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2024-04-13

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精选8篇)

篇1: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胶南市民政局按照建设服务型民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和软环境建设,精心打造“民生为重、政暖万家”服务品牌,各项民政业务稳步推进,在保障和服务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为确保民政依法行政,局党委提出了“权限法定化、职责明晰法、程序合法化、行为规范化”的执法工作总要求,把依法行政的重点放在抓制度、抓规范运作上,着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全面规范依法行政工作。将负责主管执行和协助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职责具体分解,落实到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并把依法行政考核作为民政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将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纪律等上墙公开,并为每名民政干部制作了胸卡,设立了党员示范岗,使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实现与基层同心,与群众连心,营造文明、热情、周到的民政服务环境,掀起热情服务、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的热潮。三是严格执行服务制度,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实行首问责任制,要求民政干部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群众诉求事项。群众诉求事项不属于本科室业务范围的,要负责将其引导到相关业务科室办理。群众诉求符合政策规定的及时办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向社会聘请10名社会监督员,“开门评局”,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清,查实必处。四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按照政务提速的要求,以及简化、高效、便民的原则,重新对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整了审批项目的工作时限,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

二是扎实开展“带问题进乡,送温暖入户”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困难群众,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并把群众最关心的民政惠民政策进行梳理,印制了明白纸,公示在村政务公开栏内,发到群众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余张,共走访慰问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孤儿、困难职工等各类困难群众3万余户,发放明白纸5000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了解民政惠民政策,既摸清了基层底数,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抽调精干人员,共同组成了民政系统对后进村、后进党支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局帮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帮扶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0万元。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制定了《胶南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行办法》、《关于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行补助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敬老院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转经费不足的问题;落实了孤儿补贴政策,为每名孤儿每月发放1100 元低保资金和补助资金;制定下发了《胶南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建立起城乡一体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出台了《胶南市参战参试退役人员门诊补助办法》,为346名优抚对象报销住院补助费88万元;出台了《胶南市“三老”优抚对象轮流休养办法》,在市光荣院成立了优抚对象休养中心,对全市14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老烈属分期分批进行轮流休养。

四是注重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对颁证厅及周围服务窗口环境进行了改进,重新装饰了颁证厅及周边窗口,营造了喜庆氛围;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服务规范建设,设立监督台,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对全院内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和修缮,调整了办公、生活和活动场所,殡仪馆的整体形象有了较大的改观。老年公寓在抓好老党员、老优抚对象、残疾人供养的同时,加强了社会老人的入住工作,提高了床位利用率。同时注重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开工建设老年公寓三期工程的两座公寓楼,对公寓进行了全面的整修、绿化,扩建了公寓卫生室和超市。加强对护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对老党员、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的做法被《解放军报内参》刊载。

五是注重创新建设。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扩大了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范围,取消低保家庭救助起伏线,统一并提高救助比例、救助封顶线,加大特殊病种和特殊人员的救助力度,解决了过去城乡救助对象范围不统一、救助病重范围窄、救助比例低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兼顾 和协调发展;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们为每名孤儿每月发放1100元低保资金和补助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孤儿的生活问题;为体现党和政府的对革命功臣的关爱,让他们共享我市社会发展成果,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全市14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老烈属等“三老”优抚对象,利用两年的时间分期分批进行轮流休养。此举开创了全国优抚对象集中疗养的先河,先后被近20家新闻媒体报道;自身建设抓得比较紧,局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寻标对标,确定了“学龙口、赶荣城、超文登”的三年追赶目标。加强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民主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

(民政局办公室 孙学峰)

通联:胶南市大连路187号民政局办公室 孙学峰 电话:0532-85165772 *** 4

篇2: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2015年民政局党组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号)、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深化边疆党建工作的意见》(云组发〔2013〕6号)和《关于推进边疆党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云组发〔2013〕10号)以及《中共文山州委关于深化边疆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发〔2014〕6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加强州民政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动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局属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发挥作用,促进全州“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加倍追赶、推动跨越”,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文山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实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需求和意愿,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局属各级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和根本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找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服务功能。局党组、局党总支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直属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依托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减少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效率。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一)健全组织领导,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组织保障

