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散文

2024-04-30

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散文(精选2篇)

篇1: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散文

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散文

每当听到电话那头嘟嘟的盲音,我才从回忆中回到现实。妈妈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亲切的声音我再也不可能听到了。如今想想,那时候妈妈在电话里的唠叨,都成了心中回味悠长的甜蜜。

都说二月二龙抬头,可就是在三年前那个龙抬头的日子,妈妈却向病魔低下了头。她曾是那么的坚强乐观,可她却没经得住病魔的折磨。离开了她曾经相依为命的儿女,告别了曾给予她苦难的世界,告别了她给儿女苦心经营的幸福温暖的家。从她离开我们兄妹的那一天,我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了。从妈妈离开我那天起,我就再也做不成女儿了。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做妈的女儿,只是别让妈妈再受那么多的苦,让她也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少份儿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过节的日子,是回家的日子。每当过节,我就会有购物回家的冲动,想着给妈妈买件喜欢的衣服,去超市买些罕见的水果。不为自己的孝心,只为增加妈妈幸福的感觉。三年来,每逢节日,尤其是到春节,母亲节,中秋节这几个重大的节日,我的心就刀割般的痛,不愿踏进超市,商场。因为我的妈妈再也不需要我的礼物了。记得妈妈生前,每当我送她礼物,妈妈总是说,妈老了,好吃的咬不动了,衣服有几件就够了。只要你们兄妹几个平安健康就是给妈最好的礼物。无论我给妈的礼物多么不值钱,妈妈总是那么知足,和谁聊起来,她总说没白拉扯我们兄妹几个,还会把我们买给她的好吃的东西分给邻居老太太们,我知道她是在变相夸我们兄妹孝顺。她对儿女无所求,她给我们兄妹的却是一生享用不完的东西-----幸福的生活,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坚强、勇敢、乐观。

我说,妈妈只有这次是自私的,妈走了,妈把家的温馨带走了。她把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我们,剩下的只是那间冰冷的房子。我再也不愿回到那冰冷的房子。因为没有了妈,那还是什么家?妈走了,看妈的日子也改了,冰天雪地正月初三,我们兄妹几人就会带上春节各自准备的`饺子、肉菜,水果,酒水去看望长眠于地下的妈妈。阴雨绵绵的清明,我们会给母亲的坟上添上几锹新土,草木深丛的七月我们会为母亲捎去纸钱,农历的10月我们会为妈妈准备好寒衣。可做的这所有的一切只会增加我们对妈妈的思念。不愿走进那间老屋,可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得回到老屋。在那间房子里,我们翻看母亲的相册,感受着妈妈在世时的那份欢乐和幸福;我们姐妹五个围在妈妈的周围,听妈妈讲我们的父亲,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那温馨动人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那时候每当过节回家,妈妈就会留我们住一晚上,把给我们准备好的干净被褥抱出来。妈妈不识字,在各自的被脚上绣上1、2、3、4、5的数字,做好记号。过节前几天,趁着晴天就把被子晾晒好了。我们姐妹睡在母亲的两旁温暖的被窝里,被窝带着太阳的味道,更多的是散发着妈妈那亲切熟悉的味道。我们说话唠嗑。有时会聊多半个晚上。第二天,天还不亮,妈妈就给我们准备早饭了。我们姐妹几个睡到自然醒,妈妈把洗脸水也为我们准备好了。如今的我们去坟上看完妈妈,回来看完从小长大的家,只好各自怀着悲伤地心情回自己的家了,那时妈妈还会把我们送到村子的十字路口,大姐往北,三姐和小妹往西,我和二姐往东,妈妈一会儿向北招手,一会儿向西挥手作别,一会儿冲着我们背影,我不敢往回看,热闹过后妈妈的身影是那么的孤独凄凉。过节了,没人再会给我打一个电话,问我哪一天回家,没人再留我们住在那个熟悉的家,那个能成的下我们母女六个人大火炕上。

