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写游记新

2024-05-09

写作学写游记新(共6篇)

篇1:写作学写游记新

写作 学写游记

【目标导航】

1.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能初步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在写作活动中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你游览过的一个景点,围绕其中的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2.我们应该都有过出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3.你一定看过一些展览,参观过一些纪念馆或博物馆,请选择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参观 》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游记。【写作要求】

1.选择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要深入风景细节,展开具体描绘。

2.写游记,可以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拟出写作提纲,确定好材料的选择和叙述的详略。 3.切忌平铺直叙,要学会选材和剪裁,安排内容要做到详略得当,简明扼要。要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绘声绘色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4.描写风景时要写出你的独特体验,也可适当加入一些文化知识的介绍,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技法点拨】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对本次游记写作的训练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观察抓特征 “走马观花”式的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示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毫无目的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

2.选准角度讲层次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所选的角度应该能够揭示具体旅游景点的特征。至于层次,只要能够按照“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的顺序对具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的游记自然就会有层次感了。

3.写景状物融真情 山川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为多娇的江山而折腰,泼墨挥毫,留下传世佳作。我们写游记同样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写出景观的特色和文化蕴涵。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对旅游景点进行精细描绘的过程中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情寄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景才不是“死”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美文。

4.藻饰语言求优美 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感,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增加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范文引路】

大理苍山开心游

我小时候,有一年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蹈《雀之灵》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柔美而生动的舞姿,让我感受到艺术的美。妈妈告诉我,这位舞蹈家是云南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从此,我知道了云南,并十分向往到那彩云之南走走看看。

去年国庆节,我终于圆了彩云之梦。妈妈和我到达第一站——大理。据导游介绍,大理的自然风景可以概括为一幅画——风花雪月图: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我迫不及待地想跳进画中。

上午,我们直奔苍山。仰望苍山,山势陡峭,拔地而起,山上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我们乘坐索道车,一口气到了海拔三千多米处。远眺山间,传说中的玉带云神奇地出现了:山峦之间一条乳白色的云带,长长一片,像仙女织就的锦缎,飘在半山腰,我们仿佛进入了仙境。我们继续攀登,乘着风,踏着云,不时有几声小鸟的鸣叫,好似在为我们加油。

走着走着,远处隐隐传来“哗哗”声,我们赶紧都加快脚步,我更是一路小跑,充当急先锋。突然,我眼前一亮,一股洪流顺着山崖直冲而下,在太阳的照射下,像是空中的彩练,珠花迸发,犹如巨龙吐珠,冲入潭里,激起无数的浪花。满是青苔的石壁上刻着三个大字——洗马潭。我把手伸入潭水里,一种冰凉的感觉瞬间遍布全身,爬山的劳累顿时踪影全无。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苍山顶峰。蓝天下,周围的山峰连成一片,像一支阵容强大的军队。远处山脚下的洱海,犹如一条银丝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洱海又像一面梳妆镜,满天的白云和青山都尽在镜中,云影在徘徊,山峦倒立在水中,一色青青透出诗情画意。围在洱海四周的白族民居,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水,此间山水顿时添了几分人气与活力。此时,我突然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随后的几天,下关山口,令人神清气爽的风吹着我的面颊;在上关,我躺在广阔开满鲜花的草原上,望着蓝天白云“发痴”;洱海边,一轮玉盘般的圆月下,我觉得世界是那样静美„„我爱苍山洱海,我爱云南的好风光。

名师总评 小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给我们勾勒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大理苍山风景图。写游记作文最简便的结构方式,就是沿着自己的旅游顺序,在脑子里再“旅游”一遍,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其间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对素材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显然,逛了一趟彩云之南,可写的内容还有很多,而小作者仅选取了仰望苍山、亲近洗马潭、俯瞰苍山这三处有代表性的景点,让我们领略到“彩云之南”的民俗风情。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游记在“旅游热”的今天来说,特别重要,熟练掌握游记的写法很有必要。其实游记是一种散文,大家都写得出来,但是要写得有味道让人觉得有意思就比较困难。本次作文课通过多次师生互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的兴趣很高,纷纷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次课也存在不少问题,容量过大,增加了难度系数。要很好地完成任务,需学生提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在活动中,最好教学生与学校、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事先知晓活动的目的、方式、时间等,在大家支持的情况下,对游记的写作进行适当取材。有条件的要保持材料的新鲜性。

