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4-04-17

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精选9篇)

篇1: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财办会〔2018〕2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

为规范会计人员范围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组织征求意见,并于2018年9月28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 沈玉凯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 3 号,100820

联系电话:010—68552546、68552670(传真)

电子邮箱:renyuanchu@mof.gov.cn

附件:1.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关于《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

财政部办公厅 2018 年 8 月 22 日

篇2: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为积极响应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关于征集局2014专业技术论文的通知》、三公司党发﹝2014﹞31号——《关于交通政工研究征集稿件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营造学习型项目部的氛围,鼓励我项目部全体职工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技术总结、政工研究,撰写科技论文、政工稿件的积极性,为今后职工职称评定奠定基础,结合我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奖励细则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原创型原则。所撰写的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必须是学习、施工过程中研究、总结的原始创新的理论成果。

2、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原则。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应是我项目部在职人员利用现有工作条件,进行研究、总结所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理论成果。

二、适用范围

1、科技论文主要适用于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相关人员。

2、政工稿件主要适用于项目党政人事管理相关人员。

三、奖励范围和标准

1、奖励范围

(1)凡符合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和三公司党发﹝2014﹞31号通知要求的科技论文、政工稿件。

2、奖励标准

(1)上报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并上报,给予每篇500元奖励;(2)科技论文、政工稿件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并上报局相关部门的,给予每篇1000元奖励;

(3)科技论文被局《科技论文集》收录,政工稿件被局党群工作部采纳的,给予每篇2000元奖励。

(4)科技论文被集团《科技论文集》收录,政工稿件被集团采纳的,给予每篇3000元奖励。(5)科技论文、政工稿件被集团推荐至期刊、特刊、专刊上公开发表的,给予每篇5000元奖励。

(6)论文撰写将作为局、公司“评优、评先”工作的重要推荐条件。按上交数量和被收录情况,给予不同权重的加分。

(7)以上奖励措施为项目部奖励办法,按评选结果,取最高奖励执行,但与公司、局相关奖励政策不重叠,可重复发放。

五、处罚办法

1、凡未上交科技论文或政工稿件的,给予一次性罚款500元,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

2、论文凡发现抄袭、知识产权纠纷或有认定争议时,不予奖励,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属一稿多投的,或已被收录论文集后又重复投递的论文,不予奖励,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

六、撰写要求和投稿时间

1、撰写要求详见群共享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关于征集局2014专业技术论文的通知》和三公司党发﹝2014﹞31号——《关于交通政工研究征集稿件的通知》两份文件。

2、投稿时间:交通政工研究稿件截止时间为2014年10月15日,科技论文截稿时间为2014年11月30日。

篇3: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高国彪副司长介绍, 《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突出了以分类管理为基础, 确定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具体制度, 突出了管理的科学性;第二, 在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 管放结合, 宽严有别, 给高风险产品企业加压, 给低风险产品松绑, 促进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第三, 遵循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 适当减少行政许可, 重点强化日常监管, 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第一, 完善分类管理;第二, 适当减少行政许可;第三, 加大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责任;第四, 强化日常监管, 规范监管行为;最后, 完善法律责任。他强调, 此次座谈会, 主要想跟大家交流互动三个部门规章、两个目录, 希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并希望企业能够从国家层次的高度, 从保护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的角度, 从有利于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建言献策, 使这几个规章和目录在未来实施的时候能够真正“落地”, 科学合理, 起到管住、管好行业的作用。

座谈会上,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首先介绍了《医疗器械注册 (备案) 管理办法》新旧版本的不同之处, 并对产品技术要求、注册环节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给予说明。之后, 条例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小组解读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 (备案) 管理办法》新旧版本的不同之处, 说明《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调整。参会企业认真听取监管部门的法规解读, 并就上述三个规章和《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 (征求意见稿) 提出近百个问题和建议, 主要关注热点在注册资料的提供、注册变更事宜、临床评估、豁免产品目录机制建立等方面。

篇4: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篇5:车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支队车辆的管理,贯彻车辆使用、维修、安全管理责任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结合支队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车辆管理

