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2024-05-05

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精选15篇)

篇1: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和初一比较,初二开始添设几何和物理,这两个学科都是思维训练要求较强的学科,直接为进入高一级学科或就业服务的学科。那么,初二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有哪些?

初二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1)多看看书,你对书中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一些细节你并没有很好的把握。正如你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到底什么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会出现哪几种题型,一元二次方程和什么会有紧密的联系呢

(2)多做一些典型的题目。

(3)不会的题目希望多和那些和你水平相当的同学探讨,因为在你们都不太清楚的情况下会有令人更满意的收获,实在不会了问一下老师。

(4)你现在的学习别太在意分数。学点实在的为以后考大学,进一所让家人满意的学校。

推荐5D学习方法

四类经典学习方法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这四类方法都是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趣的是,同样的方法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效果有差异,我们把比其他性格的人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人称为特有效人群。宋联可博士的5D学习理论就是告诉我们哪些方法对哪些人更有效。

四类经典学习方法:

强化: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篇2: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学习初中的数学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习方法。那么初中数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一起来看看吧。

篇3: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体育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哪些合作学习方法最好呢?

一、双人、四人合作法

双人、四人合作法就是两位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或练习的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每个学生都是轮流担当观察者或者练习者,大家共同学习或练习。实践中,老师在开始前向学生讲解方法、示范动作同时明确练习的要求,并记得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然后,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结合组队为2人,一人练习,一人负责监督激励和反馈练习情况;当练习者能够正确完成联系后互换角色为激励者或练习者;小组成员都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就和其他小组结合,与另一组人员交换成员并共同练习。当所有组别成员都认可该练习方式并且正确完成后开始学习下一项动作。如果意见有分歧,继续起初的方法练习,直到大家满意。这种练习方法适用于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像学习走、跑、跳等动作。

二、大组合作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在双人、四人合作法完成基本的动作技术后,进行各组比赛的有效激励评价,从而达到课的目标。教师先讲解技术或战术,然后将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大组,进行对课学习任务的成效的展示,在课结束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在技术和战术中的体验、经验,还有鼓励他们安排下一次课的目标,该合作法主要是适用于学习运动技能和战术。

合作法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体育基础较差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要督促其能够普遍完成课程目标,激励提高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团结友爱,并乐于与人交往,协作共赢的能力。

篇4:课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课外 学习方法

对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课堂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课外学习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升华的过程,因此课外学习也是小容忽视的问题。那课外学习到底有哪些学习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专门对在校的高三学生和部分大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凋查,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得出了如下的高中的学生课外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能够自己当小老师

这个是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外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常用的方法。听懂了不等于你会了,你会了不等于你能够做的对,只有你自己能够给自己或者别人讲明白才叫你真正掌握了。老师比学生数学水平高,小仪是解题能力高,数学素养也高。因为他们天天给学生讲题,讲的炉火纯青,融会贯通,知识点高度系统化。如果同学们也经常给他人讲题,尽量给人讲清楚,讲明白,那么就能进入数学老师的思维,在做考题时,就能很容易明白出题者的意图。

二、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改错本”和“整理本”

这是几乎所有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侣导也是几乎所有的优秀的学生都在实行的方法。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同学们经常错同样或同类的题,而考试时,往往就考这样的题。只要在平时作业、测验当中,筛选出这样的易错的题目,加以归纳整理,将错误的解法和正确的解法对比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反思或体会,天天看,加深印象,这样考试就能少丢分,也能得高分。

“整理本”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构建知识框架,让知识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只要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同学们能够用“树形图”将基本的概念定理和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完整,经常地拿出来看一看,那么学生们就会对知识更加的明了系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跳跃学习法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所谓跳跃学习法,就是用跳跃的方式跳跃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其道理是只要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楚,前面小懂的地方也就会了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误解“基础很重要”,那就要从基础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从头开始回到基础上来。这么想就很容易放弃学习数学。但是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各个章节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独立,例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是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大的章节。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倾尽全力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懂,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弄懂,前面那些疑难之处,届时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我们如果能够把这章学习好了,那么对我们前面的函数的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因此,对于基础小好的同学,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小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跳跃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随时补上即可。

