成的花卉物流平台的构建,为花卉大通关工程奠定了基础。由于物流平台聚集了花卉运作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出口花卉可以在物流中心内部完成出口所需的一切流程。

(6)完善花卉物流硬件设施

完善花卉物流的硬件设施应该首先从完善

冷链物流人手。首先,花卉物流园区应修建相应规模的冷藏库,存储待运花卉,并且冷库应尽可能地靠近机坪。其次,花卉物流园区可以吸纳专门从事物流设施设备租赁的企业入驻,为花卉物流企业租用冷藏车提供支持。最后,修建相应面积的花卉熏蒸库区,为人区花卉提供熏蒸服务。同时,修建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的综合办公楼,为人区花卉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创造条件。花卉专门 的安检通道可以考虑设在花卉物流园区与机场的交界处,使花卉实现从物流园区到机坪的直提直放;也可考虑将安检功能提 前到物流园区。以实现“冷库一机坪”的花卉物流运作系统。

(7)构建花卉物流信息平台

花卉物流信息平台主要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及时把拍卖中心的交易信息传递到花卉物流园区;二是保证在物流园区内部,花卉的各级处理环节之间信息的通畅;三是帮助物流园区实时了解航班信息。再造后的花卉物流流程中只是把花卉的样 品运往拍卖中心进行交易,而其他的花卉则运往花卉物流园区,一旦交易成功之后,贸易企业在拍卖中心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将交易详细信息传递给花卉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根据花卉的流向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花卉登机的一切准备活动。而此时,物

篇3: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1、1995年~2011年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1.1、50米素质调查

50米属于速度类项目, 速度越快, 所用时间越少。通过调查得知:1995年到1998年3年间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男女生50米跑成绩明总体呈下降趋势, 仅18岁男生和13岁女生50米跑成绩有所上升;1998年到2000年2年间总体成绩呈上升趋势, 13岁女生50米跑成绩呈下降趋势;2000年到2003年3年间50米跑总体成绩再一次出现下降趋势, 仅13岁女生50米跑成绩呈上升趋势;2003年到2005年2年间50米跑成绩再次出现上升趋势;2005年到2011年3年间50米跑成绩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 1995年到2011年间, 学生的速度水平在有的年份有所上升, 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

通过对比得知,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50米跑成绩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成绩, 男生差值最大达到1.32秒, 女生差值最大达到1.42秒, 而且所有年龄阶段都和全国有一定的差距。

1.2、立定跳远素质调查

立定跳远是评价下肢力量的一个主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力量素质的状况。通过调查得知1995年到2011年16年间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 而1995年到1998年之间, 学生的跳远成绩呈下降趋势, 1998年到2000年间, 除18岁女生处于下降趋势外, 其他学生跳远成绩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2000年到2003年间, 除了16岁、17岁女生跳远成绩呈上升趋势外, 其他学生跳远成绩呈下降趋势, 2003年到2005年间学生跳远成绩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2005年到2011年间学生的跳远成绩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跳远成绩在国家监督测试的年份里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就此可以看出, 国家、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视和监督力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

通过对比得知,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除了男13岁高于全国2.13cm外均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成, 男生差值最大达到10.90cm, 女生差值最大达到7.28cm。

1.3、1000米素质调查

由于速度类项目时间与水平成反比的, 那么, 所用时间越多学生的成绩就越差。通过调查得知, 1995年到1998年3年间,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的1000米和800米的成绩在处于下降趋势, 1998年到2003年5年间, 学生的1000米和800米的成绩是不断提高的, 2003年到2008年5年间, 学生的1000米和800米的成绩是在不断下降, 2011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1000米和800米的成绩是下降了。从而可以看出, 1995年到2011年这16年间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

通过对比得知,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1000米、800米成绩除了男15岁、18岁高于全国14.4秒、3.5外均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成绩, 男生差值最大达到6.2秒, 女生差值最大达到4.6秒。可以认为,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耐力素质除男15岁、18岁外均低于全国中学生。

1.4、引体向上素质调查

引体向上是评价学生上肢力量的一个主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力量素质现状。通过调查得知1995年到2000年,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除15岁学生有所上升外, 其他均呈现下降趋势, 2000年到2003年, 15岁男生成绩有所下降, 其他年龄阶段均呈上升趋势, 2003年到2005年间, 除17岁、15岁男生成绩有所回升, 其他均呈下降趋势, 2005年到2011年间, 13岁男生有所回升, 其他年龄阶段均呈下降趋势。可以认为, 1995年到2011年十三年间云南省学生男生的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

