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2024-05-24

公司财产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GA-102-01

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财产管理,减少浪费和损害

二、本公司财产分为四大类:

1、办公事务用品:桌椅、公文柜、电话机、打印机、电脑、投影仪、传真机、饮水机、复印机、交通工具„„等。金额超过人民币100元以上之物品。

2、办公室、仓库等建筑物。

3、机器设备、维修设备、输送设备、网站设备等。

4、活动所需商品、赠品等。

三、公司内部财产如:办公用品等系列由人事行政部负责管理,公司对外财产如商场活动

所需物品由营业部负责管理。

四、采购品经验收合格后,即由行政部门填写财产卡建档管理,财产实物由使用部门领回

使用并负责保管、保修。

五、仓库财产管理:

1、仓库资产由仓管员负责保管,仓管人员应及时做好进出仓库物品的入库登记、粘贴标签和领料登记。

2、员工领用物品应填写“领料单”,并经领导签字认可方可领用。

3、员工领用物品应在规定时间内归还至仓库(如需),并办理销帐手续。

4、员工领用物品后应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修,并由损坏物品者承担维修费用;如有遗失,应由领用者照价赔偿。

5、仓管人员应于每月月底对仓库进行盘点,制作仓库物品月报表并与财务部进行核对查实。

六、办公室财产管理:

1、办公室个人使用财产管理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专人保管原则。

2、办公室内大件财产(如电脑、打印机、写字台、复印机等),应粘贴财产标签,落实保管人并做好登记。

3、未经许可,公司财产不得擅自借用。

七、行政部每年2月、8月底前需对公司财产分别盘点一次,核对财产数量,并由财务负

责盘盈、盘亏状况调整财产金额。

八、对无法继续使用的财产按规定办理报废,并以登报公开招标方式出售。

九、各类财产的使用说明书、质量保证书、报修卡、合同权状„„等资料统一由行政部保

管,使用部门可使用保管复印件。

十、各部门对所使用及保管的财产要定期保养、小心使用。因可归责之事由导致财产发生

损害时,查明责任,出具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视情节轻重进行处分。

篇2: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一、 概述

(一)、为加强公司财产的购置、保管、使用和维修的管理,规范相应程序,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规定的财产指公司办公事务所必需且具有耐用性的物品,交通车辆的管理另行规定。

二、 公司财产的范围和管理 (一)、财产的范围

家具类——办公用桌椅、文件柜、沙发、茶几及相应附属物等。 仪器用品类——U盘、电话机、MP3、计算器、移动式硬盘、台灯、软盘以及工程测绘、制图用具等。

机器类——电脑及配套部件、打印机、传真机、影视器材及其他办公用机器等。

其他类——饮水机、书画、装饰陈列物、花卉盆景及其他办公用管理品。

(二)、财产管理的原则:惜财节用,使用人负责保管维护,申购有计划,领用有登记,管理有程序,维护有记录,报废有依据。

(三)、公司财产应当办理登记并编号,登记由总裁办负责,财产使用部门予以配合。总裁办与财务部应于每年十二月份对财产进行一次盘点清查。

三、物品购置

(一)、各部门因工作需要购置有关物品,应当出具物品申购计划,详细说明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预估价额,由本部门负责人签署,经总裁办审核,报公司总裁审批后方能采购。

(二)、物品采购由总裁办负责组织进行,通过综合比价确定供应商,择优采购。总裁办制订供应商目录作为综合比价的依据。

(三)、采购应自总裁办收到经批准的申购计划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大宗物品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采购到位的,向申购部门作出解释,及时订购并跟进落实。

(四)、采购回的物品须办理入库验收手续,并做好财产登记。申购计划应作为附件,在报销时一并提交财务部。

(五)、凡未按照申购审核程序擅自采购的,有关费用由责任人自理。

四、保管与领用

(一)、购置回来的物品在验收入库后由总裁办指定专人保管,领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并填写财产保管记录表。

(二)、保管员应按照物品类别制作台帐,详细填写物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入库单编号及日期、领料单编号及领用部门和领用人。

(三)、物品分部门领用和个人领用,部门领用是指本部门共同使用的物品,如电脑、打印机等;个人领用是指个人使用和保管的物品,如U盘、桌椅等。部门领用的物品由本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个人领用的物品由个人负责保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领用应经过审批,申领人填写领料单(属部门领用的,由部门负责人填写),交由本部门负责人核准,然后交总裁办审核决定是

否同意领用。

(五)、使用保管人应当爱惜并妥善保管公司财产,若因工作调动或离职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将所用物品交还总裁办,登记于财产保管记录表。个人领用的物品随个人调入其他部门的,登记时应注明接用部门,在其调出部门的财产登记表上予以减少,在调入部门的财产登记表上予以增加。移交时由总裁办派人监督,应查看移交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领用登记相符,发现物品损坏、遗失的,使用保管人应当赔偿。

(六)、使用保管人领用物品时,以前曾领用同类物品的,应当以旧换新,没有移交旧物品的,不予领用。

五、维修和报废

(一)、本制度规定范围内的财产损坏需维修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财产请修单报总裁办审核,总裁审批后由总裁办安排专人维修。

(二)、财产请修单的预估金额超过元时,应在总裁审批后报董事长批准。

(三)、财产的损坏如属自然磨损等自身原因造成的,维修费用由公司承担。属人为原因损坏的,维修费用的责任划分是:故意损坏的,承担全部维修费用,损坏无法修复的,由当事人赔偿,并根据公司有关制度追究其相应责任。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相关费用由公司和当事人各自承担50%。

