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文学社工作总结

2024-04-22

翱翔文学社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篇1:翱翔文学社工作总结

想起当初接手翱翔文学社,对所有事情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本没想到,一本小小的刊物竟有那么多的流程,这么多工作。从收集稿件到审稿,然后是排版设计,接着是封面设计工作和后期检查,最后还要自己去找印刷地点…

《翱翔》的每一页都凝结着工作人员的辛苦;《翱翔》的每一页都蕴含着工作人员数不清的熬夜的晚上…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付出了努力,还是让我看到的《翱翔》进步。

6月出版的第18期《翱翔》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对翱翔文学社而言,也是一个质的飞跃。18期,我们建立了两个新的栏目“学院动态”和“化学前沿”,更加突出了化工学院的特色。作为化工学院的院刊,《翱翔》有义务去向全校师生展现化工学子的风采。这一期,我们找到了新的印刷商,也令《翱翔》的面目焕然一新。同时,我们也第一次尝试了电子杂志的创作,这样令《翱翔》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电子杂志和刊物内部排版也受到了大众的好评。

209月,新生入学,对于翱翔文学社来说,也迎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报名的新生,我们抽丝剥茧,务求选择到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心的新干事。

同时,第19期教师节特刊也顺利出版。

为了让新干事融入文学社的大家庭,我们在10月份开展了一次户外活动---包饺子。通过这次活动,很快干部和干事就打成一片,相处融洽。看到大家互帮互助,同心协力,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同事之间相处得,工作的氛围好,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活动过后,根据,新干事都向我反映玩得很开心。

2009年11月,在化工学院第一届社团活动月中,翱翔文学社与化学与环境学会共同开展了“越野趣味赛”。第一次策划户外的比赛,大家都很紧张。有很多东西都不懂,例如越野的比赛规则,比赛注意事项,记分工作,定向越野中穿插的活动环节等等。但所有工作人员都表现得很积极,大家分工合作,还是把困难一关一关攻克了。还记得,刚发报名表时,天气很冷,我还担心会不会没有人参加。但后来,参加人数出乎意料,比我想象中的多了很多。虽然比赛当天某些环节还是出现差错,但此次活动也算得上是完满成功,而且还得到院系老师和书记的好评。

2009年12月,第20期《翱翔》出版。这次的出版工作几乎是09届干事完成的。从成品来看,我发现了许多不足。出版后,大家举行了会议。共同探讨的存在的问题,还有解决方案。通过此次的讨论,使我更加明白了文学社成员的想法。之后,由翱翔策划部部长为所有干事上了排版培训课。讲述了一些杂志封面设计,内页设计,电子杂志制作的方方面面。目的是为了令干事的排版能力更加扎实,使工作更容易上手。大家都很好学,听得津津有味,我深信,当时大家肯定是受益匪浅。

与翱翔文学社相处了两年之久,使我成长了很多。在这里,拥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现在,我的使命即将结束。我将把肩上的重担子交给下一个更适合更优秀的.人选。不仅仅是我,大家都看到,翱翔文学社一直在进步。我们在高兴是也并未满足,因为现状离我们的理想状况还有一定的距离。无可否认,翱翔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完全上轨道,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审稿没有统一的场所,不能集思广益,所以很多时候出版后都会很遗憾地说:“这里我原来是有发现的,怎么没有改过来呢?”还有,排版没有统一的工作室。这样每次排版和后期检查工作都很不方便,往往演变成这些工作都是由个别的工作人员完成。经费也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们能找到赞助商,我们的经费就会宽松很多。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很希望下一届的翱翔社员们能把我以上的愿望实现。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进步,同志们,共同努力,让翱翔文学社越来越强大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翱翔的每一位同志,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最棒的!

翱翔文学社社长:范晓敏

-4-2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篇2:翱翔文学社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及2012年1月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建校60周年为契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国防教育学院特成立了“头狼”、“海鹰翱翔”、和“海魂”三支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分别前往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大连海军基地和农村进行实践调研。

一、综述:

2012年7月17日—8月4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队“海鹰翱翔”调研团一行60人,其中调研队员15人前往北海舰队某海军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使“三下乡”活动成为我院素质教育的实验田。为进一步贯彻和实施团中央有关大学生“三下乡”的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践行志愿者精神,积极服务于社会,发挥当代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的先进性作用同时结合我国防教育学院的院情以及所学专业因此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特成立“海鹰翱翔”调研团针对我国北海舰队某支队官兵心理健康实施调研活动。

对实践所在地全体官兵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个人养成等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现状,为我国海军建设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同时为我校海军国防生以后更好的适应军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我国海军的生活现状,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海军的战斗力做出一定的贡献。同官兵一样,一起生活、一同交谈、做朋友,在实践中了解海军,打造精品团队,践行“第二课堂”坚持以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在活动中了解海军,认识海军,服务海军。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利用在校所学,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宏扬“团结、奉献、艰苦”的精神;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部队、了解部队,培养适应军队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力量过硬的后备军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也为海军的建设献计献策,将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后备军官、青年志愿者、共青团员、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社会实践的阵地,成为我校一个素质教育典范。

