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2024-05-07

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精选10篇)

篇1: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华亭县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制度

为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确保行政审批事项高效运行,加强对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县监察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电子监察室,为确保职能发挥到位,结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察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依法处理”原则,实行县监察局、电子监察员、入住单位纪检书记(组长)三级联动监察机制,采取教育与惩戒、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依法行使监督监察职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二、监察对象

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承办审批事项所有人员。

三、监察内容

1.对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监控,并开展统计分析和效能评估工作。

2.对窗口工作人员在岗情况、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进行视频监督。

3.对涉及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不当行为,依法依规开展投诉处理工作。

四、监察方式

1.依托电子监察综合平台预警纠错功能,对审批事项在承诺时限内未办结的,监察室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发出黄牌警告并发放效能问询通知书,督促其及时办理;对发出黄牌警告后三个工作日内没有及时办理的,监察室将发出红牌警告并发放效能问责通知书,问责单位行政负责人,并给予诫勉谈话、书面检查和通报批评。

2.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工作纪律进行视频监督,监控记录将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政务中心规定的,严格按照约谈制度进行处理。

3.依托电子服务评价器对群众满意度进行客观公正的统计分析和效能评估,对满意度较低的,由监察室约谈,提出改进意见;对群众投诉的,按投诉处理制度由政务服务中心联合监察室进行督办。

4.依托指纹考勤机,采取定期督察、随机抽查的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违反政务服务中心规定的,督促县政务服务中心严格按照考勤制度进行处理。

5.依托监察通报,按照月汇总、季通报、年度考核的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和工作效能等情况以简报、函告形式向人社局及原单位适时反馈,定期通过政务公开平台进行公示。

6.依托远程监控监督指导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

五、监察要求

按照“全面推行阳光审批,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和“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监察员全面履行职责,各部门全力配合。对不服从管理的,将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对屡教不改、约谈三次以上的,由县监察局直接约谈单位行政负责人并追究个人责任;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调换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华亭县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员岗位职责

为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监督管理力度,受县纪委监察局委托,电子监察员主要负责电子监察系统日常运行、数据分析、管理维护和操作培训等工作,同时受理服务对象投诉,联合政务服务中心做好窗口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按照“全面履行监察职责,依法依据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的要求,结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电子监察员岗位职责:

1.接受省监察厅、市监察局电子监察工作指导,及时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严格遵守政务服务中心各项制度,服从上级管理安排,认真做好监察工作,接受同事与服务对象的监督与投诉。

2.配合政务服务中心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规范、考勤规范、禁止性规范、审批行为规范进行监察,定期通报进驻人员出勤情况、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投诉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汇总,评选“先进个人”和“红旗窗口”。

3.严格执行约谈制度,对不遵守行政审批规定和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及接到群众投诉并查实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对无故不参加约谈的人员通报批评并做好不良记录;对屡教不改的人员反馈监察局、人社局和原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处理。

4.负责电子监察系统中事项信息的更新,配合系统维护员定期巡检电子监察系统相关软硬件,及时排除系统运行故障,备份数据,更新病毒库,确保业务数据正常发送,系统正常运行。

5.负责受理涉及监察对象履行职责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依法依据调查核实,严格按政务服务中心投诉处理制度进行处理,并对投诉受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群体性投诉或重大问题投诉联合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上报监察局处理;对在职权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采取联席会议的方式,确定会议主题和参会对象,上报监察局领导同意后,发放《联席会议通知单》,根据会议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6.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和操作技能,工作日内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在线监察和预警督办;在规定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内使用和操作电子监察系统,不得修改系统设置、窃取系统重要信息、删除系统数据、更改办件信息、制造虚假办件信息、泄露服务对象信息,负责调取监控数据并对监控记录进行保密。

7.积极学习电子监察业务知识,加强调研和交流,不断创新电子监察工作方式。

8.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进行视频监督和现场指导检查。

9.做好文件收发、档案管理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华亭县政务服务中心投诉处理制度

为维护行政审批事项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处理审批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纠纷, 确保服务对象投诉的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结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处理范围

监察对象存在下列行为服务对象可通过来电、来函、来访和网络等方式进行投诉。

1.不履行公开、告知义务和公开服务承诺,违反政务公开规定、暗箱操作、损害服务对象知情权的;在行政审批过程中,违规审批、超时限审批的,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以受理或故意刁难的;对材料不全、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未出具《一次性告知通知书》和《补齐补正通知书》或丢失损毁申请人申办事项资料的;对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的;

2.不落实内部管理制度,推诿扯皮、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及随意变更收费范围和标准的;

