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论文

2022-04-21

作者简介:王悦(1991-),女,黑龙江省大庆市,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摘要:当代中国政府正向服务型政府新阶段迈进,这种大环境为建立服务型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供了新契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论文 篇1: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大部制背景下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并分析了当前评估中在认识、实践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绩效评估 部制

一、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的涵义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电子政务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政府治理创新和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

基于对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化绩效评估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认为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是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评估目标的指导下,评价主体依照评价目标,通过设定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特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按照严格的流程,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对电子政务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和结果,政府机构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性评判。同时分析未达到目标指标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性作用。推动构建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与认识上的不足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缺乏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必然导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偏差。

一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几乎所有的评估都是基于政府网站的评估,评估机构直接基于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来进行电子政务绩效打分和排序,把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简单等同于电了政务的绩效。

据报道,英国政府决定关闭90%以上的政府网站,以简化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过程。英国政府各部门现有951个网站,今后政府机构将只保留其中的26个网站,其余网站将被陆续关闭。据统计,仅这次英国政府精简政府网站就可为政府每年节约900万英镑的开支。

二是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与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单纯地为了评估而评估,不是提高电子政务绩效,而是为了附和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领域中的“流行趋势”,评估成为了又一项“政绩工程”。

2、评估实践的混乱无序

首先,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范围有所不同,评估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由市组织的评估有时是针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有時针对的是全市各委办局的网站;由省组织的评估则更为多样,有的是针对政府垂直机构的OA建设,有的是各市整体建设水平的评估,有的甚至是将多种评估对象融合起来。由于各种评估范围及对象纵横交错,界定模糊且不确定,使基层工作无所适从。

其次,评估指标的导向性失误。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效果的因素便是指标体系的导向性。赛迪顾问指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有可能导致使投资呈现自发扩张并忽略投资的产出;围绕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进行绩效评估,有可能导致过分注重于内部资源管理,引发更大整合阻力;围绕电子政务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估,有可能引发出大量不具有广泛实施价值的管理文件。

最后,评估体系设计不科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关键就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而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致使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方法、规定、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大多评估方法采取定性,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导致评估结果不够科学。同时,也尚未建立一套相应的严格规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程序。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制不完善

本文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机制,以便从体制、制度等方面来规范绩效评估行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一是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保障。二是评估机制滞后尚未形成集中、统一、高效运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制和工作机制,致使这项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当前,评估基本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既缺乏政府部门内部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绩效的自身评估,更缺乏专家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三是单纯地为了评估而评估,缺乏相应的改革措施与之相配套。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特别是对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在我国目前呈无序状态,政府、企业、协会都在进行。有些评估机构或部门对绩效评估的真正意义和目的不明确,只是一味地进行优秀网站的排名,而对较差的网站却视而不见,不采取任何可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和督促;有些政府在组织评测时,未与评测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未对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解释,没有告知评测的时间,更没有听取相关的反馈意见,不知道自己被测评,因此更谈不上改进和完善了。

三、解决对策

本文认为,要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建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而科学的绩效观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评估基础之上。为此,针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面临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研究,深化认识,确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有良好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作基础。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评估模式、指标体系、评估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因此。要加强电子政务学科,特别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2、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展开,评估指标在兼顾全面性的条件下,必须突出重点。首先,在绩效指标的设定方面必须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将组织任务具体化为组织目标,再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指标。其次,只有在指标体系中能够体现出不同阶段、程度及矛盾所构成的现状差异,才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实现有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共性及实践个性的矛盾,才能够将理论逻辑性和实践引导性充分结合,并建立起真正围绕电子政务最终发展目标的评估系统。再次,绩效指标的设定也要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与机构的业务性质相结合,才能建立客观且实用的指标体系。最后,还要注意指标的可行性,不能选用那些难以搜集、难以检验核实的指标,指标的测量成本和困难度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应当经过被评估者的一定努力后就可以实现,如果不努力或不太努力,就不能实现。那些脱离客观实际,经过千方百计的努力仍然无法完成的指标,只能导致被评估者的弄虚作假。可应用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简称BSC)作为构建新的评估体系的工具。

3、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制

首先,要建立与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法规与制度。通过立法途径使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在法治社会里,一种活动、一项制度要想规范运行并健康持久,都需要赋予其法律的内涵。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绩效评估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赋予绩效评估明确的法律依据,尽快使绩效评估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科学的机制,通過科学、正确的评估促进政府问责性的提高、绩效的提高和政府能力的提高。从目前的形势看,电子政务要先行于其他政府项目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其意义将超出电子政务本身,将为其他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估制度建设提供一个范式。