骄阳似火的八月,是一个挥汗如雨的季节。我们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全体国防生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及2012年1月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毅然投身到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给炎炎夏日中的基地带去了丝丝凉意。我们用如火的青春,激昂的斗志谱写出了一支“爱党、爱国、爱军”的主题曲。

我们的“海鹰翱翔”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计划为期18天。按照“爱党、爱国、爱军”的指导思想,围绕“我国海军建设”的活动主题,主要从了解

官兵们的生活环境(高温、高湿、颠簸、振动、噪音、与磁场)、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今年我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筹备中得到院领导和选培办的高度重视。根据我院知识技能和院情决定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围绕“部队建设”的活动主题,以学习、实践、切身体会为官兵服务,为推动我国海军建设和官兵成长做出卓有实效的贡献。

一、组队情况

我三下乡“海鹰翱翔”团队一行15人,其中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8人积极分子4人。在筹备时,我们在人员确定的问题上,对三下乡服务队的组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光荣及其意义,有很大的服务农村的热情。

(2)作风朴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和官兵们打成一片,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3)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群众。

(4)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里开展活动能出色完成好队里交付的任务。

(5)关注军事问题,对不对有一定的认识,对军人有深厚的感情,思想与中央保持一致,认同海军建设和调研活动的理念和精神。

通过了层层选拔和严格把关,并结合院领导老师的意见,我们选出了这15名优秀的队员,形成了本次暑期三下乡“海鹰翱翔”社会实践服务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体。为我们这次活动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前期工作部署和需要完成的情况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人员确定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围绕活动主题,收集分析有关军人的资料,认真思考,反复讨论,确立了“有专业特色、符合军人实际”的活动方向,并拟定出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结合我国防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定位在以海军建设为主,因此,我院决定于10级国防生暑期航海实习和当兵锻炼为平台实施调研活动。

2.为了使实践调研活动能顺利进行,我们专门查找了有关书籍刊物、上网收集了大量资料。

由于提前拟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并在计划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内容,所以下乡前的各项筹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各项筹备工作的落实中,我们应多次专门召开各排会议,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体不知和各种具体细节

一一交代清楚。使全院同学都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而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筹备工作的顺利完成及“三下乡”活动的按时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

7月17日,国防教育学院“海鹰翱翔”调研队在辅导员刘东平的带领下,来到了青岛军港并于当日登上北海舰队某登陆舰,在这里国防教育学院实践团队将度过为期二星期的航海实习和当兵锻炼的实践活动。

7月17日,在辅导员刘东平的带领下我们调研队员登上了该登陆舰,得到了该舰舰长的热情接待。下午舰长带领该舰舰员给我们演示了5种绳结打法和防毒面具的使用;同时引领我们参观了主火箭炮、雷达舱室和航行指挥舱。同时班长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述该舰的主体构造、火箭炮的使用和雷达航行方向的确定。这一天我们学到了很多深知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官兵们生活条件的艰难,生活上的、就医上的、和谈心方面的等。

7月20日,在辅导员刘东平的带领下我们调研队员同912舰舰员在舱室内以八人为一组进行交流,期间,我们调研队队员有目的的询问与舰员们心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了解了舰员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事情。此次活动使我们对舰员们的心理状况、生活条件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7月21日,吃完晚饭后,在副舰长的组织下我们一同观看了爱国影片《甲午大海战》,可以说晚清的落后不是经济的落后而是国民和军事的落后,如今我国GDP已位列世界第二,经济实力雄厚,故而军事实力得大大的加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加强自己,提升自己,为今后国之崛起而奋斗。

7月23日,在911、912舰上的四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同舰员们举行了一场晚会。晚会期间,各高校以及两舰人员向大家展示才艺,有合唱的、有舞蹈的、有单曲的;此次晚会使得我们调研队队员对舰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7月24日,我们所乘坐的舰抵达刘公岛,抵达刘公岛后,我们参观了北洋舰队忠魂碑和甲午战争纪念馆。刘公岛一趟,感受着先辈们的英勇,怀揣着昔日的耻辱,作为后备军官的我们选择了沉默,当今我国正值和平崛起的大好时机,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7月25日,国防教育学院“海鹰翱翔”调研队队员顺利抵达大连旅顺,此刻,我们结束了为期八天的航海实习的调研活动,接着开始十多天的当兵锻炼,同时也开始了对军人的进一步的调研。此次我们调研队员被分成了7个小分队分别前往不同的舰船实施调研活动。

8月4日,随着我校海军国防生航海实习和当兵锻炼的圆满成功,我“海鹰翱翔”调研队队员的有关军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也圆满完成;带着喜悦的心情准备着返校。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的结束了,但是同学们还是有些依依不舍,还表示以后将继续来这里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体验使我们对现在的海军建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篇3:让想象在文学鉴赏的天空翱翔

