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2024-05-24

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精选8篇)

篇1: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

第四条保险公司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制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并对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险公司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由其总公司向中国保监会申报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者备案。

第五条 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报中国保监会审批。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保险法

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第十九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中的下列条款无效:

(一)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

(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第五十五条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第六十条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前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损害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第六十一条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该行为无效。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六十二条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

第六十三条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时,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篇2: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有关问题解释的复函【颁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文字号】保监函[2002]178号【颁布时间】2002年08月13日【生效时间】2002年08月13日【全文】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有关问题解释的复函

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

你院送我会咨询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全车盗抢险第二款责任免除第四项如何理解的函收悉。对该项“被保险人因违反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被有关国家机关罚没、扣押”的具体含义,函复如下:

该项列举是指,如果被保险人因自身的违法行为而使车辆被有关政府机关罚没、扣押的,虽然被保险人失去了对车辆的占有和控制,但被保险人不能以罚没、扣押的事实,而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篇3: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共同保险业务中一般份额最大的保险人被称为主承保人, 即首席承保人, 是指在财产保险承保条款上带头接受保险的人。

其他共同保险人又称为非主承保人。

主承保人一般负责投保资料的收集、协议签订及保单出具, 负责提供对客户的保险服务, 负责处理赔案并告知非主承保人按比例分摊赔款等。

共同保险业务所涉及主体及资金流动形式较为复杂, 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更多的要求, 为确保合理、准确的进行共保业务相关账务核算, 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保险行业特殊的监管制度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一、共保业务保费收入确认分析

(一) 保费收入确认时点确定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及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核算要求, 保费收入确认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 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2)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3)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是保费收入确认最核心条件。根据《合同法》、《保险法》等有关规定分析, 保险合同成立条件为保险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表现为, 共同保险人、投保人及经纪公司等就保险相关条款达成协议, 各共同保险人签订共同保险协议, 并由主承保人向被保险人出具相关保险单后, 保险合同成立。在通常情况下, 保险合同的承诺生效日期即保单起保日期与保险合同签订日期一致。

根据保险原理的有关解释, 保险合同成立后, 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 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承担保险责任, 即保险合同生效是以保费缴纳为生效条件的。

综上, 结合会计相关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三个基本条件, 保费收入确认条件在保险合同成立日即保单起保日即已经满足。因此在一般条件下保单起保日确认保费收入, 除非无法在保单起保日期获取相关信息, 无法可靠计量等特殊情况。

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早于保单起保日期的, 保单签发日, 投保人缴纳保费后, 确认为预收保费, 保单承诺生效日即保单起保日, 确认保费收入。对于保单签发日期晚于保单起保日期,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应于保单起保日起即确认保费收入。

(二) 保费收入确认金额确定

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的规定, 非寿险原保险合同, 应当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定。即保费收入的确认依据为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 是否一次性收取或分期收取不构成对保费收入确认的影响。

分期保费如果在保险起保日即承担全部保险风险, 就必须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认保费收入;如果仅是部分承担风险, 应在承担相应保险风险时确认相应保费收入。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涉及共保业务中保险分期情况较为普遍, 但这种分期通常仅为保费缴费金额的时间分期, 并非对保险责任的分期, 故对于存在分期收取保费的合同我们应该在保险合同成立日, 即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合同确定的各期应收总额确认保费收入, 并非按照发票实际开具及收付金额确认保费收入。

各共同保险人应根据共保协议约定的承担份额比例分别确认保费收入, 涉及到相关保险合同修改的, 主承人必须以书面方式通知非主承保人并得到相关书面确认。

(三) 保费收入会计处理

业务实践中, 保费收取一般由主承保人统一向投保人或者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保险经纪公司收取。同时, 按照发票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 发票的开具原则上要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 即主承保方向投保人出具发票, 其他共保方向主承保方出具发票。

按照保险合同成立条件及保费收入确认的时点、金额确认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收到投保人或经纪公司支付的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等;根据应承担保险份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剩余的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保费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 剩余期间的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首期保费金额贷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主承保方依据各共同保险人承担的保险比例划出代收保费后应当借记“其他应付款/代收共保保费/XXX公司”, 贷记“银行存款”等。

2. 非主承保方根据实际收到的份额内保费确认保险业务收入。涉及保费分期的, 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收到首期保费后借记“银行存款”,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借记“应收保费/分期付款应收保费”;同时根据保险合同确定的份额内各期应收保费总额贷记“保险业务收入”。

