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选手李娜的获奖感言

2024-04-13

中国网球选手李娜的获奖感言(精选5篇)

篇1:中国网球选手李娜的获奖感言

“你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坚持梦想,做最真实的自己,你就是自己的英雄。”中国的网球明星李娜在新书《独自上场(少年版)》的序言中如是写道。谈到“英雄”与“输赢”的关系,李娜说:“英雄不用太宏观、太遥远。英雄是更好的自己,是很多细小的事。比如在我心目中,妈妈就是英雄。”

李娜的新身份做运动员最简单如今肩负更多责任

退役之后,网球巨星李娜渐渐回归了家庭的平静。女儿出生后,孩子成了她生活的新重心。李娜笑着分享说,她和姜山亲自带孩子长大,也慢慢积累着为人父母的经验。除此之外,李娜还经常参加全世界各地的网球推广活动。她说,比起过去,现在的自己多了份责任。

“当运动员时最简单,只需要打好网球。如果心态足够强大,就可以不在乎别人的评论。网球是工作,做好工作就可以。但如果作为网球推广、或者母亲的角色,就肩负了很多不属于你的责任,这是更重大的责任。”李娜一字一句地聊起来。

“我已经退役了,不能以职业球员的身份去生活,但还可以做很多推广网球的工作。网球的推广不止是在中国、在亚洲,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李娜说。

几天前,李娜在深圳出席了一次网球推广活动,新书《独自上场(少年版)》亮相,也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减少了一些篇幅,加上更多配图。谈吐间,李娜的言语温柔也耐心,时不时配合着自己的一些体会。在签售现场,“娜粉”热情地与偶像合影,“中国的网球一姐”的影响力依旧强大。

记者问她,你的下一本书会是什么?育儿经验吗?李娜回答:“我可以写很多关于自己的东西,但不会写女儿。我和姜山都认为要尊重女儿,她还没授权我写她的故事。女儿是一个独立生命,如果等她长大了,授权了我,我才会和大家分享这些。”

家庭与孩子自由地放养 与小朋友平等相处

生了孩子后,李娜的身材不但没有走形,反而更加美丽和挺拔。比起运动员时代,她更爱微笑,显得更有女人味儿,谈吐间也更成熟了,见有记者低声提出提问的请求,她颇有礼貌地说了声“请问吧”。

提到教育孩子,李娜的一句“要顺其自然地放养她!”逗笑了听者,但绝不是玩笑。她很感谢父母小时候支持自己打网球,即使班主任曾“威胁”说,打网球不会有出息。此时,娜式幽默又来了:“当然了,也可能是我爸妈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吧。”

“我和姜山达成共识,希望孩子自由地成长,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当然,一旦选择就要坚持下去。既然是选择的路,就没有放弃的理由。”这种理念,与她的运动员经历契合,在她眼里,运动会让孩子更加坚强,更加懂得独立地面对成败。“这也算是成熟吧。”她说。

至于是不是让孩子打网球,李娜回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会培养她参与体育。但具体是哪些项目要看她的兴趣,我们不会强迫她,但会培养她、指引她向体育方面发展。”

有趣的是,李娜每提及自己的孩子,更喜欢用“小朋友”来称呼。“传统意义上,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要服从父母的指令。我们不希望是这样。现在和小朋友交流,我们都不说“妈妈爸爸要怎么样”,而是“李娜要怎么样、姜山要怎么样”。我们希望和她交朋友,私底下平等一些。”

做自己的英雄做好每件小事 我心目中母亲就是英雄

关于教育的感受,李娜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当今的孩子失去了很多快乐,学了太多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东西。由于和姜山经常在外国比赛,李娜夫妇的很多育儿理念,颇有西方的特点。

李娜新书序言的题目是“你就是自己的英雄”。她说:“英雄这个词,并不一定是拯救地球,保护人类那么宏观和遥远。英雄就在我们的周边,做好一件小事,就是自己的英雄。”

她解释说:“输赢和胜负,只是因为对手做的好一些。但如果自己昨天跑了70米,今天跑了80米,今天的你就比昨天的你更好。”李娜认真地说,“英雄就在身边,很小的事情也是英雄。我心目中,妈妈就是英雄。”

篇2:中国网球选手李娜的获奖感言

劳伦斯颁奖——李娜获得特别成就奖

4月15日,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在上海举行,已经退役的中国网球名将李娜获得特别成就奖,这一奖项在劳伦斯奖历史上仅仅出现过两次,上一次是的.菲尔普斯,这一次是李娜。

