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2024-05-17

《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精选6篇)

篇1:《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一)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

1、劳动合同法属于社会法,属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从体系的角度、社会法的角度理解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具有特有的调整对象

劳动合同法具有特有的调整方法:具有强烈的国家干预色彩,强制性规范为主/立法价值取向着重社会公平公正,侧重保护弱者(劳动者)/合同双方可以自由约定的空间很小

2、按照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理解劳动合同法。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设、处理、法律后果。例如:劳动者在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假设),用人单位应当足额及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处理),否则,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对于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应当关注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在运用其处理问题时,应当坚持这种逻辑结构(例如: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支付300%的工资,不管是否补休,都应支付,不能以安排了补休为由不支付300%的加班工资,因为在假设中没有“补休”的内容,这一点与休息日不同);从法律后果出发,来关注和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例如:劳动合同法第88条);借鉴这种逻辑结构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规章制度。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1、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

合同。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要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不得出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无效情形。

4、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取消了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三个方面的必备条款。

5、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更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是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如果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情形包括:(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

的。三是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6、规范了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约定。

7、规范了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约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8、规范了劳动合同的变更。一是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形式----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是规定了变更的情形----协商一致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第四十条第三款)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

坚持全面履行和合法履行原则,一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二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加班(我国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八小时工作制;法定节假日、年休假、职工探亲假等休假制度;限制加班,如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需要,确需延长工作时间,须与工会协商经工会同意,须与劳动者协商,加班的时间长度须符合劳动法的限制性规定,不得随意安排加班和突破加班时间,加班人员的限制)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主要是制定不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结合第四条规章制度的规定解决)。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

付加班费(区分标准工作日、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的发放条件和标准)。三是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仍不支付的,应按应付金额的50%-100%加付赔偿金。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法定解除和法定终止的原则

2、解除和终止的许可情形与限制情形(第四十二条)

3、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除劳动者提前30天单方面解除合同或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存在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过错情形解除合同外,解除劳动合同应进行经济补偿。增加规定劳动合同因下列情形而终止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1)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况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2)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4、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用人单位按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根据工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职工和工会工作人员因参加工会活动或者履

行工会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裁判用人单位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裁判用人单位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并参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八条规定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6条:连带赔偿份额不低于损失总额的70%)。

5、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义务。出具证明(在解除或终止同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15日内);文本备查(2年以上)。劳动者办理交接,用人单位在办理交接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不出具“证明”的危害:劳动者可能找不到工作(第91条的连带责任);使下岗失业人员不能享受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失业保险条例》第16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高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五)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成本

劳动合同法通过立法的功能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用人单位违法用工的成本。如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按法律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加班工资

篇2:《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一般具有以下条款。

(一)是劳动合同的期限。即劳动合同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我国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二)是工作内容。即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

(三)是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这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涵盖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福利等。

(四)是劳动报酬。应写明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和支付项目、计算方法及支付日期。

(五)是社会保险。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参加的社会保险项目。

(六)是劳动纪律。

(七)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订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不发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八)是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违约金的约定只能包含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其他约定均属无效约定。

(九)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的附加义务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对劳动者的保护的有利凭证,如果劳动合同未能够签订,也不妨碍劳动事实的存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样能够得到维护。

劳动合同解除时应办什么手续?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合同解除后发生的法律纠纷,往往涉及到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履行的手续,一时的疏忽,往往在诉讼中很由有利变为不利的被动地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现就劳资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履行的手续作一总结: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除需提前三十天通知外,还要注意办理如下手续:

(一)及时结算工资、经济补偿金。

(二)员工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

(三)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四)工作、业务的交接。

(五)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作为该劳动者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的凭证。证明书应该写明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或者解除日期、所担任的工作。如果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可在证明书中客观的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对于劳动者来说,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办理如下手续:

(一)按劳动法规定的时间与要求,提前给用人单位发出书面解约通知。如正常情况下,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二)进行工作、业务交接。

(三)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一)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第29条,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被劳动教养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被劳教的事实解除与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在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3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本条中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指采用拘留、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活动的自由的行为。

属于以上二、三种情况,用人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赔偿。

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 309号第34条,如劳动者属于以上情形,但同时存在《劳动法》第2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仍可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三期”内合同到期怎么办?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 309号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企业招工时收取“入厂押金”、“风险金”等费用是否合法?