(一)车管科负责车辆的保险、年检、维修保养、油料补给、交通事故处理以及考核、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

(二)支队所有车辆原则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执法车蒙 G90060、蒙G86268和通信应急用车蒙G NN599、蒙GB5599由车管科调配使用。其他执法车辆分配到各执法大队使用。

(三)严格执行执法车辆大队长负责制。大队内部做出用车计划,各执法组轮换使用,由大队长指派各执法组的驾驶员,严禁转借或私自调换驾驶车辆,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并予以重罚。

(四)车辆严格实行下班入库制度,下班后必须停放在支队院内,晚上收车时间为6点以前,如有加班向车管科备案。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严禁非工作用车,严禁搭载非执法人员,否则一切后果当事人自负。任何用车部门及人员,必须尊重驾驶员权利,不能指使驾驶员做出违章驾驶行为。

(五)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级交通法规和制度,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引发的一切后果和所有罚款由驾车人自己负责处理。

(六)车管科负责对每台车进行单车成本核算,并每月进行公布。

1、每辆车的行驶里程及燃料消耗。

2、根据车辆车型、车况等因素,确定每辆车百公里燃料消耗等。

3、每辆车的轮胎消耗量。

(七)车辆实行每周一、周四统一加油制度。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外加油时,事先必须经车管科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二、车辆维修

(一)支队所有车辆实行定点维修。车辆维修必须凭派修单到指定的厂家维修。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外维修时,事先必须经车管科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二)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1、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测。

2、一级维护是由指定的维修厂家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坚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该级维护为每5000公里进行一次。

3、二级维护是由指定的维修厂家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该级维护为每15000公里进行一次。

(三)车辆大修按行驶里程10万公里以上或实际情况确定。

(四)车辆维修500元以下(不含500元)的由车管科负责审核同意;车辆维修5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的由分管领导审批;车辆维修1000元以上(含1000元)的由支队长审批。

(五)维修程序

1、驾驶员报修后由车管科负责检验,确认后再由车管科填写派修单。为了更好地对车辆进行管理,堵塞漏洞,节省开支,杜绝因维修保养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驾驶员在修车过程中采取报而不修,多报少修的现象发生,凡维修部件超过100元的必须回收,交车管科验收。

2、车辆统一在指定的维修点维修,未经车管科同意,驾驶员不得到定点以外的厂家维修、如有违反由驾驶员承担一切费用。修理期间驾驶员应在修理厂监督修理工作,防止修理厂家作弊和维修不到位。车管科要对帐目进行核实签字。

3、维修质保期限为:一级维护车辆行驶1500公里;二级维护车辆行驶3000公里;大修车辆行驶10000公里。

三、车辆使用范围和调配

(一)使用范围

1、各执法大队在管辖区内执法用车;

2、各分管领导执法检查用车;

3、法制科到各大队片区检查纪律用车;

4、管理科到街路督办问题用车;

5、数字化安装、检查街路摄像头用车;

6、没有执法车辆或执法车辆不足的大队因工作需要紧急用车。

7、科室紧急用车。

(二)车辆调配:

1、首先保证各大队每天执法巡查用车;领导和有关部门用车需每周提出用车计划;各大队和科室如有紧急用车的,可提前向车管科提出申请。车管科根据用车申请,按照支队领导优先原则,进行车辆调配。如有重大事项和特殊情况,车辆可统一调配使用。

2、用车均实行出车登记制,注明出车途径地、目的地、出车时间,用车人签字确认。月底由车管科对派出辆车进行汇总填写当月出车报表,作为核销油料等费用的依据。

3、应急车司机必须经分管领导通知方可出车,并按派车通知规定的时间、地点出车,不得擅自改变用车路线。

四、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执行。

篇6: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深化导游体制改革,保障导游合法权益,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导游执业实行许可制度。

旅游主管部门建立导游等级考核制度、导游星级评价制度和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运用标准化、信息化手段对导游实施动态监管。

第三条

旅游行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导游合法权益,促进导游职业发展,加强导游行业自律。

旅行社等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导游的管理和培训,保障导游合法劳动权益,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导游应当恪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水平,自觉维护导游队伍形象。

