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花卉市场发展概况

2024-05-26

荷兰花卉市场发展概况(通用4篇)

篇1:荷兰花卉市场发展概况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荷兰是高福利的国家,失业率已经减少为欧洲最低,还有着一套成熟而完善的等级税收及社会福利资金补贴制度。正是这种完善健全的等级税收,使得荷兰在1998年人均收入达到近25,000美金。

近年来,荷兰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及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间日益增长的往来急需大量既懂得荷兰、又了解中国的各个领域的人才。荷兰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很高,研究生阶段的国际课程非常普遍,而且大多数课程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现在,这些国际教育课程的数量和涉及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都要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有商务、管理学、农业科学、水利、医学、城市建筑,遥感学及文学等等。

在荷兰,每年都会有5000多名学生选修这些课程,课时长短不等,时限可从几周至4年之久。绝大多数课程都会获得学位证书,而一般长期课程都会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并且所有的传统大学都会提供博士学位的学习机会。

荷兰大学的学制

本科学制:

一般为4年,理科、农业科学专业的院校有的学制为5年。

荷兰学位的课程结构越来越向灵活的方向发展。学生既可以选择荷兰传统式的学位,即一次完成硕士学位课程,也可以选择英美两级式的学位,即学士课程+硕士课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学生延长时间。

硕士学制: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顺利完成本科学习以后,可以开始硕士课程。一般以月来计算,学制为10~18个月不等,有些专业根据需要,还可以加长。各校的留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fice)会提供本校详细招生信息。

博士学制:

申请前提是申请人需获得硕士学位,且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将根据每个申请人具体情况决定录取与否,博士学位一般需要4年时间。

荷兰的高校一般在每年的9月前后开学,学年一般从8月底到第二年的6月中旬。

只有少数高校可在春季开班,学年则从2月到12月。

课程安排:每周授课和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40小时。

篇2:乙二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

一、制取工艺

制取乙二醇的方法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 石油路线以乙烯为原料, 经环氧乙烷制取乙二醇。非石油路线以合成气为原料, 可采用多种方法合成乙二醇, 工艺路线见图1。

1. 石油路线

目前国内外生产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工艺路线主要为石油路线, 其直接原料为乙烯和氧气, 方法是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 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 然后由环氧乙烷制取乙二醇, 简称乙烯路线。近年价格数据表明, 乙二醇价格与原油价格保持同向变化, 而且有较高的一致性。据测算, 用石油路线每生产1吨乙二醇约耗原油2.5吨, 制法有以下2种。

(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该法是目前工业规模生产乙二醇的唯一方法。环氧乙烷和水在加压到2.23MPa和190~200℃条件下, 在管式反应器中直接液相水合制得乙二醇, 同时副产一缩二乙二醇、三缩三乙二醇和多缩聚乙二醇, 反应所得乙二醇稀溶液经薄膜蒸发器浓缩, 再经脱水、精制得合格乙二醇产品及副产品。生产每吨乙二醇产品以乙烯计, 消耗乙烯 (99.95%) 0.748吨、氧气 (99.6%) 1.011吨。

(2) 环氧乙烷硫酸催化水合法

环氧乙烷与水在硫酸催化下, 在60~80℃、9.806~19.61k Pa的压力下水合生成乙二醇。反应液用碱液中和, 经蒸发器蒸去水分, 得80%的乙二醇, 再在精馏塔中精馏提浓, 得到98%以上的成品。该法为早期开发的方法, 由于存在腐蚀、污染和产品质量问题, 加之精制过程复杂, 目前已逐渐停用, 而改用直接水合法。生产每吨乙二醇产品以环氧乙烷计, 消耗环氧乙烷 (98%) 0.84吨、硫酸 (98%) 0.017吨、液碱0.013吨。

2. 非石油路线

在我国石油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 开辟由非石油路线制乙二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非石油路线可以采用天然气或煤为原料, 首先是制取合成气, 再用合成气通过直接合成法或者间接合成法制取乙二醇, 间接合成法又根据所得中间产物的不同, 分为合成气氧化偶联法 (草酸酯法) 和甲醇甲醛合成法。在当前高油价背景下, 以煤为原料制取乙二醇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特别是以褐煤为原料, 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 毛利率可达50%以上, 比国外石油路线工艺高10%~20%。

(1)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反应方程式为2CO+3H2→HOCH2CH2OH, 在热力学上很难进行, 需要催化剂和高温高压条件。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47年提出, 该工艺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该法在理论上具有最佳的经济价值, 从形式上看, 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符合原子反应的要求, 是一种最为简单和有效的乙二醇合成方法, 即使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较低, 也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尚需进一步缓和反应条件,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目前离工业化生产尚有较大的距离。

