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28

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月光下,房间里,小音箱里播放着一天的新闻,当我听到:“尼日尔又发生大旱灾,大部分河流干枯,田地龟裂,已渴死……”“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喊道。于是,我开始幻想: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条横贯非洲每个城市的河,一边连着大西洋,一边连着印度洋,一边连着地中海,一边连着红海,让非洲所有人不再缺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所有想读书的穷人孩子们画一所学校,画很多很多书,再给他们画一些钱,让他们有钱交学费,吃自己喜欢的东西,穿舒适的衣服,让他们过得像我一样幸福……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在贫困地区画上高楼大厦,让他们有份好工作,有座好房子,还会给他们画一条长长的高速公路,画一辆车,让他们好和外界交流,让他们可以出去旅行,踏遍祖国大好河山……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很多很多的飞机、坦克、直升机、装甲车枪械,让军队利用它们保家卫国;我还会画很多的卫星、火箭,让中国航天领先全世界;我会画导弹防御我的祖国和一些比我们国家弱小的国家;让世界变和平,不让特朗普得逞。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很多新鲜的空气,把PM2.5赶出地球,我会画一个连着外太空的巨型空调,给地球妈妈降降温,不让南极融化,我还会给世界画很多绿水青山,把地球打扮的漂漂亮亮!

……

马良的神笔并非虚构,它需要的是科技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军事的力量,环保的力量。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祖国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那么,马良的神笔所描绘的一切又何尝难以实现呢?

篇2: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这种鞋子的形状可以非常具有奇特,鞋头往上翘,像一个俏皮的小矮人。上面有许多小巧精致的图案,让人耳目一新。鞋子上还有就是一个发展多功能的按钮,这个信息按钮与我们自己心灵相通,能了解学生我们的各种社会需求,满足要求我们的不同学习愿望。

炎热的夏天来了,炎热的太阳在燃烧着大地,人们在流汗。这时,只要轻轻按下按钮,鞋子立刻变成透气的凉鞋,并不断发出凉爽的风,它可以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丝绸珍贵的凉爽。

下雪的冬天来了,刺骨的寒风让我们寒颤不已。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鞋子立即进入一个温暖和柔软的棉鞋。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久违的温暖。

我喜欢跳舞,开心的时候我想跳舞,只需轻轻按下一个按钮,鞋子将起到非常优美的音乐,我很高兴与音乐共舞,那么,它将成为一双鞋会唱歌跳舞鞋,这让我着迷优美的音乐,我沉浸在舞蹈,快乐的奇妙世界。

篇3: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一、创境——培植想象的沃土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 教师可借助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画面,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在《火烧云》这课的导入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随着课件的呈现配乐深情讲述:“大自然气象万千, 真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呀!来, 让我们去看看它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春草凝露带来了清晨的气息, 雨后彩虹装点了美丽的天空, 粉妆玉砌铸就了冰雪的世界, 天高云淡让人心旷神怡, 夕阳西下给人无限遐想。天空中那一抹太阳的余晖, 那美丽的晚霞, 它就是——火烧云, 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教师将画面最终定格在火烧云的图片上。学生一边听着教师的讲述, 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画面, 很快就被这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住了。教师顺势揭示课题: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这种美景——火烧云。

此情境创设让学生顿时产生了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他们的想象力也随着画面的更替而发生着强烈的变化。本课的导入, 让学生先接触火烧云的画面, 再去感受它的文字。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感性又直观, 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质疑——开启想象的钥匙