第四条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弘扬导游队伍先进典型,优化导游执业环境,促进导游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章 导游执业许可

第五条

从事导游执业活动的人员,应当取得导游人员 资格证和导游证。

第六条

经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

国家旅游局负责制定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政策、标准,组织导游资格统一考试,以及对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导游考试实施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省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导游资格考试具体工作。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旅游局另行制定。

第七条

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并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人员,可以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向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导游证。

导游证采用电子证件形式,由国家旅游局制定格式标准。电子导游证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于导游个人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设备中,由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实施管理。

本办法所称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是指旅行社、旅行社分社或者旅游行业组织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级旅游主管部门、县级旅游主管部门。

本办法所称旅游行业组织,是指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 理条例》规定的导游协会,以及在旅游行业组织设立的导游分会或者导游工作部门。

第八条

在旅游行业组织注册并申请取得导游证的人员,应当向所在地旅游行业组织提交以下材料:

(一)身份证;

(二)导游人员资格证;

(三)本人近期照片;

(四)注册申请。

旅游行业组织在接受申请人取得导游证的注册时,不得收取注册费;旅游行业组织收取会员会费的,应当符合《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以导游证注册费的名义收取会费。

第九条

导游通过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取得导游证的,劳动合同的期限应当在1个月以上。

第十条

申请取得导游证,应当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填写申请信息,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身份证的电子件;

(二)未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承诺;

(三)无过失犯罪以外的犯罪记录的承诺;

(四)与经常执业地的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经常执业地的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确认信息。

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作出受 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需补正相关材料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时或者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予以补正;逾期不告知的,提交完成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核发或者不予核发导游证的决定。不予核发的,应当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的,不予核发导游证: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患有甲类、乙类以及其他可能危害旅游者人身健康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的;

(三)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销导游证之日起未逾3年的;

(五)导游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

第十二条 导游证的有效期为3年。导游需要在导游证有效期届满后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向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材料。

旅行社或者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核实导游信息。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并对符合条件的导游,变更导游证信息。第十三条 导游与旅行社订立的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或者在旅游行业组织取消注册后,导游及旅行社或者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将信息变更情况报告旅游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游应当在导游信息发生变化之日起10日内,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相应材料,申请变更导游证信息:

(一)姓名、身份证号、导游等级、导游服务星级和语种等信息发生变化的;

(二)与旅行社订立的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或者在旅游行业组织取消注册后,在3个月内与其他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其他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

(三)经常执业地区发生变化的;

(四)其他导游身份信息发生变化的。

旅行社或者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信息变更情况进行核实。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确认。

本办法所称经常执业地区,是指导游连续执业时间或者3个月内累计执业时间达到30日的省级行政区域。

导游的经常执业地区应当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旅行社、旅行社分社或者注册的旅游行业组织所在地的省级行政区域一致。

第三章 导游执业管理

第十五条 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应当接受旅行社委派,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应当携带电子导游证、佩戴导游身份标识,并开启导游执业相关应用软件。

本办法所称导游身份标识,是指标识有导游姓名、证件号码等导游基本信息,以便于旅游者和执法人员识别身份的标牌。导游身份标识的标准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导游身份标识中标识的导游信息发生变化,导游应当在导游信息发生变化之日起10日内,向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更换导游身份标识,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更换。

第十七条 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二)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形象,文明诚信服务;

(三)按照旅游合同提供导游服务,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人文和自然资源、风俗习惯、宗教禁忌及其他有关注意事项;

(四)尊重旅游者的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五)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文明行为规范、不文明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 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文明礼仪规范的行为;

(六)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项,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必要措施。

第十八条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导游应当立即采取下列必要的处臵措施:

(一)救助或者协助救助受困旅游者。

(二)向组团社报告,必要时依法直接向旅游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报告;

(三)根据组团社的要求,调整或者终止行程,必要时可以根据旅游主管部门、有关机构的要求,采取停止带团前往风险区域、撤离风险区域等避险措施。

第十九条 从事导游执业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涉及色情、赌博、毒品等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

