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建设的汇报

2024-04-13

村级文化建设的汇报(精选8篇)

篇1:村级文化建设的汇报

建设村级直营超市的设想汇报

××银行:

××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县×××个行政村选点建设×××个村级直营超市,目前已经建成开业了×个乡镇超市,××个村直营级超市,正在建设的有××个村级直营超市。我公司将不断努力,坚定信心,继续完成这一规划,还需要贵行从资金上继续予以大力支持。现将我公司这一规划的基本设想向贵行作

以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本企业成立于195×年3月,其间曾多次变更企业名称,最近的是1991年元月经×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决定,更名为“×县××公司”。办公地点位于×县城关镇×大街××号,性质为国营。下属的商业网点有“×县商业大楼”,位于城关镇×大街××号;“×县商业大厦”,位于城关镇×大街×号;“×县××公司××楼”,位于城关镇×大街×号;“×县××公司办公楼”,位于城关镇×大街××号;“×县××公司××门市部”,位于城关镇××怡××楼下。均以商业零售为主,经营范围: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化工油漆、针纺织品、服装鞋帽、文化体育用品、烟酒副食、食盐、家具、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实行柜台和门店的租赁承包经营。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商务部提出在全国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构建顺畅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把现代商品流通理念引入农村,切实解决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问题。这项工程,已成为国家“十一五”发展的专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从2006年年初开始,通过省、市、县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推动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

国家商务部核准实施企业,就是选择审查一批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作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经济实体,并划分实施区域,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开展这项工程。

实施这项工程的具体内容有两项:一是深入农村和乡镇,新建或改建商店,并实行“六统一”的规范管理,(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营销,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标准)。因此,又将这些农家店称作“加盟店”;二是实施企业必须建设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减少批发环节,把质优价廉的商品采购回来,再送货上门到各加盟店和直营店。两者结合,形成连锁经营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网络。

优惠政策有两项:一是每在农村帮助农民新建或改建一个农家店,验收合格后,拨付扶持资金××××元,(2007年提高到××××元);二是实施企业投资这项工程的银行贷款,给于一年利息补贴,贴息率不超过×%(贷款期限要求:一年以上)。

2006年×月,×政府和×局指示我公司要积极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企业资格,我们就主动争取,向上申报,得到国家商务部核准。但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均觉得企业原名称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够协调,缺乏时代精神。经多方协调,以××公司为投资主体,在省工商局登记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万元,性质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与××公司的关系,从形式上看是两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两个名称,(×县×局的批文就是这样定性)。

2006年×月,我公司计划租赁县××公司所属××商厦建设超市,双方企业都已经达成租赁协议,租赁费已经付给。×局则认为,我公司正在发展,有可能带动××公司的发展,便从中协调,将两户企业合并。××局对两户企业的资产帐务做了合并处理。其资产有××商厦和办公楼所在院子里的全部建筑物,总资产为×××万元。

截止2008年4月底,××公司资产总额××××万元,其中:存货××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其中:应付帐款××万元,其它应付帐款×××万元。公司占地合计××亩。有各种车辆××辆。

新贸公司共有职工×××名,其中管理人员××名,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名。公司设有办公室、财务部、采购部、××部、××部。

截止目前,××公司已投资×××万元,在×县、×县、×县、×区4个县区建立配送中心×处,发展改造加盟店×××户,已通过省商务厅验收合格的×××户,收到国家财政扶持资金×××万元,去年下半年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和贴息×××万元,已经上报省商务厅申请拨付。按照省、市商务主管部门2008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安排,今年上半年我公司在4县区发展的×××户加盟店,正在上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二、法人代表情况

××公司法人代表××,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经济师、××省××县人、今年××岁,198×年参加工作,曾任××公司采购员,业务组长,×年担任百货公司副经理,×年临危受命,调任商业综合零售公司经理,他带领公司一班人,根据企业实际,大刀阔斧地处理和解决企业存在的矛盾