【关键词】想象;再造性想象;文学鉴赏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就是形象的间接性。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文学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再现出文学形象来,使之由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图画。这种能够将形象由间接还原为直接形象的方法,就是再造性形象。有了它,才能获得对文学形象的具体感受,从而使文学鉴赏有了坚实的基础。再造性形象是综合性的完整的画面,还要借助于一事物想到另外的联想。

因此,想象对于文学鉴赏中再现形象不可缺少。那么,怎样启发学生用想象再现形象呢?总的来说,要给学生足够的感性知识,形成想象的生理机制。根据巴甫洛夫的解释,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大脑中过去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以不同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了暂时联系的新联合。大脑中原有暂时神经联系少,是难以组合成符合要求的新联合的,只能导致胡思乱想。因而,丰富的感性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教育应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获得感知形象,再现形象所必要的知识。例如,要再现孔乙己的形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诸如科举取士、曲尺型的大柜台、长衫短衣等知识。作为文学塑造形象手段的文学语言,极富于形象性、生动性。语感强,理解深,想象中的形象就真实、清晰、生动,否则就可能歪曲文学形象。例如在鉴赏《荷塘月色》时,其中有一句:“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踱”的含义作用。这样才能想象出朱自清那种自由自在、暂作悠闲的神态。如果以为“踱”是“走”就体会不到形象的韵味,若误解为“跑”,那就歪曲了形象。

上面谈的是启发学生用想象再现形象的一般作法。对于具体的课文,还应结合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不同特点灵活进行原型启发,以唤起再造性想象。试举例如下:

(一)诗歌。诗歌的文学特征是抒情与音乐性,并由此而产生意境。意境是诗歌特有的感人手段。这意境其实就是用富于音乐美的凝练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与境统一的艺术境界。这种美妙的意境是浑然一体的,我们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它如闻一多所说:“美是碰不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由于诗歌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往往纵跨几千年,横越数千里,也由于诗歌遣词造句高度凝练,所以必须结合运用再造性想象与联想,才能把握诗的意境。例如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教师首先可创造适宜的情境,可展示毛泽东同志革命事迹的图片,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同学少年”的革命活动,当时毛泽东同志面临的时局和心境,然后让学生在听原文录音的同时,循着毛泽东观景的位置和角度,想象如下的画面: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在寒冷的秋风中远眺岳麓山,枫叶正红;近观碧透湘江水面,千帆竞发;仰视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俯瞰水中,鱼儿怡然自乐……这一切体现了大自然的一派蓬勃生机和自由自在的景象,由此进行接近联想: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大自然的兴衰?再进行类似的联想:人类社会又应该由谁来主宰呢?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应该属谁?下阕亦照此联想下去,这样就能较好地想象而把握全词的意境。如果孤立解词释句,抽象地分析革命领导权问题及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把完善的诗篇讲成干巴巴的概念,那就是鲁莽地去“碰”了美,破坏了诗的意境。结果必然索然无味,弄得缪斯的崇拜者也只好“拜拜”了。

(二)散文。散文的文学特征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形散而神聚,词畅而意永。在散文鉴赏中,我们不能借用逻辑的解剖刀,把散文感人的形象、完善的意境,割成干巴巴的条条。应当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想象再现出这“无韵之诗”的神奇意境。散文“形散”和“神聚”的统一,在结构上主要靠线索。结构线索反映作者的思路,这思路应运用想象去探寻。如鉴赏巴金的《灯》,不妨启发学生想象作者是如何想象的:寒夜中的灯光——灯塔——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点燃的火炬——陌生人家的灯光——寒夜中的灯光。通过再造性想象,就能得到关于灯的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再用重复联想串联起各幅图面来,这样就把握了文章的线索——灯光。然后再进行类似的联想:由灯光想到人们的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这种以含有深刻意义的某种象征物为线索的散文是常见的。不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再现散文深邃的意境,更不可能揭示出其深刻的主题。散文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都可以启发学生用想象去把握它,使仿佛很散的多种材料聚集到一个焦点上,各个不同的画面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散文的形象就活脱脱地呈现在脑子里了。

(三)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柳青曾说过:“机器转动靠轴,人物就是作品转动的‘轴’,是作家构思的中心。”小说的特点,就是将人物置于具体的环境中,通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鉴赏小说,必须顾及小说的这个特点。然而,在一些小说教学中,往往是把“重头戏”放在抽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匆匆让学生浏览作品之后,紧接着教师甲乙丙丁,给被分析人物定了性,贴上几张性格标签,然后教师唱开独角戏,旁征博引,无懈可击;或是按标签叫学生东一锄西一锄地在作品中“挖”论据,把一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摆弄得支离破碎。难怪学生“看小说发疯,听讲解做梦”。我们认为,鉴赏小说必须让学生具体感受人物,让人物在他们的脑子里活起来,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就是说,要将想象请入小说鉴赏的殿堂,要运用再造性想象再现人物形象。例如鉴赏《泼留希金》,首先教师要将时代特征和《泼留希金》以前的小说情节告诉学生,引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并扫清阅读的障碍。接着让学生划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部分,圈出重点词句,在此基础上想象乞乞科夫见到的事物和泼留希金。然后布置学生画出泼留希金的肖像画及其环境图,教师从中选出部分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并结合作品说明,观众(学生)可任意评议。这样,学生对泼留希金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了。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才是有价值的,必将事半功倍。