(二)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拒绝履行旅游合同;

(三)擅自安排购物活动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四)以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诱骗旅游者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购物活动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五)以殴打、弃臵、限制活动自由、恐吓、侮辱、咒骂等方式,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购物活动、另行付 费等消费项目;

(六)以回扣、佣金、人头费或者奖励费等名义,获取相关经营者给予的财物等不正当利益;

(七)推荐或者安排不合格的经营场所;

(八)向旅游者兜售物品;

(九)向旅游者索取小费;

(十)委托他人代为提供导游服务;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具备领队条件的导游从事领队业务的,应当符合《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旅行社应当按要求将本单位具备领队条件的领队信息及变更情况,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报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撤销导游证:

(一)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导游证的;

(二)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导游证的;

(三)依法可以撤销导游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导游证:

(一)导游死亡的;

(二)导游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换发导游证的;

(三)导游证依法被撤销、吊销的;

(四)导游与旅行社订立的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或者在旅游行业组织取消注册后,超过3个月未与其他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未在其他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

(五)取得导游证后出现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注销导游证的其他情形。

导游证被注销后,导游符合法定执业条件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依法重新申请取得导游证。

第四章 导游执业保障与激励

第二十三条 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其人格尊严受到尊重,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保障。导游有权拒绝旅行社和旅游者的下列要求:

(一)侮辱其人格尊严的要求;

(二)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三)不符合我国民族风俗习惯的要求;

(四)可能危害其人身安全的要求;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旅行社等用人单位应当维护导游执业安全,并为女性导游提供执业便利。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应当与通过其取得导游证的导游订立不少于1个月期限的固定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支付基本工资、带团补贴等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旅行社临时聘用在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依照旅游、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足额支付导游服务费用;旅行社临时聘用的导游与其他单位不具有劳动关系或者人事关系的,旅行社应当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导游应当在旅游车辆“导游专座”就坐,避免在高速公路或者危险路段站立讲解。

旅行社安排乘坐旅游车辆的旅游团队(含导游)人数,不得超出旅游车辆的核定乘员数。

第二十六条 导游星级评价制度是导游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星级评价指标由技能水平、执业经历、社会评价、培训时长和奖惩情况等构成,导游星级根据星级评价指标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根据导游执业情况每更新一次。

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组织和旅行社等单位应当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及时、真实地备注各自获取的导游奖惩情况等信息。

第二十七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导游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文明服务等,培训方式可以包括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网 络培训等,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课时。培训不得向参加人员收取费用。

旅游行业组织和旅行社等应当对导游进行包括安全生产、岗位技能、文明服务、文明引导等在内的岗前培训和执业培训。

导游应当参加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组织和旅行社开展的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文明服务内容的培训;鼓励导游积极参加其他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导游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罚;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处罚;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处罚;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七)项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九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罚;

(九)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八)项规定的,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十)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九)项规定的,依据《旅游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导游、旅行社或者旅游行业组织未按期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告信息变更情况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导游有下列行为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申请变更导游证信息的;

(二)未更换导游身份标识的;

(三)未按规定参加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的。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导游不采取相应措施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十)项规定,导游委托他人代为提供导游服务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旅行社不按要求报备领队信息及变更情况,或者备案的领队不具备领队条件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不具备领队条件的领队信息,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中清除。

第三十四条 导游执业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导游证的,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导游执业许可。

第三十五条 导游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导游证的,由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导游执业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导游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导游人员资格证、导游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导游执业许可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导游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旅游主管部门隐瞒 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旅游行业组织、旅行社为导游申请取得导游证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导游在导游星级评价中提供虚假材料,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下罚款,并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

第三十九条 旅游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导游执业许可、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篇7: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部研究起草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

(三)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编:100721),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5日。

民政部

2014年5月4日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第三条【基本原则】 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四条【主管机关】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实施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家庭寄养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签订家庭寄养协议。

第六条【鼓励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参与家庭寄养工作。

第二章 寄养条件

第七条【寄养儿童】 未满18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被寄养。

需要长期依靠技术性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

第八条【寄养家庭】 寄养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三)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

