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2024-05-01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17篇)

篇1: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没有阅读,我的思想会是苍白的;没有阅读,我的学习生活也索然无味。在我放飞梦想的时候,阅读就是我的羽翼;在我坚实前行的时候,阅读就是照亮我心灵的朝阳,我爱阅读!

我的阅读是在的童话故事中开始的。“,再讲一个,再讲一个!”我躺在被窝里,毫无睡意,催促着妈妈,目不转睛地望着她手上的彩图本《安徒生童话》。妈妈只好点点头,继续满足着我强烈而又野蛮的请求。情况往往是一个故事刚讲完,“我还要听!”我不依不饶的请求又继续开始了。于是,听着妈妈演绎的童话故事,看着那些色彩斑斓而又似懂不懂的彩图,我有了一个个满是童话故事的美好夜晚,有了一个个甜甜的梦乡。

从那时起,书店是我们一家三口最乐意去的地方,只要一有空,我们就会去店里淘书。尽管有时不买书,但是去书店看上几本,心里就会觉得比较踏实,感到非常惬意。每当淘到一本好书,我就会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像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在书店里,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这正应了高尔基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面包在。”

记得里的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的品读着《儒林外传》,妈妈叫我吃饭,我嘴上说“嗯-嗯-”其实我还沉浸在妙趣横生书里呢,压根不知妈妈在说什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的肚子唱“空城计”了,才想起来问妈妈:“妈妈,怎么还不吃饭,饿死我了。”妈妈憋着笑,说:“你不是已经吃了大餐,怎么还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话间才幡然醒悟。妈妈哭笑不得,“你都成书呆子了。”

我尤其爱读富含哲理的好书。在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里,我与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与李煜一起登上西楼,品味“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同李清照一起,在莲花深处争渡,共同领略红肥绿瘦的乐趣;与辛弃疾一起在黄沙道中观赏夜景,稻花香儿阵阵,多么让人留恋;与王昌龄一起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听着王昌龄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表白;同朱熹一起,在荷塘深处,倾听先生“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哲理……

《三国演义》让我百看不厌。为此我还专门去图书馆借阅了原始版《三国演义》,配上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浮现在我眼前的,便是另一番生动的景象:狼烟四起,群雄并立。关云长杯酒之间斩了华雄;曹孟德举手之间灭了袁绍;周公瑾谈笑之间档橹灰飞烟灭;诸葛亮悲愤而成《出师表》……这一幕一幕的群臣相斗诸侯相争的表演,让人心弦紧绷,我的生命一下子和那个动荡的年代融合了。

有人曾说:你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但你却可以改变生命的深度,不知不觉中,阅读使我的生命变宽变深。他让我知道何为酸甜苦辣,何为人生百态。

阅读让我快乐。我爱阅读!

篇2: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从森林木屋里白雪公主的毒苹果到与三毛只隔一扇橱窗的烤鸭,再到朱自清笔下自在的柏林。指尖划过一行又一行灵动的字,又翻过一页又一页含韵的诗篇,合上的书一本又一本,满满当当的塞了一个书柜。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破黑暗起,我就知道新的一天里读书的小木舟又将在书海里起航了。我贪婪的独享着一份静谧,直到双眼隐隐作痛,才放下书揉揉眼睛。看到被翻过的厚厚的纸张时,就有一股自豪感催使着我多看些,再多看些。

我喜欢站在高高的书架前用手指划过一本又一本书的感觉,喜欢因为一个名字、一个封面就对一本书心动的感觉;连同看书时桌上的香茗,窗外不燥的微风和枝丫间嘈杂的蝉鸣一起喜欢。

我会在面对着书时悲伤着别人的悲伤,开心着别人的开心,担忧着别人的担忧,好像我已经被书里的文字织成的大手拉进了故事中的世界里。我在那里游览过泰山的碧水山峦,吹过夏威夷略带热意的海风,呼吸过亚马孙沁人心脾的空气还接受过鬼子特务们的严刑拷打。原来读书后的我,竟然不知不觉间充实了这么多。

