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

2024-05-10

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通用13篇)

篇1: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

周末回家,堂屋角落垒放着一堆红薯。

又到了吃红薯的时节了!

蹲下细看,红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只有拳头大小,像缩起头的大蜗牛;有的中间胖两边瘦,像先被吹破后又被两边扎住的气球;有的两只长在一起,像双胞胎·····有的漂亮,表皮鲜红亮丽;有的丑陋,表皮斑驳……红薯家族真是人才辈出呀!

红薯的种植并不复杂,夏季,从培植的种薯苗上剪下一株株红薯茎叶,家乡人称为薯秧,然后把薯秧插入一垄垄菜畦,不用打农药,只要放点煤灰柴火灰或复合肥,过不久,红薯就会生茎长叶,长出果实,伸展蔓延至整个菜园。

红薯叶很美!椭圆形的绿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麻麻,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像铺开的绿毯子。拨开繁密的绿叶,就可以看到嫩绿的薯茎,细细的,高高的,一根根整齐排列在蔓延着的薯藤上,像扎着丸子头列队站好的小女生们。红薯的花开得少,偶尔一朵两朵白花也是深藏在密密的叶子下,像娇羞的小姑娘。

红薯全身是宝。薯叶薯茎果实都可以食用。很多早晨,母亲总是把沾着露珠的红薯茎叶摘回来,把它们分别放上猪油清炒,薯叶的叶梗看上去坚硬,但吃起来味道与空心菜类似,但比空心菜入口更爽滑。薯茎炒的时候先把包裹的绿皮撕掉,再切成一段一段,炒出来又脆又甜,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我更喜欢吃薯茎。

红薯的果实生长在地底下。当薯叶金黄,薯藤干枯之后,乡人们便把薯藤割去,用锄头挖出地下的果实。挖出来的红薯往往根须相连,有时一条根须上挂着一串大小不一的红薯,有时一串有四五个,原来地底下还藏着这么一个神秘的红薯王国呀!

红薯可以直接食用,用嘴咬,咬起来有点费力,但其味道甘美与苹果极似。而乡人们更喜欢吃熟的红薯。人们往往把红薯放锅里蒸,我喜欢母亲把红薯与饭一起煮,吃红薯拌饭,酥软香甜,美味至极!

最爱的还是小时候的柴火灰闷红薯。天寒地冻时节,奶奶总会在专门生火取暖的小屋里燃起红彤彤的柴火,又把油茶壳倒入火坑,茶壳燃尽便把灰尘推至一旁,当灰尘成堆时,我便会把红薯埋入一旁的茶壳灰。闷红薯的时间较长,但我总是迫不及待想吃,不时地用火钳扒出来按按,看是否松软,而这时奶奶总会笑我扒出来次数越多越不容易熟透。终于,浓郁的熟红薯香味传来,薯香与油茶壳的香味交织,整个小屋便氤氲在醉人的醇香中。扒出,却发现表皮有点焦黄。不管了,匆匆拍拍红薯外面的灰尘,瓣开熟透的红薯,刚出炉的红薯太烫了,于是我一边吹气,一边不停更换着手拿着,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黄灿灿的果肉闻起来比蒸熟的红薯香味更醇厚,吃起来味道更鲜美。总是吃完中间并不解瘾,于是又常常把沾着灰尘的薯皮也吃光了。

现在,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五个年头,我再也没有吃过柴火灰闷红薯了,现在每次闻到燃烧着的油茶壳与闷熟的红薯交织的醇香,我就会想起那红艳艳的油茶壳火光,想起温厚慈祥的奶奶,想念那温暖的童年!

红薯是艰苦年代家乡的人们主要的粮食,后来又是喂猪的饲料,而现在,红薯已经是经济作物,除了直接食用,红薯又被加工成薯片等食品。红薯的营养价值也很高,除了通肠胃促消化的功能外,还被誉为植物界的“抗癌大王”呢!

我爱家乡的红薯!

篇2: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

红薯种在山上的不起眼的角角落落里,那是勤劳的人们开垦的荒地。每年出红薯,我都会积极参加,一大家子人,有说有笑,拉着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架子车,走在山间小路上,前拥后簇、其乐融融。说句实话,我对红薯可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辈们!红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拯救了我们整整两代人的性命。“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一点都不夸张!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家乡山上的土地异常的贫瘠,加上天灾人祸,地里种上的庄稼几乎年年都是颗粒不收。谁家没有饿死过老人?!谁家没有饿死过孩子?!父亲回忆说,他十二岁时正是六一年,我的爷爷就是那一年被饿死的。那一年的春天,门前的几棵槐树就是长不出叶子来。那是因为,父亲和他的同龄人天天除了睡觉就是守在各自“霸占”的槐树下,眼巴巴的等着树发芽,发一个芽就掰掉一个芽,填进了似乎永远都哄不饱的肚皮。而我们小时候就幸运多了,这所有的幸运,都是红薯给的!