篇2:写作学写游记新

当我们在节假之时饱览祖国壮丽山河,总想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曾欣赏的美丽画卷,留着生活的记忆,在闲暇时再去品味这朵美丽的浪花,可是,由于写作水平所限,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才好,这也是初中学生共同面临的难题,而且,在我们的考试中,游记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游记的常用写作技法。

中考真题回放

天津卷:一段……的旅程

江苏卷:慢下来,会精彩

四川内江卷:遇见

福建卷: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辽宁朝阳卷:美好的印象

海南卷:一次难忘的旅游

明确:这些题目都可以写成游记,我们有切身经历,自然有话可写。而且在应试时选材也较为独特,真实的经历自然会引来真实的感受,所以文章不会有无病呻吟的缺点,在阅卷时容易引起老师的青睐。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游记常用技法

景点集秀法

我们去旅游时,游览的景点多而分散,需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就是写作的顺序。围绕一条线索,将你所游览地方美丽的景点或有代表性的景点汇集在一篇游记里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为景点集秀法。

例如:佛山景点

祖庙 西樵山 梁园 世纪莲花 黄飞鸿纪念馆 岭南新天地步行街 铁军公园 千灯湖

康有为故居 清晖园 北江 岭南明珠 电视塔 广佛地铁 三水荷花世界

以自然景观为线索:西樵山 北江 三水荷花世界

以人文景观为线索:祖庙 梁园 清晖园

篇3:游记写作之我见

游记是学生们感到比较棘手的一类作文,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景物不胜枚举,由于没有明确的中心立意,学生很难将纷繁复杂的材料组织得当,多数学生是看见什么就写什么,往往将文章写成了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地记叙下来?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临摹旅途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回忆?做好下面几点就能写好一篇游记:

第一,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游记一般通过游踪串联全文,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手法,先写如何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景物,继而写小潭源流,最后写潭中气氛,把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写得景象不凡。游记一般以空间转换、时间转移或时空交织为线索,写作时要注意景物方位的交代[1],在读者头脑中构建一副清晰的“地图”。如《参观人民大会堂》,按作者的参观顺序,依次写了5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最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再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所写景物虽多,但作者写的次序井然。不仅把登山的线路和节奏交代得清清楚楚,更是通过设置登山过程中的“地标”,标记出景物的具体位置,甚至连“上坡”“下坡”这样的细节都不含糊,读完全文,真似游了一次泰山。

第二,详略分明。旅游过程中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而且在立意方面可能并不明显,学生容易犯一种叫“流水账”的通病。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大家一定要学会“舍”,景点太多,不可能一一赘述,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写作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其次还要极力缩短时间跨度,删繁就简,便于更好地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特色。虽然游记在立意上不突出,但还是要遵循围绕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立意的原则。如杨朔的《香山红叶》,意在通过经霜的红叶赞美老向导,并赞美新时代。所以文章主要写红叶、老向导讲的传说,对香山静宜园的景物或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又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主要用泉水、泉声、庆云寺的钟声来表现景物对人心灵的陶冶与涤荡,基本不写“岭南第一名山”的其他景观。大家的名篇,总能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和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2]。

第三,抓住景物特点,传达作者感受,做到情景交融。如《满井游记》,篇幅虽短,所写景物却不少。人情、物态、山色、水波全都围绕北方初春乍暖还寒的特点展开,其中悠然闲适的心情,不待明言,即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呢?就是要把所写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地方准确、鲜明地表现出来。如鲁迅的《雪》,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却如粉、如沙,绝不粘连,是优美和壮美的不同体现。再如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都是写春天的景物,前者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南春天的温润和绚丽;后者则抓住“春风”,写出北方春天的粗犷和豪放。正因为所写景物特点突出,这两篇文章才成为描写春天的经典作品。

所谓“写出特点”,实际上就是要“把握差别,突出个别”。就时间而言,不同季节,景物各异;同一季节的不同阶段,景物不同;同一季节、同一阶段的不同天气,景物也有差别;甚至一天的晨昏朝暮,景物也往往各呈异彩。就空间而言,不同地方的景物,南方与北方、平原和山区、城市和农村,其整体风貌不同。同样是山,黄山和泰山的景致迥然有异;同样是水,黄河和富春江也绝不相类。即使同一景物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也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作者写文章时越是“仅属于此”,景物就越有个性,越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写作时,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真意。