(2) 合成气氧化偶联法

此法又称草酸酯法, 美国联合石油公司于1966年提出此工艺, 1978年日本宇部兴产公司进行了改进。该法主要原料为NO、CO、H2、醇类等。反应原理是NO与O2生成N2O3, 再利用甲醇与N2O3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 在Pd催化剂作用下CO与亚硝酸酯氧化偶联得到草酸二酯, 草酸二酯再经催化加氢制取乙二醇。这一过程实际并不消耗醇类和亚硝酸, 只是CO与O2和H2O合成草酸。醇类中研究最多的是分别采用甲醇或乙醇, 获得亚硝酸甲酯或亚硝酸乙酯而与CO进行氧化偶联, 总反应方程式为2CO+1/2O2+4H2→ (CH2OH) 2+H2O。

(3) 甲醇甲醛合成法

由于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法的难度较大, 采用合成气用成熟工艺合成甲醇、甲醛, 再合成乙二醇的间接方法, 就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甲醛, 作为直接法合成乙二醇的活性中间体, 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前甲醇甲醛路线的办法比较多, 但是还处于研究阶段。主要方法有:甲醇脱氢二聚法、二甲醚氧化偶联法、羟基乙酸法、甲醛缩合法、甲醛氢甲酰化法、甲醛与甲酸甲酯偶联法。其中甲醇脱氢二聚法生成乙二醇, 其主要反应步骤为2CH3OH→HOCH2CH2OH+H2, 该法的优点是甲醇原料价格低廉、资源丰富, 乙二醇收率也较高。

二、生产现状

国内乙二醇的生产从1984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引进的第一套大型乙烯氧化法生产装置开始, 此后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采用石油路线生产的乙二醇的年产能为271.8万吨, 生产厂家12家, 全部为石油乙烯-环氧乙烷路线, 见表1。国内使用的技术都由国外垄断, 关键设备也需要进口, 成本相当高, 导致我国乙二醇生产严重受制于国外。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原料是乙烯, 在高油价下生产成本必然增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产商的积极性。此外, 我国今后新建的大型乙烯装置也将配套建设乙二醇生产装置, 计划在2009~2010年建成投产的新增产能有143万吨/年, 其中有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65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4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8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36万吨/年乙二醇装置。

目前, 国内传统的碳一化工产品市场己进入成熟期, 传统的煤化工产品出现产能过剩, 甲醇过剩20%以上, 电石、焦炭产能过剩达30%以上。相反, 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2009年5月18日, 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细则) 全文, 明确要求要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在煤化工相关的内容里, 与此前媒体公布的版本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增加了煤制乙二醇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示范工程项目。

煤制乙二醇用3吨价格低廉的褐煤就能生产1吨乙二醇, 可替代2.5吨石油。江苏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研制煤制乙二醇的企业。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合作, 丹化科技已经完成了试产300吨/年乙二醇及1万吨/年工业化试验装置。2009年3月18日, 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万吨级“羰化、加氢两步间接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在江苏省丹阳市通过中国科学院成果鉴定, 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丹化科技的煤制乙二醇技术具有长期潜力, 在我国富煤缺油少气, 原油资源始终相对短缺, 油价长期看涨的情况下, 煤制乙二醇作为石化振兴规划中重点扶持项目, 该技术的潜力将会随油价的上涨而逐渐显现出来。

最近经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批准,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已将全部煤制乙二醇技术入股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 该企业正在内蒙古通辽市建设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恩德炉造气工程、空气分离工程、变压吸附工程、乙二醇合成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 下一步将逐步延伸煤制乙二醇产业链, 开发聚酯树酯、车用防冻液等下游加工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煤化工五大重点示范工程之一, 预计2009年年底前即可试车, 未来5年内将建成12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 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 上缴税金20亿元, 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 实现部分替代进口。

煤制乙二醇既有战略意义更有现实意义。目前,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来自中东, 由于拥有原料优势, 尤其是通过乙烷生产的乙二醇, 其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内产品, 对我国以及世界的乙二醇产业都形成了很大冲击。如果国内煤制乙二醇工业化推广能够成功, 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聚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三、技术进展

在石油路线制取乙二醇工艺方面, 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的催化水合法、碳酸乙烯酯法及酯交换法等工艺。Shell化学公司将壳牌Master EO工艺和三菱乙二醇催化转化工艺组合在一起开发了Omega乙二醇生产新工艺, 该工艺可使乙二醇选择性达到99.3%~99.5%, 用1吨乙烯可以生产1.95吨乙二醇, 而常规工艺的乙二醇选择性为90%~95%, 1吨乙烯只能生产1.53~1.70吨乙二醇。在相同的乙二醇产率下, 采用Omega工艺的乙二醇生产装置投资费用可降低10%。与常规工艺相比, 在相同的环氧乙烷反应选择性条件下, 蒸汽消耗减少20%, 产生的废水减少30%, 并且生产过程中只产生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衍生物, 不需要投资建设处理这些产品的基础设施。该工艺2008年5月在韩国乐天大山石化公司40万吨/年装置上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在新加坡正在建设的Shell东方石化联合装置中的75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也采用了该工艺, 计划于2010年建成投产, 将成为世界采用Omega工艺的最大同类装置。

