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2024-04-28

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贵阳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使软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以及《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贵阳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软科学研究是指:自然科学的应用,与自然科学发展相关的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应用,宏观分析与决策,发展规划研究等领域中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活动。

第三条 软科学研究应紧密围绕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开展,其成果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软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科技政策法规研究、体制改革研究、产业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以及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第四条 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软科学项目”)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组成部份,其管理包括:项目调研、申报 1

项目审查、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立项实施、检查、验收和促进成果的转化等。

第五条 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织实施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制并发布软科学研究指南。

第六条 软科学项目立项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研究内容应符合当年《申报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符合科学发展观,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创新性与适用性;

(三)研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资料来源可靠、方法科学合理,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数据资源等条件。

第七条 软科学项目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一)软科学项目的课题组长应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担负实质性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工作;

2、一般应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应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经历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二)课题组长主要职责:

召集课题组会议,牵头制定研究方案,负责研究人员的分工,主持撰写研究报告;按合同检查研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根据经费使用的范围,审批课题研究经费的开支;考核研究人员绩效;按合同的各项要求,负责项目的完成、验收和登记等工作。

第八条软科学项目申报应提交《贵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市科技局对符合申报要求的软科学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予以立项。

第十条 审批立项的软科学项目,市科技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贵阳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同书》。多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必须明确项目主持单位,项目主持单位需向参与单位分拨经费的,应在合同中明确分拨方案。

第十一条 软科学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

(一)市科技局当年科技经费的预算;

(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项目的经费资助。

第十二条 软科学项目资助经费在立项后一次性拨付,专款专用,接受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第十三条 软科学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1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十四条 市科技局对软科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

抽查,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报告项目的实施情况,提交阶段报告或最终研究成果。

第十五条 软科学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向市科技局申请验收,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软科学研究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研究报告》;

(三)研究工作总结;

(四)软科学研究经费使用财务决(结)算表;

(五)其他材料:立项文件、《贵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等。

第十六条 软科学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或经市科技局同意的函件验收两种形式,由不少于3名相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验收。

第十七条软科学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是否达到合同的要求;

(二)研究的思路、方法、观点和分析是否科学;

(三)研究工作是否按时完成,技术资料是否齐备;

(四)研究成果是否创新,是否适用;

(五)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十八条 软科学项目取得的成果,除另有约定外,应属软科学研究计划下达部门和成果完成单位所有。凡凭借市软科学项目(课题)印制或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报

告、专著和论文等),需在研究成果封面或论文首页标明“贵阳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或“贵阳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经费资助项目”字样。

第十九条 市科技局不定期地将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辑,供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应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农村等推荐应用。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2011年国土资源软科学研究项目调整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党组务虚会、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和重点工作安排汇报会精神,以及年度软科学研究经费预算安排,结合2011年软科学研究指南,从研究选题、委托方式、经费分配等方面,对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进行调整。

一、调整原则

1.突出重点,服务部党组决策。围绕部领导在党组务虚会、工作会、重点工作汇报会提到的有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问题,以及党组关注的问题设置研究选题,直接为党组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2.体现新要求,兼顾项目指南。系统梳理国家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党组关心的问题,明确立项依据。按照选题小一些,针对性强一点的要求,调整研究题目,尽量聚焦到一些具体问题上。

3.考虑研究基础,保持延续性。在去年软科学项目、应急类课题研究中有较好的基础,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或需要系统总结形成制度的课题,今年继续开展研究。

4.统筹专项工作,避免重复安排。对照已纳入国土资源部2011年度预算即将开展的重大工程或专项工作,如果已有专项工程或经费支撑,相关研究课题不再列入选题计划。

二、研究课题

根据上述原则,提出28个研究题目。其中,综合类7个、土地类11个,地质矿产类10个。此外,为发挥直属单位和社会力量自主选题开展研究的积极性,设10个自主选题(研究内容根据遴选情况确定)。

(一)综合类

1.国土资源领域利益冲突和社会风险管理研究

项目编号:201101 研究要求:研究梳理国土资源领域包括征地补偿、农村土地权益、土地规划、矿地收益分配等利益冲突,以及可能会引起的社会风险。以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为突破口,研究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国土资源社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以及建立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议及风险防范预案。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20万元

2.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总体设计 项目编号:201102

研究要求:系统总结国土资源领域改革推进情况,分析制约和影响推进改革的原因,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查研究地方改革试点和新机制构建情况,梳理国土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内容,编制国土资源改革总体设计,提出国土资源改革的总体框架。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3.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前沿问题跟踪 项目编号:201103

研究要求:跟踪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前沿问题研究进展,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切实可行的经验,以及国土资源改革进展情况,分析国土资源改革形势,了解重点工作与重大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制定国土资源改革实施方案和2012年国土资源改革年度方案。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4.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成果集成转化研究 项目编号:201104

