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7

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人生征途中,因种种原因,有许多人会出乎意料地遭遇失去——失去财物,失去既得利益,失去肢体健康健全,失去升学、就业、晋级、发财的机会……万一遭遇失去,我们该如何面对?

面对失去,应坦然视之。据史书记述:汉桓灵间,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头不顾,径然前行。名士郭泰见而奇之,随尾问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孟敏在瓦甑破碎后那种“掉头不顾”的态度,值得我们仿效。那珍爱的东西、那美好的梦境,一旦失去了,就平静地让它失去!如果沉浸于对失去的惋惜中,悔恨中,痛苦中,那么,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健康,而且会失去前行的勇气和动能。

面对失去,应自信自强。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陆游曾题:“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遭遇失败,陷入困境时,我们应有李太白的自信;错失良机,前途茫然时,我们应有重新开创的决心。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遭遇失去、身处困境却努力自强,他们终于活出卓越的人生。报载:岭西矿女工白素珍下岗失业后,不抱怨,不消沉,先是替别人打工,之后抓住外贸公司策划柳编工艺品的机遇,借助父亲会柳编的手艺,创立了小小的柳编厂,经过一番努力,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创出了一个年外销数十万元、且拥有专利产品的私营企业,而且还为近百名下岗女工创造了就业岗位。白素珍下岗不失志、创业成老板的事迹表明:自信自强,有可能失一得百。

面对失去,要扬起理想的风帆。论失去,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堪称为失去得最多的人:他仅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在与白匪的战斗中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32岁时,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活动,双手丧失写字的能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但是他心中有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有一种要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量的热望,因此,他放弃了退役后政府让他养病的清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努力学习另一种战斗的武器——写作,以笔、到后来是口授,顽强地、努力地为青少年创作小说,终于在病榻上创作出了赢得世人广泛称赞和捧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面对最惨烈的失去,高扬理想的风帆,奋力开拓创新,建树不朽的业绩,这就是伟大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伟人的生平和业绩表明:面对失去,不仅要坦然应对,自信自强,而且要开阔胸襟,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作奉献的崇高志向。志存高远,就有前进的动力,就会有科学的应对之策,进而能收获令自己满意、让别人羡慕的硕果!

暴风雨过后,彩虹分外绚丽!愿以此与失去者共勉!

篇2: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时光悄然流逝,我在成长中失去了很多,但是得到了更多。——题记

白驹过隙,转眼来到初三下学期。每个同学都在教室里奋笔疾书,那压抑的感觉让人觉得空气浓度达到极限,仿佛点燃一根火柴就要爆炸了。每个同学都很认真的用好每一分钟,下课仍在位子上不出去,他们都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博一个无悔的初三。

我无聊地坐在窗边看向窗外。现在正值最美的季节,窗外的花花草草都开的开,伸展的伸展,那草绿得逼人,让人心情一下子好起来。微风带着些许清香吹到我脸上,柔柔的,我忍不住深吸了一口。再转眼望向班里,每个同学仍在座位上做作业,我有点失望,要知道这可是晚饭刚过啊,不稍作放松也太没劲了吧!

这时,可爱的小云拉着小琳走到我身边,小云兴奋地说:“那边有好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说着指了指楼前的那一颗不知名的花树。我也笑了,拍了拍她的手:“正有此意。”于是和她们说笑着下了楼。

走出大楼,觉得视角都明亮开阔了。我抬头看看天空,美丽得万里无云,但我竟有点晕晕的感觉,唉,最近学习有点辛苦了,周末再稍微放松下,我无奈地想。眼尖的小淋发现我的不对劲,担心地问了我一句。我冲她笑笑:“我身体好着呢!别担心我!”但她仍不放心地盯着我,眉宇间是浓浓的担忧,见她这样,我反而心情变好了,啊,有人关心可真幸福。

小云在一边叫:“你们来看看这小花!天呐好可爱!”听她惊讶的声音,我和小淋都笑了,小淋拉我的手慢慢走过去。天空下,是三个女孩在愉快地嬉戏。

感谢我的朋友,给我这短暂的三年初中生涯带来欢声笑语。短暂的三年就这么悄悄从我指间溜走,消失地无影无踪,但我收获了比那来得更珍贵的宝藏,那是我的朋友和我们之间的友谊。

莫待失去再珍惜

越想挽留的东西,你会觉得失去的越快;越是失去了的东西,你就会加倍留恋。生活在不断提示我们,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回过头来珍惜。因为机会一过,一切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再珍惜也来不及了,只能留下空生的叹惋和深深的遗憾。

时间的流逝如过往的云烟。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惊叹过它的一去不复返,由失去而惋惜,由惋惜而追悔。唐朝大诗人李白曾高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是会“稍纵即逝”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中所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有谁具有超人的力量,让时间停止不前呢?没有,永远也不会有的。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可能在生命的里程碑上写下光辉的 篇章。

