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2024-05-24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精选8篇)

篇1: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陆川县第四中学吕柳葵

【内容摘要】新一轮音乐课改至今天,小学教学在日趋完善,但是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却仍未能符合新课标的音乐教学,许多音乐教训仍是保持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即穿新鞋走老路。笔者主要对玉林市的几所有代表性的小学进行调查、访问,并从小学音乐教学新旧模式上分析,去探析小学音乐新教学方法,并针对新课改下音乐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让小学音乐教育方法更加符合音乐课改的精神,也使教师在使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方法少走弯路,而能尽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好地服务于小学音乐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新课标;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模式;现代;传统引言

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科学、新知识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快速变化,使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发展,追求自我满足;社会越来越需要一种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教育具有经济功能,但是“当教育被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时,便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教育越来越沦为经济活动的简单工具,背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降低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人的心理需求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而旧的教学体系、知识构价,教学形式与教学技术严重抑制了现代人的发展,阻隘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改革也在所难免。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调查后的思考

二、⑴听音乐作品无目的,问题设计欠合理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聆听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但是,如果一首歌曲或乐曲若反复而无目的地聆听则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作品意境美、思想美,反而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纪律。在课改的今天就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某教师上四年级的《摘草莓》时,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老人,学会唱《摘草莓》。给每位学生发一颗草莓实物模具,然后聆听歌曲……可一节下来,听了六遍歌曲,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随便提问: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你觉得要怎么去做?幸亏没有发真正的草莓,否则,

篇2: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音乐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5-02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名词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使一线教育工作者体会到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转变。那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否在教育的不同领域、年龄段、学科中铺开呢?近一年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介绍及其在国内的实施现状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将“作业”带入课堂。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和交互性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以往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课堂上,现在则发生在学生家中,而教室则成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交流先进思想和合作学习的场所。

“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的角色,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里先“自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预习,但却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性,在课堂上则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方法,在与人合作中发现捷径,在自我展示中找到自信,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学生表示更喜欢“翻转”后的课堂。

当前,“翻转课堂”在国内方兴未艾,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的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实践研究,进行了第一轮、第二轮“翻转课堂”的尝试。但是,这些学校“翻转课堂”涉及的教学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主科,其他科目只是小面积尝试。那么,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否进行“翻转课堂”尝试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占据了科学、电子、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笔者所在的学校,全部班级均实现了师生家长采用微信、飞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沟通交流,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与网络,而且大部分家庭还有平板电脑等便携的多媒体终端,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2.网络上多媒体资源丰富,一些视频制作软件简单、易操作,用智能手机就能进行视频拍摄,且生成的视频文件不大,易于通过网络进行上传和下载,也使得“翻转课堂”易于实施。

3.小学音乐课原有模式存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点,留给学生自我内化和强化练习的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一周两节的音乐课容易让学生忘记教师讲过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多次讲解,大大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外,课内则主要进行内化和练习,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笔者结合小学音乐课中不同的课型,制作了一些PPT和简单的视频,通过请班主任在班级QQ群进行分享而实现课堂“翻转”。

1.课件辅导,课堂分享,提高器乐教学实效

在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中,教师不大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时候上课讲解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领悟,而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没听懂,回家后自然也不会练习,加上每周课时比较少,教师不能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位,逐渐使学生两极分化,没有掌握的学生慢慢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器乐普及形成了阻力。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启发下,笔者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尝试:首先,用PPT将口琴内部的音孔排列顺序进行图解(如图),让学生对口琴各个音孔的排列顺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一段视频进行口琴吹奏时的嘴型及握琴姿势讲解。接着提醒学生初学口琴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呼吸时,气是集中在胸腔中的,称为胸式呼吸法,它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胸式呼吸的气量太小了,满足不了吹奏乐器的要求,所以想练习口琴这类吹奏乐器的话,就得练习腹式呼吸法,将气息集中在腹腔中,简单说就是呼吸时要鼓肚子而不是鼓胸。最后布置作业――学习吹奏“1 2 3”三个音。笔者将这套简单的PPT挂在了班级邮箱里,家长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下载给孩子们观看学习。第二天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点。课堂上,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发现‘1 2 3’这三个音能吹奏出一首曲子呢。”“哦!那请你为同学们演奏,让他们猜猜你演奏的是什么曲子。”这位学生断断续续地吹奏了歌曲《摇篮曲》,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起来,不需要老师布置,纷纷开始自己练习。以前,一节课完成的内容跟普及需要3个课时才能达到,如今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初尝甜头后,笔者继续在口琴教学上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第二、第三阶段的摸索,将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运用于给学生答疑解惑上,班级整体的器乐水平较之前的常规课型有了很大的提升。