(四)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

(五)主要照料人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九条【寄养人数】 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

第十条【寄养残疾儿童】 寄养残疾儿童,应当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条件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

第十一条【知情同意】 寄养年满10周岁以上儿童的,应当征得寄养儿童的同意。

第三章 寄养关系的确立

第十二条【寄养程序】 确立家庭寄养关系,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申请。拟开展寄养的家庭应当向儿童福利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收入和住房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无违法犯罪记录以及一致同意申请等证明材料;

(二)评估。儿童福利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申请家庭是否符合寄养条件,了解邻里关系、社会交往、社区环境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评估意见;

(三)审核。儿童福利机构应当根据评估意见对申请家庭进行审核,确定后报主管民政部门备案;

(四)培训。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进行培训;

(五)签约。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与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签订寄养协议,明确寄养期限、寄养双方的权利义务,寄养家庭的主要照料人、寄养融合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等事项。家庭寄养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家庭义务】 寄养家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障寄养儿童人身安全,尊重寄养儿童人格尊严;

(二)为寄养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培养寄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负责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寄养儿童的学校教育;

(五)对患病的寄养儿童及时安排医治。寄养儿童发生急症、重症等情况时,应当妥善处理,并及时向儿童福利机构报告;

(六)配合儿童福利机构为残疾的寄养儿童提供辅助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

(七)配合儿童福利机构做好寄养儿童的送养工作;

(八)定期向儿童福利机构反映寄养儿童的成长状况,并接受其探访、培训、监督和指导;

(九)保障寄养儿童应予保障的其他权益。

第十四条【主要照料人变更】 寄养协议约定的主要照料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儿童福利机构同意,经培训后在家庭寄养协议主要照料人一栏中变更。

第十五条【寄养融合期限】 寄养融合期的时间不得少于60日。

第十六条【短期养育服务】 寄养家庭有协议约定的事由在短期内不能照料寄养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儿童进行短期养育服务。短期养育服务时间一般不超过30日。第十七条【户口和监护人不变】 寄养儿童在寄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改变与民政部门的监护关系。

第四章 寄养关系的解除

第十八条【协议解除】 寄养家庭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儿童福利机构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申请,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予以解除。但在融合期内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除外。

第十九条【强制解除】 寄养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

(一)寄养家庭或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

(二)寄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品行不符合第七条第(三)和

(四)项规定的;

(三)寄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无法履行寄养义务的;

(四)寄养家庭借机对外募款敛财的;

(五)寄养家庭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强制解除】 寄养儿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

(一)寄养儿童与寄养家庭关系恶化,确实无法共同生活的;

(二)寄养儿童依法被收养、被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认领的;

(三)寄养儿童因就医、就学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寄养关系的。

第二十一条【解除程序】 解除家庭寄养关系,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寄养家庭,并报主管民政部门备案。家庭寄养关系的解除以儿童福利机构批准时间为准。

第二十二条【特别程序】 儿童福利机构拟送养寄养儿童时,应当在报送被送养人材料的同时通知寄养家庭。

第二十三条【解除后安置】 家庭寄养关系解除后,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妥善安置寄养儿童,并安排社会工作、心理学、医疗康复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照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民政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家庭寄养工作负有以下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政策;

(二)指导、检查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

(三)负责寄养协议的备案,监督寄养协议的履行;

(四)协调解决儿童福利机构与寄养家庭之间的争议;

(五)与有关部门协商,及时处理家庭寄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五条【儿童福利机构职责】 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制定家庭寄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寄养家庭的招募、调查、审核和签约;

(三)培训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组织寄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四)定期探访寄养儿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五)监督、评估寄养家庭的养育工作;

(六)建立家庭寄养服务档案并妥善保管;

(七)根据协议规定发放寄养儿童所需款物;

(八)向主管民政部门及时反映家庭寄养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二十六条【人员要求】 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聘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学、医疗康复等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参与家庭寄养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异地寄养】 开展异地家庭寄养,应当经过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同意。寄养儿童的监护责任由寄养儿童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家庭寄养。