二、共保业务中的保单费用确认分析

保单费用一般包括经纪费、出单费、营业税金、咨询及防灾防损费等, 应当依据共保承保比例及权责发生制等要求据实入账确认。

(一) 共保经纪费业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 大型财产保险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会委托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为其拟订投保方案、办理投保手续、协助索赔, 或者为其提供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保险中介服务。保险经纪人则基于投保人的利益, 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应中介服务, 并依法收取相关经纪费佣金。这是共保业务中经纪费支出发生的主要内容。

目前保险经纪费的主要结算形式分为主承保统一结算及各共保方单独结算两种, 同时严格禁止与保费轧差后净费结算。

票据开具与资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统一向保险经纪公司支付经纪费同时, 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向主承保方开具全额经纪费发票。非主承保方向主承保方支付保险经纪费时, 由主承保方向其他共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

按照保险行业的相关规定, 主承保方出具经纪费发票不符合相关制度规定, 但是由主承保方负责相关资金的统一收付已成为该类型业务处理的行业惯例, 我们按照事实重于形式的原则, 也基于发票及行业合规要求, 可在保险经纪公司统一出具发票时提供列示各共保方经纪费比例金额的详细发票明细单给主承保方;主承保方在收取代付的各承保方经纪费时提供相关复印件、收款收据、分割单等。

主承保人与非主承保人依据权责发生制及与保费收入相关性原则记载会计分录。

1. 主承保方应当根据实际支付经纪公司经纪费后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主承保方根据份额内承担经纪费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在支付首期保费相关经纪费后, 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记“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首期经纪费借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收到非主承保方划来经纪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其他应收款/代付共保经纪费/XXX公司”。

2. 非主承保方应当根据所承担份额保费支付对应经纪费。

涉及到保费分期的, 非主承保人应当在支付首期保费时将份额内各期保费对应经纪费总额借“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 剩余期间份额内应收保费对应经纪费贷记“应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应付手续费”。

(二) 共保出单费业务处理

一般共保协议中, 主承保人会向非主承保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出单费, 用于保单出单打印, 与经纪公司、投保人日常业务交流中的相关费用支出项等。

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要求, 在主承保方向非主承保提供出单费发票并收取相关款项后确认相关收入、费用。

主承保方出具出单费发票后应当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只有在实际发生相关出单费用支出时借记相关“营业费用”科目。这种收支两条线的会计处理模式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经济业务实质。

非主承保方收到出单费发票后借记“营业费用”等科目。

(三) 共保业务营业税金处理

通常情况下, 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保险业务收入确认是一致的, 按照相关性原则共保业务的营业税金计提与保险业务收入完全配比, 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各险种份额内保费收入确认的期间、金额, 根据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比例自行计提和缴纳。不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以票定税”计提和缴纳, 考虑经济效益原则, 也不采用主承保代缴和划收等方式处理。

(四) 共保业务咨询及防灾防损费业务处理

按照共保协议约定, 主承保人或者经纪公司会按被保险人的要求, 组织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保险咨询服务或防灾防损服务。该类服务按照共保原则需要各共同保险人按照共保业务比例承担。

在实际咨询或防灾防损发生时, 由专业服务机构按比例出具发票划分至各共保方, 由各共保方凭借相关票据分别支付确认相关费用, 借记“营业费用出单费或防灾防损费”, 涉及代收代付的各共保方之间进行相关资金划转。

(五) 共保业务退保费业务处理

涉及到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 共保业务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约定, 提出退保要求时, 由主承保人依据合同自行处理, 并将有关业务处理单据副本递交非主承保人, 非主承保人依据承保比例向主承保人划付应退保险费及相关费用等, 按原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退还投保人的金额, 借记“保险业务收入”, 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具体情况下的会计业务处理与上述相关处理形式类同, 会计处理方向相反, 不再赘述。

目前, 财产保险共保实务中常遇到的会计处理情况基本上为以上几种, 但由于各公司具体业务流程、管理水平及会计二级明细科目设置等不同, 会计业务处理上会有细微差别, 只要掌握了这些会计业务处理的相通原则, 通过对业务情形的层层分离, 必定能找到科学、合规、准确的会计处理办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行业迅猛发展, 同时各行各业的公司管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其对风险安排及保险需求也明显加大。财产保险公司也势必将以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及大型企业公司财产为风险标的保险项目作为其重要的业务方向, 但受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承保要求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无论是作为投保人的大型企业还是作为承保人的保险公司大部分都会选择共同保险的形式。随着共同保险业务的不断开展, 基于投保人对资金、账务等处理的管理要求不断升级, 出现了不同于一般财务处理的形式, 势必要求共同保险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能够适应其变化。鉴于此, 文章从共同保险的不同财务业务形式分析入手, 结合保险行业制度法规及新会计准则等以确定创新、准确、合规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共同保险,主承保,保费收入,经纪费,出单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共保业务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6]31号) [S], 2006.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监发[2009]1号) [S], 2009.

