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演讲

2024-04-21

跨文化交际演讲(共6篇)

篇1:跨文化交际演讲

段首标记数字即为幻灯片的顺序号,稍微注意一下契合幻灯片节奏就行,下面讲稿可作参考,为了方便一点,周洪杰可以为你放ppt,你们可以找个时间再配合一下(微笑)

《1》,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念出现的英文。。(在不切换到下一张的情况下)说引导词,一日三餐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风采吧!(切换。)

《2》下面就让2010级3班为你呈现今天的话题,(再念一下英文就行)

《3》we have divided the topic into 4 parts(念一下:餐具演变,饮食观念,烹饪风格,文化交融)。

《4》Let us walk into the first part, these are the ancient spoons and forks.it’s amazing ,they are found in China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7000 BC.《5》in the western,they just use hands till 16th century ,and then they are familiar with the knife and fork。BUT ,in this aspect ,they cannot catch up with our Chinese civilization.then I will show you。

《6》IN China the spoons’ shape became simpler and more favorable ,《7》But after a long time of development the knife changed into kitchen knife used by Chinese

chef。(切换)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ancient fork was replaced by chopsticks!

《8》 and thus ,we can spare more energy and time to talk and enjoy what we eat。also sitting

around the round table gives us an atmosphere of unity and sharing。Meantime ,in the west ,they still sit around the a long table ,eating separately。And then let’s move into another part---饮食观念(同时切换)

《9》Chinese food vary in its ingredients and flavors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and

also,we focus on the food Art.(出现照片)this is this is a famous kind of food—carving art ,called “龙凤呈祥”

《10》,but in the west ,they more focus on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and they prefer simplified

food ,just like roasted beef.《11》more detailed,we Chinese eat like a vegetarian。And hot ,salty food is popular。but

westernpp loves meat and take it as their main food ,fast food ,canned food are also popular。

《12》---《13》(出现火炒照片,王师傅),It’s amazing!this is a special way of frying food used

by Chinese chef.also they invented many other way s to process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materials:炒,蒸,涮,烘,are very popular ways.《14》on the contrast,westerners have a few ways to cook ,they like the way of frying and

roasting

《15》,then ,lets come to cultural blending.in this new era, we all tend to learn from the

other’s strong points and offset our own weakness.but ,it seems that it’s not easy for the foreigners to master chopsticks.Bu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16》then ,they got a lot of help from some new style of chopsticks …..(切入小布什照片,这是笑

点哦)so,this manseemsvery happy with this invention!

《17》also ,we have got a lot of examples to show you the art of “中西结合”……..《18》and in the end I’d like to ask you a question ,what is the ……?(停顿两秒后)and you may get

your answer from this video….(放完视频)thank you!

篇2:跨文化交际演讲

I’ve divided my presentation into two main sections.They are the comparison part and video part.The first part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 and Republic of Korea.In business culture area, Japan tends to teamwork spirit.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国土资源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以村落为单位的农耕社会里对集体有严重的依赖传统。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获得生存,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这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重视集体作用、团队合作的重要原因。团队合作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Japan tends to have high sense of time.说到世界上时间观念很强的民族,可以想到两个,一个是德国人,另一个就是日本人。德国人体现在严谨,日本人体现在态度。日本人对于时间的观念,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把时间分成两种,一种是别人的时间,一种是自己的时间。对于别人的时间,他们无比尊重,决不能浪费和占用;对于自己的时间则非常精于安排和计划。

Japan tends to stress high loyalty for company.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员工对企业忠诚和奉献,才能使企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团体,在市场竞争大潮中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培养员工忠诚心方面,日本企业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典范。

Japan believes that entertai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arrangements and usually takes place after business hours at a bar or restaurant.Although business may be discussed, these outings are primarily occasions for building friendships.娱乐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是在下班时间去酒吧或者餐馆。在这种场合虽然也可能涉及商务,但主要是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韩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Republic of Korea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coexistence in business culture.韩国商人基本是保守与自由的结合,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Republic of Korea tends to have gentle style in business.这点虽然不如日本明显,递名片的每个姿态和手势,鞠躬的度数等等,但是韩国商业文化中男士和女士都有自己特定的礼仪,非常规矩。

