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做自己

2024-04-26

2018做自己(精选15篇)

篇1:2018做自己

致2018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懒散性,但是需要去找一种动力让自己去挑战一下。自己所定下的目标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我个人是有点小强迫症,如果自己近期的计划和目标未完成,那么半夜可能会睡不着,或许在梦里也会在做自己计划中的事情。哈哈,也可能是我自己想太多吧。

所以无论怎样 请加油!2017,弹指一瞬已消失无踪 2018,转瞬将至已悄然踏来

回首这一年 责任扎根在心里坚守不变 成长随着时间慢慢的壮大 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

展望后一年 相信自己相信更好的明天

Good,better,best。Never let it rest。Until your good is better and your better is best。(好,更好,最好,永不懈怠,让你的好变的更好,让更好变为最好。)

章亚诚

戊戌年.2.23

2017合肥城隍庙

篇2:2018做自己

2018,已经全新起航!

新的一年,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启程。

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借时光之手,暖一束花开;

凭一方晴空,拥一米阳光。

学会放下,才能走的更快更远。

我们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越是贪婪,心里装的包袱越多,人越是寸步难行。

人生是不断往前的过程,也是慢慢学会做减法的过程。

记得让自己美丽一点

你的美丽可以带来自信和快乐;

同样,不管什么天气,记得带上属于自己的阳光;

不管遭遇什么,记得内心装满开心的童话。

发现生活中简单的美丽,关心需要关心的人。

请做快乐的自己。

想让自己的活得更精彩,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学会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做这件事会让你快乐,那就全身心地去做,让他们去说吧。

微笑面对每一天

不管经历过多少挫折,有过多少伤痛,都要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丰盛安宁,性格澄澈豁达。

淡然地面对生活的起落,相信你会生活得更好。

踏实一些,别着急,只要认真努力和等待,你想要的都会有。

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不代表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做一个温暖的人。

不抱怨、不叹气、不攀比,不卑不亢,清澈生活。

忘记过去,才会有新的开始;

心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

兴之所至,心之所安;

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2018,迈开脚步,风雨兼程!

愿你吃过的苦都结成果实,愿你有过的累都变成回馈!

篇3:做自己的天使

丢失的冀望, 失落的情感……

还有一些一些, 真实的, 不够真实的回忆。

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很笨的人!

这二十多年来, 装模作样地活着.

以为自己就算是个傻瓜,

也是傻瓜当中最聪明的那个。

但是, 有时候, 残酷的现实好过于虚伪的抚慰。

从今以后, 真的要重新学习做一个睿智的人!

不再留恋酒吧里一个眼神的暧昧,

不再抱怨命运的多舛和无常。

闲情的时候, 泡一壶茶,

看着透明的杯中旋转的茶叶,

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

你注视的东西越少幸福越简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使,

守护着自己那颗水晶球般脆弱的心。

我知道:我是天使, 我自己的天使,

我知道:你是天使, 却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使。

也许某天, 绝望到达底线,

我还会微笑地对你说:

篇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毕业后,小张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开学不久,他就遇到了许多困难:不会买饭、洗衣,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也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不断帮助他,但还是难以解决他的适应问题。无奈之下,他只好提出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表现同意了他的请求。

依赖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

依赖的主要表现为娇生惯养,情感依赖,独立不足,交往敏感,胆小怯懦,适应不良,喜欢独处。

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有的青少年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生活的一切由父母包揽,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自卑衍生出来的心理依赖。有的青少年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如知识贫乏、能力不强、笨嘴拙舌,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就让自己处于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支配。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少年要克服依赖心理并非朝夕之事,而要多角度、长时间地攻克它。

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尝试去做。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篇5:2018做自己

2018云南红河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生逢大时代 做一个担

得起自己和时代的人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时政热点在选择题中和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因而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每日发布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备考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大时代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着手。

一篇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的致辞迅速爆红。

在致辞中,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同学:“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戴锦华还特别提到,“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致辞很短,短到了听完、读完之后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先生说,“先生先死。于我们,你们就是未来。我相信未来。我相信你们。”然后,就完了。

事实上也确乎如此。夏花绚烂,别离有期。先生把学生送出校门,之后的路就是学生自己走了。如何做好自己,做一个利己亦利他的好人,一个快乐生活的人,一个承当起自己、时代和社会的人,实在有着近乎无限的选择和可能。

或许也正因此,戴锦华先生才“再一次重复”,“小时代”是错觉和误判,生逢大时代,就要直面大时代。

这不难理解,从积极的层面讲,当下正值中国崛起的时代,青年可以坦然而自在地行走在大地之上,可以轻松而不无骄傲地做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公民。青年渐次展开的生命,也会因其充盈着的郁勃之气,而植根社会,昂扬向上,在自我实现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致力于个体的完善,致力于群体的共同利益。也唯其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声气相通、交相辉映。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精算、利益的考量,乃至目标的转换等,算不上大自在,也不可能成为时代的方向。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也该承认当下青年面临的竞争压力。“你们必然要承受的,是置身于角逐与竞争的战场,也许会在受伤与落败之际的茕茕孑立。”落败并不可惧,可惧的是失去奋斗的信心,乃至躲回到自己的小屋,尽享“宅”之中的无尽自由。

