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5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观看《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黎维冕的家长:黎皓

吴莉

根据孩子的在读学校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的要求,我们在11月21日早上7点32分准时认真观看了由海南电视台青少频道播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金战老师主讲的教育专题节目——《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并详细地做了记录。专题节目时长将近40分钟,内容围绕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怎样正确与孩子沟通等展开了讲述。观看完毕,真可谓获益匪浅,感受颇多。以下是我们的点滴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爱上学习取决于“兴趣”和“心态”

王金战老师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是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别把学习当罪受。这就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优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而不是按照自己脑子里对孩子定下的模式和框框去要求孩子,批评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家长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当中的一句“孩子对家长的不满无处发泄,只能用消极的学习来对抗”,很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深刻反思啊!

学习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学习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层层铺垫逐步实现的,我们不要期望孩子每天都能进步多少,只要孩子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努力,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时节迎接他的必将是丰收的喜悦。我们要学着去尊重孩子,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的感受和自尊。他的点滴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扬和鼓励。在认可中让他找到自信和力量。同时也要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他感到自身的努力和进步。

二、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和自动自觉

观看过程中,我们对王老师的讲座感触颇深的另一点就是“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王老师说,我们不要总拿孩子与强的孩子比,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而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特别在乎家长的评价和情绪。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知晓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家长的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再者就是周围环境因素的一些原因也会影响到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不爱学习,通过正确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状态,让孩子爱上学习。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互相冲突,父母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别让工作忙成为你的借口,以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注意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

当中,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三、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要时时刻刻地鼓励他,不要让他产生消极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多表扬少批评更能使孩子积极上进。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独特的,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让孩子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个性与未来。告诉孩子他自己就是无价之宝,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弱化孩子的错误,突出其取得的成绩,重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责备孩子之前必先赞美,强化优点,使孩子不断的进取,用高目标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可用权威来压制孩子的反抗,而要多鼓励孩子:孩子,你能行!

总而言之,观看完王金战老师主讲的教育专题讲座,我们感触颇深。作为家长,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所以每个家长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只要家长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走向成功的华美殿堂!

篇2:《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上课睡觉是 不能调动学生的胃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这样的课多了,学生就被扼杀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化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混口饭吃而已。这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吗?我们不能要求我们有大家风范,艺术家气质,至少我们要勤奋,要认真,对待育人工作要一丝不苟。否则还有很多行业可以用来养家糊口,何必以耽误下一代发展作牺牲呢。

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冀望学生。和学生达到和谐共处。

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成长的价值,做人的责任,育人于心。学科知识只是育人的载体,我们要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这才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如何让他们爱上学习,我从中找到答案。

篇3: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数学

一、 用爱心进行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爱心教育,与学生平等交流,能使学生从潜意识里认同和接受教师,进而接受数学学习,这样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理能源,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教师不论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不论对才思敏捷的还是对思维迟钝的学生,都要奉上一颗真诚的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接受和包容他的缺点和不足。在进行实际教学中, 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采取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活泼健康地成长。当他们在学习上进步和获得成功时,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当出现了错误或者学习困难时也不能讽刺和嘲笑,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要用良好的心态鼓励学生从基础抓起,必要时“开小灶”来帮助其学习,让他们从简单的成功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内心不再害怕和恐惧学习。

二、以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生活化的学科,但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就是无休止的数字和计算, 枯燥乏味。其实就小学阶段来讲,数学课的工具性和生活化决定了它是最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也是最有趣的课程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利用身边的生活情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学习,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笔者习惯于列举生活实例,并以数学的形式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往往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更乐于去主动学习。如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教学时,笔者引入了学生熟悉的超市商品的数据统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真实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往往更乐于接受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求知欲。

三、鼓励孩子多动手操作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这也就是年级越低,教材的色彩感和图像感越强的原因。根据低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实际特点,数学教师在安排数学教程时,要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看清题意, 反复思考要先做什么,然后再怎么做。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一种形象的情境中,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收获了乐趣,也在动手中实现了智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多设置这样的数学教学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能有效地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问题判断能力。例如在进行“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的教学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示范,教学生摆图形。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的操作,如第一行摆5个△形,要求在第二行摆□形,而且□ 形要比△形多3个,该怎么摆?这就要求孩子在摆□形的时候,首先就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形,再摆几个□形,一共有几个□形。孩子都很自觉地开始动手摆图形,然后教师再摆出正确的,摆对了的学生自然热情高涨,对摆错了的学生, 教师可以再给他们一次练习的机会,直到每个人都摆对为止。在最后,也要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摆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通过动手和观察的教学形式,实现由具体思维到相对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渡,不仅利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也能提升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让学生“学会学习”

进行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不仅是知道一个数学的结果,还应该学会一种算法过程,一种思路。只有让孩子“知其所以然”,才能使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喜欢上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渔”。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课堂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在我们第一部分中已有所提及。其次,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水平上,促进他们合作学习,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再次,教学活动也可以在游戏、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让他们积极发言,发散思维,合作探究。我们知道,同一个数学题往往有不同的思路和解法,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融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是教师,在这样一种学习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就更容易学会学习。

篇4: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一、关注兴趣,满足需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教师和幼儿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之间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效果就更强。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经常用自己喜欢的各种语言,如:做游戏、绘画、手工、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这些自然的语言中就了可以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举例来说明:

一连好几天,发现幼儿在玩一种打仗的游戏,一问孩子们,原来他们在玩奥特曼的游戏,教师想何不趁此机会开展奥特曼的主题活动,既可满足他们做英雄的需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可教育他们要团结友爱,勇敢坚强。首先,教师发动孩子收集奥特曼的图书、图片、卡片、音像等创设环境,接下来开展谈话活动:“讲讲奥特曼的故事。”“你为什么喜欢奥特曼?”接下来在本人设计的情景中,幼儿以奥特曼的身份出场了,整个过程幼儿情绪高涨,团结合作,勇敢坚强。结束谈话时幼儿纷纷把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说了出来。最后教师总结说:“你们都是勇敢的宇宙英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幼儿园里其他的小朋友不受坏人欺负,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是善良的奥特曼,而不是讨厌的怪兽!”幼儿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二、提供材料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材料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会有许多新发现,他们互相讨论,热烈提问,智力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幼儿能力有限,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教师们要认真倾听,给予启发点拨,让他们借助材料通过自己探索找到答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和指导者。举例来说明:

案例:

在组织谈话活动《有趣的汽车》时,教师发动全班幼儿每人带一辆玩具汽车来幼儿园,布置成汽车博览会,以参观博览会的形式开展活动。看着各种各样的汽车,幼儿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起来,不断操作,不断交流讨论。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不但了解了各种汽车的名称、特征和用途,而且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为使幼儿谈话不停留于表面,教师启发幼儿拓展谈话内容,“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翅膀:“等宝宝长大了,要设计一辆太阳能汽车,这样汽车就不会排废气,空气就不会受到污染。”“如果以后能成为设计师,一定要发明一种水陆空都能开的汽车,碰到大海时变潜水艇,碰到塞车时变飞机。”在孩子们畅想时,教师及时给他们纸和笔,于是,一辆辆有趣的汽车,一个个伟大的发明跃然纸上。

三、捕捉契机相机而教,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做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幼儿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正面的回应和表扬,重视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善于发现教育机会,积极引导。举例来说明:

一天,教师组织户外活动,幼儿有序地玩着游戏。忽然,石轩宇大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许多蚂蚁!”于是,一大群孩子围了上去议论纷纷。看到孩子们这么投入,教师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关于下雨前动物反应的事例吗?”教师决定抓住教育机会,于是与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这个现象。教师有意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这么多蚂蚁呢?”“没有”,“有时有”……教师进一步问:“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蚂蚁,他们在干什么?”幼儿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有的说:“蚂蚁去搬一个大食物。”有的说:“有坏人来打他们了,他们在逃走。”还有的说:“他们的家被人弄坏了在搬新家。”“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怎样?”“今天要下大雨。”“再看一看蚂蚁在往哪里跑?”聪明的幼儿说:“教师知道了,蚂蚁怕家被雨水冲掉,所以在往高的地方去。”教师连忙夸他:“你真聪明”。“蚂蚁的本领很大,他能感觉到要下雨了,所以要把家搬到高一点的地方去。你们知不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呢?”小朋友你看看教师,教师看看你,求知的眼神转向教师。于是,教师利用这个机会讲了《下雨前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幼儿懂得了燕子、蜻蜓低飞,鱼儿浮水面,蚂蚁忙搬家都是下雨前的预兆。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教师在提供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要善于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的讯息,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准确作出回答,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思想给予回应和引导,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看清“点”,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一个幼儿的潜能,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孩子是纯真的,教师们都不希望在他们的人生白纸上添上灰暗的一笔,而这一切,需要教师们共同的努力。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再是以往不看教育对象,一厢情愿、忙于灌输知识的传道者了,而应是以像母亲、像朋友般的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等多重化的角色来与幼儿亲密无间地交流交往。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亲近教师,在自主状态下与环境、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将自己的感受尽情地说出来,将自己的童真尽情地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不断引导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今天,就让教师们一起给孩子播下一颗健康的“红花”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浇灌孕育,开出“健康之花”。

篇5:《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这个词我们都非常熟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很多没学到。”尤其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星期六上午观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讲座后深有启发。王老师深刻分析了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母总习惯将自家孩子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去对比,把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与成绩优异的孩子对比,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自此失去信心。作为学生的我深有感触,但我及时跟父母沟通,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父母也都能接受并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我为拥有一个爱学习的妈妈而非常开心,她不仅仅是我的妈妈,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是我的好朋友哦!

篇6:《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可限量的潜能,只是你没有去发掘。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于是王金战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气势汹汹的来找他,家长认为这一次,孩子考试考得太差了,希望王老师给孩子教育一番,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王老师就问孩子,你这次考得怎么样啊?只见家长捶着沙发说‘太差了!’而孩子又小声的说‘我这次比之前提高了两名次。’汪老师便高兴的教导孩子,你很不错,你已经进步了,只要你再努力一下,这个暑假在其他同学玩的时间,你去学习,你要记住你很棒,你也可以更棒!王老师是用这种夸奖的方式教导孩子的。果真,第二年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一。/zuowen

由此可见好学生不是批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王老师说:“这个孩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呢,这个家长就知道骂孩子这个那个不好啦。”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夸赞,甚至纵容,这需要同学们的自身努力,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三者缺一不可。王老师说:“一个经常得不到激励的人,潜能会开发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但一个经常得到激励的人,潜能将会开发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孩子将来的一切。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决定了孩子的生活环境,导致的各种因素。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那么他的学习也会有所改变,可以联想一下,一个生活在很吵的工厂旁的家庭与一个生活在一所学校旁受文化熏陶的家庭又有什么区别?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拼搏与坚持,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陪伴。只有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协助前行,才能创造出更蓝的一片天。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阅读:

1、王金战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

2、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500字

3、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

4、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300字

5、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350字

6、看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有感300字

篇7:《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他主要讲了三大块内容:

一、您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吗?

二、您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三、您知道怎样正确与孩子沟通吗?

听了专家的演讲,我作为家长深受体会。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和谐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只有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家长,不要做跟风族,看到别的孩子学什么,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跟着学。这样做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要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也不是为家长而学习,不要让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心要的。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家长要随时抽空,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孩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或碰到的困难。随时帮孩子解除疑惑或解决困难。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孩子懂了就可以了。只有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她会提出许多问题来问你。不要让孩子失望,一旦隔阂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篇8:办“诗韵”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幸福

一、“诗韵”教育的内涵

我校倡导的“诗韵教育”, 不仅是基于国家“育人为本”的教育工作的要求, 也是基于《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育原则。“诗韵教育”具有着丰富的内涵:诗, 是人性之爱、人性之真、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的最直接反映;诗韵教育是一种充盈“爱”的本质、高扬“真、善、美”的主题、彰显理性光辉与人文品格的教育, 是“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哲学的理性选择, 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诉求, 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具体体现;诗韵教育是培养学生富有良知、饱含激情、充满自信、善于学习、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人格品质的教育;因此, 诗韵教育是一个教育理想, 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 更是一种教育境界。

二、“诗韵教育”的探索

为有效落实“诗韵教育”办学理念, 学校紧紧抓住德育、课程、教师、管理和环境等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基本要素, 通过打造“诗化德育”“诗性课程”“诗心教师”“诗情制度”和“诗意环境”这五大支柱, 架构起实现“诗韵教育”的支撑体系。