Republic of Korea tends to observe the behavior of business partner.韩国人重视对交易对象的印象,若能遵守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你的好感倍增。用餐时,不可边吃边淡。他们认为,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便出声。如不遵守这一进

餐的礼节,极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务必小心。

In that part,drinking is a method to test partner.酒精在韩国商业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韩国人为了了解合作对方的真实

性格,往往会邀请对方喝酒。他们认为人喝醉以后的言语、仪态决定了对方的素

质。喝醉的速度说明了对方是否是性格豪爽的人。韩国人喝酒的特点是次数多、时间长。一般把整个晚餐分为3-5次完成。第一次是只吃饭不喝酒。第二次是喝

啤酒,可以谈一下与商业相关但不是很重要的内容,比如了解市场情况之类。第三次是白酒,如果是想与韩国人很快结束酒宴,这次结束以后可以提出离开。谈

话内容主要以双方合作诚意,双方合作未来为主。第四次是啤酒和白酒混合喝,这时开始不要谈任何与生意有关的话题。主要谈论的话题应该是家庭生活类的。韩国人也是对能坚持到这一次的合作人深入观察。第五次是属于告别性质,主要

是为活跃气氛,一般是去娱乐场所喝酒,时间不会太长。

在整个过程中中国人要注意喝酒的速度。韩国的人一般不劝对方喝酒,所

以中国人也尽量不要劝对方喝酒,自己也是要放慢喝酒速度。当有人提议干杯时

可以干杯,一般情况下都是啤酒或少量白酒。喝少量酒后可以装醉,一般女士先

装醉,男士其次,可以以工作为理由推托。韩国男士比较喜欢能喝一点酒但是不

能喝很多酒的女士。韩国人认为喝酒脸红即为醉酒。醉酒后不谈工作话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韩两国在商业文化中的共同点: 1 Be compact for work

日韩两国人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相当高程度的严谨性。Be humanized andflexible for dealing affairs

但是不意味着死板,在工作上他们是很变通的。

3Very gentle in business

很讲礼数,细节非常重要。Black or white –style suits is welcomed

商业交往中的着装时他们很重视的一部分。

性格特点对比

日本:

Ambitious and aggressive

日本人民好胜心非常强。日本是个岛国,危机感很重,自然很容易产生。(历史)Stress the concept of family

他们很重视家庭的一致,一家人在一起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and superiority

这是日本人性格中多种矛盾组合中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卑感与优越

感并存是一事物的两种面孔。因为自卑感会经常地造成一种紧张状态,人不可能

长期忍受这种状态,因此,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人们会从相反的方面,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调节。

韩国人民性格特征:

Strong nationalism

“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甚至有一定的民族优越感。”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在全球都是很出名的。

韩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国民都把国事当成了家事。韩国人的爱国精神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态上,也不仅仅是响应政府的宣传鼓动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韩国人的爱国心不需要动员和组织。

当国家出现危机时,韩国国民会义无反顾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援助国家,甚至曾发生国民纷纷捐出家中储藏的贵重金属,以支援国家渡过难关的事情。韩国人以购买、使用国货为荣。韩国的大街上,很少看到进口轿车;韩国人以三星品牌为荣,偏爱购买使用三星手机和三星电子产品;韩国人宁愿只看国产剧,也绝不大量买进别国的高质量的电视剧。他们甚至曾抵制观看《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原因是国人大量的购票观影会导致本国资金的大量外流。

在各种体育赛事中,每逢韩国队比赛,现场的韩国观众总是着装统一,口号整齐,组成统一的啦啦队,反复呼喊“大韩民国”、“韩国,必胜”之类的话语

Think highly of blood relationship

非常看重血缘关系。

Mixed

传统与开放并存。

日韩人民性格的共同特征: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etiquette

非常重视礼节。Stubborn

性格上非常顽强。(有好也有坏)

3Resp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之前我们看到日韩两国一年中会庆祝很多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等)