读书让失明的人看到蓝色的天和粉色的花海,让失聪的人听到林宇间鸟儿的啼叫,让失去味觉的人尝到馒头慢慢咀嚼后细细的甜味。让十四岁的我们啊,回到牙牙学语的时候,再穿一次公主裙,再跳一次蹦蹦床。去到八十岁的时候,躺在藤椅上慢慢摇,回味十四岁时酸涩带甜的时光。

篇3: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一、适当开展阅读训练, 训练学生对历史的“语感”

对高考备考中的文科生而言, 历史材料的“阅读与理解”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特别是文言文式的材料或名人名家的原话, 更是令部分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导致每每考试丢分不断。但“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累积和积淀过程。

在语文教学、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要不要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都是新的课题, 值得大家关注和探索。“阅读与理解”与“文字表述”这两个能力实际上是语文学科要求的基本能力, 即“阅读”与“写作”,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在的考历史就是考语文。

(1) 把历史课本当作读本, 课堂上先朗读后讲授, 抓好晚自习前的“历史晚读”。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正是深刻阐明了读书与理解的密切关系。

(2) 布置、批改阅读性质的作业, 抓好课外阅读与写作。如针对当前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搜集日本政要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有关所谓“立场”, 设计的问题是: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 给日本的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写一封信, 阐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坚定立场, 并对部分日本政要的“立场”进行批驳。

(3) 向学生推荐北大张帆的《中国古代通史》和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简明读本) 等历史读物, 指导其课后阅读。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 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 “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高效的阅读首先应该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单纯地阅读历史课本或教辅资料,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高考对“阅读与理解”能力的要求, 因此, 直接阅读原著或原文摘要, 与史学大师“零距离”接触, 已成为当前高考环境下有效提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途径。

(4) 组织学生编辑历史学论文读本或编辑历史学报。2006年, 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系列》, 入选的都是一些经典论文, 都是“论从史出”的典范文章,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试想, 如果我们从《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挑选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历史论文, 集合装订成册, 指导学生阅读, 定能受到学生的喜欢, 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史学素养, 了解当前史学界的最新动态, 对当前的历史教学和未来的高考备考都大有裨益。

二、就地取材开展史料教学, 训练学生对历史的“题感”

许多同行认为, 进行史料教学是有效应对新高考的方法之一。但限于时间、精力和资料等因素, 又难以找到典型性的、文字量适度的、阅读障碍少的合适“史料”, 这使大家感到史料教学在操作层面难以真正进行、持续进行。笔者认为, “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 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可行的选择。

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 就是说, 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 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 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素材多种多样, 除了正文部分, 还有“导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 以及大量的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表格、示意图等。这些丰富的素材都可以成为史料教学所需的“史料”。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 谈谈如何“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

第一种类型, 以正文部分素材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相应问题, 进行史料教学。

例1:《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设计问题为:阅读页26第一段、第四段和页27第二段, 概括指出与此前葡萄牙、西班牙相比,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在组织形式和掠夺手段上有何不同之处?

第二种类型, 以“导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素材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相应问题, 进行史料教学。

例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设计问题为:阅读页98“导言”、“历史纵横”, 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种类型, 以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表格、示意图等素材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相应问题, 进行史料教学。

例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设计问题为:从页31历史图片“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伦敦成为“雾都”有什么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

第四种类型, 结合教材各种素材, 适当补充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相应问题, 进行史料教学。

例4:《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设计问题为:阅读页55第一段和“学思之窗”等材料,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特点?

篇4: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班主任大声吼着,我心中有些忐忑,自己还没有背好这课,看来是一定要背好这课了,我也想过要偷偷溜走,不过眼尖的同学打了个小报告,无情的告诉了班主任,我只好乖乖的束手就擒。

走到走廊上,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还有半个班的同学留了下来。我粗略一看,发现同桌竟然也站在里边,她显然看到我了,摆摆手招呼我去她旁边,我三步并二步的往那跨去,想向同桌倾诉一下,我太难了,本来还想哭一个给她看看的,结果班主任在这时神不知鬼不觉的发话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没背掉,就知道玩了?”有几个不怕死的同学说他们会背了。班主任又说:“会背的下课怎么不来背?不还是在玩吗?”

