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4-04-17

数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9篇)

篇1: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解读教材是数学教师基本功

作者马实成摘要:教材是什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资源,教材是一些有价值的行为方法.合理而有效利用教材的资源,挖掘教材的价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去实施教育.教学中,匆忙结束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把大量时间用于解题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认为教科书“太简单”,难以应付考试,因而抛开教科书,对阅读教科书不作严格要求,把教辅资料作为教学依据,投入大量精力去解答其中的题目.关键词:解读教材数学教师基本功

一、解读教材中的目标任务和知识基础

《分式方程》的第一课的教学任务是十分明确的:

1、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知道分时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师要充分解读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意义,涉及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有8个方面内容要解读:(1)分式方程的数学事实:研究现实生活(如航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分析这些数量关系(列表法还是线段图法),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来研究.(2)分式方程的数学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3)解分式方程的数学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分式方程的条件.(4)解分式方程的数学问题解决:分式方程“整式化”.(5)解分式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交待了方法,“类比”指明了方向.(6)解分式方程的数学技能:找最简公分母,去分母.(7)解分式方程的数学认知策略:准确迅速地变形,规范有序的书写,必须必要地检验.(8)解分式方程的数学认知态度:明确检验的过程中的原因及矫正.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后预期产生怎样的行为变化?要求教师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材 1的深度和广度、例习题的要求和难度,确定一个学习分式方程所要达到的水平.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有3点内容:分式运算,整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解.前面学习的分式运算是现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基础,必须明确的是,分式运算过程是一系列的恒等变形,每一个分式本身的变化以分式基本性质为依据,每一种分式运算后的变化又是以分式运算法则为依据的.现在学习的分式方程及其求解,就是把分式方程“整式化”,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分母),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分式有意义)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是“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而分式方程的解不仅要求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而且这个未知数的值“能使方程中每个式子都有意义”,也就是说,使分式方程这个等式表示的相等关系成立.整式方程的解法要求准确迅速地变形,规范有序的书写.而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检验.二、解读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推理顺序

《分式方程》第一课时的知识结构是“感性材料引入——概念——解法——应用”.《分式方程》第一课时的结构分析应主要分析它有哪些知识点,它是如何安排的,前后次序如何,其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材中起核心作用,有广泛应用的内容,就是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整式化).难点是学生理解、掌握或应用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混淆或错误的知识点,就是分式方程解的检验及其原委.关键是教材中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突破口,就是找最简公分母与检验.苏科版数学教材中解分式方程的规范格式是这样的: 32

x20①解方程:x

②为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x2),得整式方程3(x2)2x0.③解得x6.④将x6代入原分式方程检验,发现这时分母x和x2的值都不为0,相应的分式有意义.⑤因此,x6这个分式方程的解.实际上教材中的5步规范格式用了5个句号,这5步的逻辑结构是:①②③交待了解分式方程的程序和方法,④是发现求解过程中的问题,⑤是结论.这样的解读、处理、还原教材,可能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甚至是深刻理解.三、加强对各种版本教材的对比研究

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各种版本的教材的解释是不同的.10060

20v110

x252新人教版分析过程:①20v,②x5.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要同乘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最简公分母).方程①两边同乘(20v)(20v),得到整式方程并进而得到它的解v5.当v5时,(20v)(20v)0,这就是说,为去分母,①两边同乘了一个不为0的式子,因此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与①的解相同.方程②两边同乘(x5)(x5),得到整式方程并进而得到它的解x5.当x5时,(x5)(x5)0,这就是说,为去分母,②两边同乘了一个等于0的式子,这时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使②出现分母为0的现象,因此这样的解不是②的解.华师版分析过程:提出增根,要求把增根舍去.我们知道,对于原分式方程的解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为0,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得整式(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即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进行检验的关键是看所求得的整式方程的根是否使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为0.有时为了简便起见,也可将它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苏科版分析过程:提出增根,要求把增根舍去.5x44x10

