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2024-05-06

住院医师(精选十篇)

住院医师 篇1

关键词:住院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经认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使得住院医师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及过硬的临床技能,能独立从事临床一线诊疗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呈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5年就已经实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全国较早开展培训的单位之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已于2015年全面启动。住院总医师培训为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后一年进行的培训,是基于前面培训基础的一个飞跃过程。结合我院胸外科10年培训过程积累的经验。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培训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1 胸外科的特点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

胸外科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外科二级学科。其疾病治疗涵盖了呼吸、循环及消化三大系统,是外科学科中涵盖机体系统最多的学科,诊治风险较高,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其疾病谱广且发病率高,包括胸外伤、胸部良性及恶性肿瘤,且患者发病较急。基于此,我科制定了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轮转计划包括普通外科、心脏外科、呼吸内科(包含气管镜)、影像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本专业三个亚组(食管组、气管肺组、纵膈组、腔镜组)以及住院总医师培训1年。普通外科培训主要是针对常见外科疾病有一定认识;心脏外科的培训主要是对心脏手术的认识便于在胸外科的手术操作;呼吸内科的培训主要是使住院医师能从内科角度看待肺部结节的诊治,掌握气管镜操作;影像科培训掌握胸部疾病的影像学针对;病理科培训掌握胸部肿瘤的病理读片;重症医学科培训主要是掌握重症患者的治疗及心肺复苏的训练。通过本学科亚组的学习,系统的学习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微创操作的训练。住院总培训为最后一年,是基于之前培训基础的升华,使得住院医师成为能独立从事临床一线诊疗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

2 住院总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在国外,住院总医师培训是每一位住院医师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集中临床实践阶段。此阶段住院总医师全面参与及负责临床科室医疗工作,同时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院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3,4]。

3 我院胸外科住院总医师培训

根据我院制度,我科住院总医师培训采用24小时病房值班制,星期六上午查完房至星期日下午6点,全面参与及负责科室临床工作,包括急诊及普通平诊院内会诊、病房危重患者及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处理、急诊和部分平诊手术,以及协助科主任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包括科室值班人员安排、手术以及床位安排等。教学方面,负责见习带教的安排和实施,实习学生的教学查房,每天夜查房,定期安排实习讲座,指导实习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此外,还应该完成一定量的临床或基础科研工作。

基于住院总医师培训性的重要性,我科特别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住院总医师培训,通过一年的培训,使其在临床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都得到质的飞跃。

3.1 实行临床导师制,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住院总医师培养是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的关键阶段。我科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住院总医师培训临床导师制。导师的选拔有严格的流程,导师由知识渊博、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担任,全程负责指导住院总医师临床技能及医德医风工作。并将住院总医师及导师纳入科室考核体系。临床导师制的推出有利于职责划分,住院总医师可随时向导师请教遇到的问题,且我科要求住院总医师每周至少要向导师汇报一次工作。担任住院总医师一年后要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住院总医师,给予本人及导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临床导师制下,住院总医师与导师关系密切,导师有责任、住院总医师有义务完成住院总医师培训下的临床工作。住院总医师配合导师完成三级以上手术,导师指导住院总医师独立完善二级及以下手术。

导师培训制度,更好地发挥了专家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培训计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住院总医师学到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2 教学名师言传身教,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我院及我校拥有多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及省级教学名师。我科要求住院总医师积极参加学校及医院组织的教学培训学习班,并邀请教学名师到科室讲授教学理念和授课技巧。并安排科室教学秘书负责住院总医师的教学方面。

3.3 基础导师科研思维培养,提升临床科研能力

不会做科研的医生不能成为“大医生”。我国病例资源丰富,但我国临床研究基础较薄弱。我院设有临床研究中心,每年都有临床研究相关讲座。我科要求住院总医师参加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的讲座。通过参加培训,培养临床科研思维,熟悉常用统计学方法的使用。住院总医师培训期间可开展临床课题,从疾病的随访、资料总结中发现临床规律和特点,进行有意义的总结,甚至可以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为将来的临床科研打牢基础。

4 结语

住院总医师制度最早在欧美国家实行,我国于1921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引入并严格执行[5]。制度要求从事临床工作4~5年的住院医师在担任主治医师岗位之前,进行半年到一年的集中临床培训,主要内容为全面参与及负责科室临床工作,并协助科主任完成部分科室管理工作,以及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6]。基于住院总医师培训的重要性,我科非常重视,通过从医教研三方面的严格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住院总培训的住院医师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普遍受到科室好评。

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临床导师制起了重要作用。原有的模式不能调动住院医师及科室带教教师的积极性,表现为住院医师不知如何学习,有问题不知该问谁,住院医师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进行着住院总培训,学习积极性和目标性不强;带教教师责任性不强,带教教师临床及各种事务繁重,不可能对每一位住院医师都达到言传身教,从而忽略了临床带教。在这种新的模式下,通过将住院总医师及导师纳入科室考核体系。大大地调动了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导师带教的积极性,同时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师带徒”制进行了新的传承。

在教学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名师的言传身教,提高了住院总医师的教学水平。我院作为高等学校附属医院,本身就担负着传承医学知识及完成医学教育的光荣使命。住院总医师作为科室的新生力量,培养其良好的教学医师,对于医学知识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科室住院总医师制度要求住院总医师需参加学校及医院组织的教学培训学习班以及教学名师讲授教学理念和授课技巧的课程,以便提高住院总医师的教学能力。

在科研能力方面,通过基础导师科研思维培养,提高了住院总医师的科研水平。我院作为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科研工作也是一个重心。住院总医师阶段科研思维培养极其重要[7]。通过参加我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学习,开展临床课题,进行临床资料统计、病例随访的回顾性研究,使得我院丰富的病例资源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了住院医师的科研水平以及我科和我院的科研水平。为住院医师成为“大医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住院总医师培训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在十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通过临床导师制、教学名师言传身教以及基础导师科研思维培养,提高了住院医师临床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琦,潘庆,胡大海.烧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5,2(2):391-393.

[2]张伟,陈洁,金雷辉,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管理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3):302-304,305.

[3]Ivany C G,Hurt P H.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sychiatric chief resident[J].Acad Psychiatry,2007,31(4):277-280.

[4]Merino J L,Cobo J,Innerarity J,et al.The figure of Chief of Residents in the Residencing training:establishment and deve lopment in a Spanish hospital[J].Rev Clin Esp,2007,207(2):79-82.

[5]吴阶平,董柄琨.协和育才之路[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6-140.

[6]Berg DN,Huot SJ.Middle manager role of the chief medical resident:an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perspective[J].J Gen Intern Med,2007,22(12):1771-1774.