智慧的人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了山上的带着石头疙瘩的红色红壤,种正儿八经的小麦玉米不行,种红薯却是年年丰收,红薯不但长得个大,而且还非常甘甜,更重要的是能抵挡饥饿。最让人揪心的温饱问题就因为放弃盲目的种其他粮食作物,改为大面积的种植红薯被解决了!从此红薯就走进了一方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有了红薯便不再挨饿!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红薯汤”是一日三餐中的早餐和晚餐,“红薯汤”最简单实惠了。把红薯洗干净即可,很多时候连皮都不舍得削去,切成不大不小的疙瘩·,放在水中煮。煮熟之后,一边吃着又甘又甜的红薯,一边喝着煮红薯的水。这样的“红薯汤”吃喝上两大碗,既不饿了,也不渴了,两全其美。

“红薯馍”就是把红薯切成片晒干后,磨成红薯面做的馍,是为了减少只喝“红薯汤”时的单调而准备的,或者说是为了那些喝“红薯汤”喝不饱的人准备的。一般有三种做法:一,烙成饼。二,捏成窝窝头。三,蒸成大黑馍。

与红薯有关的面食也是值得一提的。

首先就是红薯面条!用红薯面做面条和用白面做面条是大不一样的,必须要把水烧开,放上碱面,把红薯面放在烧开的碱水中煮,只有这样煮上一段时间的面才能和成团、才能擀成面条。做好的红薯面条浇上蒜汁、撒点芝麻盐、煮面条时随锅再放些青菜,现在想来,也是人间美味!再一种面食洛阳话音叫“饸烙”,样子有点像现在的“担担面”,只不过是黑亮黑亮的,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好吃!用蒜汁凉拌好吃,放些葱姜蒜用油炒更是好吃的不得了。

人们绞尽了脑汁,发明了太多关于红薯的吃法,以刺激刁钻的食欲。然而纵使吃法再多,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翻来覆去,被骗进肚皮的还是一个红薯!所以,天天喝着红薯汤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喝一次大米汤;啃着红薯馍的时候,想着黑馍馍要是能变成白蒸馍该多好;吃着红薯面条的时候,梦想着白面条的味道……可是,家里除了红薯汤就是红薯馍,连生的红薯,也被充当了我们童年里无奈的水果!

红薯养育了我们,吃的久了,自然就吃出了感情,我们从小就知道谁家都离不开它。可是吃得太久,也生出了许多怨恨!

每当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闹着不吃饭的时候,我们的母亲便开始拿红薯变着花样哄我们,发挥着作为母亲的聪明才智。母亲把红薯切成薄片,放在一种叫“鏊子”的圆形铁皮上,点上火来像烙饼那样的烙,不停地翻过来翻过去,直到两面都金黄金黄的时候红薯片就熟了,散发着诱人的甜香,让人欲罢不能!

母亲有时把过年才舍得用的红薯淀粉拿出来,熬上一锅热的时候像浆糊、冷却后就变成凉粉的美味,凉拌了给全家吃,或是做一锅热乎乎咸乎乎的凉粉汤,吃了一碗又一碗,想再多吃一碗时,母亲会制止我们说凉粉吃多了不好消化!我们总以为母亲是怕我们吃得多骗我们的,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不好消化呢?好消化得很!

而烧红薯,我们小孩子自己都会做的。那时,家家户户用一种叫“锅头”的自己造的炉子烧水做饭,“锅头”上面是做饭的锅,炉膛里燃烧着砍来的木柴,炉膛下面掉下来的带着温度的微微发红的·柴火灰就是烧红薯的最佳材料,大人们忙着准备做饭,孩子烧火。我们一边烧火一边往柴火灰里埋上几个小个头的红薯,饭做好了,红薯也烤熟了。把红薯从灰堆里扒出来,不怕热不怕烫的剥开烧得黑黑的红薯皮,无与伦比的香便迎面扑来,逼得你不由自主先咽几口口水……

就是这样!红薯不但养育了我们,还点缀着我们贫穷却充满了希望的生活!

现在,农民的生活好了,鸡鸭鱼肉、大米白面也不那么稀罕了,倒是在农村红薯种的越来越少,对红薯生出了许多更深的感情。如果哪一年不种点红薯,整整一年好像过得都不太踏实似的。喝不到红薯汤了,馋!吃不到红薯面条了,馋!走到大街上闻到烧红薯的味道了,馋!看到超市柜台上摆着的明知是惨了假的凉粉,仍然是不由自主的一个字,馋!不种点红薯,好像就没有了主心骨似的!可见红薯对我的影响有多深!

估计父母和我的想法差不多,所以,每年我们家都会留出来哪怕一小块地,虔诚的如那年那月,种上我们对生活的希望!

作者:马俊利

篇3: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

红薯是龙山县主要粮饲作物之一, 常年栽插面积8 666.7hm2, 鲜薯产量15.6万t左右。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 红薯作为养殖业饲料主要来源的传统用途正发生改变, 正朝着淀粉加工、特色食品和体闲食品生产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形势, 从2005年开始, 龙山县加大了对红薯产业的开发力度, 狠抓了高淀粉红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品种更新前红薯生产状况

1.1 单产提高缓慢

近20年来, 龙山县红薯产量增长不明显, 单产水平保持在18 t/hm2左右, 相对于其他粮饲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 (水稻单产增长40%左右, 玉米单产增长50%左右, 马铃薯单产增长30%左右) , 红薯生产受到冲击。

1.2 品质差, 加工利用率低

2005年以前, 龙山县红薯当家品种主要有胜利百号、南薯88等, 淀粉含量8%~16%, 出粉率低, 加工成本大, 每年用于酿酒、加工淀粉的鲜薯不足5 000 t, 仅占红薯总产的5%左右。