3x61例2解方程:

x2.解:方程两边同乘3(x2),得

3(5x4)4x103(x2),解这个方程,得x2.5x44x10

当x2时,分式x2和3x6都没有意义,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例2的求解过程中,先去分母,即在方程两边同乘3(x2),求得的根x2,恰使3(x2)的值为0,这样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都失去了意义,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根.如果变形后的方程求得的根不适合原方程,那么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时必须检验.新人教版采取的是两个分式方程求解过程对比分析研究推理,没提增根,也没提分式有无意义,强调了等式“两边同乘了一个等于0”的数,言下之意,就是不符合等式性质2,因此这样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所以提出了“只有那些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不等于0的,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要求直接写出结论即可.华师版和苏科版都提出了“增根”“适合”“舍去”的概念,华师版直接讲道理,苏科版则借助例子讲道理.实际上,关于分式方程根的讨论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不是技能训练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教学时间去讲解与解释,越是过多的解释与讲解可能越是讲不清楚,只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一段话读明白即可,同时也只要求懂得原委并能及时检验就行,并不去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从知识内化过程的角度来看,解分式方程时能够“自动化”检验的意识则需要一个“悟”的时间,练习与强化的过程.四、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应当是数学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解分式方程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但过分的“程序化”(一化二解三检验四结论)强调未必就好.重点要放在一个分式方程能有几种方法求解,在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是最佳的.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只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才能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学生能思维了,才能听教师的讲解,才能有重点地读书,才能规范地书写做题,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想.所以说在课堂上学生该听的听到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东西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教师要做个明白人.要坚持为理解而教,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让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说中学.处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是教学“功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策略之一.问答的目的重在于思,问答的成效在于问根本,讲根本,既要讲根在哪里,又要讲以什么为本,问答的根要深深扎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中,问答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问“为什么要检验?”的问题,一学生回答“检验可以发现无解”,一学生说“检验可以看题目错没错”,你看检验的根本目的被两个同学无意识地“区解”了.老师在问“怎样检验?”时,一学生说“先把式子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求出来”,老师却说到“我们现在解分式方程比原来要多一道程序”,你看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解释毫无任何针对性.这三个问题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常态课”中形成的,关注“常态课”的质量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努力.解读教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愿大家能和我一样,去享受解读教材的快乐.

篇2: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经过对400m跑确定起跑线进行初步探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标准跑道上(道宽1.25m),每相邻两道长度差约7.85m。

2、无论在哪种跑道上跑400m,两道之间的距离差都为跑道宽乘2再乘圆周率。

3、除400m之外的跑步(如800m、200m)只要用跑道长度差公式(道宽×2π)再乘(比赛长度÷400m)就可以得到每一道起跑线比前一道应提前多少。

关键词:400米跑 起跑线 探究

暑假时,我和一位跑步比我慢的同学在体育场的标准400m跑道比赛,他给我说,我只要让他比我往里3道,也就是我跑4道,他跑1道,他一定能赢我。我不相信,我想:我们平时测试成绩差了3~4秒,我一秒4米,也比你快了15米,跑道之间看起来远远比20m少。于是我欣然答应。比赛结果自然是我输了。这使我感到十分奇怪:我平时跑得快,为何我往外就挪了3道,就输了呢?我决定就这个问题仔细探究。

当在电视上看到了田径世锦赛400m决赛,发现:外道选手比内道往外挪了许多,而且每道比外道挪多少似乎是固定的一个值,可这个值到底是多少呢?

现在,我已经学习了圆的知识,会求一个圆的周长了,我决心去攻克这个问题。

经过实际测量和查阅资料,我得到了以下数据:

1、跑道直道长85.96m,宽1.25m。

2、第1道直径72.6m。同时,我又知道两个半圆形跑道可合成一个圆形计算周长,(为了精确起见,π取3.14159)。那么第1道直道周长=85.96×2就是171.92m,弯道为72.6×3.14159≈228.08m。总和为400米,第2道直道周长仍是171.92m,弯道是75.1×3.14159≈235.93m,总和407.85米。不算不知道,竟然差了7.85m呢!

那是不是所有相邻跑道都差7.85m呢?我又试了试第3道:直道171.92m加弯道约243.78m,总和为415.7m,还是差了7.85米。于是我就得到了第一个结论:在标准400m跑道上,每道长度相差7.85米。

这毕竟只适用于标准跑道,那在所有跑道上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呢?由于直道长都是一样的,只用计算弯道长度差。假设外圈弯道直径为D,内圈弯道直径为d,则C弯1-弯2=π(D-d)=【(72.6+1.25×2)-72.6】π=1.25×2×π也就是道宽×2π。

最后,其它距离的如200、800m跑如何计算呢?其实,200m是半圈,800米是2圈,200m只要用400m的结果除以2 ,800m则要乘2。最终得到了另一个“万能公式”——其他长度比赛(前提:有两处弯道,并使用400m场地)每道比前道应提前:道宽×2π×(比赛长度/400m)。