篇4: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海洋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渔业发展的措施。看到国家如此重视海洋渔业发展,作为一名从事海洋与渔业管理的人员无比兴奋和自豪。特别高兴的是海水养殖纳入渔业保险范畴为期不远了。笔者仅就“《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完善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研究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一事结合荣成海水养殖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1 海水养殖保险险种亟需出台

荣成市海水养殖产业发达,渔业是荣成市的支柱产业,连续30多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海水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等灾害天气影响。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导致海水养殖业损失惨重,个别养殖户甚至血本无归,无法恢复生产。但目前又没有有效的保险保障机制,养殖单位只能自己消化损失。这样既不利于海水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渔区的稳定。

荣成海水养殖现状蕴含着巨大的保险商机。第一,海水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养殖技术、养殖品种较稳定。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487 km,沿海分布10大海湾,-30 m等深线内可养水面13.3万hm2(200万亩)。养殖品种已发展到鱼、虾、贝、藻、参五大类30多个品种,养殖水域面积达5.93万hm2,工厂化水体60多万方,形成了水面、海底、滩涂、工厂化立体综合利用的养殖格局,实施了“721”健康养殖和多营养层次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第二,海水养殖产业发达,养殖效益高。2012年,全市养殖产量66.8万 t,实现产值103.8亿元,其中生产商品鲍5 426 t、海参20 611 t,2012年荣成市海带、鲍鱼、海参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73%、47%、25%,成为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其中名优海珍品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的78.2%,成为全国著名的名优养殖基地。特别是海带鲜菜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海带之乡”。第三,海水养殖产业较稳定,多数单位与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抗风险能力强。荣成最早从事的海水养殖是海带养殖,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荣成东部海区为主产区,次为北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早期收割的海带以加工盐渍海带、即食食品为主,后期收割以淡干为主,现已形成完整的海带产业链条。80年代以前,无论养殖规模、产量、产值还是效益,海带都在荣成海水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尽管海珍品养殖已具备相当规模,可海带仍然占据全市海水养殖业总产量的46%,占总产值的25%。不仅如此,海带养殖的产业关联效应也特别明显,目前以海带为基础的这条产业链年产值达30多亿元,25万渔业劳力有5万人直接从事海藻生产。

几年来海水养殖灾害严重,急需保险行业介入,注入资金予以扶持,使海水养殖单位坚定信心,恢复养殖生产。

2005年12月3日连续几天的大雪灾造成荣成11家,9.63万m2的养殖大棚坍塌,涉及养殖的大菱鲆、牙鲆、海参苗、石鲽等的损失价值2 479.8万元。

2007年12月30日到12月31日,荣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强降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导致养殖的扇贝、海带等损失1 984万元。

2010年1月上旬荣成市遭受了30年不遇的低温和冰冻灾害,海上大面积结冰,最多时结冰面积6 700 hm2,最低温度达-2.5 ℃。桑沟湾北岸6 m深海域的水温降至最低0.3~0.5 ℃,较往年低1.2 ℃左右。由于连续低温和大风天气,全市水产养殖业遭受了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损失金额高达6.8亿元以上。

2011年1月25日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3 517.4 hm2,产量10 841 t,损失产值9 891.9万元。

2012年2月27日统计的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2 223.5 hm2,产量6 179 t,损失产值5 260万元。

2013年8月份以来,荣成市遭受了史上罕见的持续极端高温酷热天气,受此影响,海参养殖池塘表层水温高达35~36 ℃,底层水温也达到33 ℃左右,潮间带水温也在26~28 ℃,且时间长达10天以上。全市12 468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667 hm2,围堰养殖3 467 hm2,海底底播面积7 334 hm2)约有600 hm2池塘、134 hm2围堰、467 hm2潮间带养殖海参出现不同程度的化皮死亡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

