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2024-05-10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精选8篇)

篇1: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2010——2011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把读书活动渗透在国学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国学《弟子规》

四、具体目标:

1、必背《弟子规》。

2、选读书目:各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书目,每学期读书至少在两本以上;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1、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

2、检查学生诵读效果。

3、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应活动。

6、检查读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2010——2011第一学期

作为一座张维一中

2010.8

篇2: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坚持加快发展、坚持优化质量、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人才强教、坚持提高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二、工作目标:

1、探索建设利用校本资源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补充、完善资源库,为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2、围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推进阅读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3、积极用好地方课程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确保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建设完善校本资源库,积极利用资源库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资源库的目的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每一个校本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我建为我用”的意识,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积极使用,二是不断完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检验我们前阶段工作的优劣,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需要努力的方向,“建”和“用”才能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教材开发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2、积极围绕阅读课题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文化张力的渗透关键要靠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引领、启蒙,提高阅读效益,提高文化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精神。

篇3: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一、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读”

研究显示, 造成高中生作文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不足、底蕴不深, 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自主支配时间不足, 不能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刊物, 甚至有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 连四大名著还没有读全,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一大悲哀。我在作文教学中, 从夯实基础这一环节做起, 以校本课程的方式, 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实现对作文教学的有效补充。首先, 我对学生读书的范围进行了圈定, 按照中外结合、古今兼备的原则, 向学生重点推荐了400 种优秀书目,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其次,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计划具体到每月和每周, 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纳入系统化的课程管理, 能够实现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规范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摘记摘录等活动中实现了词汇的积累, 对构建文章框架以及使用具体表达手法等方面, 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说”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普通话标准程度, 也能衡量学生的思维水平、语言积累、构思布局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我借助于校本课程对作文教学进行拓展, 将写作指导从单纯的“写”向“说”延伸, 让学生在厚积薄发中提高表达能力, 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首先, 我鼓励学生说一说阅读的体会, 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了什么, 无论是写作技巧、构思框架还是情感思想, 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阅读收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 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创作方面的经验体会。每一位高中生在作文学习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看家本领”, 特别是对语文优秀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经验能够为全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提供帮助, 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 可以实现经验技巧的借鉴与升华。另外, 我还开展了口头小作文、现场构思讲述等活动, 给学生较少的现场准备时间, 抽签决定话题进行表述, 这就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框架的构思、素材的准备、词汇的筛选, 其本质上也是一篇小型的作文创作训练。

三、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写”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课时是固定有限的, 在课堂空间里拓展写的量非常有难度, 将写的训练与校本课程创新结合起来, 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首先, 我结合校本课程中的“小练笔”训练, 加大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幅度, 要求学生利用平时的点滴闲暇时间进行小篇幅的练笔活动, 可以是一次心理描写, 可以是一个小的场景描写, 也可以是一组动作描写, 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标。其次, 我结合校本课程中的“难点突破”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作文创作中的难点内容, 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如针对“构思立意不够新颖”,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寻找更有新意的视角去拓展、构思、创新文章。在校本课程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 既要让学生去领悟分析, 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画龙点睛的指点。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读后感、周记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写, 在加大写的频率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手法。实践证明, 写的数量加大同时辅之以技巧的指点, 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看”

高中生的学业是紧张而繁重的, 校本课程的实施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我运用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接触新奇的社会, 在多看之中增加感知经验, 进行现场指导,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事物、新颖立意的能力, 我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工商和质监部门, 了解当前社会上一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现象, 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属于校本课程之中的“活动拓展”范畴, 学生走出了教室狭隘的空间, 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兴趣也更高, 在实践参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 不仅获得了相关的信息, 而且对潜在的一些现象与原因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与把握, 加上教师的现场辅导, 他们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更加准确, 选题立意方面也有了新意和高度。

篇4: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一、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读”