3.对群众正当要求和合理意见置之不理或存在其他群众不满意行政行为的。

二、处理方式

凡属处理范围一经查实的,电子监察室责令行为人作出书面

检查或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影响重大的,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或责令调离审批岗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处理程序

(一)投诉件受理

接到投诉后,监察员详细记录投诉内容并填写《效能投诉登记表》。对现场能答复的,现场解决确保群众满意;对于一般的投诉件,需要立案调查核实的,按规定程序认真办理;对于涉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或需转办的投诉,监察员上报监察局分管领导批示后转承办单位办理;对不属于监察室受理范围的投诉事项,要向投诉人做出解释,并根据投诉内容向投诉人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界定的投诉,应在3个工作日内,告知投诉人受理情况。

(二)投诉件办理

投诉件的办理分为自办和转办。

1.自办:对一般投诉件由监察室提出调查处理方案,通过谈话、询问、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投诉件要在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情况复杂,不能按期完成的,经领导批准可延长办理时限,最长不能超过15个工作日。

2.转办:对于涉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或需转办下辖乡镇行政机关的投诉,及时转交承办单位按时限要求办理理。承办部门和单位须在处理前将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县政务服务中心

电子监察室,征得同意后再进行处理;转办投诉件处理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将处理结果报县电子监察室。

(三)投诉件办结

投诉件调查处理完毕后,电子监察室进行立卷归档。对自办件的投诉,要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办理结果向投诉人反馈;对于情况复杂、不能按期调查处理完结的,要在限期内向投诉人说明情况。对转办的投诉件,由承办单位负责向投诉人进行反馈,并向电子监察室书面报告。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的,要及时向投诉人说明情况。

四、处理要求

1.政务服务中心应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内容、审批条件、法律依据、投诉电话和网站依法向社会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和投诉。

2.电子监察室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重要投诉件的办理结果要视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同时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严肃处理报复投诉人的行为;对监察室的监察建议书或监察决定书不落实、屡教不改的工作人员,应将情况反馈原单位和人社局按干部管理权限追究责任。

3.电子监察室发现投诉对象对投诉件的调查处理确有不当的,应责成承办单位重新调查处理,必要时也可以直接调查处理。对转办投诉件推诿不办、处理不当,致使投诉人反复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应对承办单位和相关责任人通报批

评或者按程序追究其行政责任。

政务服务投诉中心投诉电话:0933-7828895

附件:1.行政审批效能问询通知书

2.行政审批效能问责通知书

3.华亭县政务服务中心效能投诉受理登记表

4.华亭县政务服务中心效能监察建议/决定书

附件1

行政审批效能问询通知书

经查,你单位承办的 事项(办件编号:),出现黄牌电子预警,请速查明原因,立即作出办理,即日将办理情况书面报驻服务中心监察室。

年 月 日

附件2

行政审批效能问责通知书

经查,你单位承办的 事项(办件编号:),出现红牌电子预警,请速查明原因,落实承办责任人,立即作出办理,责成你单位行政负责人即日向驻服务中心监察室报告办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同时,启动问责调查程序,请与配合。

****年**月**日

篇2: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行政机关工作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纪委《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0号)精神,以及市委书记王三堂在市纪委三次全会上关于“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效率、方便群众、降低成本、强化监督为宗旨,创新行政监察方式,使监察方式由事后监察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通过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力度,促进政府工作向廉洁高效方向发展,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塑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形象。

二、建设目标

我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横向依托“1+6”模式,即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房产、劳动保障、出入境管理、车管所、检验检疫、海关六个分中心,纵向依托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与服务事项办理从申请到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全过程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

三、建设内容

系统建设总体框架,由电子监察软件、视音频监控、面向公众的政务信息网站三部分组成。系统建设要实现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信息服务五大功能。

(一)实时监察。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全市行政审批的办理情况,随时掌握最新的动态数据。实时监察每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办理时限和不许可、不受理、补交材料等情况实行重点监察,使监察部门及时、同步、全程监察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同时,通过视音频监控系统对办事大厅或窗口的现场办公情况进行同步监督。

(二)预警纠错。系统对行政审批事项临近办理时限的,在审批部门业务办理平台自动显示黄灯,并能够通过手机短信向有关负责人发出提示;对超过时限的,在监察部门电子监察平台自动显示红灯,生成相关文书,打印发送实施机关和有关负责人,进行督办并责令说明理由,对无正当理由的,责成该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并落实整改。

(三)绩效评估。系统根据《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对各机关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量化打分和考评。对部门的考评结果每月在内网、外网和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统计分析。系统提供各种参数统计,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动生成统计结果。

