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实践成果

2024-04-25

读书实践成果(共8篇)

篇1:读书实践成果

读书活动成果

庞磨小学:温建军

读书成果

本人从2013年9月到年2014年9月历经一年时间,认真详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收获颇大,主要有以下成果:

1.2013.12在新课程上发表论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教学如何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2014.6在学校读书活动评比中获得“读书标兵”称号 3.2013.10读完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和第二章“提高教师素养”后撰写心得体会一篇。

4.2014.3读完《做最好的老师》之“班主任有感”后撰写读后感一篇。

5.2014.6读完《做最好的老师》之“转化后进生”后撰写读后感一篇。

6.2014.9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撰写心得体会一篇。这次读书对我的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今后我将会继续读更好的教育专著,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篇2:读书实践成果

一、我们的做法:

1.加强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确保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医院团委根据市委组织部、团市委“青年读书”活动工作部署,结合我院行业特点和实际,制定了“读书年”专项活动计划,并召开团委扩大会议,就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医院“青年读书”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规范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对读书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确保了读书活动的顺利实施。

2.推荐书籍——让大家读有方向

20XX年,医院团委围绕上级团组织相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团干和团员青年代表召开主题座谈会,通过领导寄语、业务科室指导荐书、青年代表座谈等方式,推荐的书目有——《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林语堂文集:老子的智慧》、《为你自己工作》、《人人都爱经济学》、《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欣赏的神奇力量》等30余册。各支部结合自己的实际、临床科室特色自选书目,院团委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满足了青年朋友读书的需要。

3.组织导读——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灵活的形式和载体是调动医院团员青年读书积极性、推动读书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为增强全员读书活动的吸引力,确保活动参与的广泛性,我们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集思广益,推出了较为丰富新颖的读书形式。从机关到临床,从团干部到团员青年,大家读好书、荐好书,写心得、谈感悟,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广泛掀起,有效推动了全员读书活动的迅速、深入开展。我们利用学术交流会、院内培训、团委工作例会等活动,让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个人向大家作读书心得交流。这样的做法既是让好书与大家分享,又让大家掌握读书的方法,领悟到读书的真谛,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主要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之一,强化业务基础教育。为提高青年职工基础业务素质,我们结合医院青年职工工作实际和人员现状,积极协助医务科、护理部组织青年医务人员强化培训学习临床业务知识,以此全面提高青年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形式之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院团委在QQ群上开通“读书感悟”栏目,扩大交流。每个群内成员都可以将个人读书计划、读书进程、读书感悟和心得以及优秀文章、段落发布到博客或QQ群空间,动态记录读书进程及读书收获。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发帖、回帖及评论,在网络上广泛交流读书情况,在全院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读书氛围。一年来,群内成员共计交流、发表读书感悟近500篇。

形式之三,举办读书学习报告会。各团支部结合实际,举办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学习报告会等20多场次,让青年职工畅谈读书感悟,分享读书乐趣,现在大家写心得、谈感悟、听报告,形成了和谐、自由的读书氛围。

形式之四,开设“杏苑讲坛”。为了给青年职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我们在医院开设了“杏苑讲坛”,让青年职工走上讲台当讲师,擅长什么讲什么,以讲坛的形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学习,提高素质。目前,已举办10期,先后由院领导、机关科长、青年骨干以及社会专业讲师等登台讲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形式之五,开展“好书共赏”活动。为扩大读书范围,交流读书乐趣,院团委采取书面推荐和网上推荐两种方式将自己最喜爱的图书推荐出来,由各团支部将推荐书目按推荐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行,院团委根据各支部推荐情况,评选出“我最喜爱的图书”排行榜。目前,已征集回来“好书”近百本,起到了“增进交流、好书共赏”的效果。

4.全面推进——让书香溢满医院

在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的影响下,各支部、各科室掀起了读书的高潮。采用平时的自主读书与组织集中读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每位团员青年每季度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并及时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年,院团委先后举行了两次读书交流和一次读书总结活动,多位团员青年通过活动的开展先后撰写读书心得,在院内交流,院团委选取优秀的读书心得制作专栏展示,并通过新闻媒体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大力宣传,激起了一批青年职工的反响,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医院青年职工读书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专业实用类书籍,反映出时下读书的实用色彩,如读由我院刘正祥副院长、医务科陈浩特科长等主编的临床业务书籍《诊疗常规》、护理部钟杏梅主任、何敏副主任等主编的《危重症病人的救护流程》、高级会计师杜志祥、张敬权等主编的《财务工作手册》等,这些有利于医院青年职工更好地适应自身岗位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业务技能;二是读书明理、知书明礼类书籍,反映出时下读书的理性品位,如《于丹<论语>感悟》、《细节决定成败》、《先做人后做事》、《欣赏的神奇力量》等书籍,有利于青年职工认识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三是文学、小说类书刊杂志,反映出时下读书的兴趣喜好,这不仅说明了青年职工读书兴趣的多样化,也说明了他们知识需求的丰富性。常读有用的书,不读无用的书,摒弃那些带有迷信色彩、宣扬色情暴力的书刊杂志,也正是医院青年职工读书的良好心态和正确的读书导向。

