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活动总结

2024-04-12

检察院活动总结(精选9篇)

篇1:检察院活动总结

检察院法治教育活动总结

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提高执法能力,促进影响我院检察事业发展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干警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 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构建尖山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院党组积极组织全体干警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我院于5月12日召开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会,检察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并提出三点要求:

1、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扎实的搞好这次教育活动。

2、要突出重点,认真解决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的问题。

(一)、认真学习,强化理论武装。

(二)、突出重点,认真查摆问题。在查摆问题时,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上找差距,从职业道德、执法作风上找差距,从执法水平、执法能力上找差

距,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执法实践,既提高觉悟,又解决实际问题。

(三)从涉检信访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投诉中查找问题,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中查找问题,从复查当事人不服不立案、不捕、不诉的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决定的案件中查找问题。

(四)要敢于暴露问题,不能因为怕丢丑、影响形象而遮遮掩掩,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教育作用,树立和宣扬先进典型,开展案件评析活动,总结经验教训。

(五)制定整改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3、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荣辱观教育侧重于思想道德建设,法治理念教育侧重于执法理念建设,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为我们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要把这两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政治处要做好组织协调,各部门要积极配合。通过搞好这三个活动,我们要从

中探索出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新路子、新经验,使我院的队伍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部署得当。6月4日市政法委组织全市部分干警听取省政法委下派的由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黑大的教授讲解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通过听课使我们懂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这次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讲座,使我市广大政法干警更加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实现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工作目标。6月20日,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团为我市检察干警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到我市院的宣讲团成员有省检察院干部教育处副处长陈玉庆,全国模范检察官、海伦市检察院监所科驻所检察室主任吴国友。在报告中,宣讲团成员将宣讲重点放在践行两字上,集中宣讲了在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实践中,如何认识和落实这些理念,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先进理念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进了检察干警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理解,增强了干警坚持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给我们检察干警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课。

三、自学为主。针对我院工作任务重的特点,制定了以自学为主,集体研讨论为辅的形式进行学习。我们深入学习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中央政法委下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有关材料,院里购买了笔记本和光盘,抽时间集中学习,每周检查一次笔记,到目前为止,学习笔记已达近万字。通过学习,人人联系自己的执法工作实际清理执法思想,人人参加一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考试。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密联系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精

实际,进一步促进公正执法;紧密联系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际,推进政法工作的改革创新;紧密联系执法活动的实际,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政法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广大政法干警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使正确的思想得到坚持,错误的思想得到纠正,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适应新 形势要求的思想得到更新。在政法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六个进一步和四个明显减少的目标六个进一步即: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 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四个明显减少即:涉法投诉案件明显减少;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明显减少;冷横硬推等粗暴执法的现象明显减少;执法不规范的行为明显减少。

四、典型引路,为了引导全体干警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本职岗位上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院党组决定通过传达上级文件与先进典型发言的有机结合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动员会上,马丽娜、张春雷二名同志和渎侵局被推选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代表,把自己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工作事迹向全体干警作了汇报。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迹,对干警起到生动直观的引导示范作用。院党组要求全体干警以马丽娜等二位同志及渎侵局为榜样,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领会,用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统一执法思想并指导工作实践,严格执法,尊重事实,遵守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公正、廉洁,更好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检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篇2:检察院活动总结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队伍教育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检察职能,把解决实际题作为一把标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我院于3月x日出台我院《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此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梳理了实践活动开展的八个方面,并明确了每一项活动的责任者,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推进。

全院上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百姓的事作为头等事,主动在大事小情中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一件件、一桩桩惠民实事落地。

二、多措并举,践行司法为民

一是化解社会矛盾。

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劳资纠纷、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医疗卫生、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理、道理、情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反诈骗宣传。

二是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认真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受害案件,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受害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开展社会调查。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通过未检春雨护航软件,公布我院未检工作进展情况。检察长任法治副校长,我院领导均担任法治副校长,并选派有经验的检察官任法治辅导员,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学校周边商店售卖商品进行专项检查,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问题。

三是扎实推进“金盾行动”。

以“护民企、助发展、创环境”为目标,积极发挥法治保护产权、稳定预期、激励创新的作用,加强对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以法治手段维护经济秩序,努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河道阻塞、人畜吃水安全、生活污水等环境以及农用地保护为监督重点,加大涉农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五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体系,通过司法救助,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体现人文关怀。对案件受害人开展司法救助。