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8个基本要素”(即:有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强、服务作风好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骨干力量;有持续稳定的服务保障,完善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功能实用的服务阵地,建设便于议事决策、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有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四级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简称“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有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随机抽查、动态评估的监督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建立以群众评价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服务型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州民政局将成立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党建工作的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党办、直属各支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党办,具体负责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指导直属各支部开展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为服务改革发展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1.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州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州“两会”精神,突出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通过系统全面深入的学习,不断提高局属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切实增强局属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和能力,推动全州民政老龄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2.强化宗旨服务意识。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是广泛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两本书,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实践历程、基本构成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任务、总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梦,准确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拧紧党员干部这个“总开关”,始终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强化党员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就是强化政治意识、表率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和省委、州委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肃整治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奢侈浪费之风,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4.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拒腐防变能力薄弱必须导致服务意识淡薄。局属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每半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进一步抓好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关键人员的轮岗交流工作,管好民政资金,用好民政物资,建好民政项目,把为民的事情办好,真正做好“四类人”即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作风的上正派人和道德上的高尚人。

(三)贯彻惠民政策,提升服务能力为服务民生提供保障

局属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各自担负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为城乡低保对象、老年人群体、优抚安置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受灾群众等特殊人群开展服务,着力破解服务对象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情况的督查,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精神,制定出台全州有关加强烈士纪念工作、完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等配套政策,妥善处理涉军群体的利益诉求,推进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三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意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政社分开,进一步简政放权;严格规范公务人员在社会组织兼职任职,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担任社会组织职务相关制度规定。四是着力推进2014年10项重点民政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州委第54次常委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提高90周岁以上老年人老龄津贴,按月足额发放;扎实推进全州“老年乐”养生养老示范园区和州殡仪馆公墓一体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州民政“e网通”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全面推广应用“民政e网通”信息系统平台,扎实推进救灾应急指挥信息平台试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州2014年民政暨老龄工作会议,抓紧实施全州民政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成立州、县(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最贴心民政人”寻访评选活动,圆满完成福利彩票销售任务。

(四)改进工作作风,为服务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1.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局属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政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一是要深入学习。要紧密联系民政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措施,抓好活动各环节工作。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党员干部要带好头做好表率,把自己摆进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听取基层干部职工意见,对照检查“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服务对象期盼、党和国家的要求查找存在的差距。三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边学边查边改。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城乡低保规范管理、“三院一站”隐患排查治理、“入四区、查民情、解民困”三级党组织转作风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基层民政能力、民政信息化、民政法规制度建设,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实施办法的落实,坚决革除“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2.认真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局属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文山州民政局党总支关于印发文山州民政局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实施方案》(文民总支〔2014〕1号)、《文山州民政局党总支关于报送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通知》(文民总支〔2014〕2号)和《文山州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的通知》(文民党组〔2014〕7号)精神,认真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服务群众活动,通过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办服务项目,走万家门、访万家情,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文山提供动力和保证。

3.深化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和深化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工作,打造人民满意民政。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民政系统的满意度。继续开展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各类民政窗口单位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4.开展“转换角色、切身体验”转作风活动。局属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要带头开展一次“转换角色、切身体验”转作风活动,以普通干部的身份到基层一线,参与一次面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工作或到服务窗口担任工作人员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切身体会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方法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以服务对象的身份办一件事情,体验民政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

5.健全完善为民服务体系。以推广应用民政e网通信息平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县(市)、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立网上为民服务站,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和服务群众承诺制,利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之际,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五)搭建工作平台,坚持用人导向服务党员做到人尽其才

局属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下力气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党员个人成长进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部署,也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措施。因此,局属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常抓常议,稳步推进。

(二)搞好结合。局属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开展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相结合、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结合,认真开展“五服务”活动,确保州级民政系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将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三)总结上报。局属各级党组织每年要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专项书面报告,于10月25日前上报局服务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局党建工作考核领导小组与局干部执行力考核领导小组将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各级党组织落实情况与党建工作一同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各党组织干部执行力考核综合得分中扣除所扣分数。

篇3: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张进首先回顾了我国三十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邓小平同志关于住房问题的一段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

房改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了,大致上经历了试点售房、提租补贴、以售代租、全面推进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国务院也先后出台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决定的有关文件。三十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改革前国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改为现在的市场化的住房分配制度,为人民的住房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实惠。

