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系统

2024-05-06

档案编研系统(共6篇)

篇1:档案编研系统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

目录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3、选材上创新方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二、运作方式

三、发展意识

四、内在意义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作为县(市)级档案馆,由于受人手紧张,专业人才欠缺、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采取了内举外聘的做法:“内举”即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让其担任编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外聘”即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同志来担任编研的具体工作。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档案编研工作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档案编研的选题只有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因此,在编研选题上要尽量避免过大、过深的做法,应坚持以编为主,研究为辅的方针,不囿于习惯性的模式,在选题的创新上作一些探索。如我馆坚持“注重实际,贴近现实,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的选题原则,确立了《xx民国档案概要》、《xx民国档案专题介绍》、《xx民国档案文献选编》、《历史记忆——xx民国档案图片集》等主题,在内容安排方面,专题性强,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理念。

3、选材上创新方法

档案信息是历代人类通过生产和实践保存和积累下来的,以档案的某种形式供后人利用的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任何信息资源都有它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因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无不受到当时当地的历史局限性,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加上对未来变化和需要预测不足等原因,馆藏现有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的需要。对此,我们不能仅靠馆藏档案资源进行编研工作,尚需馆外资料作补充。因此,我们在选材上提出了“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编研工作方针。编研过程中,我们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专题的需要走访了一些了解当时情况和保存有历史资料的老同志,并进行了座谈。政协文史委、文化、图书、史志办等单位提供的历史文化资料作了补充运用,从而弥补了一些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在编研的选题中,专题编研要体现独特性、新颖性,专题不在大,重在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

二、运作方式

开放和谐,是疏畅档案编研通途的基本保障。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在运作理念上务求开放和谐,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开放搞编研,编研项目成为多家的合作成果,这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把档案编研开发这个蛋糕做大,这是档案编研理念的又一拓展。

开放搞编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形式上,不是编研部门独家,而是与馆内、馆外多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二是在内容上,不仅仅限于馆藏,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料作为补 充,以求编出更完整系统的文化产品。

开放式编研务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务必抱有开放的心态,讲求协调运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其二,务必充分尊重合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研开发档案的目的是服务,那么,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努力服务到家到位。只有这样,档案编研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发展意识

更新档案编研观念、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实践发展的要求。从实践来看,一是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把对内部馆藏资源的编纂发展到对外部馆藏及现实的信息资源的挖掘。档案编研的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为档案编研贴近社会生活和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提供了新思路的基础。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直观优势,“读图时代”的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史志类、画册类、汇编类等档案编研手段较好地贴近了社会的需求。只有档案编研观念创新,它所产生的成果如档案汇编、专题综述、组织沿革、大事记、档案研究文章及专著、档案电视片等,才能够满足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笔者认为需要树立“需要”和“精品”意识。

1、需要意识。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档案信息来 源于社会需要,又必须回归于社会需要。只有树立需要意识,档案编研才能把档案信息资源从封闭状态开发出来,实现其潜在价值与社会功用,成为全社会需要的公共财富。档案编研的“有作为”要靠服务于社会需求来创造,而档案编研的“有地位”要靠服务社会需求来提升。服务对象要从为领导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服务的狭小范围走出来,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转变。档案编研不能停留在提供个别的档案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要以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为目的,提供批量的信息服务。

2、精品意识。社会需求是一个质的概念。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档案编研要彰显和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其编研成果应该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地方特色的总结和挖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多出精品、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编研的重点。精品是社会需求对档案编研工作有效的检验和推动。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标准。满足社会需求,档案编研不仅要讲社会效益,而且要将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档案编研要有精品计划,并对精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编制,争取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精品推出。

四、内在意义

1、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地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研究。

2、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老是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3、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扩大档案工作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使广大利用者看到档案的价值,加深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如我馆编研成果中的“红军活动”,“抗战时期的讲稿、诗文”,“鼠疫及预防措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资料,都是对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5、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做好统战工作。档案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乏个人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的主人在当时往往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现在他们的子孙遍 布祖国各地。通过编研工作,把这些档案信息提供给他们的后代,使其更加了解祖辈的情况,从而与之交友,建立友谊,互通信息,献计献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档案编研系统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篇3: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一、坚持以服务全局为中心