一些企业在录用职工时擅自向劳动者收取 “风险金”、“保证金”、“培训费”、“押金”等费用,这种做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制止和纠正。 对非法收取的货币和实物,应当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未变更前,企业能否安排职工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

在劳动合同没有变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安排职工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劳动或工作。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发生事故或遇到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

(二)发生短期停工;

(三)因工作需要临时调动工作;

(四)单位行政依法任命、调动职工工作;

(五)法律允许的其它情况。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医疗期满怎么办?

根据劳部发[1995] 309号第35条规定,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职工非因工致残或患难以治疗疾病医疗期内医疗终结怎么办?

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 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接近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办?

劳动部劳部发[1995] 309号第42条规定,职工在接近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一般为五年以内)时因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的,如果符合退休、退职条件,可以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在终止劳动合同后按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届满后仍未就业,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可以按规定领取社会救济金,达到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保险金。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首先应分清自己与对方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然后才能通过相应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都是以人的劳动为标的的合同,具有很大的相似形,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一)合同性质不同。雇佣合同是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合同。

(二)合同目的不同。雇佣合同以提供劳务为目的,是以雇佣人对受雇佣人的劳动行为的支配为合同标的,而劳动合同则是以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为目的。

(三)受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雇佣合同更多的体现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当事人平等协商一致的结果,国家干预的程度较小;而劳动合同除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外,更多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干预,劳动法对合同的订立程序、用人单位的义务、工作条件、劳动保护、最低工资、合同的解除等都作了特别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

(四)主体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其适用范围只限于单位用工方面,劳动者在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后,遵守其内部的规章制度,必须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从属关系。而劳务合同则不具备上述特征。

(五)法律调整不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调整;雇佣合同应属于民法调整。虽然合同法没有对其做出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适用民法来调整。

(六)合同争议的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仲裁机构或法院可以裁判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同样,合同解除应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法的规定处理;解除没有什么特别程序,双方均可随时解除雇佣关系。

篇3:《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一、劳动合同形式制度

(一) 对我国劳动合同形式制度的利弊分析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依据该条规定, 仅以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为劳动关系存在的标准, 而排除了口头、行为、默示等形式的劳动合同, 可见我国劳动合同形式制度上采用了严格主义原则。

书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和法律凭证。在我国这样一个普遍缺乏诚信的经济环境中, 即使采用书面劳动合同形式, 违约率也较高的情况下, 采用其它形式则更难以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 所以采用书面劳动合同, 在我国当下是有必要的。还有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对合同条款的掌控与理解上考察, 劳动者都处于弱势的被动地位, 所以, 对于劳动者来说, 签订一份完备、公平合理的书面劳动合同尤为重要, 即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规范了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

我国劳动合同形式制度采用严格主义原则, 意味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认定只能必须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书为依据。这将导致实践中大量事实劳动关系的被否定, 使劳动合同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将损害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事实劳动关系是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但缺少书面劳动合同这一劳动关系的形式要件, 即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现象。

(二) 对我国劳动合同形式制度的完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针对书面劳动合同的严格主义原则与现实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的现状的冲突, 应充分肯定和提倡书面劳动合同是我国劳动合同形式制度的主要形式外,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予以适当保护, 放宽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 认可口头、默示行为等合同形式的有效性, 使合同形式多样化、灵活化, 以适应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 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合同形式制度。

二、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度

(一)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利弊分析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严格的解雇、终止条件看,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保障制度更高, 对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劳动关系稳定有积极作用。但客观审视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也存在着弊端:

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适用本法。这就意味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区别的适用于上述所有主体。这种对所有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不加区别地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中小企业及其不公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降低了企业用工灵活性, 增加了人力成本, 导致众多中小企业无力支撑, 选择了关门歇业,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 为社会吸纳了众多劳动力, 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它们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需要在用工制度上享受更多的弹性空间, 需要根据市场的行情变化及时增减员工, 调整经营方向, 以适应经济的周期性变化。