其次,强化第三方机构参与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建立多重评估机制。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明确谁来评估的问题,它决定了评估是否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建立多重评估机制,重要的是引进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估,逐步实现官方评估与民间评估并重。电子政务绩效如何,不能只由政府部门自己来评价,也不能只由其上级管理部门来评价,还需要社会公众和独立的民间机构参与评估。

4、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的框架构成要素

基于构建大部制背景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构建以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该评估体系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思路、评估模型、评估流程和评估报告。首先确定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然后在评估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思路,沿着评估思路构建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又包括评估方法、评估基准、评估指标、评估数据,遵循既定的评估流程,运用评估模型对评估的客体进行评估,最后得出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整个评估过程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伴随着电子政务工作在全年动态展开的,在过程中进行戴明循环中的“监控和评估”,实现对电子政务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和自我良性循环。同时,该评估体系自身也是个“小循环”,也需要根据评估工作经验总结,进行持续改进。

总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前存在问题与不足,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观,形成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绩效评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与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正确评价和肯定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绩效,帮助政府为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强: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探讨[J].电子政务,2009(9).

[2]杨道玲: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信息界,2007(7).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高振峰 庄毅敏

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论文 篇2:

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述评

作者简介:王悦(1991-),女,黑龙江省大庆市,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摘要:当代中国政府正向服务型政府新阶段迈进,这种大环境为建立服务型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论述了服务型政府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涵,并总结了我国目前电子政务评估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是针对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建设的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1.前言

在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下,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这不仅对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有深远影响,还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先后经历了以办公自动化建设、行政监督和公共服务为中心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以服务和整合为核心,着重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服务为中心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见,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向,不仅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有利于发展以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2.服务型政府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涵

2.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由“服务行政”这个概念演化而来,据考证,1938年德国的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就提出了“服务行政”的使用,在一篇叫做“作为服务主体的行政”文章中提出的。后来,台湾学者陈新民在《公法学札记》一书以及他的相关文章中予以介绍和解读,使“服务行政”的概念在大陆理论界逐渐得到引述和阐发。国外的服务型政府研究多数集中在政务的服务角色,其主流理念是认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进行管制。(戴维·奥斯本;登哈特夫妇),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注重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以及公平和正义;国内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主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角度:

(1)转变政府和公民的关系。(刘熙瑞;姜晓萍),政府服务的根本是公民,所以政府的职责应由对上级负责改变为对公民负责。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2)政府的宗旨与价值。(张康之;朱泽山),从历史演变上来讲,政府是从统治型政府,变为管理型政府,最终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种转变有明显的规律性,也就是行政应是统治与管理,管理与服务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

(3)政府职能的转变。(迟福林;谢庆奎;廖进球),服务型政府是不但是责任政府、民主政府,更是管制型政府的脱离和转变。要注重强调政府的责任和服务本质,以公民为核心行使政府职能。

(4)政府行为的归宿。(彭向刚;朱光磊;孙涛),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型政府是把服务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和服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府的管理可以看作是服务,反过来服务也可以看作是管理。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倾向于采用刘熙瑞的观点,即服务型政府以民本位为核心理念、通过法定程序、提升公民参与度、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强调公民本位和公民意志,突出公民的决定性地位,时刻为人民服务。

2.2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涵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统一的规范、程序,以及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和效益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从理论上看,电子政府的实施和发展属于政府管理在技术上的进步和提高,它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有助于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政府开支。

从实践操作上讲,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将电子政务的投入和产出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这个过程既包括有形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包括无形的电子政务建设。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容体现为业绩、效率、效能、成本四个方面,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体现电子政务的建设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涉及的行政人员从事电子政务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其工作的质量、数量及所占用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程度和水平。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和方法

目前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各位学者专家观点不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3.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考虑,主要有以下观点:张成福和唐钧将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三个层次:产出、结果和影响。产出层次主要表现为基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操作平台,结果层次则是考虑结果的经济和效率,而影响层次则表现在电子政务的绩效能否促进社会的效益、公平、责任、回应和代表性等。一个完成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综合这三个层次,并且重点突出“产出”层次;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彭细正的观点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由五个要素组成: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评价标准,综合评分方法,指标权重和数据采集方法。