我心里如银丝万般交错,说会背了也不是,说不会背也不是,就在这时,班主任李老师突然发话了,她郑重的说:“你们都找个人互背掉,背完就来找我。”此时我心中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感觉到了希望在向我招手,随后我和我同桌对上眼神,相视一笑,似乎都明白了彼此想干什么,这不,我俩要求对方互背。

“哎,吕想颖你会背了吗”这是我同桌的声音

“哎呀,勉勉强强啦,要不我先背。”

“行吧,你先背我听着”

“那我背了啊――200多年前德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贝多芬……哎我背对了吗?”我在“百忙”之中闲谈了的问了一句。

“对的对的,你背下去就是了,不对的我会提醒你的。”

“恩,吕想颖不错嘛,这么短时间居然就记住了,给你比个小心心,同桌打趣道。”

“嘿嘿,多谢夸奖,轮到你了,加油!朱弈同学。”

在我们互相的鼓励打趣中愉快的完成了李老师的背书任务,顺利的拿到了“放学卡”

篇6: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记忆的时钟让我逆转到前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同学来到中医院旁边的“水族馆”店里,只见店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看!店中央大鱼缸里无数条小金鱼上下穿梭,自由自在,好像遨游在海的世界.你看那五颜六色的金鱼一个个都摆动起那像纱巾的尾巴显示着自己.再看,蹲在笼中小白兔,白得像雪团一样叫人喜欢,两只特长的耳朵竖的高高的,三瓣小嘴不停地忙着,把胡萝卜啃得嘎嘎直响。瞧,那胖乎乎的小宠物狗,倒挺自在的,伸着懒腰一个人趴在阳光下一动不动,大概是在享受阳光的沐浴吧……

“小朋友”,正当我们兴浓时,一个女高音传了过来。我忙抬起头,只见一位个头高高的,穿着时髦衣服,头上扎着一条马尾辫的女店主正笑盈盈地朝我们走来。她脸上堆着笑:“你们想买些什么呀?是想买……”“哦,阿姨,我们不想买什么,只是来看看。”我的话音刚落,不知怎得,只见阿姨那满面春风的笑脸一下子没了,却变成了秋风扫落叶的脸。雷鸣电闪地说:“瞎胡闹,我这又不是展览馆,游乐园,-快走,快走,别站在这里挡道影响我的生意”。那突变可怕的脸简直就像要吃了我们。没办法,胳膊扭不过大腿,我心想“哼,谁稀罕!等我们长大了,开家更大的宠物馆,到那时还不知道谁赶走谁呢!”

我们刚走出几步就从身后传来了女店主的叫声:“呀!李老板。”我们忙转过身,奇怪,那女店主刚才还是阴天的脸一下子又没了,却变成了皮笑肉不笑的脸。只见走来一个中年男子,瘦高的个子,梳着一个小分头,身着一套黑西服,脚穿一双亮得刺眼的牛皮鞋,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看上去好像很有钱。“李老板哪阵风把你吹来了。”“那里,那里,我那宝贝儿子非跟我要小狗不可……”他们一个说一个唱,双方的脸上都堆着说不出滋味的笑容。也许是男老板有钱,想得到便宜,而女老板攒到了钱而堆积出的笑容吧。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风云变幻说变就变。

篇7: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夜幕降临,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打着伞,漫无目的、自由自在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当中。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我止住了脚步,抬头一看,一家小店映入眼帘。我正闲来无事,何不进去看看?我走进了小店。

“这雨下不停。”老板娘笑了笑,“孩子,小心感冒了。”我点点头,抿嘴一笑。

老板娘年过花甲,岁月在她脸上已刻下痕迹,满头白发苍苍,很难找到一丝黑发。但是,老板娘脸上那真挚的笑容却能打动人心,让人感到和蔼可亲。

我环顾四周,随手拿起一只杯子,仔细地看了看,又放下了。说实在的,这儿的生意冷冷清清,也许是卖的东西过于老成,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也许是地方太偏僻,不那么引人注目。不买东西,我于心不忍;买了东西,对我毫无用处。我左右为难。犹豫中,我走出了店门。“等等!”老板娘急忙上前,“还在下雨,你再呆会儿,躲躲雨。”“不了。”我突然有点不好意思,面对着热心亲切的老板娘,一时之间不知所措,竟想起远在四川的奶奶。我一愣,匆忙扎进雨中。