2.《劳动合同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其目的是维持持续稳定的就业关系, 使劳动者能长期规划其生活、工作, 体现了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立法宗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严厉的解雇保护制度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老职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使得用人单位很大程度上要承担起了本来应当由国家、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 企业包袱过于沉重, 无力支撑, 改变了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的最基本的特征。当然, 作为现代企业, 让自己的员工体面而有尊严的工作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而是有限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负责对象的范围过于宽泛, 则必然造成企业的过重负担以及人人向企业伸手等流弊, 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的繁荣也是有害的。

(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完善建议

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 应根据不同的经济组织类型加以区分细化。

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特殊性,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雇佣人员的数量来加以具体界定。适当放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 允许小企业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拥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允许他们根据经营状况随时调整用人计划, 以保持其经营上的灵活性, 国家在其生产条件、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对劳动者的保护等方面加以监控。

2. 建议应去除或弱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福利因素, 放宽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雇限制, 减轻企业包袱, 创造一个更加灵活的经济环境和成长发展空间。可借鉴德国和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精神, 充分考虑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施过程中的变数, 允许双方当事人在有正当理由, 而不仅仅是法定理由出现时可以单方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总之, 《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在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使得用人单位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至于谈之色变, 最终达到劳资双方自愿选择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目的。

三、劳务派遣制度

(一) 劳务派遣制度利弊分析

我国《劳动合同法》专章规定了劳务派遣制度, 实现了用工制度的创新。《劳动合同法》无论从立法宗旨到具体制度的设置而言, 规定劳务派遣制度绝不是鼓励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 而是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 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劳务派遣以劳动力雇佣与使用分离的方式, 使企业减少了招聘、培训和行政管理的成本, 又避免了因长期雇佣员工可能带来的企业活力的丧失, 同时也能减少因未来解雇带来的劳动风险和成本。然而, 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用工模式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1. 劳务派遣工权益受损。

首先, 劳务派遣工与正式用工“同工不同酬”。同工同酬是平等权在劳动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也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体面劳动”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对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于大多数被派遣劳动者来说是一纸空文。从掌握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报酬低于所在企业正式用工, 有的只相当于正式员工的一半, 最低的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次, 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障。比如, 缴纳社会保险方面, 正式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企业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标准缴纳的, 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还有多数派遣劳动者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带薪年休假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最后, 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权益无法真正落实。实践中, 由于用工单位的工会与用人单位的派遣劳动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关联, 用工单位工会组织很难从内心接纳劳务派遣工, 更不用说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利而与本单位博弈。结果导致大量的劳务派遣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无法实现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2. 超出“三性”岗位。

我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定位为非主流的就业形式, 在肯定劳动派遣的同时, 也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即将其适用范围限定为“三性” (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岗位。而现实中, 这一法律要求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劳务派遣成为部分企业的主流用工形式。多数企业都在常设、主业方面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 其岗位性质大多都突破了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并没有将劳务派遣工作为正常雇佣的一种补充, 而是成为企业主要的用工形式, “三性”标准被束之高阁。

3.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及管理不规范。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的规定, 仅对注册资本的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给予特别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劳务派遣市场, 然而, 并没完全使劳务派遣市场有序发展。

实践中, 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低、投资者无需进行厂房、设备投资, 设立条件过于简单, 导致劳务派遣单位的发展参差不齐, 阻碍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健康发展。

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很多派遣企业缺乏专业管理经验。而且, 我国的多数劳务派遣机构是在各级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鼓励、引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又是管理者又是营运者的身份怎么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履行其监管职能。

(二) 劳务派遣制度完善建议

1. 加快落实“同工同酬”原则。

劳务派遣即使根本不符合“体面”或“尊严”的劳动标准, 但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用工单位降低用工成本的双重困境下, 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尴尬处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在承认劳务派遣短期无法消除的情况下, 应该逐步完善“过渡措施”, 缩小工资和福利保障差距, 进一步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落实同工同酬原则的具体操作办法, 向“同工同酬”靠拢, 减少劳务派遣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对劳务派遣岗位进一步细化列举。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该条规定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但却不符合我国国情, 缺乏实践操作意义。对此按照行业及工种进行列举限制的做法界定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 增强其实践中的操作。一方面, 通过正面列举的方式明确列举出, 那些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规定可以使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负面列举的方式对规定存续时间超过一定期限的稳定工作岗位不得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禁止性规定, 通过正负面列举的方式明确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行业和职业进行限制性规定, 从而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加以限定, 对劳务派遣岗位进一步细化列举, 提高实际操作性。