住院医师 篇2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工作,承担部分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2、麻醉前访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拟定麻醉方案,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术前药应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根据病情需要给予。

3、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和用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有意外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与手术者共同研究和处理病情。

4、手术后及时完成麻醉小结,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后恢复室、ICU),并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待病情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及时进行随访。上述交班情况和随访情况要记入麻醉后访视记录单。

5、遇有疑难病例或技术问题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6、加科研和教学,积极开展临床麻醉的研究,指导培训进修、实习人员。

7、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参加麻醉后恢复室、ICU、疼痛治疗工作。

9、协助各科抢救为重病人。

麻醉科助理医师职责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麻醉工作。

2、负责麻醉后登记、统计工作。

麻醉护士职责

1、承担麻醉后恢复室病人的监测、护理工作。

2、从事麻醉准备室工作。

3、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

4、负责麻醉文书、资料的保管工作。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试水 篇3

“我们的生活大多在外科病房里度过,一周7天,一天14个小时。我们聚多离少,工作时不时就成了生活。”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对残酷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描述。

刚刚硕士毕业的李丁把自己称为格蕾“上海版”,他是今年上海市招录的1831名住院医师中的一员:每天7点之前到医院,白天写不完的病历,晚上加不完的班。

但与格蕾们能够经常亲自进行临床实践相比,李丁说,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大医院怕有风险,不愿意让培训生动手。”

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在内的39所医院被确立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这也意味着,与李丁一样的医科生毕业后必须先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被医疗机构聘为临床医生。而为了配合这项制度,上海市各家医院已全面停止招聘。

该政策让李丁和他的同学们有些“胸闷”,“心理上完全没有安全感,未来几年就是悬着。”李丁说,等到培训结束,他已经30岁了,自己的许多同学早已是其他行业的精英,而自己还得再从头开始应聘,“如果有别的比较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我不愿意在这干了。”

医科毕业生们的困惑

自去年底上海市公布这一政策以来,这种抑郁情绪在医学院毕业生中不断发酵蔓延。仓促上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让他们措手不及,有学生发帖指出,上海市卫生局应该提前告知,让学生在就业甚至入学前就得知毕业后有这个阶段。

对生活保障和前途的担忧,让学生们承受着很大压力。有些医院的教授也并不理解这一政策,“让那些硕士博士生再去轮转几年,这不是耽误他们的青春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对本刊记者说。

“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博士因此回了山东老家,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了当地最好的市人民医院。“如果留在上海,也许一两年后只能去崇明、嘉定等区县医院,去别的城市反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地生源也在瞅着机会跳槽。蒋更如发现,转眼10月、11月招聘季节又将来临,许多住院医师的心思早已不在医院,而又开始了投简历,“有些住院医师一周也见不到一两次。”蒋更如说,与医院相比,这些“准医生们”现在更青睐于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等高收入行业。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流失,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但上海市卫生局官员表示,学生和医生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上海市卫生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雄鹰对本刊记者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反倒让毕业生的前景更看好。

因为在开始培训的几年内,除培训医院外,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临床类毕业生,“三年内不招聘,会让前几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生更受欢迎。”刘雄鹰说。

“我们担心的反倒是二级医院。”他指出,非培训医院尤其是大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面临1~3年的人员短缺期。甚至3年“空窗期”之后,“二级医院还是招不到人,因为几年不招人的三级医院同样需要大量人才。”

为此,上海市卫生局鼓励各医院采取延长退休,退休返聘,吸引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或直接下沉等措施予以过度,以确保过渡期稳定。

为了能让住院医师安心,原先“准医生”们担心的社会保障同样得到了卫生局的承诺。“每個人都有‘五险一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副处长许铁峰说,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收入标准与医院新进人员一视同仁,工资和社保待遇这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奖金则由医院承担。

但蒋更如指出,在医院里,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做到同工同酬,“许多住院医师在科室里轮转一下就走,科室里的奖金和福利怎么可能轮到他们呢?”

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与学生们的不理解相反,在上海市卫生局官员看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在国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认的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由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实行,并提出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一代医学大师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都脱胎于该体系。

但中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从解放后一直没有理顺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回归,由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许铁峰告诉本刊记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四项基础性措施之一。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从1988年开始探索,已经执行了20多年。但以往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医学毕业生由医院自行负责培训,“有些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还没有培训项目,直接就工作了。”许铁峰说,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毕业生之间的培训机会不均等。因为住院医生能力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在这样的体制下,近年来,我国二、三级医院的差距也日渐增大。医生之间水平的差距反过来又扩大了医院之间的差距,病人也就越来越向大医院汇集,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才特别突出,”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指出,“重新规范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把住院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他认为,在三级医院培训出来的医生,起码具备了合格的临床医务水平,而不会像目前这样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只是“廉价劳动力”

但在上海市实行的这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是否尽责培训学生主要取决于医院自身的责任感,尚没有强制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这也让许多学生对培训质量心存疑虑。

“医院并没有义务要培养我们,只会把我们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张远(化名)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写病历,很少有机会参与l临床实践。而写病历、开化验单也成了大部分住院医师的主要工作。

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培训的薛清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早上起来先统一去一个科室进行查房,到五点半工作结束后,晚上又开始有讲座、培训什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学时安排。”但即便如此,他也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

“其实医院也并不需要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蒋更如说,曾有心血管专业的学生到他的肾内科轮转,但因为觉得留不下来,对工作根本就不上心。学生们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也让医院深感担心。更何况,医院还要为培训住院医师支付一大笔额外的费用。

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该细化,“比如住院医师要做多少手术、肿瘤怎么处理等,各个医院都要有统一的细则,”他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些细化的指标,就应该取消该医院培训的资格。

许铁峰也告诉本刊记者,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标准将纳入对医生的考核,而具体的培训细则专家还在制定之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不是个单独的体系,要实行下去还必须进行其他包括学历体制在内的配套制度的改革。

在蒋更如看来,让硕士、博士再去进行轮转有点本末倒置。“国外都是先有住院医师培训,然后才能进行专科培训;在我国,研究生基本上就是等于专科培训。”他指出,许多硕士博士,本身已经经历了2~3年的临床实习,已经非常专业了,再回过头进行轮转,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另一些已经有过几年临床经验再回头读研的学生,因为没有中级职称,也仍然不得不重新进行轮转。

妇产科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篇4

1 根据妇产科专科特点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轮转计划

妇产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辅助生殖等亚专业,并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因此妇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合格的妇产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内外科等基础知识,坚持三基三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严肃、严谨)。医学生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首先是扎扎实实练好当医生的基本功,不能越过打基础阶段过早进入专科,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目前临床上很多妇产科医师虽然专科技术比较全面,但一遇到内外科合并症患者,就慌了手脚,因此轮转内外科,夯实基础,再进行妇产科专科技能的学习有很大意义。我院要求医学生毕业后不论分科定向如何,首先进入内外科轮转1年,具体相关科室轮转计划由本科室主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并成立专门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来对教(教师)学(学生)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估。然后再进入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产科、妇科及计划生育的全部基本知识和技能。2003年卫生部制定的专科医师培训细则(试行)要求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亚专科医师培训再加1-4年。因此专科医师的培养年限为4-7年,不可急功近利,必须从低级到高级逐阶段完成[1]。