1.3 粗放经营, 农业措施不到位

在大面积生产中, 农户普遍施用单元素氮肥, 同时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即“有薯挖薯, 无薯割藤作饲料”的影响, 栽插规格、起垄标准、提藤除草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操作不到位, 产量不稳定。

2 更新良种在生产中的优势表现

2.1 增产幅度大

2005年以来, 从河南、湖南农大等地引进优质高产红薯良种豫薯868、SL-19等10余个, 10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 666.7hm2, 平均单产35.1 t/hm2, 比当地其他品种产量翻1番[3]。

2.2 有效改善红薯品质

推广应用的红薯品种淀粉含量都在25%以上, 出粉率超过20%, 是当地其他红薯品种的2倍, 2007年新引进的红薯品种湘福一号、豫薯王淀粉含量高达33%, 出粉率高达30%, 品质更优。

3 品种更新效益显著

3.1 促进薯农增收

按加工企业收购鲜薯价0.6元/kg计, 良种红薯产值21 060元/hm2, 纯收入11 760元/hm2 (成本9 300元/hm2) , 比老品种红薯产值7 740元/hm2 (按市场价0.4元/kg计) , 纯收入1 590元/hm2 (生产成本6 150元/hm2) , 增产值13 320元/hm2, 增纯收入10 170元/hm2。

3.2 带动加工业的发展

一是带动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 龙山县金山实业公司因红薯品质提升, 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企业增效显著;二是带动淀粉加工业的发展, 2010年末, 以红薯为主要原料年加工淀粉2 000 t以上加工企业8家, 品种更新前只有3家;三是龙山县正在筹建年产2万t精白淀粉、5 000 tα淀粉的龙头加工企业;四是30%的种植农户加工粗淀粉, 实现加工增值。

4 品种更新的主要做法

4.1 加强红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005年, 从湖南省花垣县首次引进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豫薯868, 在新城乡新城村种植0.08 hm2, 平均单产44.81 t/hm2, 比当家红薯品种胜利百号、南薯88等增产23.805 t/hm2, 增幅53.1%, 淀粉含量由8%~12%提高到26%, 2006年扩大示范, 示范面积3.33 hm2, 平均单产43.05 t/hm2, 展示了广阔的推广前景。2007—2012年, 连续从湖南农大、河南、湖北等地引进红薯新品种10余个, 筛选出了SL—19、86—21、豫薯王等5个 (平均单产超过37.5 t/hm2、淀粉含量25%以上) 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良种, 为全县红薯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基础。

4.2 样板带动

抓好办点作样, 通过样板的高产效果, 辐射带动红薯新品种的推广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使高产优质良种红薯这一惠民技术尽快推广应用, 每年坚持办好2~3个百亩示范片和1~2个千亩示范片, 并抽调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 使薯农学有榜样。5年共创办百亩示范片12个, 平均单产在52.5 t/hm2以上, 千亩示范片6个, 平均单产在45 t/hm2以上, 百亩千亩示范片的高产效果, 有力地促进了红薯品种推广。

4.3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为加快红薯良种更新进程, 2007年在县农科所采用大棚集中育苗2.67 hm2, 为湾塘、白羊、洗洛等200 hm2红薯良种繁育基地供苗, 生产红薯良种1 500 t。2008年, 在石羔、兴隆、洛塔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33.3 hm2, 生产红薯良种2 500 t。2009年, 在贾坝、老兴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666.7hm2, 生产红薯良种5 000 t。目前, 良种普及率达60%左右, 争取3~5年内, 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

4.4 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86-21、SL-19、豫薯王、豫薯868这些品种单株结薯多、薯块大、单位面积生产潜力大等特点, 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的试验, 筛选适合充分发挥这些优良种性的技术措施。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组装配套,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同生态区域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时应用或参考。

4.4.1 培育壮苗。

3月上中旬, 气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 采用双膜冷床育苗, 大田备苗床75 m2/hm2, 播种450~525kg/hm2, 按1.7 m开厢, 厢面起排种沟, 沟距15 cm, 种薯间隔4 cm, 斜排, 头朝上, 尾朝下, 背朝上, 腹朝下, 双膜覆盖 (一层平膜、一层拱膜) , 保温保湿促出苗。幼苗长至15 cm时揭膜炼苗, 苗高20 cm时, 选一批壮苗移栽, 每剪一次苗, 浇一次稀粪水。

4.4.2 适时早栽。

空白地5月上中旬栽插完, 作物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完[4]。采用斜插, 并确保薯苗入土2~3节, 有利于活棵快。

4.4.3 起垄栽培。

平土或土层较厚的采用高垄双行种植, 垄宽1.0 m、高0.3 m, 斜坡土或土层较薄的采用高垄单行种植, 垄面宽0.4 m、高0.3 m, 利用起垄增加土层厚度, 为大薯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4.4.4 合理密植。

当地其他品种的栽插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 良种红薯的栽植密度稍稀一些, 中等肥力田栽4.50万株/hm2左右, 上等肥力田栽3.75万株/hm2左右, 充分发挥良种红薯生长势强的特点, 通过单株高产实现群体增产。

4.4.5 配方施肥。

良种红薯增产幅度大, 营养生长旺盛, 所需养分量大, 在施肥上应采取重施基肥, 适期追肥, 氮磷钾结合施用, 并采取有效的施肥方法。基肥于做垄时一次性施入, 施有机肥22 500~30 000 kg/hm2、45%复合肥600 kg/hm2, 硫酸钾225 kg/hm2、磷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 追肥分2次进行, 第1次于栽插后10~15 d, 用尿素45~60 kg/hm2对人畜粪6 000~7 500 kg/hm2穴施, 第2次于封行前, 施45%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