和问题,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千方百计增加企业和职工收入,筹措资金清理企业历史形成债务×××万元,补缴了公司×××名职工多年拖欠的养老保险金××万元,补发了拖欠管理人员×个月的工资,稳定了职工情绪,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使一个涉临倒闭的企业,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2006年创建××公司,兼任××公司董事长,目光敏锐,思维超前,敢于开拓创新。积极发展改造加盟店,大胆投资建设直营超市,倾力谋求企业发展,经营业绩蒸蒸日上,有决策管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综合素质高,无不良信用记录。

公司2006被×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单位”。2007被×市政府评为“商务工作先进企业”。××省工商局授予我公司“2007诚信经营示范店”。董事长2006年被×市×局评为“商务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市商务局评为“全市商务工作先进个人”。×县人民政府授予董事长“2007优秀企业厂长(经理)”荣誉称号。

三、抢抓机遇,大胆投资,兴建乡村直营超市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后,我们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摸底,针对我县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商品质量难以保证,质次价高,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我们抢抓机遇,认真谋划,占领农村广阔消费市场,制定了“构建以城区商品配送中心为龙头,乡村直营店为骨干,农村加盟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直营店监管便利、服务规范、效益明显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展乡村直营超市。直营超市有三个特点,一是商品100%由公司配送,彻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二是面积大,商品全,方便群众。三是建设标准高,起到示范作用,为农村增加亮点。目前公司已建成×个乡级中型直营超市,××个村级直营超市,面积最大的××××平方米,最小的也在×××平方米以上,而且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十年之内不会落后,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强了企业自身造血功能。

四、严格管理,已开业直营超市效益良好

我公司已经建成的××个直营超市,开业最早的经营时间过了一年,最迟的仅仅只有几个月。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直营超市的管理,借鉴其它超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本超市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员工守则,制作成牌,上墙悬挂。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各店,检查指导工作,考核评比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店长加强管理。还高薪聘请了一名专业人士作总店长,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面对面地给各直营超市店长指导工作,传授业务技能,分析市场动态,调整商品结构,各超市均取得了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1—5月份,累计实现利润××万元,总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人。

五、不懈努力,集中建设村级直营超市

实践证明,建设村级直营超市的方向对头,路子宽阔,既能方便群众,又能发展壮大企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投资村级直营超市的信心和决心。决定不懈努力,加大投资,集中建设村级超市,在两年内,连前累计,一共建设×××个直营超市。

从已经建成开业的村级超市实际投资情况看,每个村级超市需要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投资×万元,×××个村级直营超市共需资金××××万元。迫切希望贵社能给予大力支持。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日

篇2:村级文化建设的汇报

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市局各位领导多年给予巴彦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厚爱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面,就我县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简要汇报。

一、村级平台建设工作情况

我们巴彦县有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人,属于农业大县。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把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11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机构、配备了专人、落实了场地,全部挂牌开展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去年以来,我局积极主动的向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在全县116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并于去年10月份统一 1

制作扁牌,同意挂牌。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加强了村级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了人员。我们指定村会计作为协管员,每月给予150元的工资补贴。二是加强了培训。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村级协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服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都能初步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热情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真正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建立了以群众满以为标准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工资等环节挂钩,做到奖惩严明,从而在基层劳动保障队伍中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人社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度。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和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即就业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制度(含劳动力供求资源管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维权保障),社会保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基层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和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并统一制作了揭示板,悬挂上墙。

(四)加强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基础建设。

全县116个行政村都落实了办公场所,兑现了岗位补贴,稳定了队伍。

(五)加强了对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管理考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把村级服务平台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了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确保了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村级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省厅和市局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投入不到位。办公必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都没有配齐配全。二是信息网络建设不到位。全县116个行政村信息网络还没有与县级联网。三是村级协管员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6项工作:

第一,坚持为经济发展中心任务服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制定贴近经济发展、贴近农民增收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社会保障、维护权益工作规划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主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二,坚持做好劳动保障法规政策服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开展劳动保障法规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活动,千方百计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服务到位,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到位,推动党和政府的劳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做好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服务。要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数据库和档案资料系统,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保持畅通,全面、及时、准确的为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制定政策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依据。