(一) “诗化德育”为学生幸福成长塑造一幅生命图腾

我校所倡导的“诗化德育”, 是指以道明德、以爱启德, 以情养德, 以智育德, 以行化德。为使这一理念更加具体可操作, 我们将其提炼为五字育人目标:即“爱”“孝”“诚”“理”“仁”。

1.活化德育主题, 把“无形的德育”转化成“有形的德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开发鲜活的德育主题, 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观念、品德、习惯、人格等教育。如:以“养成教育”为主线, 开发了“好习惯伴我行”“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无声走廊”“好书漂流”等主题活动;以重大节日为资源, 开发了爱国主义、中华传统、感恩、珍惜生命等主题活动;以培养自信、张扬个性为目的, 开发了校园科技艺术节系列主题“校园马路画”“校园集体舞”“校园短剧”“飞行的艺术”“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德, 我校还广泛开展了学跳大自然快乐操的活动, 通过大自然快乐操的学习, 让孩子们学习山的包容、山的无私, 展现出生命之美, 自然家庭和谐, 社会康乐、国家繁荣、世界和平。德育主题的活化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些主题活动中, 学生主动地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参加同伴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 在活动中启德、明德, 发现和感悟“真、善、美”;在活动中养德、化德, 成为一个富有良知的人。

2.优化德育评价, 撬动进取心, 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德育应是对学生心灵的呼唤, 真正有效的德育评价应是顺应儿童的天性, 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 去真正地把每个学生当作独特的生命个体, 去唤醒他们的道德生命, 激活生命力量, 使德育彰显更多的灵性与诗性。以往我们评选三好生, 只有少数学生当选, 多数学生沐浴不到奖励的阳光。其实,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需要被肯定的优秀品质, 他们内心渴望得到认可,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需要在表扬中获得成长的力量。为此, 德育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校园之最”评选活动, 用“校园之最”评选这根杠杆, 撬动每个学生的进取心, 给予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校园之最”评选活动始于2010年, 如今已经实行三年, 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第一, 评选活动覆盖面宽, 学生、家长人人参与。第二, 评选项目涉及面广, 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入手, 确定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尊师重道”“爱心公益”“关心集体”“自强自立”“学业优秀”“特长突出”“创新实践”“活力健康”等十多项评选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申报其中一项。第三, 评选形式丰富多彩, 不仅有个人自荐演讲, 还有同学之间互相赞颂、互相推荐;同时, 学校还发动家长参与其中, 征求他们对奖项设置的意见, 让他们与孩子一起挖掘亮点、参与学校终评。推选环节气氛热烈、民主,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鼓励和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由衷地赞美别人。对于荣获校级、年级之最的学生, 学校还把奖状寄到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荣誉和快乐。

多了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多了一批好学生。因此不少在班上默默无闻或是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不起眼儿”的学生大放异彩, 脱颖而出。他们或关心集体, 或热心公益, 或勤俭节约, 或遵守纪律, 或擅长文体……活动对全体学生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唤起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 使他们有了目标, 有了理想, 有了动力。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 而且在综合素质、潜能和特长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 “诗性课程”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一方丰厚沃土

我校的“诗性课程”是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倡导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 课程实施过程要满足学生智力、情感、审美、道德、生活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养成。

1.课堂教学的“诗性”追求。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 承载着“诗性课程”的丰富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 我校积极倡导“诗性”追求, 即:追求教学目标的真实之美、教学内容的自然之美、教学过程的丰厚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环境的和谐之美, 力求让孩子们在富有诗性的课堂中获得智慧成长, 满足精神渴求。

我校依托“课题牵动、专题聚焦、课例研讨、校本培训”四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 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技能, 课堂上关注学生差异, 精心进行倾听、讲授、点拨、启发, 分层作业, 发展性评价, 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兴趣, 启迪学生创造的火花……学生在“境中学”“做中学”“感中学”“悟中学”, 思维得以拓宽, 能力得以提升, 情智得以开启……

2.丰富多彩的“诗性”校本课程。

我校的“诗性”校本课程, 不仅是贯彻国家三级课程政策的需要, 同时, 也是培养学生富有良知、饱含激情、充满自信、善于学习、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人格品质的需要, 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需要。学校以“文化”的学习、传承、创建为中心, 充分挖掘教师资源, 成立校园国学社、校园外交社、校园探究社、校园艺体社、校园DIY、网络E组6个社团。以“国学经典”“交际英语”“趣味数学”“民族剪纸”“足球文化”“花样跳绳”“版画世界”“书法艺术”八个科目为支柱, 形成了富有“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的开设, 实现了开放的课程设置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 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愉悦地参与到这些课程的学习中, 潜能得到了发挥, 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八大科目紧密联系的体验活动。如, 校园国学社开展了游览古化石遗址、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举行了朗诵、演讲、讲故事、成语接龙、新词语汇集、古诗词背诵、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写读书笔记, 办手抄小报, 出黑板报, 自编作文集, 寻找错别字, 表演游戏, 编演课本剧。低年级的同学还结合生活实际写请假条、留言条、表扬稿、遗失启事、招领启事等。

诗性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校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处处结出累累硕果。学校自编的舞蹈《姥姥的布老虎》在市舞蹈比赛、区艺术节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学校将舞蹈课作为正课排在课表中, 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授课。时至今日, 我校学生均能伴乐起舞, 舞蹈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足球是学校又一特色课程, 每班都有球队、队徽, 还编排了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足球韵律操, 校足球队在市足球联赛中屡获桂冠。学校的机器人代表队在辽宁省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冠军, 代表省里参加全国大赛获第2名的好成绩。校园外交社的同学参加21世纪英语报举办的英语演讲大赛、CASIO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拼词大赛百分百获得不同类别与等级的奖项。可以说, 学校的“诗性课程”, 为学生幸福成长, 奠基了一方丰厚沃土。

(三) “诗心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撑起一片朗阔蓝天

有人说, 儿童是一首诗, 是一幅画。与这些梦龄的孩子们朝夕相伴的教师, 需要有拿云的梦想和激情澎湃的诗心。一所学校若能拥有这份诗心的情怀, 塑造纯美的生命, 则必须建设一支胸怀理想, 充满仁爱, 情操高尚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这便是我们所倡导的“诗心教师”。

