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材料的编写

2022-08-06

第一篇:档案编研材料的编写

档案编研资料之大事记编写提纲

大事记编写提纲

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书面材料。它用简明的文字,系统扼要地记录和反映一定人物、事件、机构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发展变化的历史情况。大事记与其他编研资料相比,有其不同特点:它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大事,便于通览和查找;只简记大事、要事,不记小事;言简意赅,用简短的篇幅概括丰富的内容。

大事记的编写要求是: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取其所当取,舍其所当舍,详略适当,褒贬公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2)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要。因为一个机关(单位),每年有成百甚至更多的事件发生,大事是少数,多数是要事和小事。编写大事记时,应坚持小事不要,如不区分大事和小事,凡事都记,材料罗列,大事淹没在琐碎的事物之中,把它记成了明细帐,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3)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事一条,不要数事一条。记述大事提纲挈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每一大事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大事记的主要内容:机构设置沿革;人事任免奖惩;各种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活动;上级重要指示;本单位重 1

要决定;各项中心工作;生产科研成果;重点工程建设;较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发生;外事活动;报刊有关报道;以及其他需记事项。

组织沿革编写提纲

一、编写内容

组织沿革应包括目的、内容、范围以及结构形式等,大致可由五部分组成。(1)序言,或称前言、引言,或称总序;

(2)机关历史概况;(3)组织变革情况;(4)工作成就;(5)附录。

(一)序言。根据组织沿革的功能,所写的序言,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组织沿革的使用,使它起到指导和查考作用。因此,它应包括的内容是:

(1)说明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2)编写的体例;

(3)材料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4)基本内容的介绍或评述;

(5)其他需要交待和说明的问题。

(二)机关历史概况。简要地阐明以下几点:

(1)本机关建立(含合、并、撤)及更名的时间断限和变化的原因;

(2)本机关当时的办公地点及其变更;

(3)本机关的性质、职能(职权范围)及任务;

(4)管辖的地区范围及辖属机构的情形;

(5)本机关的党、工、团组织设置及变化情形。

(三)组织变革情况。主要说明内设机构、直属单位的沿袭和变动,以及机构、领导成员变化情况。具体写法要根据编写的体例来定。一般说来有如下方面:

(1)首先用图表示意。如:机构名称变化示意图;

(2)按年或按问题或按机构的变动编列出程式,明确反映机构、人员的历史发展状况;交待清楚机构的起止时间和职权范围、隶属关系;

(3)主要领导成员的任职情况,并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职起止时间;

(4)人员编制情况。

编写的结构形式可采用文字叙述和图表示意相结合,达到体例严谨、文字简朴的特点。

二、编写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制定方案,明确体例。具体编写方案的内容是:

(1)编写的目的、性质;

(2)编写范围(工作、生产发展和内部组织机构的演变情况);

(3)时间;

(4)材料来源;

(5)编写体例;

(6)编写结构形式及编写法;

(7)编写人员的组织。

第二步,收集素材,分析研究。对内查阅本机关和上级机关的档案资料,同时外出访问老干部或请进来开调查座谈会,了解机关发展变化情形及考证史实。

第三步,按纲综合,加工编写。在材料基本收齐的基础

上按编写方案程序进行综合,写成初稿。

第四步,提交审阅,定稿付印。在撰写成初稿后,交给老同志及有关同志审阅,最后由领导审批定稿,尔后付印。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沿革的核心是“沿”字,组织(建制)与沿革(沿袭)要紧密结合,使其脉络清晰、系统、完整地反映出本机关单位的发展变化的全貌。

(二)划定体例是写好组织沿革的前提条件。确定哪种体例,要根据本机关单位的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形,去认真选择。

(三) 组织沿革内容中的工作成就的写法,要简明概括。工作成就是每个机关单位执行任务的结果,所以它要同本机关的任务密切地联系起来,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因此,其段落安排可单独成段,也可放在本机关单位任务后面阐述。

全宗介绍编写提纲

全宗介绍即全宗指南,由“立档单位历史概况”和“全宗情况”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可写得简略些,采用问题、年代相结合的办法来介绍。对立档单位历史比较简短的全宗,这部分只作为全宗介绍的序言来叙述亦可。后部分“全宗情况”是介绍的主体。

一、立档单位历史概况的内容

1、立档单位的名称及其变更、成立、撤销、归并的时间、原因;办事地点及迁移情况。

2、立档单位的隶属关系、机构性质、主要任务、职责范围及其变更。

3、立档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编制及其变更情况;直属、附属单位职能、权限及其变更;主管人员姓名。

4、立档单位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制度、办法、文书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标记章戳及其作用。