“学起于思, 源于疑”。教学《火烧云》时,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火烧云之后, 笔者紧接着问: “这美丽的火烧云太吸引人了, 老师很想把它们画下来, 但一直画不下来, 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呢?”此问题一提出,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有的说:“因为火烧云变化多, 变化快。”有的说:“因为火烧云的色彩太美了, 所以老师没有办法画下来。”……针对这一问题, 学生们大胆地进行了想象与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 他们必须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一番梳理, 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的设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 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 在质疑解惑中想象, 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品读——丰盈想象的翅膀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时, 教师应通过指导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得到美的熏陶。教学《火烧云》一课,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美”, 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它火烧云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请你赶快找一找。”学生通过浏览, 很快就找到了这一中心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笔者紧接着又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叫火烧云?”学生有的说:“烧到。”教师提出:“你能用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生读) 还有的学生说:“着了火。”教师又提出:“你能让火烧云烧得更旺一些吗?” (学生读) ……学生们都说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用朗读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中心句, 一边闭眼想象画面。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都有了自身的感受, 因此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有的说:“我的眼前是一片红色。”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天上的云在燃烧!”学生们各抒己见, 俨然已经沉浸在那美丽的“红色”画面之中。笔者再一次引导学生朗读这个中心句, 此时他们的朗读又有了深度。

在“欣赏美”“想象美”之后, 笔者在本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了“拓展美”的环节:“同学们, 其实美到处都有, 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过一些美丽奇特的云。下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小作者笔下的云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一听是身边同学写的文章, 顿时来了兴趣。通过一番朗读, 他们感受到了原来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明白了想象可以让美的事物变得更美。

四、练笔——放飞想象的舞台

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 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 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因此,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 进而分析, 再进行想象。教材中的不少经典文章由于受篇幅的局限, 往往是点到为止, 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 体会这“意无穷”,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加以补充。

在《火烧云》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了一处小练笔:写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笔者这样引导:“马、狗、狮子是不见了, 但天空这位魔术师还在演绎着童话般的变化, 请你想象天空中还会出现什么画面。”学生们竭尽想象之能, 一口气说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 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了千变万化的火烧云, 并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来, 爱想象的孩子们, 让我们接过萧红的笔, 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写一种想象中的火烧云吧!”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渲染,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一会儿, 天空出现了一只兔子, 后面似乎还跟着一群小兔子, 跑着跑着, 兔子渐渐变模糊了, 后面的小兔子也不见了!”“接着, 天空出现了一只小老鼠, 好像在找食物吃, 找着找着, 忽然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样的小练笔训练,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 他们笔下的火烧云也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了……

篇4: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在未来,什么都是不一样的,焕然一新的,鞋子也是。

有好用的电话鞋,这种鞋适合老人们穿,穿上后,不用担心不会用电话了,想给谁打,就可以给谁打,可方便了。方便的灯光鞋,这种鞋给工人们穿,不用充电,只需要在太阳下放10分钟,可以用20多天,穿上这个鞋就不用担心在工地干活没电了。还有便速鞋,给行动不便的人穿,穿上后想去哪,跟便速鞋说一声就行了,眨眼的功夫就到了。飞行鞋更是神奇,可以让梦想飞行的人圆了这个梦想,只要穿上它,按紫色的按钮,就会从飞行鞋下长出一双翅膀,带你飞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不错的哦!

还有自动刨土鞋,无敌鞋,好多好多的鞋,这些鞋让我们未来大道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乐!

篇6: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如果我能飞,看到街上抢钱的人,我会立刻跟抢钱的人一起追强盗;如果我能飞,看到要落水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她带回陆地;如果我能飞,当我遇到一个孤独的孩子,我会让他躺在我的背上,带他穿过天空。享受快乐和幸福。

如果我能飞,我会让强盗们想一想,改变他们的脸,把被抢的东西还给他们的主人,并向他们道歉。

如果我飞,我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要让世界的悲剧再次出现,我想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没有悲伤,没有失去父母或孩子,不需要运输部的疼痛,医院也可以减少全球的量,到处都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它变得美好起来。

篇7: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未来的笔看起来不同于现在的笔,但功能是完整的!

未来的墨水笔不喝,喝自来水。当水进入一个特殊的笔桶,你可以选择他的著作自由的功能键上色他们的需求:当你想画的草地,按功能键水性笔会自动变成绿色;当你想,当这些义务,按功能键会自动变成红色钢笔水......可谓“挥之的号召,去”!