(四)、总裁办每月制作一份当月财产维修情况汇总表存档,并提交一份给财务部备案。同时建立财产维修记录档案。财产请修单应作为附件,在报销时一并提交财务部。

(五)、财产因损坏、自然磨损无法使用的,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总裁办会同财务部进行审核,情况属实的,报总裁审批。

(六)、报废申请被批准的,使用部门应持该申请到总裁办办理核销登记,核销报废财产的编号,并在财产登记表、财产保管记录表上注销,登记后,由总裁办相关负责人在报废申请上注明已办理核销登记。

(七)、总裁办核销登记后,报废申请单应提交财务部作为会计凭证。

六、其他规定

(一)、办公用一次性消耗品,如笔、信笺、笔记本等的采购、申领按本制度规定的程序执行。

(二)、总裁办制作办公用一次性消耗品明细帐,以便盘点核算。

(三)、需领用时,由本人在总裁办填写出库单,交由总裁办主任审批,审核批准后方可领用。

七、附则

(一)、本制度由总裁办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二)、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三)、本制度附件为:1、财产登记表(样表);2、财产保管记录表(样表);3、财产请修单(样单);4、报废申请单(样单);5、财产领用流程图。

篇3: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一、省级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起步相对较晚,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预算缺乏有效沟通, 全年预算编制实质性内容就是保费和利润计划的分解执行, 这是指令性计划, 作为任务下达, 与全年公司考核严格挂钩, 存在计划经济“影子”。如年度保费分险种、分渠道进度计划是计划经济下的做法, 并且尚在延续, 造成年度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如利润计划, 由于受责任准备金、分保费等数据影响, 往往年末存在较大的利润调整数, 而没有结合保险行业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编制。此外, 预算实际发生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等因素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偏差。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总、分公司要求下级机构在全年预算的基础上, 对每个月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分解, 由于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或支持, 财会部门的预算与业务计划、资金需要相脱离。对各机构赔款资金、手续费资金分公司全力保证, 但在费用控制往往采取截留的办法, 费用与保费规模挂钩, 超月度计划后控制费用资金拨付, 但无法阻止机构费用的发生。

二、省级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编制方法

1、调整预算管理组织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以责任中心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 责任中心即基本预算单位。责任中心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划分, 分公司各部门、各中支公司为责任中心, 其职责权限与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一致。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按照责任中心设置, 由三级组成, 分别为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小组。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公司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 成员由分公司总经理室决定, 审查公司预算编制及调整情况, 提出公司预算总体和分项目标。

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办公室设在财会部, 由财会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确定年度目标并进行预算分解, 协调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保障预算的执行。

预算管理小组是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 成员由分公司办公室、营销管理部、承保管理部、理赔管理部、财会部等部门负责人兼任。负责本预算单位预算的编制及执行, 直接对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

2、预算编制的原则

预算编制应以公司战略为核心, 以保证公司战略实施为目的,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导向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应以提高股东价值、满足监管机构要求为基础, 引导各级机构的行为, 贯彻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政策意图和战略导向。

透明与公正原则。制定及执行预算时应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和协商, 并建立预算的监督与考核体系, 以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可操作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应与业务操作紧密结合, 各项财务及非财务指标应可统计和可监测。

3、全面预算的内容

财产保险省级分公司全面预算可以定义为以货币量或实物量指标形式表现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 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寻求最佳经营效率和获利水平的重要方法。具体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各项预算均应按月编制, 再汇总编制全年预算。

经营预算是对公司在预算期内的经营情况的预算, 包括机构开设计划、各条线业务计划、再保安排、赔付水平、经营利润等。经营预算是公司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重要依据, 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项预算的合理性。经营预算作为公司预算目标的组成部分, 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审议确定后分解至各预算单位。

财务预算包括损益预算、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损益预算是安排预算期内各项经营利润的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及其他业务利润;费用预算是安排预算期内各项费用规模的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人事费用、业务费用;现金流量预算是安排预算期内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现金净流量的计划, 即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反映货币资金流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汇率折算引起的现金流量等。

资本支出预算是安排预算期内投资和固定资产 (含在建工程) 的计划。公司在资本支出预算方面要充分考虑公司实际需要与总公司预算控制要求, 并且要充分考虑公司后期发展与实际费用的承受能力。

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 全面预算编制应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 将产险公司收入、成本、资产等全部纳入预算范围, 如:省级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在利润方面主要做好保费收入、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要求, 特别关注已赚保费达成对利润的影响。对公司的资产购置、单证使用、资金需求也都应采取预算管理的方式。

预算应采取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方式, 预算方案应与各机构和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公司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对公司年度预算方案进行审定, 预算一经批准, 在企业内部就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人、任何部门或机构都不能违反或超越预算, 可以起到加强对内部负责人“一支笔”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三、省级财产保险公司预算实施保障措施

1、系统支持。

省级财产保险公司在公司预算管理中起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要保证总公司预算目标的达成, 另一方面对下级机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由于预算的执行具有钢性原则, 各公司可以将各项预算要求嵌入到公司财务及业务系统中, 通过对系统的设置, 使预算更直接、更快捷。

2、资金管控。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经营资金, 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省级财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机构预算安排各项资金用量, 严禁各机构从本机构收入户划转资金到支出户;取消现金交易;实现全辖网银集中支付;并逐步取消机构付款账户, 从源头上保证预算执行。