3.2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考虑,观点有:刘腾红等人在建立的内部和外部电子政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理想解法对系统进行评价、采用专家评审法、网上调查法、用户调查法等方法采集数据,并首先对三个模拟的网站进行评估,以验证其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马连杰等人是在他们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非线形变换的方法对电子政务的成本及收益的结果进行预处理,并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李倩、颜志军等人的观点是从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三方面主要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产出、效果和投资绩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了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颜佳华等人也是基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出两个基本模式,但他们主要从系统成本、效益和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采用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何代欣等人构建了电子政务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核心是组织价值,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实施框架。

4.基于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評估体系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建立以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除了北京 ITGov 中国 IT 治理研究中心的孙强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马静提出过两种观点之外,其他相关研究还非常少。

孙强和彭细正是北京 ITGov 中国 IT 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提出了流程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主要是基于以电子政务的实施推动服务型政府建立的视角而提出的。孙强的评估模式是“一个聚焦、三个创新”,他主张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聚焦在对行政效能以及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改进,增强领导干部的绩效意识,最终实现从事后的结果管理向重视事中的监督控制以及事前预测预警的转变。“三个创新”则是评估体系、指标体系和主体组织的创新,并基于这些创新构建“PDCA”评估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的马静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分为前端评估和后端评估两部分,在前端评估中应以公众满意为衡量标准,逆向思考推出能增加公众满意度的服务项目和评估指标;在后端评估中,他借鉴的思想是PDCA 戴明循环,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公众满意度等,对电子政务的服务职能进行全过程的评估。评估的内容以日常评价、专题评价和用户评价三种基于用户服务的评价方式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循环往复,建立一套可以实现自我完善的机制,主要的核心思想是以服务为评估基准,以公众满意为最终目标。

5.结论

通过上述的综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首先,对于绩效评估的内容还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基于外在的政府网站来研究,而且测评机制相对落后。其次,目前的多数测评,仍以“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度”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将普通公众用户的使用意愿和满意程度考虑进来。目前,大多数单位还是将绩效考核结果简单当成批评或者表扬的依据,而且对于网站上的信息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反馈,这对下一步评估工作的开展、组织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以及相关资金的投入和利用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此处对下一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1)完善电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及指标设置。评估内容应该在原有的只对外部绩效和技术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增加对政府职能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也要考虑天时地利,然后对电子政务效果和政府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等进行了评估,主要的出发角度是公众满意度。

(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可以通过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增强电子政务系统的互动性以及使公众便捷掌握相关信息等手段,使公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3)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流程进行重建,以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导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将其目光投向公众,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反馈对原有评估流程进行清理、简化、整合。(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新民:《 公法学札记》.台湾省三民书局.1993 年

[2]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07)

[3]张康之.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J].行政论坛.2012(01)

[4]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05)

[5]彭向刚,程波辉.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研究述论[J].行政论坛.2012(01)

[6]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02)

[7]彭细正.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05(10)

[8]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

[9]刘腾红,刘荣辉,赵鹏.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03)

[10]李倩.颜志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J].科技和产业.2005(11)

[11]颜佳华,宁国良,盛明科.基于 B P 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06)

[12]何代欣,罗为,王谦.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构建与实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13]孙强.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探讨[J].电子政务.2009(09)

[14]马静,徐晓林,陈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2(02)

作者:王悦

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论文 篇3: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评估

政府绩效评估可以划分为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以及政府专项绩效评估,评估主体可以是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的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专业机构和业界专家评估以及社会公众评估。公众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各类主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政府运作方式对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已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手段,以电子政务为基础,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广泛、深入实施而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最终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评估体系中公众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政府运作方式的不够公开。

首先,公众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它即使不是政府绩效最佳的评判者,也一定是政府绩效最终的评判者。运动员不能兼任裁判员,政府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政府的绩效怎样,不能只由政府部门本身来评估,也不能仅仅靠上级管理部门来评估。一个组织的绩效是由组织外部决定的,也只能由组织的服务对象——用户来评估。政府绩效必须由政府的服务对象——公众来评估,因为他们能够最直接、最真切地感受政府行为给自身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他们对政府绩效最具有发言权。但在最后的评估结果中,公众的意见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和表达,也仅仅是起到了一个参考的作用。

其次,政府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目前,政府许多活动都处于不公开或半公开的状态,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权限、权力运行乃至工作程序都很难为大众所知。