由于目前工业上通用的石油路线环氧乙烷水合工艺制备乙二醇成本高, 并且必须依赖石油资源。所以, 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替代工艺。自从1965年美国人Fenton首次提出醇类氧化羰化制备草酸酯后, 各国都在研发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的工艺, 也就是煤制乙二醇技术。1978年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建成了一套6000吨/年草酸二丁酯的高压液相乙二醇试验装置, 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后意大利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及美国UCC公司开展了常压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的研究, 完成了中试和模试, 但都没有实现工业化。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前几年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但都处于实验室技术和中试阶段, 尚未见工业化试验成功的报道。近年来, 在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根据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 在2009~2011年的规划期间, 将实现六大规划目标。其中之一是实现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实现本地化, 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将相继建成投产, 这将使煤制乙二醇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产品生产成本比国外乙二醇更低, 同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联产草酸, 增加经济效益。

煤制乙二醇技术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起, 由上海盛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约1.8亿元, 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丹化集团公司、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等强强联手启动了“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的产业化试验, 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 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相继在丹化集团建成300吨/年中试和1万吨/年工业化试验两套装置, 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2007年12月万吨装置顺利开车打通全流程, 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检验, 并经专家组鉴定, 证明全球首套“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已完全取得成功。

2009年5月7日, 该成套技术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 此项成果标志着我国领先于世界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 是一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 符合我国缺油少气,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 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在1万吨/年工业化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采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工业化试验成功的“全球首创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 进行一定比例的放大, 然后采用多台 (套) 并联的方法, 正在建设20万吨/年的工业化装置, 该项目是我国煤化工五大重点示范工程之一, 总投资约21亿元。该装置生产工艺具备环保节能的特点, 亦符合国家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由于全部采用工业级的CO、NO、H2、O2和醇类为原料, 容易推广应用, 对形成规模化产业极为有利。这套装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 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

此外, 为摆脱乙二醇生产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采用可再生的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产乙二醇在国内已取得进展, 将成为生产乙二醇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次尝试廉价的碳化钨催化剂应用于纤维素的催化转化, 利用碳化钨催化剂在涉氢反应中具有的类贵金属性质, 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 将纤维素全部转化为多元醇, 而且对乙二醇的生成表现出独特的选择性, 尤其是在少量的镍促进下, 乙二醇收率可高达61%, 成为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纤维素转化多元醇的绿色工艺路线。

四、市场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消费国, 近年来, 我国聚酯产业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乙二醇的需求, 年均增速为18.4%。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 聚酯消费占乙二醇消费总量的90%左右, 用于聚酯纤维和非纤聚酯的生产。聚酯纤维即涤纶, 是以聚酯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及后加工制成的纤维, 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近年来我国涤纶生产能力和产量持续增长, 2008年产量达到2004.6万吨, 拉动了乙二醇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非纤聚酯的应用主要是聚酯薄膜、瓶用聚酯和工程塑料等, 特别是用于液体产品包装的聚酯瓶和聚酯膜等优良包装材料, 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同时期乙二醇的产量没有太大的增长, 严重的供不应求使得乙二醇必须大量依赖进口, 而自2002年以来, 进口依存度一直在70%以上, 见表2。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产量没有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乙二醇原料的运输制约。传统石化路线乙二醇的核心原料是环氧乙烷, 由于环氧乙烷受到运输制约的原因, 乙二醇装置要依托乙烯工厂建设, 由此决定国内乙二醇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大型石化企业。另一个原因是生产成本的竞争力不够, 低成本海外产品的冲击。中东地区生产企业用廉价的乙烷裂解原料制造乙二醇, 由于生产成本足够低廉, 仅为250~300美元/吨, 将产品通过海运方式输送到亚洲市场, 成本仍然具备充分的竞争力。而中国市场必将成为中东乙二醇厂商竞相抢占的市场。随着中东企业的乙烯产能急剧增长, 极具成本竞争力的乙二醇产品将出口到中国市场, 这对我国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说, 要建设一套30万吨/年的环氧乙烷水合工艺生产乙二醇装置, 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建设周期至少需要3年时间, 这远远赶不上我国乙二醇需求的增长。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国内乙二醇产量有望达到220万吨, 表观消费量可达750万吨, 其中将有53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2015年国内预计将消费1120万吨乙二醇, 届时供给能力为500万吨, 供需缺口高达620万吨。国内乙二醇产业的种种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相关基础工业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从市场容量来看, 国内目前乙二醇总消费量在700万吨左右, 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估算, 总市场规模为350亿元左右, 产品市场容量的绝对值仍然不高。作为乙二醇的下游产业, 聚酯和纺织工业受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巨大, 2009年的销售量、产量和盈利能力都将低于2008年, 对乙二醇销售商来说前景并不太乐观。众多聚酯厂商表示市场需求在下降, 有些厂商甚至已经停产, 因此下游对原材料乙二醇的市场需求增速缓慢]。

