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

2024-05-22

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共7篇)

篇1: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

二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近一年来,我们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详实部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这一活动的开展做到学校有方案、班级有计划、学生有保证,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提高,在做法上统一。力求言必行,行必果,使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校熠熠生辉。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总动员 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前,我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总动员,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身的经历,更具有感染力。有的老师说道:我小时侯,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诗文,虽然当时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发现那些东西都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思想的精髓。年长以后,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渐渐都忘记了,但唯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文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由此内化成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身般地跟随我的一生。三字经名句,在文章中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更能显示出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底功。

二、赏名句 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我们一起搜集了引用《三字经》名句的文章,重点朗读,体会作者的妙用之处,来引发孩子诵读《三字经》,引用《三字经》的兴趣。

三、觅方法 加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指导

首先我们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诵,终生受益”的思想,引导孩子多读,即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完全适合孩子古诗文的诵读方法。

其次,亲身感受法,诵读《三字经》,一方面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在体验中感悟一些东西。

四、多步骤 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针对本次活动,为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校分三步走:①背诵;②讲解;③引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发孩子诵古诗文的热情。其次,我班每天早自习时间读背一段。

本次活动的开展将近一年了,但对我们来说,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为熏陶和感染新一代的少年,让我们携着孩子的双手沉下心来——读经诵典吧!

篇2: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着学生每天乐此不疲地念诵着《三字经》,沉浸在经典诵读的氛围之中,我觉得我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年,我执教一年级。从下学期开起,我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三字经》,并循序渐进地背诵三字经。其实当时是带着极大的困惑去做这件事的。因为新课程一年级语文已经面临识字量、阅读量过大,很多学生难以将课本中内容消化的困境,如果再让他们读<<三字经>>,会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到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也学不好。他们能喜欢上,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吗?但是我还是带着困惑尝试了:

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诵读古文。在一大堆适合学生读的经典古文中,我先选择了《三字经》。它以短小的篇幅传授了儿童成长期必备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从天文地理、社会生活到治乱兴衰、文化沿革,都应有尽有。语言上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诵,适合少年儿童的口味。我的目的是用《三字经》为突破口,来奠定学生经典诵读的基础,培养他们对诵读的兴趣,继而不断学习新的经典,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打下更坚实的语文功底。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三字经》,学好《三字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苦读为后,激趣在先 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三字经》虽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要把这么长的《三字经》背诵下来,也是困难重重。他们虽有惊人的记忆力,却喜新厌旧,总喜欢老师变着花样安排学习内容。一旦长时间坚持同一学习方式,同一学习内容,他们一定会觉得枯燥,会产生厌学心理。我采取了“苦读为后,激趣在先”的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以故事 引经句

低段的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要给他们讲故事,再调皮的学生也会立刻安静下来。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故事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学生的好材料。

《三字经》中有很多句子含有小故事,如“昔孟母,择邻处”中包含了《孟母三迁》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中包含了《黄香温席》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中包含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有许多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故事;颂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故事;还有励志勤学,发奋图强的故事,也有弘扬爱国精神,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故事。如此丰富的故事素材,足以引起学生兴趣,引他们进入故事王国。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由经句讲故事,由经句编故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三字经》里寻找故事。在有故事为背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依据故事情节,学生很容易记住经句内容。

(二)联实际 透经句

《三字经》中也有很多句子没有故事作背景,但却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师可以在平时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时用上这些句子,也可以在相关语文课文学习中涉及这些句子。比如学到《两只小狮子》最后一段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我渗透了《三字经》的学习,我让学生从《三字经》里找一找能像狮子妈妈那样劝导懒狮子的话。很多孩子就开始搜寻已存入脑中的经句,有的很快举起了手,说出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句子。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狮子妈妈的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会活用了《三字经》中几句劝人上进的话,一举两得。

《三字经》有很多教育人的话可以为教师拿来教育学生。如用“亲师友,习礼仪”教学生见到老师能问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父亲节、母亲节到来之时,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生能关心父母,多为父母做事。

让《三字经》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经句容易被学生掌握并熟记。在教师不知不觉渗透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经句的`含义,而且能灵活运用。

(三)勤鼓励 喜经句

俗话说得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他们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成功,也会遇到挫折。此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既是一剂催化剂又是一贴良药,它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驱赶畏难心理。当学生能背诵大段《三字经》时,夸夸他,ⅹⅹ,你真棒!这么长的一段都能背下来,老师佩服你!”当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比赛取得好成绩时,奖奖他,给他一颗“经典诵读学习我好棒”小星星。当学生遇到了“拦路虎”帮帮他,让他扫除阅读、理解、背诵上的障碍。教师千忘不要吝啬一句鼓励表扬的话,一个鼓励表扬的动作、表情,它能让学生们更爱学古文。 二、导读成诵,方法为先

