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24-05-24

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通用7篇)

篇1: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

赣猪秘字〔2015〕08号

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

见稿)意见的函

各协会会员:

为进一步加强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增强协会凝聚力,保障会员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处起草了《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各会员于9月30日前将修改意见建议以电子邮件、传真或信函方式反馈至协会秘书处,逾期视作无意见。

联系方式:

秘书处地址:南昌市文教路359号(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右侧)

邮编:330046 联系人(电话):张国生

***

0791-86273345(可传真)

E-mail:jiangxiyangzhu@126.com

江西养猪信息网网址:

附件: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5年8月19日

附件:

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保证会员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遵循本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协会会员要严格遵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规定的相应权利,同时有责任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三条 本协会秘书处具体负责会员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会费收缴登记备案、参加活动信息登记备案制度等。

第二章 入会条件和程序

第四条 本协会的会员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第五条 本着宁缺毋滥、行业代表的原则,凡符合本协会章程规定的条件,拥护本协会章程,在协会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均可申请入会。

第六条 申请入会者,可从江西养猪信息网

()下载入会申请表,填好申请表与以下资料同时提交:

(一)企业或单位团体执照复印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企业或单位团体概貌实景照片(大门、整体布局、内部实景各1张);

(四)企业或单位团体联络代表1寸证件照1张;

(五)个人会员附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1寸证件照各1张。第七条 本协会秘书处收到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提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经批准后发入会通知书。

第八条

申请者接到入会通知书之日起一个月内缴纳会费;本协会收到会费后,颁发会员证书和单位会员牌匾,并在本协会内部资讯和网站上予以公布,该会员即可行使(享有)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义务)。

第三章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协会各项活动的权利;

(三)获得本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要求本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六)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本协会组织的活动,完成本协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期、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向本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不损害协会荣誉。

第四章 会员服务

第十一条

为会员提供的服务:

(一)定期为会员提供本协会内部资讯;

(二)在本协会网站上宣传会员单位,帮助会员单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通过本协会网站、刊物、微信等,获得专题调研和行业统计等资讯;

(四)为会员提供参加本协会专题会议、培训、国内外学习交流考察的平台;

(五)为会员提供行业政策、行业标准信息、咨询及指导;

(六)受理会员诉求并代表会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

要求。

第五章 会员管理

第十二条

本协会建立会员联络制度,会员单位应设联络代表一名。联络代表受会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代表该会员单位与本会进行日常联络;个人会员应当由其本人在本协会履行职责。

第十三条

本协会统一编制会员名录,会员名录中所填事项发生变更时,须及时通知本协会作相应记录变更。

会员发生下列情形时,应自发生该情形之日起30日内函告本协会:

(一)变更会员单位代表人或联络代表;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三)公司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及撤销;

(四)变更经营范围、主要营业场所;

(五)本协会要求或会员认为需要函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本协会根据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第六章 会费

第十五条

按本协会章程的规定,会员应按时缴纳会费,具体会费标准如下:

(一)副理事长单位每年缴纳会费4000元;

(二)常务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2000元;

(三)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00元;

(四)团体会员每年缴纳会费600元,个人会员300元。第十六条

多重身份的会员以会费最高等级标准缴纳,不重复缴费。

第十七条

原则上要求会员一次缴满一届(5年)的会费,也可分年度缴纳,于每年3月31日前缴纳当年会费。

第十八条

鼓励会员对协会捐助或资助。

第七章 退会及违规处理

第十九条

退会自由。会员要求退会时,应书面报告本协会秘书处,并办理相应退会手续。

第二十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会员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

(一)1年内无故不参加本协会活动的;

(二)承诺参加本协会活动又无故不参加的;

(三)会议中邀请其他代表外出活动(谈业务、吃请等)的;

(四)不按本协会活动要求以电子邮件、电话或书面等形式

提供参会回执的;

(五)会议(活动)迟到半小时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取消会员资格:

(一)2年内无故未参加至少1次本协会活动的;

(二)连续2年不交纳会费的;

(三)本人已调离或失去联系一年以上(含)的;

(四)严重违反本协会章程相关条款的。

第二十二条

会员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关停整顿、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的,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予以除名。