1.高扬“爱”心。

我们希望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 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 更重要的是带着真善美, 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高扬爱的旗帜, 将每一个学生视如己出, 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为指归, 把他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无论贤愚美恶, 一律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千差万别的莘莘学子。

因此,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工作,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三爱”活动 (爱岗位、爱学生、爱自己) , 树立学校、教师形象。围绕“爱岗位”主题, 学校开展了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教师诗朗诵、爱心日记交流等活动;围绕“爱学生”主题, 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每位教师帮助一名学困生或特殊学生, 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入手, 使孩子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的教师团队师德经验交流会, 对工作中师德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了表彰奖励, 也树立了典型代表。借“仁爱之师”遴选的机会, 校内掀起了“学我身边仁爱榜样”的活动, 每位老师都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鲜为人知的教育故事, 学校将这一桩桩、一幕幕平凡而感人的镜头凝成中心小学师德文集《平凡中铸就生命华彩乐章》《润物细无声》等。现摘录一二:

学生的转变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或许, 他们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句欣赏的话, 一个微笑的表情,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深情的抚摸;或许, 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做出汶川大地震中那些优秀教师牺牲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 但我坚信, 只要把生活中这些无痕的爱和教育给予更多需要关心的孩子, 这就是成功, 就是幸福, 就是收获!——范菲菲

与孩子朝夕相处, 我始终想着两句话, 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 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 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了我们, 我们又怎能不全身心地去爱孩子呢?——王小明

2.练就“慧”心。

为打造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学校还多方搭建教师业务成长的平台, 邀请专家来校指导, 外派教师出去学习, 取经回来就地研究实践, 只要能有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学校就不惜一切力量进行培养。学校提出“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观点, 对于自主发展需要比较强, 量化成绩比较高的教师, 自动获得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近几年, 先后有36人次教师获得出省学习的机会, 有123人次的教师获得了市内学习的机会, 为教师报销图书以及音像资料500多册, 四年间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一条研究与实践并行的教育教学之路。仅2012年, 数学教师在市级培训中执教现场课8人次, 省级3人次, 国家级2人次, 区级教研课多次, 学校呈现出科科发展、人人受益的喜人局面, 对区域内的课程改革的深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 “诗情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开掘一条温馨港湾

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团队力量, 共同做好学校的工作。我们倡导的“诗情管理”以人本管理为主要思想, 尊重教师的人格, 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

1.知人善用, 人尽其才。

由于中心小学是一所新建校, 不断壮大的教师团队吸纳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 学校根据每名教师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业务能力, 做到“知其人, 量其才, 扬其长, 避其短”, 合理大胆地使用他们, 给老师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特别有效的做法就是在管理中学校注重树立合适的“标杆”, 学校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杆”做工作。首先是干部的“杆”。所有的干部要以身作则, 时时处处为教师做好示范, 不仅自己的业务工作要尽量做到最好, 而且具有凝心聚力的人格魅力。其次, 树立教师中的典型。包括管理典型、教学典型、育人典型等, 让教师感受到楷模就在身边。此外, 还为老师搭建多样发展平台, 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机会。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 互相听课,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共同研讨, 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使新、老教师的素质共同提高。学校帮助老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促使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中不断成长, 进而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

2.不“圈养”教师, 给他们自由、创造的空间。

诗情的管理, 目的是打造一支胸怀理想, 充满仁爱, 情操高尚的诗心教师队伍。这样的队伍, 在一个封闭、禁锢、压抑的管理环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的“诗情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重教师, 不“圈养”教师, 不束缚他们, 允许他们研究教学之外的领域, 在时间和条件上学校予以全力支持。如, 语文教师就不局限于只鼓励写教学论文、研究教材教法, 他们可以去创作, 写小说、写散文、写剧本、写诗歌;数学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数学无垠之领域, 研究更高的课题, 学校还特别为他们申请了两个国家级课题, 邀请了国家级专家进行指导, 现在他们编写的课标指导书籍已被国家采用;还有的学科教师要外出参加市里、省里的专题研究, 编审教材、担任高职评审评委等, 学校一律放行。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诗的情结、创造的情结, 只是被常年的忙忙碌碌所压抑, 我们倡导教师在自己的生命中闪现理性与诗性的灵光。

3.关心教师生活, 消除后顾之忧。

常言道:“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情感所至, 金石为开”, 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 以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安心工作。老师身体情况不好, 学校出面帮请专家为她们诊治;教师生病在家休息, 学校领导专程上门, 送去学校的温暖与问候。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不仅能使他们安心工作, 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工作热情, 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居乐业, 建功立业。

(五) “诗意环境”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一处快乐家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 也是学生一生的记忆。我们所倡导的“诗意环境”就是力求赋予校园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 使每一个角落中的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石都能传情,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高雅、诗意、创新的环境。

步入我校, 楼宇内外无不体现出古今与中外的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大气与小巧结合的文化特点……从操场上印刻着具有象征孝顺、仁爱、明理、诚信的“笑笑”“成成”卡通人物的石柱、到象征着中西方两只手搭建起来的瞭望世界的窗口雕塑, 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读书庭廊, 再到刻有中英文数理化及科技的符号——求索魔方……一一与蓝天、绿树、花草、孩童相得益彰, 辉映成趣。

走进大门, 正墙上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寄予着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怀及期望, 也彰显了我们所追求的终身学习、好好学习的理念和态度。下面的长城和华表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意味着祖国的文化和教育的精髓将绵延流长。正厅左侧墙上展示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创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诗韵”化特色教育。墙面的布置融会了中西元素, 以世界版图为背景, 周边以各国国旗为衬托, 表达了我们的“诗韵”教育将是开放吸纳, 兼容并包的国际化教育。右侧的国际儿童公约及教师规范也表现了学校走向国际化, 与世界接轨的趋势和决心。大厅中的两根柱子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的意味, 它象征着学校办学的两大主要支柱——教育和教学, 上面留下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及孩子的掠影, 张张笑脸寓意着老师们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下面那一双双脚印既象征着孩子们在这里走好人生开始的每一步, 又意味着今后将一如既往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下去!