研究要求:系统梳理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成果,提出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总结提炼形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细化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5.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201105

研究要求:通过对“两整治一改革”的总结,深入分析研究规划计划、征收征用、土地和矿业权出让、项目资金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十七届中纪委第六次会议关于反腐防控制度+科技的要求,总结各地采用科技手段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研究从思想、制度、教育、科技等方面建立国土资源惩防体系的措施建议。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6.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及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201106

研究要求:在国土资源统计指标基础上,理清国土资源管理各环节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结合国土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实践,重点研究国土资源管理运行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提出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及指标体系,对国土资源经济形势进行跟踪监测。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7.国土资源软科学研究成果集成及转化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107

研究要求:升级完善国土资源软科学项目数据库系统,推动成果集成转化,为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加强重大问题的跟踪把握,研究提出201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选题建议,进一步提高软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二)土地类

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研究

项目编号:201108

研究要求:系统总结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地方实施土地差别化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与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从土地政策的产业差异性考虑,提出符合鼓励类产业不同特点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及完善限制和禁止类产业供地目录建议。从土地政策的空间差异性考虑,研究提出区域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从土地政策的系统联动性考虑,研究提出规划、计划、供地、用地、监管等相协调,与财政、货币(金融)、产业、区域等政策相衔接的差别化管理政策。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2.综合改革试验区土地政策对比研究 项目编号:201109

研究要求:总结比较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土地改革实践,客观评

估土地政策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综合改革试验区土地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做好综合改革试验区土地配套改革、推广改革成果、完善土地制度提供对策建议。通过举办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战略论坛,总结实践经验,交流研究成果。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3.旅游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管理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10

研究要求:研究国外旅游产业用地管理的政策和实践,开展国内旅游产业用地管理实践调查,分类比较各地旅游产业用地政策,研究研究乡村旅游用地、旅游地产开发、旅游建设用地地价评估等问题,提出我国旅游产业用地政策的优化思路,为不同类型旅游区制订实施差别化的旅游用地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和实践。跟踪国内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预测产业用地需求。总结各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的具体措施,研究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配套的用地政策建议。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4.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111 研究要求: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证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与国外宅基地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退出补偿、合理流转等制度研究,设计与城镇住宅用地管理制度统一的农村宅基地储备、供应、使用、收回、监管及复垦整理政策框架体系,提出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宅基地与在城镇落户享有城镇居民公共服务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机制。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5.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112 研究要求:分析现行土地审批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各地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供地的经验做法。从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审批权限,明确批后监管责任,简化用地报批程序和征地管理程序等方面研究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的不同方案和路径,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对比分析利弊,提出改革的倾向性方案,进一步明确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政策措施。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6.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113 研究要求: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绩效和存在问题,调研总结各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践经验。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省份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补充耕地的新途径,探索补充耕地项目市场化运作和补充耕地指标有偿流转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综合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研究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7.城市低效土地开发及相关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14 研究要求:了解国外城市低效土地开发的做法与经验,与国内城市低效土地开发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 6

低效土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研各地城市低效土地开发实践,比较各地的运作模式、操作方法和制度政策,总结各地在改造方式、改造机制和激励政策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规范有序推进城市低效土地开发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措施,提出促进从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8.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115 研究要求:研究国际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土地管理制度条件下国家的工业用地使用政策及相关理论。系统梳理我国工业用地供应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成效,调研总结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各地的实践操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的不同方案,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集思广益,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倾向性建议,明确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思路方向,研究探索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的可行性、政策措施,以及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差别化工业用地出让制度。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9.未利用地用地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16

研究要求:了解国外未利用地利用现状、政策,以及具体做法和经验,分析我国未利用地利用(尤其是盐碱地)现状和问题,并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国家和地方、国土资源部和相关部委未利用地相关政策,研究提出统筹推进未利用地利用的政策框架。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未利用地多目标利用评价,从产权管理、规划管控、市场建设、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我国未利用地利用的建议,探索未利用地高效利用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10.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17 研究要求:开展房地产用地政策的国内外对比研究,分析我国房地产用地调控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总结近年来各地改进房地产用地管理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深入研究地价和房价的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从土地招拍挂制度、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用地分类供应政策、房地产用地开发监管等方面研究设计加强和改进房地产用地调控的措施,研究建议保障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11.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01118

研究要求:跟踪研究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收益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市场机制、财税体制、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研究提出改革土地收益分配的不同方案,分析各自利弊和操作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土地收益分配改革的总体框架、推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三)地矿类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税费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201119

研究要求:对比分析国际国内矿产资源勘查税费理论和实践。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所处的财税制度环境,归纳对比社会对矿产

