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2024-04-11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

铜川市桃园第二中小学 付耀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提高对文学、美术、音乐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及音乐作品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文学与艺术成就。难点:近代文学艺术群星璀璨的局面是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

下出现的,他们的作品是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对本课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作品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因此学习热情高涨,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初三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点拨帮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叙述,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梵·高、达·芬奇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电子屏展示五位大师的肖像,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目的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熟悉的画像前,启动思维,激发求知欲望)。老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世界名人是谁吗?对他们的作品又有多少了解呢?你们欣赏到的音乐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第一个模块:文学方面的两位人物: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

关于莎士比亚:教师介绍创作背景→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作品梗概→播放作品朗诵片段→学生话剧表演→归纳作品特点

关于托尔斯泰:教师介绍创作背景→第二小组学生介绍作品梗概→讨论归纳作品特点

第二个模块:美术方面的两位人物:达·芬奇和凡· 高

关于达·芬奇:欣赏画家作品→第三小组学生介绍作品描绘内容→归纳作品的时代精神

关于凡· 高:教师介绍画家背景→欣赏画家作品→引导讨论、比较两位画家作品风格→归纳作品的寓意与时代精神第三个模块:音乐方面的一位人物:贝多芬

第四小组介绍音乐家生平、作品→欣赏音乐作品→归纳作品的寓意与时代精神

(通过小组成员的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想的目的:说,练习口头

表达能力,表演,使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亲身感受体验历史,归纳作品特点,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和欣赏了近代世界名著、名画和名曲,领略了文学巨豪和艺术大师的世界珍品,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和增强我们的文学艺术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篇2: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文化体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生回答

1.“双百”方针是什么?

2.说一说“百家争鸣”名称的由来?(投影“百家争鸣”的典故)[来源:学,科,网z,x,x,k]

3.“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么?(投影毛泽东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的讲 话)

4.新 时期科学文化事业繁荣的新方针?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板书)

各组学生展示文革前我国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成就,老师指导探讨这一时 期成就的特点;各组学生展示文革后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成就,探讨新时期取得成就的特点,学生试分析我国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的原因,教师总结。

篇3: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设计学习任务单, 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 课一开始揭示课题, 接着创设问题情境, 和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欣赏, 介绍制作方法等, 最后一环是学生动手或画或制作或作品展评, 主要教学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 但作品、作业普遍来不及完成, 更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操作和有效的作业展评。 其实这些现象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有直接关系, 课堂结构缺少变化, 教学环节呆板,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好抓手, 它的出现将学生变成“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变成“后台”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通过任务单, 学生课外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 就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实际教学证明, 学生通过任务单的自学, 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 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创作作品。

例如:教学《仕女·簪花》这课时, 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其中“学习方法建议”栏目, 要求先自学教材, 再观看微课视频, 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 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困惑和疑问时, 在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栏目进行记录, 等待课堂解决等细节的指导, 这样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通过设计4个学习任务, 由任务1的自学教材到任务2的观看微课, 从简单地了解到深入地探究。 同时任务2安排学习微课视频的两个环节, 从整体把握到带着问题思考, 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了解唐代妇女服、装、饰的文化特点。 任务3先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其他朝代服、装、饰的特点, 再安排学生了解现代服、装、饰的变化, 让知识在迁移中得到步步提升。 任务4安排学生先绘制设计图, 再根据设计图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饰品,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二、制作微课视频, 搭建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地点进行调换, 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 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微课”在这里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可以说“微课”和“翻转课堂”是相辅相成的, “微课”是 “翻转课堂”的必要元素, 是为 “翻转课堂”服务的。 在“翻转课堂”里, 学习者学习的都是老师们制作好的一个关于新课内容的微视频, 这种教学用的“微视频”就是现在所说的“微课”。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 “微课”的问题聚集, 主题突出, 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 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 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 制作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这样才能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录制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 那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将更大。

例如:在制作《仕女·簪花》这课的微课时, 着眼于学生自学教材基础上的解惑, 对于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学教材能学会的少讲;学生易错的易混的要重点讲, 还要讲学生想不到的。 在实际制作时重点讲了唐朝的服、装、饰的特点, 在唐朝服饰的构造和服装的纹样上对学生进行解惑, 加入学生想不到的唐朝面部妆容的7个步骤, 并对配饰中的色彩搭配与纹样设计进行提示。 通过实际教学和学生的使用发现, 制作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帮助了学生解决了一些困惑, 为自己创作作品提供了灵感。

三、把握课堂时空,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 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制作上, 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微课视频自然重要, 但比微课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和空间。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 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课堂讨论带来“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 另外, 学生课前创作的作品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方式,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 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仕女·簪花》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时, 第一个环节是进行任务单自学体会交流活动, 主要就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1”中的要求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结合视频展示台, 一边展示教材内容一边让学生说说。 然后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2”中的要求谈谈自学完微课后的感受。教师一边播放微课, 一边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揭示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的答案,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欣赏与评述活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集中讨论, 集体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存在的疑问进行集体交流,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总之, 理念的更新是行动的指引。 中学美术教学要进行“翻转课堂”理念的实践是一条漫长的路,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不断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总有一天美术教学必然会插上“翻转”的翅膀, 实现梦想。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课外做作业、吸收和内化知识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 在最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时候, 教师反而不在场。翻转课堂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 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

篇4: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2、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5、“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

6、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7、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

8、师生共同对着板书总结课堂学习,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方法,明确任务。

教学过程

一、直观图象,引入新课

1.激趣谈话:小朋友,生活中谁见过泉?(学生自由说话。)

2.简介“泉水”: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发现?(过渡):泉水从哪儿来的?有要流到什么地方去呢?我们就一块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甘甜的泉水吧!