李娜在去年的成绩不容小觑,她在去年年初斩获了澳网女单冠军,并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生涯新高NO.2,不过中国金花在209月中旬正式宣布退役,她最后一次亮相赛场还是在年6月底的温网第三轮。凭借这样的表现,她也首次入围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的候选。尽管最终没能得奖,但是特别成就奖也彰显了劳伦斯评委会对李娜赛场内外成就的肯定。

这一奖项并非劳伦斯的常规奖项,但是却含金量十足,也是劳伦斯第二次出现该奖项,20菲尔普斯在最佳男运动员的争夺中不敌博尔特,但是最后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这一奖项,算是对他的另一种肯定。

在一段小短片回顾李娜精彩的职业生涯后,中国金花缓缓走上了台,接过了劳伦斯奖“小金人”。“在台下想了很久上台要说什么英文,但是上来都忘了,俗话说一孕傻三年。很感谢劳伦斯,把这奖颁给我,感谢你们对青少年的支持,希望以后为公益事业继续做贡献,非常感谢。”

当主持人问道肚子里的宝宝有没有和你一起庆祝时,李娜笑着回答道,“我想要是颁给他一个奖的话,应该是最忙碌宝宝奖。”

随后娜姐再现霸气获奖感言,“其实我之前想我应该获得最佳女运动员吧,和塞蕾娜对抗很多次,希望这一次可以打败她,在我的主场。”

“难忘瞬间太多了,我得到最好的礼物,从运动员转化到妈妈。”她也不忘调侃姜山,“大家应该表扬下他,他下厨,我太笨了。”

篇3:李娜照耀下的中国网球

6月24日,29岁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女单决赛中战胜斯齐亚沃尼,成为网球大满贯134年历史中,首位获得单打冠军的中国选手、亚洲选手。

许多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李娜,投向此前并未关注过的中国网球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国际顶级赛事,我们有俩

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竞赛部主任张东文介绍,目前世界上共有三大网球组织,分别是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国际男子网联(ATP)和国际女子网联(WTA)。三大组织有着各自的分工,搭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宝塔形竞赛体系。“我们最经常看到是ATP和WTA,因为世界上最好的男子和女子选手都是这两个协会的成员,但四大满贯赛事不属于ATP和WTA,而是隶属ITF。”

刚刚结束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称“温网”)是现代网球史上最早的比赛,创办于1877年。2011年的温网总奖金高达2300万美元,其中男单和女单冠军的奖金各为175万美元。此外,法网、澳网和美网的男单和女单冠军的奖金也在200万美元左右。

“中网(即中国网球公开赛)属于ATP500和WTA顶级赛事,总共有670万美元的奖金,这个数字距离温网的2300万美元相去甚远,但也绝对是全球领先的顶级赛事;上海大师赛是ATP1000,总奖金是450万美元。”张东文介绍说。

但就在20年前,中国举办的网球赛事奖金还都在四位数徘徊。“那个时候打比赛的机会很少。我记得规格最高的一次是全国青少年运动会,那一次网球单打冠军的奖金有几千块钱,在当时就算是很多了。”前国家网球队员刘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21世纪开始,中国网球竞赛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北京在2004年轰轰烈烈地推出了中网,并在2009年升级为WTA皇冠赛事。上海也于2009年将大师杯球赛晋级为ATP1000级别赛事,这是ATP世界巡回赛中等级最高的,全球仅在九座城市举行,亚洲范围内仅有上海这唯一一站。

上海ATP1000大师赛刚刚公布了今年即将参赛的选手名单,其中世界排名前40的选手无一缺席: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索德林……

“这些国际顶级赛事的引入对中国的网球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刘利告诉记者。网球是一个非常“追星”的市场。过去中国企业只能赞助一些国内球员,很难通过明星效应让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但当中国引入了这些国际赛事,就给了更多中国企业一个露脸的机会。例如,李宁公司签下了扬科维奇和彭帅,安踏公司签下了郑洁,这对这些国内体育品牌都是很好的宣传。同时,国外的赞助商也对这两场赛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劳力士、奔驰、索爱等国际大品牌都是这两场比赛的合作伙伴。

据刘利介绍,对中国专业球员来说,过去参加国外比赛的差旅成本是高昂的,但现在家门口就有了顶级赛事,就可以低成本地参加这些比赛。而对广大发烧友来说,这些赛事也是绝佳的学习机会,因为这些顶级赛事都强制要求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参赛。同时,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网球学校和经纪公司也因为这些赛事而来到中国。例如世界顶级的尼克网球学校,就因为看到中网的举办来中国招生,让大批中国孩子可以去美国学习网球。