(五)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系统可向企业和群众提供行政审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办理要求等信息,公布绩效测评情况,动态显示各行政部门被投诉举报柱形图,方便群众进行网上查询、举报和监督。行政审批的实施情况及其他有关信息通过网络报送市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参考。

四、组织实施及任务分工

(一)市监察局:提出具体的监察需求;对现行《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不适应电子监察的内容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修订完善;按有关规定采购电子监察中心所需硬件设施。

(二)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根据具体的监察需求,对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办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负责电子监察软件的开发、视音频监控系统及面向公众的政务信息网站的建设。

(三)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编制市直各部门行政许可事项与非行政许可事项目录。

(四)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市监察局提出的监察需求,建设全市监察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五)市财政局:参与编制系统建设预算并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名单附后)。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认真做好建立电子监察系统的有关工作,参照市的机构设置,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选派熟悉行政审批业务的优秀监察人员承担具体工作。

(二)规范管理,落实责任

市监察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系统管理办法、网上投诉处理办法、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和绩效评估电子监察办法。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各行政审批单位要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办事公开制和投诉举报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对行政审批工作要明确一个专门科室具体负责,同时要明确受理、承办、审核、批准等环节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三)统一步骤,稳步推进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县区要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要求,制定配合建立全市电子监察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篇3: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构建

建设服务型政府, 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 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 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

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讲, 是以人为本、惠及全民、保障民生、依法行政和为人民服务的法制政府, 这亦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创新政府管理, 并通过一个历史时期的持续改革加以实现。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法中, 必须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及时总结经验, 并要认真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

电子政务的价值:支撑改革和创新

长期以来, 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致使电子政务的核心社会价值究竟是什么, 应当以什么理念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驱动力等重要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 造成建设绩效不佳和公众认知度不足。

近年来, 国际上电子政府建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等国提出建设“一体化的政府”, 即在业务优化和重组的基础上为公众服务;英国在其电子政府战略中提出建设“变革的政府”, 推进流程、机构、人员方面的改革, 使政府更具变革性;韩国制定《2003年~2008年电子政府发展规划》, 目标是“通过建设跨机构的无缝在线服务, 打造世界一流的电子政府国家, 跃入联合国电子政府指标的世界前5位”, 韩国已于2006年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2006年, 温家宝总理在对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做出重要指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可见, 电子政务始终是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电子政务支撑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是能够支撑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是能够支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是, 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电子政务的建设理念、管理体制、建设模式与应用架构。

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这种分散建设的模式照样可以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如果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全流程为对象, 面向政府管理创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 将跨部门协同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整合, 在统一网络平台上统筹集中构建面向该事项全流程的应用系统, 相关各部门的公务员通过在线接入方式联合协同办公, 共同使用经无缝集成的全流程跨部门应用系统为公众服务。在这种新型应用架构下, 政府为提高服务满意度而对流程采取优化、重组的管理创新, 将体现为无缝集成的全流程跨部门应用系统的版本更新。

可以看到, 这种无缝集成的全流程跨部门应用系统将能够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机构变化的不确定性, 因而能够动态、持续地支撑政府的改革和创新。这正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到2020年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史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篇4: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85-01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利于不畋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的强弱其中体现之一在于是否能够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统一。提倡民主,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创新政府管理,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开透明是趋势,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天津市河西区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整体要求和部署,先行完成区县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在原先建设完成的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成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并在政务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府服务专栏。

一、应用设计

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顶层设计、继承创新、整体规划。

1、顶层设计。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采用顶层设计的思想,从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的全局和整体角度考虑平台的建设。此平台的整体设计规划,将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业务模型有机整合,而且还面向未来,为未进驻部门的办理提供统一标准和基础架构。

2、继承创新。本系统的建设,充分继承市和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的优点、功能和设计架构,利用现有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创新。

3、整体规划。设计开发遵循整个平台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并从整体结构考虑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市、区、街道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一致性,确保系统平稳、方便整合、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技术架构

1、硬件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充分利用现有市行政许可中心、区行政许可中心两级网络,并利用区基础政务网络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延伸。在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组建局域网络。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代办服务点。最终形成了市、区、街、居的四级行政审批网络架构,为“三级中心,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奠定了硬件基础。

2、软件架构

本系统的建设基于J2EE应用平台,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使用最先进的B/S构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使整个应用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架构平台上,但同时为各个系统模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分布,使得系统结构分层构建,模块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部署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分布性,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

应用系统基本层次架构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分别承担系统的不同功能和任务。包括系统基础平台、J2EE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层、系统接口层、维护管理平台、安全解决方案等。