5、立档单位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执行的特殊任务,等等。

二、全宗情况介绍的内容

1、档案数量,所属年代,收进移出情况。

2、档案完整情况,有否受到过大的损失,鉴定、销毁及其时间、原因数量内容。有否存放在其他地方而未收集的案卷。

3、档案质量有什么问题,采取过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4、案卷整理编目情况,全宗内分类、编目方法;案卷目录及档案排列情形;检索工具及使用方法。

5、档案内容与成分,主要叙述档案来源(作者)、档案内容(可分类介绍,如人事组织类、财会类、业务类、行政事务类等。)这部分可采用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办法,对一般案卷分类作综合介绍,对具有特别意义的重要卷,作详细介绍。

6、档案价值及利用情况。

三、编写要求

1、在编写立档单位历史概况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出发,实事求是。

2、编写全宗介绍的材料,一般以档案为主,在档案不足时可利用其他资料,但必须经过全面分析、筛选,不能凭自己主观想象来写。

第二篇:城建档案的鉴定与编研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秘书档案学系

史 江博 士

第一讲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城建档案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项业务工作已步入正轨,馆藏档案门类日渐完善,档案数量急剧增长,利用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使得馆藏档案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档案的鉴定已迫在眉睫,开展馆藏档案鉴定工作已成为许多城建档案馆面临的新课题。

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市重要城建档案资料储存、交流和服务中心,是保管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的基地,对所保存的城建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是进行科学保管的客观需要,是城建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保管条件相对优越,得过且过心理。

存档护档意识强。

对丰富馆藏的“矫枉过正”。

缺乏成本与效益意识。

“财富说”与“潜在说”的影响。

鉴定本身的难度与理论、政策指导不够。现有体制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基本原则:凡是在工作查考、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都应永久保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

存和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为定期保存;介于两种保管期限内的城建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鉴定标准:一般来说,应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从城建档案的内容、时间、来源和外形等方面来分析其科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从而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一)城市建设竣工档案

具有政治意义、纪念意义的工程以及重点保护工程和古建筑。-------永久保存国家和城市的重要工程。-------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其他工程。-------长期保存

临时性的工程和有限期的工程。-------短期保存

(二)城市建设设计档案

从各个历史阶段观察,具有先进技术的工程设计,或典型性,或具一定代表性的工程设计,以及历年的标准通用设计等。永久保存,并应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重要工程和大型工程的设计。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一般工程和小型工程设计。根据现实的需要划为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

(三)城市建设施工档案

在各个历史时期,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施工的技术档案,应选其典型的划为永久保存。

施工的常用技术和一般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档案,可以划为长期保存,也可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重要”、“一般”两种。

根据施工责任,确定一般施工档案的保管期限,合同有效期满,即可进行处理。除特殊工程外,一般划为短期保存。

(四)城市建设管理档案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但城市规划类档案,因具有变化性,也可以划为长期保存。

房地产管理档案:

外籍产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

私产档案,应尽量保存较长的时间,有的可永久保存;

公产和集体产的档案,后者应长于前者,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多长时间就保存多长时间。

(五)城市规划档案

城市基础材料档案:

(1)按重要历史阶段划分。在重要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状况的材料档案,反映比较全面、系统的,都应永久保存;

(2)根据材料的系统性、全面性划分。接近重要历史阶段的较完整的档案,可以作为重要历史阶段档案的补充,有的也要划为永久保存;

(3)历史较长的档案要特别重视,一般也划为永久保存;

(4)其他零散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划为长期或短期保存。

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

(1)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方案,包括批准与未批准的,都应划为永久保存;

(2)局部重要地区的方案,也可划为永久保存;

(3)其他一般的和局部的规划方面的档案,可划为长期或短期。 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是反映城市方向性、战略性的“蓝图”,其保管期限应尽量从长。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档案鉴定的组织。档案的鉴定采用集中鉴定,即间隔一定的时间集中鉴定。时间间隔不宜过密,一般5年至10年一次。

每次鉴定都应成立由馆长或副馆长任组长的鉴定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做到馆领导、技术人员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三结合,具体组织实施本次鉴定工作。

鉴定工作程序:

⑴制定鉴定大纲,包括档案鉴定的目的、范围、具体要求;

⑵根据鉴定大纲,拟定工作计划;

⑶按鉴定大纲的要求实施初步鉴定,提出具体鉴定意见,列出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

⑷鉴定小组对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进行审定,并签字;

⑸编造保留、移出、销毁档案清册,报馆长批准,盖单位

公章,并报档案主管部门备案;

⑹按清册,实施档案的保留、移出、销毁。

档案的移出、销毁:

(1)根据批准的档案移出、销毁清册,逐一排序。

(2)对移出、销毁的档案进行第二次清点、校对,并签字核准。

(3)按档案鉴定的结论和销毁要求,实施档案的移出和销毁。其中:对移出的档案要求记录移出的去向,接收方签字。对销毁的档案应暂存半年,以免有误。

(4)销毁时必须有二人监销,送指定单位处理。材料销毁完毕,监销人须在销毁报告或销毁登记表上签字。 (5)要注意保密与安全,在执行销毁过程中,均不得让无关人员参与。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归档时的鉴定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灵活运用城建档案保管期限表

现场核对鉴定法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中,要正确理解其成套性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须有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一)年龄——档案价值的主要标志

受每个城市的历史长短的影响。

.受档案馆自身情况和条件的影响

城建档案的门类对“高龄”的影响。

档案载体的影响

(二)来源原则不仅是档案分类、整理的依据,也是档案鉴定的标准

不能脱离具体工程去分别评判单份文件的价值。

应重视以前忽略了的项目来源、人物来源和历史来源,把档案鉴定从“实体鉴定转向形成和来源历史背景分析”,客观地确定其价值。

重大工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工程如住宅档案的价值;高层建筑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多层建筑档案的价值;知名的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产生的文件高于一般单位或个人形成文件的价值;在短缺竣工档案的情况下,施工档案的价值高于设计档案的价值。

(三)杜会分析与职能鉴定方法扩展了城建档案价值鉴定的视野

鉴定中应留心关注档案形成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职能(务)、社会活动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加权,提高其价值比重。

在对大量相似性档案的进行鉴定和优化时,应灵活运用职能鉴定中典型全宗原则。

(四)在重视档案第一价值的同时,发掘档案的第二价值

美国学者谢伦伯格提出“文件双重价值论”,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价值:一是对原始机关的原始价值,即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与私人利用者的从属价值,即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研究价值)。这一理论对于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一价值鉴定标准,便于我们从现实考虑和判断,因此,在鉴定城建档案时首先考虑档案的第一价值,同时也应把鉴定的着眼点放在第二价值的发掘上,以便正确评价,特别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鉴定城建档案的情报(研究)价值、潜在历史价值和地理环境情报价值。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应用CAD技术形成的图纸和模型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如何处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共存的局面

第二讲 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对城建档案内容的分析研究和一定的调查研究,从而依据调研材料编写出城建档案参考资料的工作。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其科学研究的需要与科学的提供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一)汇编型编研成果 。可分为综合性汇编和专题性汇编,常见的汇编有:规章制度汇编、城市现状基本数据汇编、定额指标汇编、重要文献汇编等。

(二)文摘型编研成果。文摘型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形式多样,可以是单一的(文字、图形或数据),也可以是复合的(文字附图表、或图表加文字说明等)。

(三)编撰型编研成果。包括城建年鉴、大事记、城建志书、史料、手册和专题著述、设想建议、宣传、报道等。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选题

选题应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

选题应先易后难,由小到大

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步选材

选材范围选材要求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是城建档案馆自编;

二是馆内外合作,进行编研;

三是聘请有关人员参与编研。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四个意识”即:

①产业意识。

②服务意识。

③精品意识。

④经济意识。

“三个关系”即:

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

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

内容的创新

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

技术的创新

一是编研工作手段的更新。

二是城建档案编研产品形式的多样性。

组织管理创新

一要把编研工作纳入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二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行联动效应。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为宣传。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影响编研成果质量的原因

其一,编研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研究专业技术的能力。

其二,编者的文字表述不当。

措施:

一是选择好编研人员。

二要注意信息加工的技术方法。

三是通过编研人员的创造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含量。

四是可选录一些与城建档案内容相关的城建档案资料一起进行加工。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第一,机制建设。

第二,资源建设。

第三,系统建设。

第四,人才建设。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要市场化

构思要新颖

第三篇:档案编研工作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

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 (2) 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 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 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 ×××、×××、×××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 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  (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 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  (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  (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 (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

7、其他

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  (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 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重要会议简介》扼要介绍重要会议基本情况的史料性参考资料。为召开同类会议提供借鉴。正文内容包括:按届次或开会时间先后,分别依次介绍会议名称、及时间、地点、主持人或主席团的组成;参加人员、会议的开法和议程;决议和决定、选举或讨论结果,及其他应介绍的情况。

第四篇:档案编研工作教案

第一章 编研工作综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阐述有关编研工作的基本概念,必须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编研工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什么是编研工作;编研成果有些什么形式,相应的需要进行那些工作;编研工作对于社会,对于档案工作,对于档案工作者应有那些意义;了解编研工作必须遵守尊重事实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原则。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编研的由来

1、编研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

2、1980年编研一词开始出席出现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

3、编研的涵义:是档案人员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具有倾向性专题成果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工作。