第四,坚持做好农村就业服务工作。要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强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协调,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规模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维权就业、无后顾之忧的就业。

第五,坚持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主动的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咨询、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社会保险费征缴记录、社会保险费发放等服务工作及老农保问题的解决衔接工作,做好辖

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参保对象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的数据档案体系。为全面加快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步伐,为更多的农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优质服务。

第六,坚持做好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服务。要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合同、定工资、参保险、履合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及时调解处理工资拖欠、参保缴费等劳动争议纠纷,协助开展劳动监察执法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劳务纠纷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篇3:对村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走访得知, 当前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主要有送戏送电影、送健身器材、建篮球场和送图书。目前, 看电影的人很少, 加之政府送的电影大多内容陈腐及数字电视的推广, 许多村民宁愿在家看电视, 不愿意去看露天电影。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大多数行政村都有篮球场, 健身器材, 以丰富村民闲暇生活, 但是所建的设施大多在村委附近, 发挥的用途不大, 很多器材因长期在露天环境下已经损坏。更好的实现幸福乡村, 要求农家书屋全覆盖, 但由于有些行政村流动性大, 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书屋的利用率不高, 效果不佳。

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财力和物力, 但效果不佳,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不够牢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乡镇政府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对于村民而言, 往往认为文化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从而也忽视文化建设。当前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走访的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三个乡镇的文化干部都不是专职人员, 工作量都比较大, 很难专心于开展文化工作。

第二, 政府主观投入, 忽视了村民的需求。政府投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环境, 但有些却忽视了村民的需求。如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大多数行政村都建有篮球场, 只有一部分篮球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有些村人口流动大, 篮球场对于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成了闲置设施, 如果建成孩子玩的游乐场所, 老人纳凉晒日的休闲地利用率会更高些。这种主观投入还表现在农家书屋建设上, 建书屋是利民惠民的好政策, 可是每个村都要建, 没有考虑村民的实质需求,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 有些书屋的门在我们去时都是关闭的, 有些开放, 但是借阅的人不多。书屋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将一些建设书屋的资金投入到农民更需要的地方, 或是整合到一些行政村, 建成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农家书屋, 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三, 民间组织的文化活动缺乏资金和支持。在清湖镇大多数行政村在重阳节, 春节期间会组织民间活动, 唱戏、趣味比赛、文艺晚会等等, 这些活动的费用都是有村委会自己负责的, 向上级争取或向社会筹集, 经济效益好的村办的好些, 经济效益差的村一般能省则省。这就导致了文化生活的差异。如果对村里成立一个专项经费, 调动村委会的工作热情, 充分启动民间活动, 或许能挖掘出更多的民间传统文化, 让传统的麻糍节、老佛节等节日丰富起来。

第四, 对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的不正确认识和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 民间乡土文化处于弱势, 往往被“边缘化”。民间乡土文化中有许多腐朽、落后的成分, 于是笼统地把民间乡土文化与“新文化”、“先进文化”完全的对立起来。对民间文化存在偏见, 缺乏对民间文化正确的认识。没有擦去笼罩在民间文化外表的灰尘, 切实地对民间文化进行分析, 没有真正认识到优秀的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体现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农村文化建设要紧密联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农村, 对于移民村, 更要延续原来的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 对于幸福乡村的文化, 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合于农村土壤的文化, 使政府的文化建设扎根农村, 密切联系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一是落实政府公共责任, 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发展农村文化, 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如大陈乡, 投入多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目前,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国家加大了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但除了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外, 乡镇很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所以要积极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稳定机制, 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我市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是立足农村, 提高文化水平层次。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形成了劳务经济, 拉动了农村经济增长, 但是大量的劳力外移不仅妨碍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力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 有些传统文化找不到传承人, 如清湖镇和睦村的做陶技艺, 泉家弄村的吹唢呐技术等都没有年轻人接班。目前农村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搓麻将等, 很多健康的文化活动很难开展。低层次、不健康的文化活动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也阻碍社会的进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主动占领文化阵地, 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因此, 文化强市、幸福乡村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培养农民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大力发展本土文化。虽组织送戏送电影, 送书下乡,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忽视了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特征, 农村的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分不开。在走访中发现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立足农村文化土壤。首先, 了解农民的本土文化, 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这些都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其次, 建设农村文化要改造和利用好原来的文化阵地。现有的礼堂、戏院等要添置设备, 加强管理, 建立一种长效运转机制,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再次, 除了保护和鼓励发展传统文化外, 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办文化。鼓励村民自办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积极引导, 发展自发性民间文化,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腰鼓队、排舞队, 支持农民根据自己的趣味兴办农家书屋, 自组戏班等, 给这些自发组织的团队给予一定的补助。