戴先生鼓励同学们有承当,这中间,就包含了承当失败,“输得起”。人生就是试错的过程,青年正是从不断的试错中找到路径,走向自主自为、自立自强。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大时代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着手。那种只剩下消费、物欲、个人的“小时代”,虽然可以可以理解,但不该是青年的方向。

100年前,北大教授李大钊疾呼:“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今天的人们发现,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青年面临的终究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坚定理想与信念,让生命自在行走,“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确乎是不变的主题。

从本性出发,依理性行事,高扬理想旗帜,走出坚实步伐。大时代的青年,或许会一时沉迷于小时代、小情调,但更该左冲右突,任其活泼泼地挥洒青春,并在更为广阔也更为凶险的社会穹顶之下奋发有为。

这是青年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召唤,更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更多红河三支一扶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篇6: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学我所爱,学我所爱,为我所用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观 三傻大闹宝莱坞》 看过那么多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唯一一部让我百看不厌 的影片。我是一个耐心不好的人,但这部 3 个小时的影片,我却不愿 错过一分钟,而且到我写这篇观后感为止,这部影片我已经看了 4 遍 了。网上介绍这是部喜剧,影片确实搞笑,还有印度片惯有的穿插歌 舞片段,但我始终觉得这样介绍似乎有点抹煞影片本生的教育意义和 对人性美好的赞美。三傻的感情让我感动,Rancho 对填鸭式教育的 抨击令我佩服。ICE 是印度的顶尖大学之一,里面的竞争是可想而知的激烈。Farhan 说,从出生我们就被灌输,生存就是赛跑,全速前进,否则你 就会惨遭践踏,甚至包括出生你也得和另外 3 亿精子赛跑。听到这句 话,我觉得很难过,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赛跑、竞争,稍有不慎就会落 后,任前面的佼佼者践踏。Joy Lobo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只是 稍稍落后了一点点,就被校长 Viru 逼的无路可走而自杀。也许是他 不够坚强,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填鸭式教育的危害,是 Viru 的固 执。从 Lobo 的葬礼上回来,Rancho 对 Viru 说,我没有归咎你,我 只是谴责制度,看看这些数据,印度的自杀位居第一,每 90 分钟就 有一个学生尝试自杀,自杀是比疾病更大的杀手,有些东西完全错了。执政者们不关心新思想或发明,他们只关心成绩、工作和定居美国。老师们教怎样得高分却不教工程学,没能让我们学以致用。这样的教 育现象和我们中国的初高中教育又有何两样呢?老师们经常说要学

以致用,可是他们永远只会教我们如何做题、如何考试、如何得高分,却从来没给我们机会学以致用。就如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我们都 学过,但似乎只有 Rancho 用了。我们高考后填大学志愿时,老师会 说,你最好填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父母也会说,你看人家谁读的什 么专业出来后工资好高,你也去读哪个专业吧。或许很多人会因为外 界的种种原因而没有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和 Farhan 一样,明明对 摄影有浓烈的兴趣却迫于家庭的压力进了 ICE 学工程学,以至于他的 成绩总是排在最后。而 Rancho 就完全相反,他的成绩总是第一,因 为他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他的激情所在。他劝 Farhan 和工程学离 婚和摄影结婚。Farhan 那样做了,最后也成了有名的摄影师。喜欢什 么就专攻什么,这样工作就是娱乐。虽然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是你会真正的幸福。Farhan 不仅快乐了还成功了。当然,如果我们 像 Reju 那样对明天充满恐惧,即使喜欢什么专业也学了那样专业,

成绩依然会落后。如果对明天充满恐惧,今天又怎么能够过的好,怎 么能够专心学习呢? 如果你为了一些原因不得不去学习你不喜欢的专业,或从事一项 你更本就不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就从无限的厌倦中挖出一点点温存 来,因为凡事都有利有弊。最后,让我们也摸着胸口对自己安慰道 “All is well!”。


篇7: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散文

我经常会问求职者,你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喜欢的话,为什么来新东方当英语老师?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为什么当初选择花四五年时间来学习这个专业?面对你的专业和英语,自己更喜欢什么?无论你怎么回答,都不会很完美,因为无论怎么回答,跟新东方的精神都是背道而驰的:新东方强调梦想的价值,以及坚持的力量。

大部分应聘者来新东方的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新东方能够提供比较有竞争力的课酬;第二,新东方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翘楚,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但面试者通常只会很激动地说出第二个原因,没有人愿意承认第一点。很多人真的是怀着虔诚的心,怀揣着“实现梦想”的初衷来参加面试,但有些人在进入试讲后,在残酷而必需的试讲环节面前退缩了,选择了放弃,背弃了面试时的初衷,另择出路了。

其实,大学毕业后选择职业和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专业是相通的,看你是向所谓的“现实”妥协还是向梦想妥协。

或许,问一些喜欢和爱好之类的问题也是徒劳的,因为当今社会已经有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爱好”和“梦想”俨然是当今社会离我们最远的两个词。所谓的现实拉开了我们与“爱好”和“梦想”的距离,我们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在琐碎的生活中迷失,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我想到了一个人,我公公。公公已经60多岁了,目前的生活很幸福。记得有一次,公公很幸福地跟我们说,人到了60岁以后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公公已经不工作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幸福,但我却觉得很可悲,或者说我们工作得很可悲。我们居然混到了60岁以后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那么,60岁之前呢?难道60岁之前做的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吗?然而,人能够有几个60年呢?