2 制定连续系统的学习体系

我国的医学终身教育模式实行“大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从医学院校毕业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之间尚有很大差距,医学毕业生即使每门功课优秀,也还不是一名合格的医师,还不具备面对病人独立诊治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连续不断的主被动学习,并且将所学的医学知识逐渐融合入大量的临床实践当中,反复锤炼才能铸就。尤其妇产科学涵盖面广,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多门学科相关内容,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医学毕业生到成熟的妇产科医师,不但需阅读许多专业文献,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大量的临床操作实践[2,3]。经过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年轻医师在轮转期间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①相关专业知识涵盖面广,难以全部消化吸收;②临床知识点零散,容易遗忘;③临床工作繁重,主动学习积极性减退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院要求每个科室指派专人负责住院医师轮转的教学与督导,注意各个阶段的经验总结,帮助年轻医师抓住重点分清取舍,精心设计组织学习步骤,将内外儿科等相关科室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妇产专业的知识系统,不断鞭策鼓励,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年初科室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并实行科室业务学习月志,采取院内讲座与科内小讲课的点面结合,科室与全院业务学习相结合。妇产科主任是我院博士生导师,她以学科建设全局为重,十分重视科室业务学习,组织科室每2周开展1次读书报告会,采取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包括临床新技术新进展,以及普遍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传、帮、带”,使年轻医师受益良多,科室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医院每月开设住院医师讲座,实行电子学习卡管理,作为年终个性化考核依据。既有普及的全员培训学习,如预防SARS、禽流感知识培训,非精神执业医师精神知识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等知识培训;同时,还有高层次的大师论坛,使住院医师从多角度、多侧面猎取新知识,快速提升自身素质。

3 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检验培训质量

住院医师接受考试贯穿在整个培训过程,并决定着住院医师执业资格的获取、专业职业的聘用、职称晋升和承担医疗工作的依据。我院考核制度分为轮转考核、阶段考核以及专业考核三种。轮转考核是指住院医师在一个科室轮转结束时,由科室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组织考核打分,所有轮转科室得分的平均分为该年度的轮转考核分。阶段考核是指每阶段结束时的综合考核,由医院统一组织。考核内容分政治思想、医疗道德、临床实践、临床能力、医学理论、综述与论文、专业外文水平。专业考核是指妇产科专业所特有的上海市统一管理与培训考核,有助于规范全市的母婴接产及计划生育技术(考试情况见表1)。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完善培训过程、检验培训质量的必要环节,须掌握以下原则:①优胜劣汰、增强动力。每次轮转考核成绩的前10名进行全院公布,营造刻苦学习的氛围。第一阶段考核取得540分以上,方能通过上海市的医学理论考试,获得学校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具备进入第二阶段培训资格;第二阶段考核超过360分,通过指定的外语考试,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合格证书》。必须完成两阶段地培训、考核,才能获得《上海市毕业后医学教育合格证书》。②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考核人员相对固定,统一考核评分标准,以减少误差,考核多站式,减少人情分。并建立全程监控,从计划的制定、落实督查、环节考核,实行全程跟踪。

3 展望

在临床医学的各学科发展中,住院医师是学科未来医疗、教学、预防和科研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住院医师的培养关系到医院的未来和发展[4]。但目前我国各专科的住院医师培训体制和准入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在很多医院中,专科医师的培养仅仅是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简单套用或叠加。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并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标准对医师进行强制性的职业训练,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妇产科医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以推动我国妇产专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创建一支具有良好医疗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全面临床能力的妇产科医师队伍做出贡献。

摘要: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但在妇产科专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出能独立从事专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的专科住院医师,目前国内只在部分地区初步试点,尚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范,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作一评述。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养,妇产科

参考文献

[1]黄俊辉,刘保平,鲁燕平.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与住院医师培训的联系和区别[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9):8-9.

[2]赖豫建,孟繁荣.坚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7):23-25.

[3]李远斌,董俊辉,冯天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18-20.

住院医师现状研究 篇5

2003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其普遍做法是,申请人参加医院组织的考试,通过后成为“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培训期5年,医院只提供少量“助学金”,甚至还有“自费”的“规培”学员,有医院正式录用的职工也被纳入“规培”,但比上述“住院医师培训学员”的待遇高出许多,被称为“委托培训”(委培)。由于住院医师的培训信息、培训平台的不对等,造成了医生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1]。为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2010年起,上海将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既往不同的是,沪上所有医院三年内将暂不招用新人(医生)[2],这将对医生就业形势以及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经济

1.1培养住院医师的经济花费

培养住院医师的经济花费不应只从学生毕业后计算,应从一出生开始计算,这样才算是培养出一个住院医师的真正成本。按照上海各大医院普及硕士的趋势,待与医院签订正式合同为29岁(18岁前基础教育,5年医学本科,3年医学硕士,3年住院医师规培)。而根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社会研究[3]显示,上海徐汇区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到30岁,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如考博将额外再增加3年成本,目前尚无官方公告是否规培后再于签约医院轮转3年,如需出国进修,平均按1年计算,可能在36岁时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个医院的哪个科室,其培训成本尚无相关研究报告。

1.2住院医师规培期间收入、支出与大学生的比较

中华英才网[4]通过对100位2004年-2008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作了调查,数据得出,大学本科生第一个月的工资平均为1671元,目前的平均工资为2787元。根据杨冬等[5]研究显示,2008年前3季度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7元,人均消费支出14657元,平均每月每人可支配收入为2250元。而上海市三甲医院前三年住院医师工资为约1600元,低于目前平均工资水平,以医院平均奖金折算后,每月约有3000元可支配收入,较人均高750元,但因三甲医院平均学历为硕士,大学又多一年,故以大学生收入做基准,需4年损失收入2787*12*4 =133776元。而读研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包括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差距费等。目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大致在8000元左右,住宿费基本在800元-1200元之间,书本费、文具费、交通费等相加保守计算有200元,由于学生不上学也得生活费,暂且算生活差距费为0。除了在读期间的消费,一名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的花费,如书本费、交通费、培训费等等大约在1000元-4000元之间。以研究生普遍实行的三年制为标准。总费用=8000×3+l000×3+200×36+0+1000=35020(元),按个人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一名硕士研究生所投入的直接成本保守估算为3.5万元[6]。如果各自收入

不再改变,那么(133776+35000)÷(3000-2787)÷12=66年,即如果大学生没有奖金的前提下,硕士住院医师在工作66年后将达到普通大学生的总收入。