二、我们的收获:

1.全院青年职工的思想素质提高了,学用能力日渐增强

读书让我院团员青年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领略了读书的魅力,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了认识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读书让我院团员青年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理论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写文章的人多了。2017年有20多名青年职工撰写论文30余篇,发表文章省级8篇,国家级3篇。

2.科研课题多了,规格高了

各支部、科室青年骨干把科研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助推器。善于把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科研课题。目前,医院立项的课题多、规格高、涉及面广。有省级指导性科研课题一项,省卫生厅立项科研一项,市级科研课题八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青年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青年医务人员自律意识、自觉意识、服务理念明显增强,没有发现有缺勤缺岗或旷工现象,多的是对病人的关爱、责任。好人好事越来越多,收受礼品、请吃现象越来越少;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病人及家属张贴感谢信、赠送锦旗络绎不绝。

4.在各项活动中获奖面广了,也展现了一定的理论功底

20xx年读书活动总结表彰活动中,有10位团员青年被评为读书活动先进个人,6位团员青年撰写的文章被评选为“优秀读书活动作品”;8位优秀青年代表在院团委举办的“医院发展与青年责任”论坛交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7年颁发的黄冈市科研项目奖励中,更是硕果累累,全市44个科技奖中,我院荣获11项。获得了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院团委推荐选手何音代表黄冈市卫生系统参加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举办的“邮储杯”文明演讲比赛一路过关斩将,荣膺桂冠。

读能养性、学能增慧。读书确实让黄医人收获多多,也浸润了黄医人的心灵。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整改不足,进一步在全院青年中营造只争朝夕、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把提高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作为终身任务,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努力以高远之志、成才之基、实干之风、进取之心早日成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

篇3:读书实践成果

1 中药药性理论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姜苗主任医师:

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 现在又加入了中药功效、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学的一些研究。药性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当时主要是指药物制剂种类的性质。到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性一物, 兼主十余病者, 取其偏长为本”, 把药性作为药物的一种偏性, 也就是药物和它疗效相关的这种性质和性能, 这种理解一直沿用至今。在高学敏教授主编的《中药学》中提出药性是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性质和效能, 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我们认为中药的药性是中药秉承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用于调整机体状态的物质基础, 药性理论是历代医家为了便于临床应用而运用中国的哲学方法高度概括形成的。药性大概分为自然属性和效应属性两方面: 自然属性是药物的形、色、质、气味及所含的化学成分, 是效应属性产生的基础; 效应属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这是药物自然属性作用于机体之后产生的效应的高度概括。“性味”最先是由口尝而得, 后来逐渐发现各种药物所具有的不同滋味和它治疗作用之间存在若干规律性的联系, 因此, “味”的概念不光是味觉和感觉的真实滋味, 同时也能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四气”作为药性首见于《本经》中提出的寒、热、温、凉四气, 也有人把它称作中药的四性。“五味”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 即木、火、土、金、水五行通酸、苦、甘、辛、咸五味, 其作为药性的内容之一最早见于《内经》, 四气和五味不可孤立, 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 五味是物质基础, 四气是在五味基础上产生的效应。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 在《内经》里面也有“五入”和“五走”的论述。张元素在其《珍珠囊》里将零散的归经理论总结成体系, 创制了药物归经的学说。徐灵胎曾指出:“不知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泛, 必无捷效, 执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泥, 反能致害。”其对归经理论的认识, 相对公允。

贾海忠教授:

传统中医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 但内经时代不讲四气讲五气, “腥臊香臭焦”, 是可以闻到的。寒热温凉平, 此为药性。所以中药药性还应加上五嗅。如闻麝香堕胎, 实际上就是一个最便利的给药途径。药性概括出来应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象性, 表现出来能感觉到的就叫象性, 如味觉、嗅觉、视觉、触觉。比如视色, 青赤黄白黑, 各有所归脏腑。再如五味, 酸苦甘辛咸, 其作用也有其客观规律;二是效性, 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归经等, 这并不是药物本身就有的, 它取决于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 是与人相互关系作用以后加上的。还有升降浮沉理论也并不是药物的独立属性, 如柴胡主升、牛膝主降, 见高血压头晕就用牛膝, 而不用升麻柴胡, 未必合适。所以脱离具体作用谈升降浮沉是没有意义的。

王暴魁教授:

中医的药性理论过于概括, 这对中医是个非常大的束缚, 许多概念需要具体化。比如白术止汗是特殊作用, 很难用健脾来解释。药理本身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很重要, 有很多理论其实是通过药反证的。但如何将西医的药理变成中医的语言或者提升中医的语言, 就需要概念的创新, 像桔梗的升提作用, 包括升陷汤, 其实有强心的作用, 但这些完全按照中医性味理论去解释是说不通的。