四、借助电子产品辅助学习

随着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步的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最初的电子词典到现在的平板电脑,电子产品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齐仝。特别是现在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后,电脑让远程教学成为了一种常态。现在的很多的学生平板电脑公司与一些名校合作,在网上学生小仪可以听到整堂整堂的课,而且还可以问问题,一些小会做的题目还可以在网上找到非常详实的答案,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许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完全可以依靠电子产品进行查漏补缺。

五、增强数学能力.提高考试分数

我们这里所说的数学能力主要是指会的题一定要做对的能力,它包括数字计算的能力、习惯、准确性、自信心等。很多学生考后讲:“题目很简单,考的还不错”,但结果出来分数却不高。什么原因呢?“着急了”“不仔细了”“马虎了”原因有很多种,如何解决,大多数人不清楚。

经过分析学生做的选择题的结果,我们发现,在相等难度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每次考试错的题目数量都是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还是归咎于学生的“思维定势”。

分析会的错了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心态。很多同学考试的时候心态很急躁,生怕考不完。做题时,一看会做,就快做,省点时问去做不太会做的,一着急就容易错。

(2)小喜欢用草稿纸。可能是小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小少的学生喜欢用心算,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步骤比较多,计算量比较大,特别容易错。这类计算错误在考试的失分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3)思维的跳度大。很多同学平时做题时跳步太多。小用草稿纸,使劲跳步,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小跳步难受,不出错就怪了。

(4)考试的一些解题的技巧非常的缺乏。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平叫的训练不到位。“功夫在平叫”,因此学生在平时做题目时,就要养成好的解题习惯,做题时在心里强迫自己“不动笔就小动笔,只要动笔,做题题目就要做对”,并且有计划的做一些专项的训练题,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定时定量,规范答题。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了。

六、记忆习惯的培养

记忆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永久记忆。

爱宾浩斯遗忘规律:一个人的记忆,经过一晚后,会忘掉80%。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因为它不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用的知识,除非我们特意加强的记忆。

(1)睡觉前10分钟,把当天的重要事情梳理一遍,起床后5分钟,再重复一次,那么你的记忆将会得到有效巩固。

篇5: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好技巧

例11:某制药厂生产一批防“非典”药,原计划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这就需要在考虑问题时,把“总工作日”化归为“总工作量”。例18:超市运来马铃薯、西红柿、豇豆三种蔬菜,马铃薯占25%,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马铃薯多36千克,超市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归为“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把比例应用题化归为分数应用题。

看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 ”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总结

3.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篇6:小学数学应该如何学习有哪些方法

数学知识千变万化,不能死记硬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

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

篇7:小学数学科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 .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一列举,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列举了几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从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例3 .找规律填数。

(1)1、4、 、10、13、 、19;

(2)2、8、18、32、 、72、 。

第三,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生去探究的情景,创造让学生去探究的机会,鼓励有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学生。

5、观察法

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准确。

例4 .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第三, 观察必定与思考结合。

例6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道思考题,如果只观察不思考,这道题目让干什么就不知道。

6、典型法

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对于普遍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

运用典型法必须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

例7.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分别是多少岁?关键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并能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例8.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少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少分钟”的典型问题。

(3)典型和技巧相联系。

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如果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再算原来各队人数。

7、放缩法

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活、巧妙,但有赖于知识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据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一是“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根据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放大“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如果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一定从2倍开始,如果一下子扩大6倍,得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刚的哪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刚的各科成绩吗?

思路一:“放大”。通过观察发现,语、数、外三科成绩在题目中各出现两次,我们求197+199+196的和,这个和是“语数外成绩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绩之和,再减去任意两科的成绩,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绩。

思路二:“缩小”。我们用语数成绩的和减去语外的成绩,199-197=2(分),这是数学减英语成绩的差。数学和英语的和是196分,再求数学的分数就不难了。

放缩法有时运用在估算和验算上。

例18 .检验下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对于(1)用总体估计,放大至19×7=133,估计得数要小于133,所以本题结果错误。对于(2)用最高位估计,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显然答数的最高位不会是3,故本题结果也不正确。

例19.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这是一道鸡兔同笼的典型问题,我们也用放缩法,不妨把鸡和兔的足数缩小2倍,那么,鸡的足数和它的头数一样,而兔的足数是它的只数的2倍。所以,总的足数缩小2倍后,鸡和兔的总足数与它们的总只数相差数就是兔的只数。