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7]称,由国家卫生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对内地三千一百八十二名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44%的医师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良好”,而认为“极为恶劣”的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多;有44.82%想放弃医师职业;91.9%认为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相符。3000元收入除去1200元房租,200元水电费、电话费、交通费等,饮食600元,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疾病及突发事件的话,可以省下1000元。

1.3住院医师需要的收入

以30岁生育一孩子,60岁退休,抚养孩子至30岁以49万计,赡养父母至中国平均人口寿命73岁[8],老年人赡养费计算的基本标准按目前有关规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根据08年平均消费[5]计算,14657÷9*12*(73-60)=254054,赡养双方父母约为100万,夫妻2人消费总和50万,另根据上海09年11月平均房价2万/㎡,以80㎡为例,8成按揭15年,附上装修需255万元(160w房价+40w装修+55w利息),孩子和房价由夫妻共同支付,医师在30年中共需要赚钱(49+50+100+255)/2=227万元,平均每年7.57万元。

2.执业环境

最近几年凡是网络有报导的医疗事件不管院方有无过错、责任,几乎全都以院方赔钱了事,家属拿钱后息事宁人,比较著名的有“北大事件”、“南京儿童医院事件”、“南平事件”等。中国只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但中国医药卫生总体水平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9]。有趣的是,2006年竹立家[10]发现,我国每年公款消费近9000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30%。医疗投入的严重不足,在2009年终于被认识到,陈竺[11]表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公民今后3年每年能多获得218元医疗服务。不容乐观的是,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12]显示,62.3%的人表示不愿意做医生,63.12%的人甚至不愿和医生结婚,而在医师离职的原因中,太辛苦和收入低占了前两位,分别为22.89%和20.73%。

3.医德

任何事物都是建立在基本需求——生存之上的,医德也不例外,而如今的医德仍旧停留于空泛而谈[13]。而超负荷工作本身就是医德,慈善家可以用钱买德,再用德来招钱,而医生的德却一文不值,需要的时候叫“白衣天使”[14-15],不需要的时候叫“白眼狼”[16]。根据上述计算,很明显,3.6w的收入无法在上海正常地、体面地生活,“丧德”也许是唯一出路,而高薪养廉或许在这些高技术工种也应该被提及。

结论

只有那些能为孩子单独提供49万元养育费用的家庭才有资格送自己的孩子去读医,否则将提前面临道德沦丧,医学院招生标准不应该设置身高门槛,而应该进行家庭年收入申报,医学院应该劝退那些正在申请贷款补助来维持上学的学生,他们没有能力依靠正常收入还清贷款,正在医学院就读的可考虑转专业,中国医生再也不是穷人玩的起的职业。

参考文章

谈麻醉科住院医师培养带教的体会 篇6

麻醉科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一、制度的设计是保证培训工作有效推进的关键

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麻醉学医师培训已经形成了十分规范且完善的培训体系,相关的规章政策也十分完备。具体的培训环节以及培训方法都有明显的条文依据。相比于先进我国,我国的麻醉科学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还不够规范,具体的培训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培训对象的资格认定、培训考核、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时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设计要以完善相关政策为目的,对不同培训部门的职责进行说明,形成有效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带教教师的自身建设是规范化培训的基础

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带教能力以及带教意识对带教培训工作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水平、高能力的带教队伍是落实培训制度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

麻醉科带教医师除了本身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和医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带教医师要从职业精神、培训策略、规范教学等方面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增强教学组织能力。

带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作用,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会对住院医师的学习成果和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带都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住院医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另外,带教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一定要能够满足住院医师的学习需求,能够对住院医师进行现场的操作指导,尽量在短时间内使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带教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也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医德,临床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一言一行中为受训医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医学研究、临床总结以及处理病情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地体现出求实精神,崇尚真理,使每一位受训医师都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改进带教方法

临床麻醉工作具有实践性强、风险高、操作多等特点,培训工作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有其十分鲜明的特点。临床麻醉学的教学工作十分注重麻醉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麻醉设备的操作方法。带教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具体的操作步骤,确保受教医师都能够正确地掌握和理解临床麻醉实践操作的思路和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当前麻醉科住院医师带教工作常用的培训手段,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结合投影仪、摄影机、数码照相机等外部设备将动画、图画、声音等信息资源作用教学资源,调动受训医师的视听器官,增加直观经验。例如,通过深静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等视频资料,提升受训医师的直观认识,直接将操作要点呈现出来,加强了学员对重点技能和重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四)模拟演示、训练及临床教学示范

临床麻醉工作操作性比较强,涉及到中心静脉穿刺、桡动脉穿刺以及气管插管等创伤性操作,这些操作技术都需要麻醉科住院医师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师操作技能培训和伦理道德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具体现在活体实习性操作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之间的冲突。另外,气管插管以及心肺复苏等高危性操作也不允许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这就需要引入高端模拟系统,使受训医师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高危险性的麻醉学临床技能训练,医疗模拟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可以无限次为受训医师提供练习机会,严格规范学员的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

在进行培训工作之前,带教医师需要根据学员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督促受训医师及时掌握操作要领。带都教师需要先为学员亲自示范,操作手法一定要心可能快速并且熟练,这对于树立学员的学习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排除学员的畏惧情绪;带教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将操作要领详细阐述给学员,手把手示范,一旦发现学员在操作中存在不准确或不规范的情况,需要立即作出改正,明确告知错误的操作方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规范的引导学员操作手段的正确性。

(五)一对一的教学制度

为了给学员打好理论基础,在学员接受培训的前半年要采取一对一的带教制度,半年后的教学任务可以由其他带教医师轮换来负责完成。通过一对一的培训,带教医师可以进一步接近与学员的距离,系统、全面地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针对学员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方便带教医师加强在操作细节方面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员在操作细节方面的准确性。一对一带教模式提升了受训医师的归属感,与带教教师近距离接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所得到的指导和帮助也更有针对性;带教教师与受训医师一同负责临床麻醉的操作工作,既可以保证对患者负责也可以让受训医师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督促学员在受训初期就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三、加强对住院医师的管理对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至关重要

(一)注重对住院医师的引导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当前麻醉科住院医师普遍存在缺乏职业专注度和奉献精神的问题,需要带教教学重视医德方面的教育。另外,麻醉科医师对其他科目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带教教师需要加强学员理论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以麻醉学为中心,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理论,优化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加强岗前培训,规范医疗行为

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麻醉工作制度及科室医疗质量考评细则;熟悉医院、科室规章制度;学习科室日常工作规范,包括术前及术后访视、麻醉预案、麻醉前准备等各项规范及麻醉单记录标准;掌握麻醉医疗操作常规及基本操作规范。

(三)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麻醉科的工作需要具备内科的基础知识、外科的相关领域及掌握生理、病理生理、解剖、药理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带教教师要对受训医师进行临床麻醉各项操作技术和各项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临床麻醉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曹苏,高永涛.循证医学理论在麻醉科住院医师培养带教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08,(20):143-144.