2.歌曲推荐,亲子互动,丰富学生的乐曲积累

四年级下册有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笔者每教这首歌时,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因为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明快率真,毫无矫饰,听起来十分动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传唱。但是这类歌曲很多,比如《童年》《蜗牛》《我的未来不是梦》《校园的早晨》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没办法都推荐给学生,于是笔者将这类歌曲的网络链接及歌曲文化背景等PPT通过QQ群共享给学生,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些朗朗上口的校园歌曲,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库,又达到了亲子互动的目的。

3.课件伴奏,课外练习,提高拓展活动实效

篇3: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一、激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自行编创一些有趣的辅助教学活动用的小游戏活动,激活学生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知识与培养音乐感受力同样重要,所以,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些音乐乐理知识的内容需要学习和完成。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很晦涩难懂,只要将他们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五线谱一个八度的音级高低编成适合学生唱读的歌谣,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还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随之提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需要,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将晦涩、难解的音乐理论知识编成学生易懂、能充分调动学生兴奋点的童趣性内容,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

二、游戏化音乐知识

针对小学生爱游戏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音乐游戏对学生进行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在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学到一定音乐知识。合理的游戏化设计,会让音乐课堂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进行游戏时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对于重复性地进行同一游戏他们总是表现地饶有兴致和乐此不疲,还能创造性地变换不同玩儿法而获得快乐感受,就连平日里内向的孩子都会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将音乐游戏中所要表现的节奏、情绪、音乐形象等一些基本要素都表现到极致。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化的设计就是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中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让教学的重、难点的解决不再机械,将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成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此项创新必定会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在学习注意分配上,会将有意注意分配到感兴趣的内容上面,也就是说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假如只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方法上的设计,势必会让他们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和热情,更甚者,对于理解不了的内容自然产生放弃、厌学的心理。我们革新教学方法的目的,最终就是为了实现让孩子在我们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设计游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知识与游戏游戏融合,为我们的教育活动主体构建自由、愉悦的活动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来学习音乐知识。

三、诱导音乐感受

律动就是随音乐做有规律的节奏动作。律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感受力和对自己身体控制能力。律动的动作一般采用学生易掌握、接近于生活的一些由身体反射动作发展而来的基本动作,如跑跳步、拍手、踏步、点步等动作种类。跟着老师一起听音乐,或创编、或模仿身体节奏动作,培养孩子们的的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规律的身体节奏动作是非常直观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律动活动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他们所听、所想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找到一条能更充分表达对音乐感受、理解的通道。对于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直接理解去大胆、放松地表现自我的行为,要多给予正面评价,树立并巩固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他们完成快乐学习的过程。

四、培养音乐美感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因为它具有人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中审美工作者,我们组织音乐活动的任务绝不应该完成教唱内容,而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审美,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内容,最终实现在歌唱表现中能够完整并转换成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个效果,对于我们音乐教师的要求是耐心启发。帮助学生完成对歌曲本身的理解和表达情感通道的建立,引导学生如何感受和体会歌曲所当中的情感元素,挖掘歌曲的审美特性。

五、引导表演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要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表演,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的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表演,表演是多种学习成果结合体现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对表演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表现、积极参与、张扬个性,让孩子们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活泼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这种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音乐课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音乐课教学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发其潜能,培养其兴趣,以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人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摘要:音乐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学校教育初期阶段中的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早期音乐素养和后天音乐兴趣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教师应采用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与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能力,间接辅助和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与个性发展,实现人性化教育的宗旨。

篇4: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5-02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名词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使一线教育工作者体会到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转变。那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否在教育的不同领域、年龄段、学科中铺开呢?近一年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介绍及其在国内的实施现状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将“作业”带入课堂。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和交互性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以往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课堂上,现在则发生在学生家中,而教室则成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交流先进思想和合作学习的场所。