双目失明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坚强的海伦用她痛苦的体验告诉我们,应该珍惜光明,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海伦为了启迪人们懂得珍惜,是不是故意让他们变瞎,让黑暗笼罩他们的生活呢?或者是几天也行。海伦实在是“善良的恶意”是对那些不惜光明、不惜光阴的人,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所提出的告诫。在她“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的问题面前,我们的回答是什么?也许是快看看这长江大河、长城天安门,快看看这黄金的太阳、银灰的月色、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原野,快看看这人间的五彩缤纷……

我们要学会珍惜,在今天珍惜,在这一分钟珍惜,在拥有的时候珍惜。乃至失败,也要懂得珍惜这一次深刻的教训。在拥有的时候多珍惜一点,将来就少一份悔恨,就少一份失落。

不该失去的童真

童真,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让她的眼中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大年三十,我随父母回了远在乡下的奶奶家。一到家门爷爷高兴地拉着我的手,直到把我拉进屋才放开我的手,又去翻箱倒柜找各种吃的,又去催奶奶把各种水果拿出来。我见这阵势有点吓着了,连忙很礼貌但又有些客气地说:“奶奶,您先别忙了。”“啊,没事儿,没事儿,你不是喜欢吃这些吗,我过年特意给你买的。”奶奶显得有些无奈。“我这不才刚来吗,您先别忙活了。”

我粗略地看了看桌上的东西,这些确实有我喜欢吃的,但这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所以我并没有什么胃口去吃。过了一会儿,刚上初一的表妹一家人也来了,表妹还和以前一样——那么天真,又有些幼稚。我很礼貌的打了招呼,而表妹见到所有人都像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就差没扑上去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了。

妹妹看到桌上的零食,瞪着一双小眼,饱含希望的看着我问道:“姐姐,我可以吃吗?”我正忙着玩手机,挥挥手说道:“吃吧吃吧。”一抬头看到她饱含希望的眼里带了一丝委屈,我也不得不露出友好的微笑,对她说:“吃吧,这都是奶奶特意准备的,我还没吃呢,特意等你的。”我也知道这有些假了,但是妹妹却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我有些忍不住了,好假,她是怎么做到的。

一会儿,妹妹又跑到爷爷奶奶面前,和他们有说有笑的,而我和爸爸一样坐在沙发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上,没有任何表情的看着手机屏幕看新闻。

饭后,妈妈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说:“你就不能对你爷爷奶奶表现的热情一点吗?你看看你妹妹,人小最甜的。”“她?我也很热情啊,我还有礼貌呢”我不屑的回道。“你礼貌的都生分了,你就不能和你妹妹学学。”“她那样我就觉得幼稚,跟别说我跟她学了。”“她那是有童真。”“童真?别开国际玩笑了,我都多大了,还童呢。”“那又怎么了,童真谁都可以有啊,自己想想吧。”

篇3: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为此本人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 目的是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市教师对教学目标本质的认识是否到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原则是否了解、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等。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 有现场座谈分发问卷和网上填写问卷两种形式。调查对象涵盖本市初中、高中教师, 调查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本市教师, 尤其是初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及评价认识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 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尚可, 但是践行不够

调查表明有78.7%的教师认为教学目标的作用很大, 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也懂得一些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但是教学目标设计绝大多数来自教辅资料, 基本上没有自己学校班级的特色, 可以说千校一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方面, “不交流或偶尔交流”的占66%, 从这可看出教师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认知之中, 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把教学简单化, 教学变成书本知识点的传授;二是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上课时只好照抄教学参考资料或者其他资料。

(二)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表明有60.5%的教师知道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或行为结果的预测, 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测量。但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分类和设计的理论, “没听说过和仅有听说过”的占46.6%, “知道一点”的占48.3%, “很清楚”的仅占5.1%, 可以说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设计理论比较了解的教师寥寥无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科教师较少, 本校教师交流机会不多, 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少, 教师缺乏教学目标设计的专题培训, 缺乏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关知识;二是有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足;三是许多教师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 走进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

二、教学目标叙写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一) 教学目标叙写虚化

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经常使用模糊、空泛的词汇来叙写教学目标。这里存在以下二种情况:

(1) 教学目标虚化严重,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混淆不清。例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全球共同发展的观念”“通过对……的学习, 培养学生缜密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等等。这些实际不是教学目标, 而是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人才的总体需求, 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才可能完成。这些所谓的教学目标不仅短时间内无法完成, 而且难以操作, 无法量化, 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对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是无从谈起。

(2) 运用描述心理过程的专用术语来描述教学目标。如“了解”“理解”“掌握”等, 使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从而降低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评价功能。如“知道中国主要山脉和河流”就不如“能在填充图上填出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来得具体和易测。

(二) 教学目标主体错位化

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突出了教师行为的描述,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这样的目标表述都是不规范的。

三、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规范

一般来说规范的教学目标, 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要素。

(一) 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因此教学目标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成果, 而不是教师应该怎样做, 或教给学生什么, 如应当是“学生能……”。

(二) 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描述, 要尽可能地使用可观察、可操作、可量化的行为动词, 如说出、写出、画出、比较、指明等, 尽可能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如掌握、领会、理解等。表述时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描述, 一般采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动词表示学习的类型, 宾语表示学习的内容。部分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行为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 所示。