资源税费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税分配和改革的政策建议。结合资源税改革,梳理现行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关的各项税、费、款政策,分析税、费、款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税费概念、性质、内涵及表现形式。选择重点地区、重点矿种,研究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使用费制度的改革,探索实行可浮动的费率制度。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2.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120

研究要求:总结黑龙江、贵州、陕西三省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围绕划分中央与地方在矿业权审批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国土资源部综合监管、省具体审批的矿业权审批管理体制,提出不同的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利弊,提出改革的倾向性建议,进一步明确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3.探矿权出让方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121 研究要求:分析总结国际和国内探矿权出让的具体做法,研究影响探矿权出让方式选择的条件。研究探矿权的风险划分标准,根据探矿权的风险因素和市场条件,研究进一步完善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出让方式的改革方案。提出加强探矿权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探矿权出让方式的政策建议。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4.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路径、模式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201122 研究要求:研究分析国外地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跟踪调研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总体进展情况,剖析制约地勘单位改革的原因。对市场竞争状况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路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地勘单位从上游勘查向下游开发延伸,实行探采一体化,推进企业化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提出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分类指导意见。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5.地质找矿新机制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201123

研究要求:通过调研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在勘查中的角色定位,比较新疆“358”、青藏专项、安徽“泥河模式”和河南“嵩县模式”等典型模式,分析其优势,以及在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总结、提炼地质找矿新机制实践模式,提出在推进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6.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市场研究 项目编号:201124

研究要求:进一步研究公益性地调机构,中央地勘基金、国有地勘单位以及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在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市场的合理定位。研究探索矿产风险勘查市场运行机制、投入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以及风险勘查市场与地勘行业管理的关系等。研究如何利用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国有地勘单位能动性与社会资本活跃性,提出建立风险勘查市场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委托方式:择优遴选 研究经费:15万元

7.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及调控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25 研究要求:系统采集矿产资源矿产、开发、贸易、市场等方面的数据,开展季度、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将资源形势分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分析,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借鉴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经验,研究提出矿业权市场动态监测体系和评价指标。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8.资源性产品进出口关税及定价相关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26 研究要求:跟踪研究国内主要矿产品的生产、供应及消费状况,把握矿产品供需关系演变趋势。深化研究主要进出口矿产品的产业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供需状况、进出口形势。根据现行资源性产品进出口政策和关税总体水平,结合宏观调控目标,研究提出资源性产品进出口关税税目、税率调整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经济政策。比较分析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贸易定价的形成机制,从生产、贸易、消费、外交等各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全球大宗矿产品定价的因素,研究提出提高我国大宗矿产品贸易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9.国外地热资源管理政策法律研究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项目编号:201127 研究要求:研究国外地热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律,对比分析其共 11

性和差异。调研我国地热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视角,总结我国在地热资源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借鉴欧盟和冰岛等国的先进做法,进一步提出中国地热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引导和规范我国地热资源产业布局。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10.矿产资源核算方法、核算体系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研究

项目编号:201128 研究要求:以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为架构,重点研究黑色金属矿产的核算方法,相关的经济核算账户设计及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衔接。根据当前矿产资源统计渠道、统计指标等设计会统一体化的指标体系。研究提出核算方法实施操作的方案、步骤和措施,并选择一个试点地区进行核算实证。

委托方式:直接委托 研究经费:20万元

(四)自主选题类

1.选题方向:(1)国土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问题研究。(2)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土资源领域热点、焦点问题研究。(3)国土资源管理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问题研究。

2.选题要求:具体研究题目及主要内容由申报单位提出,要求贴近国土资源管理实际,提倡小而精。

2011年度研究计划设10个自主选题,分为两类。一是给予部分经费支持(5万),此类项目3个;二是纳入部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但不给经费支持,此类项目7个。

三、委托程序

(一)直接委托

按照《办法》规定,由承担单位填写项目申报书,由专家进行课题设计审查,之后通过项目合同约定研究有关事项。

(二)择优遴选

1.发布公告。通过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发布拟择优遴选的软科学项目名称、研究内容、申报资质、申报材料、申报方式等有关要求。

2.接受申报。部软科学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代表部接受申报,负责接收申报书(纸质申报材料加盖法人单位公章一式4份和电子文档)。受理时间从公告发布时间起20天内(含节假日)。截止时间以邮戳日期为准。

3.初步审查。组织人员按照公告的要求,对项目申报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申报资质,申报书格式等。

4.专家评审。(1)专家评审采用集中答辩,同一项目申报单位回避的方式进行。申报单位讲解25分钟,专家质疑20分钟。(2)由项目研究相关司局和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综合、土地、地矿三个专家组,每组专家7人。(3)专家组负责申报项目的评审。评审采用投票制。(4)每个专家从已有工作基础、研究内容理解、研究思路和方法、预期成果、研究力量、项目预算等方面综合考虑,匿名投票提出个人建议承担单位(不能弃权)。(5)由工作人员在专家组监督下计票,得票多者拟提名为专家组建议承担单位。