4.4.6 综防病虫。

危害红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红薯天蛾、叶甲等, 栽插前,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苗防黑斑病, 封垄后, 用25%敌杀死2 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薯天蛾、叶甲2~3次。

4.4.7 适时收获。

当蔓叶开始变黄, 气温在20℃以下时便可收挖, 作种用薯要求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霜降节左右) 挖完, 尽量避免挖伤薯块。

4.4.8 妥善贮藏。

一般采用窖藏式贮藏。应选晴天收挖, 让粘在薯块上的泥土晒干后自然脱落。入窖前精选薯块, 伤薯、病薯不入窖。

参考文献

[1]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李昌文.红薯及红薯叶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 (农产品加工) , 2008 (2) :18-20.

[3]杨燕, 唐萍, 王建军, 等.云南高原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25) :10507-10508.

篇4:家乡的红薯作文

阳春三月,正是红薯育苗的季节。爷爷打开地窖,一股浓郁的红薯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爷爷挑拣出一大担红薯种子带着我和姐姐上山去育苗。爷爷事先在挖好的坑内铺上一层厚厚的肥土,把红薯一个个整齐的排在上面,然后再盖上一层肥土,红薯育苗就完成了。看着爷爷忙碌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秋收的景象。

过一段时间,经过雨水的滋润,一簇簇嫩黄嫩黄的红薯苗悄悄地探出头来,充满了春的气息,是那么的可爱!这些嫩芽长得很快,不需要特别照顾,一个星期左右便长到七八寸长,这时便可剪下来进行移栽了。移栽的小苗只消两三个星期就长出长长的藤。绿油油的藤条和叶子铺满一块块农田,远远望去,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等到秋姑娘悄悄到来的时节,红薯便成熟了。农民伯伯迫不及待地挖出一个个结实硕大的红薯,成为家家户户的美餐。

红薯的用途可多啦。它的根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来年的红薯种子,红薯的吃法很多:既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煨着吃……也可以直接生吃,还可以做成香甜的红薯干当零食吃。无论怎么吃,都是那么香甜可口。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红薯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糖.淀粉和维生素C,如果长期坚持食用,还有抗癌功效。它的茎叶既可以做成美味的菜,也可以做成饲料喂牲畜,可以说红薯全身都是宝。

篇5:家乡的红薯作文

烤红薯之前先要选红薯。我和爸爸来到了“红薯山”。“红薯山”中有各式各样的红薯:有长的,有短的;有的像鹅蛋,还有的像萝卜……我还发现有些红薯上面有洞,爸爸告诉我:这些红薯可能有虫,所以不能吃。爸爸又拿了一个发芽的红薯,并告诉我这种发芽的红薯有毒,也不可以吃。在没有洞也没发芽的红薯中,有的硬、有的软。软的红薯糖分比较多,所以我选了一个软的“萝卜”和软的“鹅蛋”型红薯。“萝卜”两头尖,腰围还没一把直尺长;“鹅蛋”和铅球一般大小,特别“胖”。

选完红薯就该烤红薯了。我和爸爸在火灶上给“萝卜”和“鹅蛋”分别挖了两个坑,一个坑是菱形的,一个坑是圆的。我们把“萝卜”放入菱形的坑,把“鹅蛋”放入圆坑中,最后用灰把它们埋起来。过了大约20分钟,我将它们拿出,用火钳敲了敲它们,发现它们的一边已经软了,而另一边还很硬。能敲出“邦邦”的声音。为了让它们更快地烤熟,我将它们都翻了过来,然后再将它们埋起继续烤。

又等了约25分钟,红薯终于烤熟了。烤熟的红薯外皮很粗糙,但“心”软软的,好像2个鹅蛋放上去后,它就会被压扁似的。我闻了闻,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为了堵住口水,我立刻咬了下去,红薯中那淡淡的甜味,立刻从“吧唧”声中涌了出来,而那甜味中,还夹着自己成功的喜悦,让红薯更加的美味了。

篇6:家乡的红薯作文

买来几个红薯,挑出两个比鸡蛋稍大一点的,洗洗,放在微波炉中,估计了一下,加热定时3分钟,2分钟刚过,听到微波炉中有吹口哨的声音,一看,是热气从红薯中冲出来吹响的。时间到,开门一看,还是硬的,于是一分钟一分钟地加,6分钟时,有了烤红薯香味,再半分钟半分钟地加,7分30秒,终于烤好了。

很香,与街上卖的有点不同,外面那层皮烤干了,很结实。撕开皮,薯心烤干了,颇有嚼头。心和皮之间那部分则又糯又软,又香又甜。

吹口哨的声音有点吓人,本想用针在红薯上扎几个洞的,后来发现红薯皮很难洗干净,皮没法吃,干脆,削去皮,定时7分30秒,这次没了吹口哨的声音,大约红薯比上次的稍小,有点焦。烤成的皮还是很干很结实,不过可以吃,只是味道不及里面的好。