二、性质

1、档案分为管和用两大部分。 管:收集、保管、整理等工作。

用: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馆、档案室里保存的档案发挥作用,也就是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2、编研工作的优势:

第一、是一种主动服务型的利用工作。

第二、能提供系统化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信息。 第

三、可以打破档案利用方面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三、特点

1、从工作过程而言,编研工作的实质在于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编研成果,作为编研工作人员劳动的结晶,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既带有编研人员立场、观点、思想倾向的印记。

四、工作主体

工作主体:主要是档案工作人员

五、工作对象

工作对象:主要是有待有开发利用的档案。

六、服务对象

编研工作的定义规定了编研工作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将各种服务对象区分为领导和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三种类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成果形式和工作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编研成果形式

档案文献汇编;专题材料;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编研成果形式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抄纂形成果;遍述型成果;著作型成果

二、 抄纂

抄纂,是一种整理、公布档案原文的编研工作。

抄纂,有时要求转达档案全文,有时可以节录或是摘录部分档案。 抄纂不允许改动档案原文,编研人员只能通过拟写标题、注释、或是撰写序言、按语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抄纂型成果有大、中、小型的区别。

三、编述

编述是一种把人们需要的档案信息提炼后,再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集中,用新的,不同于原先档案分类排列的体例重新组合的编研工作。

提炼可以是著录档案所包含的要素,可以四摘录档案内容的要点,可以是浓缩档案内容,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图表反映。

编述型成果则是包括年表、专题目录、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等。

四、著作

3 著作是指形成以档案为依托、蕴涵编研人员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编研成果的一种编研工作。

五、其他

年鉴是一种混合型编研成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社会需要的工作

1、编研工作的社会价值

2、编研工作会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二、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1、事关利用工作的龙头地位

2、事关档案部门的地位和影响

3、事关改革开放的推进

三、档案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编研工作的开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编研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文化素质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掌握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3)具备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

3、努力多出编研精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尊重事实

1、编研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2、要尊重档案

3、尊重历史、尊重科学

档案作为原始记录,从总体上说,它的权威性可靠性无可代替,但是,不能就此得出结论,每一份档案材料都具有权威性、可靠性。要尊重档案,却不可以盲目崇拜档案。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时,应该对档案进行鉴别,尽量使用真实可靠的档案;应该对档案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解释。

4、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有利于社会发展

1、服务于服从于社会需要

2、注意成果的实用性

3、增强法律和政策观念

第四章 选题与选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选题和题材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开端,是课程的关键之一。学

5 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会影响旋梯的因素;了解选材原则,学会提高选材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理解如何鉴别编研材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选题 教学过程:

一、选题的方向

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开端,也是它的首要环节。

1、意义

选择一个好课题,可以为编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选题具有时代特征

3、要坚持正确的选题方向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

1、选题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1)要重视满足现实需要的课题 2)不能忽视具有历史意义的课题 3)要调查社会需求

2、选题要以档案为基础 1)考察档案价值 2)考察档案的数量和构成

6 3)以利用本馆(室)档案为基础 4)不拒绝利用其他档案和资料

3、选题要从编研人员状况出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选材 教学过程:

一、意义和原则

1、意义

某一个编研课题是否成功,究竟提供了些什么样的材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2、原则

1)选择有价值的材料 2)占有充分的材料。

所谓充分:其一是说,要全面地占有同课题内容有关系的档案和其他材料。其二是说,要收集足够多数量的档案。 3)确定必要的材料

二、提高效率和质量

1、复式选材

为了提高选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编研人员经常采用复式选材的

7 方法,把整个选材工作分解为初选、复选两个阶段。

2、从材料最丰富、最集中处着手

直接档案全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材料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3、注意收集必要的补充材料

4、掌握和运用材料分布和规律 1)内容性质律 2)属地律 3)时段律 4)关系密切人物律

5、不能忽视对活材料的查找

6、科学的组织分工

7、充分利用检索工具

8、做好材料卡片

9、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编研材料的鉴别 教学过程:

一、鉴别的必要性

1、鉴别的基本任务

8 1)真实性鉴别

一是确实作者本身形成的;二是应该是在材料所表明的时间里形成的

2)准确性鉴别 3)完整性鉴别 4)有效性鉴别

2、鉴别是编研工作的生命所系

3、鉴别工作原则

一定要坚持的“孤证不立”判定原据。

鉴别编研材料,应该在有足够可靠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绅密分析,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谨慎地作出经得起推敲的判断。

二、形式鉴别

1、来源鉴别

2、著录和征引情况鉴别

3、载体鉴别

4、笔迹鉴别

5、字体鉴别

6、书写惯例鉴别

7、特殊用语鉴别

8、称谓鉴别

9、问题风格鉴别

10、印章鉴别

9

11、避违鉴别

三、内容鉴别

内容鉴别,主要是通过对编研材料内容的分析辨证,寻找编研材料记述的本身,以及其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以鉴别编研材料的真伪、记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其完整性、有效性作出判定。