3、考核通报。

篇4:公司财产管理制度

1、财险公司进行财务预算的主要的原因

1.1财险公司对于自身的财务进行预算的必要性

财险公司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对于财务进行的管理和规划,所以对于这一类公司的日常决策而言,要将其具体化就必须在财务预算上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统一了起来,使整个的经营都纳入了规范的步骤中去了。在现今的经济社会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所以在众多的财务公司中要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财务预算的重要作用,只有在预算管理上的职能得到了体现,财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才能充分体现。

1.2财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对于财险公司而言,和其他的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它的运营模式是先投入了资金,再就这些资金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和责任。所以首先就是财险公司的费用的期间化的特性。具体的就是指和一般的商品相比较而言,它不会实行权责的发生制,而是如果在当期发生了的手续费和业务费以及税金保险保障基金都应该是按照保费的收入进行的时间上的确认,最终是归为会计当期成本收入,和保单的获取成本的费用进行核算的,当会计期提责任准备金小于保费收入的时候,就会有责任制的发生核算,这一系列的费用是不能进行资本化推销的,这种情况与国际保单获取的成本是资本化的。如果按保单严格进行会计分摊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财险公司的预算和国家的标准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就直接导致了财险公司的预算具有了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咋预算上的难点,就使得财务预算对于财险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再者还在于财务预算具有的优势,诸如规划、沟通、控制、协调、业绩评价等功能。和其他的工商企业不同的是财险公司的成本具有未来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是之所以说财险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缘由。

2.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方式的现状。

由于财险公司的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所以对于不同的财险公司在进行自身的财务预算上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这些控制的方式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1)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级次控制力度就是说对于公司的财务预算体现出了对上级的极度信任而对下级的怀疑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手续费用分险种的比例预算而资金差额实行的却是不全额收支两线的管理。这样的做法对于下级部门的财务预算的经营规划的不同,就直接导致了不同公司之间的效益的差异。(2)预算的指标和考核时的指标不是同一种。预算的时候运用的指标在进行最终考核的时候并没有用上这就直接导致了监管的程度的缺失,在进行上级监管的过程中的工具就是预算的指标,如此一来就使得对于公司业绩的评价不准确,没有改善公司的管理能力。有些考核的指标不仅要有预算的指标还需要在保险的种类上和管理权限上进行考核,这样就是明显的权责不分的举措,对于公司而言是很危险的。(3)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不统一。有一部分的财险公司对于预算制定了严格的指标,良好的额控流程和规范的实施标准,但有些财险公司却是全靠自觉来调整收支的差额预算控制。这样的财险公司就只能用最终的指标完成情况来评价工作,这样就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和每个部门的工作状况都不好,直接降低了工作的进展度。

3.财险公司进行财务预算改进的具体举措。

3.1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在中国发展迅速的这几十年里,保险行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但体系还是不太健全,创造的效益不是很高,相关的从事保险的人员的自律性不高,保险市场也是不规范的,管理能力和手段的提高时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的措施。所以对于中大型的财险公司而言进行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的试运行是现今最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就每一个部门而言都有不同的考核指标,这样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严格管理,对于员工的积极性将是很大程度的提高。

3.2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和分析评价标准。

针对于上面所提及的关于在考核指标和预算指标上的问题,首先需要公司的相关部门建立合理客观的考核指标,再者就是成立常设性的预算委员会,在考核指标的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合理运用这些职权就可以减少在预算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还可以发挥部门的预见性,对于预算所可能出现的不利结果进行控制调整。

3.3拆分管理的流程为多环节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在预定的范围内,上级和下级之间应该实行的是标准公开的方式,互相监管,标准的提出应该采取公示,集中统一销售人员和非客户之间的工作权限,在自身的工作范围能进行工作和执行标准,而对于客户和销售人员所限定的服务必须有开支下方,按照逐级的标准进行控制,考核时标准必须逐级上收,逐级审核,而考核的结果则必须下放,对于每一级部门而言都应该有这样的概念和思想。

3.4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有其合理的定位。

财务预算部门是有财险公司中的有关责任成员构成的,就每一个部门而言都必须提供与公司政策相一致的预算方案的草案,在正式编写预算方案和指标的过程中程序是很复杂的,所以需要特定的机构来负责编写汇总预算和完成日常的管理实务。而这个机构就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文件指标的权威性必须要得到体现,所以它的定位必须要明确,在一个财险公司中,财务部门就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的位置,对于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在终极审核的过程中,主要就应该是由财务部门来主持运作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部门在财务预算上的指标的标准相统一,使得最终的结构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和运作。

4.总结。

对于财险公司而言,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在对于自身的费用的财务预算上是需要很高的标准的,在整个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都是通过当期会计预算来实行的,所以对于财务预算的具体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讨论,系统化的运作将会是公司竞争力的直接來源。

篇5:公司财产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财产范围

本制度所指的财产是指货币资产、非货币资产、投资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货币资产是指现金、存款和应收及预付款项。

(二)非货币资产是存货、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无形资产等。

1、存货是指生产经营中购进的材料、五金配件、入库的产成品和半成品、生产车间的在产品、产成品以及其他物料。

2、固定资产是达到公司财务制度的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按存放地点分为办公用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两类。

3、低值易耗品是达到公司财务制度的低值易耗品标准的资产。按存放地点分为办公用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两类。