第二十三条

会员资格终止后,按照本协会章程规定办理退会手续,本协会收回其会员证书和牌匾,并在本协会网站及内部资讯上进行公告。其享有的会员权利亦随之自动终止。

第八章 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诚信经营、社会奉献、科学发展事迹突出或者对本协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或其相关人员,经批准本协会可给予书面表扬、公开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及本协会认为合适的其他形式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会员的奖励,由本协会秘书处提出奖励意

见,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核批准,做出奖励决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本协会理事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 年 月 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自表决通过之日起试行。

篇2: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测管函〔201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为了建立测绘市场信用机制,惩戒测绘市场失信违约等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测绘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测绘行业健康发展,我司组织起草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送给你们征求意见,请于4月20日前将书面修改意见反馈我司。

联系人:李倩

电话(传真):010-63882217

电子邮件:hgshgc@163.com

附件:1.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起草说明

国家测绘局法规与行业管理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1:

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测绘统一监管,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测绘市场秩序,促进测绘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征集、处理、发布、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测绘市场信用信息是指测绘单位在测绘市场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单位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统一管理,组织制定全国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建立全国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管理,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组织建立和维护本行政区域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发布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业测绘单位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

第四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指定测绘市场征信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具体负责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征集、处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具体工作。

第五条 鼓励测绘行业社团组织参与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测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六条 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征 集

第七条 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由测绘单位的基本信息、测绘市场交易信息和其他信息构成:

(一)基本信息主要指测绘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法定代表人、股东构成情况、测绘资质、业务范围、所有制性质、成立时间等信息。

(二)测绘市场交易信息主要是指测绘单位承揽测绘项目、履行测绘合同等测绘市场活动中产生的与测绘信用有关的信息。

(三)其他信息主要是指与测绘市场信用相关的测绘市场准入及监管信息,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结果信息,履行测绘成果汇交义务信息,测绘市场招投标活动监管信息,行政处罚及行政机关通报批评信息,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结果及强制执行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

第八条 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征集包括以下方式:

(一)征信机构自行收集;

(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

(三)测绘单位主动申报。

征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不得采用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第九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征信机构应当依法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保密等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条 征信机构自行收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应当直接取得信用信息主体的确认。但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已经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

县级以上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准确、真实、完整的记录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测绘单位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并按规定提供给征信机构。

测绘单位主动申报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应当提供有关原始记录材料。基本信息由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测绘单位自行录入填报,并由测绘单位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所收集的信用信息及时、客观地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和加工,建立测绘单位信用档案。

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以确保信用信息的及时更新,实现对信用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管理,确保信用信息安全。

第三章 发布查询

第十四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对属于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范围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予以公开,并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

前款之外的其他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由征信机构征集获得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依法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

第十五条 发布的良好信用信息包括荣誉称号、评定(表彰)时间、评定(表彰)部门、有效期限和主体身份识别信息等内容。

发布的不良信用信息包括违法犯罪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结果、处罚部门、处罚日期和主体身份识别信息等内容。

第十六条 良好信用信息的发布期为3年,不良信用信息的发布期不少于6个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发布期限届满,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征信机构查询获取相关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基本信息有效期至测绘单位终止;不良信用信息自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内有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超过有效期的不良信用信息不得披露或者使用。

第十八条 征信机构应当依法按照规定向信用信息主体提供其信用报告。未经信用信息主体同意,不得向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其信用报告。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无偿使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

社会组织和个人申请查询信用信息,依法实行有偿查询制度。具体办法由征信机构拟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查询信用信息,应当向征信机构提交书面查询申请和确有工作需要的书面证明材料。

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的,征信机构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供查询;不符合要求的,征信机构应当场或者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征信机构应当与查询者签订保密承诺协议。查询者不得用于约定以外的其他用途,不得向信用信息主体以外的第三方提供。

第二十二条 征信机构应当定期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测绘市场信用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时应当将测绘单位信用信息作为参考。

第二十三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无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高的测绘单位,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给予参加测绘市场活动的优先政策;

(二)作为衡量履行合同能力的参考依据;

(三)授予信用相关的荣誉称号;

(四)鼓励诚信经营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四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测绘单位,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必要时可以实施下列措施:

(一)对失信行为以适当方式予以曝光;

(二)限制参与测绘市场投标或者依法向招标机构、有关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告知该单位信用情况;

(三)限制参加财政资金投资的公共项目建设;