今后,这支笔仍是一本多功能词典。当你遇到你不懂的单词时,只要你把它们写下来,按功能键,笔迹屏幕就会立刻变大,显示出关于这个单词的所有信息。

未来的笔也有错误识别装置。当你写错了一个词或一个病态的句子,它会警告你改正它。只要你按下删除按钮,错误的地方就会自动消失在你面前。

篇8:话题作文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想象的情境, 激发想象兴趣

在一次作文练习课上, 我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对于选择“雨”这一话题, 是经我课前反复考虑才决定的。我认为“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与我们的生活也很贴近, 学生至少应该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说, 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其次, 才是说什么和怎样去说。为了让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僵局, 充分展开联想。出示话题后, 我便要求他们拿出纸和笔, 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由“雨”所想到的内容, 凡是与“雨”有关的即可, 在内容上不加限制。我观察了一下, 大多数同学, 对着话题稍作思考后, 都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几分钟后, 我在全班巡视了一下, 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要求写出一些, 有的同学甚至写了满满一张纸, 但仍然有个别同学写不出来。我便把这部分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对他们稍作提示, 比如说:“当你看见天下雨了, 你的心情怎样?每一次下雨, 你的心情是否都相同?你在雨天的经历与晴天的经历是否一样?雨天里你有没有过特殊的故事?”经过一番提示后, 这部分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写出了一些, 接着我要求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交流本小组的想象材料, 由小组长从中挑选最好的写上黑板。起先, 大家都不敢上去写, 可能是没有这样的经历, 怕写不好让别人笑话, 原本比较活跃的课堂变得沉闷起来。为了打破这种僵局, 我又提出了一个规则:每一小组必须要上黑板去写, 最少要写四则有关“雨”的材料, 还要求不能与其他小组写的相同。这样一来, 各小组长都争着上黑板去写, 惟恐被别人写完了, 自己这一小组没有的写。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一会儿, 黑板上就写满了, 底下还有同学争着要上去写。我看了一下黑板, 没有一则材料是相同的, 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下雨天”, 又由“下雨天”想到了“雨天里的发生的事”;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雨天里的景色”;由“雨”想到了“一年四季雨景的不同”;由“雨”想到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和忧”;还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酸雨”, 由“酸雨”又想到了“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与“雨”有关的古诗词……面对黑板上这些精彩纷呈的内容, 我感到异常惊喜, 平时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 总感到无话可说, 无材可选, 今天竟然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材料, 学生的思维僵局被打破了, 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写作有了信心。通过这样的尝试, 我深深体会到:在屋子里放风筝, 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 风筝是无法飞起来的, 唤醒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的思想获得解放, 思维得到自由, 想象能力才会产生, 文思自然如“泉涌”。

二.对想象材料加以整合、分类

黑板上的这些内容都是由学生随心想到而写的, 要把它们当成写作文的材料还必须经过整合, 分类。面对这些精彩纷呈的材料,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 然后依照标准去归纳。经过一番筛选, 讨论后, 再全班集中交流, 最后分成这样几大类:

雨———雨中的自然景物 (对雨天自然景物的独特心灵感悟) 。

雨———雨中的故事 (可以是自己的经历, 也可以是他人的经历, 由这些经历来表现自己对社会, 对人生的认识) 。

雨———酸雨———生态环境———环保 (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

雨———洪水, 久旱后的大雨 (雨给人们带来的喜与忧) 。

雨———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与雨有关的名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

从这些材料当中,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对“雨”这一话题的认识上, 已由表层的自然现象, 透视到社会与人生, 这都归功于审视话题中的想象能力。经过这样的筛选, 归类, 学生原本处于散乱的思维, 得到了一次整合, 使想象更有条理, 更符合思维对信息的整合规律同时又提高了大家的感悟能力, 唤起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对自然的关注, 契合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三.确定相应文体, 选择适合材料, 进行相应写作练习