5.报部审定。汇总专家评审结果后报部审定。

6.签订合同。由国土资源部软科学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与承担单位签订合同。如承担单位非本系统,按照《办法》由办公厅与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

(三)自主选题

篇3: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1) 确立工程总目标。编制工程建设网络计划, 按计划的控制点进行工程监理和过程控制, 掌握工程动态, 发现问题并及早进行解决。具体做法是要求施工单位按监理公司的要求编制三周滚动计划, 每周上报监理部进行审查, 发现偏差或与现 (上接286页) 1#、XS-2#断面各个测点的最终沉降量, 从图中可以看到沉降槽曲线近似为正态曲线, 最大沉降量位于隧道轴线位置, 且各截面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8.3mm、20.3mm、21.4mm、32.4mm, 虽然XS-2#测线最大沉降点达到了场不符及时进行纠偏, 确保工程按计划的目标进行。实际工作中抓主要工程带动其他工程。例如:气压机、主风机的三个油站和两台增压机油运工作是开机的主要的前期工作, 如果油运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试车工作, 为此监理公司组织了专题会议, 由此展开其它的工程进度和带领附属工程仪表风、循环水的跟进安装, 使工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 牢牢地掌握工程的主动权。

(2) 项目进度控制有条不紊。一是制定总体进度计划, 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合理适时地调整进度计划;二是各专业安总体计划的要求, 在根据专业的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展情况及具备的条件, 制定阶段性的专业进度计划。如仪表专业多次和施工单位一起讨论制定较详细的装置区及外围配套工程的进度计划, 并随时督促检查、调整计划的实施;三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 监理人员经常督促检查进度执行情况, 如发现偏离计划受阻, 及时采取措施。如仪表主槽盒、托架发现进度慢, 仅一盘电焊施工, 马上组织施工单位把其他二盘干仪表箱调过来全力以赴抓托架施工, 因托架影响槽盒、电缆等后续的施工。再如:大干百天施工单位从早六点~晚十点施工, 个别要紧的项目连续奋战至后半夜以不影响后续工程或其他专业;四是为保证进度, 监理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 因施工不是一个单位, 监理到现场排版哪个专业哪个工序最要紧的先安排施工, 甚至有的监理具体指导安装, 为各施工单位制定出各工序配合完成的时间表, 以保32.4mm超过了警戒值30mm, 通过加强支护措施, 使其对施工和路面行车的影响降为最小。

结语

通过对改工程路面沉降的监测, 发现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施工工法、施工技术证不窝工;五是在设计变更上采取走捷径的办法, 为抓紧工期, 设计到现场交底或施工单位出工程联络单, 保证先组织施工再补变更的做法以缩短工期;六是因购货周期长, 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代用的措施也缩短了工期;七是加大监理协调力度促进工期, 如:电气和仪表槽盒设计不合理, 走向受阻, 电气电缆槽盒从空中改到地下, 仪表主槽盒从9米提高到12米以上;八是总之进度控制采用了单个目标控制和阶段性目标控制相结合方法, 从而保证了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3) 严细项目质量控制。一是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质量责任制;二是组织图纸会审, 以保证设计质量, 如仪表专业外围配套项目提出了20多条设计不到位、不合适等问题;三是把好设备材料进厂关, 不合格返厂、反库、反修;四是调用专门人才把好质量关, 如衬里的施工等;五是多次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整改;六是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检, 隐蔽共成的旁站、照相及记录手段,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七是认真组织“三查四定”的整改工作, 以保证施工质量。

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加上科学化的管理, 使企业产品产业链逐步升级, 真正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转型, 使企业向多元化的化工产品产业链发展, 从而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好的现代生产企业。

及施工进度等均符合要求, 对五惠路及中山路路面车辆的顺畅通行未造成危害。通过对工程的监控量测,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雨季施工过程中, 应该高度注意降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回填土较多的地区, 降雨时增加监测频率, 施工人员和监测人员24小时不离现场, 及时抽排通道内积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的消除降雨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2) 当工程开挖掘进遇到不明水系时, 应引起高度重视, 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支护。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招伟, 赵运臣.城市地下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3]PECK R B.Deep excavation and tunneling in soft ground[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Engineering.Mexico:[s.n.], 1969:

摘要:根据大庆中蓝科工贸有限公司在面对工厂装置实际现状及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做出的正确政策, 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以便企业的项目实施扎实有效。

