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年级

2024-05-13

经典诵读三年级(精选6篇)

篇1:经典诵读三年级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必读书目: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泛读书目:

1、《寄小读者》 冰心

2、《小兵张嘎》 徐光耀

3、《皮皮鲁传》《鲁西西传》 郑渊洁 选读书目:

1、《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

2、注音版《史记》 西汉

司马迁

3、《马戏团的动物明星》 沈石溪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中国兔子德国草》 周锐、周双宁 必背古诗词:

1、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

赵嘏(gǔ)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

[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9、初晴游沧浪亭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20、云

唐代

来鹄(hú)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三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泛读书目:

1、《长生塔》

巴金

2、《科幻故事大世界》 童恩正 / 刘兴诗

3、《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扬松 选读书目:

1、《长袜子皮皮》

瑞典

阿斯特里德·林格伦

2、《鼹(yǎn)鼠的月亮河》

3、《笨狼的故事》

汤素兰

王一梅

4、《魔塔》

彭懿(yì)

5、《柳树间的风》(英)格雷厄(è)姆

必背古诗词:

1、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八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2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6、画鸭

[元]揭傒(xī)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17、竹石

郑燮(xiè)(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塞下曲

卢纶(lú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里。2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篇2:经典诵读三年级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功德无量。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二周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劳动造人,历尽沧桑。茹毛饮血,食果为粮。钻木取火,文明之光。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周

神农孝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千古传唱。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四周

夏桀商纣,多行不义。政简刑清,有凤来仪。天行其健,自强不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第五周

毛遂自荐,露才扬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穷匕见,士死知己。都江古堰,百世之利。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第六周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巧舌如簧,绵里藏针。孙子兵法,莫测高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七周

教学相长,能者为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第八周

孟母三迁,善择邻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断机训子,郑重其事。教子有方,尽心竭力。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第九周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平治天下,鸿鹄之志。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第十周

窈窕淑女,谦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屈子行吟,颠沛流离。离骚天问,金相玉质。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十一周

焚书坑儒,万马刘喑。巧言令色,借刀杀人。指鹿为马,包藏祸心。生灵涂炭,民怨沸腾。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十二周

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火烧阿房,一意孤行。四面楚歌,心灰意冷。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第十三周

避实就虚,捷足先登。鸿门赴宴,如履薄冰。招贤纳士,举贤使能。左右逢源,小屈大伸。早春呈水部线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第十四周

怀才不遇,一筹莫展。胯下之辱,委曲求全。十面埋伏,稳操胜券。兔死狗烹,负屈含冤。题监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十五周

精耕细作,五谷丰熟。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骞出使,不远万里。出塞 唐:王昌龄

篇3:三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一、教材内容及特点

本年级教材在“每日一诵读”中, 上册诵读歇后语、对联, 下册诵读谚语、《增广贤文》。由于歇后语生动有趣, 贴近生活, 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 特别喜欢。学生对对联理解较为困难, 恰好三四年级的“每周一大家”大概介绍到宋元明清时期, 而这段时间的大家们大多又擅长对对子, 所以, 我们在安排这些大家故事的时候, 又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对联趣事, 增强可读性, 又便于学生理解。对于下篇诵读的谚语, 好读、好记也好用, 都是来自生活中形象生动的句子, 也颇受孩子们喜爱。而《增广贤文》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明理懂礼。“每周一大家”这个部分介绍了32位大家, 结合儿童认知特点, 按照时间顺序编排, 以大家的生平、代表作品、趣味故事等形式呈现。这些小故事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便于孩子们阅读和讲述。“每月一名著”向孩子们推荐了8本书籍:《床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世界之最》《草原上的小木屋》《绿野仙踪》《少儿百科》《柳林风声》《夏洛的网》, 孩子们既可以沉醉于国内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又可以从科普类的书籍中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策略及效果

这套精心编写的教材, 我们可以怎样使用, 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承呢?