在阅读小说的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反复想象,进入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想象),要对作品中的有关情节、情境完全了然于胸。譬如《林黛玉进贾府》有这样一段描写: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对王熙凤所说的话怎样理解较好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去思考,要抓住王熙凤讲话的特定时刻——初见黛玉;要弄清王熙凤讲话的特定对象——贾母及其百般疼爱的外孙女黛玉、贾母的嫡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和她们的长辈(如迎春之母邢夫人);还要弄清讲话的作用——盛赞黛玉,奉承贾母,取悦众人。并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这个人富有心机、巧于应对的特点。这样就能较好地理解这些话,她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同时也夸贾母的孙女,还为奉承讨好贾母而称颂“老祖宗”福泽深厚。

(四)戏剧。戏剧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主要是台词。剧本的台词是高度个性化、口语化、动作化的。因此鉴赏戏剧时,要针对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一边分角色朗读,一边用再造性想象再现舞台形象。例如鉴赏曹禺的《雷雨》第二幕,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握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的形象,但学生朗读时总觉隔膜,难读好。这就要启发学生想象。如朗读鲁侍萍的台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要根据舞台提示,想象出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下层妇女,是在夏天的午后一个阴沉、闷热的天气里,她跟昔日抛弃自己的阔少爷偶尔相遇时说了这句话的。还要想象她说话时的“悲愤”感情是怎样的,有何动作。甚至还要联想侍萍三十年前大年除夕被赶出家门时的情景、心中的悲愤和不满,使朗读和想象相得益彰,就能很好地再现出人物形象来。

在鉴赏戏剧中,还要抓住那些特定环境、特定的个性化语言及细节描写,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譬如,在《雷雨》中,侍萍问周朴园要那件绸衬衣,指出那种绸衫衣“一共五件”,“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若要分析这些话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就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地位、性格特征去反复想象。当然这些话并非真是询问衬衣,学生一朗读也能讲出这些话是暗示自己是侍萍。但要提高鉴赏层次,必须抓住其中表现侍萍的出身地位、性格特征及与周围人物的关系等来反复想象,然后才能体会话中包含了痛苦、愤怒、谴责、揭露等种种意味。

篇4:翱翔文学社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教务处顺利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继续推进“引思----探索----互动”六字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落实限时训练作业的有效使用。

深入开展“引思----探索----互动” 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全力打造我校特色课堂。指导学科教师熟练掌握“引思----探索----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潜力,确保教学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各科组公开课情况的反馈,各位老师都有六字课堂的意识,在实践运用中效果良好。我校也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基地”的称号。

根据陈校长的指导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短时间快速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解题的实践能力,继续跟踪监督上学期开始推行的限时作业落实情况。通过两次随机教学调查,发现老师们都能按要求使用限时作业,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减轻学生晚修时间的作业量,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二、日臻完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1、抓好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落到“实处”,抓好制度落实。抓好背书检查,基础知识过关抽默检查,抓好学风检查,按时公布结果,有效地保证了良好学风的良性竞争。

2、本学期较多老师请产假、陪产假、事假,或外出学习,并且考试放假次数频繁,教务处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安排好教师分工表和课程表,井然有序地安排好老师代课,协调调课,安排好各班级的课程,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

3、认真做好各年级各阶段考试,如七八年级的期中期末考,初三多次的统测考试、仿真考试考,八九年级中考,以及小升初招生面谈考试和入学分班考试等多场考试的考务工作。做好试卷的出题监督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学生用心迎考的思想工作。对监考老师、评卷老师,进行严格要求。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了各种考试并且注重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使考试发挥更大的用心作用。

4、抓好考试质量分析。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质量分析注重学科教学情况、注重学生学习个性需求,七八年级对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都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分析到各科目各任课老师,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进行分析比较,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对优生保留率低的班级召开科任老师研讨分析会。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合作,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5、强化了集体备课,整合了教学资源。在集体备课制度进行七年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抓实科组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各科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核心内容。

6、各科组内新老教师用心结对。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公开课。使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是我校师资水平更快提高。

7、认真开好每周一的科组长会议,精心安排一周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

三、扎实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提高效率,精准备考。

毕业班年级的教学工作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关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毕业班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各次统测、仿真考试,积极收集备考信息,到名校学习交流,进行联考比较,认真分析每次考试情况,认真跟踪尖子生和短板科的学习动态,监督辅导老师写好考试分析。召开研讨会,在陈校长的直接指导下,落实提高效率,精准备考的策略,重点探讨我校毕业班成绩与改进措施,争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九年级按计划认真落实,毕业班教师在抓好课程进度的同时,注重信息分析与整合,注重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同时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理和应试能力。同时对八年级的生物、地理备考,我们也重点抓了培优、补差工作,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扎扎实实抓好教学质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喜的是今年九年级中考再续辉煌,取得了优异成绩:再夺中考状元,全市前十名我校有4人,前一百名我校有69人,700分以上我校有47人(全市63人),总分平均分达617.2分,及各科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八年级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也大获全胜,有28人获得双百分,582人获得190分以上,生物满分有395人,地理满分有29人。