4、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是正在建造中的资产及为建造资产所准备的物料。

5、无形资产是达到公司财务制度的无形资产标准的资产。

(三)投资资产是指债权性、股权性投资。

(四)其他资产是指不包含在上述财产之外的资产。

二、财产的购置与调拨

(一)生产经营用的材料、五金配件、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等资产,由供销部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购置,技品部、机电车间负责验收。

(二)办公用的日用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等资产,由行政部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购置,财务总监负责验收。

(三)财产在公司内部之间转移使用应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手续由财产归口管理部门办理,送财务部、行政部备案。

三、财产的保管与领用

(一)公司财产实行归口部门管理、保管负责制。财务部必须分类别建立财产台帐。

1、货币资产由财务部、供销部负责管理、保管。货币资产中的现金、存款、公司员工及各部门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由财务部负责管理和保管;货币资产中对外发生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由供销部负责管理和保管;划分不清的,由财务部、供销部共同负责管理、保管。

2、生产经营用的材料、五金配件、产成品等存货(除存放在各车间的在产品、材料等存货外)由物管车间负责管理、保管。

3、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已领用的低值易品、工程物资等资产由各使用部门负责管理、保管。该类财产由机电车间具体负责承担按部门、分类编号登记造册、监督管理,并对未领用的资产负责保管和管理。

4、办公用的日用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等资产由各使用部门负责管理、保管。该类财产由行政部具体负责承担按部门、分类编号登记造册、监督管理,并对未领用的资产负责保管和管理。

5、已领发、正在生产或存放在各车间的在产品、材料等存货由各车间负责保管和管理。

6、已发货尚未对账结算的产品等货物、已支付购货款尚未入库的货物由供销部负责保管和管理。

(二)财产的领用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

(三)各部门应对使用中的资产进行妥善保管,因保管不善,任何人违反该制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财产的盘点制度

(一)各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自负责管理、保管的财产进行盘点。

1、生产部应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

2、生产部、机电车间每年度必须对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至少进行一次盘点。

3、行政部每年度必须对办公用的固定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至少进行一次盘点。

4、财务部应定期对货币资产进行盘点。

(二)各部门对各自负责保管的财产盘点后,应及时填制书面盘点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财务部备案,保证账实相符。

(三)财务部必须及时催收或通知相关部门催收债务人的欠款,保证公司财产安全。

五、财产的处理和责任

(一)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统一由供销部负责销售,各种废旧物品统一由行政部负责处理,财务部负责监督核算,一律全部记入公司营业(或营业外)收入。

(二)货币资产中的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发生丢失、短少的,按账面金额,具体责任人承担50%、财务部主任承担20%、财务总监承担30%的赔偿责任。债务人拖欠的款项因供销部或其他相关部门催收不力而造成的损失,具体责任人承担50%、部门领导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三)固定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发现丢失的,按帐面价值,由保管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各承担40%、机电车间承担20%的赔偿责任,因保管部门不明确的,由领用人及领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四)固定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发现损坏的,能修复的按实际发生的修复费用计算,不能修复的按账面价值扣除能变现的残料收入后的金额计算。

1、能明确认定损坏的使用人的,由使用人承担80%、使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承担20%的赔偿责任。。

2、因维护单位未及时进行维护或修理,使用人已事前汇报的,由于使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未及时处理,或者由于维护单位未及时处理,若使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已经要求维护单位进行处理的,由维护单位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若使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未要求处理的,由使用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承担80%、维护单位负责人承担20%的赔偿责任。

(五)各部门或任何人私自外借资产的,由外借的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负责追回,并承担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若损失的,按账面价值,由外借的责任人承担80%、部门负责人承担20%的赔偿责任。

篇6:公司财产管理规定

公司财产管理规定

一、目的`:

使本公司财产之分类编号、预算编列、取得、异动、处分、维护、保管记录及投保等作业有 所遵循。

二、范围:

凡本公司各单位所属之财产均属之。

三、定义:

3.1财产按价值及使用年限分为固定财产及其它用品(亦称杂项购置或低值易耗品)

3.2固定财产

3.2.1固定财产列管要件:

1使用年限在两年(含)以上者。

2其价值在新台币六万元(含)以上者。

3.2.2固定财产分类:土地、房屋建筑物、租赁改良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电 脑及通讯设备、仪器设备及什项设备。

3.3其他用品:即除固定资产外使用时间较长、非原物料性质之财产,如办公用具、工模治具、 仪器仪表等。

*本办法所指其他用品不含经常性采买,并且需要掌控库存之部分,因该部分其他用品已於进销 存系统中管制。

四、权责单位

4.1保管单位:

A.以各使用单位为财产保管单位,各单位主管为财产使用保管当然负责人,保管人员异动, 其财产应办理交接手续(在总务单位监督之下),以明责任。

B.负责财产设备之正常使用与经常维护保持硬体(包括附件与资料)之完整与软体之功能在 良好状况。

4.2财产管理单位(总务单位):

负责财产登录及管理、监督、协调调配、财产盘点、稽查。

4.3帐务处理单位(会计单位):

负责设立财产财产分类帐,将一切动态记录详加登记及编制财产目录。

五、作业内容

5.1财产编号作业:

5.1.1财产均应由总务单位依据财产名称、单位及标明之规范等,统一编订财产分类编号标准 , 以供各单位一贯使用。

5.1.2编号原则:

A.反应财产分类的原则:财产之编号,必需能反应出财产分类之基本精神。

B.连续编号的原则:依上述分类原则,各类财产项下的财产应予连续编号,不得重覆或缺漏 。财产报废时,其编号标明报废後编号仍然保留,且不冠用於其他财产上,以保持编号的完整性 与连续性。

C.一物一号的原则:一个编号不得包括两种以上财产(含相同财产)。

5.1.3本公司财产之分类编号采三级分类,四级编号制,共八位数。

1.第一级编号:以一位英文字母(左起第一位)代表财产大类,其代号列示如下:

F-固定资产(fixed assets)

E-其他用品(else assets)

2.第二级编号:以一位英文字母(左起第二位)代表财产中类, 其代号列示如下:

G:土地B:房屋及建筑

R:租赁改良物 M:机器设备

T:运输设备W:办公设备

C:电脑及通讯设备 A:仪器设备

O:什项设备

3.第三级编号:以二位数阿拉伯数字(左起第三、四位)代表财产小类,如电脑及通讯设备中 可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小类。“机器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01-CNC车床 02-桌上车床 03-普通车床 04-走心送料机 05-走刀送料 机 06-空压机 07-钻床 08-研磨机 09-线切割机 10-激光雕刻 机 11-加工中心机 12-铣床 13-车角机 14-干燥机 15-滚牙机 16-压渣机 17-锯床 18-打包机 19-冲床 20-攻牙机 21-整牙机 22-流体研磨机 23-磨刀机 24-砂布机 25-砂轮机 26超声波清洗机 27-脱油机 28-烤箱 29-高周波加 热机 30-振动研磨机 31-流体研磨机 32-其它

“仪器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01-粗糙度仪 02-表面粗度计组 03-轮廓仪 04-真圆度机 05-扫描仪 06-投影机

07-工具显微镜 08-小检验台座 09-同心仪 10-同心度量具 11-其它

“运输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01-汽车 02-叉车 03-手推车 04-其他

“水电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01-发电机 02-太阳能 03-水塔 04-其它

“电脑通讯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01-台式电脑 02-笔记本电脑 03-电话 04-打印机 05-扫描机 06-摄影机 07-其它

“办公设备”小类代码如下:

篇7: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健康、持续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导原则》、《**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机构。

第二章 管理体系和主要职责

第二条 内控管理实行垂直管理机制。公司内控部门及内控人员在行政上受本级机构管理,在业务上直接受分公司内控部门指导和管理。

第三条 公司内控部门或内控人员的主要职责:

1、制定本机构内控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

2、根据分公司内控部门的要求和授权,开展对本机构范围内的各项审计、稽核检查、法律事务和质量认证工作。

3、根据本机构领导的要求开展的其他工作。

4、配合本机构其他部门的工作。

5、检查指导下级机构内控联系人员的工作。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四条 公司及地市营销服务部应当配备1名内控专员,县市营销服务部配备兼职内控联系人员,负责本机构的内控工作,接受分公司内控部门的指导和管理。第五条 公司、地市营销服务部的内控专员应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过会计、审计或法律事务工作,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第六条 营销服务部内控人员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过经济管理工作。

第四章 工作联系制度与报告制度

第七条 第八条 公司各级机构必须支持和配合内控部门开展工作。内控部门在开展审计、检查、法律调研等工作前,一般应提前通知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必要时可以突击检查。调查过程中如遇重大事项,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信息,各机构、部门要积极配合。调查结束后,内控部门要按时出具报告和意见,相关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整改意见,并书面反馈,内控部门负责检查执行的有效性。第九条 公司内控人员向分公司内控部和本级机构领导报告工作,包括:

1、每年1月5日前汇报上工作总结和该工作计划,上工作总结需附本级机构领导对内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2、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内报告季度工作总结(二季度报半工作总结),主要包括:本季度内根据计划开展的审计、稽核检查、法律事务和品质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根据本机构负责人的要求开展的其他工作情况,需上报分公司内控部门备案的审计检查报告,以及下季度工作安排。

3、每月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报告月预警有关财务数据表。

4、如遇重大、突发性事件,需立即向分公司内控部门和本级机构领导报告,根据指示来开展工作,随后进行专题汇报。

5、分公司内控部门安排的其他报告。

第五章 审计工作管理

第十一条 根据分公司内控工作计划,公司内控部门及下属各机构内控人员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除向有关领导汇报外,存在问题的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告给审计部门。

第十三条 公司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

1、制定公司各项审计计划和工作制度、程序。

2、开展对公司系统内下级机构的、半审计。

3、开展公司系统内专项审计。

4、开展对新设机构的开业审计。

5、开展对下级机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离任、离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6、制定公司预警指标考核办法并实施对下级机构的考核。

7、指导下级机构的审计工作,组织系统内审计工作培训和经验交流。

8、配合开展总、分公司内控部的审计工作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年检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对外交流。

9、上级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公司将根据《**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活动检查条例》对有关机构和个人予以严厉处罚。第十五条 审计项目:

1、财务管理状况。主要包括: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财务报表和帐册、各类资产/负债项目、收入和支出项目、银行帐户管理、财务印章/发票管理等)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经营政策的要求。

2、业务管理状况。主要包括: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单证管理、业务印章管理、代理协议和业务合作协议管理等)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经营政策的要求。

3、营销服务管理状况。主要包括:营销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情况,营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经营政策的要求。