如今,生我养我的家没有了,公婆又给了我家的温暖。我羡慕老公每天可以给爹娘打一个电话,因为不管多晚,婆婆总是抓起床头的电话,给老公说:“儿子,娘没事,忙你们的吧,打长途挺费钱的。听天气预报说,北京要降温了,多穿点儿,出门办事,少喝点儿酒。”老公点着头,给娘报着平安。妈离开了我,婆婆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我也把没来得及给予妈妈的爱,给予婆婆。因为结婚二十年来,我和公婆之间已不是我和老公婚姻感情连起来的关系那么简单。我和他们早已幻化成了一种不离不弃的亲情。如今,我能为公婆做点儿什么是我最大的快乐。白发苍苍的老娘给予了我另一个家,每次回去看望公婆,娘总是把香喷喷的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我们跟前,然后看着我们把一个个饺子放进嘴里,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对老公说,有娘真好,有娘就有家。无论离家多么遥远,无论北京的工作多忙,老公过一段时间就对我说,该回家看看了。因为在几百里外,有一个小村庄,小村庄里有生他养他的爹娘,有他魂牵梦绕的家。

我们每次从老家回到北京,做得第一件事儿,就是给爹娘报个平安,因为没有这一声平安,他们会一直听着电话,不肯睡觉。有了妈妈离世的先例,我再也不会找任何理由减少回家的次数,再不会找任何借口不去为公婆多做点什么。不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后半生的遗憾。

现在,儿子离开北京去邯郸上大学了,邯郸距离老家比离北京要近一半的路程,每次儿子总是路过老家的车站直接回到北京。儿子回来,邻居给儿子开玩笑,离老家那么近,怎么不直接回老家?儿子笑笑说,老家是爸爸妈妈的家,爸爸妈妈在北京,北京才是我的家。借儿子的话讲,有妈的地方才是家。

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有家才有根,我们才会站得稳。

篇2:有妈的地方就是家

儿子犯罪

今年58岁的刘晓梅原来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第三中学的副校长。1999年8月25日,她接到了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寄来的刑事判决书副本:张玉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当时50岁的刘晓梅肝肠寸断:难道年仅19岁的儿子余生将在阴暗的大墙内度过?她双手捧着判决书,懊悔和自责的泪水很快流满双颊。

张玉龙1980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父亲张传照是某汽修厂的工程师,母亲刘晓梅是一名中学干部,还有一个姐姐叫张欣,是当地法院的一名法警。张玉龙从小就聪明可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升入高中后,由于父母整个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对儿子的生活与学习日渐无暇过问,致使张玉龙的情绪有些波动,开始迷恋上网,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以致在1998年的夏季高考中落榜。张玉龙在家待业时,整天无所事事,因闲得无聊,便隔三岔五出入于网吧、酒店,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1998年11月5日,张玉龙瞒着家人到山东省枣庄市去会网友小丁。11月8日夜晚,他与小丁在一家酒店就餐时,从外边进来一个穿着时尚的男青年,也许是无意中踩了一下小丁的脚,小丁骂了那人一句,那个小青年也不是什么善茬,也污言秽语相向。张玉龙见状上前阻拦,与那男青年发生口角并撕打。撕打中,张玉龙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那人猛捅了一刀,致其当场死亡。张玉龙随后被捕,被羁押在当地看守所。

张传照和刘晓梅得知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一下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与欢乐。夫妻俩经常闷在家里不敢出门,他们惧怕邻居们投来鄙视的目光,女儿张欣也一度不愿去单位上班,因她无法回答同事们的关切询问。张传照、刘晓梅曾先后三次到山东枣庄市某看守所要求探望儿子,均未得到看守所干警的允许。

张玉龙在拘留所内数月不见父母一面,误认为自己犯下重罪后,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爱他了,对他彻底不管了,情绪一度低落到了极点。可他哪里知道,他的父母正在为他的事四处奔走。法庭开庭前,他们花重金从南昌市聘请来一名资深律师,并倾尽家资筹集了25万元,赔偿给被害人家属。