四、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科技节,各科组组织了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兴趣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科学习注入动力。

今后,教务处将更为努力地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我校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阳江市实验学校教务处

篇5:励志故事:勇于翱翔,才能翱翔

飞机降落后,飞行员马罗尼便被潮水般的人群围住了。人们不但羡慕他的勇敢,更是对飞机这个怪物能够翱翔于高空充满了好奇。

这时,马罗尼笑着问周围的群众:“有谁愿意和我一起飞上天去试一试吗?”连问三遍,无人应声——对飞机这种新鲜事物,人们好奇的同时,也对它生有无穷的.恐惧:这东西飞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谁知道它会不会摔下来?

这时,一个青年人霍地站出来,大声对马罗尼说:“先生,我想我可以同你一起飞上天!”

飞机在马罗尼的操纵下,稳稳地飞上了天空,然后在空中做着各种精彩的动作。那个青年人尽管平生第一次飞上天,心里有些害怕,可还是好奇地问这问那,不住地观察马罗尼驾机的每一个动作。20分钟过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飞机稳稳地降落下来,青年人面带微笑走出机舱,他大声向周围的人们呼喊:“真的不错,可以上去试一试!”

观众包括飞行员马罗尼都为年轻人的勇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年轻人从此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他就萌生了制造飞机的念头,在好友的帮助下,他用当地廉价的木材制造新型的轻便飞机。19,这个青年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小木飞机。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青年人亲自驾着自己研制的飞机进行飞行试验,一举成功!此后,这个青年人在西雅图郊区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19改名为“波音公司”。这个敢于挑战蓝天的青年人就是“波音”公司的创始人——威廉·爱德华特·波音。90多年来,波音公司始终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探索和开发,从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到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全球通信卫星网络、国际空间站,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轰炸机,以及东西方冷战时期着名的B-47和B-52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中比较出名的KC-135空中加油机以及E-3预警机均是波音公司的产品,就连美国总统乘坐的专机“空军一号”也是由该公司出产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装而成的。

不管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只要敢于“站出来”、敢于“站起来”,那么就会有创造奇迹的诸多“可能”!梦想翱翔、敢于翱翔的人,才能最终在万里长空纵横驰骋、自由翱翔。

相关文章阅读:

销售励志小故事

五个成功励志故事

篇6:在天空翱翔散文

我的世界,如此寂寥。

为什么,世界如此幸福充实,却留我独自空虚,在无人的空间里彷徨。

我的风景,落叶凋零时它和我一样形单影只。

享受孤寂?

不过是伶仃的代名词罢了。

想一个人独自流浪,开始我的单人旅途。

这是我博客里的第一篇文章。

不久后,一个网名叫“橙子”的女生,在我博客里留了言,说:“我们是青春同路人。”

因为这句“我们是青春同路人”,我和橙子成了无话不谈的网友。

橙子在广州读初中,她今年初三了。听她说,那是一所很不错的中学。

“莫清澄。”我用正楷11号打出了这个名字,这是橙子的.真实姓名。

天知道,我有多不喜欢这个名字――刚学会打五笔的我把这个名字打出来有多难。

“莫,换个名字,我不喜欢。”

我多次在MSN上对橙子这样咆哮。

“你说换就换,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橙子发来了一个藐视的表情。

但后来,莫清澄真的换了一个名字。

“夏安,我换名字了。”

橙子某一天突然这样对我说。

“什么?”

我感到很吃惊。

“我妈再婚了。那个男的姓巫。我叫巫茶茶。”

橙子,以前一直是单亲家庭。

“。那个姓巫的对你怎样?”

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万一那个姓巫的对橙子不好。。。。。。

“这点你放心,他对我和我妈都很好,他是一个设计师。”橙子自我安慰地说:“‘巫茶茶’用五笔比较好打,以后你就叫我巫茶茶吧!”

“巫茶茶,如果你又不开心的事,你一定要对我说,你不能忘了我们是青春同路人!”

篇7:让梦想翱翔作文

花儿梦想点缀大自然,却不曾想过频临寒冬时的凋零。蝴蝶梦想为蓝天增彩,却不曾想过她的美束缚了她飞的灵魂。雨水梦想滋润干旱的大地,却不曾想过奉献背后隐藏的悲剧。四季轮回,年华一点点流逝,是否每一个生命都有愿为之付出一切的梦想?谈到“梦想”,相信很多人都会陷入深思吧。问自己,是否为梦想奋斗过,也许这并没有答案。

曾梦想过能在有生之年游历气势磅礴的山川大河;梦想过能取得令人羡慕的傲人成绩;梦想过能让亲爱的父母过上让人眼红的日子;梦想过自己能够拥有一双翅膀,自由地展翅翱翔高空。年少的我们拥有过很多多彩的梦想,当总是转瞬万变,或许梦想对于那时年少的我们而言,并不曾为之去努力奋斗过。但是,如今埋头苦读于学习中的我们,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奋斗吗?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拼搏吗?也许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于梦想并不坚定,但迷茫的我们坚信自己的奋斗拼搏是在为了自己那未知数的梦想,是在为了将来能为国家奉献做准备,或许有时候梦想是为自己,也为国家!