(四)依法予以降低测绘资质等级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约措施。

第二十五条 征信机构应当建立测绘市场信用评价机制,按照测绘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评价标准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保证信用评价客观、准确和公正。

测绘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评价标准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异议处理

第二十六条 测绘单位和查询者认为信用信息有误的,可以向征信机构书面提出异议处理申请,要求予以更正。

异议处理申请人应当就异议信息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异议处理期间,征信机构暂不披露和使用异议信息。

第二十七条 异议信息是征信机构自行采集的,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须更正的,应当及时更正,并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以及被征信单位;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须更正或者无法核实的,可对异议信息不作修改,但应当书面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二十八条 异议信息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应当由提供信用信息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通知征信机构予以更正。

异议信息是其他征信机构在共享信息时提供的,征信机构应当通知信用信息提供者进行核实。信用信息提供者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九条 信用信息是主动申报的,申报人发现提供的信用信息有误的,应及时书面通知征信机构更正。征信机构应当在接到书面通知和相关证明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更正。

第三十条 征信机构在收到异议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作处理的,异议处理申请人可以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作出处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网站和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等向社会公开下列事项:

(一)信用信息的征集规范和发布时限;

(二)信用信息查询程序以及收费标准;

(三)获得信用报告的方式以及收费标准;

(四)异议处理程序;

(五)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 征信机构应当将下列事项报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征信机构对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和评价的操作规则;

(二)保证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依法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发生重大运行故障、信用信息严重泄露等情况时,征信机构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并立即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 征信机构发生解散、被撤销、破产等营业终止事项时,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其自行征集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数据:

(一)移交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二)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转让给其他征信机构;

(三)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销毁。

第三十五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更正,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信用信息的;

(二)虚构、篡改信用信息的;

(三)未及时向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的;

(四)提供失实信用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

(六)擅自披露信用信息、提供测绘单位信用报告的;

(七)泄露信用信息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处理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征信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以篡改、伪造、泄露信用信息等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附件2:

关于《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和起草过程

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广泛服务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尤其是随着测绘高新技术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推进,测绘工作对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公共应急的保障作用愈发重要。近年来,测绘工作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海南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国二次土地调查、西部建设、南极科考、卫星应用系统建设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测绘及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中央高度重视测绘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领导多次对测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或批示。“十二五”期间,测绘工作将紧紧围绕“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稳步发展,扎实推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服务。

近年来,测绘事业蓬勃发展,地理信息应用日益广泛,测绘市场不断壮大,有力助推了经济增长。随着测绘市场的繁荣,测绘市场主体逐渐多元,测绘单位规模不断升级,测绘产品日益多样,测绘市场中违法违规、欺诈、不正当竞争等不诚信行为有所增加,破坏了市场主体间的相互信赖,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扰乱了测绘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测绘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良好的市场信用体制有助于规则的建立、秩序的形成,能有效减少交易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提出“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抓紧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2009年,国家测绘局发布《关于加快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2年,要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测绘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信用平台,建立健全测绘市场活动主体的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实现信用信息的征集、查询、发布、共享和应用;测绘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测绘市场信用奖惩机制基本建立;测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明显提高;守法诚信的测绘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测绘市场信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任务重、周期长,既需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层层推进,也需要测绘市场主体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测绘市场信用建设必须以信用为核心,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测绘市场活动主体信用情况记录、共享、公布等机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间信用信息的交流、共享,实现测绘市场信用管理体系,促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形成。构建完善的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是第一步,目前,测绘领域的信用制度尚为空白,结合测绘工作实际,制定一部专门的测绘信用征信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国家测绘局相继在江苏、河北、浙江和湖北等省组织开展测绘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试点实践基础上,经充分调研论证,听取有关领导和专家意见,委托江苏局起草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2月国家测绘局组织召开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论证会,有关试点省局及专家参加了会议,对办法进行了论证。会后根据论证意见对办法进行了修改行形成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分六章三十八条,明确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征信机构职责,规定了信用信息的征集、信息查询发布、信息异议处理制度,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测绘信用信息界定

测绘信用信息是开展测绘信用征信的基础,科学、严谨地界定信用信息至关重要,如果宽泛界定信用信息,将与市场主体信用关联度不大的信息纳入征信范围,将大大降低测绘征信工作效率,与测绘信用征信的初衷相悖,难以取得实效。《征求意见稿》第二款规定“本办法所称测绘市场信用信息是指测绘单位在测绘市场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单位信用状况的信息”明确其范围。