3. 加强劳务派遣监管制度。

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缺乏规制, 对其资质和运营的规范相对较少, 导致劳务派遣机构泛滥, 严重损害劳务派遣员工合法利益。

我国《劳动合同法》硬性将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规定在50万元以上并需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仅靠对最低注册资金的提高很难对整个劳务派遣市场进行有效规范。拥有足够的资金并不表示企业就具备了从事劳务派遣活动的良好资质, 是否具有相关从业人员、相关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同样影响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对此, 我国应借鉴劳务派遣市场发育较早国家的立法经验, 明确规定劳务派遣机构设立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在工商登记部门备案, 并且还要对其营利性做适当限制。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活动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并实行年审制度。对劳务派遣市场的从业人员也应逐步予以从业资格的限制, 从而合理控制劳务派遣公司的数量, 保障其在法律范围内的有序竞争。

参考文献

[1].姜颖:《劳动合同法论》,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第338页。

[1].全国总工会:《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2011年。

[2].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肖涛于2011年1月17日在上海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上的讲话。

[3].郑东亮:《劳务派遣的发展与规制》,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4].曹可安:“我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 载《中国劳动》2010年第5期

[5].苏慧文、刘洁:“新形势下劳务派遣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 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8年第2期。

[6].愈景辉:“当前劳务派遣工问题亟待关注”, 载《中国工运》2010年第10期。

[7].乔建:“弹性安全与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困境”, 载《中国工人》2010年第5期

[8].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年3月第一版

篇4:《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A.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B. 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C.自愿协商、诚实信用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A. 书面劳动合同 B. 口头劳动合同 C. 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

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

A.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本单位同岗位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C.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

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C.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

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C.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B.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C.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1个月 B.6个月 C.1年

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下列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B. 劳动纪律 C. 社会保险 1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1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

A.12 B.8 C.6

1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A. 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B. 只有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雇佣时,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 C. 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1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B.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C.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1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

不得超过。

A.3 个月 B.6 个月 C.12 个月

1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C.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A.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 B.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C.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1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在服务期中可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A. 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B. 应等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C. 可以大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用

1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将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A. 中层管理人员 B. 高级管理人员 C. 高级技术人员

1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B.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0.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B.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当。

A. 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照本单位平均工资支付 C. 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以下条款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 试用期 B.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C. 保密约定

2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A.12 B.6 C.3

24.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申请支付令, 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A. 当地人民法院 B. 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 当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

A. 终止 B. 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 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形式。

A. 书面 B. 口头 C. 书面或者口头

2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者无须告知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A.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B.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C.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情形,用人单位无须提前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A.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2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须提前30 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B.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C.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30.《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有。

A.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B.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C.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3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裁减人员的程序是。

A. 提前30 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B.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C. 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3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A.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开始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B.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不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3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标准是。

A. 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 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确定计算 C. 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3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B.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C.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讨论通过。

A. 工会 B. 行业性工会联合会 C. 全体职工

3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A.当地本行业、本区域 B.外地本行业、本区域 C. 当地本行业、其他区域

3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A. 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B. 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 C. 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

3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等情况。

A. 用工单位 B. 派遣期限 C. 工作岗位

3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 4;36 B.4;24 C.8;24

4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订立口头协议。

A. 可以 B. 不可以 C. 在法定情形下可以

4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A. 一个 B. 一个以上 C. 至少二个

4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试用期。

A.双方协商B.不得C.按照全日制用工的标准确定

4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终止,。

A. 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B.双方当事人一方都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C. 除非有法定情形,双方当事人不能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4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

A.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B.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C. 双方协商而定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4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A.三十日 B.十日 C.十五日

4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方法救济。

A.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B. 依法申请仲裁 C. 提起诉讼

4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

A.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B. 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C. 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4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A. 规章制度 B.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C. 人力资源部的规章制度

4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 公安机关 B. 劳动行政部门 C. 劳动仲裁部门

5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二 B.三 C.四

51.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为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 劳动者试用期的月工资 B. 劳动者试用期满的月工资 C. 当地最低工资

52.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元以上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A.500;1000 B.500;2000 C.1000;2000