篇3:跨文化交际演讲

当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言拓展训练, 英语演讲课程无疑是最实用、最受关注的英语拓展课程之一。实际上, 随着全国各级各类英语演讲比赛的蓬勃开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无论其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还是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选修课程, 英语演讲教学都受到了广泛重视。通过分析众多有关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论文, 笔者发现目前中国英语演讲教学研究者虽然从不同视角讨论了英语演讲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并展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分析了英语演讲教学与传统英语能力培养的关系, 但并没有将该课程的研究置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下进行。英语公共演说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子学科, 在中国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无疑要受到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刻影响。

2 课程设计目标

演讲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手段, 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发展。因此, 演讲教学不仅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是交际学、修辞学的研究范畴。而英语在中国作为一门外语, 以英语为载体的演讲教学研究必然要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因此, 英语演讲课虽然隶属于英语语言教学的体系范畴, 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 更不是高级版的英语听说课。笔者认为英语演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演讲的交际形式, 借助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载体,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由于使用的语言、交流的形式以及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等差异, 该课程的设计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引入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 并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现实, 拟构建符合现阶段中国高校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演讲课程设计方案, 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3 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将英语课程划分为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不同类型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英语演讲课作为一门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和交际策略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的课程, 是建立在具备基本语言能力, 具有跨文化知识储备和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在现阶段的大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属于英语语言技能类和文化类课程相结合的拓展课程。因此, 英语演讲教学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必修课, 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属于限选课, 面向达到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 (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开设。综上所述, 英语演讲课程与上述三类课程具有紧密联系, 不能取代其他英语课程, 英语演讲教学还有赖于其他课程提供的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与其他课程共同组成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4 课程内容

4.1 课程内容特点

英语演讲作为人际沟通的一种形式, 包含七大要素:演讲者、信息、渠道、听众、反馈、干扰和场合[1], 这七大要素贯穿于英语演讲课程的全部内容之中, 即演讲基础知识的介绍、演讲的准备、演讲的表达以及不同类型演讲的讲解四个部分。有效的英语演讲者需要具备文化层面上的沟通能力, 因此,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应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 以信息有效传播为目的, 以具体演讲范例分析为手段, 使学生意识到英语演讲不仅涉及英语语言能力, 更是对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检验。

4.2 课程内容安排

4.2.1 演讲基础知识介绍

演讲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重要交际手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相互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因此, 有关英语演讲基础知识的介绍不应只停留在演讲的历史、演讲的传统、与其他沟通形式的异同等方面, 要重点培养演讲者 (即学生) 的跨文化意识, 领会英语演讲的跨文化传播意义, 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 即交际者之间存在不可预测性和不信任感导致的焦虑[2]。作为合格的英语演讲者还要面对跨文化交际的伦理问题, 陈国明提出“互惠性”乃是跨文化沟通最具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有四项具体的行为准则:相互性、不妄加臆断、诚实与尊重[3]。而要做到这些, 就要减弱民族中心主义思想, 摒弃本族文化优于或低于其他民族文化的观念, 采取文化相对主义观点。

4.2.2 演讲的听众分析

演讲者是以听众为中心和出发点的, 演讲也是以获取听众认同为目的的。所以, 在介绍演讲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和素质后, 英语演讲教学应分析演讲交流过程的受众方, 即做好听众分析。对于英语演讲来说, 演讲者与听众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因此, 听众分析不仅要了解其兴趣、知识背景、态度及个体特征, 更应将听众置于一定的语境下分析, 以便更好地适应听众, 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 与文化有密切的关联度。在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中, 不同文化对于信息的传递与意义的表达是有区别的, 高语境文化常常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意义;低语境文化偏爱用明确、直接的方式表达[2]。利用高低语境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听众, 辨识演讲者与听众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异同, 才能充分做好演讲内容和结构组织的准备工作, 并对有可能产生的干扰和反馈做出合理地反应。