追梦的道路上往往是荆棘丛生,绊脚石是无处不在的,但为了我们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争光,我相信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努力定可跃过坎坷的道路。用一滴滴汗水播种梦想,用一滴滴心血浇灌梦想,为中国的腾飞努力学习,决不让自己的.辛勤付诸流水。用坚定的信念、汗水、努力铺垫梦之路,一步步抵达梦的彼岸!

让自己的梦成为中国的梦!让自己的梦展翅翱翔!让自己的梦为自己、为国家叙写一篇美的乐章!让自己的梦不再是梦!

篇8:翱翔的翅膀诗歌

辽阔的大地上,

我梳理着受伤的羽毛,

显得那么渺小;

高空中,

你在孤独的盘旋,

有力的双翅震动着气流。

有人说,

心灵的翅膀,

需要互相拥抱,才能够飞翔……

你,是雄鹰,飞在高空;

震动双翅,威力无穷!

但,你却孤单;你,需要一份心灵的共鸣!

终于,你发现了地上那个渺小的我;

你有力的俯冲下来;

你,用双翅把我也带到了高空!

蛰伏多年的心灵,

一旦飞翔,

就不能够停止。

我,试着用自己孱弱却温暖的羽翼,向着你飞翔;

飞到空中才发现,

世界原来如此的美好,连阳光都不再刺眼!

我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才引发我向上;

生命中的热情一旦被开掘,

便会如雨后的野草,泛滥的疯长!

多年的`压抑,

曾经封闭的心灵,

不曾放弃的梦想……

一切都在刹那间苏醒,

这生命的复苏,

源自于一份博大的力量!

飞翔吧,

雄鹰!

别放弃你的梦想!

会震动双翅,

与你的心灵一起飞翔!

无论,

前面有雨露寒霜,

篇9:翱翔在天空作文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那些美景,希望那天终将来临。

那天终于来了,早晨,我手上渐渐地长出了翅膀的羽毛,后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越长越大,最后,我眼前是一双将要飞上天空的柔软的翅膀,我跳下床,走出门,向四周仰望那些美丽的风景,我已迫不及待地想飞上天去,去与那些朋友们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风景。

我轻轻地扇动着那对轻盈的翅膀,不一会儿,我的脚下开始离开地面,开始缓缓升上天空,我再使劲地扇动翅膀,云,离我越来越近,树,离我越来越远,地,也已被我抛弃。地啊!不要嫌我离你而去,不是的,我是想看看天空上的世界,让我有新的认识,有新的收获。

我仰望那白色的云朵,就像是一团团棉花一样,在天空中飘荡着,我俯瞰下面一片绿色的世界!一阵风吹过树木都随风摇摆,那些人都像是一只只蚂蚁一样在路上走着,树木也变矮小了,下面一切的东西都变小了,似乎都掌握在我的手中。

我轻轻的降落在了地上,这下,我可长见识了,风景多么美好!世界多么奇妙!

到了中午,我回到了自己温暖舒服的窝里,开始吃午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回忆着那美好的世界,之后我会在树杈上又唱又跳惹得人们非常喜爱。

睁开眼睛一看,哎!原来是一场梦啊!我看了看自己,原来我的手还是手,腿也还是腿,此刻,我悲喜交加。

篇10:让爱翱翔

女儿很喜欢吃肯德基的食品,每次一进店,就像到了快乐王国,蹦蹦跳跳个不停。那天去逛街,路过一家肯德基,女儿又吵着要吃。正当太太准备去买时,我看见很多小朋友自己在排队,于是对女儿说:“我们把钱给你,你自己进去买吧?”女儿一听,表情很奇怪,因为她从来没有买过东西。也许是好奇心驱使,她还是高兴地答应了。进去之后,只见女儿在柜台前来回走了两三遍,瞧瞧这,瞧瞧那。不一会,她就出来了,两手空空。

“怎么啦?什么都没买呀!”