研究显示,造成高中生作文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不足、底蕴不深,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自主支配时间不足,不能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刊物,甚至有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连四大名著还没有读全,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一大悲哀。我在作文教学中,从夯实基础这一环节做起,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现对作文教学的有效补充。首先,我对学生读书的范围进行了圈定,按照中外结合、古今兼备的原则,向学生重点推荐了400种优秀书目,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其次,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计划具体到每月和每周,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纳入系统化的课程管理,能够实现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规范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摘记摘录等活动中实现了词汇的积累,对构建文章框架以及使用具体表达手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说”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也能衡量学生的思维水平、语言积累、构思布局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我借助于校本课程对作文教学进行拓展,将写作指导从单纯的“写”向“说”延伸,让学生在厚积薄发中提高表达能力,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首先,我鼓励学生说一说阅读的体会,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无论是写作技巧、构思框架还是情感思想,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阅读收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创作方面的经验体会。每一位高中生在作文学习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看家本领”,特别是对语文优秀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经验能够为全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提供帮助,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可以实现经验技巧的借鉴与升华。另外,我还开展了口头小作文、现场构思讲述等活动,给学生较少的现场准备时间,抽签决定话题进行表述,这就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框架的构思、素材的准备、词汇的筛选,其本质上也是一篇小型的作文创作训练。

三、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写”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课时是固定有限的,在课堂空间里拓展写的量非常有难度,将写的训练与校本课程创新结合起来,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首先,我结合校本课程中的“小练笔”训练,加大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幅度,要求学生利用平时的点滴闲暇时间进行小篇幅的练笔活动,可以是一次心理描写,可以是一个小的场景描写,也可以是一组动作描写,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标。其次,我结合校本课程中的“难点突破”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作文创作中的难点内容,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如针对“构思立意不够新颖”,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寻找更有新意的视角去拓展、构思、创新文章。在校本课程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去领悟分析,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画龙点睛的指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后感、周记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写,在加大写的频率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手法。实践证明,写的数量加大同时辅之以技巧的指点,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借助于校本课程教学实现“多看”

高中生的学业是紧张而繁重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条新路子,我运用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新奇的社会,在多看之中增加感知经验,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事物、新颖立意的能力,我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工商和质监部门,了解当前社会上一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现象,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属于校本课程之中的“活动拓展”范畴,学生走出了教室狭隘的空间,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兴趣也更高,在实践参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相关的信息,而且对潜在的一些现象与原因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与把握,加上教师的现场辅导,他们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更加准确,选题立意方面也有了新意和高度。

总之,将校本课程与高中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创新,能够为作文教学的困境突破提供有益的帮助,值得广大教师进行尝试与研究。

篇5: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1、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一手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①学习用毛笔临帖,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书写中偏旁的笔画位置和写法,以及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纸面干净。

③初步掌握章法技巧(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四、课程评价:

①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篇6:校本课程培训工作计划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培训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因校制宜。实践探究性活动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来说,优势凸现。

一、调查、学习和研究镇原的县情和历史革命传统

镇原是文化之乡,是王符的故里,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累,留下了许多亟待开发的课程资源。学校要组织学生对潜夫山、革命烈士故里进行学习参观,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进而激发学生建设祖国,振兴家乡的情操。通过写学习体会,主题班会、队会、国旗下演讲,征文活动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

二、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资源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学校周边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进行采访调查,运用所学过的语文、数学知识对材料进行汇总的整理,初步了解农村建设中的现状和事实,让学生亲近农村,为将来建设农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而贡献才智,做好储备,比如对减免农业税前后农民负担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党的惠民政策和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事实,通过对农业投资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等事实,进而增强学生对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三、农村各种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山区的水土流失,农村能源改造,家乡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油资源开发等,都具备实践探究性课题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想题材和校本课程培训的重要内容。

学生通过对乡村的考察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书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自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中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校本课程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内劳动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培训计划的最直接的方式。

农村学校都有一定的校园菜地、花园等劳动场所,学校通过种菜、养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种植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勤劳、情感、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通过校本课程培训,也有利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学习观。

总之,校本课程的培训要从实际出发,把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扩充课程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培训工作计划

曹路小学

篇7: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

太平中心校

2013.9

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一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学行动纲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两翼(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体,英语和艺术教育为两翼)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新课改为我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社会办学单位,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实施中提供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程序

首先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拟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这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由承担具体课程开发的人员编制课本。

2、开发活动方式

我校根据课程开发宗旨,学校采取引进、部分开发、独立开发的方式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活动。主要是学生古诗文背诵、学生剪纸等。这些教材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利用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与国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