总之, 走进学校的每一个楼层, 每一间教室, 每一道楼梯间, 你无不被文化所浸润。书法、雕刻、中医、戏剧等国粹经典引领我们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弟子规、百子图、论语感染我们传承儒家文化的经典智慧;鲁迅、宋庆龄、雷锋精神感召我们不忘民族灵魂的伟大不朽;还有那廊间悬挂张贴的一件件科技小制作、陶瓷作品、蜡染画、山水写生……或工笔、或写意、或装饰, 无不含着情趣, 带着生气。孩子们在诗意的环境里有交流, 有凝望, 有思索, 有创作, 眉宇间流淌的是求知和喜悦。“诗意环境”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一处快乐的家园。

篇9: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古诗词

摘   要:爱学古诗词  搜集得法  创设情境  课外延伸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的奇葩,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语言高度凝练的古诗词虽然富于节奏和韵律,适于儿童朗读,但不少诗词意境深远,哲理深刻,情感丰富,一些词句的内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古诗词很美,但教起来似乎又无从下手——讲深了,教师一言堂;讲浅了,学生没收获。古诗词教学因此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让他们跟几百、几千年前的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古诗词,提高课堂诗词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一、课前搜集要得法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进行有效搜集。

对第一次接触的诗人,学生可以先了解他们所处的年代,作者的字、号,主要的诗集或作品集,诗人的主要创作风格等。这些文化常识,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很大作用的。第一次学生也许稍感深奥,但搜集多了,则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他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另外,很多诗词创作的背景应该是课前搜集的主要内容。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帮助。如《早发白帝城》,只有了解到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才能领悟到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再如《示儿》,学生如果了解到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此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就能很自然地理解诗人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二、情境创设要多样

古诗词都有丰富的意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意境,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重建意境。何谓重建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词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由此完全受到激发。但是单靠学生的凭空想象,很难把古人心中的意境完全想象出来,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1.借助音乐渲染氛围。选用同题音乐作品来渲染氛围是最易操作的情境创设方法。比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朋友》,促进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意境的开拓,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又如,听一曲《长相思》,在哀叹悲凄、千回百转的的乐曲中,去吟咏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选用同题的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播放录音,或教师演唱,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符合诗词特点的旋律来辅助教学。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可借助一些轻缓中又带有淡淡哀伤的笛子或长萧演奏的旋律;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可伴用上轻快明朗的民族乐器(如古筝)演奏的曲目;教《望天门山》时,可使用上激昂有力的钢琴曲。这些音乐的介入,烘托、渲染了诗歌的内涵,表露了诗人内心情感,更激起孩子们学诗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诗的热情,使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让学生心领神会,省去了教师大量苦心孤诣而又收获甚微的唇舌。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寻找或创设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角色扮演深悟诗歌意境。比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将这对友人在黄鹤楼前分别时的情景表演出来:(1)上船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说呢?(2)孟浩然乘舟而下,渐行渐远,诗人李白又会怎样呢?(也许是伸长了脖子在远眺,或是踮起脚尖在寻找孟友人的船只;也许是久久伫立江边,谁也拉不回去)学习《所见》时,让学生也试着将一二句展现出的“牧童行歌图”和三四句展现出的“牧童捕蝉图”演一演,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必定会被学生演得栩栩如生。就这样,孩子们融入到了文本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所描绘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和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交流对话或思想碰撞,长此下去,学生的情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就会得到较好发展。

3.巧用绘画丰富意境。于永正老师在公开课上对《草》一诗的教学就让人深切感受到绘画在古诗教学中的魅力。于老师借助简笔画,画尽了草的枯荣,画出了草的生命力,更是以简洁的图画引领二年级的小朋友领悟了草的精神。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再加上他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语言,让孩子们与在座的听课老师一样既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了诗画艺术的享受。而在常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尽情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学完《小池》,可让他们用图画表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清新;学完《梅花》,可让学生画一画不屈不挠的寒梅。学生也许笔法还很稚嫩,但他们的心可以融入其中,这是一种沉醉。就是在这样的沉醉中,学生与诗人走得更近了,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美的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拓展形式要丰富

能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追求。教师要用心对待,拓展形式才能丰富起来。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入诗词。如春节,读读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让学生背诵《清明》;中秋节,读苏轼的《水调歌头》;重阳节,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天里,让学生背诵描写春日风光的诗句;秋天里,让学生收集那些描写秋日美景的诗;大雪纷飞时,和学生一起吟诗诵雪;教师节,让学生整理赞美老师的名诗句;母亲节,带上学生一起用诗句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整理古诗词也是课外拓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同一主题作品的整理。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送别诗”,出一期同一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他们会发现王维以酒送元二,李白以目光送孟浩然。离别时,高适对董大充满了勉励,而白居易心中又是那样的凄凉。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凝聚主题(如“思乡”“爱国”等),学生就容易把握诗情。二是同一作者作品的整合。如举办李白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交流会等,都会激起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古诗词的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唯有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不断思索,不断探究,才能获得更好的教法,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古诗词。◆(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篇10: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观后感

从孩子爱学习,到孩子能否成功,不光孩子本身主要,家长也是很主要的,家长作为神会成员,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其中就包括把孩子培养成人。

一,要赏识孩子,不要抱怨孩子

赏识带来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老师、家长应该设身处地的想想,谁愿意整天生活在呵斥中?多鼓励孩子,才会信任你、依赖你,从而听从你的教育,何乐而不为。当你发现孩子缺点想唠叨发火时,消消气转身干点别的事,避免发生冲突,这样孩子会为你的宽容大度而增加信心,从而改正不足。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起习惯我首先想到的是培根说过的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好习惯,则会让人终身受益,反之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习惯。社会倡导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企业倡导建立学习企业,争做学习型员工,而家长也要争做学习型家长,教师更要有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是一泉水”理念,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每年都有大批人员被减分流,而那些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都是淘汰出局的首选。孩子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学会学习,而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专家研究表明3___12岁是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亦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的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孩子本身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我们学校家长、教师习惯都已经形成,课堂作业老师都给予及时评价,家庭作业家长会给予评语,这样老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习惯已经形成了。当然这只是一个量的完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质的完成。不能忽视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效率问题,不少的家长、老师,包括我自己也曾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满足了,而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没能够集中脑力的实践部一样,我们做老师、家长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千万不要溺爱孩子,最主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进入适度紧张地学习状态。如果总是恨不得孩子老坐在桌子前看书、做作业而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的话,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磨蹭的习惯。

篇11:《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观《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有感

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业有成建功立业,更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但是,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每当此时我们如何应对呢?