“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的角色,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里先“自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预习,但却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性,在课堂上则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方法,在与人合作中发现捷径,在自我展示中找到自信,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学生表示更喜欢“翻转”后的课堂。

当前,“翻转课堂”在国内方兴未艾,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的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实践研究,进行了第一轮、第二轮“翻转课堂”的尝试。但是,这些学校“翻转课堂”涉及的教学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主科,其他科目只是小面积尝试。那么,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否进行“翻转课堂”尝试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占据了科学、电子、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笔者所在的学校,全部班级均实现了师生家长采用微信、飞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沟通交流,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与网络,而且大部分家庭还有平板电脑等便携的多媒体终端,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2.网络上多媒体资源丰富,一些视频制作软件简单、易操作,用智能手机就能进行视频拍摄,且生成的视频文件不大,易于通过网络进行上传和下载,也使得“翻转课堂”易于实施。

3.小学音乐课原有模式存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点,留给学生自我内化和强化练习的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一周两节的音乐课容易让学生忘记教师讲过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多次讲解,大大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外,课内则主要进行内化和练习,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笔者结合小学音乐课中不同的课型,制作了一些PPT和简单的视频,通过请班主任在班级QQ群进行分享而实现课堂“翻转”。

1.课件辅导,课堂分享,提高器乐教学实效

在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中,教师不大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时候上课讲解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领悟,而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没听懂,回家后自然也不会练习,加上每周课时比较少,教师不能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位,逐渐使学生两极分化,没有掌握的学生慢慢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器乐普及形成了阻力。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启发下,笔者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尝试:首先,用PPT将口琴内部的音孔排列顺序进行图解(如图),让学生对口琴各个音孔的排列顺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一段视频进行口琴吹奏时的嘴型及握琴姿势讲解。接着提醒学生初学口琴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呼吸时,气是集中在胸腔中的,称为胸式呼吸法,它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胸式呼吸的气量太小了,满足不了吹奏乐器的要求,所以想练习口琴这类吹奏乐器的话,就得练习腹式呼吸法,将气息集中在腹腔中,简单说就是呼吸时要鼓肚子而不是鼓胸。最后布置作业——学习吹奏“1 2 3”三个音。笔者将这套简单的PPT挂在了班级邮箱里,家长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下载给孩子们观看学习。第二天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点。课堂上,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发现‘1 2 3这三个音能吹奏出一首曲子呢。”“哦!那请你为同学们演奏,让他们猜猜你演奏的是什么曲子。”这位学生断断续续地吹奏了歌曲《摇篮曲》,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起来,不需要老师布置,纷纷开始自己练习。以前,一节课完成的内容跟普及需要3个课时才能达到,如今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初尝甜头后,笔者继续在口琴教学上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第二、第三阶段的摸索,将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运用于给学生答疑解惑上,班级整体的器乐水平较之前的常规课型有了很大的提升。

2.歌曲推荐,亲子互动,丰富学生的乐曲积累

四年级下册有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笔者每教这首歌时,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因为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明快率真,毫无矫饰,听起来十分动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传唱。但是这类歌曲很多,比如《童年》《蜗牛》《我的未来不是梦》《校园的早晨》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没办法都推荐给学生,于是笔者将这类歌曲的网络链接及歌曲文化背景等PPT通过QQ群共享给学生,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些朗朗上口的校园歌曲,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库,又达到了亲子互动的目的。