1999年8月,张玉龙故意伤害致死人命一案在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审理,法庭鉴于被害人也有过错,且被告人家属积极赔偿了被害人家属的损失,已经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再加上被告人张玉龙确实有了悔罪表现,便一审从轻判处张玉龙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张玉龙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随后,他被关押在山东省滕州市监狱服刑。

儿是娘的心头肉。张玉龙入监后的日日夜夜,刘晓梅每时每刻无不在挂念着儿子。有多少次,她梦中听到儿子对她说:“妈妈,儿子错了,您不管我了吗?”不久,她收到张玉龙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爸爸,妈妈:儿子对不起你们!儿子在这里给你们叩头了。想起以前儿在家中时,你们是那样的疼爱儿子,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想要啥就给买啥。我犯了罪后,你们又在哪里?儿子怎么看不见你们的踪影!是不是嫌我给你们丢了人,对我不管不问啦?

“爸,妈,请原谅儿子今生不能给你们尽孝了,无论我是生是死,不用你们管,也不用来看我,全当没有我这个儿子吧……”

看了来信,儿子的每一句话都如一记重锤敲打在刘晓梅的心坎上,特别是儿子的误解和赌气,更令她痛不欲生。儿子再怎么着,也是自己的儿子,母亲什么时候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儿子不管呀!

刘晓梅开始向腾州监狱提出申请,要求到监狱探望儿子,时间从萧瑟的秋季走向冷酷的寒冬,又从寒冷的冬天来到冰雪消融的初春。2000年4月,刘晓梅终于被批准允许到监狱探望儿子。一接到通知,她就激动得一宿没有睡好,匆匆打点好行装后便和丈夫、女儿一块乘车赶到山东省腾州监狱。

陪儿“服刑”

与儿子见面前,刘晓梅特意买了儿子最爱吃的香蕉和豆沙包。一见面,张玉龙就气呼呼地说:“我不用你们管了,来看我干啥?你们带来的东西都拿回去吧!”刘晓梅脑子“嗡”地一声,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刘晓梅对儿子哭诉道:“儿啊,谁不管你、不要你啦!自从你犯了事,妈妈没有一天不在惦念你,食无味,夜难眠,眼泪都哭干了。我与你爸爸来了三次,因为看守所有规定,在被羁押人判刑之前,不准家人探望,才没有见到你。为了救你,我和你爸爸花费重金从南昌请了大律师,又赔偿了受害人家属25万元,你才得到政府的宽大,从轻给你判了无期徒刑……”

稍停片刻,刘晓梅又心痛地盯着儿子说:“你走到这一步,首先是爸爸和妈妈的错,没有教育好你,妈妈对不起你。”张传照也在一旁哽咽着说:“养不教,父之过,是爸爸不好啊!”

刘晓梅又继续嘱咐儿子道:“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才走到这一步。这不要紧,政府不是还给了咱改过自新的机会吗?只要你能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还是妈的好儿子。”

渐渐地,刘晓梅感觉到似有一种无言的疼痛在折磨着儿子的内心,他眼中噙着悔恨的泪水,缓缓地说:“爸,妈,儿子错怪你们了,我一定配合政府好好改造……”说完,张玉龙拎过物品,身影慢慢地消失在刘晓梅暗淡的视线中。

通过这次探监,儿子的悔悟更加坚定了刘晓梅对儿子那份不舍不弃的牵挂与信心,她相信儿子的本质并不坏,只要能帮助他好好改造,他一定能重新做人。此后,刘晓梅经常给腾州监狱干警打电话,了解儿子的改造情况,拜托他们严格要求儿子,并留心儿子的生活和改造情况。监狱干警也在电话中说,自打她探视了儿子后,张玉龙的情绪比过去明显好了许多,能积极地接受改造了。

狱警的话在刘晓梅的心海激起阵阵浪花,她相信温馨的母爱和浓浓的亲情是帮助儿子改造的一剂良药,能促使儿子早获新生。从此,刘晓梅每隔两三个月就去山东探望儿子一次。尽管如此,在2000年11月的那次探视时,张玉龙仍然对她说了这么一句话:“妈妈,我一个人在山东真的好孤独,我好想家……”听到儿子的这一句肺腑之言,刘晓梅顿时感到五内俱焚,她哽咽着对儿子说:“妈妈何尝不想天天陪在你身边!妈妈现在是恨不能天天呆在这儿不走啊!”