篇3: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观点型”议论文是高考和模拟考的热点写作形式,其在文章结构和段落展开上有着鲜明特点。对于这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范文的方式,让学生宏观感知范文的谋篇布局,指导学生分析和模仿范文写作结构,积累范文语料素材,体味范文主旨内涵,再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轻松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笔者的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个作文题:“People can go to shop,bank and work with smart phones.But the danger of smart phones is people are getting isolated and losing some social skills.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opinion?”,也就是让学生们评价“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由于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写作,为了让学生写出议论文的结构特点,笔者补充了一篇类似结构的“评价电脑的消极影响”的范文,供学生们阅读并加以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写出“观点型”议论文应有的语言文字和结构特点。

在引导学生们对范文进行分析和学习时,笔者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学生分析整篇范文的结构

1.运用图示处理文章结构。图示法中的概念图能将文章结构形象化、系统化和图示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逻辑框架。学生在运用概念图处理范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把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和逻辑结构特点,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具逻辑性,结构更清晰,符合议论文写作特点。

2.强调链接结构在标明文章层次中的重要性。本文中链接结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它们是的文章更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笔者在分析文章时,向学生强调了三个表示观点列举的链接结构:in the first instance,secondly,last but not least;表总结的in general;表转折对比的however,on the contrary;表举例的for example以及表递进关系的furthermore.

3.分析文章段落展开方法。

(1)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议论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的分论点一般作为各段的主题句(通常是第一句话)讲明,各段作为支持该分论点的论据展开。笔者采用师生共同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找出文章各段排比形式的主题句,体会如何围绕论点,确定分论点,层层扩展,阐述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2)向学生介绍写好扩展句的方法。议论文的各自然段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扩展主题句,对于主题句的展开,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Question,Quotation,Example,Comparison,Survey,Statistics,Classification,Other words,Reason and cause,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在范文中,学生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Reason and cause以及Example等多中扩展主题句的手法。笔者还提醒学生,合理的段内结构(及对主题句的扩展)和巧妙的构思与规范的语言一样,对于一篇议论文至关重要,学生们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巧妙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文章的耐读性。

二、帮助学生积累范文的语料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苦于腹中无词,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积累出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按照语言生成规律,写作的次序应是:词——句——篇,因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为其提供丰富的话题语料储备,并训练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灵活地使用已经习得的词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这些词汇和句型的能力,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范文篇章结构之后,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注重常用学生话题词汇的拓展,要求学生找出并吸收文中丰富的话题词汇(文中的黑体字就是推荐学生们积累使用的话题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注重对范文中重点句型的操练,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各类从句和含非谓语的句子,总结出好的句子结构。

三、鼓励学生思考、体味范文的立意与内涵,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身边事物所思、所想的集中表达,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在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和观点态度。

在阅读范文时,笔者还会在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复述作者思想内容,并对作者思想内容进行简单评价,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应当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考的结果,同学们应当向作者那样平时勤于观察思考,写作时善于总结和表达,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视角。

篇4: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观点型”议论文是高考和模拟考的热点写作形式,其在文章结构和段落展开上有着鲜明特点。对于这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范文的方式,让学生宏观感知范文的谋篇布局,指导学生分析和模仿范文写作结构,积累范文语料素材,体味范文主旨内涵,再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轻松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笔者的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个作文题:“People can go to shop, bank and work with smart phones. But the danger of smart phones is people are getting isolated and losing some social skill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opinion?”,也就是让学生们评价“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由于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写作,为了让学生写出议论文的结构特点,笔者补充了一篇类似结构的“评价电脑的消极影响”的范文,供学生们阅读并加以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写出“观点型”议论文应有的语言文字和结构特点。

在引导学生们对范文进行分析和学习时,笔者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学生分析整篇范文的结构

1.运用图示处理文章结构。图示法中的概念图能将文章结构形象化、系统化和图示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逻辑框架。学生在运用概念图处理范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把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和逻辑结构特点,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具逻辑性,结构更清晰,符合议论文写作特点。

2.强调链接结构在标明文章层次中的重要性。本文中链接结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它们是的文章更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笔者在分析文章时,向学生强调了三个表示观点列举的链接结构:in the first instance, secondly, last but not least; 表总结的 in general;表转折对比的however, on the contrary;表举例的 for example 以及表递进关系的 furthermore.