摘要:文章通过对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三个乡镇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 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在文化强市、幸福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幸福乡村,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慧.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

篇4:关于村级文化建设的设想

一是政府要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将村级文化建设列入政府议程设置之中,加大对村级文化项目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都进行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并通过乡镇及村自筹资金的方式,逐步构建覆盖农村、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地说,尽管各级政府对文化投入力度已极大提高,但经费仍十分有限,如何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能、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与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是进行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覆盖率与利用率的问题一直很突出,有限的经费往往采用“雨露均沾”的方式下拨,在各村全面铺开。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急需投入的村庄因经费问题无法上规模、上档次,满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而另一些村则资源闲置、无人过问,导致一些设施接近报废的边缘。所以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强调覆盖率,而应在考虑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做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先做大做强一些样板,再通过样板影响、辐射周边,真正解决农民文化需求问题。

二是村一级组织要转变观念,开源节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省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庄并不多,绝大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仅来源于承包山塘水库所得,而所谓的集体经济富裕村很多也不是真栽了摇钱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这些收入用于支付一个村的办公经费或是支付村民的福利就已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相形之下文化支出这种似乎只是烘托气氛的东西,由于缺乏来自上面的考核与来自村民福利的压力,所以往往被排除在议程设置之外。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发动机和指挥棒的作用。先进的村级文化建设可以为一个村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因此村级文化建设对各项建设的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村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办法筹集资金,为村级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要充分重视人们在解决温饱奔小康进程中求知、求新、求乐的要求,积极引导,把人们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等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活跃村级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

三是要丰富村级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村级文化更活跃。第一,针对农民求知愿望强烈、求知需求多元性的特点,在农村开办“乡村大课堂”,把高质量的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子女教育、健康卫生知识和经商之道等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助农民共奔小康;第二,随着网络文化在农村的兴起,文化娱乐受到农民青睐,针对农民求新、求乐的要求,办好村级网络之家、健身之家等活动室,使村级文化设施逐步吸引青壮年人的参与,一改过去仅有老年人与妇女参加的局面;第三,充分利用农村的节庆活动与传统民间文艺,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农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这些民间文化十分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民间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吸引人、融合人、凝聚人与塑造人的目的。

四是要因地制宜,走精品路线。要搞好村级文化建设,应依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脱离现实搞指标化,而是根据各村的特点设立适合本村的文化活动,不能盲目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尽量培养和挖掘本村的文化亮点与特色,做到各个村庄都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总之,村级文化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使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5:村级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一、发挥基层主阵地功能,不断提升村党组织凝聚能力。

