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22-12-09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慢性病,极易产生激动、烦躁、接着出现焦虑、抑郁和躯体生理障碍等。有研究证明:情绪心理障碍比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出现的要早,同时情绪不断影响着血糖。[1]该文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 探讨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该院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共120例,其中女69例,男51例,平均年龄(55.07±15.3)岁。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在统计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在科室经过系统心理培训的所有临床工作人员告诉患者实施此方案的意义和方法,患者同意后,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最少半年的心理开导、健康教育。观察组先进行一些相关量表的摸底检测,然后采取系统的心理护理。电话随访、网络平台等方式使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有关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而对对照组的病人在药物治疗时只采用普通的心理疏导。

1.2.2效果分析SDS(抑郁自评表 )和SAS(焦虑自评表 )经过专业人士评分,SDS标 > 50表示有抑郁症状,SAS标>50表示有焦虑症状。

2 结果

对照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因子绝大部分均明显比观察组高,(人际关系除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x±s)

注:P<0.0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研究委员会报告,人体内分泌系统受心理与社会压力的影响,导致胰岛分泌和糖代谢的异常,进一步出现临床糖尿病症状、症状加重、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和临床症状相互影响,还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足病、眼病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该文经过不同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效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化、恐怖、焦虑、阳性项目数总分等方面的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障碍明显比对照组减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和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半年后采用SDS抑郁自评表,SAS焦虑自评表和SCL—60症状自评表进行测试,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和两组SDS,SAS总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很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

关键词:心理护理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上一篇: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法的晨星评级改进建议下一篇:依托“双挂牌、双基地”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