3.揭题并读好课题。

4.学习“泉”字。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一)初读(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读,画出自己遇到的生字。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几个生字。

2.交流,反馈。

(1)交流自学的生字新词。同桌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相互教教,并查一查字典。

三、自由读通全文,触摸语感

师:学词原来会这样有意思,那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句子中,会更有味道,赶快找到一段或几段读给同桌听,试试看,你肯定行!

1.检查课文。2.指名合作读好课文,教师相机点拨,正音。3.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参与初读这一环节。如果学生都能读通顺那就跳过这环节。)

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

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三)读(默读)课文,揣摩文路

1.小朋友们,默读时候不发出声,也就是在心底里读读,想想泉水到过几个地方?找到课文中句子并拿笔圈出来。想想:泉水来到这些地方干什么?

交流: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

学生讲,教师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2.練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上述四个句子,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学生开火车练说。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学生大面积地练说,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师: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文中并不是用“来到”一个词,赶快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到的地方的?跟谁说话?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②泉水流过山间的平静。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③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④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四、在潜心品读中体验快乐之情

1.观看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课件边读课文第一段话。请你说说你想到什么?(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 2.交流,反馈。 3.朗读指导。一问一答,读出预设中学生体验到的情感。

四、在观察与评价中共享写字情趣

篇5: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第11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二)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学艺术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张静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24节气的测定。扁鹊。鲁班。《诗经》。屈原。战国的帛画和编钟。围棋。

2.要求学生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湖南长沙出土的帛画和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反映了战国时期艺术发展的较高水平和繁荣局面。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春秋战国时突出的科技成就,并列表,培养概括能力;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文化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思想、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及“百家争鸣”,打开了这一时期文化壮丽史卷的上篇,现在让我们饱含激情欣赏这壮丽史卷的下篇。

3.讲授新课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板书)

在讲新课前请大家回忆《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课,思考夏、商时我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是什么?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科学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和24个节气的测定(板书)。春秋时期,天文观测上的“有心人”当推鲁国的天文学家。他们的成就有两项:一是多次观测到日食;(让学生看课本第63页上第一段小字,然后问:《春秋》一书中记载的最早一次日全食;发生在哪一年?)二是观测到一次彗星扫过北斗的现象。在他们的史书《春秋》中是这样写的:“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这颗扫过北斗的星就是哈雷彗星。(请学生阅读课本下面关于哈雷彗星的注释。)这是天文学家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的记录要早670多年。

在长期观测的基础上,战国天文学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一批天文学家脱颖而出,功绩卓著的是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甘德著《天文星占》8卷,石申著《天文》8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二为一”,称为《甘石星经》。这部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比欧洲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希腊希帕克的天文学著作早约2。(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3页第2段小字。)

继夏历“殷历”之后,战国时期历法又有新发展,突出表现在24个节气的测定上。什么是节气?节气是气候寒暖的反应,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时间,就必须测定节气。(请学生背《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请问,你们对24个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什么了解?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最当时”等,这类农谚很多。有了节气,人们摸到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不误农时,好处可大了。任何真理的发现都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坦路可走的。24节气的测定也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西周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家测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春秋时期,又测定了立春、立夏、立秋4个节气。到了战国时期,才测定出另外16个节气,至此,24个节气的测定完成。这是我国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上的第三段小字)滴漏又称漏壶、漏刻、刻漏,是世界各国还在采用“日观太阳,夜观星辰”的原始计时法时,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的一种较为科学、利用水的浮力作用计时的仪器。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滴漏当推现在陈列在故宫交泰殿内清朝制的滴漏。而滴漏这种仪器的发明应上溯到战国时期。滴漏的发明和使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它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花。

2.名医扁鹊(板书)

请同学们回忆:商、周时医学有哪些成就?(内容略)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出了个名医扁鹊。(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扁鹊》图,阅读介绍扁鹊的小字。)扁鹊医术十分高超,能“洞见五脏症结”。他曾游历各国,治愈许多疑难病症。除课本上提到的他救活虢国太子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故事吗?像史书中记载的扁鹊二劝齐桓侯、扁鹊抢救昏迷5日的赵简子等故事都说明扁鹊的医术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除此之外,扁鹊在诊断法上还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扁鹊之前,医生采用“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的方法诊断病情。扁鹊结合自己的经验发展了这种诊断方法。每次给人看病,他不仅详细询问病人的感受,同时还采用“切脉、望色、听声、写(观)形”,而后“言病之所在”(《史记・扁鹊列传》),这就是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这种四诊肃法一直为中医沿用,大概每个看过中医的同学都有这种感受。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人杰辈出的时代,除了名医扁鹊流传千古外,还出了个被后世奉为建筑工匠祖师爷的能工巧匠鲁班。

3.杰出的建筑师鲁班(板书)