或许,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能够do what you love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在走出校门之前,学校就业办公室的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毕业生要“先就业,再择业”;工作以后,我们的前辈也不断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To love what you do.”但是,如果不爱的话,如何把工作做好呢?如果这份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又如何去爱呢?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Do what they don’t love。

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只需要一个理由:因为喜欢。但做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也有一个理由:为了生活。但是岂不知,大部分的我们已经被生活“潜规则”了。

在时代和现实的条件下,有的人能够顺应潮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有所成就,最少也能获得内心的幸福和满足。然而,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当初的梦想,随波逐流,曾经的梦想只留作年老以后坐在摇椅上的点点回忆。而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几年后,每逢同学聚会的时候,经常听到有女同学感慨说:“哎,我就这样了!”然后就草草嫁人生子了。年轻如我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却能体会到坚持是一件多么辛苦却美好的事情。

工作几年之后,逐渐领悟到人的工作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种:Do what you love and love what you do,这大概是天底下最幸福、最自由、最潇洒的人。这种人为了梦想而满腔热情,有强大的内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比尔?盖茨,比如李彦宏;第二种:Love what you do even though you don′t know whether you love it or not.这种人虽然感觉不到巨大的幸福,但是至少会因为热爱而有所坚持,因为坚持而有所成就,因为有所成就而偶感幸福,但偶尔也会感到遗憾;第三种:Do what you don′t love,这大概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一类人了。那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呢?

据说阿里巴巴有这样一条规定,进公司不足两年的员工最好不要给公司提意见,理由是你的意见是片面的。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最好是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的理想。但如果真的是汪洋职场中的一叶扁舟的话,你有理由可以迷茫一段时间,可以暂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但一段时间以后,必须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工作总是飘摇的话,心也必定是不确定的,这种感觉十分纠结。

有的人总觉得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有条件的,而有的人却能够想到之后就能马上行动起来。有的人要攒够了100万元才敢环游世界,但是有的人4万元就能够走遍18个国家。有太多的人认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但是这段距离实际有多远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认为你的梦想和现实之间遥不可及,那是因为你的梦想还不够坚定,你想要实现梦想的期望还没有足够强烈。

篇8:做真实的自己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季羡林

品读季羡林的文字,我们似乎永远只能持一种仰视的姿态。季老作品里流淌着的,是厚重博大的学养,是睿智的哲思;而即便只是寻常随笔,也往往因其深刻的洞悉、朴实的抒写,令人回味良深。但这一次,请你和我一样,坐下来听季老“闲谈”,没有拘束,也不要羞赧于自己学识的浅薄和文笔的青涩,让我们跟随老人家一起,走进心灵深处,探索人生。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几乎全是季羡林迈入古稀之年以后所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年轻时只觉得大千世界十分美好,即使稍有不顺心事,也如过耳秋风,转瞬即逝;等到经历了人生的风浪,垂垂老矣时,才终于对人生有了稍许的感悟。这诚然是季老的自谦之辞,却又如此真切。的确,没有丰富的阅历,不经受相当的磨炼,草率落笔,纵使“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万余言,终究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季老近百岁的人生,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他做过普通的教员,也任过官职,还挨过“批斗”,世间况味,感触颇深。仅此,本书便比那些泛泛地论人生、话心灵的读物更厚实,也更真实。

翻阅书中文字,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地与自己探讨人生。他谈论自己老了,说的是“我可真正是万万也没有想到,我能够活到89岁”,坦言自己“活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多么豁达;他谈论教授职称的评定,说如今连博导也是“盈室盈堂,走上了贬值的道路”,忧虑“如果连院士都贬了值,我们将何去何从”,多么直率;他说自己被“批斗”时,当年他“辉煌”时对他毕恭毕敬的人,却“视若路人”,多么激愤;他说,一个百分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多么客观;……这些,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了一个字———真!在季老看来,一个人只有活得“真”,他才能真正瞧见自己的内心,追寻活着的意义。所以这个“谈”,我以为有两层涵义:一是季老晚年回顾往事,用“真话”记录下他的人生经历,他是在用文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二是用这些故事,教诲后人,让我们和他、也和自己的心灵相沟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书中有些文章也许你现在无法读懂,那就先把它放在心间,因为我们还处在人生的积累期、上升期。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人生这本大书,总有一天,你会读出精彩!