景物的一般特点往往具有比较大的差别,相对容易体现。真正能体现景物“精神”“妙处”的,常常是一些比较小,甚至细微的特点[3]。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文中所写多为寻常细节,如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清晨地上柔软的一层槐花、灰土上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衰弱的残声、来得快去得快的秋雨,以及人们寒暄中的语音语调。甚至以枣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形象地表现出从中秋到晚秋的时序推移。对北京最有名的秋景,却是闲闲带过,几不着墨。这样写似乎少了一些“北京的符号”,却在深层次上表现出故都的秋韵秋味,也更好地佐证了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越“细小”的特点越具有独特性,越能体现景物的个性。

第四,可容趣味性和知识性于游记中。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所以,游记也要把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达出来。这种“趣味”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闲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场面,也可以是别样的风俗……只要觉得有意思就不妨多写两笔,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小学生知识面不广,但好奇心和笑点低,可以在这方面多尝试。

其次,还可以介绍与景物相关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逸闻趣事、文学作品等,中学生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增加文章的趣味和厚度。在现代作家中,郁达夫堪称游记大家,他的游记常常引入诗词、掌故和地方志的内容,很有特色。这样穿插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内容,可以消减因“一线到底、有条不紊”而可能带来的平淡和呆板。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要围绕主线,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夸奇炫博,从而导致文章散乱拖沓[4]。

总之,游记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单纯告诉人们作者于何时游览、访问了何地,而是展示景物的风貌特点,并传达作者的感受与见解。所以游踪、风貌、观感是游记的三大基本要素,写作时不可或缺。叶圣陶先生说:“随意摄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情思。”可谓说中了游记的关键。想要写好游记,写作技巧、语言积累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平时出游固然是一种休息,但也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要精心准备,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留心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游记写得有内容、有特点、有情思、有韵味。

参考文献

[1]李辉.一技一文一评:移步换景展不同[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3,(21).

[2]黄志.写景状物的几种方法[J].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2015,(11).

[3]李立军.走进山水灵魂的深处——写出游记作品的景、情、理[J].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11,(Z2).

篇4:山水游记写作指津

文人自古以来都喜欢游山玩水,且游玩之后大多能留下绝妙辞章。今天也有不少人将名山大川游历殆遍,却不能留下只言片语;要有,也只能是“花钱买亏吃”的慨叹。这是为什么呢?除了阅历太浅,文字功底不深之外,主要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面对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不知道美在何处,不能产生独特的感悟,不能激起写作欲望,自然就写不出令人艳羡称绝的诗文了。

自然景观,无非是山水、木石、花鸟、虫鱼、云雾、冰霜、日出、落霞等等造物主以其本来面目呈现给人类的美。人们需要细细观察,慢慢品味,认真领悟,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文人墨客与山水有缘,官运不济,淡定下来,常常游山玩水,所到之处,感慨良多,即兴而发,便成绝唱。宋人王观的《卜算子》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盈盈”二字说得最妙,道出了山水的神韵:那是生命的美丽在无声地弥漫,是世间绝色在含情脉脉地召唤;那是一种清丽空灵的境界,是一种大自然灵异至极的美。

山峰形态千奇百怪,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不同的美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首《题西林壁》不仅吟咏了庐山的万千气象,还抒写了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教给了我们观察景物的方法,移步换形,则美不胜收。一二句告诉我们,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观察收获。三四句提醒我们还可以从整体与局部进行观察,去更深层地把握山峰的形体特征。前人评说五岳:泰山如踞,衡山如飞,华山如立,恒山如坐,嵩山如卧。倘若不跳出山外,从整体上看,就不会识出名山真面目,也不会产生五岳比美似的想象,更不会给我们如此诗意的享受。除了调动视觉,还可以调动触觉、听觉、嗅觉、感觉,从颜色、形态、声音、气味、感受等方面去观赏山景,多层次品玩山的美,捕捉写作灵感,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山之美。