今天,我与孩子一起认真地观看了王金战老师《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的讲座,并详细地做了记录,真是受益匪浅,留给自己更多的是反思。

王老师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是兴趣,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其次,王老师还讲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败在了学生手里,而是败在了家长手里。

孩子教育是个技术活儿,要多管齐下,不仅仅需要学校,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缺哪一方面都不行。作为家长,我认为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此,我认为孩子教育管理要做好以下三点:

更新教育观念,从“他该学会什么”转变为“怎样他才爱学”.王老师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想到:学习好=爱学习+会学习,想要学习好,就要让他爱学习和会学习。学习不是简单的灌输,需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兴趣中成长。作为家长,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他的成长,不是首先想“他该学会什么”,而是首先想“怎样他才爱学”,这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对于我们那个年代考入大学的人,高中生活的艰苦仍然记忆犹新。有人说读高三脱层皮,教室彻夜通明的灯火,没完没了的考试……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印象。高考成为我们那个年代孩子成功的唯一路径,高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读了好的大学,能够让我们拥有一张含金量十足的敲门砖,能够结识更多同一层次的同学,日后可成为供我们使用的“社会资源”.种种背后,无外乎两个字:功利。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好大学不一定有好工作,读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以后投身于社会,如果功利地要求孩子,只用成绩说话,一定要考上某所名牌大学,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抛开功利来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种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与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相关的成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远远不是全部。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修养、为人处世能力,以及合格的现代公民意识并不能通过成绩体现出来。

作为家长,要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分数,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

改变教育方法,从“批评孩子如何学”转变为“指导孩子怎样学”.王老师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由此让我明白: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我们也要善于发现这件事情中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可能是方法、思路和立场的问题。

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希望我们家长能理解他心理的感受,承认他的困境,他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的失望。

心通→心动→行动,孩子教育要做到心通才能心动,心动才能行动,这三点如果没有做到有机地联系起来,即使你花再多的精力,都将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传统的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尊重、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谈沟通,做到心通,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心动。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指责孩子的品德,我们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应就事件本身给孩子适当指导,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拓展教育模式,从“以我为中心”转变为“我该怎么做”.没有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位父母一大早醒来时就打算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可是我们常常本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心,在批评与指责中,把孩子越推越远。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做法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我们以“我认为对的”方法教育孩子。

这可能就是我们家长的误区,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是百分之百的爱。事实上,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只是在孩子满足了家长的期望时,才会爱孩子。而这样的心态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叛逆。

孩子是种子,家庭是土壤,很多时候我们花大力气试图去改良种子,却很难反思土壤和种子发育不良之间的关系。

王老师说得好:尤其是要求完美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不完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跟他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以我为中心”转变到“我该怎么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是取得荣耀还是犯错,父母都要给孩子始终如一的爱,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也要让孩子把爱心献给别人,懂得感恩。只有我们家长渐渐学会了理解、倾听孩子,学会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他们平等对话,这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让孩子爱上学习,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模式,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做起,做一个用心的家长,培养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篇12:《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早上,我看了《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感到作为学生要上课好好听讲,不会因为一次考好而骄傲,我希望父母和我一起在快乐中学习,有一颗爱学习的`心!要对学习感到兴趣,第一个是学习态度,以前我总是马马虎虎,以后我要认认真真,

第二个是学习方法,以前我总是在悲伤中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我天天被人骂。现在我要在快乐中学习。第三是学习环境,在学校我的位置干干净净,在家却乱七八糟。

篇13: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构建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凤城六中从1998年开始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历经三个阶段,特别是2007年构建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因其理念比较先进,方法比较科学,操作比较简单,效果比较明显,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一)“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环境,过和谐、幸福、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起点不是知识,最终目标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伴随知识学习的过程,养成习惯,铸就品质。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与人交往,并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所带给他的愉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动态的,生成的,和谐的,高效的,是快乐和幸福的

(二)“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五个关键词

泰戈尔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应该从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天性本能开始。”实践证明,当我们开始根据学生的天性、本能做事时,一切原来认为复杂的事都变得简单,为了使课堂能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即分组、自探、展示、竞争、成功。

1.关键词一:分组。

“分组”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标志性要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均分组,每组6—8人。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而6——8人左右的小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2)责任明确而具体。一般每组都有两名组长,每人负责3名组员;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2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互学。

(3)每组都是团结向上的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有自己的目标,各组间竞争,每个组都成为有自己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团体。

(4)每组都有一块黑板。黑板的用处很多,黑板是组内展示和组间竞争的一个平台,黑板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同时黑板丰富了班级文化。

这样分组,组内互帮互助都在动,组间互相竞争,互不相让也在动,进而组组联动,和谐而高效。可以说“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的分组带来了竞争,带来了活力,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也带来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更带来了责任、和谐和高效,达到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境界。

2.关键词二:自探。

“自探”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自探”就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效果不佳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相信学生”。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是:你不相信学生,你的课改就山穷水尽;你相信学生,你的课改就会柳暗花明。为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提供了合作探究的舞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在“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在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每个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中被点燃,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参与中逐渐提高。伴随知识的获得,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乐学;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负责,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教养。“自探”使课堂培养了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

置身“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你会感到课堂是学生自学和团结协作的舞台,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学生充分互动、相互感恩的学习乐园。

3.关键词三:展示。

“展示”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最大亮点。“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展示这一天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时间和空间。我们提出的观点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说、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写、做;解放学生的眼、耳,让学生看、听;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思、疑。在“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展示无处不在:课前活动由学生组织、主持,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课中让学生自学、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汇报,并鼓励学生质疑、解答。这样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认识自己的价值,感受自己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中国学生其实不缺少才华,更不缺少智慧,缺少的就是展示的机会。而“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渴望展示的欲望。学生在展示中建立自信,在展示中不断进步,在展示中健康发展。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每一次展示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千万别小看学生的每一次展示,说不定一次不经意的展示就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影响学生的一生。