4.2.3 演讲的准备

在将演讲听众置于一定语境下进行深入分析后, 就可以此为基础做演讲内容的准备, 也就是交际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处理过程。演讲者在准备阶段, 首先要选择演讲的话题, 并提供论证有力的支持材料。但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受文化制约的[4]。维柯在多元文化主义中提出:“每一种真正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尺度, 必须根据它本身来理解它[5]”。因此, 演讲者在选择话题和论证材料时, 既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又要考虑听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因为英语演讲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传播。例如, 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 虽然举事例、列数据、引证言都是普遍采取的方式, 但不同文化在具体的论据选择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人偏爱使用名人的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 而西方的演讲中演讲者多讲述自己的故事, 认为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最有说服力;数据在演讲中的使用也是西方人多于中国人, 这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演讲内容及传递的信息确定后, 如何合理组织演讲主体成为演讲准备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英语演讲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 必然受到交际风格的影响。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交际风格, 这直接影响听众有效接受信息的效果。Guddykunst和Ting-Toomey论述了直接和间接、详尽与简洁、个人为中心和语境为中心、情感型和工具型四对不同的交际风格[6], 反映出不同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的差异。因此,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 演讲者应充分分析听众的文化背景, 采用听众能够理解的篇章组织方式, 提升演讲表达的流畅性。

4.2.4 演讲的表达

在英语演讲的话题确定、论据选择、篇章组织等准备工作完成后, 如何表达演讲内容同样需要跨文化理论的指导。演讲的表达主要包括言语类和非言语类两大方面, 即语言的运用、演讲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等。英语演讲中语言的使用应适应听众的文化需求。如在词汇的使用方面, 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尤其是引申和转换意义也是不同的[6]。表达方式、身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也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都受到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等影响。因此, 英语演讲的表达也要将听众的非言语文化习俗考虑在内。

4.2.5 演讲的类型

英语演讲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类型, 如比赛演讲、介绍致辞、纪念性演讲等一般或特殊场合演讲, 也存在信息说明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的差别。在上文听众分析部分, 笔者利用语境的相关知识, 分析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语境的主观因素——参与者 (包括演讲者和听众) 。其实, 语境分析还存在着客观因素, 即对不同类型的演讲如何进行也需要进行语境分析。不同文化对不同类型演讲的表达与接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演讲稿的撰写、演讲的具体表达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特点, 已达到利用演讲进行有效沟通。

5 结语

英语演讲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 引入中国不过十余年, 但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作为基本的通识课和沟通技能课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广泛开设,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加深, 中国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的英语演讲教学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

摘要:英语演讲课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在全国各高校已广泛开设。笔者认为英语演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演讲的交际形式, 借助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载体,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由此, 该课程的设计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引入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 拟构建符合现阶段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演讲课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斯蒂文·E.卢卡斯.演讲的艺术 (中文版) [M].顾秋蓓,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10.

[2]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117, 87.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

[4]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61.

[5]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冯克利,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84.

篇4:跨文化交际演讲

关键词:语言 文化 交际方式 社会关系 称谓 非语言交际 习语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人们愈来愈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实际信息被误读轻则双方不悦,重则产生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了解并区别使用英语的国家与中国的主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懂得不同社会交往形式的主要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我们必须能够在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民族交往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误解,这样才能拥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西方与中国在交际方面的主要差异多数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引起的,这些差异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 语言、文化与交际

语言从来都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尽管人们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都必须进行思想交流。如果仅懂得对方的语言而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不能真正互相理解和交际。我们不可能脱离文化,脱离社会,脱离风俗习惯,单纯地学习语言,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能熟练使用外语,而且还要积累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有益的对比。

二、 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在社会交往中,中国人与西方人有各自的待客方式,尤其是在宴请客人时。在西方国家请朋友吃饭,重在交际而不在宴请时食物的丰盛与否,因此宴请方式比较简单、随意。西方人崇尚节俭,不喜欢铺张浪费,同时尊重客人的意愿,也不强行要求客人多吃多喝,而在中国,请客人吃饭就要有丰盛的菜肴,讲究高水平的烹饪技术,高营养,价值昂贵,这样才能表示主人的热情好客,在酒席上,主人反复劝酒,还为客人夹菜,这些都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

人情往来,送礼物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环节,送什么礼物,怎样送,如何接受礼物,中国和西方的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中国,朋友、同事、上下级都有赠送礼物的情况,中国人常说“礼轻情意重”、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还是很在意礼物的价格和质量的,在中国,礼物样数越多越好,只送一个礼物显得小气,而接受一方要反复推让,然后接受。和中国一样,西方人也送礼,但他们是真的“礼轻情意重”,一般不会送昂贵的物品,如果礼物很贵,接受的人会觉得心里不安,让人觉得另有所图,在西方,礼物不在贵重,而在心意,他们认为亲手制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花时间准备的礼物才是最珍贵的,接受礼物的人一般会当场打开,欣然接受,并表示赞赏和感谢,而在中国是不能当面打开礼物的。