李娜的影响不如CPI

“让中国人手里的网球拍和外国人的一样”,这听上去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网球器材商们整整为之奋斗了30年。

常文涛是世界第一网球品牌威尔胜(Wilson)的中国总代理,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网球器材市场,他只能用“落后”二字来形容。据他介绍,当时全国只有厦门有3家网球器材工厂。早期的销售渠道也非常单一,都是国有体制占主导。全国的批发站点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层层分销。网球拍销售面向的群体只有两个:网球专业队和领导干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东莞和深圳才陆续开了新的工厂。一些新的国产品牌进入人们的视野。常文涛自创的“豪迈”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外国品牌,即使是职业球员用的也基本上是石狮、航天等国产老牌子。“当时人们收入有限,再加上很多国际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因此一些物美价廉的国产品牌卖得很好。1997年,我们就卖出了2万只球拍,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好成绩。”

从2000年开始,中国网球器材市场又发生了一次新的革命。不论是最早的“石狮”,还是后来居上的“豪迈”都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品牌开始涌现在中国的市场上。

“我们和国际市场越来越接近了。现在中国网球器材市场的国外品牌所占比例超过了85%,如果单说球拍,这个比例还要更大。”常文涛介绍说,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亚洲的第二大网球器材市场,仅次于日本。许多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新品发布还会早于其他国家。“人们逐渐倾向购买国际品牌,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人们对网球的认知度在提高。”常文涛说,“现在的发烧友对器材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我们。学生和白领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支撑。反而专业球员在消费中的比例,变得微乎其微。”

2001—2007年是中国网球器材销售一个突飞猛进的年代。“2007年,纯网球器材用品(不含服装和鞋子)和相关配件在中国的批发销售额大约是4亿元人民币,零售销售额差不多有8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90年代的时候,这个数字大约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常文涛笑着说。

但据常文涛介绍,2007年至今,这个行业一直在走下坡路。“我们去年的销售额比预期相距甚远,我们的许多竞争对手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白领,而这几年白领们的生活怎么样?薪水没怎么涨,投资股票,股市一路狂跌;买房,房价一路非理性暴涨,随之也带来了租房成本的上升。这些社会现象都是互相关联的,如同‘蝴蝶效应’,白领们可支配的钱少了,就不可能有更多的人来打球,就不可能有更高的频率打球。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李娜夺冠的那天晚上,许多人给我打电话,说‘你的网球拍要卖空了’,‘你要发财了’,但理性地来说,凡事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虽然我也很激动,但我知道单凭这一件事并不能对我们的销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作为器材销售商,我们的销售还是要看大的经济环境。白领们收入稳定了,官方和民间对这项运动重视了,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常文涛说。

国外的民间运动,国内的贵族运动?

从普及率来看,网球被全球人公认为世界第二大运动,仅次于足球。然而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几位受访者却异口同声地将网球定义为“中国的贵族运动”。

按照2005年美国网球协会公布的数据,当时美国打网球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2500万人。而按照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的统计结果,直到2009年,中国打网球的人数才只有1020万。也就是说,2005年网球在美国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8%,而2009年在中国的普及率才只有0.7%。

为什么网球在中国普及如此缓慢?

张立武是北京水立方网球俱乐部的老板,在归国从商之前,他曾经在美国从事网球运动达七八年之久。“在美国,运动俱乐部一般都是综合型的,收费也不高。你一旦入会,缴纳一年大约两三千美金的年费,就可以自由使用俱乐部下的所有设施,包括篮球场、网球场、健身房、游泳池等。这样的经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经营方收回成本,一方面也比较符合美国人的生活习惯。许多美国人在早上上班之前都会先去趟健身房,晚上下班以后再去球场打球,运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现在在中国,网球还是一项比较贵族和高端的运动,有三分之一的室内网球顾客都是从高尔夫球场上“回流”过来的。

北京目前已是全国室内网球场馆最多的城市,但一共也仅有三四十家,200多块场地。而且这些网球馆通常都设在大型企业或者高档酒店里,属于配套设施。因为如果单纯经营网球馆,投入大且回报慢:建设一个拥有两块场地的网球场需要一两千万的资金,平时每小时光电费就五六百块,维护场地的费用也很高。