《谈人生》

作者:季羡林

出版:华艺出版社

篇9:做自己还是演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尊,其实就是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这是推动每个人的巨大动力源。然而每个人的自尊会有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依赖性自尊。所谓依赖性自尊,是指依赖他人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

依赖性自尊让人把生活的动力归结于别人的看法。比如,就业时会倾向于高名望、高地位的工作;选择伴侣时,主要考虑别人是否肯定、是否喜欢。依赖性自尊使人把对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

几乎没有人不具备依赖性和比较性的自尊。因为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无视他人的看法、不与他人比较。

其次就是独立性自尊。独立性自尊是不依靠他人看法,自我产生的自尊。拥有独立性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判是根据自我的标准。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学习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尽管别人对此有很多看法,但最终是由自己衡量的。这样的人在思考自己的能力大小时,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我进步了吗?我是不是比过去自己更幸福?在这里,别人进步的多少,别人幸福还是不幸,都不会影响到他对自己的评价。独立性自尊水平较高的人的生活动力主要来源于寻找“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关心什么?我到底想怎样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后就是无条件自尊。无条件自尊使个体处于稳定的状态,不依靠别人的看法,也不来源于自我的评价。这类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既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也不需要和自己比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类人基本是到达了事业发展的顶峰,也基本做到了事业、家庭等的平衡,总之,这类人超级有幸福感,无所谓高成就、无所谓财富、无所谓权位,只在乎自己的内心追求。

其实我们绝大部分属于前两类。如果是第一类比较多,那么我们很多时候是演自己,就是按照剧本的要求去演。如果是第二类,那么更多的时候就是做自己。第一类人如果缺乏外界的肯定或赞赏,就会失去动力,因此这类人容易动摇自己的决定和行为。第二类人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会选择坚持,因为内心巨大的驱动力。

我们很多人一生中都是一味服从别人,依赖别人,没有自己的意愿。哪怕有,也伴随着恐惧,因此缺乏持续的动力。

要有动力,就需要从依赖性自尊向独立性自尊,再向无条件自尊转变。

演自己,等于毁了自己;做自己,成长为自己。

篇10: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李想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五(2)班 辅导教师:张雪梅每一部电影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能让我们感受深切的却不多。《宝葫芦的秘密》却是这为数不多里面的一部。

《宝葫芦的秘密》,光名字就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学校放映当天,我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看完了整部影片。

王葆是一名小学生,数学不好,总希望能天上掉馅饼,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听到奶奶给小妹讲“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时,便希望自己能有个宝葫芦。看着桌上的数学题,做起了自己的“美梦”……

王葆坐在湖边钓鱼,看到小伙伴们钓到了许多鱼,可自己半天都钓不到一条,心里十分沮丧。而此时,宝葫芦出现了。宝葫芦与王葆协商,不能将自己告诉别人,否则就不能变出东西。最终宝葫芦满足了王葆许多愿望:给他许多鱼,帮他做数学题,制作东西……可同样的,宝葫芦也帮了许多倒忙:王葆和同学下棋,想把马“吃掉”,宝葫芦却把马放到了王葆的嘴里;王葆想借书,但宝葫芦却把书变到了王葆的书包里,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王葆喜欢儿童商店的玩具,宝葫芦就把玩具变到了家中……但谁都有秘密,宝葫芦也不例外——宝葫芦变出的东西都是从别的地方拿来的。最终,纸包不住火,在一次数学考试上,宝葫芦将别人的试卷和王葆的试卷对换,后来被发现,王葆遭到了同学们的讨厌。最后王葆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笑声不断,我也在笑声中感悟电影中的道理。

是啊,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简单到你不用思考,都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以及最后会发生什么。就象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才有意义,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个道理简单到大家都知道,却简单到大家会忽视。我相信,看到《宝葫芦的秘密》,所有的同学都会跟我一样梦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但我想大家同时也明白了:许多东西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得来才有意义。

王葆从想得到宝葫芦到学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过程是要亲身体验才能明白的,而现在悉心呵护孩子的家长们,是否愿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空间?让孩子们去经历一些家长小时候的苦?或许,这比大人们苦口婆心的讲要好得多吧。

我们都有自己的许多梦想,就像一串串泡泡,飞向天空。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看似柔和的风,却打破了梦,使得泡泡破碎?是啊,我们有太多的不懂,我们需要太多的磨练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飞翔。小时候大人们可以给我们一双温暖的手,伴随我们成长。但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我们更重要的却是经历和磨练,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么见到彩虹的灿烂?

篇11:自己事情自己做作文

开学返校时,学校发了许多新书。以前,每次拿到新书都是让家长来包,这次我照常把新书整齐的放到一边,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包书皮。晚上,我兴冲冲地将书摊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您能帮我包书皮吗?”这一次妈妈摇了摇头说:“你长大了,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相信你能做好。”我心里默默地说:“这次看来要自己亲自出马了。”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拿来包装纸开始包了起来。我首先把纸铺开,然后把书放在中间固定起来,按照书的样子折了一个模型,最后打算把书套里,可是书皮好像总是跟我作对一样,怎么弄也包不住语文书,我有一些灰信了。在我将要放弃的时候,爸爸正好回来了,一眼看见我包的书皮,拿起来端详了一阵问:“孩子,这是你做的吗?”我无精打采地点点头,等着爸爸的数落。没想到,爸爸笑着说:“不错呀,我的女儿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遍不行再来。让我告诉你一个窍门吧:包书皮主要还是在于细心观察书本大小,多加练习,一定可以包好。