低年级学生首先发展的是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因此要低年级学生理解<<三字经>>很困难。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抓住学生记忆发展最佳时期,让学生熟记经典,做到“读书百遍”,等到他们有了理解能力时定能做到“其义自见”。但完成《三字经》1000多字的背诵,绝非易事。要让学生背下来,就得讲求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的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他们接受。因此,读背古文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据意背、据画背、听记背、问答背。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积极大胆地将传统的“击鼓传花”、等学生喜欢的游戏编入到经典古文学习中,让儿童能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让经典诵读活动充满乐趣和活力。 三、需要成效,恒心为要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一项本领时,入门后进步很快,当达到一定水平后,要前进一步很困难,如果无恒心坚持下去,也许就不再发展了。这里的坚持实际上就是一种恒心,可见恒心对孩子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不可能靠几天、几个月的学习,就能诵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古文。要让学习有实效,教师就得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

篇3: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4:三字经经典诵读方案

诵 读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当代少年儿童提出争当“四好少年”的希望,我校将在2011年新学期启动:“弘扬传统文化 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我们将借此契机,用传统经典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丰厚的积淀。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高尚的情操,营造扎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和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自觉践行。努力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

二、活动主题:弘扬传统文化 争当“四好少年”

三、活动对象:全体教师、五、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启动至2012年元月

五、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长:娄争鸣 副组长:张旭斌

员:潘果园

张幕林

李学斌

袁红英

雷跃进

六、活动内容及过程

《三字经》诵读及解义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无穷的宝藏。《三字经》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一本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因此,诵读《三字经》等中华经典,确实是教育学生从善恭谦,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最佳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弘扬优秀的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经典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的书香校园文化环境。

(一)组织宣传阶段 1、2011年9月向全体同学宣传诵读学习《三字经》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的意义。

2、分发《三字经》等。

3、要求每班设立2名“领读员”专职负责组织本班的诵读活动。

(二)具体活动安排

1、各班诵读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早读课15分钟和每天课前预备铃时间,以诵读《三字经》为主。每天在家要诵读20分钟至40分钟。诵读时间和内容要有计划安排。并在2012年元月之前将《三字经》全部通读完成。

2、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的文化阵地作用,开辟《三字经》诵读专栏,即拿出黑板的一小部分每天定期抄写更换《三字经》内容。每个月出一期经典文化宣传内容。

3、语文教师要利用班队会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如:吟诵、歌舞、演讲、故事会,让学生乐于参与。

4、举办有关于《三字经》的背诵和“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竞赛活动。

5.学校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班的诵读情况进行抽查。

6、举办老师家长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等活动的心得体会交流会座谈会。

7、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三字经》知识竞赛,对组织先进班级及优秀学生予以奖励。

8、总结评比表彰活动。(对教育活动优秀组织者老师学生和家长给予表彰。)

七、实施措施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做到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个阶段的经典诵读内容。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并拓展到少年队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促进争当“四好少年”,成为少年儿童行动的自觉追求和前进动力。

浏阳市普迹镇国井完全小学

2011年9月20日

篇5:三字经经典诵读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2.初步了解三字经。

二、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

三、所用学时:两周

四、教学用具:教学用音频播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2、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粗略讲解

5、指名领读。

六、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习,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七、作业:

篇6: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江南》《敕勒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诵读《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结合水墨画《草原》,通过说、看等多种感官感知北朝民歌豪放的风格。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诗文图、教材、古典乐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江南春》

1、导入新课:

2、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3、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橹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二、学习《敕勒歌》

1、欣赏蒙古曲-------马头琴演奏《草原》,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对蒙古族游牧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的认识。

2、欣赏水墨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

3、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学生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理解穹庐的意思。

4、完整欣赏老师朗诵。

5、观看影碟《蒙古舞表演》。

《咏鹅》《风》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学习《咏鹅》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生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2、讲读诗句

A、读古诗,说说这句诗有几行几句。

B、讲读每一句。

C、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D、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对照图来理解)

3、再读课文,演一演

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清,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小诗?全班朗诵

师;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吟诵小诗?

二、学习《风》

1、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看录像: 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

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

3、欣赏第二遍

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出你来做

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

4、学说古诗

(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

5、听录音表演古诗: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你看我们小朋友也会作诗了。

7、延伸活动:玩风车 《咏柳》《春晓》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孟浩然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出示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背诵古诗。

学习《春晓》

一、导入:下面我们学习第下一首古诗《春晓》,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凉州词》《出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凉州词》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学习《出塞》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生背诵。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 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生齐读课题。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3、生齐读全诗。

4、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静夜思》《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静夜思》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二.理解古诗

1、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2、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3、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4、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

学习《古朗月行》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导读:(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图文(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五、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六、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2、比赛朗读

学习《鹿柴》

1、听范读,整体感知。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词句。

但:只。

闻:听见。

第一句讲山中空旷无人,突出“静”。

第二句讲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显其“动”。

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后两句。

想象一抹夕阳的余晖射入林中,映照在青苔上的景象。体会一小片光景衬托出“深林”的宽广和幽暗。

3、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自己朗读、背诵这首诗。

5、全班背诵《鹿柴》。

篇7:浅谈幼儿对《三字经》的诵读

品读《三字经》,心灵得到了净化,个人思想得到了升华,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五六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思维能力比较单一。幼儿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看到很多人都读,就容易激发兴趣;诵读时,及时的给予口头鼓励,就能激发他们积极表现的欲望;诵读时,不断变换背诵的形式,坚持背诵的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无暇的白纸,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幼儿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三字经》达到成诵的效果呢?下面我来谈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幼儿园幼儿《三字经》的诵读。