六是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开展规范窨井盖、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公益诉讼专项行动。重点发现一批安全隐患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以办案监督促社会管理,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我院针对窨井盖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维护了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七是开展支持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

常态化开展协助农民工讨薪活动,运用支持起诉方式支持农民工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

八是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帮助帮扶村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村容村貌、产业扶贫等工作。协助改善侯城乡马定夫村的交通运输环境。

三、建立完善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和组织检察人员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司法为民,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以检察履职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今后,我院将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建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纾民困”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化推动为民服务长效化。

篇3:检察院活动总结

在追求司法公正和效率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 原有检察体制所存在的一些固有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 必须加以改进或改革。纵观基层检察院改革的发展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具体表现:

一是现阶段检察权的法律地位实际没有完全独立, 基本处于逐层分级管理的状态。二是法律监督职能缺乏切实有效的法律手段保障,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行政化特征突出。三是检察官职位范围相对宽泛化和缺乏分类管理, 导致检察机关人员结构不合理。四是检察院内设机构过多, 非检察职能机构与检察职能机构比例不协调, 分工过细, 重点不突出, 导致办案力量削弱,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二、基层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创新基层检察院管理体制是在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提高检察监督效能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具体而言, 改革工作的初步实践主要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化院党组建设以保障检察权行使的公正性和高效性。调整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方式, 加强和改进院党组工作是检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建立以检察官为主体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位分类制是以“事”为中心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有规范化的系统分类, 与以“人”为中心的品位分类制比较,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遵循因事设职的原则, 从纵横两个方面建立规范的人事管理系统, 使浩瀚杂乱的职位井井有条, 从而形成融职责定位、绩效考评、人员遴选、利益分配等管理要素于一体的合理、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对检察人员实行职位分类, 必须根据各个职位的工作性质、岗位特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 将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按照是否具有“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性质特征为根本标准, 对检察人员可划分为两个职类、三个职组。两个职类即司法类、综合管理类。三个职组, 是在上述两个职类之下, 分为三个职组, 即检察官职组、检察官助理职组和检察行政人员职组。三是调整检察机关内设机构配置使得全面发挥整体效能。根据分类改革原则, 结合人员结构、业务规模等实际, 确立了“三局二部一办”。设置“三局二部一办”模式, 主要是基于检察业务规模较大、检察官较多的实际情况, 从有利于工作街接和内外协调等因素考虑而设置的。总体讲, 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设置应当扁平化, 应逐步减少层级, 从宝塔型式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层次少、扁平化、横向联系紧密的橄榄型式的司法性管理模式转变。

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是干部人事领域的一项全新的改革, 检察系统内外部对其都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接受的过程。所以应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为宜。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后, 可以取消业务部门内设机构, 给检察官独立办案赋予更大的空间, 进一步淡化检察业务活动的行政色彩。四是高效能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确定了检察人员权限分配原则。在办案方面, 检察官独立履行检察权, 成为责任主体, 直接向检察长负责。检察事务官在检察官领导、指挥下工作, 就其审查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负责。在行政管理方面, 明确不同级别行政官的权限范围;在队伍建设方面, 明确检察官对检察事务官的廉政履职负责。对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行政官等各职位设置目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等进行规范。明确检察官履职的流程及质量标准, 形成执法规范、责任明确的办案责任体系。

三、基层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突出了检察官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类管理改革, 赋予检察官对案件办理的决策、组织、指挥权和对案件处理的决定权, 从而实现真正的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同时, 能有效改变原有检察官办案、领导审批、集体决定的层层审批制的集体办案模式造成的集体负责, 而实际无人负责的局面, 使检察官成为所办案件的独立责任主体, 对案件适用法律和定性负责。因此, 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在更加明晰的履职权责定位中得到切实体现。

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具体说来, 一是优化了人员结构, 解决了检察官职位泛化问题。通过分类管理, 检察官总数比改革前有较大下降。改革后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干警比重上升较多, 占基层院的80%。二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有利于人才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分类管理改革为干警合理流动提供了平台, 改变了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竞争行政职务的局面。根据工作需要和所缺职位, 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选择、录用、培训干警, 能有效克服按统一标准录用不同人员的弊端。分类改革为干警针对自已的优势, 正确定位创造了条件。