针对过去部分村干部办公场所不固定、党员活动不经常、群众办事不好范文版权所有方便的实际,着力从两个方面发挥村级活动阵地在村级组织建设中的主舞台功能,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能力。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村干部办公中心。根据村级组织的设置,分别设立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妇联、村团支部、村民兵连等六大组织的办公室,使每个组织都有了固定办公场所。同时,统一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平常轮流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既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又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村党组织执政形象不佳的问题。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党员学习场所。在党员活动室内统一悬挂党徽、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基本权利义务,设置党组织结构示意图、党员荣誉台、学习心得体会栏等,让党员活动室既庄重典雅,又简洁大方;利用活动室定期开展“四会一课”,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议事,开展党的活动,使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作用的发挥。今年全县开展的“十百千万工程”中涌现出党员致富标兵1000名,帮带农户10000户,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民主议事聚集地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政意识。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政意识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村务公开的发布点,积极推行村级组织“四务一榜”公开。在村级活动室位置醒目的地方,对涉及村年度发展计划、宅基地划分,集体资金的使用,安居房资金的发放,机动地的发包、群众办事程序、计划生育指标的发放等上墙公开,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坚持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三类。每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土地征用、宅基地的安排、计划生育情况。随时公开工作工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新规定等。通过村务公开,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管理村务、办好村务的积极性。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民主活动的议事堂。凡涉及本村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有效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的积极性。xxx村党支部在2.5公里村级道路改扩建工程中,按照“八步工作法”要求,做到广泛听取民意、尊重民意,以“党员干部带头出力”的办法,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出工出劳,降低了建设成本,节约了建设资金。最后群众一致讨论通过花12.5万元建设资金,节约资金3.5万元。

三、发挥实用技术培训场功能,不断提高干部群众致富本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干部群众致富本领,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实用技术的培训中心。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全县建立了337个电教播放网点,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农村实用技术电教片,今年全县共播放电教片600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10.5万人次。开展党员“绿色证书”培训,目前全区共有4619名农村党员获得党员“绿色证书”。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先进技术的传授课堂。邀请区内外农技专家定期为村民传授葡萄、奶牛、好范文版权所有芦荟等农村实用种植和养殖新技术。今年全县区各乡镇先后邀请农技专家185人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三是把活动阵地建成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邀请本村专业大户交流致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知识水平。xxx村三队邀请葡萄种植大户xxx为群众讲解种植葡萄技术,使全村已发展种植专业户30多家,年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目前,全县形成了以甜菜、葡萄、花生、蔬菜等为主的特色村17个。

发挥先进文化传播站功能,不断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时代要求,着力将村级活动阵地营造成为先进文化的汇聚和传播中心。一是把活动阵地建成先进文化的宣传站。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在全县开辟村级书报阅览室74个,共存各类书籍12万册,每天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等电教片,起到很好引导作用。二是把活动阵地建成群众健康活动的娱乐场。立足为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方式,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起了棋牌室、健身室和文化中心等场所,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三是把活动阵地建成便民利民的实践地。

全县每个村级阵地都设立了计生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监测和为村民提供生殖健康资讯服务;设立了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同时,在村活动阵地还设立了治安报警室,接受群众报警、提供警务信息,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篇6: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王和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安排部署,我镇党委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强力推进,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热潮。下面,我就王和镇党委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2005年之前,王和镇10个行政村的村级活动场所除下二沟村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余9个村的活动场所不是与学校并用,就是挤在陈旧不堪的破庙里,甚至有的连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也没有,办公开会都在干部家的炕头上,严重影响村级组织活动的开展,而且成为制约村级组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2008年,五沟村率先改善支部村委办公条件,建起了村办公场地,既使支部、村委搬出了原来阴暗潮湿的旧土房,而且也为党员群众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提供了场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群众评议党员干部等多种群众性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平台。从此,五沟村由乱而治,成为全镇推行民主政治的典范。2009年以来,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这更为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增添了活力,群众不仅可以在这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技术致富经验,开展文艺体育活动,而且在这里能充分发挥民主权利,参加各种群众性会议,这是过去简陋平房办公无法想象的。以上两村活动场所的建设,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是普及科技、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建设小康的基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建在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一座灯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两年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覆盖全部行政村,省、市、区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特别是区委组织部要求80%以上的行政村要达到高标准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后,我们乘势而上,高起点谋划、强力度推进,使我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9年以来,累计投资300万元,对全镇所属8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改建和维修,实现了活动场所的全覆盖、全独立、全产权,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真正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放心工程。

