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2024-04-23

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精选11篇)

篇1: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2型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怎么样护理好疾病呢?多数患者还是有很多误区的,下面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就来了解一下吧。

1、皮肤较薄时,例如皮肤皲裂和癣应积极治疗,防止恶化。

2、尽量把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为预防糖尿病足的出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足部溃疡病史的患者应当做病理基础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基础处理病足。

4、病人应接受足部感觉丧失的知识教育和学习其他替代检查方法(触诊和望诊),便于及时发现早期的足病问题。

5、有神经病变或足底压力大的糖尿病人,应适当穿足够软的鞋或运动鞋使足底压力得以重新分配,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6、建议有明显跛行或ABI值下降的患者做进一步的血管评估,再考虑采用锻炼等介入治疗。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护理糖尿病有耐心,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它的。

篇2: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胡韵婷(责护组长、护师)病例汇报:

39床、喻久久,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69岁,因血糖升高5年余,于11月12日10:00步入我科,查:神志清醒,精神欠佳,消瘦,T36.6°C、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 mmHg,身高163CM,体重45kg,随机血糖19.9mmol/L,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予二级护理,糖尿病饮食,完善血常规、血糖、大小便、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

既往史:有高血压、冠心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诊疗经过:NS250ml+舒血宁20 ml静脉点滴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按时治疗。

(2)按照同一时间同一部位轮换法注射胰岛素,以促进胰岛素吸收;应用胰岛素过程中,随时监测 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3)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及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 出每日所需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按要求提供食物,鼓励患者按时按量进餐。

(4)按时提供三餐,并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二、焦虑

(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听取病人的倾诉,承认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及同室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认识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坚持治疗一样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4)指导病人摆脱焦虑情绪的方法:①增加健身运动;②音乐疗法;③病情许可,适当地户外活动; ④培养有益的兴趣与爱好。

(5)增加家人探视的次数,必要时留家人陪伴。

三、知识缺乏

(1)提供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2)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糖尿病的概念、治疗及愈后。

(3)教会病人及家属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教会病人怎样分配三餐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结构。

(4)教会病人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等。(5)向病人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6)指导病人自己注射胰岛素。(7)指导病人怎样预防和紧急处理低血糖

四、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显著疲乏无力,极度口渴,食欲减退,烦躁,呼吸深快有 烂苹果味等情况,如有则提示有酮症酸中毒。

(2)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心率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3)监测并记录尿酮,血糖,尿糖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 生配合处理。

护士汤且补充: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存在缺陷。特征性表现是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及视力模糊。

护士贺博妮补充:患者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防御机制减弱、营养不良有关。1)指导病人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和温度变化或有感染症状,立即就医,每天温水洗澡,平着剪指甲,不要将趾甲角剪得很深,不要用锐器抠老茧和鸡眼,每天换干净的棉袜,不穿袜口弹性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穿合脚舒适的鞋子,每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或做脚部运动操。2)定期检查牙齿,保持口腔卫生。

护师鲁勇补充:我在护理检查过程中询问到患者夜间睡眠差,多梦易醒;皮肤有时瘙痒。因此,我增加了一个护理问题:

1、睡眠型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表现为夜间多梦,易醒

1)评估患者多梦易醒的原因。2)保存病房的安静,整洁,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治疗级操作。3)护士在病房楼道中做到四轻,减少对病人的影响。4)睡前鼓励病人用热水泡脚或喝一杯热饮,利于睡眠。5)告知病人减少日间睡眠的重要性,睡前不要做过多的活动。

护师王佩补充:患者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防御机制减弱、营养不良有关。还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定期房间空气消毒,并用84消毒液擦拭室内用物及地面。2)指导病人皮肤保健: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避免皮肤抓伤或其它伤害。3)嘱病人戒烟,吸烟和糖尿病都能使血管变窄,引起血液循环不良。

主管护师肖慧宇补充:我们还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1)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2)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皮疹,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主管护师杨新艳补充:还要加强口服降糖药的宣教,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等。饭前服用,所有磺脲类药物不能联用,服药期间避免剧烈活动及饮酒,按时进餐。