篇7:家乡的红薯作文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秋天,我和奶奶拿着锄头和筐,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挖红薯。到了地里,一片绿色展现在我眼前,我有点疑惑:红薯在哪里呢?奶奶先把红薯秧割断再用棍子挑到一旁,不一会儿,一小片光秃秃的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又疑惑了:怎么还没有看到红薯呢!奶奶看了看我说:“发什么呆呀,快来挖吧!”“红薯在里面吗?”“挖了你就知道了。”奶奶笑了笑说。

于是,我开始挖起来。我把锄头高高举起,使劲往土里一砍,我感觉像砍到了什么东西,我便用小铲子慢慢挖起来,挖出来上看,原来是我使得劲太大了,锄头扎进了红薯的肉里去了。奶奶看了看红薯说:“小林真厉害,挖出来的红薯是活的。”“哪里是活的呀?奶奶说瞎话。”我不解地说。“不是活的,红薯怎么咧嘴笑了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皮。奶奶告诉我:“挖红薯不要太使劲,否则就会伤到红薯的。”

我听了奶奶的话,我小心的许多,也有的窍门,我先用锄头挖上面的一层薄土,看见红薯露出了头,我才用小铲子慢慢挖起来。不大一会儿,一个穿着红色外衣的胖娃娃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看着自己挖出的红薯,我开心地笑了。就这样,我和奶奶越挖越起劲,我们足足挖了两大筐呢!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满载而归。晚上,奶奶给我烤了很多的红薯。我想:这回我这个小馋猫要解解馋了。于是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直到把肚皮撑得圆鼓鼓的才停口。

篇8:我爱家乡的红薯作文

春天来了,妈妈在红薯池上剪下红薯芽,根部蘸上泥巴,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篮子里,挑到地头,用一个木头做的工具在红薯垄上钻上一个个小洞洞,这就是红薯窝了。然后把红薯芽放在红薯窝里,浇上水,围上土,栽红薯芽的任务就大功告成了。当然,遇上天旱时节,为了防止红薯旱死,妈妈还会隔三差五再给它们浇上几遍水。5、6月份时节,红薯芽便像野草一样疯长起来。它们满地扎根,纵横交错,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张牙舞爪地铺满了地面。中秋节前后,一个个大大小小像地雷一样的红薯便长成了。

为了让红薯不冻伤,妈妈总会赶在下霜下雪之前,紧锣密鼓的开始割红薯秧,挖红薯,把红薯下窑。这个时候,就是我期盼已久享受红薯美味的时节。每天清晨和傍晚,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薯洗得干干净净,做成红薯糊汤。红薯的香味便随着袅袅炊烟飘飘洒洒,弥漫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吃一口红薯,面糊糊,甜津津的,这让贪吃的我总是放不下碗筷,每次都吃个肚子圆,打着饱嗝才能罢休。为了让我解解馋,妈妈又会变着花样为我炸红薯丸子,烙红薯饼,在锅灶下面烧红薯、这种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可算是再次满足了我的味蕾,有点偏胖的我在它们的诱惑下,哪里还管得住自己的.嘴巴?又一次吧嗒吧嗒地吃得停不下来!

妈妈说,家乡的红薯可出名了!也难怪每次去西峡县城,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见烤红薯的身影。最让人难忘的是,去年,我和妈妈去广州小姨家,在广州琳琅满目的超市里,还有红薯呢!看着家乡的红薯披着红外衣像一个个粉嫩的小姑娘一样,舒舒服服地躺在货架上,我竟然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尖叫起来:“快看,这是咱们家乡的红薯!”一边说一边想着家乡的红薯,被当作金元宝一样,坐上火车运往全国各地,心里甭提有多么骄傲和自豪啊!

篇9:难忘家乡的红薯作文600字

朋友,你知道烧红薯吗?要是你第一次看见它,往往不会去吃。它黑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乍一看,说啥也不会引起你的食欲。但你只要嗅一下,香气马上会沁入你的心脾,使你馋涎欲滴;剥开皮儿,你若怯生生地咬上一口,保管再也不想放下,甚至还会情不自禁地又抓起一个来。

小时候,我总爱捧着红薯依偎在母亲怀里,边吃边听母亲讲故事。母亲也很喜欢吃烧红薯,记得有一次,母亲还和我抢着吃呢!那次都把我给气哭了,母亲也不松口。

如今,我依然对那黑糊糊的烧红薯情有独钟。母亲烧好饭后,从不忘在灶里的火堆里埋下几个红薯;响午,我们玩足玩够后,肚中稍饿,此时锅台下面的火已稍熄。

草尽尚热。我们便扒出了红薯。这里的红薯不烫不凉,已经熟透了,剥去外面烧焦的`薯皮,就露出灿黄透人、绵黄可口的薯肉了。这时,我便会看着,吃着,眼睛嘴巴几乎都不愿离开这烧红薯片刻,口里心里真是甜到极点了。但那是儿时的事了,现在,我上中学了,远离家乡,再也不能整日与烧红薯厮守了。倘若偶尔在镇上嗅到能飘散半个街的烧红薯味,便会贪婪地狠吸,然后一笑而过。

今年,听说家乡的烧红薯长势很好,于是,放假便是我整天牵肠挂肚的事了,总是想回家去看看,去吃那黑糊糊的家伙。

沿着那段弯曲的小路,穿行在夕阳映衬的彩画之中,跳上土坝,哇,好一片绿色的世界,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绿叶,在微风中拂动,好似在向太阳挥手,又似在向我勾手,说着:“快来吃我,吃我呀!”