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系统部署在区级数据中心。利用全区基础政务网络,通过WebService、数据抓取和交换、纵向数据交换平台等技术实现与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等。其中市、区、街三级行政审批系统为业务办理平台,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为政务网站发布平台。通过统一政务网站平台进行串联,整合。

(一)市、区两级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

组织各进驻职能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同时,中央驻津部门的审批事项,以及市、区两级部门行政服务事项也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

(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按照事项的性质,分为审批事项、职权事项和便民事项,提供全程的办理、管理和监控功能。同时具备电子监察功能要求。电子监察应用系统实现对所有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监控。

(三)政务信息公开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区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四)政府服务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县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务服务专栏,与已设立的各类网上办事专栏相结合,避免办事服务信息分散,统一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政民互动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在区政府网站设立区长信箱、政民零距离等互动栏目,受理上述各类公开、服务的咨询、建议和投诉等,并根据不同类别信件的数目,分析公众的关注度,从而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基层延伸部署

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河西区基础政务网络访问本系统。同时,在基层居委会,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SSL VPN的方式,接人区级基础政务网络,访问该系统。实现社区居委会咨询代办服务。

五、服务保障

1、确定技术保障服务方式:结合全区实际情况,由区信息化专业部门负责硬件服务器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市审批办负责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区级行政许可中心负责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的管理维护。

2、明确技术保障服务承诺:各负责维护部门要明确业务运行支撑和平台运行保障方面的承诺。内容包括:远程问题诊断、现场软硬件系统问题诊断、产品升级服务和定期巡检服务等。

3、明确技术保障方式:负责维护部门应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小时热线电话和远程维护,设立热线电话作为服务受理渠道,并提供电子邮件等远程维护及现场支援等技术保障方式。

4、建立故障分级响应机制: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将系统故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故障为特大故障,对系统运行有严重影响,导致系统无法运行;B级故障为重大故障,限制了部分系统运行;C级故障为一般故障,对系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大部分系统仍可运行。根据不同故障等级,分别设定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付登舟,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谢[J]学习论坛,2009,(08)

篇5: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建 设 方 案

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阳光廉洁政务,促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创新行政审批和行政监察手段,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8‟115号)、中纪委《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2006‟20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11‟90号)和省审改办《关于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审查工作的通知》(湘审改办发„20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便公众办事为目的,以再造审批流程为基础,以创新审批方式为核心,深入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构建阳光审批、和谐办事、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双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建设与省、市相连接的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 1

统,实现我县行政机关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信息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从技术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加强对全县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办事事项(包括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的集中管理、实时督导、全过程监督,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服务机构和服务机制。

具体建设目标是依托我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我县政府门户网站,以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为窗口,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的“四个统一”和“六个结合”。“四个统一”即:统一受理、统一查询、统一反馈、统一监察。实现“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在线监督、一站式服务”。“六个结合”即: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必须做到,一是与政府门户网站结合,二是与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结合,三是与物理办事大厅结合,四是与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结合,五是与部门应用系统结合,六是与娄底市和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结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系统建设按时有序开展,成立双峰县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邓光吕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李勤县政府办主任

成员:李振家县监察局局长

刘娉县政府办副主任

廖惠俊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务中心主任何述辉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府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拓县法制办主任

罗跃辉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罗跃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四、建设任务

(一)外网平台中心机房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及通信线路的接入、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计算机终端配备及网络建设;

(二)建成本级视频监控中心和利用“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省视频监控中心;

(三)网上虚拟大厅建设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开发;

(四)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配置政府门户网站网页防篡改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

(五)完成对全县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办事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制定梳理标准和流程图,审核梳理事项。协调配合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完成系统上线的相关工作。

五、建设步骤

为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分三个阶段进行:

3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5月20日)

(一)制定双峰县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

(二)根据湘审改办发„2011‟2号文件精神,今年全县对口确定30个县直单位作为第一批进入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其它单位作为第二批进入系统运行,时间另定。

第一批进入系统运行的单位分别是: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局(县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县物价局、县药监局、县人防办、县国税局、县文物局。

(三)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第一批进入系统运行的单位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有关问题,安排部署整个工作(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政务中心和县法制办负责);

(四)完成对全县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办事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由县法制办负责);

(五)完成政务服务项目流程设计、整理(全县所有具有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均要按要求报送项目审批流程、审批依据、收费标准等电子文档,由县政务中心负责);

4(六)确定各单位网上审批人员(各单位负责,报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七)对网上审批人员编号备案,审核审批办事流程(由县监察局负责)。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2011年5月21日至6月15日)

