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2022-09-11

毋庸置疑, 贫困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重大话题之一, 而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富裕也是全世界共同思考的问题之一。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就面对着严峻的扶贫形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扶贫进入了新的时期。

中国十五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期望到2021年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10月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推进城镇化建设,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重大的背景支持。不仅如此, 十九大上还进一步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小康社会进行了更进一步细致化的布局与实施路线。可以看到,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的期望和目标, 但是现实是, 当前我国的贫困还没有完全解决, 尤其是一些山区还处于非常贫困阶段, 也成为当前精准扶贫的重要解决地区。国家政策与经济上给与了非常多的支持,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依赖于农村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 实现小康生活。

在新时期下, 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众多尤其是贫困乡镇的脱贫选择。一方面,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压力, 通过发展农业等增加农民的收入, 也在无形下提高了农业的发展, 能够让众多的“农二代”回到农村, 能够发展农业, 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 返璞归真, 回归田园生活近年来也成为越来越多城里人旅游的选择方式, 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的青睐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这些方面来看,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事业对于农村发展、振兴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 对当前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进行辩证论述。

一、乡村旅游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提供条件与基础

(一)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农业、农民的有机发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旅游都是成功的。而且各地区也因为不同性, 会有一些不同的原因。但从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照搬照抄, 缺乏地域特色。所谓乡村旅游, 就是各地区能够整合自己的农村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与发展。但是, 有的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 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 可能更多的是对其他地区的模仿。而且也因为资源的缺乏, 可能别的地区能够种植的农产品根本不适合该地区的种植环境。所以, 这就可能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发展乡村旅游希望借助旅游事业实现脱贫, 而设计的不合理可能不但不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还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再次浪费。这对于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而言, 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所以, 一味地只是通过照搬照抄, 这样的旅游发展不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 也无法实现当地的竞争脱贫。第二, 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 很多的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 而这些农民其实是缺乏相关就业培训的。因此, 城市居民在感受乡村旅游的美景时, 却因为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而对乡村旅游失去了期望, 这样并不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第三, 旅游相关产品特色不鲜明, 旅游经济效益不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 能够有特色的产品并不多, 而现在的消费者大多喜欢有个性化的东西, 乡村旅游的同质化无法满足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

(二)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然, 成功的乡村旅游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乡村旅游, 设计者与规划者根据当地的优势农产品资源, 通过引入新产品技术, 根据本地的资源打造农产品价值, 提高农业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另外一方面, 通过挖掘农产品艺术价值, 能够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 提高游客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 也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而且把农业发展与旅游观光相结合, 让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农业发展与建设中, 这样可谓是一举多得。一方面, 农业有人做, 保证了农业的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 提高了农业的价值, 通过增加农业价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而且游客在农村旅游过程中, 也能够实现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有机统一。从这样的结果与情况来看, 农民参加农事活动的积极性被极大提高, 而更多的城市居民通过重返田园感受农村的魅力, 创新农业方式。

从这几年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看, 确实对于三农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效果。尤其是对于精准扶贫, 通过做农民最擅长的事情、发展最有利于农业的产品与经济。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品牌形象, 提高脱贫的速度与效率。

二、精准扶贫为乡村旅游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有种概念叫做乡村旅游扶贫, 该观念认为乡村旅游扶贫能够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 能够对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一种补充性的开发式扶贫手段。从这点可以看出, 乡村旅游扶贫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扶贫的效率。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扶贫任务是最艰难的, 都是一些比较难的贫困地区或贫困户。新形势下, 乡村旅游扶贫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 乡村旅游具有以下优势, 效果快、成本低、参与度高等。这些都能够提高乡村扶贫。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 2016年, 国务院引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在这个文件中,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 建立工程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不仅如此, 文件中还提出了推进旅游基础措施建设等具体问题, 提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推动旅游资源共享。2016年,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实施旅游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的通知》, 随后, 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改委、扶贫办等多个部门, 共同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这些文件都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不同程度, 金融、帮扶对象等多方面对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基本原则与指导。而且文件也从不同方面要求通过采用中央统筹、地方负责、部门协作的形式, 权力推动乡村旅游扶贫的快速发展。当然这是从国家层面上对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各个地区在中央指导文件的要求下, 还会根据地方特色进行政策颁布。

例如重庆,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扶贫活动进行了整体规划。例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意见》的出台就是结合了《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重庆市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程序规定》、《重庆市扶贫开发村级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 (试行) 》等多个文件, 这些文件都是从重庆市本地区具体实际情况出发, 对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和相关项目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了这些文件, 还有对于基本措施、项目建设的具体规定文件,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基本标准》, 该文件中从农村情况出发, 对于旅游新村项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要求从旅游客房设置、农户要求、农户房间整洁程度、农村基础措施要求、农村服务人员礼仪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化要求。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 让当地政府、当地居民能够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

三、结论

当前, 距离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2年的时间, 我国的精准扶贫、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关键的攻坚阶段。当前, 我们面临的攻坚任务是最难的, 但是攻破贫困这一道难题刻不容缓, 贫困不消除, 我国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也无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也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面对这样的环境, 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 积极调动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从而促进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 这是当前的趋势, 也是实现扶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在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继续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蓬勃发展对于构建新型农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其重要的建构途径。另外, 乡村旅游业还能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精准扶贫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是良性的。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 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 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 谁贫困就扶持谁。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 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 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 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 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实施精准扶贫, 瞄准扶贫对象, 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 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 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 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015年10月16日,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 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增加扶贫投入, 出台优惠政策措施, 坚持中国制度优势, 注重六个精准, 坚持分类施策, 因人因地施策, 因贫困原因施策, 因贫困类型施策,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 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 但是,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 (其中四川为602万人) , 实际远远不止8000万, 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 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 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 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 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 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 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 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 (推测估算) ,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 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 数字弄虚作假, 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 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 甚至滋生腐败。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 但是, 因为补助资金少, 所以, 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 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 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 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 且受益也相对较少。综上所述, 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 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摘要:本文从当前环境为背景, 重点对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行论述, 一方面, 乡村旅游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提供条件与基础;另一方面, 精准扶贫为乡村旅游提供政策支持。因此,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早日实现中国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 (12) .

严丽, 程丛喜, 刘保丽.基于扶贫开发视角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 (04) .

席建超, 赵美风, 李连璞, 陈鹏.旅游诱导下形成能源消费模式与综合效益评估——六盘水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案例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 2013 (06) .

田宏, 张建春, 张朝环.石家庄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09) .

黄奎.重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策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06) .

上一篇:某设备地基处理的分析讨论与补强方案下一篇:论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