说完山,我们再来看看水。其实,山和水是紧密相连的。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里说:“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水能给山带来入骨的幽静,带来盈盈的媚波,心境空灵,让人流连忘返。名山没有水,就会显得枯涩,毫无生气。所以,看山千万不可丢了赋予山以灵气的水。一般说来,风景名胜都有自己独特的具有灵气的血液——水,或明澈清冽的泉水,或晶莹幽深的潭水,或竞相奔腾的潮水,或旖旎妩媚的江水……都能带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催人思考,启迪智慧。事实上,水的美呈现出多种形态,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水流越过山崖,就会倾泻而下,声如雷鸣,气势非凡;遇着岩石,便回旋绕行,像初恋的少女,温柔妩媚,颇为可人;间或陪伴楼台亭榭,暂息小湖,恬静明澈;水流若是绕行芳甸花树,穿越山谷,就会清碧莹莹,明净如镜……所以,看水一定不可忘了给水以内在气质的环境。只有把心融进去,细细品玩,才能真正读懂山川的灵气和底蕴,才能充分领略自然山水之美。

明代商辂在《重修岳阳楼记》中说:“物不自美,因人而美,此美理也。夫以岳阳为楼,据有洞庭为胜,既云美矣。而范公为记,又历叙阴晴变态之妙,以寓夫先忧后乐之心,使人诵而味之,非惟不出户庭而湖山景物尽在目中。凡素存忧国忧民之念者,自当惕然警醒,而油然兴起矣。然则是楼之建,岂为游观之好哉?盖深有慕于公之为人,而追寻芳躅,思欲企而及之者也。”这段话将自然景观成为风景名胜的道理和游客游玩的目的说得十分透彻。再美的山水,无人游览,则不可能成为名胜,并得以彰显。游客寄情山水,将见闻感受形诸笔墨,流传后世,于是,自然景观就增添了不少人文内涵。风景名胜也就逐渐形成,并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游玩。这正如茅盾在《风景谈》中所称赞的:“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兼有形式的和内容的。人类创造了第二自然!”

天下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寺,名山生道观。这不仅是出家人的追求所致,还与出家人尚美之心紧密相联。同时,寺庙楼台也给名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而清幽的氛围,使名山成为世人心灵暂栖之所,求福之地。另外,香客持香膜拜,也给大山增添了香火点缀、香雾缭绕的奇观,还给人类的心灵归依提供了向善的方向。我国四大佛山(普陀、峨眉、五台、九华)之所以出名,除了风景秀丽外,更重要的是与人们喜欢拜佛求福,向善积德有关。不可否认,宗教给它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也使它们的美丽、雄奇与佛祖、神祇融为一体,让香客沉浸在神秘的灵光雾霭之中。

国人历来崇尚土葬,大多希望自己死后长伴青山绿水,企求与大自然的美相融合,并成为永恒。于是,人们往往把自己崇拜仰慕的名人伟人,安葬在风景优美的名山上,以表达景仰之情:泰山有冯玉祥、范明枢墓,岳麓山有黄兴、蔡锷墓,西湖边有岳飞、秋瑾墓……后人游览,自然会记起或光荣或耻辱的历史,激发爱国忧民的情感,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就会慢慢生成,无形中给后人树立了榜样。美融汇在山水中,生发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的魅力。

风景名胜区常常有许多美丽传说,包括英雄传说、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南岳麻姑的传说和火神祝融的传说,充满人间永恒的爱;长江三峡神女峰上,望夫石的传说,成为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桃源洞黑龙潭边,有关炎帝洗药留下脚印的传说,浸透着后人对冒险、尝百草的炎帝的敬仰……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对美好感情、高尚品德、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在赏景中,人们融入自己的精神追求,使山水显得更加美好。在浓郁的文化熏陶中,山水暗涌着氤氲般的内在神韵,对此,造物主只能报以无奈的微笑和会心的赞赏。

在表达第二自然上,我们往往采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见闻,插入历史传说,以丰富文章内容,强化文化底蕴,突出主旨。做到物我同化 ,体现人类精神的伟大与庄严。