在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我们突出“建、管、拓、用”四个环节,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一)夯实基础,重在“建”字上想办法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树立党的威望、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形象工程。为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在基础工作开展难上想办法,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现状,集体经济现状进行了摸底、分类统计、定量分析,力求准确把握,做到底清数明,从而进行有效引导,以掌握工作的主动;二是采取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以利于我们在工作开展时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其次,在工程项目具体设施上想办法。一是围绕资金这个最大的难题,采取社会集、集体出、群众捐、致富能人帮、企业扶、帮扶单位送等多种渠道汇聚八方财源,充分吸纳和利用各类资金,用五沟村党支部书记的话说:“我们有事求集体,我们致富依靠党,今天村里修大队资金有困难等等,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窘况。二是在阵地建设的总体把握上,力求做到选址与村政整体规划相结合、项目规模与村情民意相结合、项目设计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项目运行与民主决策相结合,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

(二)建章立制,重在“管”字上严要求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基层组织和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场所,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从强化管理入手,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要求。在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村级活动场所,设施管理实行“三定”,即:定期

检查、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保证设施使用安全,对活动管理实行“七有”,即:有领导、有安排、有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有监督、有实效,提升活动水平,提高活动效果;财产管理要求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各村都明确了村级活动场所日常管理责任人。镇与村签订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责任书,将管理责任明确细化,并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管理作为党组织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正在建设中的村级活动场所项目,我们采取录用证照齐全的专业工程队,聘用有资质的专业监理,确定一名村干部负责项目监管,村民代表负责监督。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支出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村民理财小组审用,并定期公布工程、资金进展运作情况,实行全程公开与监督,把村级阵地建设建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

(三)强化功能,重在“拓”字上做文章

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我们坚持设计与功能配套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在保证各村支村两委正常办公,党员干部正常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在村活动场所内设臵了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中,一方面我们注重功能配制,从活动场所功能的发挥上购臵配套了,如:电视机、电脑、网络、篮球、乒乓球等各种办公活动器材;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拓展便民利民服务空间领域,鼓励社会、群众性团体,如:各种技术协会、红白理事会等到活动场所开展活动。上双村养殖协会就经常组织协会成员到村级活动场所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技术培训,查阅市场信息。五沟村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组织老年健身活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活跃氛围。

(四)提升水平,重在“用”字上下功夫

在村级活动场所的使用上,我们认真落实四项措施,力求实现四个规范,充分发挥场所功能,提升使用水平。四项措施:一是坚持干部轮流值班,做到“人常在”。各村坚持每天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值班,负责做好信访接待,处理日常村务以及活动场所的值班。二是坚持便民服务代理,做到“事好办”。活动场所普遍设臵了便民服务室、接受群众证照申办、户口登记,并实行无偿代办代理。三是坚持经常督促检查,做到“管得紧”。每月镇里召开党建例会,村级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作为必报内容,实行常态管理。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利用,做到“用得活”。要求村级活动场所充分挖掘功能配臵潜力,定期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技术培训,专人负责为群众上网查阅市场信息、致富信息。后沟村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还将场所富余部分进行租赁经营,建

篇7:乡镇村级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一、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

村级干部是推进乡村工作的主导力量,为了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稳固基层政权,近年来,该镇认真落实乡村干部鼓励保证机制,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人身不测损伤保险及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在此基本上,在村级管理工作中履行了“双述双评”制度,科学标准乡村干部的在朝行为,提高在朝才能,使他们有目的、有职履、有责任,不断提高村干部全体本质,增强基层组织建设。

范文网

年末,该镇分别召开镇、村两级述职大会,村干部就承诺目的及完成状况、未完成目的及原因,下一步方案等进行述职。村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镇由党政班子成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挂村干部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评断测评,镇村测评后果依照必然比例折算汇总,作为年关审核的主要根据,落实奖惩。对圆满完成承诺目的、党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班子和村干部,进行了表扬奖励;对未完成承诺目的的,查找原因,分清责任,视状况予以批判教育或诫勉说话并减发工资补助;对未践诺或违诺的,依照辞去职务承诺予以劝辞或进行组织调整,“能者上、庸者下”,奖得顺心、罚得信服,构成了科学的审核评价机制。

二、拓展乡村无职党员管理机制

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村全部工作和战役力的基本,乡村党员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镇历来高度注重乡村无职党员管理工作,在充分发扬乡村无职党员效果,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多扎实的工作。