三、 中西方处理社会关系的差异

首先是中西方对待个体的观念和对待集体的观念的差异,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个人主义充分要求个人利益和权利,注重个人的追求,主张自由平等。中国人偏向于集体主义,个人的意志要服从集体的要求,个人也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义不容辞。而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孩子从小就学会打工挣钱,孩子长大成人后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年老的父母也很少会依赖子女。

四、 英汉姓名与称谓的不同

汉英姓名的排序是不同的,汉语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国家名在前,姓在后,在中国亲属间的称谓非常复杂,在讲英语的国家,称谓相对简单,如uncle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等。在中国平辈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可以直呼其名,但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必须有礼貌地称呼,而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平辈还是长辈,上级还是下级都可以用名字称呼,在中国,为了表示亲切,常会在姓前加上“老”或“小”,如“老李”“小张”。在英语中,人们不会在名字前加上“老”字。关于职务的称呼,在中国一般都会用姓加上职务,比如张厂长、李局长、陈部长,但在英语国家使用职务称谓远远不如汉语普遍,一般都称某某先生,某某夫人,但是有博士头衔或学术职称的人喜欢别人用学位或职位加姓氏来称呼自己,比如说Doctor Smith, Professor Peter, 而不愿意接受先生加姓氏的形式,因为先生一词是对社会上一般人的称呼,而对于有职称的人来说,用Mr称谓有被贬低之嫌,而在汉语中“先生”一词是尊称,可以用在任何男士身上。

五、 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谚语的对比

习语也叫成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习语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习语的使用和掌握,反映了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如“Pull a person??s leg”是表示嘲弄某人,戏弄某人,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拖后腿。谚语是哲理的浓缩,有很深的寓意,同时谚语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学好语言,并能成功交际就要好好了解英语谚语。

学习跨文化交际,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仅能避免不同文化交往中的冲突,而且是一种愉快的文化享受,这就是成功交际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跨文化交际,使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交往更加极积主动,更加卓有成效。

篇5:跨文化交际演讲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英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体验和实践,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每个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关键。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还是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时刻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利用周围一切条件,不断为学生组织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比文化差异。

董亚芬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对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文化差异包含的内容庞杂繁多,下述四方面尤其值得重视。

(1)词汇差异

词汇是英语表达的基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喜欢把每个单词都与一个汉语词汇联系在一起,以便记忆。然而我们在使用某个英语单词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要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red”(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被赋予喜庆和吉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带有“危险”、“激进”、“流血”、“暴力”的意思。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为了保留“红”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把标题直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引起英美读者对“red”一词产生不好的联想。后来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将该标题意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中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语用差异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差异。中国人在彼此见面时常常会问对方:“吃了吗?”“去哪儿啊?”这样的问候在中国人看来非常亲切,然而在西方人看来却非常难以理解甚至是气愤。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能体现对对方的关心,而外国人则认为中国人想要了解他们的隐私。还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很难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就会导致交际失败。可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了解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

(3)思维差异

文化的不同通常引起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含蓄、谦让、儒雅,而英美人崇尚自由,勇于表现个性。所以,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西方人一般说“谢谢”;表示感谢时,中国人往往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客气等,英美人则会说:It’s my pleasure/Thank you。这都反映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文化,一个是以“你”为中心,一个是以“我”为中心。

(4)体态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也是人类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中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体现了不同的体态文化。如拥抱、握手、亲吻、手势语等属西方人的体态语言,而中国的体态文化不包含这些过于亲昵的动作。了解并学会运用体态语对文化交际是大有益处的,如耸肩表示“I don’t know”;掌心向上伸开双臂则表示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

3。重视本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

了解并熟知本民族文化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前提。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曾经指出:“文化教学,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作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必须在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表达本族传统文化,宣传本族优秀文化,让西方人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比如中国的太极拳(Taiji)、武术(Wushu)、功夫(Kongfu)、气功(Qigong)、衙门(Yamen)、曲艺(Quyi)、二胡(Erhu)、麻将(Mahjang)等。我们要夯实本族文化的功底,不失时机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时效性。