强化了内部管理。一是通过构建以检察长办公室为轴心的业务管理体系, 使检察业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检察业务与队伍管理得到进一步融合。通过对检察业务工作的全面、深入、动态的管理, 有助于及时发现典型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与此同时, 由于检察业务工作与行政管理事务相分离, 有助于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 后勤服务和检务保障职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增强了法律监督能力和效果。以分类管理改革为核心的高效能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有利于促进检察人员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提高诉讼效率和工作效率, 保障司法公正。分类管理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形成检察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良性互动机制, 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进而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实现检察资源质效最大化。

四、结语

篇4:浅析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

“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律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执行活动监督现状,是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难题。虽然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活动监督有所规定,也明确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的监督权,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对检察监督工作来说,还具有很大的挑战,更需要进一步的开拓和创新。

一、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执行权专由人民法院行使,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不仅负责具体的执行行为,如查封、扣押、冻结等,同时还对执行异议、执行回转等涉及实体权利的部分享有裁判权。权力本身就有腐败的趋势,“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民事执行权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其权力本身固有的特性及解决当前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外部引入检察监督机制。

1.单纯的法院内部监督作用有限,不能摆脱“自己监督自己”的根本性缺陷

关于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我们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其进行监督。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上下级法院之间是一种监督关系,但是由于执行权和执行监督权统一由人民法院行使,从根本上说仍然难逃“自家人难揭自家短”的规律,客观上容易导致法院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对执行违法现象“心慈手软”,另外从监督程序上看,这种内部监督方式也欠公开化和透明化,难以让人信服。要想摆脱自己监督自己的根本性缺陷,就必须有来自法院外部的监督力量。检察院作为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监督上具有主动性、程序性和经常性的特点,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可以有效弥补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固有缺陷,形成内外监督合力,从而有效抑制执行环节违法违纪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2.规范民事执行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现。执行作为法律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和途径,是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确立和展示的纽带。案件执行不了或者不能得到正确执行,就难以实现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或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势必挫伤百姓对司法的信心,损害法律的权威,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促使当事人采用非法手段实现正当利益,加剧社会矛盾,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引入外部制约机制对法院的执行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二、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目的、原则

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活动监督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法院生效的裁判得到依法公正执行,其监督必须以维护法院公正裁判执行的权威性为基础,以体现司法公正为目标。

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应遵循不干预法院正常执行活动为原则,纠正其在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障执法活动体现公正为原则。对法院执行活动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人民法院民事行政裁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监督的范围应当适当,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执行的决定,二是执行的裁定,三是执行的实施。

三、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途径

1.现阶段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國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民事诉讼法之所以要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其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地行使各种形式的审判权能。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都统一受民事诉讼法的规范,也统一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2.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参与到民事诉讼,审判与执行程序中去,以体现法律监督宗旨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就目前而言也只能是“事后监督”的状况。而对民事执行监督则显的“谨少慎微”。这是因为我国民诉法虽规定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权,却没有细化职权的内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内容,应当从诉讼法律条款上予以解决。使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能够参与到民事诉讼、审判与执行程序中去,把“事后监督”,变为“事中监督”、“事前监督”,真正体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宗旨。

3.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就要防止执行中的不作为和杜绝“寻租”现象的出现,保证民事执行的合法性

民事审判结果是民事执行的依据。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裁判活动的延伸和继续。我国民诉法对执行程序作了具体的条文规定,使得民事执行易于操作。但是,由于社会客观情况对案件的干扰,社会关系网的干涉,执行员的素质状况等影响。必然会造成执行不及时,随意性,不作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的甚至有侵占、挪用、贪污执行款物违法行为的出现。这种非法的、违法的行为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在社会及人民群众中产生不良的印象,就会使当事人产生错觉,也势必有碍于公平公正。

四、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的方式。

1.充分发挥检察建议重要作用,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司法民主精神

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因素的干扰和人为的干涉,直接影响到民事执行的效率效果。这就使得具体操作的执行人员产生了“消极执行”、“过激执行”的情绪。这种不作为和过激行为方式的出现,都可能会给当事人产生民事执行不公的认识。检察机关若在工作中发现此种情况,就可以发检察建议,要求人民法院及时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民事执行职责。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司法民主氛围,而且亦发挥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

