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2022-06-24

第一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

刘涛

最近,在河南长河村调查时发现村庄中近两年都没有村支书,而由乡镇驻村干部担任村副支书,两委仅有3个村干部构成,以往的妇联主任、治保主任等职位都不存在,村干部队伍严重弱化。村支书是村庄社会中的绝对的权威,负责政策下传、执行的重要工作,是连接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村庄缺少村支书,村级组织在村庄中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

取消农业税之前,长河村有22个村民小组,各小组都配有小组长,有两个小组还设有副组长,这样加上村委成员及驻村干部共有35个乡村干部负责村庄治理,这样的治理体系可以尽力保证税费收取、计划生育等国家政策的落实。但是,因钉子户的示范效应,税费收取的任务加重,收税的干部队伍不断扩大,后期由于农业税收取的难度越来越大,干群冲突及群体性事件增多,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乡村治理危机出现。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国家果断取消农业税,并开始进行合村并组,取消小组长等一系列改革,彻底消除干群关系恶化带来的不良问题。税费改革之后的问题又在不断形成,尤其是与税费改革配套的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导致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弱化,尤其是村民小组长的取消,让村级组织在应对紧急性事件时显得捉襟见肘。

长河村上游是山河水库,每年的防汛任务都很重,村干部不仅要负责防汛设施的准备、防汛人员的调度,同时还要组织群众安全有序撤离,一旦发生较大汛情,仅靠3个村干部任何一项任务都很难完成。村庄发展需要合理而健全的干部队伍,当前的现实是乡村干部的被动性、离村化现象明显,村庄干部的培养与发展严重不足,乡村治理面临着的问题。 乡村精英外流,干部储备对象缺少

取消农业税后,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村庄内的抛荒现象有增无减,长河村的抛荒达40%以上,农民开始以外出务工作为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抛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收益的下降,长河村人均耕地较少,加上生产资料的上涨及耕作上的不便,每亩的净产出不足300元,人均1亩多的山地也仅有不到千元的产出,农民的收入很难维持目前较高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尤其是年轻的乡村精英基本都离开村庄,村庄空心化导致干部的培养对象严重缺乏。

长河村40岁以下的年轻村民基本全部在外务工,在村庄精英外流的背景下,选举中可供选择的对象并不多,多是以前老干部连续参选,加上近年来忽视发展年轻党员,党员队伍趋于老龄化。因为政策规定发展的党员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乡镇党委此时已很难找到合适的培养对象,即使有中意的年轻发展对象,由于他们经常流动也很难发展成功。加上村干部的工资较低,任务又非常繁琐,一般的年轻人不愿意当村干部,这样党员的发展上存在严重年龄的断层,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的动员能力及影响力开始减弱。

刚性化的选举制度与较高的干部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干部数量的减少,而要从事的工作却日益繁琐、细化。村庄工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村民自治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如公益事业经费筹集、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村组建设规划、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集体资金的支出等。二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治、社会治安、合作医疗等。三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政策的落实。如生育证发放、低保与“五保户”的确定、粮食直补等问题。按照规各种政策的程序都很复杂,而且国家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日常事务的繁多与工作的精细度对村干部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保证选举的公正、公平,选举出村民满意的当家人,国家的选举制度日益严谨、规范,更为复杂化,这样可以尽量在选举程序上保证村民的认同。在选举中我们往往认为只要按程序办事,村民就会选取自己满意的当家人,但是实际往往与之相反,选举规则的刚性化带来了村干部选择上的难题,如严格按照选举规则选举干部,村庄内部的门头势力就会靠拳头说话,门头大的家族会掌握村庄的选举规则,让本家族的人选上,程序上看起来很合理,实质却受到了各种家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的威胁,选举出来的人就会仅为本家族的人办事。一旦恶人治村则会让村庄的治理危机出现,甚至爆发群体性事件。在长河村选举中,乡镇政府要考虑让村庄的能人或者乡镇政府“中意”的人被选上,在选举中乡镇就会有意的暗示村民的投票意向,保证选举的最终预期。但是乡镇政府的这种行为导致村民对选举的期待不断减弱,越来越多的村民对选举失去信心。