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老板娘的一举一动若隐若现,我摇了摇头,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任凭小雨滴滴答答地打在身上。

我似乎做错了什么,又好像是理所当然。

我想去道歉,却又没有理由。

为没有买东西?老板娘那么善良,生意却无人光顾,我知道后,是否应该去帮帮她呢?

这实在很可笑,可我却思潮起伏,无法自己。

几滴雨水落在手上,惊醒了自责中的我,我这才猛然发现,我的雨伞忘在小店里了。我正欲转身回去,不知为何,却又站住了。

也许是怕见到老板娘和她的笑脸„„

去?不去?我犹豫不决。

篇8: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一、观察

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我以语文教材中“看图学文”为突破口,第一指点学生观察范围。凡现实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到具体环境的一草一木,具体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及某一活动的始末,某一个场面等,都要让学生注意平时观察。第二教给学生观察顺序。如:选好观察的立足点(远点……近处……,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观察要有序(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观察要用心,要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各部分分清楚、想明白。

二、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教学在课堂,功夫在平时”,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积累写作材料要贯穿到整个作文训练的始终。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并让学生分头自己找。2.做好读书摘记,通过读书摘录书中的好词、警句以及优美的写景状物的句子、佳段等。3.收集整理文章精粹,对无时间摘抄而又非常好的资料,用剪贴的方法积累,并分类设计,把同类的资料贴在一起,以便查找。4.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遇到一些优美的词、精彩的句子和一些激人上进的事例也要求记录下来。5.丰富语言。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之二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之三是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来就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加快了。

三、命题

命题时我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面向全体学生;2.作文题目要求鲜明、醒目;3.命题不宜把题目的范围限制得过死,更不在题目上绕弯子;4.作文的题目一般要源于教材内容。除此,在命题之前,也就是上作文课时,要求课堂绝对安静,一点儿声响也没有,立即进入意境,做到三不准:口不准发音,目不准斜视,头不准摆动。这样思想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精神高度紧张,不但审题和构思快,写作的速度也会异乎寻常地快。

四、指导

依据《实用快速作文法》中的“快速审题十五法”、“快速构思十法”,我结合班里的实际,具体做法是:

1.教给学生审题思路。就一个具体的文章题目来说,至少要向学生讲清题目的关键“中心词”、题眼、范围、限制修饰语以及由题目想到的作文要素、文章结构等;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再用比较法审题,如列几个相似的作文题,让学生理解每个作文题目本身的意思,找出几个作文题目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明确自己要写的这个作文题目的特点是什么;最后用补充法审题,这一方法主要是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补充完整的题目审题。

2.确定中心思想的指导。首先要告诉学生写作时先确定中心,然后依据中心选材、组材、剪裁、列写提纲;其次要学生明白写文章要有中心且要明确、健康、有新意;最后掌握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3.选材、剪裁指导。结合课文中的读写例话和阅读课文,主要向学生讲清:中心思想一经确定,必须以中心思想为依据选材和组材;选材要真实、具体、新颖;剪裁要合理巧妙。

4.编写提纲的指导。编写作文提纲实际是设计文章的思路:①让学生知道编写提纲的程序;②次序——组织材料的顺序,文章的段意层次等;③掌握编写提纲的途径。学生从阅读中学到布局谋篇的方法,要力求在编写提纲中用上,并根据自己已有的作文知识练习编写作文提纲,在写作中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

五、修改

通过讲古现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激发学生改作文的兴趣;向学生传授修改文章的符号并让学生掌握;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即“删、增、换”;最后授给学生修改方法。