篇9: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想象 表现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以想象、表现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目标有三个目标:第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第二,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第三,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遵循三个路径:第一,坚持试听与演唱相结合;第二,坚持课堂引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第三,坚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坚持视听与演唱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音乐想象力、表现力、综合能力大有裨益。每位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都是多方面的,学生本身具有的节奏感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的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坚持试听与演唱相结合,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小学音乐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事业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能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接受流行音乐的熏陶。但是,部分流行音乐格调不高,无法达到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清楚认识流行音乐,并且在教学中着力避免向学生灌输过多不当的流行音乐元素。

二、坚持课堂引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音乐是由音符构成的,音符的流动构成了音乐绝大部分的表现力。结合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安排,为了达到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终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应坚持课堂引导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接触、学习更多的音乐理念,促使学生通过长期的音乐熏陶,达到提升音乐素养、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家庭音乐教育给予科学、合理地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会在课外学习一种或几种乐器。虽然这些课外学习活动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但在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知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保证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三、坚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小学音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备课工作。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围绕强化学生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教学目标,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尽量丰富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内容,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围绕培养音乐审美和感知能力的主题,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维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教师应积极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家成.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需要注意的问题[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4,(3).

[2]崔梅.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几个应用途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篇10: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如果我是雪花,我会飘到有很多自己朋友的地方,也许是在遥远的北方的一个校园里,在一群快乐的小朋友手中,我和我的朋友合体,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雪人,那该多美丽呀!如果我是雪花,我希望我不会在阳光照射下熔化,让阳光透过我的身体,散发出各种梦幻般的色彩,苹果红、橄榄绿、葡萄紫……多美漂亮啊!如果我是雪花,我还想让自己变得更冷,把河里的水变成非常坚固的冰块,让孩子们在上面开开心心地滑冰,而不会掉下去;如果我是雪花,我还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既可爱又灵巧的小冰人,和孩子们一起穿梭在人群中,感受人间美好的生活,感受孩子们无尽的.欢乐……

这是我做的雪花的遐想,我希望它会成真。

篇11: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未来的我还是一名老师。我是一名在农村教书的老师,我要到农村发展是因为农村里的孩子生活俭朴、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哈雷慧星会拖着一条长上的尾巴呢?”我想了想说:“那是由于哈雷彗星的速度很快,它和大气层磨擦后,会产生火花,那就是哈雷慧星会拖着一条长尾巴的原因了。”我的学生们都点了点头。

一切都有可能,只要你们向那方向前进,你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

篇12: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可是它一点也不自由,它的命运操控在别人手中。它不能自己努力飞得更高,还有随时被树枝刮破的风险。还是不变成风筝好了,变成迎春花吧!

迎春花是“雪中四友”之一,是我国著名的花卉。它不仅气质非凡,而且不畏严寒,它浑身都是宝,可以给人们治病。我最喜欢春天迎春花开放的时候,远远望去,一大片迎春花仿佛是在一大块碧绿的翡翠上撒上了一把碎金,十分美丽。可是它再美丽都会凋谢,还是不变迎春花好了,变成一幢秀丽的房子吧!

房子可以带给劳累的人们温暖和希望,可以聆听人们的欢声笑语。但是没人在家的时候,房子就会很孤单了。看来,无论变成什么,都会有一点点欠缺。

篇13: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被一线数学教师认为是虚无缥缈、没有落脚点的一个核心词。其实它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数学课程里新的内容、题材和呈现方式,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一、以“观察”激发兴趣,加深“空间观念”的视觉感知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由于年龄特点,呈现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再到建立基本模型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之初我们需要给学生呈现实物模型或视频画面,首先通过视觉的观察体验,让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直观建立。

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第一个环节就是观察实物,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 实物激趣,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大家认一认他们分别是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实物)

生一一报出名字:篮球、乒乓球、可乐、薯片、牙膏、旺仔牛奶、魔方。

2. 看一看,分一分

师:看来大家了解的还真不少,如果要把这些物体分分类,你能分吗?

生(齐答):能。

师:老师没有准备那么多物品,但是老师把它们都拍成了照片,你能根据排出的图形进行分类吗?