村级治理能力弱化及其危害

税费改革以前,村集体还可以称之为“集体”,一是因为土地为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具有土地调整的能力,村民对集体的认同仍然存在,统分结合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维持;二是村集体有权力收取部分村提留,具有发展集体事业的资源,具备一定统的能力。税费改革完成后,村级组织丧失了收费的权力,作为村集体的资源不复存在,村组织治理村庄能力的降低。没有集体资源的村庄,村庄选举变得无人问津,集体资源丰富的村庄资源基本被瓜分完毕,其后的村干部也无力作为。像长河村基本没有集体资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这也仅够支付干部的工资,日常办公经费、招待费都需要借钱,或者从次年的转移支付中预支。这导致村民参选村干部的意愿降低,为解决问题,村庄采取了富人治村、干部驻村等方式,解决村干部队伍弱化的问题。但是富人治村会导致干部离村现象,富人往往是村里被称为“老板”的人,他们可以为村里“跑项目”服务于村级事业发展,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企业,难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于村庄的其他方面的管理,经常会不在村里,这严重影响村里的日常工作,干部驻村制度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种治理模式中的村干部长期不在村,而村两委不健全会严重弱化基层党组织在村庄的影响力,致使政策在村庄的落实变得更为困难,例如长河村因为没有村支书,两委干部缺失,党员大会也难以召开,使“4+2”工作法最为关键的环节不能操作化,实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政策在落实中走形。同时,党在村庄的组织力弱化会使更多的重大事件难以及时处理,如果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就有可能会陷入失控状态,这些问题导致的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基层组织在村庄失去公信力,村级治理陷入更大的危机中。

村干部培养与村集体统筹能力要同时加强

当前国家不断向村庄内部输入资源,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让这些资源用到村民最为需要的地方,建设一个健全而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体系就非常必要,事实是当前村级干部队伍明显弱化。一些村干部认为:增加干部的工资或许能留住人。村干部工资是个人的收入,谁也不会拿个人的收入投入到集体事务中,这样他们也难有能力统筹协调村庄事务,像“一事一议”、“4+2”工作法等民主制度就会很难落实。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长远打算,借助国家反哺农村的契机,加强培养村干部、发展年轻党员的力度,建立健全规范的干部队伍体系,从健全干部培养体系和增强干部的统筹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强化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改善基层治理不足的现状。

在农村干部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把在任干部与后备干部的培养结合起来,对于在任干部要加大政策方面的培养力度,严格落实党组织的惠民政策。不仅要通过增加工资来留住干部,更应该加强党的思想方面的培训,以感情和人心来留人,增强干部服务农村、农民的意愿。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积极发展年轻党员,通过宣传党的思想及其性质,让更多的村庄年轻精英具备服务农村发展的思想素质,愿意留在村庄做贡献。二是让村庄年轻的能人或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的助手,逐渐熟悉村里的工作,掌握治理村庄的能力。由此,国家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系统的村干部培养机制,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建设。

目前村集体的统筹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实施,国家通过补贴政策直接惠民,虽增强了国家的合法性,却带有些“撒胡椒面”的性质,直接惠民的钱对村庄发展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与此同时,村集体的动员与组织能力弱化,基本没有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民筹钱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村干部普遍认为:收钱根本不可能。尤其是村财乡管后,村一级缺少公共品建设的资金,所有的建设资金基本都是由自上而下的条条管理,必须依靠 “跑”项目来实现,“跑”项目必须有各种关系,难度非常大,必须依靠村庄在外工作的能人实现。这样导致向下的收钱与向上的“跑”钱都变的非常难,如此一来,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建设就更不可能实现。由此,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时要考虑增强村集体这个块块的作用,通过资金、人员的支持,加强村集体统的能力。这样保证集体有钱,且有规范的干部培养与治理体系,他们就会有能力去发展好村庄,实现国家建设农村的目标。(作者单位:郑州市社会科学院)

第二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杨安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大计。

近年来,随着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在相当一些地方,由于受思想认识、民主意识、体制机制等制约,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弱化和缺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选不“足”。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外出经商打工,村级后备干部可供选择范围小,形成了“矮子里面挑将军”的无奈局面。二是认识不“高”。个别村的主要干部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三是程序不“严”。有的村党组织负责人怕弄“丢”自己的乌纱帽,在选拔后备干部时,只挑能力弱于自己、听话、顺从的人做后备干部。四是机制不“顺”。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后备干部成熟慢、素质低。五是环境不“优”。村干部调整容易受宗族、派别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如何更有效地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储备、提供丰富的人才支撑,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严格标准“好中选”