在观赏景物时,游山玩水的心情,即游情,会自然渗入风景中,情悲则景色暗淡,情喜则景物亮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果形成文字,游情就会弥漫在字里行间,形成独特的文韵。朱自清看到北伐战争的胜利,感到国家民族有望,满怀欣喜之情,游览仙岩的梅雨潭,写下美文《绿》,文中的“探”字表现了对灵动的绿,即美好理想的急切而热烈的追求。作者还连用三个“呀”字,反复热烈呼唤,表达浓郁深情。赋予原本迷离空蒙的绿以动感,形象鲜明,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空灵美。而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将想参加革命却又不敢的矛盾心情,和对大革命失败的淡淡哀愁带进文中,景物极显阴冷灰暗。同是写景抒情散文,《绿》的文韵热烈、灵动而亮丽,《荷塘月色》却忧伤、灰朦而暗淡,这是游情不同所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为何“寂寥无人”不是清静,而是“凄神寒骨”呢?因为柳宗元参与变革失败,从京都被贬荒凉偏僻的永州,心境十分凄凉,乃至生存的信心都凉了。这种心冷,导致境冷,文意自然冷了。这也是游情融入文中的结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写景抒情角度看,的确如此。而此类文章又恰恰是因为有此种游情,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得以传诵。在表达时,游情多不直接抒发,而是自然流露;如果直接抒发,就成了内心独白,文章便不是游记,且够不上品位。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游览山水不仅怡人,陶冶性情,还可获得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杜甫登临泰山,吟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其中洋溢着成功的自豪与喜悦,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顽强攀登,去追求成功。王安石游褒禅山,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看来,探幽访胜,首先是立志 ,然后是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才能领略绝顶风光。苏轼夜游石钟山,执意考辨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得出“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结论,是人生处世的经验,也是探求真理的准则。结论的得出,自然、真切而又深刻。贾平凹游翠华山的冰风洞,叙说历尽千难万险,尝遍身处险境时的绝望与悲哀,深刻体会到战胜艰险之后的喜悦与自豪。他在文中写道:“这冰洞风洞,正是在人未到人生终止之时便让人体验到人生,使人知道这人生的道路并不‘万事如意’:曲折,陡峭,多迷道,多艰险;胆怯便可无望,失足就能丧身,要退无门而恐慌,要进必须要探索,此路不能另辟新径,迷途而回寻出路;路就在脚下,探索便是前途。”这段议论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人生处世的艰辛,要想有前途,非有顽强拼搏,不断探索,奋斗不息的勇气和精神不可。从其他书本上虽说也能获取这种人生哲理,可怎比得上从《冰风洞体验》中来得自然,来得让人铭心刻骨呢?

其实,有了人生感悟,文章才有深度和力度。但是,在表达独特感悟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自然,切忌硬塞哲理于文中;二是采用议论抒情,不宜过多;否则,便成了地道的说教。

作为山水游记,我们以为,能将自然景观生动而细腻地描绘出来,文章精巧玲珑,是最低层次,属于写景小品,只可供人品玩山水文韵。能把人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借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寄寓山水之中,让人树立高尚品德,受到民族文化熏陶,文章又高一个层次。能将游情融入文中,字里行间盈动着只属于自己的文韵,这是文章具有生命力的要求,应为第三个层次。在人生领悟上,如果有纵深的开拓,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达到了最高层次;因为这样能对读者欣赏、熏陶、审美、感悟诸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作品尽到了文学的社会职能,也进入了文学是生命方式的最高境界。

篇5: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

学 写 游 记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我们写一篇游记,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一、安排一次游览。如果近期没有时间,至少也要回味一次曾经的游览。因为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无不可写。

二、捕捉信息,梳理素材。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你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你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准备就绪后,你就可以写游记了。在写作中,还要注意:

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

二、移步易景,情随景生。游记的内容比较繁杂,一般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组织文章: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这样,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三、血肉丰满,主次分明。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四、运用多种写作文法描绘出一片美景。(1)可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2)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3)可以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

(4)可以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5)可以引用神话传说,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

欣赏:湖面上悬浮着一层青纱般的薄雾,袅袅升腾。近处湖面波澜不起,平滑如镜,倒映着花红柳绿,山如墨染。时有游鱼蹿出,激起层层涟漪。远处村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在这宁静的大山中清晰可闻。湖岸边,鸟声啁啾,清风徐来,幽静阵阵。如丝的柳枝垂入湖水。随风摇曳,露出木船船头一角。烟雨朦胧中的大自然,比平时又添了几重旖旎春色。

五、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

【佳作展示】

奇异的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开头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游览地以及对此地的初步印象。)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剔透,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迭迭的彩缎,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足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中间详写黄山的山和云。笔法细腻,景物鲜明,情景交融,给人美的感受)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彷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旳又是极细小的,像春蝉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里,天下美景归黄山。”(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有头有尾,给人完整印象。)《水帘洞洞天》

一部《西游记》,令花果山水帘洞著称于世,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长篇小说《西游记》的问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花果山,记住了水帘洞。]长假有幸,直奔花果山。[“直奔花果山”,交代了游踪。]