六、互评,也称大家评

这一评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由教师评改作文的方式,是一种发动学生自己评议作文、教师示范评改的方法。基本做法是:1.教师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学生作文水平,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作业小组,在小组里自己宣读小组成员评或小组里再分组两人互评;2.针对作文情况,选择比较典型的作文在班内宣读,让大家互评;3.教师总结学生在全班宣读的作文,在总评时要特别鼓励作文差的同学。

互评作文,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参与意识和朗读能力,同时还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篇9:以灿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微笑,是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送给世界的第一份礼物。我常看见那许许多多的人们,奔走在人山人海之中,生活匆忙而疲惫,然而当他们停下忙碌,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那时荡漾在他们的脸上的,却是一份灿烂的美好。微笑,是自信,是幸福,是礼貌,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但最后,它仍然会给每个人一缕灿烂的阳光,一道淡淡的彩虹。

记得那次放学回家,天色已黑,还不得不独自一人搭乘公交汽车,走在路上心情就像雨天一样阴沉。一辆拥挤的公交车蹒跚着开来,我匆忙跳了上去。抬头却看见年轻的女司机,一脸和蔼,对每个上车的乘客都微笑致意。刹那间感到心里轻松起来,甚至是洒满了阳光。仿佛是那些渐渐晴朗的午后,连心情也明朗起来。再看车上,每个人似乎都被感染,脸上或多或少的疲惫被一抹淡淡的微笑轻轻抹去,四周洋溢着友好的气氛,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就这样一路愉快地回到家,站在家门口,却仍然回味着刚才的那段美好的旅程。只是短短的一段距离,见过多遍无法再乏味的路,却只需一个微笑,就能这么美好。

曾是那次比赛,站在台上因紧张而微微地慌乱。只是抬头却看见了父亲。他高大的身影笔直地在人海当中显现,脸上的微笑一如过去,给我以鼓励和坚定。我看见他的微笑里还包含了许多想要对我说的话,我也知道他会一直相信他的女儿,一定不会让他失望。那次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再仰头看到的仍然是父亲淡淡的微笑,在这个并不算晴朗的天气里,充当了阳光的角色。

还是忘不了那次,小时候的我,第一次独自去超市购物。站在偌大的商场,手中拿着选好的物品,却是一脸不知所措。旁边的服务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善解人意地笑笑,拉着我的手走到收银台,帮我算好账,然后收拾好物品装进购物袋,笑盈盈地递给我。她轻轻地笑着,原本不够漂亮的脸像是被附丽上了花朵的气质,刹那间就抚平了我的慌乱。我从来都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微笑竟有这样的力量,仿佛那雨后天际出现的彩虹,很淡,但也很美。

然后,在那些疲惫的早晨,抑或是枯燥的午后,轻轻扬起嘴角,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微笑吧,在这个平凡简单的世界,轻轻扬起一份,灿烂的美好。

热情,让青春灿烂

风中挥舞狂乱的双手,写下灿烂的诗篇,不管有多么疲倦;用热情去迎接未来,无论多么困难,让青春更加灿烂!

——题记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患了一场大病,迫不得已住进了省医院。无情的病魔把我从一个阳光的青春少年打到了无尽的深渊,我被折磨得十分沮丧,颓废。但也正是因为这场病,这次住院,使我蜕变,学会了热情面对生活。

病房里共有两张床,靠窗的那张属于一个小男孩,而阴暗角落的那张,则属于我。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他有乌黑的大眼睛,也有着眼睛一般黑的头发,一看就是一个小男子汉。从他身上似乎丝毫看不出病魔的存在。他为人很热情,总把他的零食拿来分给我吃,与我闲聊。而我却呆若木鸡,总是冷漠的敷衍着与他谈话。病房里总会传来小男孩与他父母的欢笑嬉戏声,而我这边却传出了母亲的哭泣声与父亲的叹气声。我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一切都是从那个下午开始改变的。小男孩一如既往地将零食拿来分给我,我礼貌地微笑并说了声:“谢谢。”小男孩也乐了,忙说:“哥哥你一笑真帅气。”还未经我回答,他又问:“哥哥,你的脸色怎么那么苍白?”我思索了一番,说:“或许是因为晒不到太阳吧。”小男孩忙说:“我们调换床位吧,我那里晒得到。”我连忙拒绝,说:“不行,你也得晒太阳。”小男孩不言语了,乌黑的眼睛转了两转,忽然眼睛一亮,便欣喜若狂地跑开了。他找来了两面镜子放在了窗台上,不断调整角度,不久后便满意地走开了。没有人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病房,也照到了镜子上,经过两面镜子的反射,阳光便扑到了我的身上,我被阳光吵醒了,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看到了阳光,也看到了小男孩的笑容,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小男孩说:“哥哥,你应该坚强起来,热情面对生活。”我含着笑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我的病情大有好转。因为我明白了用热情去迎接挑战,青春会更加灿烂!