我按照爸爸的指点,拿起一张书皮纸,把纸对折,然后把书放到中间,用夹子把书和纸固定起来,再用剪刀把书皮纸两边多余的部分剪一个长方形小口,一不小心我的手被剪刀划破了,手指肚流出了血。这时,我想起爸爸的话:“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可以从头再来吗,一次不行再来。”我对爸爸的话铭记在心,心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按着书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把书皮纸向里折,用手压平,不一会一个书皮包好了。我激动的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说:“好孩子,做的真好。”我高兴德一蹦三尺高。一个,二个,六个……一个小时后,我包完了全部书皮。那个晚上,我看着自己劳动的成果格外的高兴。

篇1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情况记录:

天气渐渐变热,孩子们早锻炼以前需脱去的衣服增多了。

今天早锻炼前,我要求衣服穿多的幼儿将外衣脱去后再到操场上去,小朋友们很听话地开始脱衣服了。不一会儿,窗台上就堆满了幼儿脱下的衣服。我一看,傻眼了,没有一件衣服是折叠整齐的。

教师分析:

因为是小班幼儿,平时老师和阿姨样样事包办惯了,尤其是早锻炼以前,一般都是老师和阿姨帮孩子脱完衣服后顺便就将衣服折叠整齐了,今天窗台上的混乱场面应该说是老师的“功劳”才对。

情况记录:

又到早锻炼前脱衣服的时间了。金慧婷、吴文婕、刘晟斌、李家顺等幼儿都开始忙着脱去厚厚的外套了。孩子们边振振有词地念着顺口溜:“两手中间靠,向前弯个腰。”边折叠着自己的衣服。金慧婷走到我身边问:“老师,我的衣服上没有两个手怎么办?(她脱的是棉被心)”我笑着说:“那就不要往中间靠,直接向前弯腰就好了。”

今天窗台上的衣服放置得比昨天整齐多了。我笑了,并表扬了孩子们。孩子们也高兴地笑了。

教师分析:

孩子的能力是靠锻炼和培养的,如果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的能力如何得以提高?平时我们总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我们是否提供他们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做,我看不顺眼,也舍不得,有这点时间还不如自己做。同样,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让他们做,弄得乱七八糟,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干脆。家里不给机会,幼儿园同样没有机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感到很无奈,很无助?

孩子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就看我们老师和家长如何去开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老师、阿姨自己折叠衣服→放手→孩子自己折叠衣服,他们不是也很快掌握折叠衣服的技能了吗?如果老师、阿姨一直包办下去的话,今天的场面恐怕和昨天每什么两样吧?

篇13:做自己的对手

我常常问自己, 如果当初不创立迅雷, 现在的我是怎样的模样?

我出生在安徽淮南, 我父亲由一名普通工人进入中科大做空间站方面的研究, 他的钻研精神和执着意志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我从骨子里流淌着务实的技术工作者的基因。

父亲后来在深圳科技园创办了公司, 我由此在深圳读完高中。后来以交换生的方式申请到出国的机会, 那时是1992年, 我20岁。

我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读完了本科, 最初念的是经济, 后来转向计算机。我一直认为只有技术才能改变世界, 1997年年底, 我在美国杜克大学拿到了计算机科学硕士的学位, 后来我应朋友之约去硅谷。

硅谷是创业天堂, 几乎人人都会倒腾几个小公司。在这里的华人留学生勤奋钻研, 他们而后大多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比如徐勇、李彦宏, 我们曾经在一个小饭馆里探讨怎样绕过门户网站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问题。

我认为做个优秀的工程师便是人生的全部, 但那些朋友陆续回国, 在国内的巨大成功给当时的我无疑是一种刺激。在2003年初, 我回国创业, 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人生有时是没有边界、没有设计、没有预演的, 如果投资人当初没有拒绝了我们, 反过来, 是否还会有迅雷的存在?而有些“小我境界”的我是否已经放弃创业这条道路?假设终归只是假设。

理想主义的落地

和所有激情满怀的创业者一样, “理想”往往是创业者初期自欺的嘴上标签。

坦陈地说, 下载工具并不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我们最初想做一个分布式的存入系统, 满足大容量邮箱的需要,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Gmail, 但那时候一般邮箱的容量都很大, 做分布式存入系统的市场不够成熟。互联网主要应用于搜索、门户、IM (即时通讯) 、下载软件四个领域。除了下载软件领域没有杀手级的运营商外, 其他领域都有“霸主”, 像搜索领域有谷歌、百度, 门户领域有新浪、搜狐, IM领域有QQ、MSN等。

于是, 我们将下载锁定为要做的东西。2004年1月, 迅雷2出世, 每天新安装用户不到400个。我们认为没戏了, 哪知三四个月的推广后, 用户开始飙升, 每天以数千计的增长。

回头来看, 我们一致认为是“P2P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那段时间, 我们以为离“改变人类”的梦想已经为时不远, 每天我们都会拿着笔和纸, 计算迅雷的下载速度, 为人类节省的时间数,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每天可为人类节约2000年。