53.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B.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C. 劳动行政部门以每人500 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54.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又不依法支付加班费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加班费 B.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C. 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55.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B.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C. 由劳动行政部门以每人500 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标准

56.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人单位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 用人单位的行为如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 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用人单位行政处罚

57.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A. 经济社会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58. 国家坚持的就业方针。

A. 劳动者自谋职业、组织起来就业、政府介绍就业 B.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C. 政府安置就业

5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 重要目标 B. 责任制 C. 重要任务

60.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A. 创新机制 B. 协调机制 C. 常设机构。

61.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

A.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B.服从分配、自主创业 C. 自谋职业、服从分配

62.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

A. 随意用人 B. 自主用人 C. 择优用人

63.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A.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B.强化培训,政策帮扶 C.简化程序,政策帮扶

64.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

A. 职业培训、生活补助、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险 B. 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 C.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

65. 国家建立健全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 失业保险 C. 养老保险。

66. 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A. 劳动预备制度 B. 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C. 岗前培训制度

67.《就业促进法》规定,对,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A. 农民工和残疾人 B. 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 C. 失业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68.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指导,提供等服务。

A. 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税费减免 B. 就业指导、心理测试、小额贷款 C. 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开业指导

69.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

A. 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B. 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 C. 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70.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源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 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B. 是传染病患者 C. 劳动者感染传染病

7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

A. 提供有偿服务 B. 免费提供服务 C. 提供事业性收费服务

72. 地方人民政府对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A. 公益性就业服务 B. 营利性就业服务 C. 职业介绍服务

73.《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A. 国家财产 B. 消费者利益 C. 生命财产安全

7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不得向收取费用。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75. 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扣押劳动者的,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A. 现金或物品 B. 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C. 户口簿和其他证件

76. 国家建立,开展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失业状况调查统计,并公布调查统计结果。

A. 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B. 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 C.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77.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A. 家庭贫困、技能水平、失业人员、丧失劳动力 B. 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 C. 身体状况、个人原因、技能水平、失去土地

78.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实现就业。

A. 至少有一人 B. 全部 C. 一人

7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

A. 创业培训 B. 劳动预备制培训 C. 技能培训

80.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

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向人民政府的信访部门投诉 C. 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知识竞赛须知

一、本次知识竞赛由劳动保障部、司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

二、本次竞赛时间为2007 年11 月5 日至2007 年12 月15 日。答卷截止日期以参赛者寄出地当天邮戳为准。个人和集体均可参赛,参赛者有效答卷为一份。

三、答题办法。竞赛共80 题,每题有A、B、C三种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在答题卡中相应的圆圈内用黑色钢笔涂黑。答题卡可复制,涂改无效。

四、参赛者须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要求字迹清晰、填写项目完整,否则视为无效答题卡。身份证号码相同的答题卡只有一份有效。

五、请将填好后的答题卡沿边线剪下,装信封内邮寄。邮寄答题卡,正确书写竞赛办公室地

址和邮编,并贴足邮资。

六、竞赛设一等奖10 名,奖金各3000 元,证书各一个; 二等奖20 名,奖金各2000 元,证书各一个; 三等奖50 名,奖金各1000 元,证书各一个;纪念奖1000 名,奖金各100 元;各奖项将采用随机抽奖办法产生,有关公证机关予以公证。

七、参考书目:《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500 问》《劳动合同法百题问答》《就业促进

篇5:《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讲座

【例题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而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之后发生的纠纷 C、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D、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答案】B。解析: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B选项符合劳动者和和用人单位之间因为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ABC均不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劳动争议概念。

【例题2】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错误。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考点】用人单位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例题3】甲酒店拟招聘乙为大堂经理。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应当如实说明甲有权了解的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B、甲应当如实告知乙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 C、甲与乙的劳动关系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起确立 D、甲不得以各种名义收取乙的押金 【答案】C。《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钱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考点】劳动合同订立的期限。

【例题4】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情形用人单位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在试用期间,甲无法胜任工作;B.乙违规操作,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C.丙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D.丁同时在其他单位上班,不能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答案】C。《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5.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ABD均符合法条规定,C项是行政拘留,不符合法律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例题5】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A.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所发生的关系 B.某公司与股东就股利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C.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发生的租赁关系 D.某农民工与个体餐馆就工资问题所发生的关系