(三) 叙写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

叙写时要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限制性条件和限制范围加以明确, 如使用的辅助工具、时间的要求和完成情况等, 如“通过……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等。

(四) 说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程度

叙写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学习效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间限制上给予不同的要求, 如“精确到什么程度”“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全班80%的学生能……”等。

四、教学目标叙写案例

课题: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 《滚滚长江》。

课程标准表述:运用地图和资料, 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条件”, 如表2 所示。

第二步:分析行为表现、拓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如表3 所示。

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 如表4 所示。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如表5 所示。

第五步:综合上述思考, 写出学习目标。

最后确定的目标:

(1) 阅读 《长江水系图》, 并在填充图上准确地描出长江干流轮廓。

(2) 阅读 《长江水系图》, 说出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和上游、中游、下游分界城市的名称, 并在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写。

(3) 阅读材料,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水文特征的概念。

(4) 阅读 《长江水系图》, 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归纳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5) 阅读 《长江水系图》 和相关材料, 说出至少3 种长江开发利用方式。

(6) 阅读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长江号称“水能宝库”的原因。

摘要: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目前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以《滚滚长江》为例, 提出了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篇4: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失去为话题的500字作文

流年风花,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许多使我们无法保留的东西一天一天的流逝。

落花、枯树。这些都无法使我们保留。事物都是美丽的,美丽却一直使我们内心感到愉悦。嫩草从一颗小小的、可爱的种子,经过日日夜夜,经历风风雨雨,才最终长成这美丽的事物。我们无法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枯萎,但是我们也无法挽留。直到它失去,我们才觉得可惜。

有些事物永远在我们心中,有些事物也许会离开我们。当一个美丽从我们身边离去时,我们在干什么?只是坐等着奇迹发生。奇迹只会在十分失败时才会出现,而我,好像从来没有十分失败过。遥望天空,挂在天边的落日;仰望空中美丽的星辰……我不知道什么是等待,我只知道今天的风景明天不一定会有今天的美。

过去,我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现在,我也已经成长了。我不喜欢回想过去,这只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毫无意义。每天我都会问自己,昨天我失去了什么,现在还剩下什么?每天早晨思考人生,思考昨天,思考失去了什么。

早晨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昨天的终点。我们没有机会选择今天的事物,但我们却可以改变。

失去的东西不可恢复,但却可以使我们觉得不安、焦虑。我并不喜欢失去一些我认为美丽的东西,就像天边的落日,最后我只能看见它向天边慢慢的洒下余晖,看着它慢慢落下,只留下红色的天。

失去,是个痛苦。我无法感受失去的痛苦,所以我在保留它,挽留它。不想让它失去。

失去雪的冬季

去年的诅咒,让今年的雪姗姗来迟,至今不见踪影。

当我开始怀念雪的时候,竟已将它的容颜淡忘,是的,我好久没有见到它了。

我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那些年雪经常停留的地方,我想,它总该有一点留恋,我一定会邂逅它的。

原来雪经常出没的地方,如今却被雨替代,冬季开始变得陌生,即使是在寒冷难耐的午夜,雪竟从未露过一次面,它已经没有心情在人间停留。大地为了迎接雪的到来,悄悄地降低了温度,可雪仍默默地躲开了,大地的泪水慢慢地凝结成厚厚的冰层,至今没有融化。

以往的冬季,雪是主角,而今日究竟为何?雪,在畏惧什么?雪,在逃避什么?雪,失踪了,人们开始思念,想起了“瑞雪兆丰年”的利益,去年的雪灾所设下的穴位终于被解开了。

一个清晨,在人们的幻想中,雪,似落非落,我觉得它的若隐若现,对我是一个预示,预示着它即将到来,却未曾想过它竟是一个警告,雪,终究没有来临。

那个冬季,没有人见过雪那纯洁的面庞,雪,载着它的抱负轻轻地离开了,人们的期待最终变成了埋怨和虚伪的呻吟。

一个没有雪的冬季,就像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即将失去脉搏,失去呼吸,失去心跳,难以想象没有雪的冬季是何等的空虚,该怎样度过?

或许,多年以后,雪被人遗忘,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字从世界消失,无人问津。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当箱子里的旧布娃娃重新被我抱起时,当儿时的连衣裙再也无法穿起时,当深深埋藏在心里的儿歌重新被人翻唱时,才发现,童年的镌刻越来越淡。那张纯真的樱红笑脸,在记忆的涟漪中渐渐模糊。人总是在失去后,才发现事物的可贵,

拿起柜角的童话书,失去封面的尘土,翻开发黄的纸页,重新去读。让时间的转轴停止旋转,让我儿时的回忆在为童年歌唱。

我为童年歌唱,歌唱妈妈粉红的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在我哭泣时,总能给我勇敢的力量。我为童年歌唱,歌唱那只在风中摇曳的纸飞机,我用心让它随风而起,然后,追逐着它,跑过绿油油的草地,金灿灿的麦苗和白雪皑皑的冬季。我为童年歌唱,歌唱那只红色的蜡笔,我用它画过爸爸妈妈和我们的幸福之家。我为童年歌唱,歌唱门前那株钱槐,我给它浇水,它便给我一整个碧绿清凉的夏天和一个渴望长大的梦。