3.课件伴奏,课外练习,提高拓展活动实效

二年级下册听赏课《小螺号》中,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以往的课堂上,如果任由学生自己摸索,课堂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可是如果由教师布置练习,又违背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初衷,怎样才能两全呢?笔者提前将这些打击乐器用PPT制成音效,在播放背景音乐时,学生选择一种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小螺号》进行伴奏,让家长用手机录下来传到班级邮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些伴奏的效果,并设立点赞台,为大家都认可的伴奏型投票。最后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再讨论这些乐器合起来时伴奏型搭不搭,为什么?如果要改,该怎么改?这样的欣赏课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节奏型,了解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不仅要根据歌曲的速度,还要理解歌词表现的内容,最后再决定合适的伴奏型,毕竟打击乐器只是伴奏点缀,喧宾夺主就违背它们的作用了。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跳动的琴弦》中有一节活动课:声音的奥秘——琴弦振动与弹拨乐器。上课前,笔者提前制作了视频,内容是教学生自制弹拨乐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视频给学生讲解了弹拨乐器的发音原理是依靠弹拨张紧的弦线产生振动发音,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接下来笔者演示了自己制作弹拨乐器的过程:首先将一个纸质的鞋盒作为乐器的主体,在鞋盒盖上掏一个洞,将纸盒盖与盒身连接处用胶带封起来,保证声音传递时集中不扩散;然后用小木块制成琴码,用双面胶固定在纸盒上;再下来就是做琴弦,视频中演示的材质是橡皮筋,橡皮筋的张紧是发出声音长短的根本,因此需要什么声音效果就调整好橡皮筋的张紧,声音越低沉,橡皮筋越松,声音越高,橡皮筋则越紧。最后,用竹签固定好橡皮筋的两头后,自制的弹拨乐器就完成了。演示了自制弹拨乐器的过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根据弹拨乐器原理自制乐器,比比看哪个同学的最有创意,课堂上将评出最佳创意奖。学生回校上课时,桌面上摆满了他们自制的作品,他们在课堂上兴奋地分享着制作心得,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乐器,有用油壶做琴身、细铁丝做弦的;还有的用铁盒、塑料盒、纸盒等三种不同质地的茶叶盒做出音色不同的乐器……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笔者适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质地的琴弦,声音为什么不同?为什么橡皮筋做的琴弦在绷紧和松弛状态下声音会有不同?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琴身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对形形色色的自制乐器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对声音奥秘的感知逐步深入。

三、对“翻转课堂”的反思及建议

1.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翻转课堂”需要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制作课件和视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硬件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年龄稍大的教师要想实施会存在困难。但每所学校的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年轻教师还是有不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教研组或者多个学科组合作,开展合作探究,共同研究制作和分享视频、PPT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探究。

2.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拍好视频、做好PPT,因为学生已经将以往我们在课堂中进行的知识学习环节在课外完成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会较以往“富足”,这时候教师更要关注如何组织课堂40分钟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40分钟内进行知识内化与技能强化。当然,我们还要通过QQ群表扬、密切家校沟通等方式激励课外学习积极的学生,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需调动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孩子在家完成视频或PPT的学习,确保“翻转课堂”第一个环节的落实,避免出现孩子在课外没有学习、课堂中滥竽充数的现象。

3.“翻转课堂”未必适用音乐课所有的课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认为有助于重难点突破的内容,才进行“翻转课堂”尝试,而不是刻板的课课皆“翻转”。

4.及时调整,提高实效。“翻转课堂”的尝试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和课堂效果,及时反思,及时调整策略,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效。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笔者觉得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很喜欢的,它对于课堂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技能技巧的强化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个人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也源自个人对文献的解读,其中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失误。今后,笔者将与学校音乐组的教师们一同交流分享,动员音乐组教师一同进行尝试,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

篇5: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课标思路的影响下,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在钟表店里》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在钟表店里》的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篇6: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劳动者,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高分数低智能的公民。

1.1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重视一智育。

1.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好的学生。

1.3素质教育是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而应试教育则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呆板地听知识。

1.4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应试教育认为学好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科目,认为音、体、美这好学不好无所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语文,数学等科目以

升学为目的的陈旧教学思想,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天生爱美的天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应试教育。

2.转变教育观念,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观念一般指人们对审美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在国际单键中的地位。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小这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首先,对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应认真领会。对新的教材应刻苦钻研,新的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音乐跟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音乐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在。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当我们把所学的音乐知识综合起来教学时,对音乐教学目的,很多老师就感到困难了,因为很多人难以说清楚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作用,对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巧,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太苍白了,教师只有正确执行大纲,才能从简单学会几首歌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全面面对全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培训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提高。

3.音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在学校中,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音乐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不管音乐设备怎么差缺,也应该按时开足音乐课,而实际是虚设,暗地里上文化课,否则怎么谈得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4.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而学习方法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音乐教学的方法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落实,归根结底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来实现,否则就不可能在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相反教学方法不得当,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听课时曾经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的动听,琴弹得入味,个人素质很好,但不研究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弹琴技巧并不突出,但注意研究教法,能吸引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乐趣,教学质量