比如,在政府机关,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没有高度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有信息管理系统但不能提供评估项绩效的信息,又或者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致资料丢失或者不完整。可获得的资料高度综合,资料含义随时间而改变,资料无法与特定的事件或顾客相联系,资料不精确,资料属于机密文件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从客观上都大大地增加了政府绩效评估的难度。由于所获评估信息的匮乏,公众也就失去了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的依据和条件。

政府运作方式的不透明必然导致其绩效评估过程的不透明,使得评估结果几乎是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公众参与了评估,也不清楚自己的意见是否被政府所重视和采纳,并作为确定其绩效水平的依据,更有甚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都不予以公布,使绩效评估不了了之。

三大建议

基于电子政务,建立评估体系

(1)建立电子化政务管理体系

建立电子化政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对政府传统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废除不适应电子化管理要求的运作机制和工作规范,构建合适的全新的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全国电子化政务体系网络的管理的营运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存储、交换、传递的统一代码标准、统一的电子安全标准、统一的术语标准,负责管理和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国电子化政务管理的共建共享。

(2)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以电子政务为手段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公平性、独立性、量化性和可操作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在对以往的评估指标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整合评估内容,调整评估指标的分值设置,采用框架相似、细节不同的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上,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语言表达,指标内容要多向定量化靠拢,易于公众作量化比较,以避免定性比较所带来的偏差和误解。

其次,评估周期则应主要以年度评估或季度评估为主。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形式化等问题,因此缩短评估周期是有必要的。

最后,评估的过程中关注公众的期望与需求,并对此给予积极快速的回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回应载体,使之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和谐沟通。

建立确保公众成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长效机制

(1)以公众利益为重,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府在权衡各方面利益、综合协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或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与公众的利益需求相一致。在新的指标体系中,要明确公众满意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保障、扩大就业、社会安全等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指标。

(2)鼓励公众参与,拓宽公众参与途径

政府要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应予以鼓励和保护。在设计绩效评估指标时,不能只由政府官员单方面决定,除了要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外,还要广泛征求广大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对公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最为贴切的评估指标,充分体现公众的满意和理解。可通过网络、媒体、专线等多种形式拓宽公众参与途径,使公众与政府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建立制度化轨道, 保障参与渠道畅通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将公众评估政府绩效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要有专门独立的部门监督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以保障公众参与渠道畅通无阻, 确保公众权利有效行使,防止政府部门之间互相包庇, 实施不力。对于以各种途径和名目妨碍公众参与评估或对公众评估结果置之不理、不进行整改提高的部门或官员要给予适当惩罚或处分。

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实现政府信息充分公开

(1)加强网站整体规划,推进层级建设

政府网站应建立在统一的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维护,从而有效整合各部门网站的信息资源,实现各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保证各子网站信息与主网站同步更新。根据公众和企业的需求重新组织业务流程,注重从整体上为社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

(2)将政府日常办公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

政府部门“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日常办公、特别是应用政务内网OA 系统同时,凡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事项的信息,反映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基本情况的信息,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实施过程、办理结果等信息,都要在同步履行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在电子公文、政务信息、应急管理等核心政务信息系统中进行“是否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标注,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并严格履行保密审核规定。

(3)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

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行政许可项目、依据、主体,设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按照“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模式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重新设计与流程制订各个审批事项,将优化后流程固化到行政审批系统之中,加强政务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突破以职能部门为分类的流程管理方式,发挥业务应用系统的综合效益,打造新型电子政务流程,保障网上服务日益完善和丰富,开展“一站式”服务。

(作者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信息处理中心)

※链 接※

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先进的评估方式

在加拿大,政府除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支出内容格保密外,其他支出的使用去向都通过政府网站发布的形式向广大公众和媒体公开,从而使公共支出资金去向和支付过程始终处于大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透明度极高。在英国和瑞典,评估机构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逐步形成规模庞大的公共支出评估数据库,为评估各类支出项目的投入水平、效益状况和影响状况,开展历史的、横向的分析比较,保证了评估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美国政府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视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取向。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都相当关注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强调与公众实现绩效评估信息的沟通。在凤凰城和印第安纳,州政府非常细致地设计了网络形式,来实现信息沟通。在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定期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机构绩效信息,并拥有一个全州范围的绩效信息数据库,每季度一次地向公众报告每一机构的绩效目标实现的数量与百分比,并专门提供一个用户容易掌握和使用的在线通道,通过该通道人们能够查看每一个部门、机构、项目的任何一项绩效指标,也可以察看这些组织或项目的每一个目标的绩效指标。

作者:火炜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需求及框架论文下一篇: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