1.5、仰卧起坐素质调查

仰卧起坐是评价学生腰腹力量的一个主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力量素质现状。通过调查得知1995年到1998年,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女生的仰卧起坐成绩除17岁学生有所上升, 13岁、15岁、17岁呈现下降趋势, 1998年到2000年, 14岁、16岁、18岁女生成绩有所下降, 其他年龄阶段均呈上升趋势, 2000年到2003年间, 除13岁、15岁16岁女生成绩有所回升, 其他均呈下降趋势, 2003年到2005年间, 女生成绩呈上升趋势, 2005年到2011年, 14岁、17岁、18岁女生成绩呈上升趋势, 其他年龄阶段均呈下降趋势。可以认为, 1995年到2011年16年间云南省学生女生的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男生引体向上成绩除了13岁男生成绩高于全国0.1次外, 其他年龄阶段均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成绩, 男生差值最大达到2.55次。云南省农村中学生女生仰卧起坐成绩除了15岁女生高于全国1.41次, 其他年龄阶段均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成绩, 女生差值最大达到2.77次。可以认为,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力量素质除男13岁、女15岁外均低于全国中学生。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 但仍然有一部分肥胖、超重、营养不良的学生;肺活量指数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身体素质方面, 速度和力量素质的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与全国中学生有一定差距, 耐力素质任处于下降趋势, 但高于全国均值。研究是什么原因使得云南省农村中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呈现出以上状况呢?笔者主要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2、结论

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云南省农村中学生体质状况整体低于全国中学生水平, 应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力度,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做好督导工作, 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 让“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 学校应加大课余锻炼时间, 变小课间为大课间, 以保证课余锻炼的持续时间, 使得体育锻炼的负荷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转怀.农村中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与对策[J].甘肃教育学报, 2008, (3) .

篇4: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业?科技史?调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57-01

云南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无论是人口多少或在云南居住的时间长短,都对云南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云南各民族分布状况

1.1 分布特点

纵观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格局,其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而这种分布格局,则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根据史料记载,全国现有的56个民族中,全部或部分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民族共有26个。有的聚居,有的散居,遍布云南全省,每一个县都有几种民族。汉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3;少数民族人口占1/3。从居住面积看,少数民族居住地占全面积的3/4;汉族占1/4。

1.2 分布地域

就云南而言,少数民族分布总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汉族主要集中于滇东北昆明、昭通、曲靖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集中于滇南、滇西地区。将少数民族做为一个整体来观察, 其地域上的分布特征是很明显的。(1)汉族主要居住在腹心地区和平坝、河谷地区。(2)彝族主要分布在元江以东的地区。彝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民族。(3)白族主要居住在洱海地区,其中,在昆明、元江、南华等地也有少量分布。(4)哈尼族主要居住在红河以南地区。(5)壮族主要居住在文山地区。(6)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其中,在临沧地区的平坝及元江河谷、金沙江河谷也有少量分布。(7)纳西族主要居住早丽江县和宁蒗县。(8)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族居住在滇西北地区。(9)景颇、阿昌、德昂、佤、拉祜、布朗、基诺等族居住在滇西南地区。(10)苗族和瑶族主要居住在滇东和滇南山区。(11)回族、蒙古族多与汉族杂居于平坝。(12) 布依族和水族居住在云贵边境。

2 云南农业科技发展状况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归纳,云南少数民族的农业技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2.1 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差异较大

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看,各民族的农业技术也显示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一般说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先进的民族,农业技术水平较高;发展缓慢的民族则水平较低。从地理分布看,居住早高寒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民族,受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灯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科技发展较居住平坝河谷地区的民族落后。同一民族,因居住地区的不同,也有差异。

2.2 云南民族种类多,地域广阔,农业技术受民族传统和地区自然条件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

同是栽种稻谷,因品种培育不同。傣族长于糯稻,白族擅于粳稻,但是,傣族的软米,白族的硬米,都各具特色。德宏傣族的遮放米、文山壮族的八宝米,品质优良。阿昌族的“毫安公”良种获得“水稻之王”的称誉。

2.3 云南少数民族的农业技术,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进行着密切的科技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汉族在总的发展水平和许多领域比少数民族先进,向少数民族传播先进技术。但是,少数民族也有不少优良技术,曾向汉族地区传播,被汉族吸取。例如,稻谷、棉花、玉蜀锦、茶叶的最早栽培者是少数民族所擅长的。

3 云南历史上少数民族科技发展状况

《华阳国志》记载:“穿龙池,概稻田”,记叙了在西汉末年,云南昭通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就已“穿龙池,概稻田”,滇池周围地区也已经“开造稻用”。同时,《南诏德化碑》也记载了洱海地区白族人民“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的事。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云南远古的人类遗址中发掘出了许多稻谷遗物,对于栽培稻起源研究有于分重要的意义。

3.1 “生荒耕作”现象

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在科技史上称为“生荒耕作”,俗称“刀耕火种”。(即,远古的刀是自制的石刀,近代的刀是买来的钢片)。根据云南发掘出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文化遗迹表明,至迟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云南各族人民的祖先就用石斧、石刀、石锄等工具,栽种稻谷,从事着磨难工业生产。

3.2 “二牛三夫”耕作法

根据《新唐书·南诏传》记载:“犁田以一牛三夫(疑是二牛三夫之误),前挽、中压、后驱。”唐朝人樊绰《蛮书》对云南少数民族(蛮人)的牛耕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斌秉耒。”目前,大理州部分白族的“二牛三夫”耕作法,与前述《蛮书》、中的耕作法基本相似。