(二)关于测绘信用信息分类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的分类,规定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由测绘单位的基本信息、测绘市场交易信息和其他信息构成,并列举了信用信息具体内容。《征求意见稿》规定不良信用信息的有效期限为自行为或者事件终止后5年内,超过此期限的,不予披露和使用,警示失信行为的同时,兼顾对测绘市场主体的扶持,督促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改正,依法测绘,诚信经营。

(三)关于测绘信用信息征集

测绘信用信息征集工作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征集的信用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信用信息使用的效率,也关系到测绘信用评定结果的权威性。《征求意见稿》第四条规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指定测绘市场征信机构开展征信工作,并在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征信机构自行收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测绘单位主动申报”等三个征集渠道,最大限度地保证信用信息的广泛性、真实性、准确性。测绘信用信息与市场主体利益密切联系,测绘征信工作开展的同时,注重对私权的保护,《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规定,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管理,确保信用信息安全。此外,《征求意见稿》也规定了信息主体的具有同意权、知情权、查询权、异议权等一系列权利。

(四)关于测绘信用信息公布

为了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征求意见稿》第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了发布信用信息的主体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规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对属于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范围的测绘市场信用信息予以公开,并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其他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由征信机构征集获得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依法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

(五)关于信用信息的使用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第十九条规定信用信息的使用方式“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无偿使用测绘市场信用信息。社会组织和个人申请查询信用信息,依法实行有偿查询制度”。主管部门的无偿共享和市场主体的有偿查询制度,有利于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测绘单位的信用情况并进行有效监管,也方便了测绘市场主体,使其及时了解潜在合作对象的信用情况,及时作出决策,有效降低市场经营成本。同时办法还规定了社会组织和个人查询信用信息的程序,明确有关查询信息的保密要求。

(六)关于信用惩戒机制

测绘征信工作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测绘行业统一监管、促进有序竞争市场形成的重要手段,《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规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时应当将测绘单位信用信息作为参考”。为了在测绘市场管理中更大限度地发挥信用评价的效力,促进测绘单位诚信经营,《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三、二十四条分别明确规定了信用激励措施和惩戒措施。

(七)关于测绘信用信息异议处理

信用信息征集渠道较多,直接涉及信息主体利益,信息异议不可避免,畅通异议处理渠道,有效解决争议,将有效提高征集的信用信息质量,也增强了测绘征信工作的权威性、严谨性。为保护信息主体利益,避免失实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规定,异议处理期间,异议信息暂不披露和使用。为防止征信机构不作为侵害信息主体利益,《征求意见稿》第三十条规定,征信机构在收到异议处理申请20个工作日内不予处理的,申请人可以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处理申请。

(八)关于征信机构监督管理

篇3: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了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 合理规划未来五年的农业机械化标准建设重点, 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我司组织起草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 (具体文本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http://www.amic.agri.gov.cn下载) , 请你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并于2009年8月18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至我司监督管理处。

联系人:王国占, 联系电话:010-59193362、59193308 (传真) ;电子信箱:njhjgc@agri.gov.cn。

附件: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二○○九年八月四日

附件: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

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提出了2010-2015年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 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益,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 农业机械化标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制修订农业机械化标准190多项。农业机械化标准范围向重点机具、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拓展, 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维修等领域的标准得到不同程度加强。目前现行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8项、农业行业标准205项、地方标准若干项, 正在制修订的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52项, 以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 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 应用率不高, 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 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标准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在总结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制定的, 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具有科学、统一、规范的特点。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是促进农机推广应用,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运行的技术依据, 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 是提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标准化发展规律, 紧紧围绕提高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的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突出重点、需求优先、兼顾平衡、分步实施, 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协调, 以国家标准为龙头、以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基本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需求, 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安全、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 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主要机具、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为重点, 又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履行职能、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要, 逐步填补农业机械化标准类型空白, 扩大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覆盖范围, 实现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合理布局。

2.标准制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切实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 加强标准需求研究、标准制定前期基础技术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 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扎实的科学证据, 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技术水平。

3.适时制定与及时修订相结合。除抓紧填平补齐急需的标准外, 还应当注重标准的宣贯实施, 适时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 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及时修订, 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提高标准的应用程度。

4.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政府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监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鼓励农机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步伐。