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 为全局服务、为师生服务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 只有适应服务对象需求, 高校档案工作才会产生实效, 其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新的理念引导编研工作, 贯穿专业性、专题性、多层次和开放性与适应超前性的档案编研新理念, 是当前高校档案馆 (室) 编研工作的转变重点。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 所以编研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这个重点开展, 例如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工作, 这是每所学校必须经历的一项检查评估工作, 评估内容与考核指标条目多, 需要大量的档案材料作为评估工作的支撑材料和作为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主要评估检查材料, 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编辑这方面的资料。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通过在探索创新,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上积极创新, 找准编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树立服务全局意识, 最大限度地服从与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在开展编研工作中解决好编与研的关系, 在服务学校中心、服务全局的工作目标下, 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 要面向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 并依靠高校档案馆 (室) 藏资源, 制定编辑计划和标准, 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 使之编有素材, 研有对象, 编中有研, 以研促编, 编辑出结合实际, 具有特色, 集知识性、可读性和原始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编研成果, 呈现专业性、知识性、个性化的特点, 以满足学校各项工作的需求, 达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全局、服务师生的目的。

二、始终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为学校领导服务, 为师生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面向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服务教学,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只有适应学校各方面需求, 档案编研成果的开发只有联系实际才有实效, 其服务的能力才能相应提高。以需求为导向就是根据学校各项工作需要, 整合多种信息资源, 扩大服务范围, 以利用实现档案价值。编研工作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导向, 与时俱进, 随时了解学校各项工作需求情况, 善于捕捉档案编研与学校需求的结合点, 才能开发出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适销对路”的档案编研材料。在进行档案编研选题中, 全方位反映学校各项工作需求信息, 扩展编研工作思路, 在原有编研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 丰富编研的选题素材, 扩展编研工作对象。

编研人员要了解馆 (室) 藏档案信息内容, 掌握历史背景和专业知识, 具备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科学技术, 使档案编研工作在查找、加工等环节更加快捷、准确, 编研内容更加丰富, 编纂形式更加多样, 从而使档案工作效率更高, 信息传递速度加快, 服务效能增强。在进行档案资料编研工作中, 要打破单纯利用文书档案的状况, 善于从各门类档案中, 各种载体形成的档案中, 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材料, 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新的编研成果, 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性、专业性资料汇编, 直接为学校领导、为学校师生、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通过广泛的、经常性的调研活动, 来确定编研思路, 制定具有高校特色的编研计划, 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编研。编研意识要趋向创新, 在编研选题、编研形式、编研传播途径上, 突出为领导决策和制定计划提供依据的作用, 其编研方式要多样化。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联系, 编研成果要联系实际, 在相关部门、相关业务上选择编研题目, 在个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难度的研究性项目中, 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工作, 成立课题组, 合作编出“精品”成果。在选题方面要趋向多元化, 以满足不同利用者的不同口味, 既有传统的编研选题, 又有根据学校中心工作, 视角新颖的编研选题模式, 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编研精品的打造与提炼, 以“精”为主, 突出内容新颖, 信息更替快捷, 专题设置灵活的特点, 规范档案编研工作流程和任务, 用编研典型示范成果推动编研材料的开发, 用激励政策推动编研项目创新和提高。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

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是服务科学发展, 服务利用者的过程, 档案管理的业绩最终体现在服务质量上。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就是要为档案编研工作者创造和提供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工作在夯实发展基础, 增强发展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的同时, 通过构建档案编研工作和提供利用的高效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档案编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编研能力, 开创编研工作的新局面。加强高校档案馆 (室) 藏信息的对外宣传, 变封闭的信息为交流开放的信息,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高校档案工作内容、程序、效果的管理, 全面实现高素质队伍的建设, 切实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 并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实现高效能的管理运行, 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让学校领导和利用者满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本质的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 贯穿于编研工作的全过程, 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切从学校工作发展、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满足学校各项工作和广大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文化的需要, 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的全面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贯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时, 应由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管理转变, 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增强服务意识, 增强超前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全局意识, 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强化服务内涵, 变粗放服务为细致服务。对利用者推行人性化服务, 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 让利用者满意, 为利用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查询环境。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熟悉馆 (室) 藏档案资源, 为利用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以提高编研质量, 丰富馆藏为工作目标