4、行政人事管理状况。主要包括:各类合同/印章管理、各类公司资产的购置和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经营政策的要求。

第十六条 公司内控部门或内控人员可根据上级公司的部署和本机构审计工作计划,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取现场审计程序或非现场审计程序。

第十七条 公司根据分公司的要求和公司实际需要,实行专项审计,或突击检查。

第十八条 新设机构的开业审计须在正式开业后一个月之内进行。

第十九条 公司对支公司审计和半审计分别在次年的一月和当年七月进行。

第二十条 公司内控部门和内控人员建立对本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离任离司审计制度。

第六章 稽核检查工作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级内控部门或内控人员每年至少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稽核检查。专项检查按照分公司的安排和公司的需要随时进行。第二十二条 公司内控部门和内控人员在进行内部常规稽核的同时,应对重点业务、重点部门、重点机构进行专项稽核。对于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本机构负责人和分公司内控部提交书面报告,并通过后续检查的方式,监督整改情况。

第七章 法律事务

第二十三条 法律事务工作宗旨在于规范公司业务活动和内部经营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各种法律途径,保障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公司内控部门负责处理本机构的法律事务以及与分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工作。相关业务工作直接受分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诉讼管理。公司实行“统一调控、分级管理”的案件诉讼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在相应的管理权限内处理诉讼事宜,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遇到法律事务及控诉讼事宜应及时上报分公司内控部,根据分公司内控部门的指示,进行相关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劳动纠纷案由涉案本机构处理,并报分公司,由分公司内控部负责指导。

第二十七条 其他诉讼案件由分公司根据案件性质、疑难程度和影响程度决定处理权限。第二十八条 上级机构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根据需要有权直接处理下级机构处理的案件。下级机构也可以根据需要,报请上级机构帮助处理本机构的案件。

第二十九条 涉及诉讼案件的机构,应及时将案件情况及相关材料上报法律事务部门,并应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协助法律事务部门开展工作。

第三十条 案件诉讼费用由涉案机构承担。第三十一条 仲裁案件参照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 公司如因工作需要经分公司允许,可以聘请常年法律顾问。

第三十三条 法律咨询。

1、对涉及公司重大业务决策和重大业务活动的事宜,各级法律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要求,就有关法律问题提出书面回复。

2、重大疑难赔案,需论证其中法律关系的,根据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要求,由分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出具法律意见。

3、需要法律事务部门出具法律咨询意见的,应通过内部工作联系单的方式正式提出,法律事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第三十四条 合同管理。

1、本机构经分公司授权委托,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对外订立除具有担保性质以外的合同或协议,并报分公司内控部备案。否则,不得私自对外签订合同。

2、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除具有标准格式的保险单及代理协议外,均应事先经过分公司内控部的审核。

3、非标准合同和非标准格式保险单、协议性保单、代理协议应由公司内控部门审核后上报分公司内控部审核。

4、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印章管理的规定用印。

5、建立合同管理登记簿,签订合同必须做好内部登记审批工作。

6、合同签订后,合同正本应于10个工作日内交分公司内控部统一管理。复印件及分公司内控部签字后的合同审核单及时交与档案管理人员统一集中管理。档案管理员应做好合同的接收登记和保管工作。合同副本制作二份,一份由合同经办单位保留,一份交合同审核部门备案。

7、合同审核应通过内部工作联系单正式提出,内控部门应当予以受理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核意见以《合同审核单》形式做出,如在原送审合同的复印件上直接修改的,修改稿作为《合同审核单》的附件。

第三十五条 报告制度。

法律工作是公司防范经营风险,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各级机构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工作人员应根据中国保监会内控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严密的报告制度,实时反馈各类信息。分公司各机构每月填写《法律事务工作月报表》,于下月初2个工作日内上报分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每季度制作法律工作小结,于下季度初2个工作日内上报。法律工作小结包括:本季度工作概况、处理案件简要情况、法律咨询过程中认为须向分公司建议的法律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法律事务工作月报表和工作小结的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应同时上报分公司。

第八章 品质管理

第三十六条 参照总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管理办法执行。第三十七条 取得质量环境体系认证后,分公司每年复审一次。

第九章 业务管理控制

第三十八条 公司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核保、核赔制度,形成一套岗位明确、权责分明、分级负责、互相制约、规范操作的承保、理赔业务管理机制。各级内控人员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九条 公司内控部定期对各机构对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执行进行检查。

第四十条 公司各级机构业务宣传材料的设计、开发,应当有法律专业人员参加,报分公司行政人事部审核。

第四十一条 公司应配备专职核保、核赔人员,并建立对核保、核赔人员的评聘、考核、奖惩制度。第四十二条 实行承保与理赔职责分离、展业与核保相分离以及独立的核保、核赔制度。规定各级承保和理赔人员的授权范围及其职责。

第四十三条 结合当地实际,加强服务质量的规范管理,制订业务操作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

第四十四条 加强对公司保险代理业务的监督和管理,使用统一的代理协议文本,监督检查保险代理人档案。第四十五条 监督保险风险分摊机制的执行。

第四十六条 应切实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关于保险单证管理的规定,监督保险单证的保管、使用、报废和核销管理。

第十章 财务管理控制

第四十七条 公司要配备专职财会人员。实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严禁一人兼岗或独自操作全过程。财会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交流。

第四十八条 账簿设立,会计科目设置,需使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会计记录应保持完整、准确,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第四十九条 定期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保证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安全。会计部门应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凭证、密押、印鉴等,防止遗失或被盗。如有遗失或被盗,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处理。第五十条 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实行财务双签制度。