虽然我国目前乙二醇供不应求, 但从总体上看, 世界乙二醇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的态势, 价格将不可避免的下跌。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 2010年乙二醇世界年总消费量将达到2188万吨, 而随着大量新增产能的投产, 总产能将达到2709.3万吨/年, 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供需失衡将会显现, 届时必有大量国外低成本乙二醇冲击国内市场。由于即将受到乙二醇大量进口的影响, 国内乙二醇市场也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五、发展建议

1. 提升国内乙二醇生产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乙二醇产能较小、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弱,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除考虑采用先进工艺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外, 还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的大型乙二醇装置, 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乙二醇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非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技术, 特别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技术的研究的开发, 做好工程示范工作, 取得充分的试验数据和经验, 并尽快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装置, 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国内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2. 拓展乙二醇产品的应用领域

乙二醇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防冻剂。2008年9月以来,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聚酯大幅减产, 纺织品出口锐减。当前应利用多种经济元素的优势, 结合各种社会资源, 积极拓展乙二醇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涂料、油墨等行业下游的相关产品的应用开发力度, 逐渐改变乙二醇产品用途单一的局面, 形成从生产到应用的有效产业链, 以化解市场风险, 促进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 煤制乙二醇只能适度发展

篇3:荷兰出版业的市场特征与发展环境

关键词:荷兰;出版业;市场特征;发展环境

荷兰出版业在世界出版舞台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领军地位,不仅产生了全球最大的专业出版集团威科(Wolters Kluwer)集团、科技出版巨头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 Group)集团、荷兰联合出版(Verenigde Nederlandse Uitgeversbedrijven,简称VNU)集团这样的出版界巨无霸,还孕育出无数独具特色的中小型出版社,各类书店遍布全国,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国民阅读蔚然成风。

一、荷兰出版业的市场特征

根据荷兰出版商协会(Nederlands Uitgeversver bond,简称NUV)的统计,2012年,包含报纸、图书、杂志在内的荷兰新闻出版业整体市场规模为31.63亿欧元,①占荷兰当年国内总产值的比例接近0.7%。全国范围内年平均出版图书10种以上的出版机构195家,②出版物辐射2200万荷兰语人口。从2011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出版新书11000余种,重印图书近5000种。荷兰语是荷兰出版的主要语种,其次是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2年销售收入小于100万欧元的小型出版社市场占有率只有1%,年销售收入大于880万欧元的大型出版社占据了94%的市场,60%的出版市场掌握在规模最大的前10家出版社手中,说明荷兰出版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

2012年,荷兰出版物市场数字化趋势日趋明显,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数字化内容市场占有率都比2011年有所提升,电子书和数字报纸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相比而言,除报纸外,其他出版物的纸质版本市场份额都在下降,纸质图书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2%(见图1)。

图1 不同类型出版物数字化趋势(2011~2012)

单就图书出版而言,2012年纸质书销售净利润为5.57亿欧元,比2011年下降了5.4%。电子书销售实现净利润1220万欧元,比2011年上升了60.5%。电子书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见图2)。

图2 荷兰纸质书与电子书市场变化比较:2011~2012(单位:百万欧元)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荷兰出版业根据出版内容也分为大众出版、科技与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三个板块。2012年,大众出版、科技与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三大板块占出版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是26.5%、40.6%和32.9%。

1. 大众出版

在荷兰,图书大众出版被称为一般出版(Algemene Uitgevers,简称GAU),分为三个子板块:儿童图书、虚构类图书和非虚构类图书。根据荷兰出版商协会提供的数据,2012年,全荷兰共有94家大众出版机构开展出版业务,主营儿童图书的出版社比例接近40%。由此可见,儿童出版在荷兰大众出版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每年出版的虚构类图书中,文学作品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又有将近70%为荷兰语书籍,读者范围覆盖荷兰、比利时北部等以荷兰语为母语的人口。③另外30%主要以英语出版,面向整个英语世界。