一是明确选人标准。把政治思想好、模范作用好、工作作风好、群众威信好、整体素质好作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标准,要求村级后备干部必须达到高中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在20岁至35岁之间。二是拓宽选人渠道。侧重从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民营企业负责人等经济能人中选拔;侧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选拔;侧重从热心农村工作、乐于为农民服务的本村青年或愿意回乡创业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侧重从换届选举中得票比较多、群众基础比较好、但暂时没有进村级班子的人选中选拔。三是严格选人程序。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先拟定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再召开党员和群众大会进行民主推荐。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征求村“两委”会意见后,确定后备干部拟任人选,报街镇党(工)委审核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正式人选,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为期7天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贴近实际“多途培”

一是专门培训。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依托大专院校、区街党校和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采取脱产学习、联合办班、专题辅导、培训基地现场演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后备干部进行党建理论、农业科技、致富信息、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后备干部引领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能力和素质。二是专人帮带。建立现任干部帮教后备干部责任制,由现任村干部分包1名至2名后备干部,年初签订帮带责任书,明确帮带职责和目标,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进行全方位带培。三是上挂锻炼。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后备干部到街镇机关进行挂职锻炼,适当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村“两委”会议,通过听政策、讲问题、剖原因,着力增强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建立制度“动态管”

一是建立汇报谈心制度。后备干部每季度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村党组织每半年向街镇党(工)委汇报一次培养进展情况,并指派专人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谈话,关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每半年召开一次村“两委”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会,对后备干部的德、能、勤、绩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符合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保留下来,对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人选及时调整出去,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三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结合民主考评、年终总结、班子换届,对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创造条件“优先用”

一是职位空缺及时选用。在村“两委”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依照有关程序和法规,及时把政治上可靠、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带头致富,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二是换届选举推荐使用。在村级换届选举前,及时在村务公开栏重点介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和能力表现,提升他们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三是设岗定责合理使用。暂无职位安排的后备干部,组织他们担任村“两委”助理及综治调解员、公益事业服务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等,使后备干部尽快熟悉村务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树立威信。(作者系武汉市新洲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三篇: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优化村级干部队伍

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有明显改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我想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县村级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比较扎实,受到群众拥护。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年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些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劳动力结构日趋失衡,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据统计,全县240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87人,仅占3.6%,35-50岁的1556人,占64.4%,50岁以上的763人,占到了32%。由此可见,干部年龄偏大现象比较严重。

(二)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为官一任,带富一方”。经过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还比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达1487人,占到了总数的61.8%,这种知识结构的干部群体必然是靠行政命令的多,靠义气感情办事的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依法行政的本领弱,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少。

(三)精神状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任务繁、责任重、压力大、困难多,环境差、条件苦、待遇低,不少干部思想上存在着“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搞头,退休后没靠头”的不健康心态,精神萎靡不振,任务消极应对,工作难见起色。

(四)后备干部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方面缺少“造血功能”,推不出干部。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有志有为青年不愿意当村干部,那些想为群众办事的人,或因人缘关系,或因家族房头势力影响,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断层”严重。另一方面又缺乏“护血功能”,留不住干部。相对艰苦的环境,相对辛苦的工作,相对清苦的生活,使得部分年轻干部不恋乡村恋城镇,不爱村官爱财神,外出经商打工搞活钱,去追求经济上的现实利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 2 也有主观认识的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事不关己不理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触犯利益要告你”,村里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高,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希望村干部、“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像如来法力无边,像孙悟空神通广大,使村级干部压力更大。

二是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村级经费来源相当有限,历史债务包袱相当沉重,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县村级总负债达6亿多元,平均村负债90多万元,全县仅有6个村没有负债,负债村达98%以上,有的村级债务高达

六、七百万元,少的也有三四十万元。而这些债务一部分积压在村干部手中,因手里捏有外债,说话矮人三分,做事自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些群众把冻结村级债务的政策当作护身符,新欠老债无意偿还。因此,集体经济发展无本钱,公益事业建设无资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想办的事办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好,形成“群众怪干部,干部怨群众”的局面。