[2]刘丹彦,袁保红.麻麻醉学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经验与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72-173.

[3]陈延英.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5,(14):121-122.

[4]蒋珏,姜虹.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视医教研的全面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38-139.

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 篇7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发展中必备的一种能力[1,2]。信息素养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所有经过训练后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源, 并能快速搜索、发现、评估和加以利用信息的能力, 使之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3]。1989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明确何时需要信息, 并具有查询、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4]。也就是说,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获取、评价、整合利用和交流的能力就是信息素养。

1 培养住院医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1 住院医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住院医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主旨的教育, 对住院医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就是要让其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 能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技能, 快速查找、搜集所需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评估和交流;熟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文献信息, 及时掌握最新动态, 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医学发展从发现天花疫苗到出现青霉素;从显微镜到内窥镜技术, 再到CT、MRI的发展;从胃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到肝、肾移植技术及心肺移植技术的应用, 各种新技术、方法和设备在临床医疗中的推广应用, 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诊疗水平。然而医学仍属于年轻的学科, 面临巨大挑战, 许多疾病发生机理不明。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曾对学生说:“在10年之内, 作为医学生, 你们学到的一半知识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麻烦的是没有谁能告诉你是哪一半”[5], 因此住院医师必须提高信息素养, 加强知识更新。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如冠心病、疲劳综合征等;二是部分传染病又死灰复燃, 如结核等。2003年和2005年分别爆发的SARS和禽流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表明尚有未知疾病正威胁着人类, 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医学研究, 努力探索未知领域。医学科学本身具有很多疑问, 解开后再产生新的疑问, 然后再解决, 再前进, 是一种螺旋式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医疗工作模式也将彻底改变。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的应用, 患者就诊和医生开处方都大大的简化[6,7]。网上医院、网络健康咨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的出现等也悄然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因此,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住院医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住院医师, 才能在未来的医疗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2 住院医生培养在西方发展的已相当成熟

住院医生是成为一名具有合格技能的未来医师的一个必经阶段, 必须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能取得执业医师执照, 方可执业, 规范化培训是确保住院医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信息产品的推出和在医院的应用, 住院医生的工作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信息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疾病谱的分析等等都与信息技术相关。住院医生的工作环境、学习条件都已得到大大改善, 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很多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可轻易获得, 实现知识自我更新。因此, 住院医生尤其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能力。欧美国家对住院医师的培养有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指标, 其查房和病案讨论等均运用完善的信息移动终端, 信息素养能力要求相当高也相当普及。1.3构建我国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标准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近年来信息素养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 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论文发表颇多, 研究成果不少。如国外有美国著名的《学生学习之九个信息素养标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迄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套规范的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 不过我国的学者也开展了广泛研究, 发表了一些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成果, 如刘孝文的《信息素养评价中的AHP方法应用》;陈文勇的《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等。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住院医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医院制定自己的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标准, 应组织一批专家, 根据我国国情和住院医师培养特色, 展开讨论, 非常有必要制定我国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标准[8]。

2 住院医生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技能

2.1 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系统和互联网络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大医院相继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和运作,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运用了HIS系统, 住院医师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观。住院医生应系统地掌握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 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处方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近年来, 各大医院纷纷运用HIS系统、PACS系统等, 工作模式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应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种健康信息系统的应用, 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2 具备文献检索技能

文献检索技能是住院医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住院医生应熟练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巧, 能快速定位和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估。目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CNKI、维普、万方、Pub Med、Google等, 注重培养住院医师查询文献的技巧, 使之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各种检索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 快速提炼关键词或主题词, 制定检索策略, 并能在合适的数据库中查询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这才是合格的住院医师, 起码是具备基本信息素养的住院医师。进入21世纪, 世界医学科学快速发展, 随着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医疗模式也已从单纯的医学-生理模式, 转变为生物医学-社会-心理-大众健康关注模式, 循证医学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医学的信息化, 因此住院医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就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观, 练就过硬的信息素养,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自己, 从而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

2.3 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

住院医生要成为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执业医师。经过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在临床一线踏实工作是造就扎实专业基础的必经阶段, 目前信息网络十分发达, 网络应用普及率十分高, 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 微博、BBS、Email、QQ群等网络交流方式已成为学术交流及与同行或患者开展交流的有效方式。

2.4 具备远程医疗服务和学习技能

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患者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 使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 可以节约医生和患者大量时间和金钱。其中, 远程会诊是发展和使用最广泛的项目之一。目前, 很多县乡医疗中心与三级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医疗协作联系, 远程会诊已成为三级医院支援基层医疗的一种模式。远程医学教育也是住院医师知识更新的途径, 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包括国外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 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提供在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达数百个, 住院医生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学习国际前沿的医学知识[9]。

3 培养住院医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3.1 制定住院医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依据信息素养的内涵, 结合院情和医院开展医疗实际情况, 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对信息的信息意识, 明确“信息就是生命、信息就是发展、信息就是未来”的价值观念;培养住院医师掌握和遵守信息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加强版权意识教育;培养住院医师信息意识主动性;培养住院医师获取信息的策略和能力;能够批判性的接受和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培养住院医师创造性地应用信息和将信息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培养其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3.2 明确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

信息素养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信息能力教育。信息意识主要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 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时效性、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是指一切与信息相关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培养重点, 包括信息判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

3.3 构建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

住院医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分为三级模式:初级培养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技能、信息法规、信息伦理、信息查找;这一阶段, 重点培养住院医师最基本的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中级教育主要结合临床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检索技能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信息能力及主动性。高级培训重点结合专业学习, 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 例如开展PBL教育或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模式, 进一步培养住院医师专业信息收集、鉴别、分析评价与利用的能力, 使其能够为理论研究、临床医疗提供信息依据。开展一对一PICO或PBL模式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各种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要求住院医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 重新评估自己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素养培训。住院医生必须加强知识更新、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快速融入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 通过信息素养培训, 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使之成为未来高素质医生的必备技能,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极高的医疗工作者。

摘要:信息素养是21世纪高端人才必备素质, 21世纪的医生更是必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维护的要求,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 更好为患者服务。本文阐述了住院医师这一成为合格和高端医师的阶段信息素养培养的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住院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平, 曾小牧.人事信息素养[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 22 (4) :34-37.

[2]张慧卿, 朱东香.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透视[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10) :122-124.

[3]王丽华.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实践[J].图书馆杂志, 2006 (5) :64-67.

[4]杨志刚, 周凤飞, 马新雷.美国信息素养发展历程与特征[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31 (2) :317-320.

[5]Pickering GW.The purpose of medical education[J].BMJ, 1956, 2 (4985) :113-116.