三十年住房制度改革成果是巨大的,张进在回顾了历史后,又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房价居高不下,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市场化,特别是保障类住房严重不足,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带来新的问题。针对这个新的问题,张进告诉记者,当前应当从三个方面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进行立法保障。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制定《住房保障法》。从1994年到1998年,再到2003年,关于住房保障的文件,都是国务院的法规来指导和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年的实践,人大立法的时机成熟了。而且在《住房保障法》中应包括:住房保障的含义、范围、原则、对象、方式、标准、责任、公平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等内容。张进特别强调,在立法时要高度重视对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的立法,切实保障低收入者和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住房保障问题。

为什么房价总是下不来?大家都讨论说因为现在的地方财政就是土地财政,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有些部门和国务院的规章出来后,便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必须立法,谁犯了法,就依法来处理,这是比较重要的。要完善市场经济的一个预定机制,用法律法规来完善这个东西。

——动态目标。张进解释了目标前瞻的涵义,即是住房保障的目标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确定一个时期的住房建设的目标。不能刚刚建造就落后了,要借鉴新加坡等有关国家的经验,让我们住房建设的目标有一定的前瞻性,让居住者能够体面地居住。

一一分类施治。住房制度改革后,既不能寄希望于用市场化解决住房的所有问题,又不能走回头路由国家统包住房。要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制定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低收入者和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政府就要通过提供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使他们“住有所居”,而对于高收入者,则鼓励他们向市场购买商品住房。

张进还结合湖北武汉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全民创业的题材,对充分挖掘民间资本的潜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湖北省的民间资本融资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究其原因,首先,传统的思想观念制约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其次,民间借贷的互助性制约了其规模的扩大,三是,投融资信息的不对称也是民间融资的障碍。他建议:一是搭建平台互通信息,即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搭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七方联席会”(政府+银行+行业协会+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以诚信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促进民间资本和投资项目的有机结合。二是降低门槛拓宽领域,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最近确定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三是积极创新激活民资,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企业信用联盟”,把“静态”资产盘活成“动态”资产。四是做好服务引导民资。我们要花大力气来调动民间投资的潜力,鼓励全民创业,增加社会和个人财富,为两型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部崛起”,金融服务要先行

除了始终关注我国的住房改革以外,张进一直致力于研究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和途径。

近年来,湖北不落人后,“弯道超越”的气魄日益显现。张进认为,湖北要在“中部崛起”中首当其冲,就应当在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挖掘潜力、增加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湖北“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他建议,湖北应当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切实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要因时因地,推进中小城市的发展。

金融要支持农村消费

张进说,“中部崛起”不止是城市的崛起,还包括新农村的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此,他建议,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业要积极作为,为新农村的建设添翼。

张进强调,金融业要以农村地区为主战场,支持扩大农村消费。湖北是农业大省,地域辽阔,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应加大对农民增产增收的金融支持,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一一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

一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加大对农村公路、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建设的信贷支持,提高农村消费便捷度;

——加大对农村人口集中地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公共交通、水电气供应及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扩大社会公共品供给,发挥小城镇聚集功能,提升消费水平;

——跟踪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张进认为,城乡统筹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湖北农业人口收入水平,释放其消费需求,从而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直接带来新的投资需求、进而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城镇化进程将有效地促进社会分工,提高专业化程度。

开展旅游金融服务

通过多年的银行系统工作实践,张进认为,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对整个湖北旅游的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进一步开展旅游金融服务。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旅游开发的言贷支持,特别是适应城镇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农家乐”建设;

——大力支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住宿、餐饮等配套建设,扩大景区容量和接待能力;

——支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

——改善景区支付环境,方便游客消费。

创新投融资模式

关于城市发展,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问题,张进建议,要想方设法创新投融资模式。

——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继续鼓励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支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推动外资投行设立合资创新基金,为中小企业“输血”助跑;

——要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延伸增值服务链;

——要不断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篇4:加强民政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浅探

一、加强民政档案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和基本要求是服务,没有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档案就是死档案,其价值和潜力就体现不出来。如何提供服务,需要认真研究,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思考。一是全面、及时、准确地做好民政档案资料的提供利用;二是以史为鉴,认真总结历史上民政工作的经验教训;三是为今后民政工作的发展研究确定新思路提供依据。