很高,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普遍开始重视国民音乐教育,尤其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音乐文化广泛发展,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不能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启蒙之关键,另一个是音乐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和乐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音乐作品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美好的图景,从一个方面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学生提供美丑,善恶的标准,深入脑海,使学生收到教育,增添生活情趣,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幼儿期就开始发展,小学阶段是最适时的进行良好音乐教育的时期,它对儿童陶冶心理,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具有极大地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音乐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随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随之改进和发展。教学对象的特征不同,也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宣。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下面几种: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口授教学法。

2、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或进行示性演唱,演奏,或者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

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演示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3、练习法,练习法是为形成一定技巧,技能,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的教学访求,这是音乐教学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总之,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及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地,本校和音乐教师的自向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把素质教育融于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去。

5.加强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图径。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培养音乐的兴趣、特长、学校应加强领导,关心活动的开展。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坚持自愿参加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唱队是最常见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学校中应该普遍建立各种合唱队,如各年级的合唱队和全校性合唱队,因为合唱队组

建条件不是要求很高,经费设入也不是很大。在排练时,应注意唱歌的基本训练,努力提高队员的表现能力。教师排练时每一首作品都应达到一定标准,注意不能草率,不要频繁调换歌曲。合唱队组建时,人员不宜过多,宜在训练过程中步扩大。还可以组建器乐队,器乐队可以是民乐队,节奏乐队,鼓号队,管乐队,还可以组建舞蹈队,注意课内外的有机配合,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使活动经常、持久。

6.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活动。

音乐是一门以唱歌、舞蹈、器乐、乐理等为一体舞台表演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各种表演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比赛,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唱、奏、跳等动手、动口能力。

歌咏比赛时间可以选择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歌咏比赛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练,除特殊情况外,全班学生应一齐参加演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班上获奖我光荣的思想,在比赛之前,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比赛的和意义,歌咏比赛要结合节日日气氛,如果是建党节,选择的曲目应是以歌唱党的歌曲为主,曲目一首为规定,一首为自选,音乐教师应在演唱技巧和提高表现力等方面给予辅导。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有年龄差别,最好以同年级班级比赛为宜,各年级分别设奖。评判人员由学校有关教师组成,评比标准应事先

公布,比赛结束后,应将评比成绩向全校师生公布,给予优胜班级一定奖励。激励和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从而从比赛后采取开班会的形式,各班级进行讨论,找出唱歌比赛中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习唱歌方法,为下一次比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通过歌咏比赛,既促进学生的演唱兴趣,又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教育,更重要是启发学生精神,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发展形成思维能力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通过比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从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7.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决定教育系统优劣的正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所以,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神圣的、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荣誉感,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

育为本,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篇7: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华民族音乐不仅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赞赏。它在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了某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本文就从民族音乐对当代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作用进行论述,以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教育;民族精神;美育;德育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犹如在夹缝中生存。李岚清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说:“中华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它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中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我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明确知道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民族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2]所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例如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欣赏的曲目进行教学,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对乐曲的乐段进行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聆听,然后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加以鼓励和给予客观评价,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中歌曲《小熊过桥》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团结合作,去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及形象,体验小熊勇敢战胜自己的精神。在音乐课通过歌曲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思想教育与民族音乐艺术的统一性。另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开设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而且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一些以民乐办学特色的小学校发现参加民乐团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学习方面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如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由此可见,通过用陶冶、隐性、深入学生灵魂深处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于直接采用灌输、显性、表面化的方式。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情感教育艺术的优势。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及民族音乐感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柯达伊认为,如果没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所有的音乐教育就毫无意义,就只能是为外国音乐提供一个“容器”而已。[3]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又能脱离教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且本身必须热爱民族音乐,熟悉民族音乐,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弘扬民族音乐精神的使命和热情,才能保证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正常进行。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也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编写教材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是要从小学音乐教育做起。所以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了解各个民族的歌舞、器乐等知识来了解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应试着让学生大量演唱如《茉莉花》,《鄂伦春族小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耳熟能详民族歌曲,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分析各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调式特征、结构特征和音乐材料发展的基本手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律动,声响,身势等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有感情的表演。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是中小学生必须了解和熟悉的音乐常识,不仅可以扩大了他们的人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感情。但是,学生在欣赏这类乐曲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加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不熟悉,因此难免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无法产生共鸣。音乐是情感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表达的情感及内容。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欣赏课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阿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到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里阿炳一生极为悲惨,4岁丧母,自幼随父当道士并学习音乐,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已双目失明,流落街头,以卖艺乞讨为生。这首乐曲作者运用了“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旋律悲怆、跌宕、委婉,曲调忧伤、凄凉、缓慢,表达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学习民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