2.充分发挥检察院在执行阶段刑事监督职能,查办职务犯罪

篇5:检察院综治宣传月活动总结

为加强法制宣传,扎实有效地开展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近日,江西崇仁县检察院积极组织检察干警参加了该县政法委统一部署的“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和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该院由控申、民行、反贪、反渎办公室等部门青年检察官组成的志愿者深入辖区企业、乡镇、学校等集中展开两大宣传活动。一方面,展开控申举报宣传,通过发放系列宣传手册、现场咨询等方式,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人民检察院受理举报的范围、对举报人的保护、举报奖励、举报方式、举报人的权利义务等知识,以及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突出普法宣传,充分利用一问一答咨询、摆放宣传展板等形式,深入浅出的将法律问题通俗化,让人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增加宣传针对性,打通法制宣传“向广大群众展现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良好形象。此次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60余人次。

据悉,此次综治宣传月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时间,该院将围绕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不断丰富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变“请进来”为“走出去”,把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宣传融入到执法办案及日常检察信访接待工作中,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努力增强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篇6: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总结

一、提高创建意识,牢固树立学习观念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十六大关于建设司法文明和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现代化精神,要求检察人员终身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法律监督工作的观点和未来要求。

根据创建学习型检察机关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干警的实际状况,院党组认真研究,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多次召开全院大会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区、州两院关于创建活动的决定和有关要求,从灵魂深处解决“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的认识问题,深刻领会创建活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干警真正从思想上进入学习状态。教育干警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以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指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兴检立院的重要意义,要求干警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检察业务,学习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为开展创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历教育为载体,鼓励干警自学

我院干警中,现有法律本科学历5人,在读法律本科10人,参加续职培训10人,应当说整体素质基本能适应工作需要,但是与《检察官法》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树立终身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干警的学习力和战斗力,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对于夯实队伍建设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有关文件及思想动员,全院干警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院党组大力支持干警自学业务和理论,为他们的学习积极提供便利。

三、转变学习内容和重点,加大教育培训工作

今年,根据区、州两院的安排,结合市委的有关要求,我院制定了党组中心组的学习计划以及全院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了《2003年至2007年的培训计划》,以及《2004培训计划》,学习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政治理论,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二是法律专业知识;三是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四是结合“两个务必”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事迹;从过去学习内容的单一化为主转为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为主,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确保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还要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以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目标,还要学好市场经济知识,正确把握法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总之,学习的内容从单一转向综合,内容更加全面和广泛。学习突出学以致用,力求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指导实践。

在学习活动中,我院坚持发挥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检察干警的主人翁作用,按照年初计划,认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全院集中学习,通篇学习了必学篇目,并及时写出了相关的心得体会。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干警提高学历,自学业务,为干警参加学习及有关专业考试提供复习时间,创造便利条件,并决定给已获得法律本科以上学历的干警按有关的政策规定逐年解决学费,力争在5年内使我院本科以上学历的干警达60%。对于已经获得本科学历的干警,鼓励、支持他们参加研究生学历的深造以及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不断强化专业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今年我院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条件下,给已经取得法律本科学历的正在参加法律本科学习的干警每人报销学费1000元,极大的鼓励了干警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同时我院按照年初计划,加大对干警的培训力度,及时选派干警参加区、州、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于4月25至27日,举办了第一期微机操作培训班,历时三天,院领导和干警2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学习大部分干警基本掌握了微机操作的相关常识,目前我院各科室基本上都配备了微机,相关文书、材料由各科室自行打印,为实现局域网建设和办公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规范档案管理,加强公文写作能力,还举办档案知识培训班和公文写作培训班各一期,对规范管理,提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科室为学习小组,立足本职,以学促检

在创建活动中,我院坚持把集中学习与科室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以各科室为学习小组,全面开展岗位练兵,以学促检。各科室按照科室业务的需要在全院学习的基础上自行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按照“学取所需,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我院民行科两位干警都是2001年通过竞争上岗到民行科工作的,作为民行战线的新手,她们潜心学习,下大力气迅速熟悉并掌握了民行检察工作的相关知识,自去年以来,她们制定了长期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五上午学习与检察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十六大召开后,又在科室内开展学习十六大报告、新党章以及相关文件的学习,一年多来每人累计作读书笔记约2万字。此外,他们还注重调研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加以研讨,撰写了《民事抗诉案件成功率低的原因和建议》等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坚持不辍的学习使她们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也使我院的民行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提抗案件及建抗案件数量增加,准确率和支持率也不断上升,真正达到了以学促检的目的。