生(齐答):能。

师:分的时候请同桌合作,先把回形针取下来放在旁边,待会儿用完我们再把它理整齐用回形针夹上。同时请想一想你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待会儿我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就到上面展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把图片分发给所有同学后,学生同桌合作把图片摊开以后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师:下面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他们的方法。

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进行分类。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你们的分法,你们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

生:根据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照不同的样子。

师:如有不同,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

生:我是按照不同的用途来进行分类的。吃的归吃的,用的归用的。

师:请你上台展示给大家看。

生:(边展示边介绍)我是根据吃的一类、玩的一类、用的一类来分的。

师:这也是一种分类的方法,但不是按照形状的特点进行分类,小朋友很会思考。请大家看大屏幕中的分法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呢?

生:形状。

师:他跟我们绝大部分同学的分法是一样的。这种分法得出的四类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它们。一起读课题:认识图形。

学生在报出这些物体的名字的同时,其实已经开始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在大脑中回忆和想象没有看到的那一面是怎样的,它的完整形状是怎样的,这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极大的好处。小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些生活素材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资源,并在教学中合理使用,重视挖掘利于教学实施的潜在经验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将视野延伸到学生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视学生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并逐步引入课堂教学。

二、以“操作”提升实效,增强“空间观念”的触觉体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自主探索实践活动,需要有充分的时空予以保证,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参与其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头脑中才是丰满的,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由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我在《认识图形》一课“师生合作,探索新知”的展开环节就安排了三个小环节。

1. 摸一摸,找一找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利用课桌中间摆放的学具盒帮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图形,打开之后每个小朋友可以先观察一下他们的样子,然后用手摸一摸,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滚一滚,研究研究。但是在打开学具盒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这些学具,然后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想先介绍哪一种?

生:圆柱。

师:你觉得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我发现圆柱上面也是圆圆的,下面也是圆圆的,中间长长的。

师:这是你的发现,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什么补充?

生:圆柱上下的面都是平平的,中间的有点弯曲。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字,和圆柱轻轻地打声招呼。

生轻轻地读:圆柱。

师:下面谁来介绍哪种图形了。

生:我想介绍球。

师:你知道球有什么特征吗?

生:球圆圆的。

师:有没有什么补充?

生:它能够滚动。

师:真的吗?大家发现了吗?

师:让我们大声喊出它的名字———球。

生(齐读):球。

师:下面还剩下两种,谁来介绍了?

生:我想介绍正方体,正方体四边都是方方的。

师:还有没有小朋友要补充?

生:正方体有尖尖的角,刚才刺我一下很疼的。

师:你的发现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疼不疼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名字———正方体。

生(齐读):正方体。

师:最后一种谁来介绍了?

生:长方体好像一张床。

师:这是你的发现,其他同学有什么发现?

生:它的前面后面都是长方形。

师:你已经发现长方形了,真了不起!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生1:我发现它和正方体好多地方是一样的,也有尖尖的角。

生2: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它看上去长长的。

师:大家的观察可真仔细,找到了很多的特点,让我们也轻轻地读出它的名字。

生:长方体。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四类图形很多的特征了,你现在能把它们正确地区分和辨认了吗?

生:能。

【思考】研究四种物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摸、滚一滚的方法总结出各自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

师: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和上面四种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谁来说说?

生1:我发现我家里的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2:我的铅笔盒是长方体的。

生3:我的铅笔是圆柱体的。

生4:我的橡皮是长方体的。

生5:我家的皮球是球形的。

生6: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圆柱体的,书柜是长方体的。

师:哦,你说出了两种不同的物体,你可真厉害!

师:你们可真聪明!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很多这四种图形的物体。相信大家留心观察,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2. 搭一搭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已经用手感受过四种学具的不同特征了,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来搭一搭。搭的时候注意规则:请大家挑选出一种相同的学具在座位中间叠一叠,看看哪些学具能够搭在一起,哪些学具不能搭在一起,哪些学具有时能搭,但有时又不能搭?注意每一小组只研究其中的一种。

学生商量着拿出其中的一种进行研究,教师巡视纠正拿出不同学具进行研究的小组。

师:研究好了吗?先请小朋友把学具收好。哪个小组派代表先来汇报?