该镇依照专业化设置、特性化组合、功能化服务的要求,在党小组的分类设置上予以创新,将村级种养、加工大户中的无职党员构成科技示范党小组,要求无职党员带头学科技、传技能、搞样板、抓带动,指导四周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将长期在外跑运输、搞贩运、做劳务的活动党员构成致富信息党小组,实时向村民供应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协助处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将党龄较长、身体较好、威信较高、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老党员、离任村组党员干部组建成矛盾调停党小组,发扬无职老党员的效果,维护稳定,弘扬正气;依据村级优势传统产业,组建相关专业党小组,如在窑河村茶叶协会、田家场村养殖业协会的基本上设置专业协会党小组,使村组专业特征更加分明,市场规划竞争力更加微弱。对无职党员审核评岗时,以岗位职责任务为主要审核内容,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执行“一月一碰头”、“双月一初评”、“半年一小结”、“年关一总评”,结合每季度评断状况进行综合审核,评定品级,作出判定。

镇共设置3类13种岗位,一切无职党员全部上岗。很多党员在取得本人的岗位后都动情地说:“上岗后措辞底气足了,工作有了责任,管事有了名分。设岗定责让我找回了党员的觉得。”

三、创新党员群众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党员群众本质,紧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措施,镇立足实践,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内容,充分应用现有教育资源,在各村坚持了面向村党员群众的开放性、互动性教育培训阵地,使党员群众有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党员群众本身本质和创新创业的才能得以提高。

该镇紧紧围绕“长途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本质提高”这一目的,积极创新工作行动,不断增强资源整合,具体履行“远教站点+专业协会”、“远教站点+专家指导”等形式,着力提高党员群众培训质量,获得了明显成效。各远教站点选择栽种、养殖、加工等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组或农户,坚持长途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从县委党校、涉农部分延聘多名专业技能人才,构成长途教育专家服务队,结合乡村产业和农时时节,巡回到各村长途教育站点和科技推行示范基地,将平常发现、汇集、梳理的问题,面临面地向农户进行解答,现场指导,完成了“空中教室”与“活动教室”的有用链接,稳固了长途教育学用结果。在集中学习培训后组织农户到临近的示范基地进行观摩,由科技人员或致富强人现场操作,手把手向群众教授农业适用技能,使长途教育的教与学有实行练习场合,有用开发了受训党员群众入手操作的实践教室,完成了“学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该镇坚持了真金村仔猪繁育基地、谭坪村嫘祖红红米生产基地、窑河村茶树栽种培训基地、田家场村养殖业示范培训基地等长途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依托长途教育站点举行各类培训班27期,印发各类培训教材等材料2700多份,累计培训党员群众1100多人(次),催生了一批远近出名的种养大户,激起了广大党员群众发展栽种、养殖业的积极性。

四、探究村后备干部选拔机制

镇着眼于培育和培养一支本质优秀、数目足够、构造合理的乡村后备干部队伍,积极探究试行新型选拔方法,有用改善了乡村干部队伍构造,丰富了乡村后备干部储藏。

为保证选拔工作公开、公道、公平,该镇采取“三荐两评”方法选拔村“两委”后备干部,即“个人报名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集中引荐、镇村分层测评和党委集中考评”。该镇明确规则:村“两委”后备干部将着重从乡村致富妙手,专业协作组织、产业协会、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在外务工经商及返乡创业人员,改行退伍武士,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进行选拔。后备干部人选以35岁左右人员为主体,必需具有高中以上文明水平,并在村公开栏进行5天以上的公示,承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篇8:关于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思考

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必须做到哪里有农机, 哪里就有农机维修点, 哪里就有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因此, 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满足农民对农机维修工作的需求, 是农机管理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分布不均匀

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 在交通便利的村, 一个村有三四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山村, 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千台, 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 农机出现故障, 农民要跑出几十里路请人修理, 有的甚至跑到县城来请人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 造成农民购机容易, 维修难的局面。