与其他国家相同,荷兰大众出版业近年来面临最大的挑战也是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接受并养成了用手持阅读器阅读一般读物的习惯,纸质图书消费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为了扶持和鼓励出版业发展,荷兰政府规定纸质图书出版发行的增值税率为6%,而电子书(包括手持阅读器)的出版发行则依照普通商品征收增值税,税率为19%。总体而言,荷兰的大众出版商普遍对数字出版持拥护态度,89%的出版社表示在与作者签订合同时会一并签下数字版权,超过60%的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过电子书。2010年以来,由荷兰出版商协会牵头,发起了一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降低增值税率,鼓励电子书市场发展的运动。预计到2015年,电子书和纸质图书税率之间的差距有望缩小到5%。

2. 科技与专业出版

从产值来看,科技与专业出版对荷兰出版业的贡献最大。超大型跨国企业是科技与专业出版领域的中坚力量。荷兰联合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威科出版集团垄断了全球科技与专业出版的半壁江山。荷兰联合出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咨询服务与出版公司之一,旗下有6家子集团,提供传媒和娱乐业、艺术和设计、营销、零售业、食品饮料业、医药保健业、运动和服装业、旅游休闲以及珠宝业等各类行业信息。2000年,荷兰联合出版集团收购了AC尼尔森集团,成为最大的世界快速流通消费类商品数据信息提供商。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年均出版1150种学术期刊,2400种新书。2010年,该集团以21亿欧元的总销售收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商。威科集团在制定医疗、企业服务、金融、税务、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和教育领域信息产品解决方案上能力卓著。在欧洲、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中国、日本都设有分支机构。

国际化程度高、数字出版物比例大是荷兰科技与专业出版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荷兰90%的科技与专业出版物用英语出版,面向全世界受众传播和发行。1990年以来,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荷兰联合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威科出版集团等已经成为了涉及信息加工、咨询、出版、营销、数据库提供、知识服务等多种业务的跨国集团。由于和科技发展结合紧密,科技与专业出版的数字化进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荷兰联合出版集团、威科集团等均开发了针对各自受众的数据库出版物。1991年,爱思唯尔下属的科学信息网络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的前身“郁金香计划”(TULIP Project)项目启动,2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资源总量最大的学术信息数据库。2000年以来,在开放存取(Open Access)刚刚兴起之际,荷兰科技与专业出版商率先加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中来,不少新创立的学术期刊均采用开放存取形式出版。荷兰科技与专业出版商协会(Uitgeversverbond voor Vak en Wentenschap)早在2008年就提出倡议,鼓励会员了解和接触开放存取这种新型的出版模式。2012年,荷兰出版商协会建议将科技与专业出版(Uitgevers voor Vak en Wentenschap)改称为科技与专业服务的媒体(Media voor Vak en Werenschap),“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已经不足以概括今天出版商们为科技与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服务了,或许,出版商本身这一称呼也应该改一改了。”④

nlc202309040909

3. 教育出版

众所周知,教育出版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在荷兰,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免费向全体合法居民提供,由国家承担包括教材在内的一切开支。荷兰30余家主要教育出版商承担由幼儿园到大学本科阶段的所有教材出版任务,围绕教育部制定的大纲编写内容,经国家审定合格后竞标出版,国家采购,专业机构承担发行。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荷兰的教育出版商积极走数字化发展之路。几乎所有的教育出版商都开始出版数字出版物。⑤皇家大树出版社(Boom uitgevers BV, Koninklijke)是一家主营教材与教育类出版物的出版机构,下设四个分支机构,分布在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分别出版中小学教材和大学本科法律、财税专业教材。截至2012年,大树出版社60%的产品是数字出版物,以数据库、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书包、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等多种方式呈现。以大学教材为例,学生不仅可以购买整本教材,还可以下载部分章节,从而降低了价格,减轻了学生购买教材的经济负担。海牙大树出版社(Boom uitgevers, Den Haag)不仅为自己的拳头产品《荷兰劳动法系列教程》建立了独立的数据库,还开发了基于iOS和Android平台的应用,提供师生读者下载。大树出版社下属的教育出版社(Edu’Actief BV, Uitgeverij)是荷兰最大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商,近年来,教育出版社致力于配合教学数字化改革,为学校提供全方位教学资源解决方案,逐渐从教育出版商转型为教学资源服务提供商,不仅帮助教师制作标准化的课件,还推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访问、搜索电子资源。

二、荷兰出版业的发展环境

根据爱尔兰的市场数据提供商——研究市场公司发布的报告,2014年~2016年,荷兰出版业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整个行业的产值将在2016年底达到40.983亿美元。⑥