8、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篇8: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兴趣,方法创新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效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现在的课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操作,有的甚至是为了操作而操作,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充足的学具,同时注意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的操作活动、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动手操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1. 激发兴趣,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活跃、爱玩,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对他们而言,动手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心理需求。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从而产生畏难心理。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时,跟学生玩一个“小魔术”: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背过身去不看图象),并让学生用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三个角的大小。当学生刚测完第二个角时,教师就能迅速“预言”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角度大小。在学生的惊讶中,让学生量出最后一个角度,果然分毫不差。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最后揭示“魔术”的秘密:平面上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一定是180°。

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笔者带领4个学生,进行摸球比赛:袋里有3个红球,3个黄球,闭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猜一猜:若一共摸40次,则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纷纷猜测,而要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后,让台上的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小组长分工,小组内有序地进行游戏。最后小组汇报摸球的结果: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交流,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提供学具,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条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推导公式的重要途径。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这样一道题目:要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铅笔,从分铅笔的过程中得出: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人,并写出除法算式:10÷2=5(人)。那么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呢?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并在小组里尝试着分一分,发现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有剩余时,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10÷3=3(人)……1(支),说出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从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从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显得自然而合理。

3. 方法指导,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是要讲求一定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导”。(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研究的事物或对象;(2)根据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3)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甚至概括出结论。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设计一系列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学具里摸出一个表面有角的物体———初次感知角的特征。然后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并学着教师的摸法,示意角———再次感知角的特征。接着用三角板的角刺一下手心,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感知角的特征。接下来用一个不规则的工具和材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次抽象出角,接着利用学具袋里的工具和材料独立做一个活动的角———更进一步抽象出角,然后用直尺和三角板照角的样子画一个角———形成角的概念,最后反复拉开靠拢摆弄自制的能活动的角———感受角的大小。这一系列的活动,实现了由具体形象抽象出角的认识过程,最终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角的含义。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动手操作的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 学会创新,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进行思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篇9: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体育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哪些合作学习方法最好呢?

一、双人、四人合作法

双人、四人合作法就是两位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或练习的方法。学生两人一组,每个学生都是轮流担当观察者或者练习者,大家共同学习或练习。实践中,老师在开始前向学生讲解方法、示范动作同时明确练习的要求,并记得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然后,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结合组队为2人,一人练习,一人负责监督激励和反馈练习情况;当练习者能够正确完成联系后互换角色为激励者或练习者;小组成员都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就和其他小组结合,与另一组人员交换成员并共同练习。当所有组别成员都认可该练习方式并且正确完成后开始学习下一项动作。如果意见有分歧,继续起初的方法练习,直到大家满意。这种练习方法适用于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像学习走、跑、跳等动作。

二、大组合作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在双人、四人合作法完成基本的动作技术后,进行各组比赛的有效激励评价,从而达到课的目标。教师先讲解技术或战术,然后将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大组,进行对课学习任务的成效的展示,在课结束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在技术和战术中的体验、经验,还有鼓励他们安排下一次课的目标,该合作法主要是适用于学习运动技能和战术。

合作法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体育基础较差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要督促其能够普遍完成课程目标,激励提高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团结友爱,并乐于与人交往,协作共赢的能力。

篇10:学习有哪些好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模拟老师出的卷子,每人在理解的基本上出一张卷子。同时将 做好的答案写在另一张纸上,标好每一道题的分数,以便批改时计分。

相互交换出好的试卷,然后答题。做题目的同学要认真对待,不要看书也不要问别 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篇11:提高学习效率有哪些好方法

1、管理时间

在拖延症犯了的时候,“番茄学习法”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学习,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2、保证睡眠

很多苦学的人恨不得每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但是精力旺盛的人毕竟是少部分,大部分需要很好的休息才能保证白天的效率。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地牺牲睡眠,得不尝失啊!

3、减少学习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微信之类的聊天工具,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干扰。

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

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起来。

4、学习时多喝水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

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要太高的饮品。糖也是一样,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5、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6、学习技巧

自测是功效最大的学习技巧之一。用传统式的词卡是个好办法,让朋友、同事、同学来考你也是好主意。

篇12:学习粤语的好方法具体有哪些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ao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声母的,除了“包”及相关形声字之外,在粤语中读 ou;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ou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u;

有了这个规律,加上声调规律,我们刚上手、一句粤语也不会的朋友马上就可以知道,“毛”在粤语里念的就是“某”的音,“某”念的是“毛”的音;“头”念的是“讨”的音,“讨”念的是“头”的音。如此反转,有趣吗?相信你们已经打开了学习粤语浓浓兴趣的第一步!