站在山门前,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说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顶上有一块仙石”。由于我们是从正门进山的,因而无缘见到仙石。[引用《西游记》中描写花果山的内容,增添了花果山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从连云港市的猴嘴镇东南进花果山,就可见一石猴蹲于巨石之上,向西北眺望,似乎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石猴迎客,交代了游踪。]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景区内配有专门的环保车辆。如不想步行,可花15元买张车票,乘车盘旋而上,然后到你想玩的景点下车即可。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行人买了车票,直奔水帘洞。[乘环保车,直奔水帘洞。用笔简洁,单刀直入。]

车子依山道盘旋而上,但见彩蝶飞舞,香气扑鼻,山势不算巍峨险峻,却也浓荫蔽日,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上山途中的美景,寥寥数语,景色优美,特征鲜明。]车子停在三元宫停车场,旅客们下车后,各自朝看好的景点进军。[下车,分头活动。交代了游踪。]

穿过三元宫庙后的山路,沿着锈迹斑斑的铁链,拾级而上,便可到达花果山的水帘洞。[“穿过”“沿着”“拾级而上”“到达”,交代了游踪。]

远远地,就听到人声鼎沸,跌瀑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从听觉角度,描写瀑布。]及至到了眼前,只见一条银练悬空而下,迸起的水珠四处飞溅,验证了《西游记》中所描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观瀑布。从视觉角度,描写瀑布。“一条银练”,比喻,摹其形态;“悬空而下”“四处飞溅”,绘其动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引用,歌其美态。]

水帘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瀑布悬遮,沿壁攀石阶而上,穿过飞流而下的水帘,即可进入幽深的洞穴,虽然身上会被水珠淋湿,却不必像猴子那样“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口。”[进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述其位置的隐蔽;“攀”“穿”,叙其进洞的刺激。]洞里有一口方形小井,终年不枯,名曰“灵泉”,民间传说此井系通往东海龙宫之海眼。[介绍“灵泉”,增加洞穴的神秘。]这里宽敞凉爽,气候宜人,不愧为“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宽敞凉爽,气候宜人”,突出洞穴的特点;引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厚其文化底蕴。]

洞前不远处的石阶上,蹲着一只金黄色的小猴子,猴子头戴一顶印有红色“大圣”二字的帽子,身着橙黄色的衣服,手持一根像“金箍棒”的红黄相间的木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与小猴子合影留念,并不时地将手中的食物递给它吃。[出洞观猴。“争先恐后”,别有情趣。]小猴子不断地被主人送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抱中,它的小脸上始终挂着一副荣辱皆忘的淡漠表情。我想,它是孤独的,这样的场合不属于它,它应该在山涧间奔跑,在孙大圣的群猴队伍中鼓吹。[谈“观感”,耐人寻味。] 站在水帘洞前的平台上眺望,但见群峰遥峙,重峦叠嶂,连绵的云台山茫茫苍苍,各类“猴石”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如一位位默坐的智者,只把那些深邃的义理隐藏在这些山岭与云层之间,它们深知,所有的文字都会随风而逝,惟有大地的缄默才使一切拥有迷人的永恒。[眺望云台山,“猴石”如生,永恒的风景。]

【简评】

1.内容真实,重点突出。文章记述了一次游览花果山水帘洞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重点描写了水帘洞内外的景色,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游记将写景、抒情相结合,写的是“有我之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花果山水帘洞的喜爱之情。

2.顺序井然,条理清晰。这篇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乘车进发-洞前观瀑-洞里观赏-出洞合影,有条不紊地把自己在花果山水帘洞所见到的景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3.描写生动,语言形象。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洞穴的“幽深”、小猴的“淡漠表情”,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章还巧妙地讲述了有关花果山水帘洞的传说,引用了《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夜游漓江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就来到了景色名扬天下的人间仙境美丽宜人的桂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我已经见识过杭州的西湖,无锡的太湖和苏州的小桥流水,但我认为,还是桂林的漓江最美、最迷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漓江的江水不再似白天那么碧波荡漾了,但江两岸的彩灯却把它照射得色彩斑斓,因而更显现出了它的神秘之美。

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了游轮,那时,游轮内的灯还是开着的,所以,我就感到这时的漓江什么意思都没有,也一点都不美丽,反而变得黑压压的。