2 海水养殖保险细则亟待研究

目前,各个保险公司对于海水养殖产业的保险极少涉猎,一是因为对该行业的了解程度低。二是该行业的保险风险较大,一旦投保,发生灾害后,保险公司赔付的资金数额较大。三是海水养殖的灾害分类多种。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的影响,有病虫害以及海洋大环境导致海水水质的变化影响,有海水养殖品种的退化影响,还有养殖环境容量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保险公司仔细研究,逐一应对。本人建议保险公司聘请有关专家(保险、海水养殖等方面)可以从最基本、最成熟、最好操作的海带养殖着手进行海水养殖保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海水养殖产业推广。具体说来:①对所要保险的海水养殖海区确认两证(海域证、养殖证)并现场勘查定位(坐标四至)。②确定该海水养殖区域海水养殖物资数量。③确定海水养殖品种及数量。④对整个过程影像化。⑤聘请海水养殖专家对该海水养殖海区产量划分级别。确定保险最低产量等。

3 海水养殖保险基金的来源

目前从事海水养殖缴纳的海域使用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因此建议在实行海水养殖保险时,其基金可以由三方共同承担。第一,可以由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公司拿出资金。第二,由国家、省、市、县分别从收取的海域使用金中列支一部分。第三,由参保的海水养殖单位和个人拿出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将海水养殖的保险基金筹措起来,保险基金具体怎么运转,再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细则进行操作。

4 海水养殖灾害的评估

建议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组建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一旦发生海水养殖灾害,保险公司通知已成立的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实地勘验,详细评估灾害损失。再根据理赔条款给予赔偿。

(收稿日期:2013-09-26)

篇5: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题的通知

2012-05-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12〕39号

各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各保监局:

近年来,经过不断加强综合治理,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财产保险公司采取高成本政策冲规模、抢业务,业务规划明显超出市场承载能力及公司实际承担能力,致使财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非理性竞争有所加剧。虚列费用、虚挂中介等传统的违规形式仍普遍存在,虚假电销、输送不当利益开展不正当竞争等新的违规形式不断涌现。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保险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加剧了行业风险,侵蚀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设,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财产保险行业要牢牢把握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作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和社会对行业的期待,自觉维护行业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确保业务平稳发展、市场秩序稳定规范、重要改革顺利进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二)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制定业务规划要坚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发展质量、服务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的原则,确保业务增长符合实际、承保效益保持稳定、费用成本稳中有降,坚决纠正不切实际冲规模、争速度、保份额的不科学的业绩观,摒弃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的行为。

(三)切实增强依法合规意识,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资本约束和风险防范贯穿于决策管理全过程;切实增强履职尽责意识,通过加强监管和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四)始终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保险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公司经营、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一)各公司应审慎评估2012年业务规划和绩效考核政策,尽快对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规划和考核政策进行调整,务必于5月17日前下发实施。各公司应将调整后的业务规划和绩效考核政策细化到险种、地区和时间分布,要明确控制措施及责任追究办法,确定各层级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公司制定业务规划和绩效考核政策,一是要充分考虑市场承载能力和公司核心资本充足性、偿付能力、服务能力、内控管理能力状况;二是要强化成本考核,切实降低费用率水平,严禁采取高费用激励政策鼓励分支机构冲规模、保份额;三是要强化合规管理,切实降低应收率、批减率、折扣率等,严厉查处虚假应收、虚假批退及违规打折等违法违规问题;四是要强化偿付能力及核心资本的刚性约束,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司要切实落实监管要求,严格控制业务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各公司要全面规范销售激励行为,确保销售费用据实列支,严禁以不正当竞争形式扰乱市场秩序。一是对于非总公司直接开展的业务,总公司本级不得以任何名义列支用于支持销售的费用,包括手续费、佣金、绩效工资、奖金等。公司各级机构发生的支持销售的变动费用,必须按照《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的要求分摊至出单的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不得以任何名义为财险子公司支付销售费用。二是严禁签订任何形式的旨在恶意排挤竞争对手、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协议,如约定不合理提高工时费和配件价格,以争抢业务为目的进行不当赠送,不当支付劳务费、培训费、咨询费、防预费等额外费用或者输送其他形式不当利益等。

(三)各公司应健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董事会成员及经营班子任期考核监督,要将公司合规经营与其任职、薪酬挂钩,将责任明确到人,对于决策不科学、管控不力导致违法违规经营、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要切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管理责任。