[6]杨丽芸, 方坚文, 王丽燕.论区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应该迈向何方[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 (7) :40-43.

[7]易利华, 赵阳.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48-151.

[8]娜日, 吴晓伟, 吕继红.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 (3) :32-35.

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巧培养 篇8

1 骨科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 参与制定医疗计划, 在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我国的《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 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由于患者对医学及某些疾病认知有限, 就医时首先表现出盲目、困惑、恐惧、焦虑等, 希望知道与自己病情相关的尽可能全面的医疗信息, 医患双方的信息交流过程实质上是医患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能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增强信心, 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就医心理准备。准确和适度的依法告知是医患沟通维持医患和谐关系的根本途径, 能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2 骨科专业的特殊性

骨科专业疾病多, 病情复杂。各专业组如关节、脊柱、创伤、肿瘤、运动医学等均要求骨科医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学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骨科急诊中, 以坠落伤、机动车外伤、运动损伤为主, 部分患者病情急、变化快, 随时会出现休克、截瘫、肢体坏死等危象。骨科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要求高, 常见的骨折或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 以及清创缝合、骨牵引、关节穿刺等, 都需要骨科医师良好的协调能力。骨科的部分患者是择期手术, 相当一部分患者质疑手术的必要性, 这就要求骨科医师要更深入地与患方沟通, 争取患方的配合和理解。

3 医患沟通不当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医患沟通不当主要表现有: (1) 不予沟通; (2) 不及时沟通; (3) 沟通中语言简单粗暴, 内容表达不清; (4) 夸大疗效或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5) 抬高自己, 贬低别人; (6) 解释内容前后不一[3]。

4 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

4.1 医患沟通的一般技巧

住院医师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的过度阶段, 在与患方沟通时语言要和蔼可亲, 要有礼有节, 尽量使用鼓励、赞美及安慰性语言, 避免使用生硬、不恰当的言辞,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运用通俗易懂保护性语言, 向患方解释病情, 并耐心倾听患方的陈诉, 体现医师的关心、体贴, 让患方从内心感到医师与患方面对疾病的一致性, 让医师敬畏生命的信息通过沟通而真正传达给对方。

4.2 非专业技术方面的沟通

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 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一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存在一些误解, 对医院及医师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 尤其是临床疗效不佳时, 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骨科住院医师首先要学会如何与患方沟通, 让患方清楚认识到患者就医和医师治疗的目的都是解除疾病的痛苦, 早日康复。在医患共同治疗目的前提下, 争取获得患方的信任, 掌握患者疾病的相关资料, 及时充分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避免医患纠纷[4]。住院医师还应该掌握患方心理状态, 了解患方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 充分与患方交流, 使医师的医疗行为预后值与患方期望值接近。部分患者入院时期望值很高, 这就给住院医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医师要让患方对疾病有所了解, 使患方的期望值逐渐下降, 以达到客观现实的程度。医师和患方应相互信任、互相配合, 如疗效好, 患方满意而归, 若疗效不理想, 也比较容易获得患方的理解。住院医师和蔼的服务以及朋友式的交谈, 更容易让患方配合医师的诊疗工作, 也是解决部分医患纠纷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4.3 专业技术方面的沟通

住院医师应全面、准确采集患者疾病的详细信息,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 认真分析, 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误治。应向患方介绍骨科手术难度高、技术要求高、不确定因素多, 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治疗前医师应与患方交代患者目前的病情、治疗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手术意外、并发症以及医疗总费用和需要自付的费用。对于危重患者,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向患方家属交代病情、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及时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 让患方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避免患方因疗效欠佳或突发死亡给家属造成突然打击而导致医患纠纷。若患方家属众多, 有些家属对治疗存在顾虑, 医师可以给家属充分的考虑时间, 让他们协调一致, 并选出有话语权的家属代表患方做出治疗选择。

医疗行为是医院以及医师的集体行为, 需医师、科室及医院多部门协作。在医患沟通过程及整个治疗过程中, 尽可能由同一名医师与患方沟通, 避免出现说法前后不一致, 使患方对诊疗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确保医疗行为的权威性。对多次住院、多次手术的的患者及家属, 应尽可能由同一组、同一名医师进行沟通。另外, 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师对同一疾病的治疗可能存在差异, 禁忌向患方随意评价他人的诊断及治疗, 抬高自己, 贬低他人, 以免患方对前期的治疗产生怀疑而导致可能的医患纠纷。

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可以通过病例书写而表达出来, 病例做为一种载体, 表达出医患间沟通的信息应保持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5]。医患间沟通在病例中应有完整的记录, 这也是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培养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Schwarz MR, Wojtczak A.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a road towards competence-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Teacher, 2002, 24 (2) :126-130.

[2]陆松鹤, 张英梅, 门可, 等.关注医学教育中对学生交流技巧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5) :810-812.

[3]黄慧芳.实施医患沟通制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法制, 2006, 14 (4) :33-34.

[4]鲁世宝, 海涌, 周立金.提高骨科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教学, 2009 (10) :39.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篇9

1 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实用型人才

近年来, 我国的医学教育过于强调高学历、强调学术性, 而忽略了临床思维的培养, 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训, 忽略了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 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应届毕业的医学硕士、博士, 临床思维能力差, 甚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本科生实习阶段;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沟通能力欠缺。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 , 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应当从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沟通技能, 临床技能, 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 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因此, 我们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合格的外科医生, 应该以“四会”为培养目标, 即“有病要会看, 手术要会做, 上课要会讲, 论文要会写”, 既体现了医、教、研的共同发展, 同时也强调了作为医生、要以治病为首要任务。外科医生的基本素质首先是“有病要会看, 手术要会做”, 在此基础上, 不断学习, 归纳总结, 追求创新, 做到“上课要会讲, 论文要会写”。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既是临床医学家, 又是医学教育家和医学科学家”的复合型人才。

2 强化基本理论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均为应届毕业生, 既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又对医学基本理论的掌握较为肤浅, 知识局限。临床工作特别是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对知识容纳量、判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因此, 必须强化住院医师的理论培训, 夯实他们的医学理论基础。

在住院医师理论培训上, 我们提出了外科临床场景教学的模式, 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以病例为切入点的讨论式教学法, 由临床病例分析讲解, 导出要学习掌握的理论问题,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开展讨论, 使理论与临床实际较好的结合起来, 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明显地提高了理论学习效果。其次, 每周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会, 鼓励住院医师首先分析, 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典型病例让住院医师进一步增强了对基础理论的认知, 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与思考, 逐步培养了临床思维。第三,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再学习的基础上, 开设临床专题讲座。我们根据学科的进展编写了《外科学专题讲座》, 共22个专题, 重点是休克、电解质平衡、多器官功能衰竭、危重医学等专题的学习。同时, 鼓励住院医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沙龙, 进一步了解学科进展, 拓宽了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学习, 住院医师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