只听“砰”的一声,船动了几下,离开了码头,船内的灯顿时熄灭了,这时的漓江却忽然显得异常的美丽。两岸旁的彩灯倒映在江中,使漓江显得亮丽多彩。湖心岛上的喷泉不停地舞动着,它们时而喷得高,时而喷得低,时而把水喷向水轴中心,时而把水喷进漓江……我们刚好经过那里,它的水柱又正好向漓江的方向喷涌而来,船上的游客有的捂住了双眼,有的赶忙拿起照相机拍摄,还有的依然在那说笑谈天……我又听见“哗”的一声,水柱落入江中,泛起了洁白的水花。

游轮穿过了几座大桥,越过了几簇波浪,来到了一个大铁门前,只见铁门慢慢地打开,船也慢悠悠地驶了进去。船驶进去后,大铁门又关上了,而船前又是一堵比船高出好几倍的铁墙,飞都飞不过去,更别提驶过去了,是撞也撞不得,跳也跳不过,不会我们都要被关在这里了吧?这时,几个放水管同时工作,一齐往这里面放水,“妈呀,我们会被淹死的!”我焦急害怕地想。只见水面慢慢升了起来,船底不停地冒泡,“咕噜噜,咕噜噜”地,好像船底有条巨大的鱼在吐炮呼吸。水放呀放,船升呀升,转眼间,刚才还在我们头上的大铁门已降到我们的眼前来了。等水把大铁门完全淹没时,我们的船又向前驶去。真是太神奇了!

我看后,惊叹不已,便马上跑到甲板上,把头探出去一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江边的复式小别墅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皎洁的月光下,象鼻山、老人山、叠彩山屹立在江面上。叠彩山上的摘星亭也发出了温和的光芒,织女星就在摘星亭的正上方,她好像在看着来往的船只,思念着她的牛郎……

远处,日月双塔交相辉映,日塔金碧辉煌,月塔晶莹剔透。水面被它们照得夺目无比,一弯明月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周围的群星也羞涩地把自己藏进了淡云之中……

啊,漓江的江水真清啊,清得能一眼望到底;漓江的山真秀啊,秀得让人流连忘返;漓江的塔真奇啊,奇得让你似乎进入了梦幻的世界。漓江的夜色真是美不胜收!

海螺沟之旅

去年暑假,我跟随母亲去了海螺沟风景区。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贡嘎山东坡,那里的森林冰川公园举世闻名。

我们乘车来到了磨西镇,天色已晚,只好先到酒店休息。磨西镇是群山环拱之中的一块宝地,长征时期毛主席还在这里住过一个晚上呢。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天气很好,从酒店外面极目远望,在明亮的阳光下,我们看见了闪闪发光的一角雪山。导游对我们说:“那就是贡嘎神山。在藏语里,雪叫‘贡’,白叫‘嘎’,‘贡嘎’的意思就是‘洁白的雪峰’。”据说贡嘎山的天只有在游人稀少的当儿才会放晴,露出真颜,而在游人如织的时候却会云雾缭绕,让人看不见她的真面目。今天,难道是我们的虔诚打动了这骄傲的山峰?

吃过早饭,我们就乘车向风景区进发。从“一号营地”到“三号营地”,全是由无数个S型连成的盘山公路,险峻异常。“一号营地”之内还呈现出一片山村的风光,到了“二号营地”,就进入了原始森林。这里古树参天,温泉遍布,雾气缭绕。我想,在夏天里泡温泉也许并不奇怪,若是在冬日里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从“三号营地”到冰川的观景台,由于沿途都是万丈悬崖,我们只能改乘缆车。坐在缆车里,看着脚下深不可测的山谷,我不由头晕目眩。一下索道,那从高山上铺天盖地而来的巨大冰川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沿着羊肠小道走下山谷,我们望着那由绵延不尽的冰块组成的河流,目瞪口呆。如果不是亲临,谁会相信在人间七月里还有这样玉凿冰雕的仙境?