(三)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结构更趋合理, 标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完善, 实现主要作物、重点机具和技术的质量标准成龙配套, 基本能够满足农机化行业监管、技术推广应用、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 基础标准

重点建设农业机械化领域术语标准, 补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评价和机具匹配标准。

(二) 技术标准

以经济作物机具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修理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可靠性评价和适应性评价标准为重点, 完善机具作业质量标准。

(三) 管理标准

重点建设安全管理标准。

到“十二五”期末, 规划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272项, 其中2010~2012年规划建设75项。具体建设项目见附件。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坚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 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制定阶段建设发展规划, 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强化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措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加强工作指导, 及时了解新情况, 总结新经验, 解决新问题, 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委会建设, 积极探索标委会运行的新机制, 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好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 在标准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标准评估以及标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教育培训制度, 在农机科研、教学、鉴定、推广、监理、维修、管理、生>>>产等领域大力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研究、制定、实施能力。

(三) 切实增加标准工作投入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基础理论研究、制修订、普及和培训的投入。同时, 要积极争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支持, 加大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四) 加大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认知度和农机企业、用户贯彻标准的自觉性。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数据库建设, 建立高效的标准信息网络, 及时收集、发布和传输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标准信息, 提高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示范推广, 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五)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篇4: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篇5: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关于征求《取水定额 第7部分:酒精制造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由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2)归口,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共同编制的《取水定额

第7部分:酒精制造(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现发送给贵单位,请研究并提出意见,以电子邮件或书面回复形式,于2013年10月21日前反馈给协会。

联系人:张国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11层 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

邮政编码:100048

电子信箱:jiujingfenhui@163.com 联系电话:(010)68193010 传真:(010)68193003 附件:

1、《取水定额

第7部分:酒精制造(征求意见稿)》

2、反馈意见单

篇6: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2011年06月29日

关于征求对《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为更好地规范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我司研究制定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送你单位征求意见,各地书面意见请于2011年7月8日前反馈我司车辆管理处。

联系人:柴晓军电话 010-65293754,传真:010-65292740。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章)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建设管理及车载终端的安装使用,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联控系统)各级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终端的安装、使用、维护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重点营运车辆是指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以及其它按规定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以下简称卫星定位装置)的营运车辆。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单位。

地市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地市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第四条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企业为主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 道路运输企业职责

(一)负责对本单位所属车辆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

(二)负责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所属车辆的动态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三)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为其提供车辆安全监控服务;

(四)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接入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6-2011)的监控平台,及时向上级监管平台传输定位数据,并保证数据上传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

(五)企业监控平台应准确、完整地录入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信息,记录车辆行驶情况等信息;

(六)企业应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根据车辆行经道路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

(七)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实现对营运车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动态监控;对上级监管平台发出的指令进行应答,并执行相关要求;

(七)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确保车辆在线时间;

(八)企业应按照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并记录存档,严重违法或多次违法驾驶信息应至少保存1年时间;

(九)企业应对驾驶员人员故意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行为,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

第六条 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职责

(一)通过交通运输部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以下简称运营商)方可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提供卫星定位系统服务;

(二)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维护、使用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及卫星定位终端;

(三)运营商应保证提供给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稳定运行,保证所经营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向管理部门传输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运营商应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及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软件升级、设备维修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五)运营商应负责对运输企业监控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六)受道路运输企业委托提供各项安全监控服务的运营商,应及时向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所服务的企业提供车辆运行违规信息,并对违规车辆驾驶员进行实时警告。

第七条 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二)指导、监督、考核运输企业平台监控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三)监督、考核本辖区内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运营商,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四)对不能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和多次违规的运输企业作出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

第八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指导、监督下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二)建设和管理本行政区域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监管服务平台;

(三)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运输企业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

(四)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监管、监控平台考核管理办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交通运输部;

(五)对本辖区内从事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服务的运营商进行监督,组织实施运营商考核、评价活动,规范运营商行为。对无法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

第九条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职责

(一)负责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简称全国平台)的建设、维护、监控和管理工作;

(二)负责对省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将运行情况上报交通运输部;

(三)负责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受部委托组织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对各级监管、监控平台和车载终端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并组织对标准符合性审查检测机构的评审和日常管理;

(四)负责协助交通运输部完成对省级监管平台各项考核工作。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职责