到了2008年的时候, 我们才觉得之前所做的种种“规划”, 是多么的简单和幼稚。反观同行们, 他们或深耕、或尝试, 已经开始赚钱, 这给我们一定的压力, 而我们的理想总不能永远飘在天上。

于是, 一切都开始变得实际。我们挂在嘴边的, 不再是“改变人类”的口号, 更多的开始谈论商业模式。那个时候, 自己也开始了转变, 开始从一个纯粹技术背景的创业者, 转而到从产业运营者的角度去看待整个公司的发展。于是开始从“小我”的状态脱离, 觉得应该为这个行业和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关于价值与贡献

我们开始为企业规划一条可以赚钱同时又体现“迅雷价值”的道路。

在创业前后的时间内, 我们有过无数次探讨, 大家的结论是, 数字发行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数字发行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件、视频、音乐、文学, 在反反复复的推敲后, 我们将互联网视频定为迅雷庞大数据库下的一个垂直应用产品, 于是迅雷看看诞生了。

网络视频符合我的某些理念, 在我的观点中, 互联网的价值观是开放的,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 必须首先符合人类的基本道义并且对社会进步有所推动。我们的观点, 首先一定要网络正版的推动和收费这两件事儿不能划等号, 划了等号其实就是给用户画了一个非常大的牢笼, 丢了用户后, 互联网就没有了, 所以后面的故事都会game over。

所以, 我们这些做互联网的人, 第一要做到的是, 使发行的基本环境变好, 这里面包括技术性环境, 比如支付、内容运营与维护、产品用户的互动, 也包括商业模式的优化以及内容的模式环境等。

于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下, 我们首先推动版权交易市场。迅雷做得最早, 在2007年, 我们开始跟主流的四五十家内容发行公司进行对接, 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展开合作。2009年,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对互联网视频业务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量的热钱开始涌入这个市场,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版权价格飞涨, 结果大量的视频公司死掉。

但至少我觉得我们这些公司, 不光是迅雷, 在2009年做的协同努力, 把互联网一些内容, 比较多的集中的音乐、影视, 推向了正版化道路, 这也可视为是对行业的一大贡献。

所以, 现在拿迅雷的版权问题说事我觉得是个伪命题。迅雷只是一个提供下载的工具, 就好比修了一条高速公路, 有人沿着高速公路去摘了别人的桔子, 只能说摘桔子的人存在道德问题, 相反, 你不能指责高速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

IPO得失

我对迅雷的理解是, 我们是一家有着南方企业特点的公司, 我们不善于去宣传和包装自己, 爱做而不爱说。

以IPO为例。2009年起, 迅雷便实现了赢利, 到了2010年, 我们的净利润达到了847万美元。即便不上市, 迅雷也能活下去。也正因为抱着这种思想, 我们对IPO的期望很高, 并且时间节点一再拖后, 认为自己和那些需要上市输血的企业有所区别。

在华尔街路演的时候, 我们被投资人称为近20多个来美国上市路演团队里表现最强的团队, 他们对我们的评价为, 这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

按照原定的计划, 我们应该在2011年4月份成功IPO。但就在这个阶段, 东南融通财务丑闻爆发、支付宝VIE事件引发诚信危机, 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受到巨大打击。尽管一再妥协, 但资本市场给予我们的融资额度一再降低, 完全击穿底线。

这个时候, 我已经拿到了迅雷当年第二季度的营收数据, 数据上的各项指标都很好。市场给我的钱这么少, 心里一下子更不平衡了, 在反复思考过后, 我们便决定终止IPO, 再等待机会。时至今日, 市场虽有所回暖, 但离我们的心理预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但市场不会听你太多的解释, 为什么迅雷所谓的优秀, IPO失败了?反过来, 肯定就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这件事情也让我一直在反思, 我们引以为傲的谨慎和“技术型公司”的定位, 是否从另一方面来解读, 是否要求太过完美, 缺乏点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

但是, 一切都没有如果。

改变, 做自己的对手

IPO之后这一年, 我开始全方位审视我带领的这家公司, 并尝试做一些改变。以前我不这么认为, 我固执地认为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 将技术做好才是根本, 就好像乔布斯根本不会去迎合大众的挑剔一样。

但在一个全方位竞争时代, 或许技术只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绝不是全部方面。我们还需要推广、需要包装宣传、需要商业运营, 需要一些技术的疯子, 也需要一些能推销产品的狂人。前几天, 我们举行了迅雷看看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员见面日活动。而今, 迅雷看看的广告也开始在机场、地铁、户外等地出现。想要一下子根本性的改变不太现实, 但对于企业而言, 主动去做一些改变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活法。

我们在PC互联网上的用户覆盖率已达到73%, 接近瓶颈, 如果未来在无线互联网上找不到一个落脚点, 迅雷将错过这一轮的大势, 那意味着将会是更大的被动甚至是灾难。

我们已经错过了一些机会, 所以这一次必须迅速而警惕。去年年底, 迅雷的手机客户端正式推出, 我们会将PC端的用户量和数据运营优势延伸至移动端, 并通过内置的二维码功能进行扫描下载, 其内容涵盖游戏、视频等多个方面。