最灿烂的自由

不得不承认,生命中有许多的不快意,都是因为诸多的回头;也不得不相信,生命中的许多快意,都来自于说走就走。

几米说:“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

这话说得多好!

打点行囊,带上地图,或者连地图也不带,漫无目的地出发,轻轻松松地到达。空虚时去看山,一筹莫展时去看水,或者山水皆看,自然风光放眼量,是何等的尽兴,何其的心神荡漾。

我的恩师王飙先生,是一位小学教师,有大把的闲散假期,常常见他每每有假期超过3天,既要来一次短途的徒步游,假期超过5天,既要长途跋涉,去骑行,去踏访人间古迹,寻访搜集古今雅事,回来写出激情万丈的游记,那是他旅行归来的最好纪念品。

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呀!

人在生活中,心思外围会被俗世逐渐萌生一层层坚硬的老茧,会凝上一层禁锢人的壳,若想挣脱这些老茧和硬壳,就必须进行一次次出走,让阔步震裂心灵上的老茧,让豪情冲破心上的硬壳,因此,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涅槃。

的确,并非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出走,并非每个人都能抽身于案牍劳形之外。然而,大把的时光不都是挤出来的吗?

一位养生专家说得好,你若没有时间去锻炼,你肯定会有时间去生病。相反,你若没有时间去出走,你肯定会有时间让心灵捉襟见肘。

苑囿的桃树不结果,禁锢的心灵要生锈。有时候,出发就是生发,出行就是放行。那些沉埋在俗世烟云里的头,难免会灰头土脸,难免会怨声载道,难免会发些牢骚,甚至会头破血流。这时候,我们不妨抛开一切俗务,走出去,说走就走,义无返顾地走,永远不回头。给错愕的青春结账,让残酷的现实撒手,我们去环游,我们去诗酒人生,我们去挣脱束缚,给自己一个心灵放飞的理由。

《菜根谭》有云:“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闭门岂能即是深山,敞开门,走进快乐沙洲。

篇10:以气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曾经被问过:如果你的五感一定要被夺去一样,你愿意放弃哪一种?我思索再三,回答嗅觉。很简单,我一到冬天,鼻子基本上属于失灵状态,况且我也可以通过嘴巴呼吸。

可是有人反驳:没有了嗅觉,你就嗅不到危险的气息。若是毒气泄露,你便在安乐中离开了。这是帮助我们活命的一个感官,我们也不能随意抛弃。煤气泄露,着火,食物的好坏……我们都可以通过闻的方法,先探一探动静。

这是它最根本的作用,从我们祖先那里学来的生存技能。可是我们很少用到这些生存技能,鼻子基本上除了呼吸也没什么。我今天就来唤醒一下你对气味的记忆。

早上起来,温馨一点,是被荷包蛋,面包唤醒的;热闹一点,是被炸油条,炸年糕的烟火气熏醒的;冷清一点,是被冷空气冻醒的,跑到了刚起来的你身边,冷空气也是有气味的,裹挟着寒气,从鼻翼沿着鼻根直往你胸腔钻,头皮都被冷发麻了。

你的早晨,总是从这样的气味中转醒。出门前抉择一下是否喷一下香水或是哪种香味比较合适,踏出门,呼吸着门外的第一口空气,嗯,冷空气的味道,路过被热气包裹的早餐店,香气四溢的面包店,走过公厕,味道不敢让人恭维。这些细节很平常,很普通,总是被我们忽略,却又被大脑无意识的记录。