这是成长中的红薯,未来的烧红薯深藏在地下,我们看到的是美味的保护神,薯叶当然可食用,美味甜心,可口无比,而且它还担负着一项神圣的任务,那就是庇护它的儿女,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让儿女白头到老,谁叫有我们在呢?它们始终逃脱不了被火烤油z。。h。a的命运,奈何奈何。

我想到这样,嘴角不觉勾出一个弧度,不易察觉的弧度。又想到家乡人因红薯高价贩买而产生的满足感,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篇10:家乡特产作文红薯

太仓肉松,纤维细长,品质柔软,颜色金黄,味道鲜美,入口即化。

肉松,肉松,太仓为什么特产是肉松呢?它一定有一个来历吧!对! 它的确有个来历。

清光绪十二年(18886年)昭忠祠旁即开设了倪洪顺肉松店。因慈禧太后、光绪帝皇对

肉松美味称赞有加,故太仓肉松成为官礼物品,驰誉四方。

关于太仓肉松,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清朝统治年间,太仓有一位大厨师,名叫倪鸿。一天他在给陆状元烧红烧肉时,由于火苗过旺,肉被煮烂了,肥肉脱离,他焦急万分,把菜烧成这样,陆状元还不把他赶走。

最后他焦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肥焦肉剔除,把剩下一烧干的肉加上进好的作料做炒肉。

做完之后,他自己尝了一口,非常好吃,他为自己的发明感到高兴。最后当他把“红烧肉”端出来时,他的心一直在跳,可是当陆状元吃第一口时,陆状元竟然拍手叫好,并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名字:肉松。从此,肉松就成了太仓的特产。

如果你肚子饿了,你就可以拿出一小包来吃,这也很方便。

每当我吃肉松,我就感觉有一种很松软的感觉,当我打开时,就有一种香味扑在你脸上,你到在嘴里吃一口,你才知道,这是芝麻香。

太仓肉松早在19,太仓肉松荣获巴拿马国际览会甲级奖,1991年、1988年又荣获中国食品金奖……

篇11:红薯气息的经典散文

我永远沉浸在红薯的气息中。红薯散发出的气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深秋至漫长的冬天,红薯散发出来的气息是甘甜而又是浓郁的,还带着新新的泥土味。

立春之后,这甘甜而又浓郁的气息中,不觉泛出一种淡淡的苦味,苦中带甜,甜中带苦,钻进人的鼻息像小虫在蛹动,痒痒的。这是因为存放在地窖里的红薯因地温的升高有的开始变质了。红薯上易生一种黑斑。这种黑斑霉烂极快。收红薯时农人细心将带有黑斑的红薯,拣出擦成薯片晒干贮存。有些红薯上的黑斑极小,针尖大小不易发现就混在上好的红薯中存放在地窖里,天转暖之后,黑斑就开始霉烂。农人舍不得将这整个红薯弃掉,就剜了黑斑将大半个蒸了吃掉,于是空气里就有这种甜中带苦的气息。

到了夏初之季,红薯的气息就变成了一种酸中带馊的那种。因为,这时窖存的红薯吃完了,一日三餐就变成了用红薯面蒸的红薯馍了。这红薯面含淀粉与糖多,又结实如石没有弹性,通风性能不好极易变质,没有几天就散发出一种酸中带馊的气息。

我多是在一种情景中度过,嗅着红薯的气息奔走在村巷里,往往是在冬天。早晨放学回家,院子里弥漫的红薯气息告诉我,娘和奶奶又在蒸馍了。其实,就在我跑出校门的那一刻,我就漂浮在全村的这种热气腾腾的气息中。进窑,就见奶奶坐在灶前握着风箱的拐子“吧嗒,吧嗒”地烧火;塔样高的笼圈上咝咝冒着热气,于是我就被冒出的红薯气息勾得饥肠辘辘起来。奶奶赶紧从灶膛里掏出烤熟了的热红薯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每在这时,奶奶总是望着我笑说,“真是个红薯娃。”

锅里蒸的全是与红薯相关的东西。锅底下的箅子上,放的是红光光的红薯;中间几层放的是用红薯面揉成的红薯馍;最上层放的是用红薯面抟成的窝窝头。窝窝头要用一种叫压面机的器物,压成棕黑的面条吃,后来我才知道这种面条还有一个正经的名字,叫饸饹面。当馍锅快要烧好时,娘就对我说,“快找压面机去。”

走出院门,我就呼吸着红薯的气息,东家出西家进,追赶起压面机的行踪来。

队里有两架压面机,一架是海哥的,笨笨重重很不好使,四条脚撑着半尺厚的枣木台面,台面上挺着一根粗壮的压杆,活像一门老旧的松树炮;一架是队长勃哥的,是上了机床做成的,比起海家的那台,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不能比。勃哥的这架压面机,是一个叫老史的工人做的.。

老史在铁路机务段工作,修理火车头,后来成了勃哥的干兄弟。老史家孩子多,一个人养活不起,每在收红薯的日子里就骑着自行车,带着钢锨大老远的到队里拾红薯。先是在犁过的地里翻。老大的一个人就在那里翻着,孤孤独独的,翻了一天拾了点根根梢梢就回去了。望着他那高大的披着一身补丁的背影,就有人说,“工人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老史来的次数多了就成了熟人,勃哥念他不易,有时就在红薯堆上给他装一袋回去。他感激勃哥对他好,感激队人款待他,一天就给勃哥送来了这架压面机,供全队人用。这架压面机做得极是精致灵巧,抱在怀里就似机关枪一样。有了这架机子后,海哥的那架就闲着不用了。只是在铁机子坏了时,才用海哥的那架。