3.3 象耕

唐樊绰《蛮书》卷四“茫蛮”条说:“象打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卷七说:“开南已(以)南养象,大於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田。”“象,开南以南 多有之。或捉得人家多养之,以代耕田也。”至于用于农业生产的“养象耕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西汉时的王充在《论衡》中说:“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今稽,尿为之田,……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鸟所居……象自蹈土,鸟自食萍,土厥草尽,若耕田状,壤糜泥易,人随种之,世俗则谓舜禹田。”这是远古舜禹时代江南象耕的传说,可以启发我们解开唐代云南傣族的象耕之谜,舜禹时代江南的原始耕田法,还未进入牛拉犁的耕作,而是采用“象自蹈土,鸟自食萍,土厥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明代初年以后,由於内地人民用大量移居云南,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入,傣族地区的农业生产飞跃发展。在耕作技术上,逐步采用牛耕和犁耕。

总而言之,云南是中国的一个边境省份,全省有8个州市的25个县(市)与邻国接壤,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对于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与调查对于补充和丰富中国科技史、世界科技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制定有利于少数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光辅.云南科学技术史稿[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

[2] 汪宁生.云南考古[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篇5: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初具规模。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特色花卉等多品种共同发展。

2.鲜切花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据农业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云南鲜切花设施种植面积(周年种植)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到全国的22%和26%。鲜切花产品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上占有50%左右的份额,其品质享有较高声誉,“云南鲜花”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3.区域布局己成雏形。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昆明、玉溪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生产区域;以滇南景洪、元江、河口为主的热带鲜切花、热带兰花和室内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滇西北丽江、香格里拉为主的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区域;以红河、文山为主的绿化苗木生产区域

4.主栽品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迅速增长,全省80%的鲜切花产品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约10-15%的鲜切花出口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部分产品开始远销欧洲、美洲和澳洲。

5.企业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全省花卉企业365家,从分工看既有花卉生产、种苗、种球繁育企业,也有设施设备、园艺工程企业,还有营销和其他服务性企业。从经济成分看,民营企业为主,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次之,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占一定比例。

6.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和云南花卉物流中心建成开业,有效改善了营销手段,为健全完善产地营销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云南花卉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注重高度专业化生产,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注重新品种研发、现代化栽培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注重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建立发达、健全、快捷、高效的花卉流通体系等先进经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内先进省区以专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带动企业、花农、基地发展花卉产业的做法相比,我们也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化水平低。云南花卉处于朝阳产业的成长阶段,尚未实现向专业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根本转变。生产规模小,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不能有机衔接、协调一致。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对鲜切花批量和品质的要求。

2.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整合,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技术。适用技术开发不足,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尚未形成,广大花农大多由菜农、烟农、果农等转产而来,受专业教育程度低,缺少专业培训,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3.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多头竞争,分散对外,形不成统一的品牌,交易成本高。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要实现出口导向,走向世界,抢占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4.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从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温带鲜切花一枝独秀,热带鲜切花、高山花卉和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发展缓慢。配叶植物在鲜切花总量中比例小。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产业提质增效。1

(三)产业发展条件

1.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零关税为主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启动和我国加入WTO为花卉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云南花卉产业将直接面对全世界,特别是面对拥有17亿人口、GDP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的区域性国际大市场。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为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扶持,云南花卉产业已具备全面升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已成为花卉产业发展的动力。花卉消费市场呈现高速扩张趋势,以高收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的全球性花卉消费热点已经形成。消费产品趋向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花卉产品正在成为大宗国际贸易商品,有利于“云花”产品的规模、品种和质量优势的充分发挥。

—经济全球化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国际花卉生产正由传统产区的发达国家向气候条件更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花卉生产国转移,国际花卉贸易主要表现为全球性流通和高度集中的区域性交易,为云南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大辐射面的花卉交易市场提供了空间。

2.优越的资源条件奠定了发展基础

—气候资源。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七种气候类型,具有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调剂的余地很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花卉生产中用于调温和调光的成本仅相当于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的1/2-1/8。而且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日照长,紫外线强的特殊的气候,使云南花卉着色艳丽,茎杆挺直,容易获得高品质的鲜花。滇西北地区气候冷凉,适宜种球的繁育和高山花卉生长。滇南地区热量条件好,热带鲜切花和观叶植物生长快,产量高。—土地资源。全省土地总面积为38.3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7.42%。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高于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大超过东部发达省区。适宜花卉种植的坝区耕地肥沃,土壤类型多,地租便宜,为花卉生产和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

—劳力资源。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力750万人,占总劳力的37.68%。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使我省花卉生产有了低成本的优势。

—种质资源。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使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的云南却拥有1.6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110个科、约490个属、2500多种。云南是花卉和园艺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3.广阔的花卉消费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商机

国际市场:国际上花卉消费以鲜切花为主,2001年全球花卉贸易量为400亿欧元,其中鲜切花为300亿欧元,盆花约100亿欧元。形成了欧共体、美国和日本三大花卉消费中心。今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均消费将呈上升趋势,据预测,未来5-10年,欧洲花卉消费平均增长4%,日本增长5%,美国约为9%,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国家增长10%。尽管如此,欧洲(包括欧共体和俄罗斯)市场作为全球性花卉贸易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亚洲市场

中,日本虽然目前花卉进口量仅占需求量的10%,但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花卉生产有可能缩小,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持续。香港、新加坡是花卉的纯消费市场,也是出口花卉的航空中转地,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及韩国等,虽然都是花卉生产国,但因气候上的差异,可与云南温带鲜切花形成互补性贸易。