篇3: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观察组(n=43)。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水平不低于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超过8%;2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3住院时间超过7 d;4便于电话、家庭随访,可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2其他原发疾病致使出现继发性糖尿病;3住院时间少于7 d;4无法生活自理,精神异常。对照组中,女性21例,男性22例;最小年龄是41岁,最大年龄是78岁,平均为(56.4±3.5)岁;最短病程是1年,最长病程是10年,平均为(3.0±0.5)年。观察组中,女性19例,男性24例;最小年龄是40岁,最大年龄是79岁,平均为(57.1±3.7)岁;最短病程是1年,最长病程是10年,平均为(3.1±0.4)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目的,且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即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休息,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教育评估: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教育需求,并建立患者个人档案,根据患者的教育情况及需求实施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应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并且予以全面落实,从而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个性化教育实施:1随访:出院后,每隔15 d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全面了解健康教育实施状况,评估患者掌握程度,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3];2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予以分组,每组患者约2~3人。每个月月末组织小组进行交流,在增进彼此情感的基础上,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与运动锻炼,饮食主要为低脂、低糖、低盐类食物,且多食用含钾的蔬菜,戒烟戒酒,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在运动锻炼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及依从性。(1)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这4个维度,总分是172分,评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2)健康行为: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估患者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压力管理、营养这6个维度,总分是208分,评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多[5]。(3)依从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依从性,总分是100分,>90分为完全依从,60-90分为部分依从,<60分为未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导入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s)的形式表示患者的ESCA评分、HPLP评分,并给予t检验,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依从性,并给予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HPLP评分进行对比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为(143.7±5.8)分,HPLP评分为(153.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4.5±4.6)分、(140.8±7.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予以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是97.7%,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是83.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可控性疾病,同患者主观意识的联系非常密切,需长期正确用药,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然而,针对出院患者而言,其认知程度较低,存在生活习惯不良、擅自更改药物用法用量等问题,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根据其日常生活需求制定合理的延续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延续护理措施是对传统常规护理的一种补充,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同时,延续护理措施更加全面,覆盖范围广,可从多个角度对患者予以护理,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6]。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为(143.7±5.8)分,HPLP评分为(153.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4.5±4.6)分、(140.8±7.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是97.7%,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是83.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刘丽红[7]等人的研究报道十分相似,即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为(142.8±6.7)分,HPLP评分为(152.7±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5.4±5.5)分、(141.7±8.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是98.3%,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是9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延续护理措施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

总而言之,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延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在实践中全面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彩虹,丁建茹,张军芳,等.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04.

[2]钟夏英.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32):228-229.

[3]王艳.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125-127.

[4]熊华英.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0(1):76-77.

篇4: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社区护理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其社区门诊量大,一般轻者门诊治疗可以控制,重者常需要住院治疗。药物、饮食、生活习惯、运动、肥胖等均可成为糖尿病的成因和复发的诱因。早期治疗和长期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社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锻炼、药物、自我监测等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60例,男31例,年龄41~75岁,平均60.5岁,平均体重71kg;女29例,年龄41~76岁,平均61岁,平均体重62.5kg。试验组60例,男32例,年龄40~76岁,平均61岁,平均体重70kg;女28例,年龄42~77岁,平均62.5岁,平均体重62kg。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的构成上無差别,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回社区后,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均安排护士负责随访,每位护士负责10人,每例患者由同一护士负责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每个月定时到门诊复查血糖2次,保持电话联络。实验组实行以下社区干预:每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并测量血糖,每个月组织1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运动指导,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应用,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自测血糖及血糖仪的使用方法等,随时与患者及家属保持电话联络,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试验组具体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以健康宣教将作为主要形式,每个月对患者集中进行1次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个体进行具体指导,选择血糖控制理想的病友介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安排患病时间长、生存质量高的病友讲述治病心得体会,认识科学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家属参加,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认识终身疾病的特性,充分发挥家庭对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疗法到达最佳的健康状态,对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护士根据标准体重制订1份热量分配表格使其严格按照要求合理饮食,并向患者说明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定时分配主食,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并嘱咐患者家属监督及执行。③运动锻炼:有规律的进行恰当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病情、兴趣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预防意外。④用药护理:遵循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疗效是糖尿病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餐前15~30分钟口服降糖药物,按时进餐,注射胰岛素时,保证时间、剂量准确,方法、部位正确,并正确保存胰岛素,注射后15~30分钟进餐,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药物后加强观察,如有不适,立即咨询医师并做出相应处理。⑤血糖、尿糖监测:告诉患者血糖、尿糖的正常范围、血糖满意指标、血糖监测仪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尿糖的测定方法,并随时作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护士取得联系,根据结果调整饮食结构、药物剂量及运动量,保证血糖稳定。