(四)各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公司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落实。各公司应于2012年5月17日前将调整后的业务规划与考核政策、规范销售激励行为的情况、对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班子的任期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内控及对合规情况考核问责的措施等情况上报保监会。

三、加强自律,为促进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保险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外部形势和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及时通报行业及各地区市场运行关键指标情况,提示市场风险,加大力度协调各公司平稳有序发展。

(二)保险行业协会应积极探索与完善新形势下行业自律机制,一是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协调和推动各会员公司,研究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引导敦促会员公司有序竞争、规范发展。市场份额居前的公司要率先垂范,自觉加强规范。二是加强对大型商业风险项目的自律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基于纯风险损失率厘定的条款费率,切实防范风险。三是支持和指导各地保险行业协会,依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控制机制,强化手续费自律规范。

(三)保险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功能,加强对各经营主体保费充足性、大额采购招标行为合规性、车险理赔关键内控流程等有效监控,逐步完善理赔风险提示、理赔服务效率评价等功能,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理赔服务质量评价和信息披露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管,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促进财产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促进财产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行业形象、防范行业风险的重要基础。各保监局要切实依法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辖区内财产保险市场规范有序。

(一)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采取虚列费用及其他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手段冲规模、抢业务、保份额、扰乱市场秩序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采取停业、取消任职资格、吊销营业执照等手段严厉处罚;对发现总公司直接参与不正当竞争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保监会。对虚挂中介业务行为,要对各公司根据《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10〕107号)要求上报的保险中介业务统计报表进行核查,核实中介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核查的对象主要是市场份额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主体,核查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家,对查实存在虚挂中介业务行为的,至少对支公司以上分支机构实施停业并追究相关高管人员责任的处罚。

(二)要加强非现场分析与监测,对市场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尤其对业务规划及考核政策不科学、不符合公司及市场实际,业务及管理费和手续费支付标准偏高且变动较大,应收率、批减率、折扣率不合规上升或者市场反映比较突出的公司,要及时采取监管谈话等方式重点加强窗口指导,对落实监管要求不力的公司要加强现场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监管联动,提高监管有效性。

一是各保监局要及时将查处违法违规非理性竞争的情况报告保监会,保监会将及时通报相关公司及董事会,并提出整改及责任追究的要求;对因公司决策不科学、内控管理不力导致违法违规普遍的问题,将通报股东,并就加强对董事会成员及公司经营班子的任期考核监督及责任追究提出监管要求。同时,保监会将定期向保监局反馈相关公司落实监管要求整改的情况,保监局要加强持续性跟踪监督,评估执行效果,对执行不力的,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二是保监会已要求相关公司分险种、分地区和分月份制定控制不合理业务规模和增长速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控制措施,要求公司各层级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保监局要密切跟踪监督辖区内相关分支机构,尤其要加强对偿付能力及核心资本不足公司的监管,切实防范控制风险。对不严格落实监管规定的公司要依法处罚并对外公开披露。

三是加大信息披露。对2012年上半年查处的违法违规情况及典型案例,各保监局应于8月15日前上报有关情况,其中典型案例不少于3个,保监会将集中对外公开披露。

四是组织开展电销产品经营合规性专项检查。近期保监会将专门下发检查方案,安排部署对电销产品开展专项检查。各保监局要密切跟踪监测各公司电销产品合规经营情况,并将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报告保监会。对经查实公司违法违规经营电销产品的,将责令停止使用电销产品。

五是进一步完善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保监会将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公司扩大查询范围,将手续费支付标准统一纳入查询范围,强化消费者监督。保监局要加大对各公司落实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检查监督,对落实不力的,予以公开通报。

六是保监会将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和评估各公司、各地区市场运行的情况及规范市场秩序的效果,及时向各保监局通报,并共同研究监管措施。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篇6: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

一、工作原则及要求

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政策规定,原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严格依照《社会保险法》及国家、自治区现行有关规定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其中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员,应按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不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员,应及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对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一)在职参保人员

凡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从2014年10月1日起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规定参保缴费,2014年10月1日至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正常缴费之月期间已按原试点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部退还单位和个人,同时将2014年9月30日前个人缴费本息(个人缴费利息按其缴费年度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定期利率计算,下同)可一次性划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也可由各地一次性清退给本人。2014年9月30日前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为工作年限的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