一、创设诵读《三字经》的氛围

“流行”能提高兴趣,一点不假,幼儿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读,就容易激发兴趣,就好像幼儿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因此,刚开始,并不没有刻意地要求幼儿去背诵,而是在教室内的活动区张贴放大的《三字经》句子和字画,在课间或课前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站在前面读上几句,幼儿们特别感兴趣,也模仿着跟老师读。时间一长,他们也都有点会读了,兴致也越来越浓厚。出现了全班幼儿你读我也读,你背我也背,热热闹闹,其乐无穷的现象。这样,全班幼儿不由自主地都投入到了《三字经》的背诵中。

二、不断鼓励幼儿诵读《三字经》

鼓励可诱发幼儿们努力学习,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在师生共同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鼓励,有时只是简单的“你真行”、“你真棒”二三字的口头鼓励,就能激发他们积极表现的欲望。一天鼓励几次或几个幼儿,天天坚持及时进行鼓励,这样,全班幼儿都能始终处于奋进的状态,班内就出现了比超赶先的现象,由原来的无意背诵变为有意识的自觉主动背诵。

当然只是口头的鼓励是不够的,时间长了幼儿必然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理。为长久保持幼儿的积极背诵状态,我们在采用口头鼓励的同时结合“成长纪录袋”的形式,制作纪录卡,采用背四句就在卡上贴上一个小五星,获得五个小五星后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成为背诵大王。背的越多,得的小红花就越多(如:若能背二十句可以得一朵小红花,三十句就可以得两朵小红花,四十句就可以的三朵小红花,以此类推),每周评比一次,不受人数限制,完全根据背诵的数量进行奖励。

三、在园内进行形式多样的《三字经》诵读

为保持幼儿背诵热情的持久性,我们还不断变换背诵的形式,坚持背诵的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

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等时常进行变换。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幼儿感受到了读、背的乐趣,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灵活机动,化整为零。早晨到校后诵读几分钟,课前安排几分钟,在吃点心的时候可以安排一点时间,在用餐前,老师在打饭的时候,也可安排一点时间进行背读《三字经》,下午吃过点心,放学前都可以安排一点时间出来学习《三字经》,回到家后还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已经会背的那部分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为及时梳理学过的内容,我们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来复习前面学习过的《三字经》,在让幼儿读背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说一段《三字经》或讲一个与《三字经》有关的小故事,来加深幼儿的记忆。

形式的变化和时间的机动,使幼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背诵热情,因而他们的背诵进度也很快。现在我们的幼儿都能背到“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在会背的基础上,为了训练他们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又广泛拓展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幼儿展示的平台。

首先,在“说”上下功夫。因为,“说”符合《三字经》的内容和形式,能够训练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弥补幼儿表达欠缺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接受到我国传统的曲艺形式,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加广泛的了解。

接着,又围绕着如何“说”进行了深层的讨论,大家通过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字经》的幼儿歌谣、故事等等,以这样的形式来进行比赛。形式确定后,在背诵的同时灵活穿插一些说唱形式,有机地把背诵与说唱、训练与发展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四、家长的参与,是园内诵读的延伸

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幼儿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幼儿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幼儿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幼儿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幼儿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幼儿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幼儿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领悟其独特的思想价值

幼儿应该怎样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呢?《三字经》首先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教之道,贵以专。”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必须一心一意的经历。现在出现的一个很普遍的想象就是,样样通,样样不精。这与许多家长片面追求有一定关系,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幼儿自己有一种浮躁的习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这对诵读是非常不利的。《三字经》明确的提出了“专”字,就是希望我们能专一,一心一意,这对幼儿的习惯培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其次,《三字经》中还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要求,即做儿女的要从小就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知识。《三字经》还为我们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黄香九岁便懂得孝敬父母,孔融四岁就懂得友爱兄长。这些都不是他们天生就会的,而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亲近良师益友而习得的。可见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择其善者,弃其恶者。

《三字经》之所以易于背诵,是因为《三字经》的编写注意了押韵。所以这样短小精悍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就更加便捷了。另一方面,对《三字经》的背诵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开发幼儿的记忆能力,开启智慧,崇尚圣贤之道,加强幼儿文化根基,文化教养,文字功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幼儿当中,背一段《三字经》,已经是人人能做到的事情;讲一段《三字经》中的故事,虽然不是人人能讲,但也能知道其中某个故事;结合《三字经》内容绘一幅画,幼儿也能看着图画说出是什么内容;用熟悉的旋律唱《三字经》,每个幼儿也能跟着演唱。总之,现在《三字经》的内容应该说是已经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贤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使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屹立不倒。所以,让幼儿诵读、学习《三字经》等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迫切而必要的,它不是复古,而是在传承和挖掘中国文化的宝藏。

上一篇:阅读伴我成长作文600字-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母亲节祝福语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