1.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出版业繁荣的社会环境

荷兰的国民阅读率非常高,在图书、报纸和杂志上的年消费额位居发达国家前列。走在荷兰大街上,大大小小的书店、文具店随处可见。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报刊亭、书店和文具店。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等大城市的步行街、购物中心等人群聚集区往往可以看见大书店的身影。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普通人家的客厅、书房、卧室,随处可见一排排的书架。在荷兰乘坐火车,看到的多是乘客手捧图书阅读的场景。2010年2月到2010年3月间,笔者曾经就城际列车上乘客阅读情况作过实地调查,平均每100个乘客中有73个有阅读行为,纸质书和电子书(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阅读比例约为6比4。

荷兰人的日常生活处处离不开阅读。每年,荷兰公共广播都会举办单词拼写大赛,由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读出单词,听众通过网站在线听写,最终评选出正确率最高的参与者。这项活动广受荷兰普通民众欢迎,每到比赛开始时,大家都打开收音机参与听写。为了推动荷兰语文学阅读,荷兰铁路公司每年都会选取一本荷兰语图书作为推广对象,在特定的时间,购买、持有并在火车上阅读该书的读者将享受免票乘坐火车的服务。

2.畅通的发行渠道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荷兰图书发行渠道已经建立起统一的中盘,90%的图书、音像制品、印刷品和文具物流配送都由中央书局(Centraal Boekhuis)承担。2010年,中央书局年平均在库图书流转总数达到7000万册,向全荷兰1500家实体书店和发行终端配送。与我国图书发行模式不同,中央书局作为图书发行中盘,并不拥有图书所有权,也不承担库存风险,不需要事先购进图书,只在图书到达销售终端后才收取总价6%的物流中转费用,货款结算由经销商和出版商直接对接,因此不存在困扰我国出版业已久的拖欠货款和账期过长的问题。除了实体书物流,中央书局还提供按需印刷、仓库租赁等服务,满足了中小出版商的渠道需求。在网络购书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中央书局与亚马逊以及荷兰本土网络书店BOL.com合作,开展网络书店的图书配送工作。

依托在实体书物流领域积累的实力和信誉,2008年以来,中央书局整合电子书流通渠道,将100余家出版社的7000余种电子书集中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供读者付费购买和下载阅读。

3. 开放的市场是出版业国际化发展的保障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讲求实用的商业文化外,荷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还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据欧盟2000年的统计资料,在27个成员国中,荷兰对外商在荷兰投资设立企业的准入门槛最低,对本国企业对外出口的税收补贴最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众多国际企业都选择将总部或者重要分支机构设在荷兰。⑦

就图书出版而言,荷兰是主要的英语读物消费国。荷兰人语言天赋很高,普通人英语能力很强,掌握三四门外语的情况也很常见。由于没有语言障碍,英美出版商可以与荷兰出版商进行深度交流。荷兰出版商可以直接从英国图书批发商那里进口图书和引进版权,也可以从提供发行、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荷兰批发商那里进口图书。在英美畅销的图书通常也会在荷兰畅销,有些作品在荷兰的销量甚至超过了英国的销量。在英国的主要出口国中,荷兰排在第5位。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在荷兰购买英国亚马逊网站上的英语图书,平均配送周期只要1天~3天,配送价格只比配送到英国本土多10%~15%,而且经常可以享受到免运费的服务。

荷兰的专业与科技出版几乎都以英语为出版语言,在全世界组织作者和编辑团队生产加工,通过数字渠道发行,依靠多年来积累的期刊声誉和资本运作获得其他优势资源,形成了规模效应,创造了巨大财富。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十年来的兼并收购、上市融资及人才流动,这些跨国出版企业的国际化已进入到更深层次,单从股权结构和员工国籍来说,已经很难说特定的出版集团是哪个国家的了。

nlc202309040909

4.国家政策支持是保护出版业积极性的条件

除了上述因素,荷兰出版业的持续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支持,早在2005年,政府就规定了大众出版物不允许打折销售,这一举措有效地保护了荷兰广大中小书店的利益,在与网络书店的竞争中,实体书店站在了公平的起跑线上。同一年,政府取消了出版单位设立备案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自发设立出版机构,这样的政策极大鼓励了出版物的创作与生产。为了培育、宣传荷兰文化,荷兰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每年斥巨资资助作者写作,一旦与国外出版社达成版权输出协议,荷兰出版商还可以申请到一笔可观的资助,一般而言,这笔资助足以支付作品的翻译稿酬。

显然,荷兰出版业之所以如此发达,皆因其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中国出版业若要跟上国际出版业的步伐、服务于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既需要国家大力支持,推出与完善激励出版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也需要中国出版业自身进行市场化运营与渠道拓展,更需要大力培养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许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在研博士后)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ZD025)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项目号:2013T6073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除非另作说明,本文中数据全部来自荷兰出版商协会年报。Nederlands Uitgeversverhond Jaarverslag 2012[EB/OL]. [2014-3-3].http://www.nuv.nl/Uploads/2013/7/NUV-jaarverslag-2012-web-versie.pdf.