刘晓梅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狱警就是有八个胆,也不会将她一个不犯法的公民关在监狱的。探视过儿子的当天下午,刘晓梅又坐长途汽车返回江西。随着汽车的颠簸,她想,从江西吉安到山东滕州将近1000公里,老这样来回折腾也不是办法,身体劳累不说,时间长了经济上也吃不消;更重要的是,自己虽然呆在家里,但心思每时每刻都在儿子身上,而儿子也在天天想家,影响了改造,怎样才能结束这“两头拽”的日子呢?想了一路,刘晓梅下定了决心:提前办理内退手续,来山东滕州陪儿子一块“服刑”!

她的这一决定得到丈夫和女儿的支持,邻居们也都十分感动,大家竟相送钱送物送她上路。临行前,张传照、张欣都泣不成声,张传照哽咽着说:“这回可苦了你了,一定要保重,我和女儿在家等待着你和儿子早日归来团圆……”

由于这场变故,刘晓梅一家的积蓄已被掏空不说,还欠下了近10万元的债务。2000年9月2日,她来到山东滕州市郊,在郊区以每月60元的租金租了间民房住下。因没有资金又不能做其它生意,她只得买了一架修鞋机,在离滕州监狱不到50米的街上摆了个修鞋摊,为的是能在此长期生活下来。她一边修鞋,一边经常去监狱探望儿子。

刘晓梅多年来从事的是教师职业,对于修鞋这一手艺,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况且刚从江西来到山东,人生地不熟,一时很难揽到活。她便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修鞋培训班,经过刻苦学习,初步掌握了修鞋技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修鞋时,当然是吃了不少苦,比如钉钉子,一不小心锤子就砸在手指头上,钻心地疼,紫泡马上就会起来,还招来顾客的嘲讽,但她却全不在意。每逢节假日,修鞋的人多,她只要往鞋摊前一坐,几个小时就甭想起来,一天下来几个手指头一度被绳子勒得个个都有血口子,白天倒不觉得痛,一到晚上睡觉脱衣服时,手指都不能打弯了。时间久了,手上先是脱了白花花的一层皮,接着就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也就不觉得疼了。

就这样,她在滕州一边修鞋,一边每个月坚持到监狱探望儿子一次。她对儿子谎称自己在滕州找到了一份比较不错的家教工作,生活不错,收入也高,让儿子安心改造,不用担心妈妈。每次来,她都用修鞋赚来的钱给儿子买好多好吃的食物和励志类书籍,使儿子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

尽管刘晓梅每天起早贪黑,一天修二三十双鞋,但收入并不多,因为她的收费标准比较低,一般大一点的毛病每双才收1至2元,若是小一点的毛病,只收三五角钱或免费为人修理。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招来个别人的刁难,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

2005年12月,有个留着长发的男青年修好鞋后,不但不给钱,还说修得不如意,口中不三不四地骂着,还要将修鞋机砸坏,引来了一群围观者。幸好滕州监狱的一个名叫刘志远的干警路过,上前制止了男青年的粗暴行为,并认出了刘晓梅,深受感动,便给刘晓梅拍了张修鞋的照片,拿到监狱的宣传栏上作宣传。他还对张玉龙说:“张玉龙啊张玉龙,你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来滕州哪里是找到了好工作,而是在监狱外摆地摊修鞋,为的是用母爱和亲情唤起你对新生活的渴望。你一定要积极改造,争取减刑,不然的话,如何能对得起你这位挚爱着你的母亲!”