2、评价

篇8: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01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德育校本课程

一、引言

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 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标指导下, 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 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 借助相关人员力量, 选择、改编或新编适合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品质教育的教材或活动, 并纳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国内各中学开发出来高质量的德育校本课程并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有上海行知中学“真人教育”系列;上海金山中学的“模拟家庭”系列;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开展“德美体”;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构建了学科德育, 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发展学科德育, 编写了《学科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课程优秀教案100例》、《德育活动集》德育校本书籍, 供全区内的学校使用。当前国内多数学校对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也不知道如何开发, 开展系统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就更少了, 质量也不高, 本文对如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探讨, 为各级中学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二、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改革德育工作现状的需要。

传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反差大。德育的“政治化”、“成人化”, 德育目标“高、大、全”, 德育主题错位等等, 影响了德育目标的正常实现, 德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育德”功能。

2. 调动了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由原来德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 转变为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评价者。调动了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参与程度高, 有利学生个性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 创建有特色的学校, 培养有创造性的独特个体, 接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校本课程中, 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 是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需要。

学校教育与教学没有整合一致, 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要求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 抓德育的只抓思想品德教育, 不注重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抓教学的往往只管知识传授, 不重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三、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德育校本教程开发管理机构。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负责人, 德育主任为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 年段长为实施者, 教研组长为协助者, 成立德育校本培训、开发管理体系。德育处负责制定德育校本教程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内容、考核、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的资金、编写进度、开发课程的先后顺序、审核与评价, 对课程的实施与考核等。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流程。专家指点→德育处→撰写课程纲要→评审→修改→分配任务→编写→讨论修改→审查→印刷→实施→评价。

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益

1. 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爱校情结。

通过立足于校园文化之上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和学习, 营造学校的校园文化, 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 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开发以校园物质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以校为荣的爱校情节。如《校园建筑历史变革》、《校园植物探秘》等。以校园舆论文化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如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学生电视台以及广播站。如我校厦门集美中学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 “诚毅”校训, 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体现。以“诚毅”和“嘉庚”为主线开发系列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诚毅”校训与集美校友》, 《嘉庚建筑》、《陈嘉庚与教育》、《嘉庚与华侨办学》等。开发以校园制度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校园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 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优秀的制度文化, 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形成优秀的品行和价值观念, 凝结成一种在代代师生中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 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开发德育校本教材, 如《学生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

2. 开发学科渗透德育的德育校本课程, 润物细无声中沐浴德育教育。

开发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 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融合点, 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无缝隙连接。以教务处为组织者, 教研组长为执行者, 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 开发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校本课程。既可以在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可以编写德育教材, 如《化学史与批判精神》、《哲学与延安精神》、《青少年性心理与性生理教育》、《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感怀哲学》、《欧美文化差异分析》等。

3. 开发地方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

地方德育校本课程是挖掘学校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地理等知识, 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方德育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居住集中地区, 可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如《藏歌》、《藏文化》, 《侗歌飞进校园》、《芦笙飞歌》、《民族服饰》、《民族体育运动》等。

4. 开发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开发适合学生的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提升学生人文品质,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健全学生的人格。如《礼仪手册》、《人际交际》、《职业规划》、《交通安全教育》、《形体健美》、《中西方美术欣赏》、《艺术与审美》、《插花艺术》、《剪纸艺术》等。

5. 开发系列活动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月系列活动。如感恩月、民族精神月、艺术月、科技月、体育月、读书月等等。感恩月系列活动, 以“感恩”为主线的情感教育, 如“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培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恩自然赐予我”;艺术月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书画专场”、“舞蹈专场”、“十佳歌手”评比、“相声、小品”专场、“棋类专场”等等。

6. 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德育校本课程, 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

利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为契机,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清明节, 祭扫先烈;端午节, 纪念文化名人等。活动如义务劳动、植物、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敬老院等。通过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接受教育, 提升修养。

因此,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提升德育效益的有效途径, 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 使德育教育活动生活化、真实化、校本化、趣味化、人文化, 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修养好的建设人。

参考文献

[1]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朱跃民.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上一篇:描写放风筝的古诗下一篇:让我自豪的好习惯——爱思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