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随着社会上一些“选秀活动”的盛行,“快男超女”成为了中小学生的追捧对象。由于网络的发达,网络歌手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网络歌曲也迎面而来,另外外来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也使受现代教育的青年一代沉迷其中,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的学生几乎都会唱《老鼠爱大米》、《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好姑娘》、《东风破》、《香水有毒》等爱情流行歌曲。可当问及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是谁时,却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觉得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很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但是流行音乐大多以渲染爱情为主题,而小学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如果引导不正确的话容易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如早熟,早恋等。柯达伊认为,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培养。[4]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成长的敏感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通过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等能力。如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各种地方戏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中生动的角色表演等提高学生分辨美的能力,如京剧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儿行千里母担忧》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从将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感到焦虑,因此这一决议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北京京剧院院长王XX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时说:“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5]教师还可以把歌词意境深邃、深情而富有朝气,旋律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长江之歌》、《爱我中华》等艺术歌曲与消沉悲叹、曲调过于缠绵的《东风破》《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流行歌曲中某些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爱情至上的低级庸俗的艺术价值是对人有消极影响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在小学中加大力度弘扬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音符真正嵌入学生艺术修养的体系中,而且还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也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接触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增强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全社会都意识到民族精神对下一代孩子的影响并通过民众的力量大力推广民族音乐,这样不仅使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有强大动力,也促使民族音乐对小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篇8: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思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 音乐教育的器乐教育同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因此, 这就决定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与地位。我们在实际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指导研究当中, 必须搞清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把主要力量放在“面向全体”开展器乐教育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个别“特长生”和少数“加强”班上面。我们要积极推动落实大纲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 这是一项任重道远, 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效果

1. 传统的音乐课, 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教学及视唱、

听音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识固定的让学生去接受, 学生被动的听、唱、学, 觉得很单调,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乐器进课堂后, 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我愿学习, 我爱学习”的气氛, 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乐器如何演奏, 同时还可以把几种乐器编制在一起, 进行简单的小型的器乐小合奏。在器乐合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增强了团队意识, 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在“玩”乐器的过程中掌握了视场、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 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 器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了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在器乐合奏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个个情绪激动, 完全沉浸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中, 在这样一种音乐艺术的氛围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掌握了音乐知识, 发展了思维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3. 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战胜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自信心,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的观念。

器乐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除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 掌握吹奏技巧外, 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和互相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更加团结。同时, 通过坚持不懈的演奏练习, 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更加自信, 更加勤奋, 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素质,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坎坷。

4. 器乐教学, 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现在, 全国各个小学都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丰富学生们的可与生活, 从而增大了学生们的生活视野。器乐教学的推广和普及, 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器乐课的开展, 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乐器的兴趣, 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内进行小型的合奏比赛, 而且还可以参加区、市、省的器乐比赛。通过比赛, 不但可以交流技艺, 增进友谊, 还可以过大学生们的视野,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并不断努力获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5. 器乐教学, 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想要是器乐教学更好地推广和普及, 必须搞好师资培训。器乐教学内容的增加, 无疑给学校教师增加了负担, 但会给教师及教学增加无限的乐趣, 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勇于探索, 善于专研, 不畏艰难, 持之以恒, 这有利于音乐教师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器乐教学, 可以使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当前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音乐课程教改之路。

另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现在有很多家长重“洋”轻“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购买高档乐器的能力。在崇洋思想的指导下, 不少家长认为, 孩子只有学习西洋乐器才算高雅, 以后可以出国留学。而民乐是土老包, 学了也没出息, 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 我国中央民族乐团不也同样登上了维也纳那金色大厅那座音乐圣殿吗?我们一定要注意民族音乐的推广和普及, 如果忽略了, 任其发展下去, 这在中国音乐史上, 将是一场悲剧。民族音乐要发扬光大, 首先要有民族乐器的土壤, 只有像推广钢琴那样, 中国民族音乐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杨立梅, 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下一篇:银行防汛演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