(二)已领取退休(退职)待遇的人员

1.对于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且于2014年9月30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领取了相关待遇的人员,由单位负责造册填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统筹项目重新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后,从2014年10月起实行社会化发放。

2.对于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且于2014年10月1日至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正常缴费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领取了相关待遇的人员,单位和个人应从2014年10月1日起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规定参保缴费,2014年10月1日至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正常缴费之月期间已按原试点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部退还单位和个人,2014年9月30日前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为工作年限的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对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及以上的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重新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从其在原开展试点单位领取待遇之月起实行社会化发放;对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由单位和个人按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月核定的缴费基数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后,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重新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从其在原开展试点单位领取待遇当月起实行社会化发放。

3.2014年10月1日至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正常缴费期间已领取的待遇与重新核定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累计差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单位按规定进行清算,单位再与个人进行清算。

4.已退休人员在2014年9月30日前原开展试点单位期间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结算支付给本人。

三、对不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一)在职参保缴费人员

凡不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员,应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参保,单位和个人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将2014年9月30日前个人缴费本息并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行管理,其2014年9月30日在原开展试点单位期间单位和个人已全额缴费的实际缴费年限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缴费年限。2014年10月1日至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正常缴费之月期间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清退给单位和个人。

(二)已领取退休(退职)待遇的人员

1.对于2014年9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待遇的人员,将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原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持不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进行核定,属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非统筹项目的,由原所在单位自行确定。

2.对于2014年10月1日至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正常缴费之月期间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领取待遇的人员,单位和个人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将2014年9月30日前个人缴费本息划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行管理。2014年10月1日至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正常缴费之月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清退给单位和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的,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重新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从批准退休之下月起进行社会化发放;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继续缴费至满15年再申请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从缴费年限满15年之下月起实行社会化发放。

2014年10月1日至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正常缴费期间已在原开展试点单位领取的待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单位、个人按规定进行清算。

nlc202309081111

四、对其他相关问题的处理

(一)对其他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1.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并经相关职能部门确认参保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2.对于已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及其参保人员,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有关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政策规定办理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已明确为经营性事业单位但已名存实亡的,其退休人员直接转移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重新核定基本养老待遇标准后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对统筹基金的处理

原开展试点单位地区要对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参保单位和个人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形成的基金缺口,由原参保单位负责归集并按规定补缴到位;原开展试点单位地区的部门(单位)或管理机构挤占、挪用基金收入等形成的基金缺口,由责任单位负责弥补。

原开展试点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妥善处理后,结余基金应并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使用,严禁挤占挪用,防止基金资产流失。

五、工作要求

妥善处理原开展试点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排查风险点,妥善制定应对预案,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平稳有序。

(一)严格执行政策。各地应严格按照本《通知》规定将各类型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内,严禁擅自突破政策,擅开政策口子,坚决杜绝违规纳入,对部分地方存在的基金缺口应按规定弥补到位。本《通知》下发前已对原开展试点单位进行清理规范的地区,应按照本《通知》规定予以妥善处理。对擅自突破政策的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坚决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应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定参加原开展试点单位人员范围,并将人员名单统一报送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县(市、区)应对编制外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缴费标准以及已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标准进行审核,经市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复核后执行。

(三)各地应抓紧时间解决原开展试点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衔接工作,力争在2016年底前完成,从2017年1月1日起停止原开展试点单位相关业务工作。

(四)各市要及时掌握本地工作实施情况,认真分析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

篇7:关于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探究

关键词:保险合同;格式;免责条款;效力

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概述

1.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现行《保险法》未对免责条款进行定义,笔者认为,免责条款就是当事人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人无须对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或承担保险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基于合同自由理论产生,其意义在于体现合同意思自治,降低保险交易风险,平衡双方利益。但在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由于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法律有必要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进行规制,以免有违市场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合同的基本精神。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基本特征为:免责条款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是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免责条款必须明示,不允许以默示的方式提出,一方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在对方提出要求时还应予以说明;免责条款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免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

1.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分类

根据免责条款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法定免责条款和约定免责条款。法定免责条款,即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免除,也即出现了法定的免责事由,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即告解除。约定免责条款,是投保人和保险可以自由约定责任免除条款,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约定免责条款只有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才可能发生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效力,而法定免责条款由法律明确规定,其合理性无须证明。