第二十八条【经费保障】 家庭寄养经费,包括寄养儿童的养育费用补贴和寄养家庭的劳务补贴等。

寄养儿童的生活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费用等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第二十九条【使用要求】 家庭寄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儿童福利机构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第三十条【境外合作】 儿童福利机构可以依法通过与国(境)内外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获得资助。与国(境)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同家庭寄养有关的合作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寄养家庭的责任】 寄养家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义务,或者未经同意变更主要照料人的,儿童福利机构可以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解除寄养协议。

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 儿童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立该机构的民政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职责的;

(二)在办理家庭寄养工作中牟取利益,损害寄养儿童权益的;

(三)玩忽职守导致寄养协议不能正常履行的;

(四)未经上级部门同意擅自开展异地家庭寄养的;

(五)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擅自与国(境)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家庭寄养合作项目的。

第三十三条【民政部门的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不履行家庭寄养工作职责,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参照适用】 尚未设立儿童福利机构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寄养的组织实施。具体工作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篇8: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近日, 由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对外界发布, 按规定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届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国科发火字[2008]172号) 废止。虽然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 但是根据我国立法的实践, 最终颁布的版本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 因此《征求意见稿》对于即将准备2016年申请高新资格的企业。

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相比2008版, 主要在认定条件和程序进行改动。一是不再要求大专以上比例符合30%;二是研发投入比例只以2亿元为分界线, 2亿元以上为3%, 2亿元以下为4%;三是明确了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服务需明确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证明材料, 提到了需要提供生产批文、行业认证、资质证书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四是财务年度审计需包括完整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五是增加需提供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9:送温暖办法征求意见稿

十部委:《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近期全文对外发布。关于汽车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意见还指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以旧换再”试点,推广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建立健全对消费者的激励机制。并指出,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在加强金融扶持方面,意见也提出,要研究出台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 设施等绿色消费信贷的激励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为绿色建筑提供保险保障。

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

《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动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措施落地,促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意见》明确,简化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申领管理制度。试点企业进口汽车和建立分销网络无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可以按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申领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意见》提出,深化平行进口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改革。对已建立了完善的家用汽车“三包”和召回体系的试点企业,可放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申请需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的相关要求;对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的试点企业,可取消非量产车认证模式的数量要求;对符合产业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相关规定、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且在自贸试验区内仅进行标准符合性整改的试点企业,可视情况仅对其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整改场所进行CCC认证工厂检查。另外《意见》还包括进一步提高汽车平行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平行进口汽车环保和维修信息公开、加强平行进口汽车注册登记管理服务、重点加强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

工信部: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新建企业和申请变更企业在提交申请材料时,应在企业基本信息中设立专门章节,描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并附《汽车生产企业诚信自律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2016年7月1日前,已公告企业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承诺书》。《承诺书》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认真落实《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编制、执行并适时调整《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产品持续符合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保证其产品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参数和《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参数一致。应认真组织《企业生产一致性信息年报》的编制工作,如实、全面、准确地记录生产一致性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和重要变更,对于发生的生产不一致情况应重点说明其原因、处理和追溯结果,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还包括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管理,严格按照合格证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样式备案、制作、配发、重发以及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修改、撤销等工作,确保合格证及其电子信息与实际车辆唯一对应且保持一致等内容。

废止出租车管理旧法为改革清障

近日,住建部官网宣布,自2016年3月16日起废止98版《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长期以来,98版管理办法关于出租汽车经营权可以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等内容颇受各界质疑,出租汽车实行扬手招车等服务的规定也与网络约车等新技术、新需求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废止旧管理办法是深化出租车改革的突破口。相关部门“知难而进”的态度受到社会肯定,认为此举预示着将会打破既得利益链,开始理顺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公安部发布“毒驾”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吸毒后驾驶车辆肇事肇祸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问题,成为威胁群众安全的一大“杀手”。2016年3月24日,公安部发布近年来的“毒驾”十大典型案例。公安部同时表示,公安机关将严格执行现有法律规定,对“毒驾”始终坚持“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上一篇:更加注重服务扎实推进三送活动取得成效下一篇:致八百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