鲁班所具有的高超建筑技术植根于那个时代建筑技术迅速发展的沃土之中。请同学们看教材上两幅插图。先看《战国铜器上的楼房图》,这幅图展示了当时楼房的形状。看另一幅图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还记得我国最早的房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当时以什么材料盖顶呢?我国最早的房屋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时就出现了,人们是用茅草盖顶,比如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从考古发现可知,到了春秋战国时,屋顶上使用瓦已较普遍,并出现了瓦当,从而完成了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看插图)瓦当是瓦背上滴水瓦的瓦头。你们看,这两种瓦当不仅造型很规范,而且上面还雕刻着美丽的图案,反映劳动人民高超的瓦雕技术,令人叹服。同学们还可以再看看书前彩图的战国房屋图,它是多么美观!鲁班是将当时建筑技术推向高峰的杰出建筑师。鲁班在一生中曾有许多发明,而且每项发明大多伴随着一个他勤于思索、克服困难的小故事,你们谁能讲一讲呢?(回答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上述内容回答:春秋战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春秋战国不仅以先进的科技成就著称于世,而且文学艺术也是璀璨辉煌的。

二、《诗经》和屈原(板书)。

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板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请问这部总集是谁编订的?是孔子。它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诗歌分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政府采诗官从各地搜集的民间诗歌,是《诗经》的精华部分。《诗经》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有不少 篇章,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反抗压迫剥削的强烈愿望。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两首诗。第一首诗看教材中的《硕鼠》,什么是硕鼠,看完诗后会不言自明,这首诗是劳动者愤怒的呐喊。第二首诗是《�]苜》。(出示该诗投影片)�]苜就是车前草。这是妇女们采车前子时唱的歌,简单的歌词,明快的节奏,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愉悦、激起丰富的想象。下面你们试着读读,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清朝人说,读了这首诗“恍惚听到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的情况。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

这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不朽的地位。

2.伟大的诗人屈原(板书)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屈原。这种民俗的形成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反映人们尊敬屈原、深切怀念屈原。他为什么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呢?这引出了一段悲怆壮烈、历世不衰的史话。(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插图上这位紧蹙双眉、低头沉思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于楚国贵族。他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面对秦国日益强大、楚国渐趋衰落的局面,他主张举贤任能,立法富国,联齐抗秦,一统天上,但却受到当权者的排挤,被免职流放。后来,楚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屈原痛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于夏历五月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汲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离骚》是一篇优秀的抒情长诗。它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真理的执著追求,对楚国和人民的深切爱恋。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诗人的身世、黑暗势力对他的迫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的感情。(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离骚》摘录)诗人表示自己决不放弃美与善的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决不与那帮小人同流合污。第二部分描写他上天下地、入水登山、探寻理想的情况。

鲁迅评价《离骚》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屈原的作品不仅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流传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作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三、繁荣的艺术和体育(板书)

1.独立的绘画艺术――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板书)

春秋战国时,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这以前的绘画不是独立的艺术吗?我们先不必急于做出回答。让我们回忆一下,战国之前,人们大多把画绘在哪里呢?画在工艺品或建筑物上,比如半坡出土的陶器,上面就绘有变幻的花纹;春秋时期的旗帜上,也往往绘有蛟龙、熊虎、龟蛇等形象。而到战国时,才产生了一批不附于工艺品和建筑物的绘画作品。1942、1949和1973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发现了3幅战国帛画,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战国绘画作品。《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其中的两幅,请看教材插图《妇女凤鸟图》,绘画技巧成熟,线条流畅,代表了当时的绘画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进步发展的又一体现是:青铜器、漆器的纹饰内容有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图案装饰发展到描绘现实生活的复杂图画。回忆一下商代司母戊鼎的四周有何纹饰?鼎四周是盘龙纹和饕餮纹。看书前第15幅彩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这个铜壶是1965年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为清楚起见,再看教材中《铜壶上的刻画》插图,你们看这幅图展示了什么情景?刻画了宴乐、采桑、射箭、狩猎、攻防、水陆交战的场面。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200多人的形象。画面生动形象,表现了当时卓越的艺术技巧。

2.“钟鼓之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板书)

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用于单一击奏的,称为“特钟”;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称为“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成套乐器中的编钟,是极为珍贵的战国乐器,它代表了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看课本彩图《随县出土的编钟》,边看边讲)这套编钟,共65件,是用于祭祀、典礼和宴飨的礼乐器。编钟由青铜铸成,分三层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气势宏伟而壮观。最上层的叫钮钟,是用来定调的,只要准确地敲击标音位置,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音阶的声音。中层叫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能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清脆嘹亮,悦耳动听。下层也叫甬钟,因为形大体重,所以声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时能起到烘托气氛与和声作用。用这套悬挂的编钟,至今仍可以演奏出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

由于音乐的发达,当时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俞伯牙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俞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人,以精于琴艺而著称。史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说他弹起琴来,琴声美妙无比,连马也仰首谛听,为之感动。他有个好友叫钟子期,很会欣赏琴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由此可见,钟子期深深领悟到琴音的意境。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很伤心,从此不再弹琴。名曲《高山流水》,据说就是俞伯牙所作,而后人则以“高山流水”这一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的高妙。

3.围棋(板书)