篇4: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儿童营养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对未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目前,国际社会对此越来越关注,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儿童营养,以提高未来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为了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保障之路,给国家制定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和实施经验,2007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分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发“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项目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为试验样本县,共选取约2000名小学生进行营养补助实验,另选择10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经过一年的实验,项目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成果: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数据、材料为主形成的调研报告《从农村寄宿制学校人手,实施国家儿童营养改善战略》,于2008年3月底报送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在报告上批示。温总理指出:要增加政府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这件事关系国家的未来,也是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也可在部分贫困省区先实行。因此,我们自治区项目组及时总结广西实施“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经验,这对国家制定儿童营养改善政策和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一、项目工作回顾

(一)深入调研,确定试点2006年12月10日至17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到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和百色市那坡县开展“寄宿制小学儿童营养状况”调研。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走访学生家庭等方式,对两县6所小学(含教学点)、近10户农家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各种座谈会上,调查组与10多名县乡领导、60多名校领导和教师以及25名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还抽样访谈了177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调研组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广西贫困山区儿童营养摄人现状、饮食习惯、寄宿制学生生活成本、学生家庭膳食结构等方面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项目立项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调研材料的分析,大家深切感到,贫困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令人堪忧,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就会直接影响农村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就难以保障教育公平,就可能使农村孩子的发展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合作设立“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2007年3月7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卢迈秘书长与广西教育厅余益中厅长在南宁签订了《广西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的方式、方法,为中央制定儿童营养改善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和扶贫政策方面提供参考和实验依据;同时,通过增加不同标准的营养餐,使实验学校的全体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这个《协议》规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负责筹集经费和总策划;广西教育厅负责具体方案的设计、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数据采集等。经研究决定:都安瑶族自治县作为项目的试点县,其三只羊乡小学和澄江乡古山小学为试点学校,隆福乡中心小学为对比学校。试点学校学生照常自己解决主食,项目组分两种标准补贴肉、蛋、蔬菜等营养食品。其中,三只羊小学实行每生每天5元的标准,古山小学实行每生每天2.5元(从2008年3月起提高为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

(二)制定方案,稳步开展

确定样本单位,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试验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方案。2007年1月,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指示,自治区项目组制定了《“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试验方案(广西)》,其内容包括试验的背景、目标、方法及样本的选择、试验步骤、项目管理、经费预算及使用等,对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方面,要求成立各级项目组,分工负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经费使用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财务制度,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保证试点学校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使学生都能用足用好伙食补助、增加营养。

(三)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广西根据实施方案成立了各级项目组,并明确各自职责。自治区项目组由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和自治区教科所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项目;检查和监督试验县和试验学校的项目执行情况;组织和安排不同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负责与国家项目组和县项目组的联系,上传下达。

县项目组由都安瑶族自治县领导以及县教育局、卫生监督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学校正确执行国家项目组和自治区项目组制定的实施方案,落实上级项目组每次检查后提出的整改意见;监督食品的采购:配送和卫生安全;负责营养项目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等。

学校项目组由项目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食品的接收、贮藏、加工、配餐、卫生安全、学生就餐管理;协助上级项目组作相关的调研及数据采集等。

(四)充分准备,规范试验

1设备准备。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后一个实现“两基”的县,经济基础较弱。因此,尽管国家在改善该县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也只能够解决教室和部分学生宿舍,至于学校食堂等配套生活设施尚未能够完善。全县的寄宿制小学食堂都非常简陋,基本上只有一个蒸笼为学生蒸点米饭,连锅碗瓢盆也没有。实施学生营养餐,需要有基本合格的食堂及相关设备。为此,自治区项目组会同都安瑶族自治县项目组,现场办公,指导学校以最快速度对两个试点学校简陋的食堂进行改造、扩建,并配置了锅炉、蒸汽炒菜锅、冰柜、消毒柜、电磨、学生菜碗等设备及用具。3月25日,试点学校食堂改建完成,全部设备到位,县卫生监督部门完成了开餐前的各项卫生监督检查。26日,两个试点学校正式实施学生营养餐。

2人员准备。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在正式开餐前,项目组指导试点学校完成了对食堂工人的招聘工作,并对食堂工人进行了持证上岗检查和为期2天的烹饪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习食堂卫生知识、营养知识和炒菜技能。县项目组还派出工作指导组进驻试点学校,对校领导和班主任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学校安排一位校领导专门负责营养餐的有关工作。县项目组及时为项目开设了资金专户,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项目经费规范、合理、按时地用于项目实施。