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分析

防范道德风险与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合同当事人一方支付的代价所获得的只是一个机会,对投保人而言,他有可能获得远远大于所支付的保险费的效益,但也可能没有利益可获;对保险人而言,他所赔付的保险金可能远远大于其所收取的保险费,但也可能只收取保险费而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合同的这种射幸性质是由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决定的,即保险人承包的危险或者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发生与否均为不确定。正因为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在实践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骗保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中隐藏着道德风险。免责条款制定的作用与意义就是为了防范这种道德风险,使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善意履行自己的义务。

保险合同也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人的危险补偿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尤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诚实信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合同效力取决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信息披露程度;另一方面,保险标的一般情况下由被保险人控制,被保险人的任何非善意行为将可能构成保险标的危险程度的增加或者促成保险危险的发生。所以法律对于保险当事人尤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诚实信用程度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一般人的要求。保险合同是在信息极不平衡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保险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心理下很可能会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最大诚信原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平衡的状况而制定的。为了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人对其所订立的免责条款有详尽的说明义务,未尽此义务的,该免责条款对于被保险人无效。

3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司法现状

我国法院在认定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时,主要依据的是《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在认定上偏重于对免责条款程序性公平的审查,很少进行对实质公平的审查,更多是以说明义务是否履行对其效力予以认定。由于保险合同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特殊属性,在司法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法官对该条的滥用,损害保险人的利益,进而影响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也损害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3.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行政监管

保险公司及中国保监会之间有关保险合同的监管权限模糊不清,工商部门对格式合同也有一定的权限,这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监管权限问题。由于各个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的行政监管依据和利益归属都不尽相同,难免会造成互相推脱或是争着监管的局面出现,不仅达不到《保险法》的立法初衷,而且会加重保险合同免责条款行政监管的混乱状况。

4完善我国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法律规制的建议

4.1从立法方面完善

首先是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对免责条款加以明确的规定,通过明确的强制性规范来限制保险人通过合同条款加重投保方的义务或排除投保方的权利的行为,减少合同纠纷。《保险法》是直接规制保险合同的特别法,在《保险法》中应对相关的免责条款做一些详细严谨的规定,如明确免责条款效力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等。

4.2从司法方面完善

司法规制是权利救济的最后手段,在司法规制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制免责条款保障立法规制的实效:加强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实质性公平的审查;加强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对免责条款公平、合理的解释;加强法院对双方当事人存在争议的条款是否已纳入保险合同中的审查等。在司法实践中,还要充分考虑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缔约背景,适当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

4.3从行政方面完善

行政规制与法律规制相辅相成,具有灵活性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以在《保险法》中设立相关的条款,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审批或备案的具体审查办法予以明确规定,在《保险法》中对未经过批准、备案的保险合同条款或者保险费率的法律效力进行明确规定,或直接使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受行政规制的条款,在一定期间内免于司法规制,即维持了行政规制的权威性,司法机关在一定期间后还享有审查权,保持了一定的弹性。

5结语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既能发挥积极的功能,也能带来不良的后果,为了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必须对免责条款中不合理的内容予以明确的限制,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飞.保险合同免责条款[J].商情,2013,(14):236.

篇8: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探讨

关键词:不可抗辩;适用范围;保险法;业务流程

一、 国际上通行的不可抗辩条款是指

国际上通行的不可抗辩条款是指保险合同成立一段时间后,保险公司不得以投保人违反重要事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或解除保险合同。一般两年内为可抗辩期,两年后,即为不可抗辩期。顺应国际保险发展趋势,我国2009年新保险法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虽然这一规定突破了旧法仅对由于投保人年龄不实告知才有两年不可抗辩期的规定,涵盖了所有项目的不实告知,但是其适用范围还是过于宽泛,不够准确。因此,本文将就不可抗辩条款范围的缩减及对保险业的影响与业务流程改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 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的缩减

(一)适用保险种类的探讨

从国际惯例来看,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险种为人身保险。从我国不可抗辩条款在保险法中所处位置看,立法者认为不可抗辩条款不仅适用于人身保险,也适用于财产保险。本文认为,对此条款适用范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即明确不可抗辩条款只适用于人身保险。主要原因为,人身保险一般保险期限较长,如果人身保险没有采用不可抗辩条款,在投保人年龄过大或者有取得保险金需求时,却因保险人指证投保人在保险合同签订时有不实告知情况的发生,遭到了拒赔,那么投保方可能会因年龄过大或者疾病的发生无法重新投保,导致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违反了人身保险蕴含的人道主义伦理价值,是不可取的;而财产保险契约一般为短期契约,即使中途终止契约,投保人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公司投保获得保障。同时,财产并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存,并没有过多的对不可抗辩条款的需求。