1、建立科学的档案体系管理模式

民政部门是政府最直接与群众“零接触”的部门之一,由于民政业务繁杂,民政档案的种类也很复杂,涉及民生的社会救助工作档案,涉及社会事务的婚姻档案,涉及区域边界的区划档案,涉及社会管理的地名工作档案等等,只按业务分类就有24项之多。每项业务都要建立专项档案,以备查考,一是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二是工作中产生的台帐猛增,又给档案的业务工作带来难度;三是各项工作起步起点不一样,建设发展也不平衡,工作人员的数量、素质、业务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民政档案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简单易行,绝对不能“一刀切”。在档案业务上,只要收集齐全,方便检索,能查找利用。在分类编目上可根据民政工作任务分为相应的八大类。即社会事务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社会保障服务类、优抚安置类、地名区划类、基层政权类、民间组织管理类、福利企业管理类,编号实现按类跨年编,可不确定保管期限,这个方法简单易行。这样负责每块工作的同志都能把自己工作中形成的台帐整理达到档案的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了档案人员。在硬件上,只要有档案箱柜存放,能保证档案安全的,都应得到认同。总之,民政建档要突出一个“实”字,而不应提出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使档案工作者在“难”字面前退缩。

2、利用民政档案为民众做好服务工作

民政档案资料的利用是民政档案资料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之所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保存如此多的档案资料,就是因为档案资料具有查考、凭证和参考作用,有助于我们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现实工作。特别是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是其他任何资料所无法取代的。而要实现档案的这种作用,一方面要保存这些档案,另一方面则要提供利用,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实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民政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开发利用民政档案资料,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要把民政档案工作的服务体现到三个层面上,即为领导服务,为各工作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落脚点是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好务。在服务方式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人服务,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服务。只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档案的强大信息功能才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3、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

档案工作专业性很强,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档案干部要安心本职工作,加强学习,钻研业务,熟悉民政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高为民政工作服务的能力,真正成为民政档案工作的专家。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工作知识,也要了解民政工作历史,分析每个历史时期民政工作的特点,同时要加强对当前重点业务工作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今天和明天的业务工作提供服务,为民政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民政档案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民政档案工作的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政部门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日益显现,改善民生赋予了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内涵,使民政档案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三是民政档案工作自身的改革,如立卷改革、档案保管期限改革,给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民政档案体系的深入改革,我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围绕便民开展信息化建设。

档案工作不只是看管好一大堆资料,关键是用活。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要在搞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在提供纸质档案的同时,利用电子技术提供电子信息服务和声像资料服务,拓宽利用渠道,丰富利用内容,积极为群众、为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提供利用服务,发挥档案的参考和资政作用。因此要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在做好保管工作的同时,积极改革传统的工作方式,更新工作手段,以变被动为主动。如单位的一些重大业务活动,可以到现场采集音像和文件资料,直接完成归档工作。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应与民政信息化建设统筹考虑,同步发展。可以购进一些必要的先进设备,用现代化手段推动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2、围绕利民实现档案有效利用。

国家档案局提出了“十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心思想就是以服务为主题,以发展为动力,使档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档案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为领导服务,为各工作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面有所建树,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婚姻登记管理、弃婴收养、优待抚恤、双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复退军人接收安置等方面的原始档案资料的管理,使民生档案的利用走向深入。

3、围绕安民创新档案利用机制。

篇5: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全县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政事业的总体发展相适应,提高救助弱势群体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紧紧抓住国家和上级对民政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契机,牢固树立“量力而行,用足政策,多方筹资谋发展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增强后劲搞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民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并制定了全县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行总体协调、项目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每个明确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样验收标准,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配套了“三位一体”的县社会福利院。该县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87年,由于当时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虽然名为“三院合一”,但整个供养人数仅30来人。近年来,该县利用国家实施“星光计划”和福彩基金留成的政策机遇,下决心扩建县社会福利院,先后筹资200多万元,新修了福利院寄养大楼,配套了500平方米的生活服务用房,整修了供养大楼、光荣院大楼,修建了福寿花园、门球场、露天舞场、健身房、建起了曲艺茶社、医务室、图书阅览室。开辟了老年寄养业务,使福利院的供养、寄养规模达到了150人左右;二是下大力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04年,省民政厅把改扩建敬老院纳入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该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2005年确定为全县敬老院建设年,并把敬老院改扩建工作列为“县政府实事”、“一把手工程”。明确规定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牵头,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完善配套建设”的构想,启动了“一乡一院”建设工程,共筹资1250万元对全县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其中省市支持200万元,县级配套200万元,乡镇和社会募集近850万元,建成了17所乡镇敬老院,7所村级五保供养点。目前该县敬老院和供养点可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500人左右,五保供养率达60%以上;三是按照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205平方米的高标准婚姻登记大厅,配套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施;四是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县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五是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县社会救助管理局办公大楼,设置了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社会救助能力和民政政务公开水平的提高。