我们接着吧: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iao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带 ao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iu;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iu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u(如果是 you 那么读 yau);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ang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声母的,在粤语中读 ong;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iang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带 ang 韵的,在粤语中读 iong;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uang 韵的字,如果粤语声母为 g k w 的,在粤语中读 wong,否则为 ong;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ong iong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ung;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带声母的 i 韵字(就是除 yi 之外的 i 韵字),在粤语中读 ei,少数如“鸡”“计”“系”等读 ai(扁口 a);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in 或 en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n 或 am(扁口 a);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ing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ing,少数如“硬”“幸”读 ang(扁口 a);

(注:北方人读普通话的 ing,总把舌头退到很后,读起来跟 ieng 差不多——这里的 e 是普通话拼音的 e;粤语同理,ing 读起来也跟 ieng 差不多,但这个 e 是粤语、国际音标里的 e,因为粤语没有普通话韵母的 e)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eng 韵的字,除 zh ch sh r 声母带的在粤语中读 ing(文读 eng),其余的多数读 ang(扁口 a),少数读 ung(如“朋”属前者,“蓬”属后者);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ei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ui,少数如“辉”读 ai(扁口 a),“非”读 ei;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uan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z c s l n d t 声母的,在粤语里读 un;

超过 90% 在普通话中读 üan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z c s l n d t 带 uan 韵的,在粤语里读 ün;

超过 90% 在普通话里读 ün 韵的字,如果在粤语里声母为 g k w 的,在粤语里读 wan,否则读 an 或 am(扁口 a);

超过 90% 在普通话里读 an 韵的字,如果声母为 g k h 或零声母的,在粤语里读 on,否则读 an 或 am(大口 a);

超过 90% 在普通话里读 ian 韵的字,在粤语里读 in 或 im;

超过 90% 在普通话里读 ai 韵的字,多数在粤语里读 oi(大口 o),少数如 b p m d t 有一些读 ai(大口 a);

超过 90% 在普通话里读 ü 韵的字,如果声母为 j q x l n 的,在粤语里读 oü,否则读 ü;

篇13:学习小学数学有哪些好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想, 使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摒弃权威性、指令性,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教师必须真正转变观念, 从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 确立学生主体观。如果教师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只讲究场面的热闹, 而不管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这是错误的。小组合作学习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有许多优越性, 它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改变了原有的竞争形式,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 学生当好“演员”, 如果教师既“导”且“演”, 结果是事倍功半。教师应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师生的互动, 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导”与“演”进行分工,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甚至激烈地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把学习当作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 是要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合作交流氛围, 为学生提供机会。

比如,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小组活动, 每名学生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再通过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所做的三角形或所画的三角形的特点, 这样通过不同的三角形的比较, 从而得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边、三个顶点。这种教学方式,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新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三、选择恰当时机, 科学评价

教师要指导和掌控好合作学习, 运用好评价的功能。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科学地评价, 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反思自己对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目标和活动的设计, 以便做出及时调整, 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在确定评价类型、设计评价工具时, 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评价应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应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 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随着新课准的逐步深入, 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角, 而应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一定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学心态, 要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 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合作。教师在设置好合作内容后, 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要成为一名指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想不通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如果学生的思考方向偏离了教学内容或者是错误的方向, 教师也要及时地加以纠正。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良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在合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而是要组织好, 管理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都要采取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 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例如,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 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 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 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学习方向上。并且教师还要根据已知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对学生加以指导, 并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适当调整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了解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 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对其产生的错误及时纠正。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还要鼓励每一个学生, 不论平时学习成绩的好坏都要大胆思考、发言, 对能够提出有见解性问题的学生, 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要注重合作交流学习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发展。

首先, 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提倡不同思想、不同的见解的充分表达和交流, 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力量, 也使学生得到尊重和理解, 不受轻视。

其次,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 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要给学生反思和发现问题的时间, 要耐心等待他们的改正, 不挫伤他们的主动学习的激情。很多时候学生跟学生学习比学生向老师学习效果可能好得多。

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适当的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正确评价, 既不能让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也不能使学生沾沾自喜, 而不去进一步思考。