国内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花卉消费呈上升趋势。此外,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由于人口集中,区域辐射力强,有较大的开拓潜力,为花卉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市场导向,科教兴花,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开放式国际化的花卉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和研发相结合,全面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采后处理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树立现代花卉产业观念,以鲜切花(叶、枝)为重点,不断加宽延伸产业链,把花卉产业建成包括鲜花干花生产,花卉深加工、花卉种业,绿化苗木,观赏植物培育,花卉包装保鲜、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园林器械、园艺设施、配套专用物资(基质、化肥、农药等)、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服务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产业。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优化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发展产业群,完善产业链,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实力。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依靠花卉龙头企业引导花农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云花”生产和销售与国际接轨,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式发展原则。实行民有民营、社会参与、招商引资(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方针。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引导扶持、花农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坚持优势利用的原则。追求花卉生产要素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最佳配置组合,优化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科教兴花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实施扶优扶强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互惠互利。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用20年左右时间建立起优势明显、特点突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花卉产业体系;把云南花卉产业建成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兴特色产业,建成促进农民增收和

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富民产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种球、种苗繁育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领先、亚洲一流、国际公认的世界鲜切花主要产区和现代化的亚洲花卉交易中心。

2.阶段目标

近期:花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54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2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让3万农户走上小康之路。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引导花农和企业联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花卉生产水平。

中期:为社会再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再促进2万农户奔小康。

基本建成和完善包括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在内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开展机制创新,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合理运用人员、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等各种资源,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开展品牌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长期:2020年全省花卉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建成现代化花卉交易中心、价格和信息中心、实力较强的花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三、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重点

1.产品开发重点

把发展鲜切花生产作为发展花卉产业的重点,把加强主要鲜切花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和重要的地位。

2.花卉种业发展重点

建立健全花卉种球、种苗和种子繁育体系。面向市场,以产业化的思路,把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实行“育、引、繁、推”一体化经营新体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草花、草坪用种的杂交制种,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营销重点

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培育消费市场和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市场营销体系。做到供货数量、质量、时间三保证,树立云南花卉产销的良好信誉。以阶段性目标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立以拍卖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物流配送与销地批发相配套的高透明度、大信息量、多层次交易、综合服务性强的流通营销体系,以流通促生产,形成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花卉物流体制。

4.科技研发重点

篇6:校企合作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竞争力

摘要:云南发展花卉产业具有资源、产业、区位、市场等多种优势,但当前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品种单

一、新产品开发缓慢,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总结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制度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实力强的企业与条件优越的高校开展合作是提升云南花卉在 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业竞争力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分析

云南发展花卉产业具有较大的资源、产业、区位和市场等优势[1]。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加上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南太平洋东南季风以及青藏高原 气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相对完整的7种气候类型,且每种气候类型下都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物种资源,云南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质基 因库[

1、2]。云南有野生花卉2500多种[2],其中山茶、玉兰、百合、杜鹃、报春、兰花、绿绒蒿、龙胆为云南特有的八大名花[2]。从地理位置看,云南沟通着2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3大市场(中国、东南亚、南亚),已经形成了陆、水、空全方位开放的网络,具有悠久的口岸贸易历史,且随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省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1]。虽然云南花卉作为商品生产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 80年代中期),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左右[2]。云南花卉70%销往全国70多个大 中城市,10%出口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3],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市场上的份额也日益增大 [4]。苗木求购信息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四大花卉生产区,即,以昆明、玉溪、曲靖为主的滇中温带切花生产区;以西双版纳、恩茅、红河为主的滇西 南热带花卉生产区;以大理、保山为主的滇西特色盆花产区;以迪庆、丽江为主的滇西北球根种球繁育基地[4]。在品种布局上,温带以切花为主,热带以兰花、切花、观叶植物为主,寒带以球根花卉为主,产品区域布局日趋合理[1]。从1994年以来,云南省鲜切花产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的水平,“云南鲜花”已经 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在国际花卉产业中也有了一定的声誉,知名花卉企业不断涌现[1,2]。但云南花卉目前依然存在新品种开发慢、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渠道 混乱、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灵、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致使云南花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2,4,5,6]。当前,云南的花卉种植还基本以花农生产为主,企业生产为辅,因缺乏统一规划,在品种引进、生产布局、发展规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随意性、盲目性[3,4]。大规模商品化种植的花卉品种几乎全部靠进口,而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国际市场的控制,外商不愿把优质品种输入云南,这严重制 约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1,2]。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制约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制约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因素。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中严重缺乏新品种繁育人才和市场管理与营销的高级人才。其中,高校招生难 和企业招工难的“两难”境地是导致该局面的主要内在因素。然而,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实质并非农业科技型劳动者绝对量的不足,而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 不匹配的矛盾[7]。随着云南花卉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渡,企业需要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从业人员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条件往往 难以满足企业要求,企业新招到的毕业生往往需要继续培训才能够安排在重要岗位任职,而企业“培训”这些“新员工”的方式往往是将其