二、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该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县选定12个社区为联点扶建示范社区,开展联点扶建示范社区活动。共投入社区建设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5315平方米。通过新建或改造,各示范社区都建起了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如党员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公共卫生服务站、居民学校、公示宣传栏和社区服务大厅一应俱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服务规范化,使全县社区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大力推进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该县成立了自然灾害救助中心,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县级救灾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 视频救灾网络联通;二是投资50多万元建立了民政局内部局域网,各股室、二级单位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办公;三是为加大民政工作网上宣传力度,强化民政政务公开,公示民政政策、倾听百姓心声、展示民政形象、转变机关作风;

篇6: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

(1991年1月15日皖发〔1991〕1号)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一些地方逐步加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从全省来看,这项工作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少数地方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省委、省政府认为,这种状况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步骤,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应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保持长期稳定。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为了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搞好社会化服务,在千家万户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与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这既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开辟对农业投入的新渠道,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达到强化社会主义机体的目的。同时,通过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发展生产,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

二、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发展

我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不同,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都较大,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不可搞一个模式。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牵头,实行种养加结合或贸工农一体化,也可以以供销社和商业部门为依托,实行农商合作;可以通过简政放权强化乡镇服务功能,组建系列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组织,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单项服务组织;可以把科技推广作为突破口,实行由政府组织、科技为主、物资配套的“政、技、物”三结合的集团承包,也可以把培育市场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集贸市场,逐步形成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流通服务体系。总之,要鼓励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造,允许多样化,一切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地要根据当地的条件、需要和可能,由点到面,由低水平服务到高水平服务,由单项服务到综合服务,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可以从农民最需要、对生产发展作用最大的单项服务起步,逐步向多项服务、系列化服务发展。当前,要把服务的重点放在较为薄弱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产前、产后的流通服务上。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立足点放在充分发挥现有服务组织的作用上,不能盲目铺新摊子。在那些条件暂不具备的地方,更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可从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发展生产、搞活流通人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三、调动各方面力量,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种服务性经济实体为农业提供的服务。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乡村为重点,以民间为辅助,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

国家经济技术部门要从维护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出发,强化为农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与农业共兴衰的思想,围绕技术、资金、物资、信息以及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内容积极开展服务。为农业服务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服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项服务都要制定目标,落实措施,主动接受当地农村干部群众的监督,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服务的好坏作为衡量各有关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检查、考核。要建立和完善服务工作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态度消极、工作不负责任的要给予批评教育,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要实行经济赔偿。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通过改革理顺条块关系,强化乡镇功能,合理调整利益分配,促使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根据中央〔1990〕19号文件精神,县有关部门设在乡的分支机构,可以下放到乡的应当下放;少数必须实行垂直领导的,党的关系由乡党委管理,干部的考察、任免、升降、奖惩应征求并尊重乡党委、乡政府的意见。省直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这方面的改革。鉴于简政放权涉及面较广,情况比较复杂,各地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合作经济组织直接面临农业生产第一线,必须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发挥自身的优越性,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家庭经营的需要,提供各种服务。已经建立的乡村合作经济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步扩展服务内容。尚未建立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可先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代行其职能,从抓服务人手,在服务中逐步创造条件,把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起来。乡村基层组织要将主要精力转到为农民服务上来,把服务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实行目标管理,并建立严格的奖惩责任制。

民间的各种服务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在近几年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特别是在一些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乡村,群众性的自我服务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并注意在工作中加强指导,引导其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中的各类服务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使国家、集体与个体,条条与块块,城镇与乡村,行政部门与群众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整体效应。