1、书证

2、物证

3、人证

4、理证

1)根据编研材料所述事实是否合乎常理或公理进行鉴别。 2)根据编研材料内容与作品思想观点之间有无背缪之处判断材料真伪。

3)根据编研材料提及人物经历与实际情况有无出入判断材料真伪。 4)根据编研材料的记述是否和于社会实际情况来进行考察。 5)根据编研材料记述史实的时间有无矛盾来进行鉴别

四、档案形成时间的鉴定

1)根据编研材料中所提及的已知其发生日期的事件判定形成时间。 2)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人物的职务和任职时间来判定其形成时间。 3)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机构成立或撤消时间以及使用名称等有关情况来判断形成时间。

4)根据来往文件或相继发出的文件来判定编研材料的形成时间。 5)根据不同的版本考查时间。

10 6)根据有关编研材料相互征引和记述来判定材料形成时间。 7)根据编研材料提及的口号主张来判定形成时间。 8)根据会议记录判定编研材料形成时间。

9)根据编研材料的某些标记结合内容判定材料的形成时间。

第五章 抄纂型成果的编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抄纂型成果的编研,是所有编研工作的基础,应是本课程重点掌握的内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抄纂型成果的工作要点,能够从事简单的这一些成果的编研工作。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转录 教学过程:

一、方式

转录,是指将档案制作副本供编研人员进行整理之用的一项工作。

1、全录式

2、节录式 形式:删节;摘录

3、混合式

在实际工作中,编研人员基本上是采用以全录式为主、辅以节录式的混合式的抄纂方式。

二、要求

转录档案,最基本的要求是注意保持历史文献的本来面貌,保证转录件和档案原文的高度一致。

1、辩识档案原文

2、规范文字

3、保留与调整档案原有书写格式

4、以篇为单位单独转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点校 教学过程:

一、范围和要求

点校,包括文字的校正、分段、标点、校堪、注释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大,要求很高;工作中必须遵守存真、慎改、标注、护档诸原

12 则。

1、存真原则

2、慎改原则

第一、存真不等于任其自然。

第二、点校必须建立在认真研究、仔细校勘的基础上。 第

三、点校应该是“信以存信、疑以传疑”。

3、标注原则

4、护档原则

二、校正、校勘和恢复

1、校正

指档案原文中明显的讹、夺、衍、倒等文字错情。

2、校勘

是依据同一编研材料的不同文本,指明它们之间文字的异同。

3、恢复

三、分段和标点

1、分段

1)保持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2)分段要与文献结构保持一致。 3)不能背离作者的原意。

2、标点

1)准确理解原文。

2)准确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用法。

四、注释

注释,是对档案中不容易被读者所了解的内容和文字的说明。

1、类别

按其注义的位置分,有正文夹注、脚注、篇(段、书)后注等。 按注释对象的性质区分,注释可分分成文字注释和内容注释两大类。

2、内容注释的编写。 1)史事注释 2)人名注释 3)人物注释 4)地名注释 5)语辞注释

3、编写要求 1)准确 2)规范 3)以述为主 4)以读者需要为转移

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拟制标题 教学过程:

一、成分和标注

标题是构成抄纂型成果最基本单位的一段、一篇或一组档案的题目,是这一基本单位内容的准确概括的揭示。

1、作者

2、内容

3、受文者

4、文种

5、时间

6、地点

二、单份文献标题

1、标准型

2、双层型

三、组合标题

1、单一作者形成的一组文件

2、两个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3、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4、特点

四、基本要求

1、完整

2、准确

3、简明

4、适度

5、统一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编排 教学过程:

一、编排体例及其类型

1、不设类项的编排体例

2、单层分类的编排体例 1)按历史阶段分类 2)按档案反映的问题分类 3)按档案内容归属的地区分类 4)按作者或受文者划分档案类别 5)按文种分类

3、多层分类的编排体例

二、分类编排的原则

1、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档案文献间主要的基本的联系。

2、必须逻辑地、科学地分类编排。

遵守逻辑性原则,要注意时序问题、要注意因果关系、要讲究概念明确、要求直接关连着的同一级别只能按照同一个原则、要名实相符。

3、突出思想性

三、目录的编制

1、简要目录

2、详细目录

3、总分结合式目录

编制目录,首先要求准确,再要求使用方便。

第六章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上)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是编研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一章阐述的指南型材料,种类繁多,所有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对此应有充分的理解。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各类指南型材料的特点、构成和编写方法、编写要求。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南型材料概述;文摘 教学过程:

一、编写指南型材料的必要性

指南型材料是以介绍档案内容为主要职责,帮助利用者熟悉馆藏档案基本情况的编研材料。它包括文摘、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全宗介绍和档案馆指南等多种类型。

二、指南型材料的作用

1、社会了解档案资源分布情况的基本依据

2、档案馆(室)打开封闭之门的重要方式。

3、档案人员熟悉馆藏的捷径

三、文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文摘要求忠于原文,是被摘录对象中心内容的浓缩。

2、类型 1)报道性文摘 2)指示性文摘 3)报道/指示性文摘

四、基本构成和编写要求

1、基本构成 1)目的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2、编写要求

18 1)严格忠实于原文 2)内容全面 3)文字简练 4)注意编写规范化

五、编写方法

首先通读文献全文,其次将抽出的要点进行综合编述,做必要的增删,最后将文摘与原文进行对照审阅。

六、编写档案文摘

文摘较多地被运用于对科技文献的报道。 档案文摘可以由编码、标题和正文3部分组成。

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提要内容与编写方法

提要,原本是指从前书或全文中提出要点,简要介绍该书或该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类型

1、参考型提要

2、推荐型提要

3、出版提要

三、专题目录的定义和用途

专题目录是根据实际需要将有关某个专题的档案资料标题,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以提供利用的一种档案指南性材料,是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编制方法

1、设计著录项

2、组合著录项

3、撰写编写说明

五、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

1、内容 1)项目来源 2)工作进展情况 3)项目基本情况 4)科技关键解决情况 5)任务完成情况

6)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情况

2、作用

六、编写要求和方法

1、编写要求

内容上做到准确、全面、简明。

2、编写方法

七、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科技项目来源交代不清

2、科研、生产过程交代不清

3、产品(课题)的技术状况交代不清

4、文件檑木交代不清

5、归档材料鉴定意见交代不清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 教学过程:

一、结构

1、文档单位沿革

2、全宗历史概况

3、档案成分和内容介绍

二、编写方法

1、档案成分和内容是全宗介绍的核心和主体

2、充分占有材料

3、特殊全宗介绍的编写

三、档案馆指南的定义和功能

档案馆指南,又称档案馆介绍,是全面介绍和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档案和资料内容,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

21 编写档案馆指南,可以全面了解档案馆的历史,全面熟悉馆藏,为进一步开展保管、整理和开发档案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种类和体例

1、标准型档案馆指南:

分提示、正文、补充3部分。

2、档案馆网指南

3、简介型档案馆指南

4、图片式档案馆指南

5、声像式档案馆指南

五、编写要求

1、反映档案馆特点

2、准确报道

3、内容取舍得当、详略适当。

第七章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下)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撰述型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各类撰述型材料的特点和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撰写各类撰述型材料的特点构成和编写方法、编写要求。

22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撰述型材料概述;年表 教学过程:

一、定义和特点

定义:是编述型成果中的另一大类,是指由编研人员从特定的课题出发,采集档案信息,并加以融会贯通所形成的编述型编研成果。

一、 作用

三、结构

四、表述

1、 使用语言文字

防止几种倾向:

过于口语化;半文不白;小说笔法,堆砌大量的形容词。 不能文不达意:用词贴切,语法规范,书写符合规范。

2、客观事实的表达 1)地点 2)时间 3)数量 4)名称

23 5)引文

五、年表的作用和分类

年表是一种依照时间顺序简要说明一定对象活动的表册。 年表:年谱和大事记两类。 年谱又称人物传记年表。

大事记分为综合性和单项大事记两种。

六、年表的构成和编写要求。

年表一般必须包括时间和事实两个部分。

七、年表的编写步骤。

1、熟悉材料,拟订提纲。

2、收集材料,制作卡片。

3、核对事实,精选材料。

4、拟制草稿,修改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组织沿革;年鉴 教学过程:

一、内容和种类。

组织沿革是系统地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撰述型档案编研成果。

24

二、体例和编写方法

1、按系列分述

2、按编年分述

3、按阶段分述

三、年鉴的作用和种类

年鉴是诼年编撰出版的载录上一年有关重要信息的密集型资料性的工具书。 作用:

1、能及时提供大容量、条理化的密集信息资料

2、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全面

3、具有索引的功能

四、体例和编研要求

1、条目式

2、篇目式

3、栏目式

4、资料汇总式

五、编制方法

1、地方性综合年鉴 1)制订总体规划 2)编制规范性文件 3)组织编排稿件 4)审核

25

2、专题年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 教学过程:

一、种类和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是指主要依靠数字反映一个地区、单位或某一领域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二、编写要求