围棋古代称弈。围棋需要技巧、策略和耐力,变化无穷,因而深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围棋在我国起源很早,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到春秋的中晚期,围棋活动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城市文化的勃兴,更推动了围棋活动的发展。不仅“进退取与、攻劫放舍”等围棋的基本术语和理论已经形成,而且出现了像弈秋那样著名的围棋高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及插图)

4.巩固小结

在简要概括本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中“春秋战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及“请你归纳春秋战国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为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春秋战国科学文化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前面已学内容形成呼应,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上,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作业

让学生当堂做课文所给的练习题

(三)教法建议

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篇6:第5课教学设计

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情感态度观念: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运用: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材分析: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5课题目是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本节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引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少受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粗浅。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一筹不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3.理论有些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深入浅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发展。

3、通过和学生互动方式引出新事物和旧事物

4、举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举例说明人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复习旧课:提问:什么是联系?

二、讲授新课:

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概念: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小结:总结本节重点难点。

篇7: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主备:字学娟

课时安排:1.5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灿烂的青铜文明,指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其核心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其次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二、目标及分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

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目标分析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就是要知道三个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就是要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各方面学习当时的发展情况。

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就是要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正确认识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

1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课前导航: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

①末期,出现青铜器。

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

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

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

盛行地区:地区平原。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

治虫害等。(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2.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3.被杀死当作祭祀。4.被杀死或活埋做。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_______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______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________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就是指人类普遍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时代.而

这个时代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商周的青铜艺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具有辉煌的地位。已经

出土的许多商周青铜器,不仅是礼器、实用器,还是工艺美术品。如商朝晚期的“四羊方尊”。请大家翻到课本的19页。

这个青铜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就是一个精美的艺术精品。它造型雄

奇,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羊在古代寓意吉祥。

尊的肩部有四条龙相互盘缠,四壁饰以蟠龙纹,布局新颖,工艺精巧,别具匠心。

它是一中盛酒器,所以说,除了美观,它还十分实用。被誉为“十大国宝”之一。

学习新课:

问题

一、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思考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呢?

思考

2、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思考

3、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其代表是什么?

思考

4、这时期还有那些手工业比较发达?

例题

1、我国出现青铜器在()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末期C.夏朝D.商朝

问题

二、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 都很发达,为什么以

“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设计意图:是学生知道所谓的青铜文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畜牧业。

例题

2、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B.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西周时都已经有了

D.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变式训练

1、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畜牧业

变式训练

2、下列关于夏朝社会经济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青铜酒器和兵器B.用粮食酿造酒

C.有雕饰美观的玉器D.用铁制造农具

问题

三、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时期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努力地悲惨生活之上,思考

1、请你介绍奴隶的生活状况

思考

2、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例题

3、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

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D、这些人是罪犯

五.课堂小结

本课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结果。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六、目标检测题: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 十分悲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B、河姆渡文化C、三星堆文化

3、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B、奴隶C、平民D、诸侯?

七、配餐题:

1.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

莫高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五谷”齐备B.知道治虫害C.知道选良种D.使用

牛耕

5.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7.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

莫高窟

8.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

9.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

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

展不平衡

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以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西周铸造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2)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制造呈现何新的特点?

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强

(3)结合两段材料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分工细、技艺高超。

篇8:浅析法国文学和出版的繁荣

国内的文学阅读本就不景气,与快餐式的网络小说、自媒体文章和一些垃圾文章的阅读相比,正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仍然无法得到很好的读者市场,出版单位的文学出版业务也逐步萎缩,或转移到市场和利润更佳的网络小说和付费出版上。

相比于国内的文学阅读和出版情况,法国的文学与出版是非常繁荣的,法国素有浪漫之都和高雅之都,法国人的浪漫不仅来自于基因和生活的环境,也更来自于法国过敏对于文学作品的偏爱,在2007 年之后法国的文学阅读与出版情况一直居于欧洲首位,在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都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于文化消费降低的同时,法国的文学出版却逆流而上,连年增长,充分显示了法国人民对于文学的热爱,有数据表明,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阅读20 本读物,其中,13. 5 本是文学读物,可见,法国认得浪漫少不了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法国出版业的巨大支撑。

如图1 所示,图为2014 年法国的图书瘦小比例,其中,文学类处于第一名,充分体现了法国人民对于文学出版物的热爱。

除此之外,法国文学阅读与出版的繁荣还与法语的浪漫和政府的鼓励有关,不但法国人享受着浪漫的口碑,法语了是浪漫之语。法语语言表达的唯美和相对并不复杂的书写使得法语文学出版物的市场表现进一步提升,另外作为昔日的法兰西帝国,其曾经拥有者众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法国语言也成为了很多国家的第二和第三语言,这也从阅读规模角度扩大了法语文学出版物的风靡。法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法与文学的出版与发展,首先,法国的文学奖项众多,这就为法语文学扩大知名度和高度提供了良好的品平台,另外,法国文学出版物的发型与出版与我国不同,许多个人或团体可以作为独立的出版者,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法国拥有9317 位包含作者、版权所有人等的独立的出版者,这充分说明了法国文学繁荣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相关政策和平台的支持。