童年的我渴望长大,渴望姐姐蓝色的百褶裙,渴望爸爸的那只充满智慧的钢笔。于是,我不肯再吃棉花糖,不肯再抱布娃娃。我在小树上画满白线,希望自己越长越高。

于是,花开花落,我在四季轮回中慢慢长大。高高吊起的马尾辫,渴望已久的百褶裙,和那只黑色的钢笔,都告诉我,我长大了。

在那个开满月季花的夏天,我跟童年说了再见,转身离开时,倔强的不肯再回头再看它一眼。

然而失去后才懂得童年的可贵,不再拥有了才想去珍惜,一切都已太晚太晚。

篇6: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原来以为我的高一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圆满的结束的,可是我最终还是输给了现实。每个人都在努力着,我忐忑不安的心,就在考试之前,好多人对我说我为什么总是全班第七啊,就永远冲不上前六吗?我也有反思过,我知道是自己太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幸运数学七。我也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班上不会太优秀,只是中上水平。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认为站得越高摔得越痛。可是这只是个借口,因为无论如何,那是就算我踮起了脚尖我也永远无法抵达的高度。我只想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我不求什么惊心动魄波澜起伏的事情,我宁愿生活能够简单质朴一点。

家长会上,我按捺不住自己的耐心。这次的考试应该会很不错吧,至少进步那么一点吧。幻灯片的一幕幕如同我喜出望外的倒计时。果然我进步了啊。我在班上终于冲到了前五,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对吧。还是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会不会有学习之星啊。老师发下的的成绩单我看了好久,与以前相比我有了好大的进步。上次都有学习之星了,这次肯定也有。看到爸爸在一旁对我温柔的笑的样子,我感觉到很释然,结果应该会不错吧……

最后,那一幕定格在了那张幻灯片上。动画一个接着一个,那些优秀的骄子也在等待着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上面。我的心跳与我的期待是成正比的。最终仅仅的八个名额,不多不少。全部名字放出来了,那么讽刺的一张幻灯片,事实很简单,没有我的名字。爸爸的白发在余角显得格外刺眼,他的皱纹深刻地划着我的情绪。对不起,爸爸。我的努力没有换来那个最终的结果。我忍不住偷偷哭泣。还记得刚刚开学,班里竞选班干部,我不会说些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语,我犹新的记得那句话是出自我自己的:我虽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会成为那个最勤奋的学生。每天都盼望着努力一点点就会蜕变的自己,把这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我永远都不会想到,外教成绩也会算在里面。因为我的外教成绩不够,所以我无缘了学习之星。原本已经在高中不再有三好学生的称号的了,可是连我努力要得到的学习之星也与我无缘了。在家里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是最大的,每次他们谈到未来就会说到,智婷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每次听到这些,我总会偷偷抹一把眼泪,因为事实上我真的不够努力。优秀的人之所以称之为优秀,那是因为他们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优秀。我总是忽视了完美的重要性,因为它会让一个人慢慢变得优秀变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我原来那个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换来最终的收获的,可是到了现在我才慢慢明白为什么我不能拿到学习之星。我总是顾着把自己的学术成绩提上来,却忽视了外教成绩。在外教课上,我总是说话太小声,回答太紧张,沟通太迟钝。因为自己蹩脚的英语口语与沟通水平让自己逊色了好多。努力了固然很好,但是全方面努力了那才是完美。

篇7: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以“习惯”为话题的高中看图作文:不该错过的风景

三月的春风,吹散了心中的惆怅与阴霾。春天,一个励志的季节,悄悄走入了心扉。

人生是一条长长短短的路,有的人一直奔跑,有的人走马观花,有的人苦苦在原地守候,也习惯了守候,一辈子,直到轰然倒下的那一刻。

苦苦在原地守候,回望来时的路,尽管高高低低,竟然没有激起自己的半点涟漪。那些逝去的,那些曾还记忆着的,什么时候像风,吹去无踪?也好,没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便没有了焦灼、无奈、绝望与痛苦。想活如老子,如水,道法自然,处下不争。然而,大多数的情况是:不是不争,是无法争;不是不痛,是不想让自己痛。春天的花、夏日的荷、秋天的月、冬天的雪,赏不够,自然也忘不掉。从老子到庄子,从陶渊明到林逋,谁又能真正淡泊,真正清静呢?

苦苦在原地守候,守候什么?守候从前,从前是你已消耗掉的岁月;要么回望,可来时的路飘浮已不可寻。守望未来,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拿什么来守望未来?见过云的风涌,一定也见过云的点点消失。云散天开,天上便是蔚蓝的一片,让人向往。有人说,云是天上的龙,永远也别想呆在原地。是呀,如果习惯了守候,将看不到春天的花儿,如何从这头开到那头,白白红红,粉粉黄黄;看不到流淌的河水如何欢唱着从上游奔泄到下游,山岭逶迤,水流腾浪。“人间四月苏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永远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生活已然苍白。

人,毕竟不是牛,不会傻傻地等到树都不在了,束缚自己的绳子已然解开,还眼巴巴地守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生活,原本不是如此无趣!