“拿水立方网球俱乐部来说,两块场地租金是一年100万,加上水电人工,大约共有140万。打球一小时收费260元,营业时间基本上是平时从下午5点到9点,周末从早上10点到下午9点。所以即使两块场地的使用率达到100%,一年除去奥园管委会在这里承办各种活动的时间,我们的收入也只有90多万,加上酒水消费,勉强做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

260元一小时的收费,对普通民众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对经营方来说,却依然入不敷出。“现在中国喜欢网球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对球员和器材十分熟悉,对一些流行的打法都倒背如流,却常常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据张立武介绍,在美国四处可见免费的室外网球场。一个普通美国高中有五六块网球场地是很常见的事。街心公园、社区里,也都有网球场地。这让网球在美国成为了更大众化的运动。张立武建议,政府和社会应当多建设一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室外网球场。即使是最普通的土质场地也可以,维护成本也很低。

但在网球管理中心竞赛部主任张东文看来,中国已经建设了许多场地,民间网球运动普及受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工作制度。

“20年前,全国的网球场屈指可数,而今,每年都有几百块球场在诞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也将室外网球场列入了小区的规划。在日本,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因此每天4点一过,街心花园和球场上全是人,各个年龄段都有。但中国则不然,我们现在也建立了一些体育公园,但周一到周五几乎没有人来。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文明程度、思想观念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工作制度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就这么忙?”

中国球员何时走向“自由”?

提起四大满贯,许多人认为,只有世界最顶尖的职业选手才能进入这样的顶尖赛事。其实,四大满贯成立之初却是只对业余选手开放的比赛。拿温网来说,直到1968年才向职业球员开放,这导致拉沃等一流的国际球员因为“太职业”而一次次被温网拒之门外。

直至今日,许多国际大牌网球明星都依然是“业余”的身份在参赛。唯一的区别是,如果是业余球员,就只能拿到部分奖金,只有登记在册的职业球员才能拿到全部奖金。

“桑普拉斯在获得大满贯冠军的前一年还是业余球员的身份。这样的好处在于,如果你打得不够好,你就不需要将网球作为职业,而可以继续当你的医生或者律师。当你打得足够好了,你就可以选择登记成为职业球员。”刘利告诉记者,中国网球运动员并没有国外球员那么自由的选择权利。“我们过早地决定了职业生涯,进入职业队,从此,网球是我们唯一挣钱的方式,我们除了打球、当教练,没有别的选择,不论我们打得好还是不好。”

国外选手的“自由”并不止体现在职业的选择上。每一位国际球星的背后,都有他精心选择、量身打造的的赞助商和训练团队。

2005年以前,费德勒的团队就是他的家人,他带着自己的父母兄弟聊着家常,游山玩水,从瑞士一路挨个摘走了四大满贯的桂冠。这样的“家庭团队”在中国可是闻所未闻的。2005年,费德勒签约IMG公司,其中一大原因也是和IMG公司网球部副总古德西克私交甚好,彼此信任。古德西克几乎常年陪在费德勒身边,为他安排采访等日常细节。在费德勒的比赛场次,他总是会出现在球员包厢中,随时提供支持和帮助。由于古德西克的努力,费德勒的代言合约从Jura和瑞士国家银行这样的瑞士本土公司,拓展到了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例如吉列、劳力士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等。

国际球员对团队的选择、对赞助商的选择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他们不再是一个运动员,而是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商业品牌。相对于国外选手的“自由”,在2009年以前,中国选手不仅无法选择自己的团队,就连出国参赛的资格还要层层报批。

中国网球协会前会长张晓宁曾经回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的运动员去职业化。我们的经费最多只能让主力队员每年打10站比赛。”

刘利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我过去也想参加大满贯比赛,但报名外围赛的时候网球中心就不同意,只能作罢。国家对参加国际比赛的选手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选手必须要经过网球中心批准才能报名,出国比赛拿到的奖金,个人只能保留税后的35%,其余65%要交给中国网球协会。”

2009年,中国网球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球员们惊喜地得知,他们可以自由报名国际比赛,不再需要经过批准。12月,中国四名最顶尖、同时“条件成熟”的女子球员——李娜、郑洁、彭帅和晏紫成为第一批单飞运动员。她们脱离传统模式,获得自由计划自己网球职业的权利——可以自己制定时间表,选择教练和后援团队,只需将一年的赛事按周期上报,而且只用将奖金收益的 8%~12%上交给中国网球协会。

张东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决定意识,过去我们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也是受到了经济发展的限制。现在通过学习人家上百年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缩短这个过程,这样做是对的。李娜问鼎法网,说明我们中国的体育正在改革和开放。我们开始知道,要改革,要发展,就必须要开放。我们网球的运动要想更高水平地发展,就必须要融入国际职业体育体系。今年李娜拿冠军,明天郑洁也可能拿冠军,后天彭帅也可能拿冠军。因为我们照着国际的方式来做了。”

篇4:毕业设计大赛参赛选手获奖感言

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来说,面对的问题接踵而至,即便有些不知所措,却又不得不尽量让自己心态放平。为了检验我们这半年多来的学习成果,学校老师特意为我们举办了一次“毕业设计大赛”,一方面让我们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巩固起来,提高我们做方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给我们一个实战演练的机会,真的很感谢!