四、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走实体化的路子

建立一套以服务为主、服务与经营相结合的服务运行机制,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服务组织都必须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向农民提供服务要坚持自愿、低利、优质和方便的原则,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合理收费,不能以单纯营利为目的,不能以服务为名,加重农民负担,更不能搞伪劣服务,去坑农、害农。

为了增强服务组织的自身活力和实力,服务组织在开展社会化服务中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围绕服务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活动,以形成“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良性循环。要注意发展服务组织与农户间的契约性合作关系,通过经济合同使农户与服务组织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利益共同体,保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也可以向农民提供一些低偿或无偿服务。

要加强服务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首先要选好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可通过招标选聘、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要加强服务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特别要注意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民主理财、办事公开制度,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树立艰苦创业思想,坚持勤俭办事,防止乱收费、乱开支和铺张浪费,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五、五、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政策。农技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和有偿技术服务所需配套的化肥、农药、农膜,属中央和地方指令性计划管理的,由专营部门按计划实行批发价供应,农技服务组织按当地零售价有偿转让给农民;属中央和地方指令性计划以外的,在与农资部门计划衔接后,农技服务组织可与生产厂家直接订货,按当地零售价有偿转让给农民。农资专营部门可利用自身优势,与农技服务组织实行“技物结合”,联合为农业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农机服务组织配合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可经营零配件、部分油料、农机具及维修业。要加强农用柴油基层供应点建设。对乡镇已有的供油点,要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改进服务;在需要设点而尚未设点的地方,要努力创造条件,设点经营。对计划外柴油,允许基层农机站组织采购供应。

进一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非定购的农副产品和完成定购任务后的农副产品(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许放开的以外),应鼓励农村服务组织参与经营,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并提供便利,特别要鼓励和支持农村服务组织从事鲜活商品和小宗农产品的经营。农村服务组织在经营农副产品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各地要按照中央〔1990〕18号文件规定,认真整顿流通秩序,取缔违法违章乱设的关卡,清除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以保证农副产品流通渠道通畅。同时,要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道路建设,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储存、保鲜和一部分乡村道路不通、运输困难的问题。

对农村服务组织在办照、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农村服务组织是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经济实体。工商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时,应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条件,及时给予办理。税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给予减免税照顾。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服务组织的收入,一般可不提取,其收入除支付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外,应主要用于服务组织的自身积累,农技服务组织要逐步建立农技推广发展基金。

多渠道开辟农村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农村服务组织所需要的资金,主要应通过开展服务逐步扩大自身的积累来解决,有条件的乡镇可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但不得向农民摊派。各级财政部门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尽量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集体服务组织的设施建设。对农村服务组织所需的部分流动资金农行应积极支持和帮助,并在利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农村服务组织要遵守信用,按期还贷。农村集体服务组织在加强集体资金管理的同时,可利用农村集体提留和统筹资金的使用时间差,开展资金内部融通,这是自力更生解决服务组织周转资金的有效途径。

尊重农村服务组织的自主权。农村服务组织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凭借职权或以其他借口,平调服务组织的财产、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安插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服务组织负有指导协调的责任,但不得包揽服务组织的具体事务。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有关政策规定,并根据本地本部门的新情况,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规定,为广大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到农村从事服务工作、开展技术承包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六、切实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动手、亲自负责,调动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切实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地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要注意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分类指导,层层抓好典型,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要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把重点放在促进服务组织的自身发育上,帮助他们端正服务方向,强化内部管理。为了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各县(市)可成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研究服务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同制订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行农科教统筹、培养和培训农村人才等工作紧密结合进行,并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地市县和省直各有关部门都要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

篇7: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2007年7月20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府办〔2007〕18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南宁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方便群众办事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南宁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具体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体制性障碍,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服务的职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退位。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落实“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平台,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载体,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廉政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和为基层办实事的重要窗口。