刑检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头戏。我院起诉科人员少,案件多,工作任务较重,但他们始终坚持小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以学习促办案,以办案促学习。他们把每周五下午全院政治学习后的时间定为科室学习时间,重点学习刑法、刑诉法、新颁布的司法解释,与办案相关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财会知识,同时结合公诉改革,学习讨论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庭前证据交换以及不诉案件公开审理等内容,为更好的办理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科室还经常组织参加观摩庭,并在庭后对出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学习好的经验,不断提高公诉技能;同时经常组织对疑难案件的讨论,通过对疑难案件的分析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通过各科室组织学习和干警自学的相互促进,促进了我院整体学习氛围,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风气逐渐深入人心。

篇7:检察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总结.

自我院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大学习大讨论暨纪律作风建设活动以来,反贪局将此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立足办案工作实际,凝心聚力抓落实。在两个多月的学习活动实践中,我们坚持在真正提高思想站位,提升办案能力、保证工作成效上下功夫,为我院反贪工作的平稳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坚持反贪办案的光荣使命,不断提

高思想站位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直接关系检察机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在学习、讨论中,首先着力解决思想站位和精神状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职责,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局干警深刻认识到,反贪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坚定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履行好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把胡总书记对大法官、大检察官提出的“五种意识”、“三个至上”的要求,作为是否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来认真对待,武装头脑,提高站位,坚定信念,忠实履职,始终出以公心,不为各种利益所诱惑,不为人情关系所困扰,不为私心杂念所影响,坚持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勇敢地、毫无畏惧地开展好反贪办案工作。通过学习,反贪干警牢记使命,担起重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决心为开创我院反贪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办案能力水平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以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通过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我们鲜明地看出,反贪办案也要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适应执法形势的新变化,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勇于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新执法观念,从传统经验型的办案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自觉地推动公正文明规范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此,我们把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着重查摆了在执法理念、执法机制、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把办案能力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突出抓业务理论培训,在全局干警中营造勤钻研、重学习的良好氛围,抓侦查技能训练,提高初查、突破案件的能力,抓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全程同步同步录音录像等办案工作机制。现在,我们正在按照这一思路,扎扎实实打基础,育人才、建机制、树形象,努力解决一些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力求抓出实效。

三、坚持边学习边行动,保证办案工作出成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推动工作发展上见成效。我们在开展这项活动时,就力求要把这次活动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及推进反贪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讨论中,我们一方面采取各种方式认真组织干警领会精神,提高认识,查摆问题,加强整改。一方面着力强化查处职务犯罪的职能,确保办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我局克服案件线索匮乏等诸多困难,全局干警继续发扬吃苦奋斗精神,团结拼搏,保持了反贪工作的平稳发展。目前已立案查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7件7人,尤其是3-4月份查处了**织里镇“三合一”消防整治中的贿赂窝串案,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与震动。办案中我局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年初查办的医疗卫生系统商业贿赂案件中,对相关涉案人员做出从宽处理,向涉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保证了办案力度、效率、质量和效果的统一。同时,我们积极落实与工商部门建立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已发挥了实效。

篇8:开展专项检察监督促进活动规范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院颁布的监所检察“四个办法”, 督促有关决定机关和执行机关依法开展监外执行交付执行活动, 推动监外执行检察工作的全面开展, 近期, 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和大连市综治办等联合下发的《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管理细则》为依据, 组织开展了监外执行交付执行专项检察活动,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一、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开展交付执行专项检察活动

该院党组在认真学习最高院颁布的“四个办法”的过程中, 一致感到对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交付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是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为此, 对辖区内目前正被监管的监外执行罪犯以及区法院2007年以来判处管制、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交付执行活动的合法性、及时性和法律手续完备性, 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察活动。为保证专项检察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院党组责成分管检察长直接指挥, 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项检察工作小组, 精心制定了专项检察活动的工作方案。

在专项检察活动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全面核对辖区内正在被监管的监外执行罪犯的情况, 进一步规范登记了《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察台账》, 摸清了底数。据核对, 日前辖区内共有监外执行罪犯148人。二是通过与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核对、深入公安派出所检察监外执行罪犯监管档案等方式, 全面掌握目前正被监管的监外执行罪犯的决定机关、交付执行依据、交付执行方式和交付执行时间以及监管活动情况。三是有选择、有重点地约谈监外执行罪犯, 深入了解交付执行情况和监管活动情况, 掌握其思想动态。专项检察活动期间, 共约谈监外执行罪犯26人, 占被监管的监外执行罪犯的17.5%。四是逐件调阅区法院2007年以来判处管制、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的卷宗, 对交付执行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二、认真检察切实发现交付执行中的突出问题