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加快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提高档案馆 (室) 服务能力, 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和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与信息资源的建设, 提高档案信息存储能力, 是加快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高校档案馆 (室) 服务能力的基础, 所以在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建设的同时, 必须坚持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编研工作并举, 以建设保障档案编研资料的开发。

篇4:档案编研系统

1.1  编研队伍力量薄弱。农村公路管理系统的档案编研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文化素质、专业素养无法胜任档案编研工作的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档案人员分身乏术。档案人员多为兼职,无暇顾及档案编研工作。二是档案人员更换频繁。三是档案编研工作培训不力,机会和时间都很少。

1.2  编研成果缺乏精品。以安阳市农村公路管理系统为例,档案编研管理工作滞后、缺乏精品。表现在:档案编研材料内容单一,存有重文书轻科技现象;档案编研材料一次性编研成果多,深层次编研成果少;内部材料多,公开发行的少;以纸质为主,形式单一。编研成果利用率低,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档案检查,或者完成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局编纂公路志的上报任务,仓促编写,应付了事。

2  改进对策

2.1  领导重视是前提。近年来,安阳市农村公路系统档案编研资料在公路设计、养护计划制订、资金划拨、土地交接、公路竞赛评比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依据,避免了失误和纠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笔者了解,安阳一些档案编研工作氛围良好的单位,领导都很重视档案工作,在人员配置、经费下拨、办公用品配给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2.2  队伍建设是基础。作为农村公路部门的档案编研人员,必须具备两方面专业知识:一是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农村公路建、养、管专业知识,才能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材料题目及适合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

2.3  形成机制是关键。建立健全档案编研工作机制迫在眉睫。一是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二是要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档案编研人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对著有优秀档案编研成果的同志及时给予奖励或予以提拔重用。三是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提出具体要求,彻底整治个别档案编研人员存在的“庸懒散”现象,“在其位、谋其事”,以积极饱满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当中。

篇5:档案编研工作论文

档案馆(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而编研工作又是较高形势和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档案馆(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面临新形势、新体制,档案馆(室)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领导决策。单位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信息,使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档案文献编研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有效方法。

档案文献的提供利用,一般是采取利用者登门查阅的方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提供利用方式,虽然利用者可以看到档案文献的原件,但由于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案卷繁多、查阅不便,所以往往不能及时地利用,而且会使利用者饱受往返奔波之苦、大海捞针之难。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则可以克服这种弊端,打破以往档案“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较好地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二)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科学研究必须在有各种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系统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更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档案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利用起来确有“望洋兴叹”之感。如果把这些档案文献按一定专题整理编研,就会大大方便利用,提高科研工作的速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早日完成。

(三)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保存,积累、传播历史典籍的重要措施。

档案文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对档案文献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档案文献的编研,可以使许多重要的档案资料复制和流传。所以说,档案文献编研活动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做好档案文献编研须重视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在档案工作的起始阶段,人们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确定、区分资料的价值,面对众多的档案材料,总觉的“存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单位的档案积累了数十年之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档案史料又会出现“存时嫌多,用时嫌少”的局面。我局在文献编研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现,过去有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既未留下文字记载,也未留下照片资料,仅凭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说法不一,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还有一些重要的依据、协议查无下落,为今后土地、资产的处理留下后患。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对每个单位的案卷按照职责范围、上下级关系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要将社会上和个人手中散存的重要文献、资料收回,并妥善保管,绝不能因现在的疏忽而愧于后人。

(二)编制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为编研工作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编制检索工具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极大。搞档案文献编研,也需要摸清库存,了解家底,全面地掌握档案情况。在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多种形式档案检索工具,不仅查找效率低,而且常常查不准,查不全,甚至有的档案找不出来。所以,应该象周恩来同志教导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时指出的那样:“不仅要整理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查找方便”。