三是农村工作的环境不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减官减人没减事,工作职能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工作模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部门应该做的事压到村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费收取以及公益性建设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却往干部头上压,村干部深感权力不大责任大,工资不多 3 工作多,“得罪上级鞋子小,得罪同级支持少,得罪下级选票少”,身背多个一票否决,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不仅如此,工作任务与转移支付挂了钩,责任制与工资打了包,使得他们还要为各项没完成的任务买单,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是所剩无几,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干部任管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总的来看,对村干部要求多给予少,约束多激励少,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的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村干部待遇年平均不到四千元,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干部的付出极不相称,特别是村级离任干部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村干部觉得“青春献给党,老年无人养”,心存后顾之忧。其次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村干部布置多检查少,指导多监督少,村两委班子干部之间缺少严格的监督,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也难以实施监督。第三是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因为经费紧张,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再加上村干部本身工作繁忙,自我充电明显不足,使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些整治优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离十七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以拓宽选人渠道为突破口,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选用村干部的问题上,应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快速致富农民为目标,选好村支书,配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建立一支干大事, 4 办实事的村班子,在注重素质的同时,大胆选拔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渠道宽,见多识广,在发展经济,带头致富中的“冒尖人”担任村干部。把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打工经商的“能人”作为村干部的主要来源。打破“村人当村官”的传统观念,拓宽选任渠道,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真正把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条件实在不成熟的村也可选派国家干部兼任村主职。

2、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要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帮助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打造“复合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干部。一是要鼓励村干部积极参与学历培训,力争使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干部80%以上达到高中以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岗位培训。加强村干部的党性锻炼,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去年县委花大力气、大投入对村级主要干部进行轮训,反响强烈,效果明显,这种作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县直有关部门应当把对村干部进行林果茶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当作自身重要职责,使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使村干部的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3、以化解债务为重点,建立村级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发展才 5 是硬道理,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各种政策待遇兑现了,村干部的腰杆就挺起来了,村干部的形象就树起来了。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自身优势,选准模式,找准路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化债。其次是县委、县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台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村级依靠政策化债。再次是拍卖村级荒山荒水闲置资产,实行拍卖化债。

4、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的核心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以村级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目标引导人,用实绩评价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和绩效评比,突出发展主旋律,把工作实绩和村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把结果与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真正做到以绩定酬,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这样既能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又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5、以激发动力为根本,完善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县对村干部的待遇奖励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建立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离职村干部实行离职补助,公开招录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等。这些措施和作法,振奋了村干部精神,调动了村干部积的极性,不仅应当继续坚持,而且应当加强和完善。一是政治上要特别关怀。对于长期扎根基层、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干部,要 6 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优先录干、转干,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考虑经济待遇。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形成向优秀农村干部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工作上要特别支持。要在项目上、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支持他们做实事办好事。三是在生活上要特别关心,要真心实意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四是在待遇上要切实保障。要继续完善优秀村干部进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切实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积极探索离退职村干部保障的新路子,采取县财政补一点,村级经济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使他们老有所养,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6、以培养后备干部为着力点,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培养后备干部刻不容缓。对村后备干部一要严选:观念上要突破,真正做到以绩取人,方法上要突破,真正做到广纳人才,标准上要突破,真正做到重在创新,要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组织推荐、自荐,群众举荐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等程序确立后备干部,优中选优。二要优育,对于选中的年轻后备干部要着力培养,要给职务、给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培养,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促使他们尽快成熟。三是要强管。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每村2-3名的要求,按期进行全面考察和调 7 整充实,优胜劣汰,在滚动中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储备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第四篇: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村级干部建设面临着与形势发展和实际不相适应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解决当前农村干部中突出的消极腐败问题,维护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善和贯彻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渝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中存在问题。

1

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2008级公共管理本科班

张丽娜

村级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承担着发展农村、建设农村、致富农村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优劣决定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建设好村干部队伍是兴农、富农的重要之举。目前,我国加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三农”工作也到了攻坚时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要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加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的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对推动农村改革发 2 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级班子是农村方针政策的实践者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指导员和作战员。国家的涉农政策及法律法规,诸如计划生育、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都是通过农村“两委”干部的言传身教来贯彻落实的,通过他们以身作则、依法施政、按章办事模范作用的带动,广大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保证了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村级班子是农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

村干部每天都和村民打交道,能够及时发现群众中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构建和谐村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的村班子,可以消除成员之间的阻力,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营造一种“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兴事、以和成事”的氛围,从而促进各村和谐,进而实现整个农村的和谐稳定。