“我不知道买什么?”女儿喃喃地说。“那么多你喜欢的东西,一样也说不出来?”我有点失望。“平时喜欢吃的鸡腿、蛋挞,不都可以买?”太太则生气地问。“以前不都是你们买的吗?我又没买过。”孩子的一句话,让我们面面相觑。是的,这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从女儿出生的第一天起,全家人都围着她转。这5年多来,没有一天她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我脑海里想起一个关于雕的故事:幼雕出生后,要经受母雕残酷的生存训练。母雕会把幼雕带到悬崖的最高处,然后“狠心”地把它们摔下去,让幼雕在苍茫天地中独自求生。母雕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幼雕就不能飞上寥廓的蓝天,也就无所谓生存。曾有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尚未学会飞翔的幼雕带回家喂养。但后来发现,那些被喂养长大、没有经过悬崖摔练的雕最多只能飞到房梁便落下来,因为它们那两米多长的`翅膀未曾受过锻炼,已经失去了翱翔的本领。

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愚蠢的猎人,我的恻隐之心害了女儿:现在她连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都不会、也不敢做。难怪她从来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温暖的可贵,因为在她心中从来没有饥饿和寒冷的感受。这一切,我难辞其咎。

女儿还小,一切还来得及。在以后的育儿道路上,我不会再鞍前马后地“伺候”她了,因为雕的故事让我清醒地看到:爱她,就应让她自己去翱翔。作者: 翰林

篇11:翱翔五年级作文

天空,任我翱翔。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会煽动它在蔚蓝色的天空上任意飞翔。我愿与小鸟歌唱,我愿与蜻蜓戏耍,我愿与群鸟齐鸣……

天空,任我翱翔。假如我有一双神奇的鞋子,它会喷射火焰,让我飞向空中。这样,我就可以与火箭赛跑,与铁臂阿童木为友,与飞机并行……

天空,任我翱翔。我会爬到云朵上,盖一间房子给爸爸妈妈和我住。早晨,我便可以坐在门外看日出,傍晚看日落。我还要在上面装个方向盘,这样可以开往学校和工厂……

天空,任我翱翔。我愿把我的翅膀变大变长,让它带着朋友们玩捉迷藏,云朵是最好的藏身地,只要我想停,翅膀一收就好了……

天空,任我翱翔……

篇12:放飞梦想 展翅翱翔

铜山区刘集镇王套小学 赵继红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发生一系列转变。在课程目标上,教师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现代人;在课程内容上,教师要从执行课程转变为开发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教师要从权威性灌输转变为平等对话;在课程评价上,教师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关键词] 教师;新课程运作;转变

没有教师的转变,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成功。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教师的课程运作包括四部分:一是确立课程目标;二是选择课程内容;三是课程实施;四是课程评价。虽然各部分会有交叉,但侧重点存在差异。本文依此分析角度就教师在新课程运作中的转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理解。

一、教师在课程目标方面的转变: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现代人

当前教育界对新课程改革根本目标的探讨不够深入。目标不明会降低行动的意义,使行动茫然,甚至迷失方向。

传统教育过于关注知识传授,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师是“教书”的,而不是“育人”的;教师和学生围着知识转,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次要,甚至被知识异化。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目标方面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现代人。

教育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促进个人发展,前一个功能是通过后一个功能实现的。从本质上说,教育是育人活动,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

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认为,知识属于“科学世界”,而人的存在属于“生活世界”;现代科学的危机在于它忽视了人的“生活世界”,陷入了没有人在其中的纯粹的“死的”“物理世界”[1]。在教育中,这种危机就

表现为教师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教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

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现代人,首先意味着教师要以“育人”为本。为此,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虽然“知识就是力量”,但不是学生为知识服务,而是知识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不是“教书”的,而是侧重于用知识“育人”的;教师不是对知识负责,而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果断地对知识加以改造。

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宗旨,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不仅要以育人为本,而且要把培养现代人作为根本目标。

现代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的现代人,不仅要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等;而且要具有适应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普遍性、国际性。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我们认为,这四个支柱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新知,以跟上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的步伐,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2)学会做事。即通过接受教育,不再是仅仅获得要学历、资格,更要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即具有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能够与其他人进行有效合作。(4)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2]

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培养现代人的根本目标,将有助于教师增强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克服对课程改革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

二、教师在课程内容方面的转变:从执行课程转变为开发课程

传统的课程内容是游离于教师之外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专家制定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是别人制定的课程文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乃至教学参考书)的忠实执行者,对于为什么教、教什么、以什么方式教、甚至以什么进度教等问题,没有或者说很少有发言权。教师就像药剂师,严格而准 2

确地按照医生所开的“处方”,准备药品,分配药品。[3]这种不信任教师、“提防教师”的课程内容既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更限制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学校与当地社会发展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加强课程比如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方面从执行课程转变为开发课程。

从范围上说,教师开发课程主要包括开发学校课程和对国家或地方统一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两个方面。学校课程包括选修课程和部分必修课程,其中部分必修课程主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内容。这些课程没有统一教材,要求教师自己确定具体的课程领域、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国家和地方统一课程虽然有教师参与,但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使用这些统一课程时,必须要对它们进行二次开发,以使它们更加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对统一课程的二次开发主要表现为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对内容的数量作一定的增减;或者对内容的深度作一定的调整;或者对内容的结构作一定的重组;或者对教学的进度作一定的改变。二次开发的准则是使学生的发展更好地符合课程标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超越既定标准。在这方面,我国已有优秀教师做出了可贵的尝试。譬如,原北京22中数学教师孙维刚用半学期的时间教完一学期的课程;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初中语文时不用半学期就教完了一学期的课程,他在剩下的时间里向学生介绍国外科技动态,教学生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写其他学科的小论文等[4];原青岛市二中语文教师王泽钊“往往只在开学三周内就将教材有选择地讲完,余下的时间都讲自己为学生精选的文章”,并自编了150万字的语文教材[5]。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同时也对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开发课程中,教师应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为前提:一是深入研究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发展基础、发展潜能和发展愿望;二是深入研究教育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更为科学地编排其递进顺序;三是深入研究学校和当地社区的条件,使课程具有现实可能性;四是深入研究宏观社会发展以及当地社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课程内容符合社会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开发课程需要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的资源;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获得这些资源既要求教师具有好学精神,更要求教师具有合作能力。