张玉龙如梦初醒,泪水像开了闸的长江水,奔涌而出,孩子似的大声哭泣起来,向着高墙处大声呼喊:“妈妈,妈妈……”他终于明白了妈妈不远千里来山东滕州的一片苦心,进一步加深了对妈妈的理解和爱。

等儿回家

亲情,是人世间最朴素最自然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感情,正是因其朴素自然,有人常以为它理所应当,受之坦然。这时在张玉龙的脑海中,越来越感觉到他受之不那么坦然和理所应当了。他在脑海中极力搜索着自己犯罪的前前后后,自己的一时失足给整个家庭特别是妈妈带来的巨大磨难,悔悟之情再次油然而生。他拿起笔,又给妈妈写下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您的事儿子全知道了。这几天来,儿子更思念和挂牵您了,一次次流下悔恨的泪水。是呀,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可儿子曾一度错怪了您。是您,给了我生命,并将我养大,从小教我自立自强,做个好人,我却没有记下您的话,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游手好闲的恶习,最终滑向了犯罪的深渊。我犯罪后,您毅然辞掉心爱的教师工作,千里迢迢来滕州摆地摊修鞋,陪儿服刑,受尽艰辛而不屈不悔。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给了我继续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母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作为感受到母爱、感受到亲情的人,应该学会感恩、报答。放心吧,妈妈,儿子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出狱,决不辜负您对儿子的一片殷殷期望……”

看了儿子托人捎出来的信,刘晓梅似长期在黑暗中跋涉的人,瞬间又看到了一线曙光,她感到儿子真的懂事了,进一步增添了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也更加激发了她教育感化儿子,帮助其走向新生的意志与热情。

2006年6月,为能使更多的犯罪青年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与母爱的伟大,鼓励他们早日走出高墙踏上新生活,她应监狱干警之邀,来到滕州监狱,给所有的青少年服刑人员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

她联系自己的家庭和儿子犯罪后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了题为《当相思树离开的时候》的报告,所有在场的干警与犯人听了那如泣如诉的动人诉说,无不激动地一次又一次地为她鼓起热烈的掌声。

报告的末尾,刘晓梅以一名教师的睿智说了一段精辟而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话:“孩子们,监狱的高墙虽然将母子的视线隔断,但墙外母亲的心同墙内的儿子心是永远息息相通的,她像一株矗立在天地间的相思树,没有一天不在餐风饮露,盼望着儿子早日回归依偎树下。当相思树绽开她那星星点点鹅黄色小花的时候,身在高墙内的儿子是看不见的,但作为母亲一定会让儿子的心感觉得到,因为那是我们母子用亲情的力量浇灌出来的,相信我们母子一家团聚的日子一定会早日到来……”

这些大多与张玉龙同龄的青少年服刑人员,都被感动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们不约而同地高声向刘晓梅保证:“请您放心吧,妈妈!我们一定配合政府积极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回到母亲的怀抱!”

7年来,张玉龙没有让妈妈失望,在组织和亲人的多方教诲下,他在狱内安心改造,表现突出。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他通过练习打乒乓球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一直都是狱内的文体骨干。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乐理知识,由他自己创作和演出的文艺节目《亲情让我们心有所属,爱有所归》,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监狱系统的文艺汇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监狱的嘉奖,多次被评为服刑改造积极分子,先后四次获得减刑奖励,刑期已从原来的无期徒刑减为15年。

“您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温存,您是我永远解不开的疑问,您是我走路时远处的一盏灯……啊,母亲!”刘晓梅每当读到儿子张玉龙写的这首诗,想起这些年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不禁为当初自己来滕州陪儿服刑的选择而深感欣慰。

2007年7月3日,刘晓梅在又一次探视儿子时,深情地说:“儿啊,再过几年,妈妈陪你一块回家!”

上一篇:三鹿集团失败案例评析下一篇:物业服务提供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