这次“毕业设计大赛”,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然问题也数不胜数,最初的问题是在刚接到设计方案的时候,脑袋里真的没什么想法,不知道从哪开始着手,对于设计方面来说我们还完全是新手,但是后来就坚持下来,发现做着做着得到了灵感,终于在收图时完成了作品,很不容易!

篇5:李娜,让中国网球飞起来

虽然李娜最终与澳网公开赛的冠军擦肩而过,但她还是创造了中国网球新的历史。这朵网坛金花,因澳网公开赛一战,成为亚洲打入大满贯女单决赛的第一人。

4月2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2010—2011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李娜荣获“影响世界华人体育经济领域大奖”。误打误撞,一波三折

李娜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5岁半时便被当体育老师的爷爷送到新华体育中心少儿体校学打羽毛球。练习羽毛球两年多,教练林书惠觉得李娜虽然反应灵敏,移动迅速,但不是打羽毛球的料。

“为什么她不晓得用手腕发力,总是用膀子死打?干脆练网球算了!”就因为恩师的一句随口话,竟造就了今日的亚洲网球一姐。

一天,网球教练夏溪瑶走过羽毛球场,看到场上练得热闹,就跟林书惠打招呼,“有没有好的苗子给推荐几个?”林书惠喊来两个小姑娘,夏溪瑶把她们引到一边测试了一下,然后拍着李娜的肩膀,让她和几个大孩子赛跑,跑赢了才能进网球队。结果好胜的李娜真的赢了。就这样,李娜误打误撞开始了自己的网球职业生涯。

刚开始因为年纪小,李娜总是赢不过比她大的孩子,每次输了球就会坐在球场边哭。严厉的夏教练就会吼她:“光哭有什么用,有志气就打赢她们!”倔强的李娜把教练的话听了进去,带着一股子狠劲,咬牙猛练。

夏溪瑶全心培养李娜,除了看中她的资质,还有一个原因:1992年8月31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李娜父亲交给夏教练一份“委托书”,说自己身体不好,请她一定把李娜当亲女儿培养。正是这份重托,让夏教练坚定了要让李娜成才的决心。

1996年,李娜父亲终因病去世,家里的担子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这个时候,李娜正好被选入湖北省网球运动队。14岁的姑娘似乎在一夜间成熟起来,她加倍刻苦地训练,把每月拿到的工资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从不乱花钱。次年,李娜拿下了全国网球总决赛的冠军。

获得冠军后,李娜被耐克公司选中到美国接受7个月的专业训练。李娜很珍惜这次机会,以向妈妈按时写信汇报训练进程的方式,督促自己刻苦练球。17岁时,她已经获得国际比赛青少年组的第一名。

1999年,李娜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球职业手生涯,并很快创出佳绩:2000年与李婷搭档夺得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巡回赛女双冠军;2001年,囊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单、女双和混双三项冠军……

个性率真,铿锵玫瑰

了解李娜的人知道,战胜过无数名将的她,不仅球风勇猛,人也是急性子、直肠子,就像她胸前刺青的玫瑰纹身——绽放,却带着刺。她说,“纹身很早就有了,是一朵玫瑰花,一支丘比特神箭,还有一个心。相恋时我16岁,现在他成了我的老公。这么多年的感情,我想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我觉得这种感谢无法用言语表达,尽管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那种爱情。”

李娜在记者圈是出了名的“孤傲”,很多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总怕哪句话又被“噎”了回来。其实,这里面有误会。“记者说要采访我,我不愿意采访,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回绝,就会以那种‘臭脸’去对别人。然后别人就觉得,你这人不太好或怎么样,传到后来就是,她这人不太容易接触,脾气不好。”李娜形容自己就像个刺猬,可能扎到别人,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长刺”的李娜有着非凡的社交能力。一来是天性使然,二来也和网球选手常年旅行、更多接触世界有关。她的幽默和谐趣,很快就赢得大批国外球迷的好感。有一次赛后,主办方的主持人问她:“中国女选手现在已经来到了世界网坛的前沿,你们的男选手呢?”李娜歪着头略作思考,“男选手都在中国呢!”全场哄笑。这就是李娜式的幽默。