2 全面把握中药药性,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周平安教授:

全面认识一味药不仅要了解它的作用, 还需了解它的毒副作用, 用药剂量, 配伍规律等, 这样才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例如麻黄在中药讲义里发汗、平喘、利尿, 六个字就结束了, 实际上远远不止。东直门医院从84 年开始应用的一个成方叫解毒清肺饮, 后来全国热病组用此方治疗肺部感染、急性气管炎效果都很好, 但这个方里麻黄用了10 g, 病人在吃药的过程中出现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这就是麻黄的副作用了。但是这个副作用可以拿来治疗嗜睡病。嗜睡病中医讲就是一个气虚证, 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上10 g的麻黄, 补气是治本的, 麻黄可以用来兴奋中枢。还有低血压, 中气不足, 就用补中益气汤重用甘草和枳实升压, 要是精神也很萎靡, 就用一点麻黄, 既强心又升压, 又能兴奋, 这就是把副作用变成了治疗作用。再比如说平喘, 麻黄绝对是一个平喘药, 道理很简单, 麻黄碱、伪麻黄碱都有缓解气管痉挛的作用, 但是中医特别强调肾虚喘禁用麻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加个熟地滋肾, 就把麻黄这种辛散的作用抑制了。另外如《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 张仲景在配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相反相成的规律, 矛盾的状态, 求得一个和谐。小青龙汤也是这样, 它的基本道理是辛开苦降, 有开有阖。其方骨干药是细辛、干姜、五味子, 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收, 完全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肺一张一驰生理功能的认识。细辛现在都认为有毒, 过量对肾脏有损害。据考证最早提出细辛有毒的是北宋的《本草别说》, 书中记载在甘肃监狱里把细辛研面加入饭菜中, 犯人吃一天就呼吸抑制死掉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引证《本草别说》时将一次量半钱匕误抄成细辛不过钱, 过钱就会闷塞不通而死。实际上细辛用一钱不至于要命, 在李时珍之前细辛的用量也曾有很大的, 折合现在一天十几克的都有, 这个关键是煎服和剂型的问题, 有毒成分低温就可以挥发了, 有效成分挥发得很慢, 因此煎服可以重用。比如陈士铎在他的医书里治疗头痛就用30 g细辛, 起到很好的麻醉作用。细辛还是一个中枢性的镇咳药, 镇咳效果很好, 这是它的正面; 相反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好的就不能用细辛了。细辛一般都用于寒证, 比如过敏性鼻炎, 遇冷就流鼻涕、打喷嚏、鼻塞, 用于热证时可以治疗上热下寒, 特别是小孩的手足口病, 鹅口疮可以用一点细辛, 碾成面用醋调敷脚心, 引火归元; 同时, 对疱疹也有很好的作用。口疮长期使用清热解毒法效果不明显的不妨用一点细辛, 或者吴茱萸, 一般用量不超过3 g。细辛和五味子抗过敏是非常好的。最早施今墨老师有一个脱敏汤, 祝谌予老师稍作调整变为过敏煎, 其中五味子是一个很好的敛肺治咳喘的圣药。它的特点就是酸敛, 对过敏性疾病是收敛津液的, 也是针对寒证最佳, 但是热证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在清肺的基础上稍微用一点。实际上日本研究过敏性疾病有热象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没热象加个大枣, 效果很好。大枣也有很多作用, 它含有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 这相当于我们中医基本的阴阳元素, 在所有的植物药当中, 它含量是最高的。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 所以大枣对于细胞的新生及修复, 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甘以缓之, 它可以解毒。在治疗各种肝炎时, 茵陈、大枣、五味子是三味特效药, 一个月内就可以使转氨酶大幅下降。

赵进喜教授:

了解副作用也是全面理解药性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候一味药的副作用比正作用效果还好, 比如当归养血, 对于妇女血虚疗效非常一般, 但是它后边写的滑肠之弊, 若“其人旧微溏”, 本身大便偏稀, 就会对当归特别敏感, 所以用当归来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就比较好, 牛蒡子也是如此。实际上药性还与它具体的用法有关系, 包括剂型、炮制方法、配伍等, 像乌头需要久煎来减轻副作用, 参苓白术丸和藿香正气水的剂型对其药性影响很大, 所以药性也是灵活机动的。

刘晓峰副研究员:

在做方剂和药物分析时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石膏, 有人说是大寒, 因为清热的效果好, 也有人说是微寒, 因为必须大量应用, 其性难定。后来看到岳美中的一句话, 说石膏化气最速, 就明白了它为什么是微寒但清热却比大寒药要好。好比我们屋里太热了, 降温最快的方法是开窗让室外的冷空气进来, 拿更冷的冰块进来也一样可以降温, 冰块温度上更低, 但是降温没那个快。所以石膏除大热效果好是因为它气化快, 所以起效快, 同时又性微寒, 大量应用时又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在掌握药性时要分清概念, 一般情况下增大药量可以加强药效, 微寒的石膏大量使用时可以达到大寒药的效果, 但不应因此就认定石膏为大寒。把石膏药性认定为大寒会造成概念的混乱。