3供应准备。由于试点学校地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土地稀少,当地群众

很少种菜养猪供应市场,所以学校所在地市场的副食品种很少、数量也不多。实施营养餐,就会遇到副食品供应不足、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为此,自治区项目组委托都安瑶族自治县项目组,先试行由供应商定时为两校供应副食,再逐步过渡到学校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为学校提供蔬菜和主要肉食。经考察,都安瑶族自治县项目组与县城的一位供应商签订了协议,由供应商按照每周的食谱,为两校提供新鲜、合格、足额的各类副食品。4试验准备(前期测试)。为了采集项目实施前有关的前期数据,自治区项目组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量表和测试指标,组织专家对2所试点小学和1所对比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体质、体能、心理、学业成绩的前期测试,以及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其中,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组织心理测试以及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广西疾病防控中心负责体质测试,检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血红蛋白;都安县教育局负责体能测试,检测学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以及学业成绩测试。自治区项目组还根据国家项目组的要求,督促三个学校的学生按规定在项目开始前先服药驱虫,以减少无关因素对试验效果的影响。

(五)正式实施,不断改进

项目实施初期,无论是项目组还是学校,都缺少相关的经验,考虑不够周全,出现了一些问题。自治区项目组本着“边试验,边摸索,边改进,边总结”的原则,鼓励试点学校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出现问题共同解决。开餐初期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堂工人太少、工作量过大,致使老师们不得不到食堂帮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二是食堂工人缺乏经验,烹饪技术不高,不合学生口味;三是就餐管理薄弱,配菜速度太慢,导致学生拥挤;四是按照项目组制定的食谱配餐,有些原料难采购,有些食谱不适合当地口味,导致学生不爱吃,等等。自治区项目组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2007年4月中旬以后,项目实施转入正轨。

2007年下半年,全国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原来的补贴标准无法保证每天的副食达到原项目设计要求。自治区项目组征得基金会同意后,指导学校保证每周学生的营养摄入量达到规定指标,对食谱做灵活调整。如:以当地时令蔬菜代替非本地产的高价蔬菜;以价格稍低的猪肉代替牛肉、羊肉;适当增加植物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适当减少学生的菜量;等等。自治区项目组强调:项目实施的全程按要求坚持使用铁酱油来烹饪,保证每周每个学生都吃够150g以上的黄豆或黄豆制品。所有食物都严把卫生关,保证项目不出食品安全事故。

2008年1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项目组部分成员到泰国考察学生营养餐开展情况。借鉴泰国经验,结合基金会的建议,三只羊小学在附近的沙沟村开发了蔬菜基地,8户农民成为首批与学校签订种菜协议的农户。协议书规定,从2008年1月起至项目结束,农户每天按要求把蔬菜送到学校,学校按固定价格收购,定期结账。这个举措既保证了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又降低了食堂开餐的成本,受到各方的欢迎。此外,三只羊小学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尝试利用每天食堂的剩饭菜养猪这一勤工俭学项目;古山小学根据本校实际,利用路边以及器皿等,开展盆栽蔬菜的试验,安排高年级学生到食堂洗碗,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六)加强管理,完善试验

1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项目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自治区项目组指导县项目组、校项目组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制度上墙。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规章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三只羊小学营养餐组织管理制度》、《司炉工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锅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食堂各种电动设施使用须知、食品留样制度、餐具消毒制度等。自治区项目组还根据国家项目组的布署,结合广西的实际,制定了操作性更强、具有三级量化指标的《优秀食堂评选标准》和《优秀炊事员评选标准》等,切实做到食堂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指定专人定点联系试点学校,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到位。项目实施初期,县项目组基本上是集体负责对试点学校的指导工作,成员谁有空谁去指导。这样容易造成指导工作不连贯,或者某一阶段的管理缺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都安瑶族自治县项目组指定两名成员,分别定点联系三只羊小学和古山小学;每次检查、指导、上传下达,由他们对口负责、垂直管理,其他成员协助他俩工作。这样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上级的指示能及时传达到位。试点学校有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3加强检查和监督,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自治区项目组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一是每学期初定期进行开学有关检查,对食堂设施设备、食品准备、食堂环境卫生、食堂工人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为正式开餐做好准备。二是学期中间不定期地多次到试点学校检查项目实施工作,了解食堂工人、学生对营养餐的意见,指导食堂及时调整食谱,改进烹饪技术。三是根据国家项目组的要求组织有关学校进行专项调研,如:学生不吃主食原因调查,学生每周食量抽样调查等。四是注意检查学校是否对前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特别是对国家项目组提出的建议是否落实到位;倘若未能落实则要说明原因及困难。在检查中,自治区项目组特别强调,试点学校要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如食品进出账记录、每餐食谱记录、学生就餐情况记录、收集社会各界对项目的反映等,使试点学校通过实施项目学会如何进行规范管理。4及时反馈,做好国家项目组和县项目组、校项目组相互沟通的桥梁。除了主动到试点学校检查、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工作之外,自治区项目组做好国家项目组和县项目组、校项目组相互沟通的桥梁:经常主动与中国发展基金会联系,及时把国家项目组的意见、要求转达到县、校项目组,并注意检查县、校项目组落实情况;针对县、校在实施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地进行解决,同时报告基金会,使项目工作做到边实施、边改进、边完善、边出效果。