世上有了老子,便一定会有孔子。纷繁的世界不可能只是一种颜色,河流也不是条条清澈。这世界,注定大多数人做不成老子。行动,可以装扮这个世界,将它装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以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将自己的心情收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世界是可以主宰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李世民玄武门一变将自己推上皇帝的宝座。孔子积极入世,让一部《论语》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典。无论是成功了的李世民,还是失败了的李建成,无论是开中华盛世的毛泽东,还是逼去台湾的蒋介石,在我眼中,都是英雄。英雄,不管成败。

篇8: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篇9: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篇10:以写失去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我们总在失去之后才会意识到真的失去了,失去了原本多么可贵的东西。而我也总是如此,后知后觉。

我独自一人走在街上,看着那一对对亲密的好朋友,我的思绪在我不知不觉中便飘回了一年以前,飘回了拿给曾经与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的身边。

那时候我们的关系非常的好,每天早上你都会到我家去找我然后和我一起去上学,放学时你也会和我一起走。每逢周末你就会找我一起出去玩。还记得我考试没的时候,你总是一直陪在我身旁安慰我、鼓励我,告诉我:“一次没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不能轻言放弃。”还记得我闯祸的时候你总是守在我身边,帮我解释、帮我分担惩罚。还记得我生气的时候,是你在一旁逗我开心,让我消消气,就算我把气发到你身上,你也不会生气还是依然陪在我身边。记得我和别人吵架的时候,你也是总站在我这边,帮我的忙,哪怕我没有一点理可言。也还记得……

而现在,就在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见了面就如同是陌路人一般,甚至比陌路人还糟,见了面眼神冷冰冰的眼神里没有一丝丝的热情。有时我甚至怀疑我们认识吗?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吗?还记得是在学校举办那场篮球比赛中,你们班的女子篮球在加时赛后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我们班。从那以后你就再也没跟我说过话,开始时我还和你打招呼说话,但是你理也不理我。于是出于对我那可怜的自尊心的一种保护,我便也不再理你了。

有时我常常想:我们这是怎么了,是因为那次篮球比赛中我没有为你加油吗?是因为你摔到了我没有第一个吧你扶起来吗?还是因为你们班输给了我们班吗?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也想不清楚。现在我只想改变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来告诉你我心中所想:曾经有一段珍贵的友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一定要与你和好如初。

可是上天会该这样一次机会吗?我失去了,我痛心着。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让自己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疼惜。

成长与失去

成长,无论是得,是失,都会雕饰出最完美的我,舍得失去,才会得到。题记

父母渐弯的背,渐白的发,时时不在提醒着我已长大。在成长路上,得与失的路口,我失去的最多,因为成长,我失去了最爱的布娃娃;因为成长,我失去了儿时的挚友;因为成长,我失去了那曾属于我的自由。失去布娃娃篇幼时的我害怕独处,便日日与布娃娃为伴,与她睡觉、吃饭、玩耍……大家觉得我是个怪小孩,不愿与我玩耍,我又不善交际,就把布娃娃视为知己。

终有一日,妈妈忍无可忍,逼迫我去交朋友,与别的小孩接触。结识挚友的那天,我终于不再畏惧外面的世界,走出了自己的小角落。看到被妈妈扔在垃圾箱里破旧的布娃娃,我灿烂地笑了笑,说:“再见,布娃娃,感谢你的陪伴。”失去挚友篇有时,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风姿各异的笑靥,陌生而熟悉,没错,他们就是我的小学同学。我曾记得毕业那天我丝毫没有离别的伤感,第二天却因此痛哭流涕。初入中学,难掩对挚友的怀念之情,却又无可奈何。

时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那份怀念却早已深埋心底,久旱的心田需要滋养我壮着胆子结识了新同学,有了新朋友,才明白没有常伴自己左右的人或物,只有得到、失去、反反复复。失去自由篇初中生活常压得我喘不过气如山的作业,紧密的课程,老师家长的期待。我不再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尽情玩耍,尽兴欢乐,陪伴我的只有书本、资料、试卷,仅此而已。

一次次的考试接踵而来,我也只有拼命学习,方可实现理想啊!成长,是个慢功夫,我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失去了不少,却未曾畏惧,路是向前的,失去也会得到,若害怕失去,就不会得到分毫。

所以,别吝啬失去,因为,总有一天,你所失去的,会以更好的形式给你一个巨大的surprise!