安排在基层,或许是在不 太重要的岗位让其进行锻炼。很多毕业生往往承受不了刚入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而浅尝辄止,最终离开该企业。这种“招工难”的情形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 资源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多高中毕业生不愿选择农业院校就读,这导致许多农业类院校“招生难”,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招工难 度。农业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就业前景不乐观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甚至彻底改行从事别的专业。另外,农业院校学生因为接触生 产的机会较少而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这种所学非所用的情形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影响其文化和技能的提高。企业和高校这种“两 难”状况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花卉产业的稳健发展。校企合作能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竞争力

3.1 校企合作的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为了更好地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而进行的互动过程[8]。具体来讲,就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 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学校和企业整合各自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服务于生产、服务、技 术和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训过程[8,9]。校企合作最早出现在l9世纪末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之中[10],在英、美等国的教育实践中证明是一 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具备一定创新精神的市场所需人才[10]。所谓“双元制”,中的 “一元”是指学校,主要负责传授普通文化知识和与专业理论知识及基础技能;另“一元”是指企业,受教育者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9]。在该体 制中,学校与企业既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相对独立。

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受益,具体可以从3方面进行阐释:首先,学

篇7: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5月21日-26日,由县委书记陈有极,政协主席、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许天赠,县委副书记、花卉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林和平及县有关乡镇、部门领导组成的考察团,深入云南昆明、呈贡(斗南)、九乡、丽江等地,着重就鲜切花卉、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期间走访了有关政府部门,并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组织讨论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可以说,一路所见所闻,让考察团成员大开眼界,感受颇深,启发较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沿途所见所闻所感

(一)斗南花卉。考察由呈贡县委陈副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办肖主任和斗南镇党委杨书记陪同,就斗南花卉产业发展、市场建设情况作了认真调研考察。斗南镇隶属昆明市呈贡县,辖1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27435人,耕地19291亩。花卉产业已成为斗南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花卉运销、物流、包装、保鲜及与之配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起步早、规模大。该镇于1984年率先在全省种植商品鲜切花并取得成功,农户基本掌握了花卉种植生产技术,并自发形成了集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全镇花卉复种面积达12431亩,形成了以康乃馨、玫瑰、百合、非洲菊、满天星、勿忘我及其它杂花7大系列,300余个品种上市交易,六大切花获得专利证书。同时,吸引和带动了盆景、苗木经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斗南花卉市场作为花卉业的龙头企业和窗口,带动了全省10多万农户种植鲜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仅呈贡县就达1.8万户,面积2.5万亩。

2、市场兴、品牌响。在斗南花卉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十分注重培育市场这个重要环节。1995年兴建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第一个鲜花交易市场,改变了以往的路边交易方式。为适应花卉发展的需求,1999年扩建了花卉交易市场,市场占地74亩,每天有66大类、350万至500万支鲜花上市交易,年交易额突破12亿元,销售种球、种苗5000万株(个),鲜切花16亿支,交易量分别占全省的80%、全国的57%,市场的成交价主导了全国鲜切花的批发价格。每天有120吨左右的鲜花通过航空、公路、铁路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销往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花卉出口创汇总额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现在,每天有近万人在这里参加鲜花交易,从事花卉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有365家。同时,四川、河南、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的盆花、绿化苗木大量涌入斗南销售,专门从事苗木交易的经销商有50多家,盆景园艺市场占地80亩,从业人员200余人。1999年,上海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斗南花卉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将该公司注册的“斗南花卉”评估为具有32亿元价值的品牌,使之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无形资产的花卉品牌。斗南花卉市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鲜切花定点批发市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镇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花卉之乡”称号。“斗南花卉”品牌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及全国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

3、建中心、上水平。继斗南花卉市场之后,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于2002年12月20日开始试拍。一期工程占地178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投资1.26亿元,拥有300个交易席位、两个电子拍卖交易大钟,可日拍卖200万枝鲜切花,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产地拍卖市场。拍卖中心采取的是一种竞价购买的全新理念的交易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买卖双方对手交易,竞价从高至低又区别于一般物品拍卖,具有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为云花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目前,拍卖中心日均供货量21万枝、成交量20万枝左右,参与交易的有70人左右,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4、形产业、带旅游。“斗南花卉”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知名度。近5年来,慕名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外国游客达15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0万人次,散客达50万人次。仅2003年,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25万人次左右。

(二)云南旅游。重点考察了昆明世博园、九乡风景区(溶洞)、云南石林、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主要景点,其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就是“独特、创意、配套”:

1、独特,就是景点属国内独有或少有中的精品。如世博园,拥有外国参展部门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建盖的永久性庭院,展示出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地域园林艺术;九乡风景区,地质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内拥有全国罕见的大型溶洞群;云南石林,把自然界最秀美的奇石、瀑布、溶洞、湖泊等自然风光都汇集这里,形成最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世界仅有,堪称“天下第一奇观”;丽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如画的古城,被中外人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东方瑞士”。玉龙雪山属现代海洋性冰川,是北半球最南面的终年积雪的雪山,是杜鹃花的著名产地和药材宝库。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2、创意,就是出奇制胜,大胆增加旅游项目,引导游客消费。如九乡景区洞内的“古河穿洞”,河水奔泻入洞分为两股,形成高约30米罕见的雌雄瀑,其中一股也是人工的;出洞口时,游客在走得气喘吁吁的时候,刚好可以乘上全长476米的索道,以舒解游览时的疲劳;下了索道,不经意中他来个索道上的电脑摄像,游客在新奇中很乐意地奉上15元。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建设者引进意大利缆车,让游客毫不费力登上海拔4546米,既领略雪山胜景,又圆了登上高海拔雪山的梦想,这对未见过雪山或没有登高经验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自然景观中,加上智者的创意和能工巧匠的妙手,在无形中使景区增添非凡的魅力。