(一)统一领导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制定全国联网联控工作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制定技术标准、办法,规范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系统应用工作;

(三)指导、监督和考核各省级平台工作;

(四)建设和管理全国平台,组织技术支持单位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正常运行;

(五)领导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

第三章系统维护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对各自所管理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平台的系统安全。

第十三条 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与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监测、定期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基础支撑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三)平台应用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完善、优化、拓展、升级等;

(四)系统数据的交换、传输与定期备份;

(五)软硬件配置变更管理;

(六)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维护。

第十四条 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车辆的定位数据源管理:各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负责对本辖区、本单位车辆定位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平台间数据传输应严格按照《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实现。

(二)运政数据源管理:运政数据来源于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日常运政业务管理系统。联网联控系统所需运政数据包括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经营线路等信息。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按照部省道路运政信息联网系统规定的统一运政数据格式,将数据传送至交通运输部及各省联网联控系统省级平台,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不符合有关数据标准的数据,由各省组织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地图数据源管理:联网联控系统中的地图数据应采用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的正规地图数据,并符合国家测绘局的地图数据加密要求。

第十五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等级分为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一般故障是指局部的、影响面较小、不会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严重故障是指区域性的、影响面较大、可能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

第十六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事故处理程序。

一般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检查故障症状,确定故障范围,查找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的办法,并向本级平台的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并备案。在不影响其他使用的情况下,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一般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上级监管机构。

严重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管理或系统维护部门要立即检查故障症状,查明故障范围,在查找故障原因的同时,立即报告该级平台的主管领导并备案并上报交通运输部。主管领导根据故障性质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规定程序组织部门抢修。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严重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十七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处理根据各级平台的职责分工,由网络管理、系统维护部门(人员)负责解决。

(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解决全国平台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类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对省级平台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向交通运输部上报故障处理报告。

(二)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省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到交通运输部,负责恢复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全国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省级平台与企业及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地区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省级平台与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省级平台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恢复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运输企业和运营商:负责解决企业级平台范围内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保证定位数据上传的稳定性;当省级平台或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企业级平台端数据传输的恢复,并向上级监管平台上报故障报告。

第四章考核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为保证联网联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级应逐级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应作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

第十九条 建立季度考核制度。交通运输部组织联网联控系统季度综合考核,通过全国平台实现对省级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省级监管平台实现对下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地市级监管平台或客户端实现对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期对下级监管平台、监控平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各运输企业或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考核情况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统一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二十一条 各级平台考核指标包括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车辆在线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入网率、车辆警情处置率、平台故障情况以及数据质量情况。

车辆在线率:10分钟内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上线率:在设定时间内(分为月度、)在线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当前处于营运状态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入网率:当前或曾经接入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车辆总数占本辖区内所有重点营运车辆的比率;

车辆警情处置率:指监管平台或监控平台处理车辆警情数量占报警总数的比例;

平台故障情况:指监管平台上下级之间或监管平台与监控平台之间由于设备或链路问题引起的数据传输中断时间、中断次数、处理情况等;

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质量包括各级监管平台和监控平台上报车辆卫星定位数据质量及运政数据质量情况。

第二十二条 奖惩措施

(一)长期无法达到安全监控工作要求的企业,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考核应纳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日常安全管理考核和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营运车辆审验依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应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证。

(二)建立运营商考评制度。不能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整改不力或造成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运营商平台考评不合格的,应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进入道路运输行业的服务资格。

(三)部、省、地市各级监管平台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将进行全国通报批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篇7: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江西省测绘行业协会章程(初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江西省测绘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英文译名:Jiangxi Associ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缩写:JXASM

第二条 协会的性质:由江西省境内的测绘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支持测绘事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是经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协会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及社会道德风尚。协助政府进行测绘管理,为测绘行业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调和协商解决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助建立规范的测绘市场秩序,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全省测绘事业发展。

第四条 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江西省测绘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是江西省民政厅。协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协会的住所:江西省测绘局办公楼一楼。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69号(省府大院西一路2号)。邮编:330046 电话:(0791)6269752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宣传、贯彻测绘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及测绘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新技术(标准)推广、会展招商等活动,协助有关部门组织行业的评优评先、技能竞赛活动,受委托开展技能鉴定的培训、考核和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认可工作,指导、协助会员单位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开展全省行业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会员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协助有关部门制定行规行约、服务标准和质量规范,组织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规范会员的测绘质量行为,参与测绘市场管理,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的行为进行惩戒;