评价指标:护理干预前对两组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6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结果

餐前血糖出院时:试验组6.18±1.49mmol/L,对照组6.47±1.42mnol/L,出院6个月,试验组6.19±1.27mnol/L,对照组8.41±2.30mnol∕L。

餐后2小时血糖出院时:试验组7.69±1.61mnol/L,对照组7.73±1.54mnol/L,出院6个月,试验组7.81mnol±1.21mnol/L,对照组10.71±2.75mnol/L。

讨论

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经常出现悲观、焦虑、抑郁情绪。通过社区干预,及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治疗和转归,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鼓励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合理膳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减轻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1]。引导患者以科学的态度重视饮食治疗,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血糖和体重、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为其制定了1份热量分配表格,使每例患者摄入一定范围内的热量,达到营养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量运动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加速脂肪分解,增强体质,改善代谢[3]。本研究通过督促患者根据个人的年龄、体力、病情及兴趣,选择合适的、适量的运动并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降低并稳定血糖的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除食疗及运动治疗法外,主要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联合进行治疗。胰岛素的应用需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通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注意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控制血糖。

血糖、糖尿的高低是饮食疗法及用药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告知患者血糖、尿糖的监测方法以及血糖、尿糖的正常值,嘱其根据结果及时与医生、护士联系,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药物剂量及增减运动量,保证血糖稳定。

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等多方面的社区护理指导,使患者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了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自觉监测病情、规范用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使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提示社区护理指导可有利于控制血糖,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0-301.

2潘长玉,陆菊明,田慧.首都钢铁总公司成人糖尿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95,75(7):409.

篇5:2型糖尿病怎么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著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专家说,治疗讲究个体化用药,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选择、安全使用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糖尿病现在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注意事项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错误的对待

1、忽视药物治疗

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拒绝用药,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事实上,治疗糖尿病靠的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须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建议,在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之初即应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

2、不当联药

口服降糖药分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导致“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而不是降糖效果。诸如“消渴丸+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3、不复查

服药后,患者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许多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即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4、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降糖药物须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时限药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2~4周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样做法十分轻率。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用药剂量,当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时,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联合应用。

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

1、饮食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

2、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药物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下降来治疗糖尿病。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

4、胰岛素

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5、教育

糖尿病教育,只有了解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6、监测

篇6: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引言

本指导原则仅针对如何证明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提出建议。

本指导原则仅视为推荐性的建议。

二、背景

近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流行的程度。与糖尿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占医疗费用支出的相当大比例。尽管目前已有几种糖尿病治疗药物可应用,但仍然需要新的药物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例如:药物和治疗性生物制品的开发)。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者二者并存引起的高血糖症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也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的重要表现。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的或特发性的)或者2型糖尿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合并有渐进性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衰竭)。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基础。糖尿病还可能与妊娠激素环境、遗传缺陷、其他的内分泌疾病、感染和某些特定药物相关。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出现了显著变化,从预防近期死亡到缓解症状,再到目前公认的目标,旨在使血糖水平正常化或接近正常以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已经明确证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在糖尿病干预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study,EDIC study),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的长期随访证实了血糖控制对大血管结局产生有益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这些研究中的血糖控制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来判定的。该终点指标反映了糖尿病的直接临床表现(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的获益作用,降低HbA1c可以合理地预期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因此,在批准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药物时,可以将HbA1c作为主要疗效终点指标。然而,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升高,是导致这些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尽管这种过高的心血管风险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存在,但是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使其必须将胰岛素治疗作为直接挽救生命的治疗,对其进行长期的心血管风险评价可能不切合实际。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在胰岛素治疗前更广泛的控制高血糖的治疗手段使得有机会去评价这些治疗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从而使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三、建议

为了确定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的安全性,并确保该治疗将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开发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几点。

(一)对于处于计划阶段的新的临床研究

 申办者应当建立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终点委员会,要预先确定用盲法对所有Ⅱ期和Ⅲ期试验的心血管事件进行裁定。这些事件应当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卒中,还可包括因急性冠脉综合症而住院治疗、紧急血管再造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终点指标。