二、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在市行政审批办证大厅基础上健全完善。各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快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原则,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办理、“阳光下”操作。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将所有职能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统一到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到政务服务中心收费窗口缴纳,统一接受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监管。各部门行政审批权限要相对集中到本级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机关要为窗口服务,窗口要为群众服务”的原则,向窗口充分授权,建立首问责任制,实行首席代表制度,年内窗口按时办结率要达98%以上,实现行政审批的重心和实体性职权真正向窗口转移。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要在服务窗口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审批标准和文件、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及依据和窗口权限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要细化、明确,使行政相对人方便明了,实现审批事项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加强部门之间、机关服务窗口和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要确定牵头单位,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并联审批。要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严格窗口办件的操作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要主动与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对接,逐步建立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联动体系。

三、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电子政务平台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政务审批和电子监察,提高政务审批质量和效率。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原则,建设政务审批管理系统,严格实施内、外网之间物理隔离,即:外网负责政务公开和受理政务审批事项,反馈办理信息;内网负责办理政务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含视频监控)的建设;要对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进行专项监察;通过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与自治区、市、县三级之间的内网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管

理和网上政务审批系统软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提供给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使用并负责技术指导。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落实运行维护专业技术队伍,确保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实做到机构落实、人员到位、充分授权、职能明确。要选派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办事认真、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从事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由政府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发挥作用。

篇8:胶南市民政局大力加强服务型民政建设

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领民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建设宏大的民政工作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某一个部门自身就能完成的工作, 它涉及到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很多相关的部门和行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 进一步提高认识, 从人才是强院之本的战略高度出发, 真正认识培养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 把民政福利医院、特别是市级民政机构所属的社会福利医院人才培养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卫生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摆上其重要的工作日程, 纳入人才决策视野,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广泛采取政策规范、舆论引领、法律护航、、服务推动等多种举措, 为各级民政福利医院的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出的良好环境, 真正做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乐于从事民政福利医院工作。

二、建立完善民政福利医院人事管理体制, 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社会工作大架构。

我国民政福利医院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也同样处于刚刚初步迈入正轨时期, 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卫生、人社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但当前民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岗位设置及相关政策支持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很少。国家及地方各级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或细化的指导意见, 确立一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的宏观架构, 将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架构之中, 明确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使基层在探索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有抓手, 避免走更多的弯路。

三、利用民政社会工作平台注重人才培育, 推动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 为民政福利医院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 为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日益完善的城乡救助体系、快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不断拓展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的优抚安置体系等, 对传统的民政福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 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 也要求民政福利医院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和经营服务理念。民政福利医院生存空间越来越大, 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急需各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在民政福利医院专业型人才短缺、即使现在开始培养也需要一定周期的情况下, 在医院人才建设体制、机制、政策支持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可以借鉴民政系统和卫生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经验, 有重点地引进一批急需人才, 或有针对性地对民政领域现有的具备一定民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加以快速培育, 灌输并使其确立现代意义的民政医院工作理念, 转变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层次,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民政福利医院建设一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好, 以尽快适应现代形势下民政福利医院的快速发展的步伐要求。

四、建立可靠的民政福利医院经费保障机制, 以保证民政福利医院健康发展。

民政福利医院的工作是一项带有社会救助性质的工作, 全国民政福利医院的收费都很低, 各种经费均显得明显不足。因此, 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必要的财政支持体制。在我国, 目前民政福利医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也没有得到市民众广泛的认同和理解, 民政福利医院从业人员的的职业声望、福利待遇、社会地位与同级医院从业人员相比明显低了很多。所有这些, 严重影响民政福利医院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要保证民政福利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使这一职业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定要有可靠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有强大的经费支撑。首先, 政府不能将民政福利医院等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 将从业人员也不要等同于一般医院的从业人员, 应出台和制定民政福利医院人才薪酬待遇等一系列指导政策, 建立合理薪酬制度, 完善奖励措施, 切实改善医院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福利等各种经济待遇, 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以便体现民政专业人才价值。其次要设计并实行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以便留住和吸引大批优秀人才, 同时为民政福利医院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让他们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较快较好地成长, 以达到逐步提高职业威望、社会地位的目的, 使民政医院的职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第三民政福利医院是民政事业单位性质的医院, 但全国许多民政福利医院多年来上级人事主管部门没有增加一个编制, 人才引进瓶颈难以打破, 民政福利医院在全面实行工资制度改革的同时, 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保障机制。

五、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民政福利医院人才使用机制。

上一篇:项目管理计划大纲下一篇:解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