第五十一条 保障财务负责人依法、依内部规章行使财务监督权。

第五十二条 加强对固定资产规模的控制,确保公司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

第十一章 机构和人事管理控制

第五十三条 机构设置应根据公司整体布局、发展战略,保费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有步骤地实施机构建设。

第五十四条 机构应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在达标后,坚持后续管理。

第五十五条 机构考评需结合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业绩指标、管理指标进行综合考评。

第五十六条 公司各级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行政管理制度。第五十七条 公司应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各机构要有档案管理人员,对各类档案进行科学管理。

第五十八条 公司应结合本地保险市场情况,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

第十二章 信息系统管理控制 第五十九条 公司各级机构应建立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制度,建立计算机管理制度,加强对计算机应用的风险控制。定期对分公司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对系统数据资料应当采取加密措施,建立备份。对计算机系统采取口令管理和权限管理,用户使用的密码和口令应定期更换。

第六十条 公司各级机构应建立信息统计系统,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系统,保证重要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反馈。

第六十一条 公司各级机构应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运行和维护实施严格管理,明确划分业务操作和技术维护等各个方面的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篇8:浅析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与控制

现代商业环境正经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保险业发展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且不断面临诸多潜在竞争主体的进入,竞争态势更为严峻,竞争环境更为复杂。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引导外资保险公司将先进经验和技术植入中国市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一方面意味着保险业面临着全面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财产险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弊端等诸多因素限制,我国保险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困境,而管理模式粗放、风险管控意识及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则是困扰和防碍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日益变革的外部环境对保险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超越传统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范畴,以顾客为导向、以全球化的视野,从战略角度谋求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的最核心指标,影响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赔付成本、销售佣金及管理费用三大因素。

(一)赔付成本

赔付成本是财产险保险公司最大的成本项目,也是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赔付率的高低不仅受运营阶段因素的影响,开发设计阶段的诸多因素也会对其产生较重要的影响。

1、保险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影响赔付率的因素

(1)风险评估及产品费率设计影响赔付率

赔付率是赔付金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它与保险费率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费率越低则保费收入越少,赔付率越高。如果低估了风险较高的产品,而对该产品设定较低的费率,将导致产品存在赔付率高的先天不足。

(2)产品设计开发满足客户需求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概率论的大数法则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率的基础,只有承保大量的风险单位,大数法则才能显示其作用。受消费者欢迎认可的产品,能够占领更大的保费市场,获取更大的保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费规模越大,赔付率越低。

2、企业运营阶段影响赔付成本的因素

(1)理赔定损点对赔付成本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的产险行业,车辆保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是各家保险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从业务结构看,车险是各大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2014年上半年,机动车辆险“一险独大”的局面没有丝毫改观,占比仍高达70%以上。不仅如此,机动车辆险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和太平财险的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在其财产险业务的占比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上升,仅平安产险的机动车辆险占有轻微下降。因此,车险的赔付率是影响综合成本率的重要因素。

作为车险理赔合作定损点及代理定损点的4S店或修理厂商,其定损技术、零配件价格及道德风险,这几方面的因素都会对赔案的定损造成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车险赔款支出。

(2)理赔质量影响赔付成本

理赔质量不高是导致赔款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理赔流程比较复杂,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缮制、核赔、赔付结案等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缩短赔付时间和减少麻烦,保险公司往往放松对现场及报案资料的核查,简化理赔程序。另外,理赔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和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准确合理定损,造成多赔,甚至通过制假造假以中饱私囊。

(3)承保环节对赔付成本的影响

目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还存在不少缺陷,为了完成保费任务,部分基层公司违反承保权限擅自承保高风险标的、承保不验标的不作风险评估、投保单填写不规范,这些承保环节的违规操作致使赔付成本增加,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3、市场竞争因素对赔付成本的影响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大部分中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开发及定位、经营管理体制、竞争手段、保险服务等模仿现象突出,差异性不明显,甚至没有差异性。在产品服务趋同的情况下,激烈的价格竞争成为市场主体争夺市场的“利器”。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车险领域,费率市场化改革及外资涉足交强险等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险公司对于市场改革不确定性的担忧。为争抢市场份额,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往往会采取比较激进的市场策略,从而引发车险市场非理性的价格竞争。而在非车险市场,以投标业务为代表的价格竞争则体现得更为直接。对于非理性地降低保险费率,最直接结果是导致保险赔付率上升,因为赔付率作为赔付金额与保费收入之比率,直接取决于保险费率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费率越低则保费收入越小,赔付率越大,从而加剧综合成本率地抬升。

(二)销售手续费

目前,财险公司产品销售的渠道主要通过营销员销售和中介机构代销两种渠道,前者通过保险公司营销人员进行产品销售,公司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支付一定的工资及业绩奖金;后者通过保险中介机构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向其支付一定的代理手续费。我国财险行业各种不同规模企业所推出的保险产品非常类似,相似的保险产品不但不能满足不同市场群体的保险需求,同时也使得财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各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采取提高销售手续费方式变相给予投保者高比例返还的手段来抢占市场,导致销售手续费成本畸高。

(三)业务管理费用

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费用是公司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人工费用、办公费、车船使用费、修理费等项目。一方面,通货膨胀导致管理费用节节升高,另一方面,片面追求规模扩大,而忽略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导致企业运营成本急剧增加。