 申办者应当确保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恰当地设计和实施,以便在这些研究完成时能够进行荟萃分析,对重要的研究设计特点、患者情况、研究水平的协变量给予合理的说明。为了获取足够的终点事件以进行有意义的风险评估,Ⅱ期和Ⅲ期的开发计划应当入选具有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如相对晚期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和具有一定程度肾脏损害的患者。由于此类患者可能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如果获得批准,该人群比年轻和健康人群更加适合进行药物安全性试验的其他方面的评价。

 申办者还应当提供一个研究方案对拟定的荟萃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包括拟评价的终点指标。此时,合理的荟萃分析应当包括所有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联合治疗试验(即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进行药物与安慰剂的比较)以及阳性对照试验;应当保证研究水平上的随机化比较;但在荟萃分析时,若有可能,应纳入研究差异的重要指标或其他因素(例如:剂量、暴露持续时间、附加药物)。为了获得足够的事件,为了给慢性治疗提供长期心血管风险相关数据(例如:至少2年的数据),对照试验可能需要持续3到6个月以上。

 申办者应当针对Ⅱ期和Ⅲ期对照临床试验的重要心血管事件进行荟萃分析,若有可能,应当针对亚组(例如:年龄、性别、种族)之间的相似性和/或差异性进行探索。

(二)对于已经完成的研究,在提交新药或新生物制品上市申请之前

 申办者应对研究药物组中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中同类型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以表明所估计的风险比的双侧95%臵信区间的上限低于1.8。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实现该目的。可以使用上述针对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荟萃分析);或者,如果作为荟萃分析组成部分的所有研究数据的本身不能够表明所估计风险比的双侧95%臵信区间的上限低于1.8,则应当进行一项附加的单项、大规模的安全性研究(单独进行或加到其他的研究中),使在NDA/BLA提交前能够满足该上限的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申办者都应当考虑到可能风险增加的幅度与风险增加的臵信区间及点估计值保持一致。例如:即使95%臵信区间的上限低于1.8,也不保证点估计值是否到1.5(所谓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

 如果在上市前申请中,临床数据表明所估计的风险增加(即,风险比)的双侧95%臵信区间的上限介于1.3与1.8之间,并且总体风险/受益分析支持批准该申请,则通常需要进行一项上市后研究以最终表明所估计的风险比的双侧95%臵信区间的上限低于1.3。可以通过实施一项具有足够统计效能的单独临床研究或者将上市前安全性研究的结果与类似设计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结果合并来实现上述目标。该临床研究将是一项必需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 如果上市前申请包含能够表明所估计的风险增加(即,风险比)的双侧95%臵信区间的上限低于1.3的临床数据,而且总体风险/受益分析支持批准该申请,则通常不需要进行上市后的心血管临床研究。

篇7: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D组)15只和替米沙坦组(T组)15只.给予替米沙坦,12周末结束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含量,电镜观察左室心肌.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肌原纤维灶性变性、溶解,肌原纤维间间隙增宽.T组改变明显减轻.与C组比较,D、T组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47.86±1.35、65.00±1.20与79.00±2.18,P<0.01),T组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组(47.86±1.35与65.00±1.20,P<0.01);与C组比较,D、T组H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63.86±3.13、45.00±2.07与78.78±1.72,P<0.01),T组H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组(45.00±2.07与63.86±3.13,P<0.01).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可能与降低心肌中TGF-β1蛋白,升高HGF蛋白表达有关.

作 者:王小华 刘畅 WANG Xiao-hua LIU Chang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锦州市,121001刊 名: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VIEW年,卷(期):6(11)分类号:Q95-33 R587.1关键词:2型糖尿病 心肌 转化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替米沙坦

篇8: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27例, 女23例;年龄42~78岁, 平均 (54.8±12.9) 岁 ;住院时间12~40 d, 平均 (17.3±2.2) d;观察组有男29例 , 女21例;年龄44~76岁, 平均 (54.4±13.4) 岁;住院时间15~42 d, 平均 (17.6±2.5) d。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糖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负责, 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 真诚关心患者, 促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以有效控制血糖。2给予基础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对空气严格消毒, 做好细菌培养;指导长期卧床患者正确排痰, 定时消毒并采取隔离和灭菌措施, 限制探视人数。3用药指导和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补给各种维生素,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3 统 计 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 资料 , 采用t检验 ; 以率表示 计数资料 , 采用χ检验。