你离开会觉得无比的不自在,再次遇见会觉得无比的`熟悉开心,并勾起一段回忆。

我想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时间段,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但都有特定的地点。

大的那个其实是苏州刚入秋的气味,走在十全街上,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开始落叶,宽大的叶子随着秋风在地上打滚,空气中弥漫着炒栗子的香气,以及桂花的清香。习惯真的很可怕,你或许就是那只被温水慢煮的青蛙。

你习惯了你身边呼吸的每一丝气息,不用仔细去追究这是一种何等的巧合,这些混合而成的气味中的每一种元素来自哪里。可是,当你离开了习惯的气息都撤走了,你便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这个时候你就会像是一位孤独的美食家,像从一道菜中品味分辨食材一样,从食材到新鲜程度。与之相似,你会想即使这里有了桂花的香味也还少了什么,想着可能是少了糖炒栗子的香,可能还少了街头小贩的红薯香,少了咖啡店的咖啡味……又或者是红薯火候不对,咖啡豆或许不是一样的咖啡豆……不自觉的去寻着。

篇11:以播种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播种希望,就会收获希望与成功的花果。苏轼在久经贬谪之时,坚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的希望让他成了文坛上的一名巨将;李白在受奸人排挤之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希望让他成了诗坛上的一位领袖;红军在敌人与恶劣环境的夹击中,坚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他们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童第周在国外受人侮辱之时,坚信“中国学生不比外国学生差”,最终赢得了外国人的认可与尊重,希望是前进时的导航,播种希望,才会有收获。

播种坚强,就会收获成功与喜悦的花果,是坚强的种子,让海伦·凯勒在黑暗与寂寞的世界中挣扎,著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坚强的种子,让杨利伟的没日没夜的训练中坚持,最终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是坚强,让爱迪生在千千万万次失败中前进,成为了“发明大王”;是坚强,让越王勾践忍辱奋斗,创造了“卧薪尝胆”的佳话,坚强是那双航行时的双浆,助你劈波斩浪,播种坚强,就会收获幸福与快乐的种子。

播种恒心,就会收获智慧与欢乐的花果,林肯多次竞选总统失败,但他不气馁,坚持努力,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袁隆平多次进行杂交试验失败,但他不退缩,坚持探索,最终成了“杂交水稻之父”;曹雪芹家庭败落,受尽挫折,但他不沉沦,十载著作,成就了《红楼梦》这部巨著;司马迁身受宫刑,受尽侮辱,但他不言败,夙兴夜寐创作,写就了《史记》这一巨作。恒心中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播种恒心,才会有所收获。

播种希望,精心呵护,才会收获成功;

播种坚强,精心照顾,才会收获喜悦;

播种恒心,精心培育,才会收获智慧;

播种……

篇12:让“阅读话题”为语文教学导航

“阅读话题”的设置异彩纷呈,有的侧重于情感性,有的侧重于目标性,有的侧重于层次性。我们认为,阅读话题的设置也要注意“度”的把握,让话题推动对话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 心中装着“向度”

有效的话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阅读话题的确定要为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着眼于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让教学目标成为阅读话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确定的方向,使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活跃的学习动机。

设置话题时,教师要将话题聚焦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在教学《水》这篇课文时,我设计的阅读话题是:“水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期盼与苦涩,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有水的快乐,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缺水的苦涩?”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循着“乐”与“苦”的矛盾线索,体会到“雨天淋浴”和“勺水冲凉”的快乐,体会到“挑水之苦”和“锁水之涩”,体会到村里人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中,用一个高度集中的阅读话题,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交流对话,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文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二、 眼睛盯着 “广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应该注重话题的“广度”。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方位对话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读出新意。