1、通货膨胀因素

人力成本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公司经营成本逐步攀升,使综合费用率居高不下。

2、管理效率不高

经营管理方面缺乏效率,一方面,保险公司与其价值链上下游的设备制造、配件维修、金融支持、保险代理、保险公估、医疗法律等行业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不仅无法凝聚价值,诸多环节存在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大部分集团化运作的保险公司内部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各单位之间客户信息共享、渠道互补、系统支持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集约效应不明显,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来获取规模经济或带来规模节约。

三、成本管理控制的路径选择

(一)宏观层面

推进战略转型。近年来,保险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行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难度增大,风险防范的要求提高。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挑战,通过市场公司化即垄断竞争,实现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个性化定制,超越成本竞争,转向高附加值。积极推进和落实“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的商业模式转变,围绕“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的转型目标,构建经营客户的商业模式,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知客户之所需、供客户之所求。同时推进保险公司战略成本管理,使成本管控工作与公司战略转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方能挖掘制胜机会,赢得市场认可。

(二)微观层面

1、承保管理策略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管控

保险公司应当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抓制度落实方面,提高执行力。重点加强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的监控,强化集中核保制度,增强一线人员的风险控制和选择意识,适时调整承保政策,通过合理厘定费率、明确承保条件、提供优惠政策等,使承保管理在业务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细化差异性的承保策略,多维度、深层次地定位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核保政策。对优质业务、优质客户采取积极的承保策略和快速的核保反应速度,支持公司目标客户的获取;对一些明显亏损且难以改造的业务坚决放弃;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亏损的险种,细分赔付情况提高承保条件或选择性承保。

(2)加强风险评估,提高承保管理技能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使保险公司谨慎识别和控制风险,同时体现保险服务差异,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现行市场的深入研究和风险管理经验、数据、知识的学习积累,找出规律,建立业务数据分析机制,强化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充分挖掘数据包含的信息,从而科学厘订保险费率,为承保决策提供依据。

2、理赔管理策略

(1)理赔定损点选择与管理

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加强理赔车损维修服务采购管理,逐步实现维修网点选择和维修成本控制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应有效监督修理厂并加强与其合作。保险公司可建立全国4S店经营品牌车辆价格查询体系,调查厂家给经销商提供的零配件成本价,并提高对修理厂的骗赔的警惕意识,以防修理厂私自扩大损坏程度,骗取高额赔款。

(2)严格理赔质量管理

提升案件差异化管理能力,加强对大额案件的跟踪监督,集中审核,提高大案核损质量;对人伤案件实施提前介入、过程跟踪,加大与医院方的合作,设立定点医院,实行人伤医院调查,审核处方,减少与事故无关的用药及检查费用,有效降低人伤赔付。

3、费用管理策略

优化费用管理就是通过强化对费用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销售费用的投入产出比,使得同样的产出投入的资源更少,或者同样的资源投入产出更多。

(1)促进业务分类管理,实行差异化资源配置

从险种、渠道、客户、区域等不同维度对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投入产出比实施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向战略重点倾斜,向优质客户和优质渠道倾斜,确保资源投入具备市场竞争力。

(2)积极探索销售费用直投模式

针对团车、网销、电销等业务积极探索销售费用直投模式,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目标客户需求,提高投入产出比。通过对整体资源的统筹调配,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

4、运营管理策略

(1)提高运营集约化水平

整合价值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战略联盟对价值链进行整合。纵向上,连接价值链上下游相关行业,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如维修监理、提供代步车辆、道路救援、法律服务、设备修理等服务,降低服务购买成本和选择成本;横向上,连接竞争对手和集团内各单位,通过整合实现信息交叉共享,如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大型项目共保组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经营成本。

(2)加强商品与服务采购管理

进行比价采购,实行“货比三家,同等质量最低价优先采购”的模式,有效降低物资与服务采购成本。

(3)加强专业化管理

提升资源的统筹配置与管控水平,进一步优化财务价值管理链条。一方面加强费用预算管控,实行固变分离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增幅,压缩中、后台费用支出水平。对于固定费用的管理我们可以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概念,通过对各级机构的铺设进行事前规划,确定机构的投资规模,包括:职场的规模、装修的总支出、车辆及设备的配备、通信方式的选择、人员的薪酬预算标准。对已经铺设完成的机构按标准进行测定,对超过标准的机构要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和规范,使各家的固定成本和业务规模相匹配,各家机构可以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加快预算配套管理措施推进工作,完善预算过程管理。

(4)加强管理新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在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基础需求。在产品营销、承保理赔流程、客户体验、平台建设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大力创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加快网络投保系统、移动查勘核保系统、智能核赔系统、自助查勘系统等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发挥规模效应,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四、结束语

面对财产保险业竞争日益严峻的态势,我国整体的财产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又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利润摊薄,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该种情形下如何继续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其中较为主要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2014

[3]黄彦妮.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制度优化研究——以BH公司为例[D].2013

[4]钱敏.从赔款支出角度分析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高赔付率问题[J].经济大观2010,(48)

[5]李宁.浅析财产保险公司强化成本管控的路径选择[J].企业研究2014,(3)

[6]姚玉峰.浅谈保险公司固定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分离管理[J].致富时代2011,(3)

[7]李忠献.财产险转型形势严峻[N].中国保险报,2014-9-18

上一篇:赤壁赋教学案例下一篇:例谈换个角度谈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