中西文化的比较性学习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关键。跨文化意识敏锐度是一种对有别于母语文化的他国或他族文化的反映度和感知度,它是以母语文化为参照体系。敏锐度的加强有赖于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同步提高。然而敏锐度的高低并不与文化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赖于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性研究学习。

4。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文化渗透。

(1)讲解法

讲解法是课堂文化教学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直接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讲解。

(2)对比法

对比法是文化教学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了解异族文化的特殊性。比如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敏锐度。

(3)阅读法

阅读文学作品是文化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所以,要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实践法

实践法是实现文化教学目的最直接的方式,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料让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然后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减少文化休克现象,增加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交际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冰。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2009。

[2]王宗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篇6:跨文化交际演讲

一、非语言交际的内涵

所谓“非语言”,顾名思义就是脱离口语,使用其他方式如肢体动作、表情状态、情绪表现及体态、形象、空间、首语等来表达自己思想。据统计,一个普通人的面部表情接近26 万种,不同的情绪、心境甚至身体健康状况,都可以影响“脸”部的表情;手势更容易表达情感,仅仅“手动”就可以表达 1000 多种含义。因此光是面部表情和手势就可以胜任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体态的交流主要集中于交流双方的姿态和姿势传递的情绪内容。空间的交流主要是指交流双方之间间隔的距离和身体接触程度等。形象方面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外貌打扮和行为举止来传递信息,这些受个人文化修养和素质影响。首语的含义非常简单,指的就是头部的点、摇和转动方式,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息标志。很多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体察对方的人,可以根据对方的交谈语气、表情甚至一些细微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承接方式,成功的沟通者也一定是熟捻心理学的人。

二、非语言交际方式对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影响

适度适当的行为方式和商务礼节是促成跨文化沟通的重要环节,对于交流双方的情感意图表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商务沟通交际过程中,不管是眼神、姿态还是手势,都要先于语言传递给对方,即使沟通中语言交流非常顺利,但是不当的行为方式也会对商务沟通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交流双方的情绪会产生负面的暗示。所以积极适当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会让交流他方感到轻松愉快,为随之而来的商务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不管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力度适中的握手,都可以创造出和谐的沟通气氛,对于商务沟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商务沟通过程中捕捉和把握细微之处,从交流他方的情绪入手,也有利于赢得对方的信任。所以商务人士在平日里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素质培养,熟练运用各种非语言交际方式。

三、非语言交际方式的类型

1.面部表情

这是人类甚至是动物界交流情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部表情,这要受到相貌、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心境的影响,但是大多数人的面部表情受到同一种生理特性的制约,也就是说人类某种面部表情表达的是同一种含义和情绪,比如皱眉表达的是厌倦、不赞同,嘴角下垂可能包含恐惧、忧郁等情绪,而咬嘴唇一般是忍耐、克制的意思。但是社会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的层次不同也会造成同一表情的不同含义,很多小表情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都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如女孩对男朋友撅嘴多数是撒娇,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是蔑视。不同民族在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欧美人士喜欢直来直去,对于目光不能与人相接的人会认为是缺乏交流的诚意或者是有潜在的某种犯罪意图;而亚洲地区的人,对于自己尊敬的长者或是上级,会主动避免目光接触,这种交流习惯上的不同对于亚洲和欧美地区的商务文化沟通就很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造成商务谈判的失败。另外欧美人士比较外露的情感表达也是令亚洲商务人士非常头疼的地方,他们喜欢和下属开玩笑甚至勾肩搭背,其夸张的面部表情让亚洲人常常误解他们对于商务问题的认真程度。而亚洲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又让欧美人士抱怨不已,例如亚洲社会等级严格,同一句话由不同级别的人说出来很可能是不同的含义。

在和亚洲人进行跨国商务洽谈时他们往往猜不透对方在想什么,因此生意很难做成。所以,早期的跨国合作失败的原因不见得是技术和资金问题,很多时候很可能是沟通障碍造成的,即使跨国商业交往频繁发生的现在,涉及到亚洲地区和欧美地区商务往来时,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2.手势表达