3、配套,就是从“行、住、吃、游、购、娱”等诸方面抓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是举办大型活动。如“五一”期间,云南举办第5届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欢歌劲舞彩云南--中国昆明合唱健身操交流赛”、99世博5周年庆典、春之旅亚洲群星演唱会、七彩国际原生态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展示活动,等等。二是风味美食。昆明汽锅鸡、过桥米线、沙锅鱼、王府家宴、宜良烤鸭、农家宴、菌王火锅、酒林药膳、撒尼族风味等,让游客回味无穷。三是特色购物。如缅甸玉器、云南白药、虫草、三

七、天麻、普洱茶、雪莲花、云烟、傣锦、扎染布、斑铜工艺品等成为游客购物的热点。四是民族风情。云南聚居着26个民族,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留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编撰出“云南十八怪”等,这些都成为游客猎奇对象之一。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云南省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早、规模大、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我县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结合清流实际,借鉴其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清流必须突出“生态经济强县”这一发展定位。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淳朴的民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清流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潮中有所作为,必须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主动融入,加快对接,用生态兴县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才能在贯彻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全市构筑“两带一圈”区域发展布局的实践中加快发展,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强县。其中一产要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蜜雪梨、特早温蜜、水蜜桃)、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苗木花卉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特做强;二产要在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林产化工、水电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氟化工业作为经济提质、增效、壮总量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三产要突出把原生态旅游作为增强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做旺做强。

(二)必须聚智聚力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现状:2002年9月,引进香港浩捷集团创办了元生花卉公司,现已种植30多个鲜切花品种1500多亩。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了花卉组培科研实验基地和100立方米的种苗、鲜花保鲜冷库。同时,计划与中国土畜进出口集团、厦门国贸合作,投资1200万元种植神马白菊500亩;与上海种业集团合作,种植康乃馨200亩。在“省第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上,香石竹(康乃馨)获产品一等奖、大丽花获展品金奖。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福州、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日本、新加坡。为进一步拓宽花卉销售网络,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乌山等地建立4个批发点的基础上,又与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合作,投资3000多万元在福州兴建5000平方米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目标、定位:经过若干年努力,逐步把清流建设成为万亩鲜切花卉的中国南方特色花卉基地和千亩珍稀花卉观光园区。具体措施:

1、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好、花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运输条件前景良好、有一定的花卉科研和生产基础等方面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决心做大做强这个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当前,要使清流花卉成规模、上档次,县委、县政府要全力加以推动,才能早见成效。因此,建议县里进一步充实加强专门工作班子,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花卉产业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规划,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做大扶强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引进更多企业入驻我县,发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发展,才能使我县花卉产业长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要创建特色,树立品牌。花卉市场的焦点在于花卉产品的质量。花卉企业为了迎接市场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除了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应用优良品种外,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创出特色,防止在同一个企业内,搞的品种太多、太杂,否则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品,缺乏应有的竞争力。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有实力的花卉公司,无不在搞专业化生产,有的只进行一种花卉的生产,如玫瑰种苗公司,郁金香种球公司,香石竹种苗公司等,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长远看,必须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在花卉品种和产品质量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大胆调整发展战略,创造出名牌产品,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3、要扶持龙头,壮大规模。我县花卉产业要形成规模,发挥优势,必须走“农户+公司+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建大市场、搞大流通、兴大产业”为指导思想,以公司为龙头,以花农自产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做大龙头。元生花卉公司要按照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控股、参股、合资、联营等形式,吸引有实力企业(如在斗南投资的台商景先生)加盟我县花卉产业发展,努力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经营规模,提高我县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还要认真抓好外围企业、农户的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的对外销售三个环节,逐步形成科研、生产、销售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要发动农户。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农户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在做大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逐步把花卉产业辐射到长校、李家、灵地、东华等其它乡镇,不断把清流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4、要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一要健全完善交易市场。今年来,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乌山等地建立了4个鲜切花批发点,与上海种业集团联手,第一批建立10个鲜切花联锁店,并与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合作投资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将使我县的花卉交易上一档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全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今后,要继续搞好服务,加强采后冷库等处理设施的建设。此外,待时机成熟后,可进一步探讨建立拍卖中心的可能性。二要加快配套产业发展。花卉产业的发达必然会带动一大批配套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一个门类繁多的产业群,它为我县化肥、农药、塑胶、包装、运输等许多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三要搞好优质服务。各有关服务职能部门要为花卉的出口、运输、检疫等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服务,建起花卉出省出国的“绿色通道”,通过扩大花卉出口促进全县花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建议省、市要出台促进花卉企业出口的政策和措施,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四要形成旅游产业。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还可探讨建设花卉公园,与其它旅游景点一道对公众及旅游者开放,供游人观赏、拍照、采栽等,为清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一处景点。