李娜也跟观众发过脾气。奥运会半决赛,李娜与萨芬娜的半决赛中,不断有观众发出助威呐喊声。李娜忍了半天,终于忍无可忍,朝着观众吼出一句“shut up(闭嘴)”!,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事后李娜解释说,她控制不了自己当时的情绪。虽然知道观众都是为自己好,但喊声确实还是造成了一些干扰,“网球的规则就是,在球员一个球还没有结束之前,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但是那时候,每打一拍球,后面都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不止一种声音……”单纯简单,执着前进

虽然李娜与大满贯单打冠军只差一步,中国网球却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感叹地说:我们要感谢李娜。

李娜的成功也许只是个个例。从去年澳网的四强到今年的亚军,李娜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飞跃,考虑到她已经是28岁的“高龄”,这或许也将是李娜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但足以让现在的中国网球选手可望而不可及。

先别忙着给李娜贴上标签。外媒都把李娜当作中国体育的新领军人物、中国网球的新名片,WTA主席已经在憧憬中国的广阔市场,只有李娜还是不失冷静甚至有点调侃地说:“CCTV终于也直播网球了?他们不是只会直播羽毛球乒乓球吗?”选择了单飞的李娜,其实比谁都清楚,网球在中国的关注度是远远比不上欧美国家。在一个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国家选择网球,她更关注的是生存下去,所以她不会选择漂亮话,她甚至无法容忍球迷在现场的乱喊乱叫。李娜的这些举动,在某些人眼中,都是不识抬举和不合时宜的。但是对一位以网球为生的职业球手而言,单纯一点和执着一点,正是成功的关键。

热心慈善,回报社会

李娜是懂得感恩的,在为了梦想前行努力的时候她也不忘回报社会。

在澳网开打之前,李娜已经有悉尼巡回赛冠军的奖金入账,在获得澳网亚军后,她相继签约几个国际品牌。这些奖金和代言费中的一部分,被李娜夫妇拿出来用作慈善和爱心捐助。2010年的赛季,李娜两次捐出比赛奖金共约130万元。马德里皇冠赛,李娜将打进8强得到的全部奖金捐出,自己还加了一些钱,凑成40万元整捐给青海玉树灾区。温网赛后,李娜和丈夫还前往黄南州的一家孤儿院,探望失去家园的孩子。此后,李娜又将在中网公开赛获得的约90万元奖金拿出,和中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家乡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修建运动场等设施。

细心呵护,携手并进

李娜很幸运,因为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丈夫。2006年1月27日,李娜和姜山结婚。同年的多哈亚运会之后,李娜向国家队申请,由丈夫担任自己的专属教练——这在国家队是从来没有过的。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容易信任别人的人,而当时惟一可以信任的就是她的丈夫,“我选择丈夫作为教练是因为他了解我在球场上的情形。我在球场上感到紧张或大叫,他都能理解。如果是其他教练,可能会想‘这个傻妞在球场上干什么?”“我有任何的想法,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也相信他会诚意地来帮我,所以在他面前,我是毫无保留的,想什么我就说什么。”“以前打得好的时候,特高兴,喜形于色。姜山就会给我泼冷水。时间一长,我觉得这办法还真不错。不过当我特沮丧的时候,他又总是鼓励我。”

在丈夫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下,2006年,李娜打入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八强,创下当时中国网球单打选手在网球大满贯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战绩。2007年1月,李娜单打世界排名升到第16位,成为有史以来中国女子网球单打世界排名最高的选手。

和很多女生一样,逛街购物也是李娜的爱好。丈夫给她赢球的奖励就是刷信用卡。“我是那种如果第一眼看上这东西就必须要去买的人,不买心里就会不舒服。”李娜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去逛街。她尤其喜欢在法国逛街,那里名牌滿眼都是。“特别喜欢包包,只要我看中了就必须买。”

她说,网球带给自己的最大财富并不是金钱,而是丈夫,那个被她戏称为“晚上睡觉打呼让她难以入眠的男人”。“在我退役之后,或许我必须想想该如何照顾我的家庭。现在是我的丈夫在照顾我的大小事务。之后,应该轮到我来照顾他。”

上一篇:大学手工制作活动策划下一篇:调拨供应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