4.关键词四:竞争。

“竞争”是学生的天性,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为此,“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就充分利用学生好胜这一心理,让竞争贯穿整个课堂。有了竞争,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课堂在竞争中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课前活动有竞争,自主探究有竞争,展示汇报有竞争,强化训练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竞争贯穿课堂始终。竞争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争激活了学生展示的天性,竞争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5.关键词五:成功。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勤矫正”原则,让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有成功,与此同时“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还启动互帮互助机制,让成绩好的学生帮一下后进生,让学得较快的学生帮一下学得较慢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收获了奉献爱心的快乐;后进生在别人帮助下,学会了知识,收获了成功,树立了自信,同时还体验到被别人关爱帮助的温暖,一举两得。让每一个学生享有成功和自信成为“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永恒的追求。

(三)“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五版块模式

新课改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要想纵深发展,最核心的工作是为一线教师构建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才能挣脱传统的固有的观念的束缚,走在课改的康庄大道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规范教师的教,规范学生的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迅速进入科学规范的教学流程和学习流程,进而使课堂和谐而高效,为此我们构建了“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前奏版——课前展示、启动版——创境激趣、核心版——自主探究、拓展版——展示反馈、升华版——总结反思。

1.前奏版——课前展示。这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前展示一般由科代表主持,时间为5~10分钟,内容要有学科特点,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课前讲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美文佳篇欣赏等;政治课前进行新闻播报;生物课前教授生活小百科;历史课前讲名人故事;地理课前介绍名胜古迹等。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丰富其知识、开阔其视野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了参与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张扬个性的舞台,架起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课前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更展示了学生的才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一举多得。

2.启动版——创境激趣。创境激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课堂精彩的开始,是检验教师备课水平、衡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标尺。作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创境激趣虽然时间短,但对每堂课学生学得是否和谐、高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3.核心版——自主探究。

4.拓展版——展示反馈。

自主探究、展示反馈这两个板块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是一个联合的整体,它的操作程序是: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在这两个板块中,教师要遵循“低、小、多、勤”的原则,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让学生步步成功,环环进步。在实施自主探究、展示汇报这两个板块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要启动互帮、互助、互学机制,出现问题随时随地进行责任帮扶,不留死角。通过这两个板块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同时,自信心越来越强,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乐学、愿学。不仅如此,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5.升华版——总结反思。这一版块是教会学生学习,落实三维目标中最上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保障。

每节课下课前教师要给学生二三分钟时间总结归纳,梳理一下本节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体系,同时对重点、难点进行提醒。除此之外,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思考这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和启迪。

五大版块是落实“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核心理念”的一个载体,是体现“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五个关键词的一个平台。五大板块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教师清楚,学生明白,使课堂走上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轨道,因此和谐高效。

二、创新育人模式,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凤城六中走这样的一条路:学校的价值引领+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的体验提升。凤城六中这一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日常学习生活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主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学校的价值引领

我们觉得学校德育工作应从价值引领开始,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引领,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找到自信,成为有信仰、有追求、乐观向上的人。

1.铸就六中精神,确立人生信念。

(1)培养凤城六中学生品质。

培养六中学生品质共四句话,128个字既明确了学生在校的三大任务:做人、学习、健体,又明确了在做人、学习、健体三方面应养成哪些习惯和品质。

(2)培养凤城六中“男生风范”和“女生气质”。

“男生风范”“女生气质”使男生、女生有了明确的、具体的、直观的人生追求。

(3)提炼凤城六中师生“核心价值观”:敬天、爱人、利他、律己。这八个字蕴含人生真谛,让学生清楚,悟透并践行了这八个字,人生将快乐、幸福、成功。

2.精神充电,传递正能量。

(1)每天早上五分钟的演讲。主题有“我的理想”“我的榜样”等。在学生的心中早早地装上发动机,推其前行。

(2)演讲后一分钟的爱国宣誓,把爱国的种子种进学生心田。

(3)周一升旗仪式除了爱国宣誓还诵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经典长诗;中午半小时的读书;下午上课前的每周一歌和经典国学诵读;每节课前的每日格言。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吸收积淀成长的因子。

(4)每天阳光大课间全校齐诵“凤城六中学生品质”。星期二、星期四第八节总结反思课前朗诵“男生风范”和“女生气质”,结束朗诵“六中师生核心价值观”,让“信念”融入学生血液。

(5)凤城六中学生应记住的“三十六句箴言”“五十个细节”及“让你快乐幸福成功的凤城六中十大魔力言行”。

(6)总结反思课上让学生看一些学生自己搜集的让他们感动和震撼、给他们鼓舞的文章或视频,然后全班谈感悟,说启迪,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标。

3.激励文化引领,积累成长自信。

在人的全部素养中,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往往最重要、最宝贵,比如德行、自信、坚韧、乐观等。这些品质不是学会的,不是给予的,而是浸在同样看不见的“文化”中,逐渐沉淀而成的。在学校所有文化中“激励文化”最具有导向性,因此激励不仅是评价,它更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每个细节都是价值观的言说,都是教育。

凤城六中“评星晋级”激励体系,是对传统的只关注学习成绩,陈旧落后的评价体系的一种颠覆。它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各个方面,它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凤城六中“评星晋级”激励体系里,学生平时的一个好习惯、一次小努力、一个责任的履行等等,都会得到关注和奖励,都会给小组带来荣誉,并且这份荣誉还会固化下来,积累成为长久的成长自信,最终转化为好习惯、好品质。

成长是一种积累,凤城六中“评星晋级”把学生看不见的进步变成了看得见的激励。

(二)学生德育内涵的自主建构

我们无法也不可能把一些好习惯、好品质强加给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需要哪些好习惯、好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建构,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为此凤城六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每日每事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凤城六中把学生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每一件事都进行了“SOP”(国际通用标准操作程序英文缩写)。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应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并有检查、评比。如走廊清扫的时间、次数以及程序等都有规定。

2.明确个人责任。

班级管理出现问题,90%以上是责任不明确,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的。为此凤城六中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几项责任,实行承包制,每项责任都有操作程序和检查标准。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认认真真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养成认真做事、负责任的好习惯。

3.培养五大品质,即文明、爱心、感恩、诚信、责任。

为了让学生真正拥有这五大品质,我们把每一种品质都细化成一件件具体的可操作、可量化的小事,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如文明,让学生做四件事:见到老师、长辈要问好;物放有序,在学校每一件物品都要按要求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待过的地方走时要比之前更干净;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双手接递物品,尤其是星期二开放日外来客人进教室,我们要主动双手把座垫递给客人。