5、要引智引力,科技兴花。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而要提高花卉产品质量,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一要加强科技合作。要加强与省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以育种、引种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利用我县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品种;加强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切花的保鲜、贮运研究;专用花肥花药及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开发等。二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除了由各类专业院校培养花卉专业人才之外,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业余班,有计划地对花卉生产、管理经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加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组团派出学习考察,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发展。近期,建议清流县与呈贡县、里田乡与斗南镇建立“友好县(乡)”的结对关系,共同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

(三)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以地貌多样、温泉众多、生态优良和文化底蕴深厚见长。近几年来,我县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始终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旅游业,走“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的路子,先后开发了灵台山、狐狸洞和夜滩温泉山庄等景区、景点,特别是近年引进浙江宁波滕头公司兴建的绿化苗木基地,与台商开发的冷泉养殖、蜜雪梨基地,为今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10月,我县又引进福建万宝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开发九龙湖、北斗山风景区项目,计划两年内将完成第一期投资7000万元,使景区具备对外开放条件。这些景区的建成,将使我县旅游开发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随着连城机场的启用,以及京福、长龙、泉三等高速公路和赣龙铁路的开通,必将迎来我县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目标、定位:力争经过3-5年左右时间,逐步把九龙湖、北斗山景区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现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嵩口氡泉休闲疗养区、城区“S”型夜景工程观赏区等特色景区对游人开放,使我县成为闽西北新兴的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具体措施:

1、要强化旅游产业的领导力度。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大,但效益长久的项目,单靠政府旅游部门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应走“统一规划、政府运作、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的路子。应该说,今年县委、县政府在抓旅游的工作力度较大,专门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下一步必须在全县更大范围内进行大动员,以形成共识,并把这种共识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强化部门的配合力度。旅游部门是发展旅游的中坚力量,要抽调精兵强将加强旅游局的力量,充实管理人员,使旅游部门无论在景点规划、开发,还是在行业管理中都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好参谋好帮手。

2、要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发展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作为指导。要按照科学合理、创新体制、突出特色的要求,加快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论证和审议工作,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在编制规划时,要立意高远,站在全省、全国旅游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要通过科学、合理、有质量的新品开发,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在新奇、独特、创新、高效等方面下功夫,把山、水、洞、泉、林、花、岩、峡的精华充分展示出来,把清流淳厚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突显出来,开发环保旅游、田园旅游、小吃旅游等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品,策划、包装出一批旅游精品。要深入挖掘景点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在凸现他们的灵秀隽永和悠久历史的基础上,扩建一些雕塑、文化走廊等景观项目,不断拓宽其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民情、宗教特色、文物价值等文化内涵,顺应现代旅游民俗化、时尚化的要求,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此基础上,要有效分类,精心设计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提供选择、加以推广。

3、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充分发挥县城距连城冠豸山机场仅70公里优势的同时,尽快打通内外交通要道,增强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在县内活动的便捷程度。一要尽快修复好清流通往三明公路,主动对接三明,通过京福、三泉高速公路和鹰厦铁路吸引省内外游客;二要优先安排沙灵线(沙芜至灵地)改造,实现我县景区相连互动,并与连城冠豸山机场实现对接;三要优先安排清流通往连城的里田至长校公路建设,尽早打通进出口通道;同时,积极配合市里做好三泉高速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为此,建议上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对我县道路建设给予倾斜扶持。

4、要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福建万宝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开发北斗山、九龙湖景区的契机,主动配合做好景区的总规和详规编制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配合万宝公司按照建设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力争明年“5.1”前开放部分景区。经过努力,逐步把九龙湖景区建成养生、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把北斗山景区建成观光、体验、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不同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要加快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田“花卉之乡”、嘉德冷泉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加快热氡温泉、灵台山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县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有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敢于标新立异走自己的路子,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如在九龙湖景区造古人类雕塑、博物馆,在北斗山建设红军路、高空索道,等等。此外,要加快城建步伐,把县城当作景区来建设,对县城实施净化、美化和绿化,重点规划建设好城区“S”型夜景工程,树立旅游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相适应的新县城。

5、要全方位搞好配套建设。要从“行、住、吃、游、购、娱”等诸方面抓好配套建设,形成“一个景区(点)一个产业群体”的开发格局,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确保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需要包括企业管理、行业管理、服务人员及宣传促销、形象策划等各类旅游人才。要利用若干优惠政策和生活待遇,引进、培养一批旅游经营管理、形象策划的高级管理人才,并有计划地对从业人员(如导游、宾馆服务员等)进行分期培训、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技能,使清流的旅游管理水平能较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二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对旅游创汇与收入的高低有着重大影响。为此,可考虑成立清流县旅游商品开发中心,抽调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旅游商品开发问题。要大胆创新,精心培育有鲜明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旅游商品系列,使旅游商品真正成为“清流之旅”的延伸和清流印象的物化。同时,要在城区、主要景区景点设立旅游商品一条街和专卖店,形成多层次的旅游购物网络。三要增强文体活动。借助节庆日、商贸会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游客融入参与性活动和游览中,扩大各类消费。四要加快其它配套。为拓展旅游市场,要加快星级宾馆和私人旅馆建设进度,加快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清流的接待水平。