三、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转变:从权威性灌输转变为平等对话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被认为是无知或乏知的,教师则是知识的权威,这种知识权威进一步泛化为地位权威。因此,传统教学的根本特征是教师权威性灌输,教师居高临下地传授,学生谦卑地、规规矩矩地接受。虽然许多教师常用问答法进行教学,但这种问答多不是平等的对话,而是教师对学生的“考问”、“审查”,以致学生逐渐害怕与教师“对话”。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要从权威性灌输转变为平等对话。

对话以平等为前提。师生平等首先表现在人格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从法律上说,学生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四条尊重儿童的基本原则:(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6]作为缔约国,我国在履行公约的同时,也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明确规定青少年儿童应该受到充分尊重。学生年龄虽小,但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应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

师生平等还表现在知识拥有上。在社会变迁日新月异、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中有许多是教师不知道的,学生需要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向学生学习。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创立的“前喻学习”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年长一代在许多方面不再能承担向年轻一代“指点迷津”的职责,他们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他们未曾有过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没有‘子孙’的,正如我们的子孙没有‘祖先’一样”。[7]

师生平等对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可以结合在一起灵活使用的形式:(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说话”有时会使课堂显得“混乱”,但它也说明学生之间有“对话”的渴望,它也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宁要有生机的“混乱”,而不要死寂的“安静”。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积极讨论,充分对话。

(2)教师真正的提问学生。这种提问是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式的,它往往以教师向学生“请教”、与学生探讨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非常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提问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轻易说出来正确答案,更不批评、否定学生,而是给予追问和启发,直至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学生主动的提问教师。这种提问是孔子所常用的“生问师答”式的,它以学生积极主动地请教和质疑教师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非常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说,它更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孔子曾因颜回“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而批评他“非助我者也”[8];也曾因子夏的提问而赞扬他“起予者商(子夏)也”[9]。

四、教师在课程评价方面的转变: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教师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学生和自我评价两个方面。在传统评价中,教师常常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排名高低评价学生,常常通过年终总结评价自己。这种终结性的评价就像“盖棺论定”,适宜于选拔、评比,“论功行赏”。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评价方面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1,慎用相对评价法、多用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评价学生

相对评价法是教师通过“人与人比”评价学生,它在让少数学生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很容易使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挫折。相对评价法对后进学生有榜样激励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条件。(1)教师在褒扬先进学生或伟大人物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后进学生,不能伤害其尊严;要使后进学生受到激励,而不是感到自惭形秽。(2)教师不仅让后进学生看到先进学生或伟大人物所取得的优秀成绩,更让后进学生了解他们取得成绩的过程和原因,引导后进学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绝对评价法是教师通过“人与标准比”评价学生,它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把握学生发展的客观目标。通过绝对评价法,在普遍发展水平较低的集体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可能会有不足;而在普遍发展水平较高的集体中相对落后的学生也可能会达到了发展目标。因此,绝对评价法能使学生更为准确地认识自我。对于暂时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仔细分析差距,寻找弥补方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教师通过“人与自己比”评价学生,它包括对学生进行个体内的横向差异评价和纵向差异评价。其中,横向差异评价是把学生自己的各个方面作比较,它很容易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这种评价中,教师要自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纵向差异评价是把学生的同一方面作前后比较,它很容易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这种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无论是横向差异评价,还是纵向差异评价,都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2,常用反思评价自己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10]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11]从反思的直接目的上说,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两种:

(1)解决问题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行动研究性质。其基本过程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将计划付诸实施;反思实施的结果;继续发现新的实践问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这种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

(2)总结经验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案例研究性质。教师在对自己的典型教育行为尤其是成效显著的教育经验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具有相对普遍性的结论,一方面加深自己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为其他教师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提供借鉴。

教师以反思为主要形式的自我评价不仅能有力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对 6

改变教师研究活动中所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教师的反思不应是“单干户”式的,而应在与教师群体、理论工作者乃至学生和家长的“对话”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得到更多的验证和启迪,才能促进教育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注释] [1] 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5期。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87页。

[3] 刘丽群:《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期待》,《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期。[4] 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6页。[5] 转引自《他挑战现形语文教材》,《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11月6日。[6]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90页。

[7]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代沟》,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77页。[8] 《论语·先进》。[9] 《论语·八佾》。

[10]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上一篇:2010年电大管理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下一篇:莫扎特幽默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