4.进行总结反思。

为了将每日规则及个人责任能落到实处,凤城六中利用每周周二、周四第八节课进行总结反思。具体流程是这样:

(1)由班长主持,全班男女学生各自齐背“男生风范”和“女生气质”。

(2)各点负责人总结各自负责的工作中有哪些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满意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4)发现同伴优点,欣赏和鼓励身边的同伴,学会赞美。

(5)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6)填写成长日记。

总结反思既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又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总结反思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成长。

(三)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实践中我们认为,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美好的种子种在心里,成为学生前行的精神动力。活动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特长、天赋所在,挖掘学生优势潜能;另一个是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凤城六中对每一项活动都进行认真的策划,赋予新的内涵,让每一项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磨炼意志的“模拟长征,春游远足”活动。

每年的五月中旬,学校都举行“模拟长征,春游远足”活动。首先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召开主题班会,学校按军队编制,在启动仪式上,由本次“模拟长征总司令”(校长)向“各军军长”授旗,再由“各军军长”向“各团团长”授旗,“各军”均有自己的口号。学校领导讲话,鼓舞学生的士气,然后学生们唱着长征的歌,踏上春游远足的征程,全程共25公里,每个学生只给两个火烧、一瓶水矿泉水,任何学生不得带其他食品。大约七个半小时的行程既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文明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班级、小组的凝聚力。

2.匠心独具的开学(毕业)典礼。

每一年的开学(毕业)典礼上,学校都将明星走红地毯和感动中国致颁奖辞这类形式引入。凡是在“评星晋级”中达到四星级以上的学生都有受学校表彰的资格。学校把红地毯从操场铺向主席台,红地毯的两侧摆满鲜花,受表彰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过红地毯,走向主席台。班主任老师致颁奖辞,由校长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发表获奖感言,受表彰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合影,并将所有获奖学生的相片喷绘出来挂在校门口,以示鼓励。

除此之外,检验诚信的“爱心诚信超市”、别开生面的“商品交易会”、播种理想种子收获金色果实的“开心农场”、趣意盎然的“体艺节”、充满个性的“百家讲坛”、独具创意的汇操比赛等等,每项活动学校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都为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篇14: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

【关键词】分层异步教学 小学数学 策略

一、引言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因材施教这个原则真正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分层异步教学法,这个近年被普遍关注的教学方法,就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融入了课堂之中。如图1,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潜力倾向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把水平相近的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之后对这几组学生进行不同倾向的教学。如果这组学习基础较好,就在打牢知识基础的同时,扩展其知识面;如果这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许多误区,就从基础人手,帮助这一组学生夯实基础。这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切实践行。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的打磨期,对初高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基础都有较大的影响。数学作为小学必学课程之一,相比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学生学习分化程度较为严重,后期想要赶上进度也较为困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质来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学会这个知识的时间长短。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潜力,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找准切入点,进行分层异步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利于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与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与学习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表现欲等心理特征与教学理念紧密融合,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全面渗透。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朝向不同的目标发展与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模式,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让教师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情况,进而展开更准确的辅导。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异步教学的目标设计与原则

分层异步教学的目标:明确各层次学生必须达成的目标,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对目标定位加以引导。学习目标的确立可以有两种方法:A.对同一项学习活动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B针对同一课时教学内容提出一层学生要达成的所有学习目标,再结合二、三层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其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恰当地选择学習目标。在学生完成基本层次的目标后,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向更高一层次迈进。但是,当所定目标难以达到时,也应该帮助其适当地改变目标层次。例如,如果学生由于目标定位过高而遇见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还要帮助其把原来的目标调整到一个适当的高度。

分层异步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法和目标要求要相异。首先,为了教育的公平,教学内容是每位学生都要学习的,但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的《空间与几何》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个块状积木搭建起来图形的左视图,之后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分组,给每组同样数量的方块,让他们自行实验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搭建出教师给的左视图。在这里,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最低要求,但是也要鼓励学生尽可能使用更多的方法。这样,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到相关的知识。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实施分析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笔者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对A班学生(40人)实施一周的分层异步教学;对与A班总体成绩差不多的B班学生(40人)采用普通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后通过测验的方式,对比两种不同教育方法的效果。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小组

为了使分层异步教学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分层的依据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来对学生进行分层,也可以考虑到一些感性因素,比如有一些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而有一些学生比较厌弃数学。

本次研究根据A班学生的五次测试、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状况,将学生分成三层。一层是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10人;二层是学习情况中等,但对数学有学习热情的学生,23人;三层是对数学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或者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学生,7人。这里要强调的是,具体分层归属不应公开,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二)合理设计目标与分层

首先要设定一个基础目标,这个目标是三个层次学生都要达到的。此外,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层次目标。目标的设定不宜过高,防止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应过低,防止学生出现自满的情绪。在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后,教师应加以鼓励。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为三个层次学生设置的目标分别是:三层学生能正确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区别,了解棱、面、点的定义,能用橡皮泥捏出基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层学生在三层学生的基础之上,学习用维恩图表示两者的异同,能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等;一层学生在二层学生的基础之上,讨论分析如何用不同长度的多根小木棒组成多种长方体或正方体,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定义以及计算。

(三)引导学生合作互助

相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和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互助来共同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合作中共同进步。特别是三层学生要学会像一层学生一样思考问题,这样,三层学生的进步会非常明显。

例如,在鼓励学生使用4种不同长度的多根小木棒搭建长方体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比赛,组长由一层学生来当,将二、三层同学平均分配到各组中。活动结束后,再让每位学生写一份总结或者心得,巩固学到的知识,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

在一周的教学结束后,对A、B两个班进行一次小测验,初步检验成果,测试内容包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辨认、转换,以及边长、面积的计算等。最后统计两个班的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运用了分层教学法后,A班学生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成绩提升非常明显。同时,通过观察不同类型题目的得分情况可知,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方向的训练,在基础概念题上,A班得分率较B班有了明显提升,最后的拓展题正确率也有所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分层异步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

五、结语

由于分层教学策略的特殊性和教育的延續性,以一次考试来评价教学成果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实验数据已经充分说明,分层异步教学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层异步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巩固了基础,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而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增强,学习能力得到强化。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方便其为自己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上一篇:我的一次选择写事作文下一篇:2017广西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