刘宁博士:

桂枝和石膏都可以解肌, 但结合临床病理, 桂枝解肌针对寒证。寒主收引, 体表和肌肉层的毛细血管全部缺血、痉挛状态, 所以会肌肉疼、骨节疼。中医讲桂枝通阳化气, 从药理研究来讲, 它能够很好地使毛细血管从缺血状态变为充血, 解除痉挛状态。石膏解肌正好相反, 本身是汗出, 脉洪大的高热状态, 毛细血管处于充血状态, 血流非常快, 石膏使血管收缩, 供血量变小, 这可能也是对气化的一个解释。

3 掌握药性需研读经典, 结合临床实践, 认真体会

周平安教授:

学中医首先应该重视读经典, 体会中医治病的精粹。如许多人讲“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平衡”, 其实平衡是不可能的, 《内经》更重视和谐。同时, 学习老师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认真体会, 才能学到真知。更重要的是向病人学习, 看看病人吃药以后是什么反应。比如治疗悬饮常用的《伤寒》《金匮》的十枣汤。十枣汤即大戟、甘遂、芫花各等量, 分别研成细末, 然后用十个大枣熬浓汁冲服。张仲景运用十枣汤要求早晨空腹服, 三种药分别炮制后研面, 用大枣熬出来的汤冲服, 强人喝一寸匕, 弱人喝半寸匕, 折合现代度量衡来分析就是强人4 g左右, 弱人2 g左右, 如果第一天吃了后大便没有出现很痛快的水便, 那第二天再服就要加半匕, 这是张仲景的原意。但是这种服药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太难了, 第一, 大戟、甘遂、芫花药房绝对没有药面; 第二, 这三味药炮制以后味道非常呛, 特别是甘遂, 用后会刺激口腔及胃肠道黏膜, 病人会恶心呕吐肚子疼, 虽说是有泄水作用, 但是病人很难受。后来就在临床上不断改进, 最初是治疗一个胸膜间质细胞瘤的病人, 血性胸水, 抽掉后三四天就又长满了, 非常难办, 当时曾按张仲景的方法, 大戟、甘遂、芫花醋制各10 g, 为了保护胃保护肠黏膜, 大枣用20 个, 让药房煮得浓浓的, 但病人服用后第二天大便还是干的, 这就说明水煎的不行, 就得按照张仲景的办法用药面才能有效。后来在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时遇到一种腹水, 病人肚子鼓得非常难受, 当时曾看到《哈尔滨中医药》发表的一个卢老太太的“肿半截儿”秘方: 黑白丑各60 g、红糖120 g、生姜1 斤, 把带皮的生姜绞碎压成汁兑到红糖里, 再把黑白丑研成面兑到一起蒸一小时, 每天喝一次, 一次喝两勺。临床上用后确实有效, 病人吃下去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大便就下来了, 但是它很快会产生耐药性, 第二次再喝效果就差了, 用的时间长了病人就虚弱了。所以张仲景的办法有效, 副作用很大, 卢老太太的办法一是麻烦, 二是短效, 也不能常用。甘遂、大戟、芫花古人应用都是研末或者冲服, 黑白丑也是, 因为它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 水煎无效。因此取副作用较小的甘遂和黑白丑, 用醋煨制后去外面一层壳, 再研成细面, 等量装入胶囊, 一个胶囊装0. 4 g, 相当于甘遂0. 2 g, 黑白丑0. 2 g, 之后用棉签把胶囊外头沾的药面擦干净, 以防病人吃了以后会恶心。病人一次需要四粒即1. 6 g, 早晨空腹吃, 一般半小时后开始肠鸣, 一小时后开始大便, 先是溏便, 第二次、第三次是水便, 泻了以后病水就减少了。张仲景说第一次拉了以后没有尽出, 第二天吃时要加量, 这就说明黑白丑和甘遂在体内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很快, 所以一般按照2 g、4 g、6 g的剂量让病人服用, 弱人减一半量, 这样比较安全。用这个药规律是吃两次停一周, 停的一周一般用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让病人恢复胃气。还有一个方子是鸡鸣散, 这个方子原本是治疗脚气的, 小腿脚面肿得像要出水一样, 可以出现关节痛甚至引起心慌、胸闷、心痛等心脏症状。它的君药是槟榔七枚大概42 g, 也是泄水的作用。在临床的应用有两条, 一是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 暂用一时泄水, 水下去病人症状立马就好转; 二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脚肿、膝盖肿, 肿的叫鹤膝风, 重用槟榔或者鸡鸣散效果也很好, 现在滑膜炎髋、膝关节里面有积水, 也可以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的要点是, 第一, 槟榔要用到适合的剂量; 第二, 服用方法非常重要, 要在鸡鸣之前把药煎好, 在吃饭前一小时凉服, 分2、3、4 次喝完, 药后一定要停1 到2个小时再进食。空腹的情况下喝凉的泻下药, 目的就是让病人拉肚子泄水。中医称槟榔为逐虫药, 多治疗猪绦虫或牛绦虫病。用四两南瓜子、四两槟榔, 南瓜子先服, 吃完一小时后用槟榔120 g熬水200 ~ 300 m L, 让病人一次全部喝下去, 这样就达到先把绦虫麻醉, 然后再把它打下来的目的。槟榔这个药毒性相对较小, 主要会出现口水多、恶心、肚子疼等副作用, 量大时也可能出现神经损伤, 但一次四两喝下去问题不大。用槟榔泄水的治疗要点, 一般来说炒的效果比生的差, 临床上我们常用焦四仙助消化帮助排泄, 但它通大便、利水的作用就很差了。所以现在治疗攻下逐水时我们就用甘遂、黑白丑、槟榔这三个药, 其副作用很小, 疗效可靠。