拂开脚底表层的泥沙,蓦然发现,我站立的地方不是岩石,而是巨大的冰块!我用手掌贴着冰面,一种原始的冰凉瞬间沁入了我的心脾。在那静止的河流里,巨大的冰块像山峰,像走兽,像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自然的神奇……

抬起头来,在冰川的尽头,海拔7000余米的贡嘎群峰映入了我的眼帘。碧空如洗,艳阳高照,贡嘎山显得那样神秘、圣洁和高大。忽然,“轰”的一片巨响,循声望去,只见山上的白雪瀑布般倾泻而下,势不可当。人们兴奋地叫了起来:“雪崩!雪崩!”雪崩过后,看红妆素裹,更增妖娆。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得?也许世上很少有让人一瞥而终身难忘的地方,而贡嘎神山却是一个例外,注定要让我永铭心田。

仰望着贡嘎神山,仰望着这名副其实的“蜀山之王”,我明白了“高山仰之”的真正含义。我想,这便是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教师评点】(140字)

篇6:游记写作训练

训练意图:

引导学生在确定写作目的的前提下,写景状物,写出一篇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独特感受的游记来。

训练目标:写景状物,写出独特感受。

训练重点: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训练难点:寓情于景,写出独特感受。

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游记,请同学们给“游记”下个定义。游记,是记述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

二、游记的写法

1、总体要求: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如需要介绍景点的相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2、游记可采取哪些记叙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转换

3、如何选材和确定描写的重点?

根据作者写作意图;反映该地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最能引起作者兴趣的景物。

4、写景状物有哪些方法?

(1)细致观察

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描写景物,特别要注意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法国诗人阿拉贡诗云:“什么事物最妙?善良的人,睁大眼睛瞧。”就是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全面观察,留心各种景物。观察,要选择好一个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如朱自清的《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安谧,呈现出景色的层次。也可以以观察点,从上到下,或从下往上,逐一地对景物进行描绘。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多方面去把握事物的特征,以便能真实、细致地进行描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地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作者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绘百草园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景物描绘得具体可感,也是作者运用一定写作技巧的结果。

(2)借助修辞

作者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传达给读者,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描写才是成功的。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段是必要的。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景物明白、生动,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景物形象的内涵。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作者把紫藤萝花比喻为“帆”和“船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拟人也较多地运用在景物描写中,用人的形态、动作,甚至情感来描画景物,使之表现 得具有人一般的思想情感,会说话思考,有喜怒哀乐,具有生命的活力。在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写景时,有时可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这就是所谓的“通感”。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

而坚韧的灵魂。”显然,这里直接将景物当作“人”,并将自己摆进去,与景物心灵沟通的写法,更能表现景物的风采与神韵。对比也是写景文中常用的手法。在描写景物时,把两种互相形成对照和比较的情况放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具体描绘,使之形象更为鲜明,相互映衬。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便以北平冬天刮大风,伦敦冬天难见日光,热带地方的毒日作对比,映衬出济南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真算得上是宝地这么一个主旨,很有说服力。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这里用“浅紫色”来形容花香,把味觉转化为视觉,把飘逸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把花香定格在人们面前。事物有动也有静,而且这种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解决写景中缺乏生气的问题,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为了把景物写得既有画意,又有生气,应该学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如何“化静为动”呢?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把静景写活,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用了一个“钻”字,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的”修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出现,生动地表明了春草的活力,把原来静态的物变成了动态的物。描写景物亦可以“以动写静”,常用的是以声态显静。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写道:“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

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以声响来反衬山林的幽静。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比用修饰语来得形象,因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必须注意它们有机结合。结合得好,可以使客观事物有声、有色、有形,给人一种如闻其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之感。好的景物描写,就是让读者沉浸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获得美的感受的描写。

5、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抒情方式:寓情于景;直抒胸怀。

(2)文章中的抒情应该注意些什么:思想感情要正确、深刻、真

挚、自然;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3)思与境谐,情景交融。

三、观赏1-2部电影风光片(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

播映前教师先把这两部风光片的立意、选材等略作介绍,并提醒学生注意听解说词。

四、学生写作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次作文要求: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旅游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2、有关提示:

游览前——查阅有关资料,较深入、细致地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沿革。

游览中——同学们要边看边记。记住:山名、水名、路名、人物名、地理方位、路线行踪、风光特点、历史事实(还要能够“同中求

异”、“异中求同”)。

游览后——可以在参观名胜古迹之外,采访当地老人,从不同角度丰富自己的材料;还可以举办讲述风土人情活动,举行摄影、写生比赛等,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检查编列写作提纲及作文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五、参考题目

1《游远瞩园》

2《挂榜公园游记》

3、《冼太文化公园游记》

上一篇: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下一篇:卫生计生机构合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