1. 家校合力落实每日诵读

“每日诵读”可以安排孩子周一至周四自己诵读书上的内容。可以请孩子每天诵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父母在孩子书上做上记录和评价。实在有困难的孩子, 能熟读几遍也应该给予鼓励。家长首先要保护孩子诵读的热情, 有时甚至可以陪着孩子一齐诵读, 营造良好的家庭诵读氛围, 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来。

我们每天早上全校都有统一的国学晨诵时间, 此外, 学校每周一还安排了国旗下诵读活动。孩子们在这个时候表现尤为自信, 他们很喜欢感受这种气势磅礴的诵读, 很乐意跻身于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样的活动给了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他们觉得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2. 教材中积累生活中运用

三年级的孩子会积累很多歇后语和谚语, 这些句子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孩子们觉得这些内容特别有趣, 诵读起来也很容易。但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诵读这个层次上, 是否浅薄些了呢?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来说, 鼓励他们恰当地将这些句子运用到说话或者写话中去, 孩子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老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运用。你会发现, 孩子们在课间活动的时候, 时不时地会冒一句出来;甚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我们在学习《滥竽充数》一课的时候, 请同学们谈谈对南郭先生的看法。有个孩子说道:“南郭先生假装自己会吹竽, 想在队伍里蒙混过关。我想送他一句, 猪鼻子插葱——装象!无论猪怎么装, 它还是猪。南郭先生靠假装是不行的, 人要有真才实学。”对于孩子这种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我感到特别惊喜。

3. 班级故事会

教材每周都编排了“小故事”这个内容, 这些故事都短小有趣, 孩子们喜欢读, 也喜欢讲。鉴于此, 我们可以组织孩子开展班级故事会。老师可以利用午休的时间或者阅读课的时间请孩子们轮流讲故事, 每天2~3人为宜。三年级的孩子, 有些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 讲的故事可能会结结巴巴, 或者没有重点。老师不用要求过高, 只要孩子能讲就行。老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他们, 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喜欢上这样的口头表达。其实在二年级的时候, 孩子们就经常讲成语故事, 班级故事会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到了三年级, 能上台讲故事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 而且你会发现, 通过这样的活动,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越来越强。

4. 班级诵读接龙

对联和《增广贤文》中有些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 孩子能诵读就可以了, 不需要都能够理解。为了提高孩子的诵读热情,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接龙活动。先确定诵读的内容, 然后小组内的同学每人诵读一句, 比一比哪个小组诵读时间最短, 诵读得最流利、最准确。在活动中, 孩子们既熟记了诵读内容, 同时又培养了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

5. 班级读书会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书籍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结合教材中“每月一名著”推荐的阅读书目, 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孩子们在读书交流活动中, 感受班级读书氛围, 让阅读走向更深的层次。

篇4:经典诵读三年级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5:三年级经典诵读剧本

甲(左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乐起

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乙(右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齐:昨夜雨疏风骤zhòu,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甲: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留无迹。桂魄pò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乙:玉宇琼qióng楼,乘鸾luán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齐: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甲:看,遥远的东方,杜甫迈着轻快的步子,从容而来。看到祖国统一,他喜极而泣,欣喜若狂。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齐: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ì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甲乙: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齐:与好书相伴,与经典同行,国学经典,永远年轻。乙:三年级一班经典诵读结束,谢谢大家!

篇6: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 郊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 愈 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 纶 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1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1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 绅 1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 绅 1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1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 岛 1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 牧

第一首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朝诗人,汉族。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他为人耿介倔强,一生穷愁潦倒,所以他的诗大多是抒发个人的坎坷不遇和揭露世态炎凉。但由于个人的清贫生活而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体会,所以又写了不少象《寒地百姓吟》、《织妇辞》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著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作品简析:《慈母手中线》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做的一首有关母爱的诗。在短短几句中,将母亲对即将远游的孩子的不舍刻划出来。一直到孩子临行还忙着替孩子缝衣服,虽然时间紧逼仍然一针一线一丝不苟。表面上母亲专注地缝制衣服,内心却不断担心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虽然如此,为了不让孩子担心,母亲只有把自己的担心和不舍藏在心里。

第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作品简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第三首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作品简析:《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第四首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作品简析:这首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第五首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作品简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第六首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品简析: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第七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作品简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颂千古的绝唱。

第八首 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品简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第九首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作品简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第十首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简介: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作品简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第十一首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作品简析: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第十二首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品简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第十三首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作品简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第十四首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作品简析:《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第十五首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上一篇:县政府耕地保护制度下一篇:优秀青年医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