从专项检察的情况来看, 有关决定机关和执行机关在交付执行环节的活动总体上是合法的, 法律手续也比较完备。但是, 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是一些决定机关采用让罪犯自带法律文书报到的方式向执行地公安机关送达有关法律文书。这种做法存在着极大的监管隐患, 极易产生监外执行罪犯漏管、脱管等问题。专项检察发现辖区内有28名被宣告缓刑的罪犯系自带法律文书报到, 其中1人在长达185天的时间里不向执行地公安机关报到, 形成了事实上的漏管。二是一些决定机关 (监狱) 没有按规定将罪犯押送至执行地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 监狱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押送至执行地公安机关。专项检察发现, 辖区内共有11名监外执行罪犯是由监狱决定的, 其中仅有3名罪犯在执行交付时是由监狱派员押送至执行地公安机关, 仅占27.2%, 其他未派员送达的8名监外执行罪犯涉及6个监狱。三是决定机关普遍没有将监外执行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抄送至执行地人民检察院。据统计, 辖区内正被监管的监外执行罪犯中, 只有10名罪犯的决定机关在向执行机关送达法律文书的同时抄送检察机关, 仅占6.8%, 严重影响了监所检察的同步性。四是交付执行不及时的问题较为突出。据专项检察数据统计, 决定机关在法律文书生效后送达至执行机关的平均时间为53.9天, 其中最长的为207天, 超过1个月的有47名, 占41%。另外, 公安机关自收到监外执行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至派出所正式建档监管的时间平均为13.9天, 其中最长的为139天, 超过1周的有39名, 占34%。这一问题在大连市综治办等联合下发《管理细则》后得到明显缓解。目前, 决定机关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的平均时间缩短至16天, 公安派出所正式建档监管的平均时间缩短至1天。五是在缓刑犯交付执行过程中存在向非执行机关送达、在判决生效前送达等不规范现象。专项检察中发现, 个别被宣告缓刑罪犯的决定机关在送达判决时, 没有依法送达罪犯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 而是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给看守所, 有违法律规定。六是对于在交付执行环节存在明显过错的监外执行罪犯, 执行机关没有及时向有关的决定机关提出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执行的建议。

三、采取措施督促有关机关依法纠正突出问题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 该院主要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向有明显违法交付执行的监外执行决定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要求其改正违法交付执行问题。专项检察活动期间, 向大连市监狱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8份, 对其在执行交付过程中未派员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押送至执行地公安机关的问题进行了纠正。二是针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的决定机关和执行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函, 建议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专项检察活动期间, 共向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发出检察建议函5份, 建议其依法向原裁决机关提出撤销缓刑建议3人、向原执行机关提出收监执行建议2人;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函2份, 对其向非执行机关送达缓刑判决书及缓刑考验期的确定问题, 依法提出了规范性意见。三是加强了与区法院和公安分局的沟通, 探索规范监外执行交付执行工作的长效机制。与区法院商定, 今后区法院判处管制、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法律文书, 一律送达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与区公安分局商定, 今后其接受区外决定机关交付执行的监外执行罪犯, 一律于二个工作日内向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通报。

篇9:检察院活动总结

[关键词]探索;民事审判;监督方式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和一百八十七条、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确立了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权,明确了检察机关可以对人民法院所有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机制,可以说是法律给予检察机关启动再审程序的一个最有效的监督途径。追溯检察史,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案件抗诉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但真正开展对民事案件的监督工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存在,并应用到具体的案件中,当时的监督方式称作抗议而非现今的抗诉,可以说这是我国成立检察机关以来最早的民事检察监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事诉讼案件也随之大量涌现,人民法院审判方式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和创新,检察监督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更多更好的改革创新或机制完善,是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的。所以,检察机关必须借助司法体制改革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打造一套全面的、完善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才能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现状