人类在情绪激动或是紧张的时候,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也会不自觉地带出手势,心理学上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鼓舞自己、安慰自己、给自己表达的内容添加说服力的方式。手势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如果事先沟通不好会对商务洽谈造成消极的影响。亚洲地区对于握手的理解就是见面时的一种礼貌,略微表达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握手方式在美国男人看来是轻视的意思,只有重重有力的握手才是礼貌的表达。而在德国去主人家做客时才与主人握手,法国人却要进门和离开时握手。一个简单的动作,涉及这么多不同的习俗,虽然我们在商务沟通之前可以提前预热这些知识,但是因为不属于自己生活里的常识,很可能忘记或带出本国特色。由此可见,握手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一定要引起沟通双方的重视,不要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引起不必要的冲撞和误会。

3.体态动作

同一种姿势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幅度和速度,表达出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从体态动作的幅度上来说,亚洲地区以及欧洲北部、美国、英国等地,幅度都比较小,而南欧、拉美以及中东地区,幅度则很大。语言学家认为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形成可能是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欧洲人最崇尚自由、平等,认为个人的行为习惯至高无上,必须尊重;亚洲地区由于受到孔孟之道的熏陶,习惯于把个人行为划归到集体当中,等级观念非常清晰。在商务沟通当中因这样的差异造成误会的案例非常多,举例来说,假如阿拉伯人和英国人谈生意,阿拉伯人喜欢亲近自己喜欢的人,会一直向英国人靠近,而英国人即使非常喜欢对方也要和其保持距离,所以就会看到阿拉伯人一直前进,英国人一直后退的情景。阿拉伯人会因英国人的难以接近而伤心,英国人又会因阿拉伯人的过分亲密而感到不能忍受。所以在进行不同国家的商务洽谈之前,谈判者一定要了解各自的交流习惯,有心理准备,而且出于对交流他方的尊重,应该将自己的行为适度控制。

4.空间概念

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不同文化对于“亲疏”的理解。亚洲人群体观念非常强烈,认为集体才是单位,个人要融入到集体当中,这种“聚合式”的行为方式让亚洲人认为关系亲近的人在空间上要拉近距离;而欧美地区的人则非常重视私人空间,即使关系非常密切的亲人之间也不会过分靠近。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亚洲人在商务沟通中会主动靠近交流他方来表示友好,而如果交流他方是欧美人士的话,对于奉行“离散型”行为模式,强调独立自主和重视私人领域的他们而言,中国人的刻意靠近就显得非常不合适,欧美人的第一反应是向后躲避,而这又会使中国人感到很不舒服。空间概念和体态语言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民族之间进行商务交流时,如果不掌握这种空间概念,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5.形象和首语

修饰物的情感表达在远古初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人类对于佩戴兽骨、身着草裙有着天然的审美情趣,发展到现代,得体的穿着也是商务洽谈成功的关键。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代表美丽,而是显示身份和地位以及对于交流他方尊重程度的标志。

欧美国家的公务人员、律师以及正规的大公司职员,其衣饰穿着非常正规正式,而在中国的企业里没有将着正装作为硬性规定,很多单位的员工穿着都很随意。如果这种随意的装束带入到跨国商务会谈中,可以肯定,商务会谈会终止在第一次见面时。恰当的、适合国际交流的服饰和礼仪都是商务洽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国际商务洽谈中,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穿着符合国际惯例就可以了,当然有一些地区比如阿拉伯人喜欢穿自己民族的服饰参加谈判,所以沟通双方对于穿着的规定一定要事先商定,以免造成误会。除了着装形象外,首语的表达含义也受到重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对于肯定都是点头,否定都是摇头,例如在日本点头的含义只是对于说话方的一种尊敬,表示聆听的意思,如果把这种点头当做认可,那么中日商务交流基本上就要终结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任何人都无法囿于一时一地,跨文化的商务沟通已经成为世界商务交流的重要环节。对于参与国际商务交流的人士而言,非语言交际早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解和认可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是跨国交流沟通的第一步,而非语言交际更是了解一个国家的窗口,包容和学习这些差异,不仅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更可以达到商务沟通的完美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条条大路通杭州三年级作文下一篇:2015婚礼最新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