(二)在保险欺诈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不可抗辩条款应仅适用于人身保险,因此对于此条款在保险欺诈中的应用本文也只限定在人身保险中,即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保险欺诈的情形。关于保险欺诈是否适用不可抗辩条款大致有三种观点:(1)排除说,该学说认为不可抗辩条款不适用于保险欺诈,什么时候发现欺诈,就什么时候有权利否定保单效力(2)适用说,该说认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于欺诈行为(3)折中说,该说把欺诈行为分为一般欺诈行为与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一般欺诈行为适用不可抗辩条款,但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本文认为我国应采取的是适用说,即允许即使存在欺诈的保单获赔。原因之一即人身保险对生存与生命价值的保障性;其次是故意不如实告知与过失不如实告知、一般的欺诈行为和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往往难以区分。

(三)在可抗辩期发生了保险事故时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性

我国新保险法关于不可抗辩条款并没有涉及在可抗辩期的两年内发生了保险事故,但受益人拖至两年后申请理赔,而保险人在此时发现有解除原因时,是否仍可行使解除权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不可抗辩条款在适用前提上应限于两年内保险事故未发生。主要原因为两年可抗辩期间的设置理论上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前提: 如果契约经过两年后,仍然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则几乎可以认定投保人的告知即使有瑕疵,也不足以影响保险人对危险的估计。保险的长期实践证明,投保人在投保时告知瑕疵的影响往往在两年内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于保单生效的两年期间,则可以从客观上推翻上述不可抗辩条款设立的前提假设。此时,立法规定的两年可抗辩期应自动终止,排除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即纵使保险人两年后才发现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仍然可以行使解除权;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于两年可抗辩期间,证明投保人告知义务履行状况的证据并不难寻获,因此,无需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三、 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对保险业的影响

不可抗辩条款将加大保险人赔付的支出。不可抗辩条款主要是针对寿险业务,该条款可防范保险人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但是同时也增大了保险人所面临的关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风险。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系统信息尚不完备,公民就医及其他信息缺乏公共查询平台,凭目前的技术手段,寿险公司难以在前期了解消费者信息,更无法保证投保人如实告知。这会导致客户可能在投保时隐瞒病情,然后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导致赔付率上升。这无疑会给众多以代理人销售为主的寿险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一方面,寿险行业市场竞争残酷,需要更好的开展业务发展客户,另一方面,自己的利益保护受到了法律的强制性干涉,这给保险公司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

四、 寿险业对不可抗辩条款应用后的业务流程调整

(一)改进承保理念

由“宽进严出”转变为“严进宽出”,使得保险公司在发展业务时不仅要注重数量,同时也要注重质量,质量的把握要从核保的严格度开始。长期以来,大陆寿险公司核保环节相对宽松,如实告知部分主要依赖客户自觉性和个人代理人的判断,因而对于如实告知的纠纷和案件层出不穷。新《保险法》实施后,寿险公司应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即在客户投保时就应切实做好核保工作,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尽到审慎的审查义务,对于足以影响公司是否承保或者费率等重要因素的,应严格进行现场勘查,认真审核其资质,以避免其投机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保险纠纷。

(二)加强对个人代理人的管理

实践中,因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发的理赔纠纷主要集中在个人代理人销售的长期寿险和健康险保单当中。对此寿险公司应注意: 首先,与个人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时,应在合同书中将个人代理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时的流程和行为尽量予以规范明确,真正做到“有约可依”; 其次,应建立“营销员信用评级制度”,并与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接口联系。核保人员核单时能结合相关营销员信用评级等风险提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核保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营销员存在违规行为时,可将违规程度记录传输记载到营销员信用评级系统,以综合评估营销员的信用情况。实施对营销员不同信用评级进行差异化核保处理规则,对信用评级有问题的营销员代理的投保件加强生存调查等力度; 再次,要做好客户回访工作,对个人代理人展业行为进行定期追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桥梁,浅议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J].上海保险,2005(2).

[2]樊启荣,王冠华,保险法上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问题三论[J].暨南学报,2013(3).

[3]罗秀兰. 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2009,(12) .

[4]谭笑. 浅析新《保险法》对最大诚信原则内容的修改[J],中国保险,2010,(4) .

上一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训练下一篇:培训心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