(三)村级班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3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有了好的“领头羊”,就能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农村发展规划,并发挥组织协调和引领示范作用,以自身致富的成果引导群众谋发展促致富。

(四) 村级班子是农村文明建设的促进者

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村干部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各村借助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大平台,充分利用文化室、农家书屋、宣传栏等阵地,有效发挥村文化俱乐部的作用,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描绘农村政通人和的美丽画卷。因此,加强农村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二、当前村级班子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村级班子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

4 适应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

(1)在职不在岗。目前很多村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干部长年或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等,严重影响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2)待遇偏低。2009年以前,村干部享受的工资待遇很低,尤其是支委和村委,他们只能拿到少量的误工补贴,根据乡村干部财务管理制度,一个村干部在村工作一天也只能拿到20元钱,而他外出打工,则日工资平均在50-100元。目前工资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年收入只有一万元左右,这种付出与所得不对称的薪酬待遇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缺乏工作热情。

(3)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据调查,新一届村两委中,平均年龄均为40-50岁,30岁以下的很少,这些村干部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外界信息接收滞后,大部分人不会使用电脑。

(4)文化层次偏低。村两委中最高学历为大专毕业,大部分都是高中和初中学历,也有部分是小学文化程度。

5 这样的文化层次也直接导致整体村级班子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2、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

(1)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随着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农村干部不再是“为民作主”的主人,而是“由民作主”的仆人,村干部的心理不再有优越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后,相当部分的农村干部对于当前农村工作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再加之村级经济薄弱与必要的公益事业支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做到让群众满意,内心感到苦闷。

(2)创新能力不强。相当多的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上,习惯于应付。

(3)工作协调不够。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两委”班子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协调,互相扯皮推诿不负责任,出现“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令村民无所适从。

6 (4)工作作风不实。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无所事事、吃喝玩乐,不抓党务、村务,只抓财务;或利用村干部的身份谋取私利,不了解群众需求,疏远了干群关系。

(5)后备力量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培养贮备、选拔使用后备干部工作与市、区组织部门要求的标准相比明显滞后。多数农村青年出了校门就纷纷外出自谋职业;退伍军人、农业经济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部分村干部抱着各种私心杂念,本身就不愿意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使农村后备干部后续乏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总之,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遗留问题逐年积累,给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当前村级班子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选人用人把关不严。

在农村村级换届选举中仍然存在:一是贿选现象。有

7 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人口数量多的大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许空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达到做村官的目的。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不够严密。追求大民主,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情、民意、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整体素质低下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

2、思想认识有误区。

有些村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村里的一切事务就是支部书记一把手说了算;而村委会却认为党支部是少数党员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能真正代表广大村民群众,村委会主任理应是村里的“一把手”,因此不把村支部书记放在眼里。这些片面的错误认识导致班子互不信任,在具体

8 工作中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严重阻碍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3、监督查处不力。

主要反映在:第一,制度不完善。近年来,各地普遍注意加强了对农村干部的监督和群众管理的制度建设,但大多数是刚性的,没有细化,缺乏可操作性,如公款吃喝与正常接待如何界定?对不执行制度或违反了制度该怎么办等,都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这就给心术不正者留下了可乘之机。第二,监督不到位。一是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及时有效地把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二是来自外面的监督乏力。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包庇袒护,使监督流于形式,目前虽然推行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公开内容不规范,半公开或不公开的问题大量存在,群众知情不多,难于实施有效监督。三是内部监督较弱。干

9 部和群众虽然发现问题,但大都怕得罪人,影响关系,因而你好我好、大家好,监督成了空谈。第三,惩处不够严。一些领导片面认为,在农村基层工作不容易,村官不好当,形成对个别地方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和群众的处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对一些农村家族和宗派势力和影响较大的事情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正气难树,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4、培训教育实效性不强。

培训工作年年开展,但流于形式,内容针对性不强,忽视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不少的村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部分村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知如何科学地开展工作,规章制度知之甚少,一些村干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盲干或为了自保消极怠工混日子等现象。

三、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

10 标的决定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当前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解决当前农村干部中突出的消极腐败问题,维护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善和贯彻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增强预见性、提高针对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1、完善村干部选举工作。

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选举工作意义及选民的权利

11 义务,使之坚持原则,珍惜并正确行使民主权力;二是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减少政府干预。三是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不正当拉票及贿选行为发生,坚决杜绝家族、社会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把政治思想好、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硬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2、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行村民直评村官制度。