(一)建好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和电子监察系统(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县监察局进行业务指导);

(二)建成县视频监控中心,通过湖南电信“全球眼”视频网络接入省级视频中心(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县政务中心配合协助);

(三)租用电信光纤将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和县直相关部门接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并安装调试好设备(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协助);

(四)对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新的要求改版运行,做好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与政府门户网站的集成(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

第三阶段:正式运行阶段

(一)对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组织);

(二)各项目审批单位工作人员进驻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开展集中式网上办理办业务(县政务中心负责);

5(三)县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系统正式联通运行(由县电子政务办负责)。

六、加强领导

(一)强化责任。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配合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要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专门人员具体抓。整个工作由县政府办牵头,由县监察局负责整个工作的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情况通报。

(二)密切配合。各部门必须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本方案要求积极履行职责,主动配合搞好各项工作,确保整个建设如期按质顺利推进。

篇6: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零陵区信息中心 2011年6月25日

市督查组:

根据湘政办明电„2011‟33号、湘政办明电„2011‟90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政务外网建设,确保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向上级领导就相关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情况

1、目前,我区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前期调研工作,信息中心对全区各单位电脑台数及办公流量进行了摸底,确定上网容量,全区共规划104个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外网建设,其中,区政府大院内有37个单位网络接入外网,区政府大院外有67个单位外链接点的电路建设;根据区政府与区电信公司初步的协商,区政府院内单位由区电信公司提供一条200M的宽带,用于整合院内外办公上网和支持门户网站运行,院外已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以现有的线路接入横向网,未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将后期逐步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区信息中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区域位置和电脑数量,与区电信公司初步协商了建设方案,对项目实施预算做出估算,相关资料正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但还未开会讨论。

2、因省、市没有提供参考的实施方案与技术要求,无论在规划方案,制定预算还是实施标准上,县区在实施外网 1

建设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在这种情况下,县区面对着人力、物力浪费和反复施工、重复施工的问题。在制定具体的网上行政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过程中仍然有待省、市上级单位提供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和经费预算等指导。

3、区信息中心建设有独立网络机房,设定了大院互联网统一出口,已经通过电信线路顺利接入全市政务外网,全区其他单位接入区信息中心网络机房,连接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即可接入市电子政务外网,为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零陵区党委、政府、监察局、政务服务大厅等网络接入工作由区电信公司负责,正在实施。

4、因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在建设中,待政务服务大厅建好后才可进行视频监控系统“全球眼”的接入规划。同时,区信息中心、政务中心、监察局等单位与电信公司进行了有关洽谈,接入规划参考省、市上级领导部门意见后,再共同协商制定。

5、零陵区原政府门户网站使用时间较长,网站设计陈旧,服务功能已经不能胜任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我中心计划对原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版,现原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暂停服务。区信息中心在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之后,为贯彻落实湘政办明电„2011‟33号、湘政办明电„2011‟90号等文件精神,顺利完成与省、市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接,我中心在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设计方案中重点增加相应的软件功能接口,积极准备对接网上行政审批和电 2

子监察系统,已制定门户网站改版具体实施方案。

二、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及上网情况 该项工作正由监察局牵头实施。

三、建设经费、技术及运维支撑情况

1、建设经费及运行维护经费的保障及落实情况。区信息中心根据与区电信公司初步协商的建设方案,对相关配套项目做出了预算,将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区政府门户网站改造升级和网页防篡改系统预算价总计33万元,外网横向网建设根据与区电信公司初步的协商,区政府院内单位由区电信公司提供一条200M的宽带,用于整合院内外办公上网和支持门户网站运行,宽带租费为20万元/年,建议由区财政统一支付;院外已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保持现有的合同资费不变,新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由区电信公司在宽带资费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其费用建议由各单位承担。待省、市明确区本级为建设系统所需资金后将所需资金和运维所需经费10万元/年一并纳入预算。

篇7: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近年来, 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2008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告知等环节实行网上审批、网络全程监控,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不少省、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湖南2011年全面建成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 采用统一软件、集中部署的集约化建设模式, 集网上虚拟大厅、政务服务、效能监察三大功能于一体, 省、市、县三级政府互联互通。虚拟大厅具有在线办理、用户管理、咨询投诉、通知公告等功能;政务服务具有审批处理、事项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电子监察具有实时监察、向下监察、分级监察、部门监察、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咨询投诉、绩效考核、配置管理等功能。基本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 实现对政务服务的“集中管理、实时监察、统计分析、绩效考核”。