2.修理技术差,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的村农机维修点, 修理设备简单, 又缺乏修理技术, 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无营业执照, 无固定维修场地 (走村串户打游击) , 无量具 (有的连游标卡尺、厚薄规都没有) , 无拆装专用工具 (如飞轮、轴承、缸套等拆装专用工具) 。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经他们“动手术”后, 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 “小病”说成“大病”, “一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 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 却说报废不能用了, 造成农机手多花钱, 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无玉米联合收割机维修点和维修人才

玉米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 一次性投资大, 农民购置一台收割机不容易。如果收割机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得不到及时维修, 就会耽误农时, 造成损失, 严重的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从目前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维修状况来看, 却令人担忧, 从县乡 (镇) 到村, 没有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维修点, 没有收割机的专业维修人才。玉米联合收割机厂家的“三包”服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给农民造成极大不便。

二、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自2004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 又相继出台了多种支农惠农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 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原有的农业机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 使用中不断出现故障;新购置的农业机械, 也有不少需要经常修理。如果不及时维修, 农机将会停止工作, 活机变死机, 浪费农民的投资, 耽误农业生产, 造成损失, 这样就会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 兴起的农机维修业, 有技术过硬的农机维修人员, 及时对有故障的农机进行维修, 确保农机的再利用, 使之立即又投入农业生产, 发挥其作用。有了农机维修业作后盾, 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民购农机放心, 用农机舒心,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起到了“后勤”保障作用。

2.农机维修业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要想富得快, 政策、科学加机械”, 这是农民致富的经验总结。目前, 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少不了的先进生产工具。现在一些农村呈现了“耕田用铁牛, 插秧不弯腰, 割禾用袋装, 治虫不背包, 开沟不用锹, 抽水抗旱只用油”的新景象, 这里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功劳。因为在农业生产中, 农机出现故障, 农机维修人员就会及时帮助修复, 使之技术状况良好, 及时投入农业生产, 不误农时。如果没有农机维修业, 有故障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复, 什么抢农时,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作业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都是一句空话。由于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机维修业又跟上去了, 现在的农民是“花一个月时间过年, 一个月时间种田, 十个月时间赚钱”。实践证明, 农机维修业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3.农机手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服务

据了解, 目前农村中农机手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农机出了小故障, 农机手自己动手修复;二是农机手觉得农机维修业苦、累、脏, 农机出了故障, 需要修理, 自己不愿动手, 直接送到农机维修点去修理;三是农机手缺乏农机技术知识, 出了一点小毛病, 也不会排除, 而是送到农机维修点或叫修理工去修理。这部分农机手, 一般都是昨天丢下“三把” (犁把、镰把、锄头把) 的农民, 今天购买了农业机械, 就成了农机手。他们没有参加技术培训, 连一些基本的农机知识都不懂, 怎么能排除故障呢。所以, 农机手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服务。

4.农机维修业是节能的需要

目前, 全世界的能源紧张, 我国也不例外。最近, 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 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机械节能,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农机维修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现有机械的再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维修一台拖拉机的能源消耗仅为制造一台拖拉机能源消耗量的7.9%。可见维修业是最经济的二次性开发产业。在农机作业成本中, 油料费和维修费约占60%, 而维修费中换件费又占50%左右。如果采用旧件修复代替更换新件, 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从而降低成本, 节约能源。由此可见, 农机维修业具有节能、节材的作用。因此, 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是节能的需要, 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三、加快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1.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机技术推广, 农机技术培训, 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 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做到布置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 检查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 总结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 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有专人抓, 有专人管。

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的形式上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国家部分培训经费, 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 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 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 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 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既方便农民, 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根据目前玉米联合收割机的迅猛发展, 加上前几年农民购买使用的玉米联合收割机, 维修的高峰期即将到来的情况,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收割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尽早解决村级无收割机维修点, 无收割机维修人员的问题。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 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 让学员听了就懂, 学了会做。

3.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 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 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 少花钱, 时间短, 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搞一个维修网点建设, 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 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 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5~10km比较合适。

4.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一条指出, 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 目前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 以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 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上一篇:佛悟人生下一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