【答案】D。《劳动合同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因此,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用人单位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考点】劳动关系定义。

篇6:劳动合同法讲座记录

一、立法趋势

1.《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解调仲裁法》的立法趋势

1)着重保护劳动者权益

2)加重企业违法成本

2.《劳动合同法》适用于《劳动法》的法律范筹

1)《合同法》是在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

2)《劳动合同法》是属于单向保护的法律,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宗旨

3)《劳动争议解调仲裁法》是程序法,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倾斜保护的法律。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调整

1.管理越规范,用工成本越低

2.注意法律空间,注重规章的补充制定

3.调整HR管理重心。如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培训工作应作为HR工作的基础和重心。

4.善用管理手段,慎用法律强制手段。

5.“乙肝携带者”案例。注意健康歧视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应对策略,在体检后,再加入一项面试,如果有身体不健康的,可以用面试不合格而辞退。

6.“违约金”案例。招用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人的法律风险。应对策略,招用新员工时,要其本人提供原单位的离职证明,否则,原单位可以起诉新公司和这个员工,共同承担联带责任。

7.“知情权”案例。工作经历伪造的。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但工资不能拒发,可根据同岗位、同技能人员的平均工资给予发放。在《劳动合同法》第八条。

1)招聘中录用条件不明确的问题

2)收取押金或其他财物的问题

3)擅自泄露应聘者的个信信息

8.员工入职登记表的注意事项

1)入职时间

2)个人基本情况(学历、专业、技能,均要由本人填写)

3)本人联系方式,要有一个邮寄地址,如有变更须在10日内告之。

4)个人履历

5)主要业绩及个人综合评价

6)本人承诺(真实、合法、有效),一旦发现有伪造,可以据此调岗、调薪、解除。

9.试用期、见习期、合同期、服务期

10.招聘流程的设计。注重在健康体检后,加入面试环节。

11.知情权的使用及证据的保存(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这样写:“鉴于知情权。。与***签订合同)。

12.防范员工可能带来与原单位有关的法律风险(拿到前一个单位的离职证明书,下岗的证明文件,要是没有承诺没有给前一个单位签定竞业禁止条款,如有承担所有的责任)。

13.注重员工背景调查。

14.注重员工职前培训。

15.内部招聘变更劳动合同。

16.招用外国人需要办理就业许可证,就业证等。

三、技巧和操作

1.案例:李某是国企下岗职业,李某和新的用人单位之间形成是特殊劳动关系,新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社保义务。鉴于李某在国企缴纳社保,那么也应缴费工伤保险。

2.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如发生事故,不能按工伤方式处理。在校大学生实习是劳务关系,不是完全意义的 1

劳动者,企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是过错责任原则

2)工伤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3.劳务关系

1)离退休人员

2)在校学生

3)国企下岗人员(有争议)

4)其他

4.劳务协议中注意事项

1)鉴于劳动者的身份,据此建立劳务协议

2)不能出现“劳动”字样,要用“劳务”的字样

3)不能出现“工资”字样,要用“报酬”的字样

4)随时解除,不支付经济补偿

5)如有纠纷,可提请诉讼

6)备齐附件,退休证、学生证等。

四、企业临时性用工的选择技巧

1.短期工、季节工、临时工

2.签定短期劳动合同,缺点:终止要补偿,缴纳社保

3.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合同,缺点:终止要补偿(有争议),缴纳社保

4.小时工,优点:无补偿和无需缴纳社保

5.非全日制用工

1)非全日制用工不能有试用期

2)不能按月结算工资,工资最长拖欠为15天

3)非全日制用工每天最长为4小时,每周不能超过24小时

4)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定口头协议(最好建立书面协议)

五、劳务派遣

1.劳务派遣一般应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下的员工

2.禁止企业自设派遣公司向自己企业派遣员工

3.案例:肯德基“派遣门”(反向派遣)。

1)劳动者与派遣单位是劳动关系

2)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是民事关系

3)要派单位与劳动者是特殊劳动关系

六、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合法必须

1)规章制度内容合法

2)要经过民主程序,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必须经过工会或职代平等协商

3)公示。公示办法包括发放签收法,作为合同附件,培训学习(签到,会议记录),职工入职申明等。

七、劳动合同条款

1.要书面合同,口头约定条款无效

2.3个月-1年,试用期最长为1个月;1-3年(不含3年),试用期最长为2个月;3年以上,试用期最长为6个

月。

3.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5.集团下各独立法人公司之间,如员工要不同公司异动,可以约定多次试用期