二、基本框架

(一) 系统部署。

图一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省市县三级部署总体框架示意图。图二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统一平台系统结构示意图。系统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以省直各单位、市州、区县政务服务中心为纽带, 横向联接全省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 纵向联接各市州、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在省级平台上部署一套软件, 建立集中数据库。新建应用, 统一使用统一平台软件, 数据集中存放, 严格用户管理, 业务相对独立。对原有系统, 采用数据交换方式, 通过交换平台, 实时采集原有系统审批过程的信息, 纳入统一的监察数据库, 进行实时监察。通过统一的虚拟大厅门户为民众提供网上办事服务;通过统一的实体大厅应用系统, 在政务中心办事服务窗口为民众提供办事服务;通过统一的公用审批系统, 提供涵盖全省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审批业务流程管理;通过统一的协同审批系统, 进行业务调度和数据交换, 提供上下级业务系统, 已建审批系统与统一平台的数据交换;通过统一的电子监察平台, 对业务处理、内部审批进行实时的监察。

(二) 系统结构。

图三为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系统结构框图。系统是一个多层结构, 业务受理层通过部署在外网的服务平台门户作为入口;业务处理层是核心业务调度中心, 对不同渠道进入审批系统的申请进行调度和处理, 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交换;业务支撑层主要包括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数据层主要包括各类业务数据库;基础层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系统软件等。

三、系统主要功能

(一) 虚拟大厅功能。

主要包括:政务公开、办事指南、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受理、查询投诉等;

(二) 实体大厅功能。

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收件出件管理、材料管理、特别申请、收费等;

(三) 公用审批功能。

主要包括:网上受理、业务办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

(四) 实时监察功能。

利用所采集的过程数据, 提供时限判别、流程跟踪、异常处理、统计分析预警等, 实现综合监察、时限监察、异常情况监察, 逻辑监察 (过程监察) 和收费监察等实时监察。

(五) 预警纠错功能。

通过预先设置每一行政许可事项的规范化要素, 对临近办理时限、超时未办理、超督办期限仍未办结的许可事项;违规收费、违反审批程序、违反政务公开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批准等行为, 分别发出自动预警、出示黄牌、红牌, 并生成预警信息、《督办通知书》、《监察建议书》, 并通过短信平台通知相关人。

(六) 统计分析功能。

通过求和、分组等多种手段, 结合图形和表格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统计、异常信息统计、违规信息统计、服务反馈信息统计、投诉举报信息统计、受理情况统计分析、绩效情况统计分析等。

四、数据交换与应用整合

由于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一些部门在业务上是垂直管理, 其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开发较早且已应用, 统一平台和软件如何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十分重要。

(一) 交换要求。

业务全覆盖:已建设的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中, 所有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业务必须通过数据交换将相关数据交换至统一平台;要素全覆盖:所需交换数据必须包含14个要素, 如机构信息、审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

(二) 交换接口。

通过政务外网连接到数据交换部门, 配置前置机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采用数据库交换或基于XML方式进行。数据库方式通过创建本级前置机数据库实例和用户, 定期将需要交换的数据送至本级前置机数据库;基于XML文件的方式在前置机上创建数据交换目录, 定期将需要交换的数据以XML规范文件的格式送至该目录。前置软件采用轮询或触发的方式, 通过消息中间件将前置机上数据交换至统一平台系统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对各前置机节点的身份认证, 防止非法入侵, 提供数据路由, 对交换数据抽取、校验、解压、解密及分析, 并支持异构数据库共享, 支持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互联互通。下图为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系统数据交换结构示意图。

(三) 应用整合。

已建系统的应用整合按照统一规范流程、统一梳理事项、统一网上受理、统一查询反馈、统一电子监察的原则, 把各单位的业务系统都统一通过门户进行登录和访问, 把应用结果通过统一门户进行展现。

五、系统实施

基于非紧密联系型机构数据大集中方式建立信息系统, 系统实施和应用至关重要。本系统建设, 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 推动系统建设目标实现;省监察厅负责对电子监察业务的指导, 对整个项目推进的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通报;省信息中心负责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 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实施。系统实施过程中, 通过政府发文、协调会议等规范、解决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通过督察督办、现场联合办公、绩效考评等手段有效推进系统应用。

摘要:“十二五”期间, 电子政务建设将更加关注整体协同, 突出应用实效和服务能力, 注重集约化建设和资源整合。本文从建设和应用的实例出发, 介绍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和集约化建设的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和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的主要作法。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上政务服务,电子监察,数据大集中,统一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暖培.浅谈网上审批的发展模式[J].信息化建设, 2011 (5) .