法国的文学创作与出版质量极高,出版活动极为负责,法国很多的作者、版权所有者和出版单位等都拥有着漫长的历史,有些甚至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传承而来的,无论是出版物的硬件质量,如细腻的纸张,工整无误刷等,还是文学出版物本身的文学价值,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质量水平。

法国还通过立法来保护图书的文化特性。除了《宪法》和《版权法》维护出版自由,保护出版商的利益不受侵犯以外,1981 年法国还通过了《雅克·兰法》,规定: 全国实行统一书价,不许随意降价销售图书,违者将被处以600 - 1300 法郎罚款等处罚。这其中的统一定价是指销售价———书的定价由出版社自主拟定,但书店售书的价格只允许在图书定价5% 的幅度内浮动。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原本难以出版的学术性着作以及非畅销书因销售而受到排挤和压制,进而有效地保护了图书文化的多样性。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都拨出几十亿法郎用于兴建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文化设施。

许多场所建成之后都是免费向居民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培育出了良好的文化文学氛围,维护了国民对图书的热爱,间接地拉动了法国出版业的发展。

从文化渊源上看,灿烂的法兰西文化孕育了法国出版业浓郁的文学色彩; 从文学本体看,文学奖项的多元多方设置成就了文学经典及其营销传播的广泛性; 从出版内部看,出版社的独立品格、出版者的文学情结保证了文学图书的高品位高质量; 从制度层面看,法国良好的出版环境和秩序为文学出版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凡此种种,成就了法国文学出版繁荣不衰的良性发展。法国对文学文化的传承、法国出版商以及政府对文学出版的相应措施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再到出版商的文化使命,我国的出版业要走上与法国文学出版一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穆里埃·德特利.中国女性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形象[J].法国研究,2008(04).

[2]金桔芳.俄耳普斯之路:程抱一小说中的历史与超越[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02).

篇9:生存训练第5课远离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我国城市中最为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会给人们身体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室外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

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嬉戏追逐,乘车时将头手伸出窗外,都可能会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游乐场:很多高速运转的游乐设施可能会导致高空坠落、摔伤或者轧伤的意外:那些看似安全的游乐设施,也可能成为意外伤害的“隐患”:乘坐水上游乐设施可能会发生因嬉戏而落水的意外。

大型商场:光滑的地板以及锐利的柜台边角,可能会导致跌伤或者撞伤;拥挤的人流,可能会引发踩伤或者走失事件。

江河湖海边: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以及大人的陪同下独自去游泳,可能会导致溺水状况的发生。

不要以为只是在室外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在室内同样危险。

室内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窗台。

室内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表现为:中毒、触电、坠落、跌伤、烫伤、刺伤、碰伤、窒息、溺水等。

小贴示:在了解了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以及主要的表现后,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在高发点,更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大部分意外伤害是可以通过增强主观防范意识而避免的。

波比: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几乎无处不在。来得突然,难以预料。虽然可以通过增强主观意识来预防,但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呢?

切割伤及刺伤:先挤出少量血液以冲洗掉伤口上的细菌和尘垢,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对于较大的伤口,止血后用清洁的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烫伤:用冷水(或淡盐水)清洗烫伤部位,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紫草药或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

扭伤或红肿:早期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避免伤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做热敷。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扭伤部位。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被宠物咬伤:应及时清洗伤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要想办法深入内部进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冲洗),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并在24小时内到防疫站注射疫苗。

波比:以上几种处理办法。只针对一些小的意外伤害。遇上比较严重的意外事故,请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篇10: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鼠标;

2.认识鼠标指针的形状; 3.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鼠标操作能力、自学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些简单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电脑,但是对于鼠标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使用起来熟练,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接受的很快,对于拖动等这些方法掌握较好。【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移动、拖动、右键单击操作。【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拖动、右键单击操作。【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啊,和老师一起猜个小谜语好不好?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打一个小动物。)

生:老鼠。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大家都知道了老鼠长什么样子,那么大家看一看电脑上的哪个东西最像老鼠,把它轻轻地举起来。师:好,大家都能找到,那么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呢? 对了,它就叫鼠标,那大家知道鼠标有什么作用吗? 对,鼠标可以操作电脑,那么鼠标到底怎么用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然后认真练习,我们共同进步吧!(板书课题《认识鼠标》)

二、新课教学(一)讲解练习

1、认识鼠标

大家来看,鼠标的外形就像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尾巴”---数据线,因此称为鼠标。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的右键。大家能记住吗?

2、鼠标大家庭

这些五花八门的小东西就是鼠标,它们颜色各异,根据分类的不同,分为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光电鼠标和普通鼠标等。

3、训练小老鼠——使用鼠标

1、握鼠标的基本姿势

右手自然地放在鼠标上,手腕放松,食指、中指、分别放在鼠标的左右键上,其他手指放在鼠标的两侧,中间滚轮可根据习惯用食指或中指操作。

(手握鼠标,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鼠标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开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大拇指放在鼠标的左侧、无名指和小拇指放在鼠标的右侧控制住鼠标。)

(大家试一下,同桌互相纠正;再叫一个同学示范;老师再纠正个别同学的握法)

4、鼠标的基本操作。

1.鼠标指向

移动鼠标,使鼠标指针对准指定的位置。2.用鼠标移动光标

在鼠标垫上移动鼠标,你会发现什么? 生答:„„

师:对,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鼠标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鼠标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鼠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呢? 生答:„„ 师:对,我们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这个箭头就是鼠标的指针,我们也把它叫做光标。