荷兰出版机构创立采取备案制,2005年以后,备案制取消。任何公民都有权利依法设立出版机构,不少由个人发起设立登记在案的出版机构几年甚至数十年才出版一部作品,因此这里对出版机构数量的统计以当年出版10种图书及以上为准计算。

数字来源于荷兰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Nederlands Literair Productie- en Vertalingenfonds,简称NLPVF)会长亨克·普罗佩尔(Henk Proper)先生。笔者2011年9月1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该基金会总部对其进行了访谈。

引自NUV主席洛克·赫曼德(Loek Hermansd),见NUV年报。Nederlands Uitgeversverhond Jaarverslag 2012.[EB/OL]. [2014-3-3].http://www.nuv.nl/Uploads/2013/7/NUV-jaarverslag-2012-web-versie.pdf.

数字来源于笔者对皇家大树出版社分社——海牙大树出版社(Boom uitgevers, Den Haag)首席信息官约瑟芬·巴克尔(Josephine Bakker)的访谈,访谈时间为2010年5月12日。

海外出版业启示录 国际化运作助荷兰出版业兴盛.[EB/OL].[2014-3-7].http://cul.china.com.cn/book/2013-04/05/content_5853430.htm.

Taxation: Commission refers the Netherlands to the Court of Justice over discriminatory inheritance and gift tax rules[EB/OL].[2011-12-20].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do?reference=IP/11/1425&format=HTML&aged=0&language=EN&guiLanguage=en.

篇4:乙二胺国内市场概况及发展前景

乙二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 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 乙烯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迅速增长, 主要应用于造纸、印染、医药、农药和石化等诸多行业, 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具体介绍乙二胺及其衍生物的具体应用[1,2,3]。

环氧树脂固化剂, 环氧树脂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细高分子材料之一, 我国近年来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2008年为3.5万t, 2009年突破4万t, 预计2015年将达到7.8万t以上。

合成相对低分子量的聚酰胺树脂, 乙二胺和多乙烯多胺做为生产原料, 在合成相对分子量低的聚酰胺树脂的生产中有着大量的使用。在乙二胺消费中, 相对分子量低的聚酰胺树脂将是增加最快领域之一, 到2010年, 此领域消耗乙烯胺2.7万t, 预计2015年将达到7.28万t以上。

农药, 乙二胺在农药中主要用于生产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代森锰、代森锰锌、代森锌等。2010年该类农药消耗乙二胺1.9万t, 预计2015年将达到8.9万t以上。

表面活任剂, 乙二胺与脂肪酸可以制成各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应用于香波、纺织柔软剂和其他工业领域;2006年表面活性剂领域消耗乙二胺2 500 t, 预计2015年将达到0.59万t以上。

螯合剂, 乙二胺类螫合剂广泛用于影像业、橡胶加工业、食品、医药、卫生用品、水处理、造纸和纺织工业。由于应用领域广泛, 国内鳌合剂的消耗量增长的比较快速, 到2009年, 用于这个领域的乙烯胺量达到6 800 t左右, 预计2015年将达到3.6万t以上。

医药, 乙二胺可以生产约20余个医药品种, 主要有氨茶碱、甲硝羟基唑等, 到2010年, 用于医药领域的乙二胺量达到1.8万t, 并且会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 预计2015年将达到11.3万t以上。

其他, 乙二胺还可以用于合成润滑油添加剂、造纸湿强剂、橡胶促进剂、胶粘剂、涂料助剂、土壤改良剂, 以及用作有机合成、金属的鉴定与测定等方面, 2010年达到8.8万t[4,5,6,7,8]。

国内目前各领域需求乙二胺的比例结构如图1。

从图1可知, 对乙二胺的消耗, 环氧树脂固化剂在目前国内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最大, 占28.5%, 其次是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及农药, 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16.6%、13.3%, 占的比例较少的是润滑油添加剂和螯合剂, 分别是7.4%、6.4%。

从以上信息可以预测, 2015年国内乙二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48.28万t以上, 国内仅有的1.6万t/年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乙二胺生产多联产一些其他乙撑胺产品, 而这些产品比乙二胺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如二乙烯三胺和哌嗪等, 国内市场十分紧俏, 因此国内乙二胺市场前景广阔, 供需矛盾突出, 亟待发展。

2 国内生产情况

我国乙烯胺生产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国内下游市场, 尤其是医药、农药等行业的需求, 国内建设了30多套产量数百t/年的中小型乙烯胺生产装置。由于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单耗及能耗及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劣势, 使国内的厂家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导致国内乙二胺企业多数处于非正常生产状态。