失去

转眼间已经很长时间没来过小荷了,好不容易放假了但也没经常来,告诉大家我已经搬家了,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母亲节的时候全市组织每个学生给妈妈写信,结果我那封信寄出去之后妈妈哭了,没想到妈妈也给我回信了,看完信我也哭了,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许多。或许我以前的想法太单纯了,现在我懂得坚强。

初一太荒废了,回想起来就很后悔,当初刚要上初中的时候本来我可以去重点的但是自己放弃了,而现在的学校老师很不负责。数学老师是个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虽然她一心想教好我们但是总不起效,上课纪律乱,听不到老师在讲什么。全班的学生都在“倒”,就因为数学老师的不负责,班上有同学开始带头不写作业,渐渐的就大面积不交作业了,老师说了几次没效果就不再说了,几个数学稍微好的也开始天天早上抄作业。语文老师讲课不生动,同学们上课犯困,有时讲着讲着扯到一些不该讲的东西,不过好在我们班同学语文底子都不差最终没落下语文这门课。英语老师特别负责,是全市数一数二的,不过那些差同学不懂得珍惜,白白的浪费时间。期末考优的很多,偶也考了110,虽然不是很好。

这个暑假从来不去补课的我也去补课了,不但要复习初一的还要学初二的,到最后妈妈告诉我让我转学,转到重点去上,可那边进度非常快,优生全在那里竞争很激烈,所以就得从初一开始上。好不容易我想通了复读一年,结果就开始找六年级的题和卷子做。参加考试结束后学校又说我不能上初一,上初二可以考虑,听到这个消息太郁闷了,上初二的话我可能跟不上,唉,但自己还是得努力。

篇11:不该失去的机会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语 文 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下周举行,学校要求每班报 5 位同学参加,谁愿意请举手。”“老师,我。”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是李昂,“真不愧是班长,好李昂一个,还有谁?”我心里对他充满佩服。这时,潘颖、顾宇也举起了手。而我呢?犹豫不决:我平时作文写得也不错,举手吧!不行,不行,要是报名参加了,如果我没有获奖,那不就要……还是别参加了吧!可这是一年一次的作文比赛,况且今年我已是毕业班的学生,不参加多可惜……

当我朝黑板看时,发现已有 4 位同学报了名,还剩一外名额,“还有谁想参加?”老师朝我望了望,好像在向我暗示着什么,可我却低下了头。“老师,我参加。”听到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王慧的手高高举了起来。“好,名额满了,请报名的同学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老师边说边走到我身边,并朝我看了一眼……

时间过得真快,作文比赛的结果公布了,我们班几个参赛的选手都获了一等奖或二等奖,我看着既羡慕,又后悔:我作文水平不错,平时也不比他们差,他们都获了奖,要是我也参加,一定能获得一等奖,可是当初我怎么就没有勇气报名参加呢。哎,现在后悔还有什么用呢,世上又没有后悔药。

篇12:不该失去的作文记叙文

夏夜是美丽的,也是燥热的。我和爸妈一起来到了夜市,这里可热闹了,人山人海,都在享受着丰盛的美味。当我们点完菜,等菜的时候,我抬起头向邻桌张望了一下,看见一群男人正在喝啤酒、吃烤串。他们边吃边聊天,吃完一串后,就把竹签子随手扔在了地上,竹签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喝完一瓶后,也把玻璃瓶子扔在了地上,酒瓶子在地上滚来滚去,还有玻璃碎片随处可见,还有倒在了地上的剩菜剩饭。地上污七八糟,简直成了垃圾场。此时,一位清洁工阿姨拿着扫帚、提着桶子过来,弓着腰仔细地清理地上的垃圾。此时我对乱扔垃圾人的行为而感到愤慨,对清洁工阿姨十分同情。

夜很深了,我的眼前依然是乱扔垃圾的一幕幕。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见那些乱扔垃圾的现象。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良的习惯也随之养成了。我们既浪费了来之不易的辛苦钱,更失去了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想到这里,我汗淋淋,心不安。

我想,乱仍垃圾,只是一个表象,可怕的是思想意识的衰落,养成教育的的失去,甚至是人性的变态。

不该失去的东西我们应该挽回,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保护环境的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坚持,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中华文化,是人类的精华。我们要扼制污水污染河流,要扼制废气污染空气,要扼制种.种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强化节俭意识,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全民素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不可忽视。我们要有资源回收利用的概念。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我们扔掉一块电池会损坏一方田地,我们节约一双筷子,会保护一片森林。因此,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浪费,珍惜我们的美丽的环境。

不该失去的东西,我们应该拼尽全力去挽回。而不是坐以待毙。

篇13: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的定义, 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 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而英国著名公关专家富兰克林·杰夫金斯在其《营销、广告与公关词典》中对“危机公关”做了解释:“在那些可能发生严重故障、事故、罢工或其他危机的产业中, 愈来愈需要预先策划的, 一旦危机出现即可付诸实施的传播方案。”国内学者王振宇《危机公关现状和定义》一文指出, 危机公关是社会组织团体预测、监控潜在的公关危机, 控制、化解已爆发的公关危机, 使良好公共关系状态得以维持或恢复的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称, 目的是保障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不受或少受影响。