每天都有很多家蒸馍,一蒸馍就要用压面机。因为每家锅里装的东西都一样,下面是红薯,中间是红薯馍,上面是窝窝头。蒸气往上蹿,最上一层的东西先熟,窝窝头实腾腾的难熟也就放在最上面。要想开锅揭馍,必要将这窝窝头给压了,不然,锅一揭,窝窝头一凉,筋住,就再也压不动了。于是,我就逐家追赶压面机。进了这家,说压了,谁家已将机子抱走了。我就赶紧往那家跑,果然就见压面机正在压面,不过早有人家在那里等着。等着的大人一边帮人家压面,一边说着笑话。说那窝窝头像什么,说那挤出的黑条子像什么,说的一屋子人笑得直不起腰。正趁热吃面条的人操了满满的一碗,吃着笑着,谁也不恼。

压面机终于被我抱回家了。支好压面机,娘和奶奶就赶紧开始揭锅了。搬去压在锅盖上的石头就见热气腾空而起,窑洞便如起了大雾一般,我看不见奶奶也看不见娘,谁都看不见谁。一会儿大雾就散了,奶奶和娘就又出现在我的跟前。开始压面条了,奶奶装窝窝头,我和娘抱着压杆往下压。刚开锅的窝窝头烫手,又光滑如鱼,奶奶在跟前放个凉水盆,手在水里一蘸,就赶紧抓那窝窝头。抓一个扔在漏筒里,直抓了三四个后,我和娘就“哼哧哼哧”地压起来,就见一股黑黑的细细的面条漏了出来。每压一次面条,我就想起大人们说的笑话,忍不住想笑。这时,娘说不能笑,用劲时一笑,人就挣成半伤了。

面条压完了,机子也被人抱走了,干活的人们也就回来了,早饭也就开始了。全家人多先吃的是红薯面条,每人操了满满的一碗,再拌上辣辣的蒜水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于是红薯的气息就变成一种热热的东西在胃里鼓荡着。到了中午,有的继续吃那红薯面条,有的吃红薯馍,有的吃红薯,不过,都是凉的。凉的红薯面条、凉的红薯馍比之热的就不好吃得多。那馍一凉很硬,用牙一撸就有馍滓哗哗落下,得赶紧用手在下接住;那红薯面条就成一堆冷冰冰的蚯蚓,给人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相比之下,这凉了的熟红薯就好吃得多了,吃得满嘴甘甜。有时甜得很腻,就有一种噎住的感觉,只好用咸菜如咸韭菜、咸萝卜条、咸芥菜丝来送它下肚,此时的红薯气息就变成了一种酸酸的东西泛动着,不经意打一个嗝儿,那酸水冲进鼻内,呛得人满眼泪水。不觉一锅东西就被吃完了,娘和奶奶又开始蒸了,蒸了,又吃完了,吃完了,又开始蒸了,一家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也就这样过去。红薯的气息永远飘荡、凝住在村子的上空。

同桌,是女的,家在邻村,中午不回家。早上来校带一块馍便是午饭。那馍自然是红薯馍。馍用手巾包着放在抽屉里,红薯气息便透过手巾从底下漫上来钻进我的鼻里。暑天,是新馍时,那散出的是苦、甜,带酒的味道。第二天就变成一种带酸的味道,还有一点点的馊味。此后,就变成一种浓浓的馊,有时竟馊出浅绿的毛来。上课时,那种馊味常使我分心,常使我捏住鼻子拒绝这种气息。但是我无法拒绝,因为在我的身前身后都是这种气息,凡是有空气的地方都有这种气息。红薯气息无所不在,我无法挣脱逃离。

篇12:红薯妈妈的散文随笔

红薯妈妈

作者:祝文奎

上高中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三个哥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父母不仅要忙着哥姐的婚事,还要负担我读书和生活的费用。尽管如此,勤劳能干的父母,却不曾短缺过我们什么。每逢周末,我便早早将换洗的衣服打包带回家,也就在这个时候,母亲会早早地出现在村口,等我回家。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红薯,便早早起来,洗了一大筐的红薯,放在锅里煮。当我醒来时,我总能在床边看到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看着我起床,母亲赶紧又端了一碗,坐在我的床边,陪我吃。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父亲总是很生气,大声的呵斥母亲道,孩子都多大了,这个样子,像什么话。看着父亲生气的样子,母亲也不甘示弱道,多大?多大也是我的孩子,多大我也要陪着他吃。听到母亲这样的话,父亲似乎找不出什么说辞,但又有些生气,只好扔下手里的东西,愤愤地走了出去。这个时候,母亲总是有些自言自语道,亲个孩子还有错,又不是天天见,真是的……

下午,我便返校了,母亲会给我烙上很多的油饼,让我带上回校吃。离家时,除了我的一大包衣服外,就是母亲给我准备的吃的了,除了油饼、咸菜丝、豆酱外,母亲总会放上几根蒸熟的红薯。看到这些,我总是埋怨母亲,这么多东西,我又不是出远门,吃不完都坏掉了。每每听到这些话,母亲并没有太多的`言语,拍着我的肩膀说道,吃吧吃吧,正在长身体的年龄……。村里没有直达县城的车,需要步行四公里到镇里才有。我不让母亲送我,可她执意要送,说要陪我说说话,我便不好拒绝。一路上,母亲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快到镇里时,我让母亲回家,她不肯,说要看着我走。车开出了很远,我还看到母亲站在车站那里,一动不动。

