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万年桥经典散文

2024-05-10

故乡的万年桥经典散文(精选2篇)

篇1:故乡的万年桥经典散文

这次国庆回乡,听说小镇的万年桥即将拆除重建,不禁惋惜遗憾,感慨岁月沧桑,物转星移。

青竹绿柳红花,石桥流水人家。

故乡的万年桥是一座大青石拱桥,横卧在蜿蜒的甘溪河上,连接着小镇的一河两岸,造就了小镇的繁荣,与小镇百姓休戚与共已然65个春秋。平日里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河水潺潺,甘甜清澈,水落成溪,水涨成河,默默的抚育着小镇的儿女。

小时候家住甘溪河边,离万年桥不出几丈路的距离。每天早上从桥上经过去学校,看桥下成群的青鱼惬意的自在游荡,看河里的鹅群红掌拨清波,看河边浣衣的邻家姑娘青春活泼。中午到河边洗碗,欢快的小鱼点点攒动,在饭粒残羹上飞舞旋转。

下午是孩子们最为欢畅的时刻,除了到河里逐浪,捉鱼摸螺,胆大的孩子们还会爬到桥边高大的枫杨上高台跳水,释放雄性荷尔蒙带来的冲动和多余的精力。虽然有几个孩子再也没有浮出水面,但我们在惊吓几日之后,仍然抵挡不住那奋不顾身一跃而下带来的刺激,又重新站在那颤巍巍的树枝上,头晕目眩的纵身而下。

到得傍晚时分,随着河里的水气氤氲,河边两岸也渐渐炊烟袅袅。这时候阿婆们总要拄着竹仗到河边用悠扬的小调呼唤自家的鸭鹅回笼。竹仗敲击着河边的鹅卵石,发出清脆的声音,伴着鸭群、鹅群的嘎嘎声、阿婆的小调交响辉映。

晚饭过后,桥边的家家户户便搬着竹床、凉席、草席举家到桥上纳凉。桥上的河风习习,桥下的流水叮咚,消解着人们盛夏的暑气。大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胡侃海吹,天南地北。小孩们则只顾玩自己的游戏,奔跑于桥上和桥边的弄堂,笑声不断,哭声偶尔。待得疲倦,则成群的坐在草席上,听年长的小孩讲故事,偶尔有胆大的小孩侧坐在桥栏杆上摇晃着小腿边听故事,听得入神处,往往忘了脚上的拖鞋,摇晃着掉到了河里,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到得夜深,人声渐渐沉寂,满天繁星闪烁,间或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一道长长的红尾,此刻桥下的流水声愈发清脆叮咚。黄狗也安静的蜷睡在主人的床边,偶尔呜咽几声,打破夜的宁静。孩童们夜里起来撒尿,常可以看见渔夫撑着竹筏,船头打着气灯,在河里溯游而上。竹筏下的鸬鹚在追逐灯光的鱼群中穿梭进出,灵动自如,犹如在水下翩跹起舞,优美而悄无声息。桥边四下的田野里,萤火虫点点缀缀,在夜空里飘忽,蛙鸣声此起彼伏。清风拂来,稻花香四处飘散。

故乡的万年桥,是小镇的交通要道,也是我们小孩快乐的场所,但其他的实际功用也不胜枚举。因为宽敞而平坦,附近的住家经常在桥面上晒谷子,在低矮的桥栏上晒煤球。而桥的鸡公头因为少有行人踩踏,更是晒腌菜、红薯片的好地方。

如今的石桥已年近古稀,虽几经修缮,但仍然无法承载日益繁忙的交通,拆除重建的命运是不可避免了。

站在石桥上,看着溪水西流,夕阳西下,想起曾经快乐无忧的童年,不觉惆怅。桥拆了可以重建,可曾经的杨柳、炊烟、渔人、鸬鹚、浣衣的邻家少女,在桥上乘凉的大人们都已不再,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我也成了一名孤独的游子。

曾经有一份快乐美好的时光留在这里,我一直在好好珍藏,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能珍藏….一万年!

谨以此文,祭奠即将被拆除的万年桥,以及我童年的多彩的梦。

篇2:故乡的万年桥经典散文

今天,我、石潇涵、陆俊淇、尤帅组成的.雏鹰小队,来到景致迷人的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古桥——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世遗会主会场的东侧,是苏州有名的古桥之一。据资料上说:它建于清乾隆年间(1740年),后多次修建,原为三孔二堍。1952年旧木桥全部拆除,改为钢筋水泥梁桥面,长度缩短至42米,高度则变减至5米左右。因为长度缩短了,高度也减少了,所以从三孔二堍变成了三孔。为了迎接世遗会该桥再次翻建成为现在气势雄伟的三孔石桥的新万年桥了。 我们站在万年桥上向南望去,只见新市桥与它遥遥相对,桥下河水非常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粼粼微波,河的左边柳树乘荫,柳枝垂落到河里,像是一群姑娘在河边梳洗着长发,河的右边矗立着一座亭子,显示了苏州特点——亭台楼阁。向西望去,就是世遗会的主会场,而西北是我们苏州的商业街—石路。 我们站在桥的东南侧拍下了桥的全景,拍完了我们向左走,看到了一尊石像,据资料上面说,这就是伍子胥——古代吴国有名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只见他手指前方,眼睛向远方眺望,仿佛在指挥着军队,看着他那轻松的神情,好像已经胜利了。

这时,有人提议:“大家来拍照留作纪念吧。”于是,我们请了石潇涵妈妈帮我们拍照留作纪念。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古胥门等景区后就各自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上一篇:物业管理五大问题VS五大对策下一篇:关于红薯的散文故事:家乡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