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工资的80%

违反约定试用期要双倍赔偿

试用期解除理由多样化选择

试用期长短要注意

1)工种

2)流动性

3)劳动合同期限

10.新《劳动合同法》下的三种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每天8小时,每天可加班3小时,每周不超过36小时。

2)综合工时制。必须向劳动和社保部门审批。

3)不定时工时制。可用于管理高层、外勤、推销人员、值班人员等,没有加班费。

4)工资中包含加班工资无效。

5)每周工作未超出40小时,周六不支付加班费。

6)出差人员,周六周日要根据实际情况支付加班费,如未工作,就不支付加班费。

7)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这种方式,不合适,因为加班工资标准不好算,增加企业成本

8)基本工资+出勤工资+绩效工资,这种方式,容易算加班工资标准。

1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事项

1)第二次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无权终止。

2)华为“先辞职再竞岗”,离岗1个月,或多少时间不能阻隔工龄,一般1个月以上,可算阻隔工龄。

12.不适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

1)全日制+非全日制(不是两个劳动合同的累加)

2)固定期限合同+间隔时间+固定期限合同

3)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力派遣合同(有风险)

4)全日制+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合同

13.选择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要考虑的因素

1)年龄因素

2)劳动者的专业技能

3)劳动者性别

4)劳动者的健康因素

5)试用期因素

6)固定期限选择。3+N<10

八、薪酬考核

1.公司经营结构调整,经营自主权,有完整的考核政策(业绩考核),岗位可调,但薪酬不能调,还得经过双方协

2.考核制度

1)岗位职责

2)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3)考核体系(考核主体)

4)考核办法和绩效衡量标准

5)奖惩措施

6)不能胜任解除。要经过培训和调岗,一定要有培训和调岗的程序。

九、保密和竞业限制

1.保密范围

1)不能从公开场所获悉

6.7.8.9.2)带来经济利益,且有实用性

3)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

2.发明的归属,职务发明等

3.任职期间的保密事项。如不允许随意看别人的电脑资料等。

4.脱密期的规定。如在员工离职前,调离原来保密的工作岗位,进行脱密,但仍要保密和竞业禁止。

5.违约金可以规定。

6.竞业限制的具体范围,期限最长为2年。在竞业限制期间要给予经济补偿,且一定要按月支付,标准为最低

年工资的1/2或1/3。要注意,这个经济补偿不能在日常工作中额外支付。

7.竞业限制条款

1)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要订立

2)在劳动合同中要明确

3)按月补偿

4)违反可要经济补偿

十、培训协议内容和撰写技巧

1.时间、地点和内容要明确

2.培训费用支付和承担方式

3.培训期间规章制度

4.培训任务完成考核,如取得合格证

5.服务期限

6.违约责任

十一、解除劳动合同

1.注意诉讼时效,现在是1年时间,并且可随时终止和中断

2.“一裁终局”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员工可再次申请法律,用人单位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如有重大证据未

被采信等)

3.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风险

1)不受法律

2)不用提前30日书面告之

3)经济补偿金依法适用

4)权利义务可以一性解决

4.协商解除要有协议

5.双方约定的事项应用“口袋条款”即,本协议履行后,双方没有争议。

6.经济补偿金特别强调,低于社平工资3倍的,实际工作多少年,就补偿多少年,如实际工作15年,就补偿15

年。

7.过失性辞退

1)伪造假期是旷工

2)解除要通过工会,没有通过工会就无效

3)国务院07年516号,将罚款、除名、开除、辞退这四类字样不让用了,只让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8.解决的思路是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仲裁诉讼期间

9.支付2倍的经济赔偿金后,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10.非过失性解除

1)重大变化,包括企业关停并转,地址,组织,责任主体变更等

2)岗位发生变化不算。

11.终止

1)合同到期,员工不续,不给补偿

上一篇:英国卡莎米亚服饰品牌策划书下一篇: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