篇14:做自己前先寻找自己

这个想法到了念大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变得不想长大,不想进入大人的世界。那个时候的我,对人生觉得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即使我学的是热爱的绘画,就读的是艺术科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人生就没有不确定感。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因为看不到未来,就理所当然地攻读研究所,继续待在学校里念书。没想到等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我依然没有找到答案,对于未来,还是感到非常不安。

但是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很多人都会遇到自我认同的问题。在“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寻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感觉孤单的时候,除了对于未来感到困惑,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外形都不满意。

这时候最快入手的当然是从外表的摸索和改造做起。年轻时候的我,简直是把自己当实验品一样,曾经留过很长的头发,也剪过很短的发型;有时把头发吹得张牙舞爪,也有过把头发烫得又黑又直;我穿过极为淑女、秀气典雅的衣服,也做过十分男性化的装扮;我涂过黑色的指甲油,甚至还擦过绿色的口红。这些极端不同的穿着打扮和外在形象,其实是我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在找不到出口时的一种宣泄。

当一个人的外表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其实也显示其内在的彷徨与茫然有多么剧烈。

我从进大学读书,一直到三十岁的那段岁月,因为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做什么,更不知道未来该往哪里走,曾经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算命。各种形式的卜卦,从鸟卦、龟卦、八字、紫微到星座、塔罗,不分中西,无论门派,从路边摆摊的算命相士,到退休将领御用的命理大师,只要我知道,一定想尽办法登门寻找解答,希望能为我指引一条明路。

那期间我也举办过几次个展,只是最后连一张画作都没有卖出去。于是周遭各种关爱的眼神和声音就开始陆续出现,很多亲戚朋友都私下跑来跟我爸妈咬耳朵:“你们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栽培这个女儿,但是她真的能靠画画维生吗?再这样下去,将来要靠什么生活呢?”爸妈经常被问得哑口无言,一方面暗暗担心,一方面也觉得脸上无光。

事实上,一个艺术家的成就, 怎么可能光靠几次个展,或是卖出几张画作就能决定呢?那些亲戚朋友的关心,对当时的我来说, 其实是一种相当大的压力, 但又不能回呛:“你们根本不懂艺术!”

当我苦思未来究竟在哪里时,还同时被一场又一场的相亲邀约淹没。那时候家里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一大堆人抢着帮我介绍对象,爸妈也乐见其成,希望我可以赶在三十岁以前找个好男人嫁了,否则等到三十岁一过,一切就来不及了。

我很顺从地参加了一场又一场那些远亲近邻拍胸脯挂保證、大力推荐的联谊会,但是爸妈从头到尾都没问过我喜欢什么样子的男生,只是按照他们的期待帮我安排。譬如我读到硕士,那就非得找个也有同等学历的男生,要不然就是家世背景比我们更好的对象,至少生活可以很优越。

可想而知,最后我跟这些相亲对象都不了了之,因为他们都不是我的菜。等到过了三十岁之后,这些登门牵线安排相亲的电话突然停止,大家都笑说曲家竟然有个三十岁的女儿还没嫁出去,仿佛我的赏味期限已经过了,一夕之间我从婚姻的媒介市场中被踢出来。虽然听起来有点难过,不过我心里却觉得松了一口气,原本被催婚的压力瞬间消失,我终于能够开始过起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当我进入三十岁之后,真的好像才开始独立。对我而言,三十岁到四十岁是人生的奋斗期;我感觉三十岁离四十岁真的很近,那时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觉得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接下来这十年,我的人生似乎真的就要完蛋了。

就像是时间到了,我开始进入内在另一个阶段的旅程, 思考着: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的未来在哪里?这些一时半刻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我每天都在问自己,直到今天,我仍然在拼凑自己的样子。

有时候我从电视上看到自己,会突然发现:“喔!原来我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从学生的眼里看到自己,我又会意识到:“喔!原来我是那个样子!”人生到了中年这个阶段,还可以发掘自己的多种面貌以及不同的可能性,实在是一件超级快乐的事,根本不会因为年纪增长而感到可怕!

我承认,无论在身心各方面,我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等到三十二岁才开始,比起一般人起步晚了很多。

二十五岁那年从哥大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我的同学差不多都在那个时候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到了三十二岁不少人都已经小有成就。有人在银行上班,有人在媒体工作,也有人在外商公司任职, 看起来都是那么光鲜亮丽,大家的生活听起来都非常多姿多彩。讲到我的时候,朋友就会说曲家瑞是艺术家,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标准来看待。只是这样的话听在我的耳朵里,一点儿也不令人感到高兴。

那段时间,我对这个世界充满怨气和不满,只是一味地愤世嫉俗,从来不会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长进,觉得这个世界亏欠我太多,对我太不公平;我这么有才气,却没有人看见,想到这里就十分愤恨。

我很幸运,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画画,并且得以把自己的兴趣跟工作结合。在那些充满怨怼、恼怒的日子里,有一个可以自我陪伴的兴趣,借由持续地画画,得以抒发自己的情绪。这一段自我探索的过程,给我信心,让我认同自己,也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即使无法结合专业和兴趣,还是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找出一两件,尽全力投入其中,甚至做到专业的程度。