2 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8%, 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4%。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其危险性更高, 血糖较高时更有利于部分细菌生长, 伴发酮症酸中毒等疾病时其机体防御能力明显降低, 更易发生感染。糖尿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后, 可抑制其体内的补体生成能力, 导致淋巴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生成受阻, 进而明显降低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该次研究发现, 该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可能与患者长期卧床和留置导管有关。通常情况下, 患者要有效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关键在于控制血糖。研究表明[3],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14 mmol/L时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出血糖值低于之一标准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 患者普遍有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入院治疗后在住院期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变化, 不仅会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还会干预治疗和护理, 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医院感染风险增加。因此, 在护理干预时应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基础护理, 通过健康宣教等手段使患者认识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其依从性, 按时、按量服药。另外, 通过饮食护理干预, 可有目的的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各种维生素, 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该次研究发现,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综上所述,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理想手段,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呼吸道发生感染4例, 泌尿道发生感染2例, 消化道发生感染2例, 皮肤及软组织发生感染1例, 共发生9例, 医院感染率为18%;观察组呼吸道发生感染1例, 泌尿道发生感染1例, 消化道、皮肤及软组织无感染病例, 共发生2例, 医院感染率为4%。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干预,预防

参考文献

[1]谭丽霞.护理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8) :1259-1260.

[2]齐丽艳.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求医问药, 2013, 11 (1) :195.

篇9: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细节护理后的应用效果,以实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方法:此次研究主要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期间检查并确认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为96.0%,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细节护理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细节护理;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通常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无法满足人体需要,以及靶细胞对人体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以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具有血糖浓度升高的显著特征[1]。随着现代社会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2]。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收治的50例经过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讨论,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检查并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9例。年龄范围在45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1.7±6.3)岁。

随机抽取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辅助治疗;另选取25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帮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血糖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辅助治疗,例如为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出院前的胰岛素注射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细节护理干预,第一,按照全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分别在饮食、运动及自我护理等方面给予患者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让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用药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第二,指导患者学习相关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微量血糖仪的使用、体质量指数的计算,以及血压的测量方法等。第三,经常性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胰岛素注射剂和降糖口服药物的剂量、时间等,确保按时正确服药,同时在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以及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等。第四,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和身体锻炼,以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血糖受到影响。第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并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重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等。

1.3 评定标准

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发放自行设计的医院临床护理调查表,调查表主要设计有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三项,对患者護理满意度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加以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过研究,了解到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慢性、全身性及终身性的。在检查并确认为糖尿病时,患者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导致全身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出现,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残疾等,严重时甚至危害到患者生命[2]。

不良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3]。通常在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采用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细节护理的基础在于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促使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得到有效增强,并通过心理疏导、日常运动和指标监测,以及科学用药和做好日常胰岛素注射记录等细节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形成合理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乐观坚强的心态,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及监测工作。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总结以往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经验及教训,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医院的临床服务水平。

在本组研究中,了解到经过细节护理的患者满意者为21例,感觉一般者3例,护理满意度达到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烟酒史、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本研究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细节护理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秀萍,朱玲玲,王素玲.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无缝隙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093-1094.

[2]杨岳.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0-11.

篇10:ATP敏感性钾通道与2型糖尿病

ATP敏感性钾通道与2型糖尿病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调节葡萄糖代谢平衡的关键因子.KATP通道的遗传变异可改变β-细胞电活性、葡萄糖代谢平衡,增加2型糖尿病易感性,因此,编码该通道的基因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标记.Kir6.2的E23K多态性在高加索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增加和肥胖相关.E23K多态性在高加索人群中较常见,提示其可能具有进化优势.

作 者:程孟荣 黄青阳 CHENG Meng-Rong HUANG Qing-Yang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生理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年,卷(期): 37(2) 分类号:Q71 关键词:KATP通道   2型糖尿病   E23K多态性  

篇11:2型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目前达2.85亿。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胰岛素作为其重要治疗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密切结合我国疾病特点和国情,召集多位专家讨论制定了《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其征求意见稿将于近期发布,这也正响应了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共识摘录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健康与生活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但我国控制状况不容乐观,纵向比较血糖控制情况无显著改善。2011年公布现状调查显示,85%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未达标(≥7.0%),糖尿病相关治疗费用中约80%用于并发症治疗。