(三)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档案加工利用。

档案人员比较熟悉本单位库存档案的情况,要注意发挥这种优势,挖掘档案信息,搞好档案文献编研,为利用着提供系统的史料。过去档案工作侧重于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对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却不多。实际上,在这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他们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不但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通过对档案文献的编研工作,还可以摸清档案的保管情况、改进管理,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四)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办公技术,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尽管现在预言告别纸和笔还为时过早,但档案工作将是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现在相当数量的档案部门的工作仍停留在“锥子、剪子、线绳子”阶段,由此产生的存量大,效率低,检索困难等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目前,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一次利用档案数量扩大,时效性、专题性、准确性要求提高,依靠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计算机尖端技术。以及相应的服务方式,必将大大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提高效率。只有档案工作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方式、方法与社会利用之间矛盾,更好地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以服务于社会发展。

篇6:城建档案的鉴定与编研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秘书档案学系

史 江博 士

第一讲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城建档案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项业务工作已步入正轨,馆藏档案门类日渐完善,档案数量急剧增长,利用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使得馆藏档案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档案的鉴定已迫在眉睫,开展馆藏档案鉴定工作已成为许多城建档案馆面临的新课题。

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市重要城建档案资料储存、交流和服务中心,是保管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的基地,对所保存的城建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是进行科学保管的客观需要,是城建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保管条件相对优越,得过且过心理。

存档护档意识强。

对丰富馆藏的“矫枉过正”。

缺乏成本与效益意识。

“财富说”与“潜在说”的影响。

鉴定本身的难度与理论、政策指导不够。现有体制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基本原则:凡是在工作查考、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都应永久保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

存和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为定期保存;介于两种保管期限内的城建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鉴定标准:一般来说,应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从城建档案的内容、时间、来源和外形等方面来分析其科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从而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一)城市建设竣工档案

具有政治意义、纪念意义的工程以及重点保护工程和古建筑。-------永久保存国家和城市的重要工程。-------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其他工程。-------长期保存

临时性的工程和有限期的工程。-------短期保存

(二)城市建设设计档案

从各个历史阶段观察,具有先进技术的工程设计,或典型性,或具一定代表性的工程设计,以及历年的标准通用设计等。永久保存,并应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重要工程和大型工程的设计。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一般工程和小型工程设计。根据现实的需要划为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

(三)城市建设施工档案

在各个历史时期,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施工的技术档案,应选其典型的划为永久保存。

施工的常用技术和一般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档案,可以划为长期保存,也可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重要”、“一般”两种。

根据施工责任,确定一般施工档案的保管期限,合同有效期满,即可进行处理。除特殊工程外,一般划为短期保存。

(四)城市建设管理档案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但城市规划类档案,因具有变化性,也可以划为长期保存。

房地产管理档案:

外籍产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

私产档案,应尽量保存较长的时间,有的可永久保存;

公产和集体产的档案,后者应长于前者,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多长时间就保存多长时间。

(五)城市规划档案

城市基础材料档案:

(1)按重要历史阶段划分。在重要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状况的材料档案,反映比较全面、系统的,都应永久保存;

(2)根据材料的系统性、全面性划分。接近重要历史阶段的较完整的档案,可以作为重要历史阶段档案的补充,有的也要划为永久保存;

(3)历史较长的档案要特别重视,一般也划为永久保存;

(4)其他零散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划为长期或短期保存。

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

(1)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方案,包括批准与未批准的,都应划为永久保存;

(2)局部重要地区的方案,也可划为永久保存;

(3)其他一般的和局部的规划方面的档案,可划为长期或短期。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是反映城市方向性、战略性的“蓝图”,其保管期限应尽量从长。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档案鉴定的组织。档案的鉴定采用集中鉴定,即间隔一定的时间集中鉴定。时间间隔不宜过密,一般5年至10年一次。

每次鉴定都应成立由馆长或副馆长任组长的鉴定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做到馆领导、技术人员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三结合,具体组织实施本次鉴定工作。

鉴定工作程序:

⑴制定鉴定大纲,包括档案鉴定的目的、范围、具体要求;

⑵根据鉴定大纲,拟定工作计划;

⑶按鉴定大纲的要求实施初步鉴定,提出具体鉴定意见,列出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

⑷鉴定小组对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进行审定,并签字;