篇8:青岛电子政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再缩短一半时间,在记者看来有点“夸张”,张燕却信心十足,是什么让她如此自信?那就是青岛已经建设近10年的电子政务平台。

电子政务创新政务模式

多年来,青岛市在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和分级推进的管理体制下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创新政务模式。

目前,青岛市已经实现全程网上办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接待、档案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电子化处理;各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各区市和所有市直部门均实现网上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机关公文、信息处理由过去以周、天计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青岛市能够实现全程网上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依托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中心。“目前,实现22个部门财源建设信息实时交换共享、监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400多个,监控占地方税收总量80%的1万户重点税控企业税源超过200亿元,通过对涉税信息比对分析,两年查补入库税收达10亿元。依托网上审批系统,建成115种共26891条证照信息共享数据库,提高了部门间审批协作水平,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统计等部门间交换企业基础信息390多万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提高了跨部门监管和服务能力。”张燕说。

正是有了如此大量的数据共享,推动了青岛市政府各项审批服务的发展。按“全市统一、两级集中、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模式,青岛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目前青岛市、区两级合计近4000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流转办理,实现了审批流程纵横联动、柔性定制、刚性运行,强化了跨部门协作,规范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从300天工作日缩短到150天工作日、未来将继续缩短的情况。

集约化发展是基础

集中统一、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青岛市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青岛模式”。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刘惠军向记者表示,青岛电子政务发展的模式完全可以被其他地区或城市模仿。至于青岛市为何多年来能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关键是坚持了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服务(ISS)、平台共享服务(PSS)和应用共享服务(ASS),取得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效果。截止2010年年底,已有28个部门实现主机集中托管;统一构建了81个部门的内部OA系统、50个部门378项审批业务系统、48个部门5800多项行政处罚业务系统和17个领域的电子监察系统;为43个部门虚拟了60多个公众服务网站,为20个部门建设了内部信息共享系统,为80多个部门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为60多个部门提供防病毒等网络安全服务;辅助决策、督查考核、信访管理、安全生产、财源建设等30多项部门应用系统均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刘惠军说,采用集约化的模式,不但多年来青岛市电子政务核心技术体系建设的投资节省不少,而且在核心技术系统每年的运行维护费一项上,就能每年为部门节省运行维护费达3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由于全市机关统一网络和软件,实现了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和多级政府、多部门的大规模协同办公和联合服务,有效遏制了“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的形成。

背景资料

青岛市电子政务平台861核心技术体系

8个平台包括: 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知识管理服务平台; 6个中心包括: 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Web服务注册中心、认证授权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1套目录指全市机关统一的组织机构、人员角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资源、权限控制等信息的管理服务目录体系。

采访手记

满足需要适度超前

在采访青岛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刘惠军一直在强调青岛电子政务建设都是根据“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即应用从需求出发,不管是购买设备还是开发应用,都是要经过严格分析、测试,最终做出设备选型或方案制定的决定。

什么是满足需求,刘惠军举例说:“2003年电政办刚开始用x86平台服务器的时候,虽然性价比很不错,但是我们也担心过能不能用,不过经过应用测试,完全能够满足我们要求,所以才开始大规模部署x86服务器。”到目前为止,青岛电子政务平台几乎采用的都是x86平台的服务器。

篇9: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一、积极搭建网上发布、服务、互动平台,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江苏省在实践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江苏省全面梳理和优化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开发应用相关管理软件,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二是不断完善在线办事服务。按照“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理念,结合网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认真梳理办事项目,进一步拓展在线办事服务范围。三是扎实开展网上交流互动。各地各部门通过设置在线问答、行政首长信箱、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热线等互动式平台,开展在线访谈活动,建立办理工作网络和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依托电子政务,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江苏省坚持把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与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相结合,与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相结合,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重点抓了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从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对所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认真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经政府法制部门审核确认后,全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布。

二是科学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对经过审核确认的每一项行政权力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从行使依据、内容、程序、时限等方面,逐一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进一步优化权力路径,固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权力运行。

三是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等情况,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次,并确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四是实行行政权力全程网上运行。每项行政权力的运行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要求,建立内外网信息交互机制,实行事项办理全程网上运行,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便于监督。

五是开展网上实时监察监控。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中,分别建设政府和各部门网上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模块,与网上政务大厅无缝链接,形成政府对各部门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的两级网上监察监控体系,收到明显成效。

三、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大力构建“四级便民服务网”