赵进喜教授:

学习中药药性, 首先还得溯本求源, 向经典学习。《伤寒杂病论》中每个药都有深刻的含义, 只有反复背诵理解体会, 才能真正掌握这个药。大家知道桂枝汤里的芍药, 到底是白芍还是赤芍各个人的论述就不一样, 白芍出自成无己的方论, 认为酸甘化阴, 应该是酸味的, 配合甘草能缓急止痛。但是要结合《神农本草经》来看: “芍药治腹痛、利小便、上下癥瘕积聚”, 这都不像是白芍的功效。另外在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后明确就说: “其人续自便利, 设当行大黄、芍药者, 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 易动故也。”可见大黄和芍药有同样的作用和副作用。《伤寒论》中很多用大黄的处方里都有芍药, 比方麻子仁丸、桃核承气汤、大黄虫丸, 桂枝加大黄汤、大柴胡汤, 说明张仲景非常重视芍药的通泄作用。实际上赤白芍是到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才有所区分。所以, 临床上治疗胃痛、胁痛、腰痛以及妇女痛经等, 赤白芍同用, 在解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及“拘急而痛”时常有卓效。其次, 需要在实践当中学习。周平安教授所讲就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最后, 就是要有科学精神, 深入体悟药性, 不能浅尝即止。如山栀和黄连都是苦寒的, 山栀清热泻火, 黄连清热燥湿, 黄连苦寒能厚肠胃, 山栀苦寒会导致腹泻, 所以《伤寒论》指出“其人旧微溏者, 不可与服之”。

4 理解药性需遵从中医辨证思想, 参考现代药理研究

王暴魁教授:

借鉴西医的药理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很重要。比如枳实能增加平滑肌的收缩, 还可以升高血压, 如果血压低一般用量是50 ~80 g, 因为30 g以下疗效不佳; 对低血压的人来说, 一个是黄精, 一个是枳实, 效果都比较好。另外枳实对过敏性紫癜、鼻炎的效果也非常好, 《金匮要略》有个枳实芍药散就很有效, 但是枳实用量要大一些。

关秋红主任医师:

中药学的第一味药是麻黄, 其药性辛、微苦、温, 功效是发汗、利水、平喘。按照中药的归经, 它一是归肺经, 一是归膀胱经。但是在药理书上它一共有9 条, 第一个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二个是平喘、祛痰、镇咳, 这是呼吸系统; 第三个是发汗、利尿, 是泌尿系统的; 第四个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五个抗炎; 第六个解热; 最后是抗肿瘤、抗突变, 所以学习中药还需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基石, 不然会感到很困惑。

赵进喜教授:

发挥中药最大作用需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趋利避害, 但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不能背离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比如糖尿病, 单纯用养阴清热法治疗只能改善症状, 血糖没降病人肯定不满意, 但是看到黄连12 g血糖降不下来, 就改成30 g甚至60 g, 这种思路我也不推崇。

王亚红教授:

熟谙药性需了解西医的病理和药理, 比如对高血压病人, 年轻的交感神经兴奋的多, 就用平肝潜阳药。病人痰湿有瘀血, 就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上活血类或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中药。安神药一般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如合欢皮, 有的老师主张用大量, 像广安门医院的赵志付老师就主张用30 ~ 60 g的合欢皮, 效果很好, 但因为有肝毒副作用也不能长用。所以要深入研究中药药性, 还需从基础、从临床去掌握。

贾海忠教授:

药理属于效性的一部分, 以前我们发现很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但在中医逻辑里是不存在这种矛盾的, 这个现象就告诉我们不能用西药的药理研究方法来指导中药的配伍临床疗效, 那样只能碰对一部分, 疗效差且不持久, 虽可速效, 但很快就会产生耐药。还有药理作用是有条件的, 中药的药理是基于人体当时的状态以及用药药量的大小来决定它的效性, 这个实际就是中医的辨证, 必须是辨证准确, 然后剂量要合适。比如双向调节作用, 很多都是要谈剂量的。另外现在中药药理研究里面最大的缺陷就是非证候药理, 动物模型也没有造出证的模型。可是中药我们始终都是按照证来用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药实验室研究结果很好, 拿到临床却不行。中医药是非常有深度的, 比如十枣汤治疗胸腔、腹腔尤其是炎症性的积液, 疗效非常快, 可以按小时计算, 高烧四十度胸膜炎, 吃十枣汤一剂胸水第二天就下去了, 所以说中医的峻下逐水跟西医的利尿药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能够用西药的利尿药代替中药的利尿逐水药。

5 结语

篇4: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成果汇报课

【关键词】成果汇报 朗诵会 联欢会 运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真正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是权宜之计,而应是一种长远目标。

众所周知我们所面临的课程实施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想说爱你不容易”。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就其课型来说,大致可归纳为确定主题课、方法指导课、中期反馈(交流)课、成果汇报课。下面我就其中之一的成果汇报(展示)课,根据本人的所见所闻谈谈它的“是”与“非”。究其特点有:

一、千篇一律“朗诵会”

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是对主题活动的总结、反思、交流、评价、提升等,它不是以学生的知识的获取为第一目标,而是呈现学生在活动主题下的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等过程,并在汇报总结反思中加强认识、提升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过程重于结果”。我们有的老师最喜欢上的就是汇报课,说汇报课就是同学们向听课老师汇报、汇报。于是乎会出现千篇一律“朗诵课”。这种课基本上无需老师的参加,学生一组组上台朗诵手中抄录好的资料,一页又一页,上面学生读得累,下面的老师学生听得累。这种活动其实大可不必,学生上网,半天就能搞定。这种单一的、机械化的朗诵原本就是对综合实践汇报课的误解,纯粹就是一种走过场的表现。“小曲”虽然好唱,但光凭千篇一律的朗诵,或者几种朗诵形式的变化是起不到汇报效果的。

二、热热闹闹“联欢会”

综合实践汇报课在我们有些老师眼里就是一种热热闹闹的“联欢会”。领导检查、教师听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迎合,更是一种“风吹麦浪”的涌动。如果不是带着课程的理念走进课堂,你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一节音乐课、舞蹈课、表演课……这样热闹的场面,老师、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想以最具感染力的形式来给听课老师呈现一节精彩的课。但这绝不是一节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因为从中你看不到他们活动的过程。这类汇报形式能够很直观的,艺术性地表现某些活动的成果,活跃课堂气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表演一幕接着一幕,表演结束也就意味着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汇报的结束。这种纯表演的汇报缺少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形式是单向的、唯一的,缺少双边互动,课堂不具生成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重新认识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都不得而知。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与综合实践课堂中追求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交流方式是不相吻合的,更与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使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行反思,重新体验活动,提升总结,发展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此起彼伏“运动会”

在综合实践汇报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做的各种作品:贺卡、手抄报、照片、小制作等等。这种汇报形式无可厚非,的确能体现活动过程。可是如果整个活动都以这样的形式来汇报,第一组“秀”好了,第二组、第三组……每一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精美的作品,然后组长再把内容读一遍,连编辑、美工、抄写也一个不落,通过民意测评,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真正是秀出了学生们的“热情”和“双手”。同学们热情高涨各得其所,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的成果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吗?不是,这绝对不是。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走秀课”是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

综合上述汇报课的特点都有一个共性:课一开始,各个小组就选择好自己的子课题轮流上台汇报成果,你方唱罢我登台,尽管汇报的形式各小组有所变化,但汇报大都是活动的“结果”。甚至有些成果并非“真成果”是“山寨货”、“复制品”。无须亲历实践、调查、访问、观察。只要在汇报课前上网查一下资料、写一份心得报告、编排一段舞蹈、制作一份小报、唱一首好歌。这样的汇报课注重有形结果的汇报,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思想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无形结果的交流,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体现。是学生“走秀的舞台”,是运动比赛的“竞技场”。

如何改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存在的问题,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呢?