⑸编造保留、移出、销毁档案清册,报馆长批准,盖单位

公章,并报档案主管部门备案;

⑹按清册,实施档案的保留、移出、销毁。

档案的移出、销毁:

(1)根据批准的档案移出、销毁清册,逐一排序。

(2)对移出、销毁的档案进行第二次清点、校对,并签字核准。

(3)按档案鉴定的结论和销毁要求,实施档案的移出和销毁。其中:对移出的档案要求记录移出的去向,接收方签字。对销毁的档案应暂存半年,以免有误。

(4)销毁时必须有二人监销,送指定单位处理。材料销毁完毕,监销人须在销毁报告或销毁登记表上签字。(5)要注意保密与安全,在执行销毁过程中,均不得让无关人员参与。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归档时的鉴定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灵活运用城建档案保管期限表

现场核对鉴定法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中,要正确理解其成套性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须有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一)年龄——档案价值的主要标志

受每个城市的历史长短的影响。

.受档案馆自身情况和条件的影响

城建档案的门类对“高龄”的影响。

档案载体的影响

(二)来源原则不仅是档案分类、整理的依据,也是档案鉴定的标准

不能脱离具体工程去分别评判单份文件的价值。

应重视以前忽略了的项目来源、人物来源和历史来源,把档案鉴定从“实体鉴定转向形成和来源历史背景分析”,客观地确定其价值。

重大工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工程如住宅档案的价值;高层建筑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多层建筑档案的价值;知名的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产生的文件高于一般单位或个人形成文件的价值;在短缺竣工档案的情况下,施工档案的价值高于设计档案的价值。

(三)杜会分析与职能鉴定方法扩展了城建档案价值鉴定的视野

鉴定中应留心关注档案形成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职能(务)、社会活动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加权,提高其价值比重。

在对大量相似性档案的进行鉴定和优化时,应灵活运用职能鉴定中典型全宗原则。

(四)在重视档案第一价值的同时,发掘档案的第二价值

美国学者谢伦伯格提出“文件双重价值论”,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价值:一是对原始机关的原始价值,即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与私人利用者的从属价值,即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研究价值)。这一理论对于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一价值鉴定标准,便于我们从现实考虑和判断,因此,在鉴定城建档案时首先考虑档案的第一价值,同时也应把鉴定的着眼点放在第二价值的发掘上,以便正确评价,特别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鉴定城建档案的情报(研究)价值、潜在历史价值和地理环境情报价值。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应用CAD技术形成的图纸和模型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如何处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共存的局面

第二讲 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对城建档案内容的分析研究和一定的调查研究,从而依据调研材料编写出城建档案参考资料的工作。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其科学研究的需要与科学的提供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一)汇编型编研成果。可分为综合性汇编和专题性汇编,常见的汇编有:规章制度汇编、城市现状基本数据汇编、定额指标汇编、重要文献汇编等。

(二)文摘型编研成果。文摘型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形式多样,可以是单一的(文字、图形或数据),也可以是复合的(文字附图表、或图表加文字说明等)。

(三)编撰型编研成果。包括城建年鉴、大事记、城建志书、史料、手册和专题著述、设想建议、宣传、报道等。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选题

选题应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

选题应先易后难,由小到大

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步选材

选材范围选材要求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是城建档案馆自编;

二是馆内外合作,进行编研;

三是聘请有关人员参与编研。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四个意识”即:

①产业意识。

②服务意识。

③精品意识。

④经济意识。

“三个关系”即:

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

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

内容的创新

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

技术的创新

一是编研工作手段的更新。

二是城建档案编研产品形式的多样性。

组织管理创新

一要把编研工作纳入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二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行联动效应。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为宣传。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影响编研成果质量的原因

其一,编研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研究专业技术的能力。

其二,编者的文字表述不当。

措施:

一是选择好编研人员。

二要注意信息加工的技术方法。

三是通过编研人员的创造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含量。

四是可选录一些与城建档案内容相关的城建档案资料一起进行加工。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第一,机制建设。

第二,资源建设。

第三,系统建设。

第四,人才建设。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要市场化

上一篇:职业教育学 作业下一篇:竞聘演讲稿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