综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危机公关的定义可知, 专家学者对危机公关的看法各有不同, 侧重点也不同, 有的人将危机公关定义为一种动态过程, 有的人定义为一种传播方案, 有的人将这一活动仅仅局限于机构或企业, 有的人将其局限于影响到社会公共关系的潜在或已爆发的危机事件。但是, 笔者发现, 这些定义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认知范围, 当代的危机公关内涵更加丰富, 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社会活动之一。首先, 现在的危机公关不仅仅出现在企业或组织中, 更包括一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尤其是危害到社会稳定、国家和平的外交冲突和恐怖暴力事件, 例如“藏独”事件、中国大使馆事件、达赖事件。其次, 危机公关的传播者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社会组织, 而是延伸到逐渐掌握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和平民老百姓手中。特别是随着年青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体意识的增强, 大批具有前瞻意识的自媒体人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或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最后, 危机公关的展现方式已经不仅仅是像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 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来矫枉过正的狭义的社会性活动, 而是在此基础上, 借助更多的新媒体产业, 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先进的传播平台, 进行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深度影响力的舆论传播, 以社会活动和舆论信息传播相结合的方式, 使得危机公关的效果最大化。

因此, 在作者看来, 危机公关是指社会上的组织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群体) 与个人 (意见领袖、普通群众) 面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负面舆论, 借助各种传播平台和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监控潜在的舆论危机, 控制、化解已爆发的舆论危机, 使良好公共关系状态得以维持或恢复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和舆论信息传播的总和。

二、“昆明暴恐案”始末及相关危机公关活动

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20分, 一伙手持刀具、统一着装的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 见人就砍, 现场不断出现伤亡。派出所民警立马出警处置, 随后特警赶到, 10多辆警车赶赴现场抓捕嫌疑人, 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截至2014年3月2日18时, 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3月6日, 涉及作案的女暴徒被抓获并招供,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认定, 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案件一经告破, 来自社会的各种舆论和批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 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壮大和猖狂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和反思, 人们纷纷痛骂社会激进分子的冷血无情、惨无人道。另一方面, 个别新疆分裂分子的残忍行为, 引发国人对新疆人的仇恨、孤立、误解和畏惧, 部分民众以偏概全, 将暴恐的矛头指向新疆人民, 恶意攻击新疆人, 斥责新疆人民歹毒凶残, 没有人性, 严重影响到新疆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很大的阻碍。面对这一舆论态势, 国家部门和相关机构迅速开展大量的危机公关活动以影响舆论, 引导受众回归到正确的舆论轨道。

同一时间, 政府部门要求天安门反复播放新疆发展变化的宣传片, 让广大民众感受新疆人的和平和友好;政府机关单位纷发布微博拨乱反正, 告诫群众不要盲目仇恨;香港电视台开播大型纪录片《强疆梦》, 向受众展示真实全面的新疆生活;包括台湾《联合报》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 告知“近年来由于多起暴力事件都与‘东突势力’有关, 与新疆民众毫无关系, 希望不要造成对彼此的误解”。而新疆籍的社会知名人士如佟丽娅、尼格买提·热合曼、古力娜扎等也呼吁, “不要因为暴力恐怖势力而敌视新疆和所有新疆人”。各大城市的新疆商贩在出售商品时自动挂牌, 表明强烈反对恐怖分子袭击昆明, 为昆明的逝者默哀等。在所有的公关活动中, 影响力较大的是新浪微博发起的“我为新疆代言”的微话题活动。

三、“我为新疆代言”微话题的传播过程分析

“我为新疆代言”的微话题活动, 是由活跃于网络的新疆群众借助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一个微话题讨论小组, 在微话题小组中, 大量的新疆民众自发形成舆论阵地, 发表各种言论和图片, 并通过转帖和顶帖的形式广泛地传播新疆人对于“昆明暴恐案件”的态度和看法, 一致表明“暴力恐怖代表不了任何民族, 请不要把对他们的愤怒, 扭曲成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地区的恐惧和敌意”、“所有新疆人为逝者痛心”、“暴徒没有资格代表新疆”等观点。一时间, 为新疆人“鸣冤”的舆论充斥于网络。截止到2014年3月8日, 参与讨论的人已达到34015979人, 可见其广泛地传播率和影响率。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 微话题的发起者不是专门的社会机构, 也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团体, 而是为了同一个目的集聚在一起的普通新疆民众, 他们都是未经组织领导的社会群众, 且发起这一话题的目的很明确, 即传播新疆“无害论”, 倡议更多的人关注新疆, 全面地看待新疆问题。这一危机公关也立马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化解了国人误解、仇视新疆人的潜在危机。但是, 传播者本身没有强烈的危机公关的意识, 此类危机公关是在参与者不知不觉的集聚和讨论、传播中形成的。此类危机公关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分散性、群体性和针对性。