有一年秋收,我从学校回去,到了家。却没有看到母亲,我便四处寻找,最后,从一个村里大娘那里打探到,母亲可以去了地里。当时,我的心里就一颤,已经接近冬季了,母亲去地里做什么,没有想太多,我背着自己的书包朝村外的地里跑去。深秋的豫中平原在层层薄雾的笼罩下,显的格外的朦胧和富有诗意,我走进这薄雾中,仔细地寻找着母亲的身影,我辨不清前面的方向,只是在这片纱一般的雾中呼喊着母亲。过了许久,我放佛听到了母亲应答的声音,我便加快步伐,走了上去。在薄雾的后面,站着我的母亲,微笑着,看着我,手里提着一个蛇皮袋子,“今天你怎么回来了”。母亲一脸歉意的说道。我没有回答母亲的话,快步走了上,接过母亲的手中袋子,说道,家里又不缺吃的,怎么跑出来拾红薯了。母亲听到我埋怨的话,并没有解释什么,拉着我的胳膊小声的说道,又不是经常来的,我是担心你回来没有红薯吃……。。母亲没说完话,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我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道,妈,我不吃红薯,我只希望你好……

后来,我才知道,我那个时候的学费大多是父亲卖红薯干换来的,而这些红薯正是母亲捡来的。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省城的电视台工作。虽然离家近些,可依旧很少回家。但是,每次回家,母亲总少不了煮上或是蒸上一大筐的红薯。有一年,我和电视台的同事去隔壁县采访,顺道回了趟家看望父母。看到我们的到来,父母异常兴奋,尤其是母亲,放佛换了个人似的,忙里忙外,安排酒饭。我告诉母亲,我们在城里吃过了饭,母亲不听,继续忙碌着。临走,母亲还煮了很多红薯让我带上,说是路上吃,我望着满满一袋子的红薯,有些哭笑不得,家离省城总共才一百多公里,开车也就两个小时。无奈,我只好带上,分与同事。

篇13:飘香的烤红薯抒情散文

走在冷意渐浓的街上,迎面飘来一股烤红薯的诱人喷喷鼻气,浓烈的喷喷鼻味,让人垂涎三尺。有时,容身买一块焦黄喷喷鼻甜的烤红薯品尝,暖手暖心,优柔甜美的滋味,立时连绵开来,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心里认为美滋滋的……

小时刻,我最爱好吃烤红薯了。冬天出去游玩,只要看到有卖烤红薯的,老是缠着母亲,软磨硬泡地非要买一块,心知足足后,就像一只贪吃的小猫,嘴角都是黄黄的红薯渣。烤红薯有红瓤的,黄瓤的,红瓤的黏稠,吃起来有点像栗子或土豆的认为,黄瓤的最甜最软了。一块软软的烤红薯,拿到手心里,暖暖的`,喷喷鼻喷喷鼻的,和红薯皮连着瓤被烤的冒了油,像蜜一般的甜,最好吃了。黄橙橙的,喷喷鼻喷喷的烤红薯,吃得我全身暖和,心花怒放。吃完后,还会恋恋不舍地用舌头舔舔嘴角,一副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样子。看着知足了我的欲望,我高兴可爱的模样,母亲慈爱地笑了。

知道我爱好吃烤红薯,只要有机会,父母出门总会给我带回一块。气候冷的日子,父亲会把烤红薯揣在怀里,回来时变戏法一般逗我,掏出依旧热乎乎的红薯,我敏捷剥皮后风卷残云地大年夜大年夜口吃完,一抿嘴笑了。有时刻,我会缠着母亲在家里本身烤一块,可终是烤糊了,外面黑黑的,烤焦了里面还不熟,完全没有外面卖的鲜美好吃。

长大年夜大年夜后,劳碌的工作,使我淡忘了飘喷喷鼻的烤红薯,并且还顾忌着在路上吃烤红薯的样子不高雅,很长一段时光,喷喷喷鼻的烤红薯淡出了我的生活。

吃着烤红薯一路长大年夜大年夜,上学的日子里,冬天凉气袭人,不才学的路上,同窗们买上几个烤红薯一边暖手,一边解馋,全身暖洋洋的,一路吃着走着,笑声一路,喷喷鼻飘一路。

有时闲暇的时刻,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掉落落臂烫手,津津有味地抱着一大年夜大年夜块烤红薯呼哧呼哧吃得正喷喷鼻,满嘴吃得黄黄的,黑黑的,也顾不得擦,看着他使劲大年夜大年夜口的吃着,浓烈的喷喷鼻气迎面而来,沉淀在记忆深处的烤红薯的诱惑,弗成阻挡的泛滥开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相关文章:

红薯:我的红薯情结05-10

低贱的红薯作文04-13

红薯的栽培技术05-24

《丑红薯》的阅读答案05-19

描写红薯叶的作文04-26

可爱的小红薯周记05-10

卖红薯的老爷爷作文04-19

烤红薯的作文650字04-25

烤红薯的老人作文650字04-22

红薯粉的功效是什么呢04-22

上一篇:故乡的万年桥经典散文下一篇:物业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