(四)对行业的发展和改革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对全省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参与政府决策论证,提出有关测绘立法和政策的建议;

(五)代表会员单位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合理要求,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六)组织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会员与其他行业经营者、消费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七)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测绘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或 者规程,承担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务;

(八)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九)其他依据法律、法规及协会章程可以开展的工作。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协会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以团体会员为主。

第八条 申请加入协会的会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按时交纳会费;

(二)志愿加入本协会;

(三)是从事测绘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与测绘相关的科研、教学等单位,或者是热爱测绘事业且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有关人士。

第九条 会员加入协会的程序:

(一)申请团体会员的单位,应当提交单位的入会申请书。申请个人会员的,除提交本人的入会申请书外,还应当有本协会两名会员介绍;

(二)经协会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协会秘书处发给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的权利:

(一)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协会的活动;

(三)获得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对协会会费收支情况的质询权。第十一条

会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一)执行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协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照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标准,按时缴纳会费;

(五)向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第十二条

协会会费标准:

(一)会长单位每年缴纳会费30000元;

(二)副会长单位每年缴纳会费20000元;

(三)常务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000元;

(四)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5000元;

(五)丙级资质会员单位每年缴纳会费3000元;

(六)丁级资质会员单位或者其他团体会员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00元;

(七)个人会员每年缴纳会费20元(按届一次缴纳)。第十三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连续二年不交纳会费或者不参加协会活动的,并且经劝告仍不改正的视为自动退会,协会将以书面形式取消该会员资格,收回会员证。

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或者违反行规行约,损害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形象的,或者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决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同业制裁、除名等惩戒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协会将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予以查处。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五条 协会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必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会员代表1/2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换届的,必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八条 协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认为有必要或者经1/5以上会员代表提议的,可以临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九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人数不超过会员代表数的1/3。第二十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决定会员的吸收、除名及奖罚;

(五)决定申请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协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必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1/3以上的理事提议召开理事会的,可以临时召开理事会会议。情况特殊时可以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三条 协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二十条第一、四、五、六、七、八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四条 常务理事会必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五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1/3以上的 常务理事提议召开常务理事会的,应当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情况特殊时可以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六条

协会设会长1名,名誉会长、副会长若干名(副会长人数不超过常务理事的1/3),秘书长1名人。会长、副会长从理事或者常务理事中经民主选举产生。秘书长为专职人员,由会长提名,理事会聘任。聘任的秘书长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善于团结协作,热心公益事业,社会信用良好;

(二)熟悉行业情况,被业内公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及协调能力;

(三)热爱协会工作,有奉献精神;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八条 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任期的,必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九条 会长为协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条 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协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三十一条 协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三十二条 协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监事3名。监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人选从协会会员中推荐,也可以由业务主管部门推荐1人。监事会的职权是:

(一)监督本会的业务活动及财务管理;

(二)列席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会议;

(三)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监事的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监事不得兼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及常务理事,不得与上述人员有亲属关系。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三条 协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会员的资助及社会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服务活动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四条 协会根据工作需要与会员承受能力制定会费标准。协会会费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经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并获得2/3以上的会员代表通过后生效。协会会费标准通过后30日内,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协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六条 协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七条 协会配备具备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八条 协会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协会收支情况每年向全体会员公开,会员认为协会违法收费或者 违法开支的,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

第三十九条 协会换届或者变更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四十条

协会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重要会议,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二)协会召开大型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承接研究课题和调查课题、接受捐赠、举办展览(销)会等,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三)协会开展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理论等方面跨组织跨地域的活动,以及组织涉外研讨会,组团出国出境、与境外组织交流交往,接受境外捐款等,应当在活动前向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四)协会开展行业评比、达标(排序、授牌)、表彰、比赛等活动,应当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十一条 协会的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二条 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协会与聘用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会员单位派驻协会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由派驻单位承担,并不得低于其在派驻单位工作时的标准。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三条 协会章程的修改,必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四条 协会修改的章程,必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内,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五条 协会完成宗旨或者自行解散或者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六条 终止动议必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协会终止前,必须在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 协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八条 协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协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经 年 月 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协会理事会。

上一篇:难忘的一件内疚事500字作文下一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