从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来看, 新疆群众充分借助新浪微博这个社交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快、传播面广、传播方式多样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发表个人言论, 表明个人立场, 并以讨论、转帖、跟帖, 建立微话题、专题和讨论小组的方式进行舆论传播, 使舆论观点迅速、及时、有效地传播到社会民众中去, 在第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关注, 达到公关目的。可见, 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危机公关, 以化解自身利益危机,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一方面, 微话题的舆论传播广泛且迅速, 影响力比起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所做的危机公关更快更好。在微话题活动开展一天后, 社会中有关讽刺、调侃和咒骂新疆人的舆论迅速消解, 很多受众发出宽容、理解、团结新疆人的公共意志, 并愿意和其一起同极端分裂分子的恐怖行为做抗争。另一方面, 来自于社会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可信度很高, 在短时间内便引起网络受众的同情和情感共鸣, 相对于专门组织和机构的危机公关, 社会群众自发性危机公关更加让受众信服和认可。

综上所述, 微话题“我是新疆人”的危机公关活动不仅成功化解舆论危机, 更是社会群众自发组织危机公关的典型事例。通过此类公关活动, 社会群众的社会参与权、知情权、信息传播权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强化, 社会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和途径日益丰富, 受众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危机公关的内涵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四、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实际上, 只要是存在于网络的舆论, 就必然存在信息虚假、信息炒作的危险, 很多舆论的兴起都是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的“杰作”。“我是新疆人”的危机公关活动依然有这种风险, 但是, 为什么很多人依然相信微话题中的舆论观点?一是因为在微话题传播中, 新疆群众并不是简单的夸夸其谈, 而是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 让实实在在的事例或证据伴随舆论传播, 必然受到受众的认可。二是此次危机公关的发起人和参与者都是普通百姓, 代表社会底层人民的最真实意见, 更容易在心理上为受众所接受, 从而顺利化解了此次舆论危机。但是, 此类问题并不一定能完全杜绝, 只有认清问题存在的根源, 才能保证一个良好规范的舆论环境。

笔者认为, 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缺乏专业的领导和组织, 社会群体自身素养的薄弱, 再加上自身利益的迫切需求, 容易导致舆论极端化, 无法保证舆论正确、全面的传播, 使得危机公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一方面, 社会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全面的发表、传播言论的能力。由于网络受众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 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缺陷, 很容易受到不当言论的影响, 传播并接受一些错误和极端的信息, 因此, 受众应当多关注一些权威的、专业的信息网站, 不断学习和汲取专业人士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 学会全面的、发展的、矛盾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发表言论时, 多借鉴专业人士和专业部门发表的言论和信息, 坚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不了解情况不乱发表建议”的原则, 慎重发表言论, 同时, 只接受和传播有证据有事实的被证明是真实、正确的言论, 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和未被证实的信息。

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当在舆论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 加强网络的监管, 对于一些发表极端言论, 不文明、不理性、不负责任的鼓动性言论和危害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制止和惩处, 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危害社会的舆论和信息的肆意传播。其次, 开通针对社会群众的专栏、组织并建立专门针对社会热点, 特别是与社会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专题和讨论区, 给社会群众提供开放、自由的信息传播平台, 允许网友自主发表言论、反映问题, 组织讨论热点问题, 通过提供便捷的受众言论的平台, 让受众在放心大胆地发表意见的同时, 实现更加便捷和科学的监管和引导。最后, 开展一系列的信息传播教育活动, 鼓励社会群众了解信息传播知识, 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群众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信息, 发表言论。

(2) 社会群众没有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 容易被网络舆论所左右, 无法认识到网络谣言的虚假性和网络推手的操控性, 从而引发舆论危机。

近几年来, 网络视域中各种信誉危机、信息危机等不断出现, 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让人们难以分辨网络信息是真是假。特别是来自社会群体的自发性的舆论传播, 很容易让此类组织乘虚而入, 因此, 网络受众必须适当接受网络知识的学习, 了解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产生、发展和危害, 强化网络危机意识,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危机公关等传播现象,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专业认识, 强化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

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舆情的引导、监控和惩处。第一, 以政府的身份及时发表科学的、正确的、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言论, 第一时间主导事件舆论的发展方向, 防止伪公关大肆传播和泛滥。第二, 完善舆论检测体系, 建立“及时发现伪舆情、伪公关, 及时遏制伪舆论传播”的有效机制。运用先进的舆情监测和信息采集技术, 对各大网站、论坛、社交平台、活动频繁的意见领袖和团体实施24小时持续监测, 及时发现并掌握负面的舆情, 对此类信息归纳分析, 推算其以后的发展态势, 判断信息是否是恶意的公关行为, 最后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 及时有效地将伪公关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第三, 加快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 实现依法治网。通过法律法规的震慑, 约束网络不法传播行为, 惩处危害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伪公关活动, 遏制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 及时肃清网络伪舆论, 保证公共舆论健康有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钟振宇.论危机公关与媒体角色[D].暨南大学, 2008.

[2]苟德培.网络传播视域中的危机公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3]王振宇.危机公关现状和定义[J].公关世界, 1997 (10) .

[4]白晓君.危机公关中的关键要素[J].经济师, 2005 (2) .

[5]宗守云.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J].语文建设, 2011 (1) .

[6]何威.从网络推手到信息操纵[J].新闻与写作, 2011 (4) .

[7]江水.网络“水军”产业链[J].中国报道, 2011 (1) .

篇14:以不该失去为话题的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下一篇:顾问公司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