1、目的明确

2、注意效率问题

3、注意基础数字汇集的特点

4、讲究可比性

三、编写步骤

1、明确选编范围

2、设计体例和图表格式

3、取材与编排、核意

4、编写目录与说明

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摘报

26 教学过程:

一、专题概要的定义和作用

专题概要是以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而概括地介绍和说明某一类问题内容的一种文献参考资料。

二、编写方法

专题概要由4部分组成:题名、概述、正文、附件

三、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的内容

又称会议简介,就是利用有关会议的档案材料,将会议的全过程简明扼要地加以叙述、以反映某一次会议基本情况的一种参考资料。

四、编写方法

1、文字叙述方式

2、条目式

3、表格式

五、摘报的定义和特点

摘报是及时问领导提供档案信息以作工作参考的一种撰述型编研成果。

摘报特点:短、平、快

六、摘报的编写方法

七、摘报的编写要求

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参考性。

27

第八章 著作型成果的编辑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般而言,著作型成果是比较高级的编研成果形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这一类的成果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初步了解撰写论文,组织展览和编制图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论文 教学过程:

一、特点

论文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揭示其本质、规律,表达作者看法的论说文章。

论文的特点:科学性、理论性、首创性、有效性

二、思路和结构

1、层次和段落

2、

3、 开头和结尾 过度

三、论证方法

28

1、归纳法

2、例证法

3、演绎法

4、类比法

5、反证法

四、修改

1、准确把握主题

2、增补删削材料

3、调整结构

4、推敲文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展览;图册 教学过程:

一、概述

展览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

1、特点

2、类型

3、作用

二、展览内容的组织

三、展览的布置

29

四、图册的编制方法

第九章 辅文的编制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辅文是编研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了解辅文的种类,来藕节序言、编辑说明、附录和索引等的特点、内容和编写方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序言、编辑说明 教学过程:

一、作用和内容

序言是阐明某一编研成果的宗旨缘起,概括介绍成果的内容,简要评论其价值,发挥编研人员心得体会的文章。

序言又称前言、引言、并言、叙言,等等。 序言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编研成果的目的、意义

2、介绍背景

3、介绍基本内容

4、介绍档案作者

30

5、评论档案价值

6、说明编研人员对档案中某些观点的态度

二、编写要求

1、正面反映编研人员思想倾向

2、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3、结合档案撰写

三、编辑说明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

一是介绍编研成果的构成,二是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2、内容

1)介绍收录材料的状况 2)、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四、编辑说明的编写要求和写法

一是内容必须准确,二是文字简明扼要。

五、编辑说明与序言的异同

编辑说明是说明文,序言是论文 不同点:

1、两者内容不同。

2、两者所起作用不同。

3、两者要求不同。

31

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附录;索引 教学过程:

一、附录的作用和种类

1、作用

一是供读者在阅读、使用编研成果时查阅某些资料而设的,为读者提供方便;二是可以使编研成果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丰满。

2、种类

表册行;文献资料型;图照型

二、编制要求

关联性;实用性;准确性

三、索引及其检索特点

特点:

针对性;灵活性;准确性

四、索引的结构与种类

索引主要由名目和注码两部分组成

五、索引的编制方法

1、确定索引种类

2、标引

3、摘录名目

32

4、改编页码

第十章 审核和出版制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对于上岗人员培训而言,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有关校对的问题。通过学习需要了解有关校对工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校对的意义 校对工作的两个阶段:

一是抄纂时的转录阶段和编述、著作时摘录材料的阶段;二是编辑成果编辑完竣、编研成果从稿纸上转移到样稿上的时期。

二、校对人员的职责

第一、消灭校样哂纳感与原稿不符合的文字、标点符号、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

第二、校对校样页码的顺序,检查有无缺页、重页、错页、颠倒问题。 第

三、尽力解决版面格式文字、图表等的统行及统版等问题。 第

四、注意检查是否规范的使用简化字。

第五、发现原稿疑难,须在校样上用铅笔提出意见。 第

六、原稿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损坏和散失。

三、程序和要求

四、基本方法:对校、折校、读校

33

五、正确使用校对符号

34

第五篇:结合实际浅谈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一些思考

单位:XX供电公司职称:XX手机:XXXX

【摘要】基层供电企业的档案编研工作,如何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迅猛发展的新环境,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阐述了一些观点,主要是:一要创新观念,创意思进,敢于推陈出新;二要突出服务,注重实效,力戒为“编”而“编”;三要科技先导,表里求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电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是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的重要业务。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档案编研工作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内涵。编研工作必须走出过去单纯以档案史料编纂为主的狭窄空间,深化和拓展工作内容,变单一管理为主动服务,化技术操作为学术编研,彰显档案科研品位,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幸福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XX供电分公司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们XX供电公司(2012年前为XX供电分公司)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努力为各级领导及各族群众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编研成果主要有六种:一是宣传和介绍分公司档案馆概况的工具书如《馆藏档案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等。二是文件汇编,如《XX供电分公司重要文件汇编》、《XX供电分公司党委重要文件汇编》、《XX供电分公司机构调整、人事任免文件汇编》、《XX“十一五”电网规划与建设文件汇编》;三是专题概要如《XX供电分公司职代会简介》、《XX供电分公司安全生产、经济活动、优质服务三项分析会简介》、;四是《XX供电分公司大事记》、《XX供电分公司年鉴》等。总体上讲,吕梁供电分公司档案编研工作仍停留在文件汇编、会议简介等基础性材料的编写上,尚属于“低层次编辑”,缺乏“深层次加工”,可以说是单脚跛行,有编无研。显然,编研工作没能跟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脚步,也与企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

二、编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上滞后,造成编研工作单一性较大。思维“惯性”造成了编研工作长期围绕着惯有的题材打转,很少探究社会和企业管理需求,没有系统地去谋划编研题材,没有深刻地去挖掘档案信息,以致形成综合性的题材多,专项题材少;偏重文字记录形式,不重视多媒体介质归集;只讲编研数量完成累积,不在“研”字上深作文章,终使编研工作沿袭陈规、落于俗套。

(二)人员素质偏低,造成编研工作针对性不够。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这就要求档案编研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档案业务知识功底,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字撰写能力,同时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才能及时捕捉企业重大决策部署信息,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而我分公司档案室隶属办公室,部门现有编制共9人,其中专职档案员只有2人。可见,人员匮乏是制约档案编研工作的“瓶颈”。

(三)编后工作相对乏力,造成编研成果实用性较差。编研资料完成后,不注重宣传应用,也很少调查利用效果,更谈不上收集反馈意见,以致编研材料“待字闺中”,坐等上门求助 ,使档案编研工作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企业的认可,进而使得这项工作步入越做越难、越走越疲的“怪圈”。

三、改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对策

(一)注重研究,编、研结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就是:一要对档

案原始信息进行一次文献编研,二要对各种原始文献信息要素进行浓缩提炼,三要对有关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只编无研或重编轻研的倾向,加强对档案内容与选题等的研究,使编与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注重需求,突出服务。针对需求侧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使编研工作直接与各部门接触,通过具体的交流来确定课题及编研方向,以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决策进行档案编研信息的专题服务,大大增强编研成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注重创新,改进做法。随着档案馆馆藏的不断丰富,使编研工作的创作空间愈加广阔。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突破仅仅对文字档案进行编辑研究的局限,向文字材料编辑结合照片图册出版全方位发展。如果编研成果在文字材料编辑基础上,辅之以照片为主,配上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并通过文字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的有机融合、相互叠加,势必会给增加查阅者的心灵感受,而从中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四)注重科技,丰富载体。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统一的、高度集成的协同办公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推进档案编研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平台。要充分依托信息化网络的辐射功能、覆盖功能和信息量大、传输快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分散在各基层单位、各全宗、各案卷中的某一专题或内容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加工、编排、编辑组合和深层次研究,并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准确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档案编研信息与网络传输有机结合,将会使档案编研信息的传播如虎添翼、质效显著提升。同时,纸质材料与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制成的出版物并存,全类型、立体式为载体的编研成果会更加丰富人们的视野。

四、对进一步做好本企业编研工作的一些设想

(一)提高认识,确立编研工作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突出地位。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健全组织机构,实施部门联动,成立编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兼职编研人员。明确责任目标,制定编研工作总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开展阶段性检查督导。

(二)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编研队伍。邀请专家“引进来”对编研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加强档案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吸收。组织人员“走出去”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汲取先进技术、方法、成果,的学习以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建立编研激励机制,把那些热爱编研、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企业员工吸收到编研队伍中来。

(三)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公司任务确定编研课题。积极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系统完整收集到有关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根据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两个转变”,构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创新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组织架构的企业发展思路、方向、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确定编研课题,统筹规划,贴近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课题,并沿着课题方向,通过对馆藏信息的挖掘提炼,为企业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和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发挥导向作用、借鉴作用和指导作用。

(四)整合资源,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多元化、立体化、系列化发展。根据选题,积极收集征集馆藏和馆外资料,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编研课题,不仅要出文字形式的编研产品,还要在制作照片、声像等形式的编研产品上下功夫,最大程度保证编研成果更完整、更系统、更权威。采用网络运行的技术手段,实行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编辑加工、审校、出版、宣传推

广等全过程的跟踪控制,既便于检查督促、互通情况、互相学习,也能促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编研周期,并有效发挥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带动力。

上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下一篇:档案局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