3、鼠标单击动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标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4、鼠标右击

中指在鼠标右键上按一下后,立即松开。任务一: 单击桌面上黄色的文件夹【三年级】,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答:„„

师:这就表示这个文件夹已经被你选中了,也就是说,单击左键可以选中一个对象。

5、鼠标双击动作

不要移动鼠标,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鼠标左键,马上松开,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答:„„

师:对了,双击可以打开一个对象。还没有打开【三年级】这个文件夹的同学,你的动作更快一些就可以了,再试试看吧。(个别指导)

6、鼠标拖动动作

先移动光标对准一个对象,按住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你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任务二: 找到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并把它移到桌面的右下角。(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二)学生自由练习

小组长检查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

通过纸牌游戏进一步巩固练习鼠标的操作方法。步骤: 【开始】菜单

【程序】

【附件】

【游戏】

【纸牌】

首先自己试试看会玩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游戏要怎么玩,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操作要领。(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小结

1.你能说出鼠标各部分的名称吗? 2.你知道鼠标的作用吗? 3.你能说出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 4.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你能熟练的操作吗?

四、拓展延伸

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说说你心中未来的鼠标是怎样的?并画出你的设计图。(板书出示:拓展任务、设计未来鼠标)

篇11: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画图程序设置画纸大小并利用“粘贴来源”命令粘贴图片;掌握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综合运用画图程序和ACDSee制作绘图长卷,这一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应让学生首先对制作绘图长卷的步骤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总体思路,然后重点掌握画图程序中合理设置画纸大小以及 “粘贴来源”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画图程序设置图片大小;画图程序中“粘贴来源”命令的使用;使用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画纸大小并对图片进行拼接。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ACDSee这一图片编辑软件,并学习使用它对图片进行调整、修复以及艺术加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已经学过的ACDSee的一些知识,并使用画图程序来制作绘画长卷。同学们见过绘画长卷吗? 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看课本30页的图1-33《七彩课堂》。这就是绘画长卷,是不是很漂亮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可以使用自己喜爱的图片绘制出一幅美丽的长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活动2【讲授】讲解总体思路

师:要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板书设计)第5课 “绘制”长卷 准备图片:

“裁剪” “曝光” “调整大小”(400*300像素)画图程序中:

准备画纸:画纸高度=图片高度;画纸宽度=所选图片宽度之和 编辑—“粘贴来源”

三、使用ACDSee“添加文本”工具,给长卷添加文字。(事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框架,目的是让学生对制作“绘图长卷”的步骤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清晰的思路)。活动3【活动】操作演示

(一)准备图片(以绘制“春夏秋冬”四季长卷为例)

1、使用ACDSee的“裁剪“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保留最精彩的部分。

2、使用“调整大小”统一设定图片的宽度和高度(如:宽 400像素、高 300像素),并勾选“保持纵横比”。

3、调整图片亮度,使各幅图片亮度统一。

(二)打开画图程序,拼接图片

1、调整画纸大小:画纸宽度为所有图片(四张图片)宽度之和—400*4为1600像素;画纸高度设置为图片高度—300像素。方法:点击画图程序中的“图像“—“属性”,填写宽度、高度值,单位选择“像素“,“确定”。(如下图)

2、粘贴图片:

点击“编辑”——“粘贴来源”命令,在画纸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顺序和位置。师:同学们看清楚老师是怎样把“春夏秋”三张图片完美的放到了画纸上面吗?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最后一张图片“冬”。很好,现在“春夏秋冬“四张图片都已经顺序的粘贴到了画纸上。

3、保存拼接好的图片(命名为“四季”)

(三)给长卷添加文字

1、从ACDSee中打开刚刚保存的“四季“图片,进入编辑面板,点击 ”添加文本“,在弹出的”添加文本“面板中设置文本,如图: 设置特殊效果

设置字体、字号、字色、对齐方式等 输入文字

2、按照同样的方法在相应的图片上制作好“春夏秋冬”四个文字特效,点击“完成”按钮,保存长卷图片。

活动4【练习】学生自己练习

篇12:第5课 参观网络画廊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浏览器的界面,了解Windows标准窗口的组成,学会浏览器的简单操作方法。2.通过欣赏计算机绘画作品,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激发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2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然是电脑绘画的起始课,参观网络画廊,但很多学生都早就接接触过电脑,接触过电脑画图,有一定的基础。经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绘画,对图画的美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用参观渔民画进行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Windows标准窗口的组成,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教学难点:1.网站地址的输入 2.感受电脑绘画的魅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师:我们四小是渔民画的传承基地,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市渔民画在普陀巡展,展览的地点就是我们学校,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渔民画展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在电脑教室里,要可以怎么参观画展呢?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网络画廊。活动2【讲授】交通工具——浏览器

在网络中参观同样需要交通工具,不过这个交通工具跟我们平时的不太一样,它是什么?(PPT出现浏览器的图标)这就是我们在网络中的交通工具,叫做浏览器。大家肯定也经常用到。所以我们要来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子,认识一下浏览器的界面。