篇14:掌握有效方法 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關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基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52-01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篇15:取得好成绩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里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教育程度,但平等待人。

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父母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励和教育孩子上,或者聘请好老师以确保孩子得到高水平的教育。

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勤奋、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们在紧张工作这余,总是做家务、锻炼身体、积极消遣,从不无休止地泡电视,懒散度日。

父母给孩子较多的自由,鼓励孩子自强自立,他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按个人的意愿去从事创造性生活,甚至允许他们去冒险。他们有权威,能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但他们并不专制,能容忍孩子的差错。

学习方法五原则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上课,做作业 复习方法,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1、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2、重视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3、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5、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作者:徐琰恺,江苏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爱因斯坦谈学习方法

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且非常有趣。也许你不会同意我,每天一背起书包你就垂头丧气,仿佛一场灾难即将降临。你害怕上学,主要是你害怕。如果说得更确切,那就是你不会,是吧?

不用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你行的,而且你一定行的。

成绩好的关键就是你会不会学习。其实我很早就总结了一个关于的公式:

W=X+Y+Z(成功=刻苦学习+正确的+少说费话)

少说费话相信你一定做得到,或许你也很刻苦,但是你能不能确信你现在的是否正确呢?

学习方法事实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钮十分钟就完事了。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即使你每天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你会经常看到那些整天抱着书本,戴着厚厚眼镜的人,一上考场常常被打得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

不过,我首先得坦言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原因也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以前就读了一些关于如何学习的书,那我的成绩肯定不会那样糟。

除了方法我还想谈谈,你一定要对你的学习感,否则你会感到很不愉快。好的方法在你的指引下会事半功倍。我曾经这样来说明我的相对论:在火车上,你与一们美丽的小姐相对而坐,已经过了一小时,你好像才进了十分钟;如果你对面是一个滚烫的火炉,才过了十分钟,你就会觉得好像是一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总是乐于沉迷于感兴趣的事情,而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精神浮躁。你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你的是你平常的好几倍,而且会记得很好。如果你把学习当做“火炉”,那你在上就会度日如年。

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习光们才能学得更。上帝总是奖赏那些走在别人前面的人——那就是未来的你。

热爱学习吧!年轻人!

不能很好地掌握“简便方法”这会影响我的成绩吗?

在学习中,我只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或解题思路,而那些巧的、偏的、怪的、难的思路我从来都不会使用。在日常的中,我也并不是一个擅长这些思路的人。班级内有同学会在黑板上讲解他对于某道题的“奇怪”的解法,可以说,这些我从来都想不出来,我只会听同学讲 复习方法。如果我听懂了并且觉得好,我就为同学鼓几下掌,但我从来不会去记那些方法;如果听不懂我认为也没关系,至少它不会扰乱我正常的思路。我认为,在中,所有的习题用基本的、正常的方法都是可以解决的,虽然说,用那些怪的方法解题会简便些,但我用正常的方法一样也可以拿到。我认为,在中,那些只能用奇怪的方法解决的是不存在的,命题者会考虑到的区分度,不会出那些一个思路想不出来就没法解决的题,所以我只选择基本的方法去解题。

学习中的加减问用和创新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关于学习方法,我首先想起的是华罗庚院士的形象比喻: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指知识的摄取和积累过程,是加法;由厚到薄是指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过程,是减法。在学习中,要会加会减,减法比加法更难、更重要。

在学习中,还要会问、会用、注意创新。做学问,要既学又问,问是学习的一把钥匙。学和用要结合,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用是学的继续、检验和深化。在学习中还要有创新意识。

下面我根据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从会加这个方面与同学们谈一谈。

①勤于积累

摄取和积累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研究创新的基础。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语)。要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志趣。

②融会贯通

要把知识点连成一片。互相沟通,左右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数学语言和力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力学思路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

③用心梳理

积累的知识要用心梳理,使之条理化,成为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有目有纲的知识网。这样才便于储存,便于提取,便于驾驭。

④落地生根

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靠的,生了根的。牛吃草,变成奶,也就是化他为己。把新学来的知识融化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把“故”作为“新”的基地,使“新”在“故”上生根发芽成长。

学习方法3个方面需注意

一、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预习要做到下列四点: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三、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基础钎探施工工艺下一篇:2020幼儿园教师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