3 重视病历书写的训练

病案是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等医疗活动的记录, 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文件。病案不仅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 更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针对有的住院医师对病历书写很不重视, 病历书写不准确、内容不完整、病情不真实, 存在语言不简洁等问题。在住院医师培训中, 我们强化病历书写描述训练。一是加强病历重要性认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到病案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宝贵资料, 也是医院卫生统计信息的来源;在涉及医疗纠纷时, 病案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 病案又是医疗付费的凭据[2]。二是要加强医疗相关法规的学习。组织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 进行医疗安全教育, 用医院的反面事例来教育青年医师, 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心,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病历的书写质量。三是要加强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和质量监控, 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专家针对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举办病历书写规范的专题讲座。同时对病历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本人沟通、反馈, 并量化记录。把病历书写的好坏作为培训期间量化测评的部分成绩, 逐渐提高住院医师对病历书写的重视。一般在培训期间各亚专科要完成优质病历10-15份。四是要强化病史采集和专科体征的查体训练。病史的询问要以尊重病人的人格、不暴露病人的隐私为原则, 要态度和蔼、语言温和, 取得病人的信任。抓住主诉采集与此疾病相关的症状及叙述, 以及既往史与家族史, 不得诱导、暗示, 以求病史采集的正确, 能反映疾病的客观规律。查体要以爱护病人为原则, 查体手法要轻、柔、准, 查体项目要重、快、全, 重要体征要重点查, 与此相关的主要体征不漏查。查体过程要快, 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烦恼。

4 加强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除了要求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基本技能是诊疗活动中的基本手段, 因此, 外科医师必须进行不间断的基本技能培训。

对于住院医师, 在培训期间应该熟练掌握的外科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强化外科基本技术 (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与换药) 。我们从本科教学阶段就推出了“两步五段式”教学法, 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相结合, 课堂教学、全程技能培训、临床见习、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和临床实习五个阶段相连贯。经过“两步五段式”的培养, 我校应届毕业的医学生都具备了良好的外科基本技能。住院医师培训阶段, 我们强化技能培训, 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住院医师培训全过程, 使培训的住院医师熟练的掌握外科的基本技术, 做到“正确的切开, 很好的分离, 准确的止血, 稳固的缝合与结扎”。二是在此基础上, 开展实验外科手术学。我们编写了《实验外科手术学讲义》,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学基础和动物手术实验两部分。手术学基础主要强化无菌观念的建立、无菌原则的实施、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 强化手术基本操作法的规范化实施。动物手术实验主要是通过一些动物手术的实施模拟人体手术, 强化手术学基础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手术的基本技能。三是强化无菌观念。我们要求实验外科手术一切按照医院手术室手术要求进行, 使学生进入模拟手术室, 如同进入医院手术室一样认真, 视动物手术为病人手术, 在老师的指导下树立无菌观念,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伤口感染。通过实验外科手术学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外科基本技能。

5 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

培养的住院医师“能不能出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是检验我们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尺子”。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 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把导师制引入住院医师培训, 按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住院医师培训。导师制的关键是导师的选拔, 我们选拔教学优秀、临床经验丰富的讲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为导师, 要求导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要负起学生的全程培训责任, 导师不但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 还要负起轮转到其他亚专科学习的责任, 保持与学生和其他专科带教老师的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情况, 及时向所在科室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导师要按培训大纲完成相关疾病理论的教学,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要教导学生规范、熟练地掌握各学科临床技能。导师要授学生以德, 教会学生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学生在完成学习出科时, 导师要指导学生撰写一篇与所在学科相关的临床论文。指导的学生出科考核要达到优秀水平。

导师制的最大优点:一是发挥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及学习途径和方法进行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 独立地学习, 探究式地学习,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三是导师制使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导学”关系,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临床学习。四是导师制使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感, 教师在从事临床培训以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并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导师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6 加强人文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住院医师培训的全过程, 要牢固树立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不仅要授学生以业, 更重要的是授学生以德, 把德渗透到青年医师的价值观念、行为调整、情操陶冶之中、以此激发青年医师的职业尊严、责任感。

首先, 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教育学生“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其次要教育学生要守医德医训, 这个医德医训就是世界医学协会1948年日内瓦宣言。这是全世界医师共同遵守的行医准则。再是要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好医生的条件, 医生如果不关心病人, 只对病有兴趣, 即使医术再好, 也不能算是好医生。一个好的医师必须是利他主义的, 要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病人, 要为一切病人;对病人要有耐心和爱心,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 解答病人的疑惑, 要爱护病人的生命, 尊重病人的人格;要终身学习谦虚谨慎, 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极限;要能抵挡得住任何诱惑, 尤其是金钱的诱惑;要加强人文知识学习, 陶冶情操, 努力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最后还要教会学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一是工作粗疏, 二是医患关系紧张, 三是医疗中的伤害, 四是偶发因素。

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性, 争议难免, 但纠纷可避。避免医疗纠纷, 一要跟着榜样学。爱伤观念不能仅靠理论上的“言传”, 更需要导师以身作则的“身教”, 学生沉浸在良好的医德医风榜样中耳濡目染, 进而可以内化成为他们的人格特质。所以选拔好的导师很重要。二要对病人负起三大义务, 即诚实、信任、最好的照顾。三要学会沟通技巧, 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虽然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可以减少医疗错误, 但是从病人身上获得精确的病史以及给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等是无法以机器取代的。和病人沟通除了要有心, 还要有技巧。沟通是从打招呼开始的, 所以与病人沟通时要注视病人的眼睛、和蔼的微笑、亲切的尊称病人、并与病人真诚的握手;要习惯聆听并积极的聆听。切不可聆听时眼望它方, 不可使用“嗯、哼、哦、还有呢?”等语言;在回答病人的诉求或问题时要有问必答, 以表示对病人的关心和尊重, 有时要以问代答让病人充分表达诉求;对病人的问题要正向反馈。正向反馈可以给病人以信心, 对医生产生信赖感。正向反馈还可让家属放心, 对医院和医疗团队有安全感, 从而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希望, 也会使我们的医疗团队有更积极的心态。这些都要教师教给学生并带着他们去做, 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医之道,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并内化为他们的人格特质。

摘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进行探讨: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实用型人才;强化基本理论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病历书写的训练;加强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加强人文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关键词:住院医师,实用型人才,导师制,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穗琳, 卢其亮.21世纪人才培养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1 (5) :72-73.