3.分析文章段落展开方法。

(1)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议论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的分论点一般作为各段的主题句(通常是第一句话)讲明,各段作为支持该分论点的论据展开。笔者采用师生共同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找出文章各段排比形式的主题句,体会如何围绕论点,确定分论点,层层扩展,阐述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2)向学生介绍写好扩展句的方法。议论文的各自然段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扩展主题句,对于主题句的展开,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Question, Quotation, Example, Comparison, Survey,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Other words, Reason and cau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在范文中,学生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 Reason and cause以及Example等多中扩展主题句的手法。笔者还提醒学生,合理的段内结构(及对主题句的扩展)和巧妙的构思与规范的语言一样,对于一篇议论文至关重要,学生们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巧妙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文章的耐读性。

二、帮助学生积累范文的语料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苦于腹中无词,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积累出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按照语言生成规律,写作的次序应是: 词——句——篇,因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为其提供丰富的话题语料储备,并训练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灵活地使用已经习得的词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这些词汇和句型的能力,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范文篇章结构之后,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注重常用学生话题词汇的拓展,要求学生找出并吸收文中丰富的话题词汇(文中的黑体字就是推荐学生们积累使用的话题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注重对范文中重点句型的操练,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各类从句和含非谓语的句子,总结出好的句子结构。

三、鼓励学生思考、体味范文的立意与内涵,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身边事物所思、所想的集中表达,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在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和观点态度。

在阅读范文时,笔者还会在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复述作者思想内容,并对作者思想内容进行简单评价,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应当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考的结果,同学们应当向作者那样平时勤于观察思考,写作时善于总结和表达,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视角。

篇5:初中数学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 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赏识教育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首先,赏识教育的目标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其次,赏识教育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赏识教育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再次,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赏识教育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同学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无所谓了。

赏识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教育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 〔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赏识教育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篇6: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数学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下几点做法:

一、用信息技术多样刺激学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函数概念教学,学生明晰直观印象深。

二、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机交互使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按照这个标准,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所确定的教学环节和数学内容哪些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

中的辅助作用,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值得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下面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谈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的几点做法。

1.用信息技术多样刺激学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对人体多种感官的综合刺

激,它既能看得见影像(视觉),听得到声音(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学生单一地听老师讲解益处多。

教师用传统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变量与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它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我在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特性,先分别显示解析式y=x+a(a为常数)、《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和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显示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长江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后,让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板演,完毕后教师再评讲强调。人机交互使用则会出现一片新的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自己选择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的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试”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连续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3.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课题学习:镶嵌教学中,我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些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开拓视野,激活思维,增强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实践中去。

篇7: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

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

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

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篇8:小学数学毕业复习“三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多 ,知识零散、不系统,分布在每一册的各个单元里。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回顾梳理、分类整理、整体把握。同时把相关的概念联系沟通,使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依据教材,我把小学数学复习内容划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应用题等七大知识板块, 每个知识板块又分若干个知识点, 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条知识链, 让学生对照知识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回忆。

2.重视学习中的易错点。一是开展错题会诊。 教师精心选择平时作业、练习中学生的典型错题,向全班展示,让学生自悟自纠,或者组织学生分组“会诊病因”、“开出良方”,之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适时评价点拨,最终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二是鼓励学生记好一本“总复习错题集”,集中纠错,真正提高复习效率;三是重视知识的易混点。教师可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系统性的相关题组,引导学生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让学生在练习中弄清知识间的异同点,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训练,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理清解题思路,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3.注重知识的运用拓展。在复习中 ,教师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道题:小红的爷爷准备用6.28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羊圈, 围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 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讨论发现: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物体,围成圆的面积最大。实践证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性格、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习中应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一是要鼓励优等生当好领头雁。既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给予适时的辅导使其更优秀,又要充分利用他们学习中的优势,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二是要重视中等生的发展。教师要重视中等生,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制约因素,鼓励他们向优秀行列迈进;三是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教师要坚持低起点、低要求寻找闪光点的原则,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关注复习中的有效评价

评价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复习中适时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并将之作为再复习的参考,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其更上一层楼。小学数学毕业复习中的评价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多角度全面评价。复习时不仅要评价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提高等;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除笔试外,还可采用口试、实际操作,或根据内容、目标要求,采取分项评价;三是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 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四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寻找改正的途径。不仅要求教师进行分析,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分析。