篇8: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1 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创新是全球花卉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已成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云南省花卉产业要赢得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创新别无他途。

1.1 世界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世界花卉产业新的格局已经形成, 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被花卉强国牢牢把控住, 荷兰、以色列等国家依靠新品种研发优势占据着花卉产业的主动权,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花卉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花卉产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上[2]。云南省花卉产业亟需调整发展战略, 走创新发展道路, 加快提升花卉研发水平, 缩短与花卉强国的科技差距, 努力抢占价值链高端席位。

1.2 云南省花卉产业持续发展本质要求

过去, 云南省花卉产业基本是走一条依靠扩大种植面积追求规模效益的路子,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显露出一些“软肋”, 集中体现在产业创新链短, 整体研发实力较弱,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严重制约着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质上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3]。

1.3 云南省花卉产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有效途径

形势在变, 环境也在变, 自然资源越来越少, 云南需要因势利导, 主动寻求出路,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思维、战略结构的调整,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更大的投入力度, 快速聚集国内外顶尖的研发资源, 协同推进花卉产业创新发展。

2 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 云南省花卉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 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2.1 稳定的科技投入

据统计, “十一五”以来, 云南省花卉产业共争取到100余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政府投入经费1.38亿元, 带动项目投资近10亿元。云南省设立了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持续投入花卉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创新项目的实施。

2.2 规模化的科技人才团队

通过外引内培, 云南省已拥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花卉研发人才团队, 云南省农科院组建的云南省花卉研究创新团队是云南最大、全国知名的花卉研发队伍, 王继华研究员牵头组建的花卉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

2.3 高水平的科技平台

云南省建有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亚洲花卉网, 中国-荷兰花卉实践培训中心等国际产业平台2个, 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花卉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4个, 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省级花卉研发平台50多个。

2.4 先进的技术水平

云南省花卉产业在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拍卖系统升级、花卉精深加工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 初步形成了支撑花卉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链。云南省已成为中国花卉新品种的孵化中心、全国最大的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 共制定花卉产业相关环节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59项, 花卉生产技术集成、采后处理技术等多项标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鲜花拍卖管理系统完全实现国产化[5]。

2.5 知名的科技企业

云南省培育了一批在世界花卉行业具有相当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 如英茂、博浩、虹之华等;共认定了花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 优质种业基地28个, 农业科技示范园20个, 高新技术企业11户、创新型企业5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结果显示, 2014年中国花卉行业排行前10位的企业中, 云南占据3席。

2.6 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

近年来, 云南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了境外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和品种, 吸引了荷兰、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的一批企业到云南省落户,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集聚云南省。2013年, 共引进企业60多户, 实施合作项目近百个, 荷兰等国家的一批国际知名花卉企业, 相继在云南省设立了生产基地或办事机构[6]。云南省花卉也已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准确把握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态势, 强化顶层设计, 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多方联动, 多聚并举, 全面深入推进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

3.1 加强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加快编制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 加强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宏观指导, 明确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 围绕花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快速提升花卉产业技术水平。

3.2 优化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的框架下, 制定专门的花卉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法规, 加强花卉新品种保护, 完善花卉交易市场环境。继续执行好国家和云南省既有的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3.3 加大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

整合云南省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和林业厅等相关部门的资源, 增加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吸引各方投资参与, 集中投入到现代花卉种植、花卉球茎处理技术、花卉精深加工技术和花卉冷链系统建设等方面,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方向科学和投资布局合理的花卉产业科技投入格局。

3.4 狠抓人才平台两个关键

加大花卉产业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切实发挥带头人作用, 打造世界顶尖花卉产业科技人才团队, 围绕花卉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重点构建一批科研平台, 夯实花卉产业创新发展基础。

3.5 抢占世界花卉产业话语权

瞄准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 主导世界花卉产业标准的制定, 占据花卉产业发展高地, 以标准为引领, 做深做细花卉产业。

3.6 完善花卉产业链及创新链, 促进花卉产业科技经济有机融合

延伸花卉产业链, 瞄准花卉产业创新链, 集中优势力量攻克花卉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拍卖系统升级、花卉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 产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花卉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及产业化, 实现花卉产业科技化, 花卉科技产业化。

摘要:面对深刻变化的全球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云南省需理性思考, 立足自身实际, 发挥优势条件, 坚定走创新发展道路;同时, 顺势而上, 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 引领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潮流。

关键词:花卉产业,创新发展,云南省

参考文献

[1]王凯.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经济纵横, 2008 (11) .

[2]瞿素萍.云南省花卉品种创新与发展[J].中国花卉园艺, 2013 (19) .

[3]王晓琳, 缪添南, 刘欢.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 2014 (16) .

[4]陈丽晖, 张娜.基于花卉产业链价值空间分配的区域创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 (5) .

[5]张萍.对外合作不断扩大[J].中国花卉园艺, 2015 (1) .

上一篇:以爱学习哥哥为题目的作文下一篇:成长是一种孤独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