如果你喜欢唱歌,就要尽情歌唱;如果你喜欢跳舞,就要痛快舞动。持之以恒地钻研,让兴趣不仅是闲暇之余打发时间的事情,还可以陪伴我们, 甚至发现更深层面的自己,成为自己的另一个专长。

寻找自己究竟要花多少的时间呢?其实没有确定的时间,我甚至觉得人一辈子活着都在探究自己,我们就像一座丰富的宝藏,不断地挖掘,你就会看到很多面向的自己。原来我是这么有潜能啊!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这样的事啊!所以寻找自己是没有终点的,但你一定得出发,才可能从过程中得到“发现”的乐趣。

篇1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立精神,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

2、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知识:知道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掌握自立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内容分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目是“少年需自立”,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自立,分析了自立的意义; 第二目是“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主要是解决怎样才能走向自立的问题。重点:少年需自立。难点: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教学设计思路

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兼之溺爱娇惯的家教误区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孩子缺乏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在同学们之中享有一定的美名度,因此,这些身边的事例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资源。

本课运用课件以及大量生动的事实资料,力求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生生互动环节,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正确认识自立的意义,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身边自立的事例,并学着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过程

环节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陶行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培养什么能力?

师生对话,引出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环节

二、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

活动

一、比一比,说一说

学习和生活中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请举例说明!在家庭中,我会„„ 在学校中,我会„„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1、自己洗衣服

2、整理自己的房间

3、在家打扫卫生、饭后洗碗

4、自己做作业,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

5、父母生病,能照顾他们(买菜做饭)

6、父母工作忙或外出,能照顾好自己

7、在班内,能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活动

二、讨论探究 我当一天家

我能做些什么呢?说说看 活动

三、我们的榜样

播放视频:最美女孩—孟佩杰

1、八岁的孟佩杰一步步挑起生活重担,她学会了什么?

这对孟佩杰的成长有何意义?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这说明自立的过程是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贴近生活认识自立的意义。环节

三、回归生活

活动

四、学生自编自演小品《隔代痛》

师生交流总结:退休老人莫闲着,带好教好下一代。”这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隔代痛》里的台词。《隔代痛》讲了一个老奶奶对孙子疼爱过度的故事,“热天怕他热,一把毛扇摇天亮;冬天怕他冷,穿了绒裤穿棉衣还要焐个热水袋”,但到了最后,小品中的孙子上了大学,却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被迫退学,老奶奶开始检讨自己这种大包大揽却有害的做法。

提醒当爷爷奶奶的,不要太溺爱孙辈。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求孩子学会自己洗衣服、洗碗、帮妈妈择菜、做清洁、干家务活,就连喝完的矿泉水瓶也要带回家,不能随便乱扔。不能放纵孩子们在物质上的享受,更要教育他们自立自强。

活动

五、学以致用 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第二部017自立自强》 学生看视频谈感悟。

教师点评:戴明明和父亲闹别扭,于是明明赌气宣布要自立,从此不要父亲一分钱。戴明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夏雪,得到夏雪支持。戴明明出去打工,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决定在夏家当小时工。戴天高知道这件事,来劝明明,但却碰了钉子。戴明明一上岗便把 家弄得鸡飞狗跳。夏东海给戴明明做思想工作,让他们父女和好。戴明明的自立取消了,戴天高让刘梅开个单子,他好照单赔偿戴明明给夏家造成的损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设计意图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几个活动环节,渐进式地让学生明白怎样学会自立,从中得到感悟和提升。

环节

四、积累收获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教师总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使自己生活方便,少给人添麻烦。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会做的事情,要不等、不靠,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附:板书设计:

一、少年需自立

1、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2、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

2、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3、积极实践和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课堂检测: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段话强调的精神是()

A、积极进取精神 B、自立精神 C、助人为乐精神 D、团结友爱精神

2、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要培养自立精神,我们必须()

A、从现在起不需要父母的帮助 B、凡是自己能干的,决不依赖别人 C、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自己 D、早早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3、下列行为符合自立要求的是()

A、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B、抄袭别人的作业 C、早晨起床要妈妈叫醒 D、自己的卧室脏乱不堪

4、培养自立精神,必须做到()

①克服依赖性 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 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④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不少同学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习由家长辅导督促,外出郊游或拉练由家长准备好一切所需物品。他们是家中唯一的“中心”、“重点”或“掌上明珠”,当作“小太阳”、“小皇帝”或“小公主”。难怪有人谑称之为“抱大的一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青少年应努力侧重培养哪一品质?

(2)请根据第一问的回答,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拓展资料:

孩子当自强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应该说,刘荫枢注重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而他用毕生的积蓄来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自强精神。

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自立的个人经历与感悟参加元旦演讲比赛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贯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视频、创设情景讨论、小品等),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启发他们主动思考,总的看来,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积极,在思想深处对自立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自己的不足:

1、提问时,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做得不够。

2、对学生评价:在备课时,我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但在真正面对学生的回答时评价不够灵活自如,总想着把对学生的评价往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上去,没有抓住学生思维的智慧和火化,也失去了问题总结的机会。

上一篇: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下一篇:2020年商务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