(七)科学测试,确保成效

篇5: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支持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国科协科普部

二、目标

(一)引导和鼓励科技场馆开发、设计并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

(二)通过评选活动交流科学教育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提高科技场馆人员的科学教育能力。

三、参评对象

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部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项目开发和组织实施团队。

四、参评项目要求

(一)申请参加评选的科普教育项目应具备鲜明的校外科技场馆科学教育特色,注重与学校科学教育的互补衔接,能够培养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每个参加评选活动的项目需提交1份科技场馆教育项目方案。方案可以是场馆已经实施的项目,也可以是待开展的项目设计创意。

项目活动可以选择但不局限于以下一种形式:

 动手做活动/主题科学工作坊

 科学演示/表演/科普剧

 科学比赛/挑战赛

 科学考察/夏令营

 互动式科学培训(面向学生或者教师)

 科学交流活动(沙龙、论坛)

 科学俱乐部/兴趣小组

 专题参观导览

(三)项目方案的核心策划设计团队可由3—5人组成,其中校外科技场馆人员比例不得低于60%,鼓励与科技界或教育界人员合作。参加初审和终审团队人员必须一致。

五、评选形式

评选活动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经初审评选出的团队进入终审。初评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

六、评选标准

(一)科学性:有明确的科学主题,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流程等无科学性错误。

(二)趣味性:项目活动有创意,能体现校外科学教育特色,呈现方式能引起未成年人的兴趣,避免说教。

(三)实践性:与日常生活关联,能让未成年人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科学问题。强调科学技术的运用,启发未成年人利用所学的—2 —

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经济性:提倡设计环境和社会友好型活动,鼓励项目材料的可重复利用,开展项目的可持续性。

七、奖项设置

主办单位将为部分优秀项目提供项目支持经费。设有一等奖4名,各5万元;二等奖6名,各3万元;三等奖8名,各2万元;优秀奖10名,各1万元。

八、参与方式

参加评选活动的团队需填写《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活动项目方案初审登记表》,加盖公章后一式两份寄送至“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办公室。

联 系 人:曾筝舒建兰

联系电话:010-***9

电子邮箱:school@xiaoxiaotong.org

登记表下载地址: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三号中国科技会堂C座212— 3 —

篇6:软科学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项目)。为加强和规范发展报告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立发展报告项目的宗旨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汇聚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形成研究特色和学术品牌,锻造一批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咨询型智库。

第三条 发展报告项目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第四条 发展报告项目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实施,定期评估,打造智库”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评估合格者持续支持,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 资助范围和建设任务

第五条 发展报告项目重点资助下列重大问题:

1.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列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示范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对国家外交战略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重要国别研究重大问题。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大改革和发展任务所涉及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发展报告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1.发展报告:围绕和突出研究主题,以原始调研数据为支撑,编写出版体现前瞻性、创新性、权威性和安全性,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研究型系列发展报告。

2.协同创新: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形成本领域知名专家领衔,结构合理、合作稳定的研究团队。协同政府实务部门、校内外科研机构、重要行业企业,建立以项目为纽带、内外联合、充满活力的科研组织形式。

3.专题数据库:在长期跟踪调研基础上,建立以原始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动态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及时、标准规范、功能完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开放共享。

4.应用咨询:围绕国家急需和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及时报送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形成畅通的成果报送渠道和高端的成果发布平台。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

第七条 发展报告项目的申报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申报者按申报通知和项目指南要求填写申请评审书,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集中申报。

第八条 申报条件

发展报告项目分为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两种,申报者只选择其中一种申报。

1.建设项目的申报条件

(1)申报的发展报告名称与项目指南基本一致,具有连贯性,已连续公开出版2年以上。

(2)申报者须为高校在岗在编专职教师,研究团队内外联合,研究和编写队伍相对稳定。

(3)发展报告的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得到本领域同行、实际应用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4)模范遵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

2.培育项目的申报条件

(1)申报培育项目的发展报告,其名称和研究领域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指南。申报者须对项目指南之外的发展报告名称和研究领域做严密的论证说明。

(2)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进行长期合作的研究团队,在申报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3)具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建设条件,申报者所在学校给予政策、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发展报告项目:

(1)译著、工具书、论文及论文集、教材、软件、音像电子制品等形式成果。

(2)申报内容存在学风问题或知识产权争议。

(3)申报建设项目不同意统一组织出版。

第九条 发展报告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同行专家和实际应用部门专家根据建设任务和申报条件进行评审,择优立项。评审标准如下:

1.政治方向正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需求导向鲜明。研究主题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体现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国家外交战略以及国家重要行业产业服务的明确导向。