首先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教学目标与其在整个活动中的地位、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将成果展示汇报课理解为将学生本次活动主题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汇报。汇报课中教师的指导地位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现实课堂中,习惯于“讲授”的教师往往难于胜任“导师”角色。对于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常常没有目标性和策略性,感到无所适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孰不知,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获取的体验、成果展示给其他人并进而评价他人的活动,促进再次提高。

其次摆正教师在学生汇报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的老师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不做学生的“守护神”。应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在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提升,有所感触,真正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也不能因为其自主性而放任自流。教师应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支持者”,迷失方向时的“导航人”;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结合起来,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正确地位。

最后让课堂成为课外延伸的主阵地。“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堂上教师应引领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对活动过程反思;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激起学生再次参与活动、参与探索的一团团熊熊烈火,激发其实践欲望,探索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课外延伸的主阵地,进而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篇5:读书成果汇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和大家共话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众所周知,但现在是数字时代,“网络阅读”应运而生,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系教授王子舟给书籍重新作了定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说起来还要追溯到我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是因为孩子上学,才来到新寨小学的,当时是慕名而来。来了之后,我发现,没白来,我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最科学、最人性化的教育。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有很多和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样的,今天你们能够坐在这里,你们的孩子能在新寨小学上学,是一件幸运的事,你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而且成长的很快。因为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学习型、读书型的校长王宏华、王晓宇,她们感染了我,让我爱上读书。

下面我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一、浸润书香 高贵气质

书籍的本质是人类的“脑外记忆的装置”。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潜藏在你的气质里,渗透在你的骨子里,流露在你的行为上。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的人彰显出来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貂皮大衣似的华贵,不是金银财宝闪耀出的光彩,而是涓涓细流润人心,清风细雨觅人脾。读书是一种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是以金钱地位来衡量,而是一个有着真我、自律、守静,并且敢于挑战的人。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段子:

当看到天边的飞鸟,读过书的人,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而没有读过书的人,却只会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二、尊重孩子 悦读为主

这里的悦读就是高兴地读。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学生的成绩,有的家长会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殊不知,现在的高考改革,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量。有大量试题直接或间接地来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后是否能认真思考、独立思考,未来考生拼的就是阅读量,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高考试卷恐怕答不完。

阅读是一个眼到、脑到、心到的智力过程,所以阅读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这个兴趣的培养,得靠老师引导,也要靠家长的支持。在学校,老师们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家里,家长们也要给孩子们创造安静的氛围。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家到现在也没有电视,我几乎不看电视,孩子跟着我也不看电视,每天晚上都是我在一旁写师生阅读心得,孩子在一旁写作业、看书。安静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变得冷静,处事不惊。

人类的书籍浩如烟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孩子都可以读,要以悦读为主,不一定非得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读。孩子在14岁以前读过的好书,都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的时候会不经意的表达出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觉得亲子阅读非常有必要,哪怕每天抽出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和帮助也是很大的。亲子阅读的过程,是亲情交流的过程,也是良好家风养成的过程。

三、师生共读 增厚人生

这学期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我把在唐山阅读行动网站上发布的汉字王国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们兴趣浓厚。另外,我还在班级内开展了师生共读活动,每天精选优秀绘本,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并且在个人公众号上撰写心得体会。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家长们的反响很好,我的个人公众号已有200多人关注,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曾有家长给我留言,说我彻底改变了他对小学老师的认知,完全不是他小时候老师那样教孩子。家长的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篇6:第一学期读书成果汇报

——《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体会 柱濮小学:闫喜兰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匪浅。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真正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加拿大教育专家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说过: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多读书,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 为老年 教师的我知道的新理论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地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随笔,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针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出笔记和体会。既有助于思考又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看法、疑问、评论等。读书促我成长,读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民主,在我眼里早就把学生似为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学生乐意与我接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经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是莫大的激动,我总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罪崇高的价值。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中所获得的最大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篇7: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活动主题:

“书香满校园

好书伴成长”

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打造惠山金桥实验学校书香校园,特制订此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读书活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活动内容:

1、一二年级进行“小主持人比赛”,每班选出5人参加(和少先队大队部庆“’六一”活动相结合,从本学期推荐书目中选取内容,举行课外书文段的朗诵比赛),具体内容安排见大队部小主持人比赛细则;

2、三、四、五年级举行手抄(电子)小报比赛(参考本学期推荐书目)。以“好书交流”“作家介绍”“名人名言”“书海拾贝”“精彩回放”“阅读生活”“我的收获”“家长的话”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内容选择见本学期下发的各年级阅读必读和选读书目)

参赛对象: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一二年级小主持人比赛: 第15 周

三四五年级手抄(电子)报比赛:第16 周

活动地点:

一二年级:多媒体教室

三四五年级:中心广场

活动总结:第17周大课间活动颁奖

奖项设置:一等奖5——8名,二等奖8——10名,三等奖若干名。评委: 全体综合学科老师、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无锡惠山金桥实验学校教务处

篇8: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信息中心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一)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简史

随着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与普及, 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在传统的纯手工这一管理模式上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一室是从2003年开始向国土资源部汇交南海西部海域的探井及储量情况。基本上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经历过制作记事本读光盘, 黑白扫描原文报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1.0》;《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2.1》等阶段。目前使用的汇交软件为《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2.1》。汇交格式为PDF存档的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要求彩色扫描并按原文规格装订, 扫描件的分辨率在选取上是把保证图形的清晰度与精度作为基准的, 通常所取值为300dpi。汇交成果地质资料通常情况有纸介质、电磁介质、光介质三种载体介质。采用逐级审批逐级上交, 统一由中海油勘探研究中心报送的方法管理。