篇9: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数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是检验高校数学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集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过程,更是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数学专业作为老牌专业,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剧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已经向许多学科渗透,在以往作为基础理论学科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但是由于其理论的深度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许多方面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看似应用很广的学科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还是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其理论性的侧重及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会动摇这个专业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根基。此外,作为数学专业教师,笔者曾亲身经历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结合指导本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就目前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结合这些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1.存在的问题

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在时间设置方面,本科毕业论文一般都放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这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与就业时间发生严重冲突,这导致许多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很不端正,随便选题,应付写作,草草了事,这严重动摇了在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它无法成为检验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工具。

(2)在选题方面,许多学校采取的是指导老师命题和学生自主命题两种方式。由于每年都有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师在制定论文题目的时候,尽量避免同一课题重复几年出现,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课题,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查找资料及本身的知识储备写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东西。因此,许多指导教师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但是目前各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居多)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他们自身能进入相关领域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然而想要学生在几乎全新的领域内有所突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如果让学生自主命题,则由于其有限的知识储备,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而这些知识本身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想要有其他突破也很困难。此外,结合平时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数学专业的许多学生特别钟爱于教育方向的课题研究,而往往这些熟悉的东西由于缺乏实践性,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

(3)在文献查新方面,网络数据库是最权威的资源库,尽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许多学校根本未开设网络资源检索(或者普及率不高)这样的课程,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根本不会使用数据库查找最新、最权威的资料,而仅仅依赖于百度文献的查找,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无法了然于心。此外,高校薄弱的科研物质基础[1],也极大了限制了学生的文献查新,有些高校的公共资源并未及时有效地向全校学生开放,许多数据库只能借助于公共平台才能查找文献。

(4)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由于论文的规范性,对学生的撰写要求非常严格。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能接触到这样的训练,最后的成文往往很不合规范。从以往指导学生的经验来看,由于科研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在撰写摘要、引言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写些什么,并且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较文科学生弱;再则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往往会出现许多字母、公式,由于平时缺乏训练,这让很多学生在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问题上犯难,甚至有些学生不习惯使用它,最终导致论文中的数学符号或者公式书写很不规范,给论文后期的修改增添了麻烦。

2.对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以上的问题,要使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提高,需对本科教学加以适当改革。

(1)加强数学专业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正确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解本科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的定位,从而端正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如新生一入学就应该让学生知晓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导致其无法毕业,优秀毕业论文将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标准之一。此外,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力度出台和完善对教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激励机制,弥补因经费不足而影响对课题的研究[3],并将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教师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取消时间限制。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可以放到大四进行,但是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提前至大四前的任何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一些大学生创新培训讲座等,并及时告知学生可以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准备工作,并且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导师),以便及时交流思想。只要通过开题,就可以开始论文的写作[2]。这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又变中学时代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完成从中学向大学阶段的过渡。

(3)学生自主选题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想法,可以将想法与指导老师交流,指导教师在做出合理可行性判断后,辅助学生选题。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参考的方式给学生拟定可供选择的课题。要提醒学生,基础研究和实践性课题研究要注意不同的研究方法,教育类方向的课题可能需要更多地接触实际,课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实践阶段,进入中小学调研,走访一些有资历的中小学教师,做好调查研究,通过真实的数据分析做理论支撑,切忌空话套话。

(4)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加开数据资源检索类的课程,让学生熟悉数据库资源检索,以便学生更好地查找资料;高校应该加大对科研的物质基础投资力度,加强资源检索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尤其是增加数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数量,加快校园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如增加电子图书阅览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购买必要的中外文数据库,实现校园网络通到哪里,资源就通到哪里。只有学生便捷地利用了这些公共资源,才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5)认真开好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类的课程。这类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撰写数学小论文的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论文的结构和写法,训练他们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能力,加强数学公式、字母的规范性书写,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6)做好毕业论文的评比奖励工作[4]。毕业论文工作的最终完成,不仅有学生的辛勤劳动,而且有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因此,在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评比表彰的同时,要对有突出贡献的指导老师予以嘉奖,体现毕业论文过程中的示范、促进作用,从而营造学校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00,9:78-79.

[2]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3]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J].太原大学学报,2005,6(1):59-62.

[4]刘卫兵、陈翠、张庆.提高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1,32:152.

上一篇:一至六年级俗语下一篇:世界杯作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