篇10: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制度 亚克力

加强统筹整合,推进网络“一体化政府”建设

统筹整合电子政务资源,是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是建设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的关键。青岛市在推进电子政务中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原则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一)整合基础办公软件,形成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按“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的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推广了一套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电子化处理;全市各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区市和100%的市直部门实现了内部网络化办公,2011年全市99个部门和12区市网上进行公文、信息传递和业务流转达1721万件次,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

(二)整合基础平台资源,夯实部门整体协作的基础。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为全市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和应用共享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机房共享、网络共享、安全设施共享和应用支撑平台共享。截至目前,为28个部门托管服务器,为99个部门“虚拟”内部办公系统,为80多个部门“虚拟”内部服务网站,为106个部门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37项部门通用应用、上百种部门个性化应用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政府网站管理平台集成了37个部门网站,网站服务器部署了49个部门网站。进一步推进了覆盖市、区市、街道乡镇的大规模电子政务应用,为提高政府整体协作能力和运行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整合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为解决政府信息的重复填报和一数多源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利用统一的网上信息交换服务平台,建设了公文法规、办公信息、统计信息、批文和证照、信用、财源信息、法人、自然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为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完整、标准、快捷的基础信息服务。其中,拥有80多个部门子网站的决策资源网核心网站,整合30多种3亿多字的文字信息和2000多小时视频信息,形成全市机关统一的办公决策信息资源库,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高效辅助工具;建立了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统计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机制,建成 18.2万户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了财源建设信息平台,实现青岛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财政局、公安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委、国土资源房管局等24个涉税部门和12区(市)间的350万条财源建设信息共享;建成了132种证照信息的审批证照数据库,已入库各类证照文字信息32764条、证照影像信息 330条;基本建成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共有10大类、81个图层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数字监管、市政环卫设施管理 、文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热线地图查询定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旅游地图查询定位、工商企业查询、区(市)重点项目管理等。

(四)整合行政执法和管理事项,强化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成了由“网上行政处罚平台”、“网上行政处罚执法监督系统”和“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督网络管理运行平台和业务系统。形成市级44个执法部门的6274项行政处罚事项、12区市3万余项行政处罚事项目录和公开信息数据库;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整合了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转让、产权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行政效能、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等28个重要权力领域执法和管理信息,并实施综合电子监察,构筑了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实时全程网上行政监督体系,为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整合部门重点业务需求,提高行政效率。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了多级联动的网上督查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显著提高了督查考核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建成了市和区(市)两级统一的大规模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系统,并实现市、区市、街道乡镇、居(村)家委会、居民楼五级应急人员体系的电子化管理;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共享的多媒体协作平台,为网络视频会议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应用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打破条块分割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业务整合、协同办公、联合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也是青岛市政府向社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现场联办与网上协同相结合,提高审批办事服务效率。按“全市统一、两级分建,分级集中、分布应用,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应用体系,形成全国领先的“大厅+网络”双重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市级47个部门386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区市合计(包括乡镇街道)3629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提速70%,非前置企业设立联合办理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1.49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11.1倍;基本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审核、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环节联合审批,效率提高72%。

(二)整合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网上“一站式”公共服务。通过组织重点民生部门梳理整合,依托青岛政务网建成了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公用事业、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婚育收养、经营纳税等12个专题栏目,并整合发布了1300多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服务信息,截至目前,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发布12个大类31个小类5.8万件政府信息。网上政府信箱形成了60多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一站式”为民服务渠道,每年受理市民诉求3万多件。组织市政府57个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开展集中“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网络在线问政”和“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解决民生问题,受到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民意渠道,整合了政府信箱、在线访谈、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网上听证、网络新闻发布等渠道,建设“政府在线”综合政民互动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站、手机网站、短信、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信息订阅等网络沟通新技术,为公众提供集中统一、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天候在线综合互动服务,有力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统一社区(村)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整合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针对“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村)的工作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并在区市级网络中心部署了社区(村)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为所有社区(村)“虚拟”内部事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外部公共服务网站。各部门依托社区(村)网络和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各自的电子政务工作,解决了部门多头向社区(村)延伸网络的问题,形成高度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网上服务体系。同时,在社区(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帮助居民(村民)上网获取服务,使政府网上公共服务在社区(村)落地,惠及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

坚持集中统一、集约发展模式,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绩效

为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办公,减少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成本,青岛市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四统一分”管理体制为基础,以“686”核心技术体系为支撑,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和应用共享服务,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市机关机房、网络、服务器、基础软件和应用整合,收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和多级政府、多部门的大规模协同办公和联合服务,有效遏制了“信息群岛”和“业务割据”带来的管理风险,而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管理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

上一篇:业务员简单辞职报告下一篇:基层科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