(二)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内容

勘探研究中心会以任务单形式通知各海域具体的汇交区块。信息中心档案管理一室利用其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信息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查出该区块所有井需要汇交的资料。即《完井地质总结报告》及其附图、《地层测试成果报告》、储量报告及其附件、附图、附表。首先对汇交区块的内容进行彩色扫描, PHOTO-SHOP处理, 校对、制作WORD, 标准命名各份电子版文件。把制作的WORD文件按分类要求上传《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2.1》, 最后以区块为单位导出文件, 校对完毕, 刻录光盘。最后彩色打印WORD纸介质、校对、装订。彩色打印的纸介质连同刻录好的光盘及相应的审批单, 一同寄往勘探研究中心。再由勘探研究中心汇总四海域的汇交工作, 审核后统一上交国土资源部。

(三)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重要性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对于抗旱救灾等一系列应急方面的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在华北地区以及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出现的一系列干旱情况, 很多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等相关机构, 也都主动的为抗旱救灾提出应急服务, 例如, 山东在第一时间内把相关信息发布到网站上, 起名为“关于为抗旱保苗提供应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内涵”, 也让其整理, 施行二十四小时没有假日的值班制度。这方面在贵州等省份, 也都在互联网上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发布, 以及安徽和江苏等一系列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资料的目录信息汇交与综合, 建立起抗旱救灾的应急服务专线通道。成果地质资料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几十年来、几辈人智慧积淀下来最宝贵的国家财富, 这些成果地质资料被反复应用于日后的科研生产, 对推动勘探、开发和生产起到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关乎国家海洋石油开采的统一规划与部署。关乎南海西部海域石油开采的可持续发展。中海石油总公司每年按规定执行国家下达的汇交任务, 即由国土资源部下达每年汇交任务至中海石油总公司勘探研究中心, 勘探研究中心再统一以任务单形式委托各海域的分公司执行汇交任务。最后, 各海域的分公司上交汇交成果至勘探研究中心, 统一检查审核后上交国土资源部。层层把关, 严谨细致, 可见中海石油总公司十分重视汇交工作。

二、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1.承担地质项目的单位形成地质资料时收集资料不齐全, 给汇交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 成果地质资料在进行上交的时候, 缺少评审性的意见书或者报告出现缺页、缺图的现象。而实际造成这种现象并不是没有经过专门评审, 或没有经过报告的审核, 而是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的情况或搜集人员不够专业造成的。

2.汇交系统不断更新, 系统的不稳定造成汇交工作反反复复, 资料的不齐全、内容的不匹配等原因导致汇交时间上的拖延。目前使用的汇交系统是《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2.1》, 其流程如图1所示:

三、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相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地质资料的源头化管理服务, 派专职档案人员到相关单位进行指导, 搜集齐全相关的文件。通过业务培训, 打造一支专业的档案收集队伍, 在项目结束甚至项目一开始时就深入项目工作中, 指导与规范地质资料的形成。如信息中心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展该项工作, 派兼职档案员甚至专职驻扎深入至项目组。服务项目队的同时, 深入项目队工作。全面掌握其主要需求, 把相关的一系列文件搜集齐全, 在进行资料收集与整合的时候, 驾轻就熟。充分全面利用地质资料这种源头化管理服务是提高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质量的基础。

2.地质资料的归档与整编工作与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委托保管工作同步, 以减少工作上的重复, 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工作的效率。目前, 为规范石油、天然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委托保管工作, 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规则 (试行) 》。受委托保管地质资料单位负责接收、验收、保管汇交人向国土资源部汇交的石油、天然气的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 并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即国家从2011年开始实行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与委托保管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方法。2011年,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资格检查, 成为第一批合格的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资格单位。汇交工作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地质资料汇交与委托保管工作将更加协调与规范, 趋向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档案室应该总结经验, 科学发展, 力求把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汇交及委托保管工作完美结合, 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与档案管理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 便是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实践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思考, 针对问题与不足, 加以改进, 与相关的兄弟单位共同交流, 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来提高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规范性, 让其发展的更加完善。无论是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流程还是其自身的发展状况与相关要求, 都应该做到有所了解, 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针对现实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解决整体问题的时候, 也不能忽视局部的细枝末节, 做到层层深入, 进一步为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 促使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在各方面建设之中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 扩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最后达到双赢的进步。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南海西部海域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经验, 阐述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内容、自身重要性及发展状况, 总结当前汇交软件《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浏览系统V2.1》使用情况, 结合现实档案管理与汇交、委托保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利用有效手段提升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总体质量。

关键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委托保管,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S].北京: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 2002.

[2]乔海霞.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浅析[J].价值工程, 2010 (18) .

[3]李桂芳.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 (04) .

[4]程琳.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 (02) .

上一篇:用仿佛写个比喻句下一篇:家庭装修常用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