你们知道1、2、3、4、5分别叫什么吗?请学生回答。

1.地址栏:只要在这里输入地址,比如百度,学校网站,只要你知道他们在网络中的地址,你就能让浏览器带你过去看一看。

2.标题栏:这里显示的是网站的名称。

3.最小化,最大化,关闭:当窗口最大化的时候,最大化的按钮就变成了向下还原。4.菜单栏:按一下上面的字,就会有菜单下来,所以叫菜单栏。5.内容:显示的是网页的内容。

在我们的电脑中,很多窗口长得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现在老师要换一个窗口来看看你们。换成了计算机的窗口。

考考你,我们经常打开的计算机,你知道这小标出来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吗? 活动3【活动】参观渔民画巡展

接下来,我们就要使用浏览器,参观画廊了,还少了什么呢?(地址)是的,我们需要在地址栏输入画展的地址,老师已经把门票发到了大家的桌面的老师文件这个文件夹中,你们知道双击打开就能参观画廊了。参观的时候,请带着这样几个问题: 1.原来鼠标是什么样子的?鼠标的形状的怎么变化的,此时可以干什么? 2.你在参观时有什么小技巧可以教给大家的吗? 参观完了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发现。生:1.手型,放大镜

2.箭头可以前进和后退,滚动条可以上下滚动…… 活动4【活动】参观计算机绘画

参观了我们学校特色的渔民画,接下来我们要看看用电脑画的图画了。这次,老师把地址放在了PPT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hl.sjm4x.com。你能不能用浏览器参观同学们的电脑绘画展览呢?你要怎么做? 生:把地址输入到地址栏中。

师:请同学们在地址栏输入上面的地址,参观同学的电脑绘画展览。参观的同时,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图片,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可以从色彩搭配,线条,整体感觉,最喜欢的地方等来说一说。

ppt展示评价标准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篇13: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戏曲艺术的代表人物

汤显祖(公元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传奇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临川派的代表人物。以戏曲“临川四梦”(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名闻天下。其中《牡丹亭》是其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戏剧史上又一光辉之作。沈璟(公元1553~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吴江派的代表人物。平生创作传奇作品17部,合称“属玉堂传奇”,今存7部,即《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桃符记》、《义侠记》、《坠钗记》、《搏笑记》。沈璟主张戏剧要注重纲常和提倡本色。他还编写曲谱,论述曲词的唱法和做法,在音律的运用方面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

李渔(公元1611~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金华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娱情乐性是李渔戏剧的基本观念和最高目的。因此他创作的多是儿女风情的喜剧作品,为清初剧坛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审美天地。李渔的剧作合称“笠翁十种曲”,包括《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凤求凰》、《奈何天》、《比目鱼》、《玉搔头》、《巧团圆》、《慎鸾交》。除《比目鱼》外,其余9部均为喜剧。《风筝误》是颇能体现他喜剧风格的代表作品。晚年时系统总结中国戏剧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写出《闲情偶寄》这部戏剧理论的不朽篇章——《李笠翁曲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戏剧理论家,为全人类戏剧文化的积累作出了卓越贡献。除上述传奇作家与作品外,据记载明清传奇作家有700多人,作品近2000种,现存600多种。孟称舜的《娇红记》、梅鼎祚的《玉合记》、郑之珍的《劝善记》、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程馍的《龙沙剑》等都是明清传奇中的杰作。

二、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其艺术形式

京剧的形成:京剧又叫“皮簧戏”,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京剧的形成是在诸腔杂陈、花雅角逐的过程中,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之上,吸收昆腔、京腔、梆子腔以及民间小戏等长处形成的新剧种。皮簧是“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合称。“西皮”源于秦腔,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即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吸收京腔和秦腔,实现了西皮和二黄的第一次合流。道光年间二黄又吸收了“楚调”的汉调,实现了西皮与二黄的第二次合流,即徽汉合流,明末清初统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称为“京调”,民国后称“京戏”,后改称“京剧”。从徽汉合流到京剧最后的定型有三个转变:一是由旦角担任主演改由生行为主导的演出格局;二是由诸腔杂陈改为西皮、二黄统领的局面;三是演唱和念白的语言转变为北京地方方言。促进和推动三个转变过程的,是被誉为“老生三杰”的京剧第一代代表人物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体现在以老生为主的剧目上。同时期的生行徐小香、旦行胡喜禄、净行庆春圃、丑行黄三雄和杨鸣玉等在徽汉合流创造京剧的历史过程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后的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被誉为“老生新三杰”或“新三鼎甲”,在继承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发挥和创造,加快了京剧走向成熟的步伐。京剧的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唢呐、海笛等管弦乐器以及鼓、板、大锣、铙钹、堂鼓、星等打击乐器。

正是由于地方剧种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由诸多声腔相结合而形成综合性新剧种的现象。京剧的形成就是这种综合性剧种中综合程度最高、最具实力、最能体现这个时代审美风尚的一个剧种。

摘要:在改良昆腔和传奇作品空前繁盛的影响下,各地方剧种也风起云涌,异常活跃。据1983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中国戏曲剧种表》的统计,形成于清代的地方剧种就有近200种,为如今的戏曲艺术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篇14:第5课 自由与创造力

游戏一 自由联想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和父母。

道具:一大张白纸,笔。

玩法:

第一阶段

·孩子从身边随意挑选一个物件,作为起点,把它写或画在纸的正中央。

·孩子和父母轮流说,由这个物件而想到的其他事物(包括人物),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把想到的事物写或画在纸上(大家认为合适的位置),并与起点事物连线。

·每人每轮说一个,轮到时如果说不出,就算退出游戏,看谁坚持到最后;如果大家都能一直说下去的话,就写或画到这张纸被填满,游戏才结束。

Tips:

·所谓关联性,可以有很多种类,比如形状相似、颜色相同、高低胖瘦差不多,名字中有一个字是谐音……对关联性的想象,本身就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事情,说实话,做起来就会知道,大部分孩子都比父母要来得厉害。

·联想到的事物该放在纸面的哪个位置?与起点事物的远近距离及方位关系如何?也可以对这些事情进行一番探讨。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这个过程要尽可能做得开放;提出各种可能性及其理由(哪怕看起来很荒谬),最终选定哪个位置倒是无所谓的,关键在过程。

·如果要玩得复杂点,在连线时,还可以挑选不同颜色的笔来画,同样的,要求说出之所以挑选这种颜色的理由。大家也可就此探讨一番哦。

第二阶段

·数数共列举了多少个事物(人物)?

·看看这些事物(人物)之间有没有关联性(除了都和起点事物有关以外)?换一种笔(比如刚才用的是圆珠笔,现在用钢笔),在有关联的事物间也画上连接线。还是轮流,每人每次画一条线,要提出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轮到时,画不出线来就要退出游戏,看谁坚持到最后。

游戏二 一百万个为什么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和父母。

道具:几张硬板纸,剪成孩子喜欢的各种形状,每张都画上一个大大的、颜色鲜明的问号;一大张白纸,笔。

玩法:

·每个人都举着一个问号,自由地走动。

·孩子和父母轮流把问号放在某件东西(或人)上面,然后提一个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冰箱要做成方的(而不是圆的)?”

·把问题简单记录下在大白纸上,并注明提问者,先不用给出回答。

·轮到时如果提不出问题,就要退出游戏,看谁坚持到最后;如果大家都能一直说下去的话,就到这张纸被填满时,游戏结束。

·数数总共提了多少个问题?

游戏三 问题的n种答案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和父母。

道具:游戏二的记录。

玩法:

第一阶段

·从游戏二提出的问题中先挑选一个,孩子和父母轮流给出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猜想也可以,轮到时如果说不出,就要退出游戏,看谁坚持到最后。

·总结这个问题大家给出的答案,将每个人给出的答案数量记录下来。

·再挑选一个问题,继续游戏。

·直到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都被讨论完毕,或到达既定游戏时间(如30分钟)。

第二阶段

·计算每个人给出的答案总数,数量最多者获胜,给予“创造之王”的称号。

·在身边寻找一件能够体现出“创造之王”风范的标志物,授予游戏获胜者(如一个锅铲,最简单的设计,却能做出无数种美味,“创造之王”就举着它,拍张照片……)。

游戏四 说不尽的故事

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和父母。

道具:几张白纸,笔。如果能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纸,或3个不同形状的小盒子,就更好了。

玩法:

第一阶段

·先写下一些人物,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故事里的,甚至可以是编造出来的,对于编造的人物,要赋予他一定的性格特征。孩子和父母轮流说,每张纸上写一个,把它们放在一起。

·然后写下一些地名,方法如上。尽量不要和刚才写下的人物有关。

·然后写下一些事情,方法如上。可以是最普通的,比如喝茶;可以是最不可思议的,比如学习穿墙,尽量不要和刚才写下的人或地点有关。

·最后写下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麻烦事,方法如上。尽量不要和刚才写下的人、地点或事有关。

第二阶段

·在人、地、事、问题4个组,各抽取一张纸。

·每个人都要用抽得的4个元素编成一个故事。

·说故事的先后顺序,可以用比如抽签、剪刀石头布之类的游戏决定。

·前面的人已经说过的情节,后面的人就不能再说了。

Tips:

·如果一轮说完之后,又想出新故事,那么再说一轮。进入到这个游戏程序后,说不出故事的人就要退出游戏,看谁留到最后。

游戏五 问题的n种解决

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和父母。

道具:游戏四里抽到的4张纸。

玩法:

第一阶段

·对于遇到的问题,在限定基本元素(人、地、事)的基础上,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依然是轮流说,说不上的就退出游戏。记录下每个人所说的解决方案数量。

第二阶段

·添入一个新人物——自己。再来构想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自己的加入,能提供些什么新方案?

·还是轮流说,说不上的就退出游戏。记录下每个人所说的解决方案数量。

第三阶段

·计算每个人所说的解决方案数量的总和,数量最多者获胜,给予“创造之王”称号。

·在身边寻找一件能够体现出“创造之王”风范的标志物,授予游戏获胜者。拍照留念。

Tips:

刚开始游戏时,孩子不一定能很快进入状态,当孩子无法给出解决方案时,父母可以适当给些提示;游戏中,爸爸或妈妈也可以先示弱,让孩子获胜几次,增加孩子玩游戏的兴趣,等孩子渐入佳境后,再和孩子真正地斗智斗勇。

作者简介:

上一篇:暑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下一篇:园林景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