当前,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监督方式,只局限于审判监督程序上的抗诉,而且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这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明确的,至于该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只是一条笼统的法律条文,没有其他具体的可操作条文或司法解释相对应,上前面提到的两条法律条文,是构成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开展民事诉讼监督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实践中执行起来存在太多制约。上述规定把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及范围,仅仅局限于对法院确有错误的民事判决、裁定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且只能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这大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如在庭审程序上、执行方面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的力度,削弱了民事法律监督工作在整个检察法律监督工作中的地位, 这与宪法确定检察机关的性质——法律监督机关是不相称的。

虽然大部分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除按规定采用抗诉的正常模式外,还采用再审检察建议书、检察意见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方式开展其法律监督职责,但往往收效甚微,某些措施在法律条文上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操作起来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可见,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要开展到象刑事法律监督那样的全程法律监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案源少、社会认知度低也是制约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的原因之一。目前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靠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政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主要案件来源;二是各级政府、人大、司法等信访部门的转办或上级院的交办,这类案件不算很多;三是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主动求助于检察机关,而这部分的案源甚少。案源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检察机关的抗诉成功率低。自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开展以来,检察机关虽然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人民群众知道的却仍然不多,这导致民事检察工作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事人对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至今还有相当部分人不知道还可以到检察院申诉。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民事检察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二是检察机关宣传的方式方法不多,人民群众难以知晓;三是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够密切,接触群众的机会太少。这些状况也是制约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瓶颈。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如办案周期长、程序复杂繁琐,某些司法部门不予配合等等。

二、民事诉讼监督方式的途径探讨

1.法律应赋予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监督方面更大的活动空间。为改变民事检察工作多年以来监督乏力的窘境,达到理想的社会监督效果,司法界、社会学者对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监督条文的呼声逐渐高涨,所以,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势在必行。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已经十多年了,虽然两年前曾经作过某些修改,但一些条文、规定还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的制定者也是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笔者认为,除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权以外,还应把再审检察建议、检察意见、纠正违法等诉讼监督方式列入到《民事诉讼法》的条文规定中,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中才能真正有法可依。同时,应赋予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内容,如参与法院的司法调解、执行和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直接起诉及参与诉讼的权力,这样对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案件的诉讼更为有利,使之真正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2.对民事审判活动监督应有具体的操作条文,应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抗诉程序的规定只有分则的4个条文,且只规定了抗诉条件、抗诉效果和抗诉后再审的启动。建议增加对具体的抗诉应当怎样操作,同级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可以提出抗,法院如何审理检察监督案件;检察、法院两家怎样配合的具体操作条文及相关实施办法。例如,检察机关可否调查取证、所调查的证据法院如何认定;什么样的监督案件可以调(借)阅法院的审判案卷等等,这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具体的民事监督案件方面经常要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至于增加对同级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抗诉权问题,可以解决民事监督申诉案件的“倒三角”问题(即民事监督案件越往上,案件就越多),这将有效地减轻上级检察院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上级检察院集中力量办理大案、要案,或加强对下级检察院的业务指导,同时也可节省更多的司法成本。

3.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活动监督中,应在审判监督程序上可提出抗诉的监督方式基础上,再增加上诉程序的监督方式,使检察机关在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就有权进行抗诉,直接启动提起上诉审的法律效力。再一个就是将目前检察机关只能在事后监督变为全程监督,虽然《民事诉讼法》已经将上诉权赋予诉讼当事人,但是在法院的裁判涉及到公共利益或当事人的自身利益与案件当事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公共利益将受到损害时,某些当事人往往不提出上诉,致使公共利益最终受到损害。所以,增加检察机关上诉程序的抗诉监督方式,一是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不受到侵害;二是可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可以减少当事人的讼累;三是减少矛盾上交的程度,尽可能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四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建立一个和谐法治国家。

4.在民事案件执行方面,目前检察机关对执行监督方面还处于空白。众所周知,民事执行措施具有严厉性、强制性的特点,执行的范围日趋广泛,执行手段、执行措施名目繁多,普遍受社会上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民事执行程序也应列入检察机关监督范畴,这对及时纠正执行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和遏制司法腐败都是十分有利的。执行程序是审判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执行是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延伸,执行程序更能充分显示司法权的权威性、公正性。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财产被错误地执行,滥用强制措施执行致使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或错误执行案外人的财产、误解判决书的执行内容,该执行而不执行,或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目的而拒不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据此,执行程序同样应列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畴。

上一篇:职工食堂年终总结下一篇: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