生:我们是用长方体来搭的,都能够搭起来的,横着放也行,立着也行。

师:你知道为什么它们能叠起来吗?

生:因为它们这里都是平平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其他用不同学具搭的同学也请到上面展示给大家看。

生:我们是用正方体搭的,它们也能搭起来,因为它们都是平平的,平平的放在一起就可以叠起来的。

师:看来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够叠起来的。

3. 听一听

师:刚才我们通过眼睛看、手摸已经知道了四种形状的特征,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比比谁的小耳朵最灵,能听出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形状的物品?

师:(放入一个圆柱)让学生感受到滚动的特点,请同学们猜是什么?

生1:我猜是球。

生2:我觉得是圆柱。

生3:我也觉得是球。

生4:是球。

师:为什么大多数小朋友猜是球呢?

生:因为我听见它在滚动。

师:大家听出来吗?

生:听出来了。

师:在滚动的只有球吗?

生:还有圆柱。

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打开盒子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师:这个是什么?

答对的学生:哈哈,是圆柱,我就说是圆柱。

答错的学生:哎,怎么会是圆柱呢?

师:现在,我们再放入一个球来听听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的滚动是随意的。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球的滚动可以朝四面八方,而圆柱的滚动是受限制的,大家看只能朝着左右两边滚动。

师:看来球和圆柱还是不一样的。

【思考】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动手操作,不仅是我们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更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整个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方式和意识。不仅在课堂上,在整个家庭生活和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用一种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一种数学的活动投身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空间观念将得到更多的锻炼。

三、以“想象”促进思辨,巩固“空间观念”的综合理解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光靠视觉和触觉的感知和体验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上辅助思辨环节,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实质性的提升。

我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安排了想象的环节,分成了三个小环节。

1. 想一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图形也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它们各自的样子,并用手在空中比划一下。

【思考】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找不同

师:球和圆柱有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说大屏幕中的两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圆柱周围的一圈是圆圆的,长方体都是方方的。

师:你发现了它们的最大不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补充吗?

生:长方体有角,摸上去尖尖的,圆柱圆圆的没有角。

师:你的发现也很棒。下面谁能来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吗?

生:长方体长长的,正方体方方的。

师:很不错的总结,谁也想来说说?

生:正方体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长方体上面都是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你都了解了,确实是这样,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的面不一样大。

3. 游戏:变魔术

师:(出示魔术袋)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通过老师的描述来猜一猜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师:上下两个平平的面,表面光滑、四周圆圆的。

生1:圆柱。

生2:我觉得也是圆柱。

师:大家认为呢?

生齐说:圆柱。

师出示物体加以证明。

师:看来这难不倒大家,再来猜一个。整个表面都是光滑的,圆圆的。

生:球,一定是球。

师:看来太简单了,现在我们换一种形式,老师说物体名称,请小朋友来摸。

师:请你摸出一个长方体。(生摸出)

师:你是怎么摸出来的,有什么诀窍吗?

生:首先我摸到每个面都是平平的,后来我摸的时候感觉是长长的,所以我觉得它是长方体。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个名字,让其他小朋友来摸。

生1:摸出一个球。

生2:(摸出了一个球)我一下子就摸出来了,都是圆圆的。

师:现在再请一个小朋友摸。并说出摸的感受让其他小朋友来猜。

生:我摸出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他什么特点呢?

生:到处是圆圆的。

师:谁来猜?

生:是球。

师:拿出来验证一下。

学生拿出来是圆柱。

【思考】让学生通过老师描述猜出形状、用手摸一摸感觉出形状,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说出不同和游戏中说出物体的名字,其实更多的是在思辨和想象的环境中促使学生正确辨认,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以学生自己的空间感觉和体验为基础。加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空间观念。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篇14: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创群众满意站所 树地税稽查形象下一篇:写审计报告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