教育培训不流于形式,有效地落实班子成员的任前培养和任中培训,培训内容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及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要高度重视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村级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定期举行村民直评村官活动,这项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要广,直评过程要真。要通过直评活动,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要通过直评活动,让村官知道不犯错

12 误也不勤政的混日子观念是行不通的,在其位谋其政,要拿成绩来交卷,合格不合格村民说了才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直评末位的要自我剖析,组织要对其诫勉谈话,连续直评末位的要予以淘汰。

3、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群众。

在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不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村民需要的服务村干部提供不了,村干部提供的服务村民又不需要。村干部要用一定比例的工作时间走家入户,问计于民,了解村情民意,形成工作日志,定期梳理解决或拿出村民可以接受的解决计划,对于民怨较重的村,班子要把及时化解矛盾,要把农村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变“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特别要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工作基础。

4、村务公开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做到民主监督。 村务公开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基层的具

13 体体现,能有效地监督、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村务公开能提高村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防止干部滥用权力,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效地促进干部的勤政廉政。村务都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的监督,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解决,钝化矛盾,融洽干群关系。

5、切实提高村干部的薪酬和政治待遇。

为了稳定村班子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村班子,需要切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规范、切实地落实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稳步提高村干部薪酬待遇,加强政治激励,对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要不拘一格、提拔重用。

6、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党员、村民代表对班子的监督,发挥他们在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支持并执行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

7、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大量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但村级组织没有经费来源,资金成了大问题。靠一事一议?由于召集会议难度大所以很难形成议事决议。再者因为遗留问题的原因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而影响资金的到位。同时筹资投劳易超标准,有可能会成为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靠能人捐助?能人捐助并不能满足村集体的长期需要。靠上争补助资金?据我了解的情况,没有年底不向上级政府哭穷叫苦的村集体,政府也不能满足。所以,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头人要有经济头脑、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发展村级经济。要注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提高村民个人收入相结合,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和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注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村集体实际收入相结合,坚决制止为了提高集体一时收入而将村集体资产一卖了之“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要注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结合起来,走发展与管理并重之路。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清理化解历史债务,

15 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新农村:管理民主》

第五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杨局成

村干部队伍作为新农村建设排头兵,整体态势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研究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并对存在问题予以解决,不仅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

随着税费改革完成和“两个反哺”方针的实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基层干部岗位不优,待遇难留人。近几年,不少村委会成员迫于家庭经济或工作环境压力,辞职外出打工。村委换届和村级干部选拔中往往出现想干的不能干、能干的不愿干的情况。虽然也有少数致富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的典型,但从总体上看村干部岗位无法吸纳较多的优秀人才。

集体经济收入偏低,工资难兑现。税费改革后,虽然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村平均不足2万元,除去工作经费、办公费等日常性支出,所剩无几,无其他经济来源的村,村干部工资难兑现,甚至必要的支出村干部还要从家里拿钱垫付。村级债务问题突出,运转难正常。从债务形成原因来看,现有债务大多是垫交国家税费,群众欠村里形成的三角债,只有少数是村级开支超支所致和兴办公益事业形成。这些债务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借贷较多,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村级组织稳定。

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工作难推动。少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工作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甚至与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交织在一起,选举掉不了,工作干不了,

影响了村干部和党组织形象。有的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差,强调客观情况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组织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建立保障制度,解决村干部在职有盼头、退职有想头的问题。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机制,可尝试扩大保险对象覆盖面,从村两委班子主职扩大到一般村干部。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对村干部个人负担部分,还可按其工作年限长短对负担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健全退职补助机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担任村干部累计达到一定年限且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

创新帮扶解忧机制,关心村干部身体、生活等实际问题。强化乡镇党政领导驻村工作责任,每月集中时间驻村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农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基金,对那些工资报酬不能完全兑现,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的村干部,家庭特别贫困、工作勤恳努力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完善从村干部中选录公务员机制。一方面,让优秀的村干部有机会脱颖而出,增强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动力和决心,另一方面,招考的高标准有利于吸引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参与到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干部素质。同时,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力度,解决村干部整体素质问题。

作者系浠水县绿杨乡党委书记、乡长

来源:《湖北日报》

上一篇:创建减灾示范社区下一篇:春季预防感冒常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