住院医师 篇10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 政策正式实施至今已经5年,仅严丽娟[2]、张云[3]等对上海市已毕业的住院医师进行过相关研究,且研究重点偏向政策化或仅针对某一专业。本研究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评估与推广研究”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拟从曾经接受过规培、目前已毕业并在上海市卫生系统就业的住院医师(以下简称“就业医师”)角度,对上海市规培成效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全体2010年参与规培、目前已毕业并在上海卫生系统工作的1 530名住院医师,包括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出站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他们在参与此次调查时,已在各单位至少就业一年。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 530份,有效反馈1042份,问卷有效反馈率为68.10%。

1.2调查方法

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根据规培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规培对目前工作作用程度,对规培条件、带教工作、规培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在2015年1月进行。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统一下发问卷到已毕业医师目前所在医院。 问卷完成后,医院统一反馈至课题组。

1.3数据分析

利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导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指标为均数和标准差;检验水准α=0.05,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评价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工作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被调查者中,女性人数为645人,占61.90% ;年龄主要分布在26~30岁,占56.33% ;进入规培时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65.07% ;规培所在医疗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接受规培的被调查者分别为76.39%、17.56% 和2.30%。

2.2就业医师对规培作用程度的评价

48.99%的被调查者认为,规培大部分和完全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工作问题。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认可度最高,为71.63%,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对规培作用的认可度逐渐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医师对规培作用的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248,P=0.000)(表1)。

2.3就业医师对规培工作的满意度

该部分评价采用5分制,表中各项为(均数 ± 标准差),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2.3.1对规培医院相关条件的满意度

总体满意度为(4.26±4.14)分(相当于85分)。其中,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最高,但是对规培医院的硬件投入满意度最低(表2)。

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的满意度比较中,本科学历的医师满意度相对略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规培医院相关条件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2.3.2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为(4.39±0.70)分(相当于88分)。其中,对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4.57±0.69)分和(4.53±0.71)分。不同文化程度比较,本科满意度最高,为(4.52±0.54)分,高于硕士(4.35±0.70)分和博士(4.34±0.69)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方式、带教积极性和对培训要求的了解程度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通过LSD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带教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方式和对培训要求的了解程度方面,本科与硕士、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带教积极性方面,本科和硕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P=0.007) (表3)。

2.3.3对规培方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规培方式的总体满意度为(4.21±0.69)分(相当于84分),对“典型病例示教及讨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的评分最高,对“学术讲座”的满意度最低,为(4.00±0.90)分。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本科最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间的满意度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8,P=0.001)(表4)。

通过LSD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典型病例示教及讨论、临床小讲课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方面, 本科与硕士、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3.4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考核方式的总体满意度为(3.99±0.86)分(相当于80分)。其中对于结业综合考试的满意度最高,为(4.11±0.94)分,对于审查出勤情况的日常考核满意度最低,为(3.91±1.14)分(表5)。

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就业医师对考核方式满意度降低,本科最高,博士最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间满意度总体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P=0.029)(表5)。

通过LSD检验两两比较,发现在不定期进行理论或临床技能抽查、结业综合考试方面,本科与硕士、 本科与博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硕士和博士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定期通过带教老师了解住院医师培训情况方面,本科与博士间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与硕士、硕士与博士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与政策建议

3.1就业医师对规培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此次被调查的就业医师已有一定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实践了规培所学技能和知识,因此对规培有更客观的理解和评价。就业医师对规培各方面的评价值均在80分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满意度。因此,有理由认为,上海市的规培是有实效的,能解决就业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项政策得到了就业医师的高度认可。

就业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最高,对带教老师的素质、能力和奉献精神也给予了肯定。上海市对规培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其规范化,并形成制度化。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和师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带教老师的学历、职称等选择标准,要求这些老师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教学计划开展带教活动。各规培医院对选定的带教老师进行了上岗前的政策解读,培训了相关带教技巧。

但是,就业医师对规培的硬件条件,尤其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相对偏低。上海市高生活成本与学员的收入待遇有一定差距,尤以住宿问题比较突出。不少规培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为住院医师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住院医师自身薪酬待遇无法完全负担医院周边房源的租借。而“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的推行需要住院医师能在医院内或医院周边就住。因此,住宿困境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参与上海市规培的意愿。这也可能造成本地学校毕业生外流和外地学校毕业生止步[4]。

建议加强对规培项目的财政补贴,尤其是向住宿等福利政策倾向。比如,在医院或医院附近兴建住院医师公寓[4],或为住院医师租住公寓、对其进行住宿和交通补贴等。补贴不仅仅是单纯的金钱数字,而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后勤保障措施[5]。

3.2就业医师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医师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培方式,病例示教、教学查房等实践性技能的培训将理论融于实践,实现了病人、带教老师和医师的互动,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6]。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参与和引导者,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根据住院医师的提问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指导。而纯理论的“学术讲座”教学方式由于形式较为枯燥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理论教学也是规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带教老师可通过改善方式,如改进学术讲座的形式、增加与住院医师的互动来改善效果,住院医师则需要提升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

建议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住院医师的病历讨论与示教、基本技能操作以及临床教学查房的频率,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做主刀和第一助手的手术量,将“见习”转化为“实习”,使住院医师能更加密切地接触病人,以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成长。 同时,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保证实践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规培质量,指导住院医师合理规范地展开操作,以防临床事故的发生。

3.3本科学历就业医师满意度高于硕士和博士

总体而言,本科学历就业医师对规培的肯定程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硕士和博士。对就业医师而言,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规培的隐性成本增加,硕士和博士相对于本科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

上海市针对本科生实行“四证合一”政策,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规培进行结合,即本科生在接受规培的同时,通过考试后就可以规培基地研究生的身份同时进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结束3年的规培后,他们可同时获得规培证书、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和执业资格证。因此,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的教育时间为5年本科加3年规培。而硕士学位的住院医师,需要5年本科教育加3年研究生教育,再加2年规培。虽然他们受教育时间多2年,但在就业时已失去了学历的竞争优势,相对本科而言,硕士在政策层面就加大了规培成本,因此满意度相对低于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7]。此外,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已获得临床实践机会,他们进入规培时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规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会相对偏低。

博士学位的就业医师对规培各方面的满意度都偏低,或许与其接受教育时间较长有关。他们虽然一般只需要一年的规培周期,但是他们在进入规培前至少已接受了8年的学校教育,对教育的体系和方式等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相较受教育时间较短的本科和硕士,除了年龄、收入、婚恋等社会和心理压力, 对教育模式的不满也是重要原因。

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规培政策的顶层设计,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医师提供更细化、可行的规培方案,使规培工作发挥实效,而非流于形式。

4结论

就业医师对规培在临床工作的实际效果认同度较高,对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陈英耀,唐檬,王婧妍,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阶段性评估[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358-360.

[2]严丽娟,姚智泉,张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二次就业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53-55.

[3]张云,方华,赵敏.精神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二次就业现状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20):8-10.

[4]何珂.复旦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本信息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366-367.

[5]洪丽冰.杭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分析与建议[D].长沙:中南大学,2014.

[6]张文刚.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经验促进中国住院医师培训[J].医学教育,2005(1):77-80.

上一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下一篇:语文教学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