目前, 我国已经生产的有10余家乙二胺生产企业, 大部分是小规模装置, 江苏东南化工集团是引进国外二氯乙烷技术建设的3 000 t/年装置, 2004年我国乙二胺产能7 900 t左右, 年产量约为5 500 t,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主场需求。而且由于规模小, 产品质量差, 受到国外产品冲击。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年产1万t催化合成乙撑胺工业化生产装置, 已经在江西省宜春市经济开发区建成, 采用的核心技术为江西省飓风化工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以二氯乙烷催化法合成乙撑胺的新工艺路线, 生产所用催化剂及整体项目设计也都由我国自主开发。该项目由2008年8月获准建设, 当年年底正式开工, 2010年6月30日完工, 7月初开始分单元装置调试开车, 7月中旬正式投料, 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试生产, 9月中旬装置成功生产出乙撑胺系列产品, 产品经法定机构检测, 质量符合Q/0JF002-2008企业标准,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该企业和 (韩国) 爱敬油化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爱敬海洋 (江西) 化工有限公司, 将启动建设第二套万t级乙撑胺装置, 形成年产2万t乙撑胺的生产能力, 并计划3年内形成5万t/年的规模。到2015年国内总产能只达到6万t/年的产能, 远远达不到国内需求[9,10]。

除江西飓风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国外二氯乙烷技术建设的10 000 t/年装置外, 其余均是小规模装置, 由于规模小, 产品质量差, 受到国外产品冲击, 大多数企业处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实际产量小,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所以我国乙二胺进口继续快速增加。1999-2009年乙二胺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的迅猛发展, 乙二胺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 尤其在环氧树脂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精细化工合成方面对乙二胺的需求增长较快。

国内发展乙二胺生产具有原料、市场上的优势, 其联产品多乙烯多胺、哌嗪等, 附加值高, 也主要依赖进口。因此, 发展乙二胺和多乙烯多胺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国内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乙烯胺系列产品的许多消费领域正处于成长期, 不仅主导产品乙二胺市场快速增长, 其他产品如二乙烯三胺和呱嗪等也十分紧俏。但国内乙烯胺消耗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近年来, 我国乙烯胺的进口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乙二胺进口量年均增长率达20%, 2007年, 我国进口乙烯胺约为7.8万t, 2008年已超过10万t, 到2009年已达12万t以上。2010年, 我国乙烯胺的进口量达15万t, 预计2015年, 我国乙烯胺的进口量将突破达30万t。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的迅猛发展, 乙稀胺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 乙烯胺已成为函待发展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乙烯胺供应量缺口巨大, 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国内丰富的原料资源, 合成乙二胺, 同时生产多乙烯多胺和呱嗪等化工产品, 那么利润将十分可观。国内乙二胺历年产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情况见图2。

4 结语

我国近年来乙二胺及其衍生物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 年均增长率高达20%, 远远高于其他有机中间体产品, 目前我国乙烯胺总进口量超过15万t, 目前国内消耗量的90%依赖进口, 而且我国乙烯胺系列产品的许多消费领域正处于成长期, 不仅主导产品乙二胺市场快速增长, 而且其他产品如二乙烯三胺等, 也在急速增长, 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二胺系列产品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48.28万t以上, 目前国内现有产能只有2万t/年, 到2015年仅达到6万t左右, 缺口巨大, 国内市场十分紧俏, 乙二胺发展前景广阔。

摘要:主要介绍了我国乙二胺及其衍生物的需求领域, 各需求领域的需求量;我国乙二胺及其衍生物主要生产厂家及年产量, 乙二胺及其衍生物的进口量;分析了我国乙二胺及其衍生物市场供需状况, 说明了我国乙二胺及其衍生物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乙二胺,需求量,产量,市场

参考文献

[1]汪家铭.乙二胺开发前景看好[J].江苏化工, 2004, 32 (6) :121.

[2]冯烈.乙基胺的生产和应用[J].上海化工, 2007, 22 (3) :32-35.

[3]崔小明.乙二胺仍需大发展[J].上海化工, 1999, 24 (11) :41.

[4]孔望清, 张良晓, 谢静思.乙二胺的应用及其下游产品开发[J].河北化工, 2005 (3) :13-15.

[5]徐竞.乙撑胺的生产现状分析[J].上海塑料, 2009 (8) :22-25.

[6]秦伟程.乙撑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5, 21 (3) :39-42.

[7]葛亮明.制备乙撑胺产品的新工艺及其催化剂[P].CN200910115213, 2009.

[8]邢磊磊.二氯乙烷氨化合成乙二胺工艺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2.

[9]田美丽.潍坊化工厂1万t/年乙撑胺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上一篇:三基建设党课讲稿下一篇:辅导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