众所周知,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进展逐渐恶化。因此,为取得血糖良好控制,大部分T2DM患者最终需胰岛素治疗。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胰岛素使用不足和使用过度的情况在我国同时并存。因此,规范胰岛素治疗对改善糖尿病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其中,人胰岛素具有免疫原性低、长期使用安全可靠、效价比高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在T2DM血糖管理中作用突出。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改变人胰岛素结构从而改变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因作用时间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有其各自特点,但使用和剂量调整原则与人胰岛素基本相同。

1.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时机

对于T2DM患者而言,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尽快纠正高血糖状态,迅速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甚至逆转残存β细胞功能。对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时机,不同学术组织的推荐有所不同(详见表1)。

表1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时机,不同学术组织的推荐

多项研究表明,亚裔人群不仅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储备能力较西方白种人低,糖脂毒性及氧化应激等对β细胞毒害作用亦更显著。因此,中国T2DM患者更需适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本共识建议:对于T2DM患者,以下情况不考虑口服药,应给予胰岛素治疗:①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②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中等大小以上手术等);③ 严重合并症,肝肾功能不全;④ 妊娠期间。以下情况可给予胰岛素单药治疗,亦可给予口服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① 新诊断T2DM患者,HbA1c≥9.0%且糖尿病症状明显;② 在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次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HbA1c≥7.0%)的患者;③ 病程中出现无确切诱因的体重下降。

2.初始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生在制定胰岛素方案、剂量调整和设定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时,除考虑病理生理因素外,还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因此,应根据病理生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统筹考虑安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起始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临床评价,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有每天1次或2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每天2次或3次预混胰岛素方案、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各种方案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能力、生活方式和血糖表现做出选择,详见表2 患者选择

表2 患者选择方案

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何种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更优,各权威学术组织推荐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多数国家和地区推荐起始使用基础胰岛素。若血糖控制不达标,可加用餐时胰岛素。

总体而言,预混胰岛素治疗达标率更高,基础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亚裔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更常见,餐后血糖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更显著。《中国T2DM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指出,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均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

3.不同类别胰岛素的选择

目前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由于潜在免疫原性等问题,动物胰岛素在大多数地区使用逐渐减少,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使用逐渐增多。人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而改变胰岛素药代动力学特性。短期研究表明,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控制HbA1c的能力相似,但使用更方便,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的潜在危险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尚缺乏胰岛素类似物对患者长期终点事件如死亡率、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证据。多项荟萃分析及临床研究显示,在T2DM患者中,胰岛素类似物在HbA1c达标率、胰岛素剂量、体重、日间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和副作用方面与人胰岛素相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夜间低血糖的改善优于中性鱼精蛋白锌(NPH)胰岛素。

药物经济学已经成为评价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选择T2DM的治疗方案时,应当综合考虑控制医疗费用、患者病情及其支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相对匮乏,且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增长迅猛,在为T2DM患者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更应当考虑以上诸多因素。人胰岛素经济、安全、有效,在T2DM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基于成本效益比的基础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亦对胰岛素的选择做出规定(详见表3)。

表3 保险药品目录相关规定

4.胰岛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积极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应合理使用胰岛素,避免过度应用。对于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患者,应在口服药充分治疗的基础上起始胰岛素治疗。

2.合理的联合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和叠加。单独使用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推荐采用胰岛素/口服药联合方案,以增加降糖疗效,同时减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发生危险。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可以减少体重增加,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α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联用在有效改善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降低体重增加的幅度和趋势。因此,在无禁忌证的T2DM患者中均可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与胰岛素一致,均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因此,除基础胰岛素之外,不建议其他种类胰岛素和促泌剂联合使用。

3.对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或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策略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进而抵消或掩盖其潜在的心血管获益。由于脑组织代谢的特殊性,卒中患者对于低血糖的耐受性更低,在使用胰岛素时,应当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目标值,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肾功能不全和终末期肾病时肾脏对胰岛素的降解明显减少,同时胰岛素排出速率下降,胰岛素可能在体内蓄积,应根据血糖及时减少和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血糖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胰岛素应优先选择短效、速效剂型,也可选择中效或预混剂型。

5.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多学科的专业合作,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具体可参考《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推荐意见

1.合理把握胰岛素启动治疗时机。新诊断T2DM患者HbA1c≥9.0%同时合并明显临床症状,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两种及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次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仍不达标者(HbA1c≥7.0%),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2.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均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3.应结合患者病情、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益处、成本与效益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的平衡。

上一篇:发电厂交接班管理制度下一篇:2024年秋季开学前集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