3.团队结构合理。依托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拥有一支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队伍的年龄、学科、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其中实务部门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4.研究方法先进。注重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和处理科学严谨,形成了一定容量的特色专题数据库。

5.社会反响显著。提交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等研究成果被实务部门采纳应用,已产生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

第十条 专家评审推荐的发展报告项目经公示和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教育部与入选项目责任人和所在学校签订计划合同书,约定立项选题、研究内容、资助金额、出版时间和宣传推广等事项。

第四章 项目实施和管理

第十一条 发展报告项目统一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由教育部与所在学校共同管理。教育部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申请评审、检查评估和组织出版。所在学校将发展报告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规划,提供必要经费和所需条件,加强跟踪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成果产出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二条 纳入建设周期的发展报告建设项目,教育部每年资助30万元,培育项目每年资助5万元。第一批拨款在批准立项时拨付,后续拨款视检查评估结果确定。

第十三条 发展报告项目经费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项目所在学校和责任人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对资助经费的管理,主动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发展报告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报告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责任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经所在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部审批:

1.变更项目责任人。

2.变更报告名称。

3.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4.调整发展报告出版周期。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减少或暂停拨款、纳入培育期限期整改直至撤销项目等处理:

1.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项目责任人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研究方向存在重大偏差,观点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研究成果存在学术不端或其他违反学术规范行为,或在评估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

5.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为不合格项目。

第五章 报告编写和成果推广

第十六条 课题组要在对其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研究文献和政策制度等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原则上每年撰写和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发展报告。

第十七条 发展报告的编写原则

1.方向性。报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凡涉及重大原则问题和敏感问题,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学术性。报告应力求使读者对所涉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全面了解和把握;同时要针对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聚焦研究,有总结、有分析、有预测,体现理论创新、学术观点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3.权威性。报告内容要准确,评价要客观,论述要严谨,对策要可行,力求以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提供具有原创性的真实信息。

4.安全性。报告既要追求资料的全面和时效,又要慎重择取材料,确保学术安全。涉密不宜公开的数据、内部文件资料等,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5.规范性。报告编写要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存在知识产权、版权等方面的争议。

第十八条 发展报告的内容结构

1.报告应包括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等主要部分。其中“国际问题类”发展报告应有英文内容提要和目录,其他发展报告不做统一要求。

2.报告正文原则上采取“总—分”式结构,以“全景式”与“主题式”相结合的方式编写,一般要有总报告、专题报告或热点问题报告。根据情况可以附录形式适量增加政策法规、大事记、统计数据、典型案例、国外动态等。

3.报告篇幅适宜,包括图表等在内,字数一般控制在50万字左右。

第十九条 发展报告的出版要求

1.发展报告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要求,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文库,由教育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出版单位负责编辑出版。

2.项目责任人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交付出版社的最后书稿应满足“齐、清、定”要求;出版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及时沟通,确保发展报告在交齐定稿后3个月内成书发行。

3.纳入培育项目的发展报告自行联系出版,出版时不得使用发展报告文库的统一标识和封面设计。

第二十条 课题组要及时主动地将相关研究咨询报告报送党政机关和相关实务部门。每年向教育部提交1-2份3000字左右最新研究咨询报告。

第二十一条 课题组要通过举办论坛、报告会、研讨会、成果发布会等形式,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成果发布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管理的文件要求,由所在学校党委统一管理,党委宣传部门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不适宜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或涉密数据等,应通过特定渠道上报或供内部讨论使用,切实把好成果宣传、成果发布、学术交流的出口关。

第六章 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二条 发展报告项目实行检查制度。课题组须按要求接受检查,提交下列检查材料:(1)检查报告书;(2)已出版的发展报告;(3)咨询报告及其采纳应用证明,成果发布情况及其社会反响。

第二十三条 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以3年为一个周期,期满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列入建设计划。

1.评估重点: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重点考察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全面达到立项宗旨和完成建设任务情况。主要包括:(1)发展报告的编写和出版情况;(2)成果应用转化和社会影响情况;(3)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情况;(4)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情况等。

项目所在学校在科研条件、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学校社科(科研)处和项目责任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等,纳入评估范围一并考核。

3.评估方式:采取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通讯评审结果和检查情况,对排名前20%的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排名后30%的项目进入会议评审,未获得专家组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为不合格项目;专家组视情况对不合格项目提出暂停拨款、纳入培育期、撤销项目等处理建议,并充分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发展报告培育项目的培育建设期为2-3年,培育期满经达标验收合格后,正式列为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达标验收不合格的,暂停拨款和限期整改;第二次达标验收不合格的,撤销培育项目资格。

第七章 附则

上一篇:春节买爆竹日记下一篇:姜格庄镇“三强三建” 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