在教学《爱如茉莉》这课时,教师设置了一个开放的话题:“你读出了爱是什么?”课文中爱的细节就像茉莉的花瓣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文里。在教学过程中,以这个话题组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散落”处读出联系,体会那无处不在的爱:从爸爸一回到家和女儿对话中体会爸爸的急切,在文本的“空白”处展开对话;从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段文字中体会那无微不至的爱,在“无声”处读出“心声”……最后,学生还读出了一首关于爱的小诗:“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教学中,这个颇有“广度”的话题,凸显了学生和文本对话、学生和老师对话以及学生和文本中主人公对话,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超越文本,从而对“爱是什么”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

三、 鼻子嗅着“深度”

在设置阅读话题时要注意“深度”的把握,问题设置难度过高,学生无从回答;难度过低又不能引发思考,学生在交流对话时会原地踏步,“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设置话题时,教师要开掘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设置具有一定深度、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层感悟,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这样,学生才会与文本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对话也才会精彩纷呈。

干国祥老师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从课文走向互文,从中心走向话题:“《斑羚飞渡》这个虚构的故事反映的是‘人的故事,它实际上讲的是面临灾难时放弃谁的难题。面临灾难,人类中的哪一部分首先应该被遗弃?为什么这样做?谁规定必须这样做?这是一个亘古的难题。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选择的。”然后链接了现存于武当山的“寄死窑”、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舞台大火、《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电影片段等相关文本,先探讨了作为集体的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再探讨了在灭顶的灾难中作为个体的权力与尊严问题,最后归结到“敬畏生命”这一深度主题。课堂上干老师创设了一个“智慧之炉”,引导学生炼“丹”。要烧旺学生的思维之火,必须要在“智慧之炉”中逐渐增添干柴,干老师精心选择了一组材料,让这些“干柴”慢慢地“燃烧”,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四、 手里握着 “温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情感点”设计阅读话题,为学生营造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场”,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缩短学生与文本、人物的距离。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翠鸟》这篇时,确定了这样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教师创设情境,利用情感的渲染,形成阅读话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期待、渴望心理,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几个采访的子话题:⑴翠鸟朋友们,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⑵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⑶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⑷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家在哪里?⑸我打算把你们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孩子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轻松活泼,学得情趣盎然。

篇13:以播种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上一个冬天,我被“寄放”在西北胡同的小姨家,由小姨照看,父母繁忙、小姨上班,通常那条清寂的胡同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外闲逛,摇摇晃晃像一尾迷失方向的鱼。“冰糖葫芦嘞——冰糖葫芦——”浑厚的长音划破胡同的宁静,带着几许沧桑和几许执著。我循着声音走去,胡同深处是一团耀眼的红色,映得它后面的老人满面红光,给这寂寞已久的胡同平添一丝温暖。“姑娘,来根糖葫芦吧。甜的!”老人晃了晃身边的葫芦桩子,脸上是如此质朴的笑容。摇摆着的插满艳红色糖葫芦的桩子和老人深红色的棉袄在我眼前恍惚起来,成为这孤冷的胡同中传递温暖的太阳。

“我……没有钱。”我有些无力地翻了翻口袋,沮丧极了。天知道我多么想得到一根那样艳红可爱的冰糖葫芦啊!就像孤单的卖火柴的女孩,此刻是多么想拥有一根属于她自己的、能驱散寒冷和孤独的火柴,即使是小小的火焰,也足以赶走整个冬天的清冷。老人似乎看破了我的心思,笑着从桩上抽出一根冰糖葫芦,慈爱地拍了拍我的肩,“吃吧,小姑娘,不要钱的。”我抬起头,有些犹豫。“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给我这老头子唱首歌吧。”老人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怕孤单,身边总没个人陪着,怪难受的。你唱个歌儿,就算是逗我老头子乐乐吧。”我欢喜地点点头,接过了糖葫芦,轻轻哼唱:“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老人笑了,脸上沟壑纵横,却溢满幸福与快乐。我望着那一桩子大大小小的满满的糖葫芦和手中那一串艳红,我望着老人的笑容和忽然间不再清冷的西北胡同,觉得温暖了许多。

一整个冬天,那串艳红的糖葫芦像一团小小的火焰,照亮了许多,温暖了许多。直到今天,那团火焰也依然在我心中跳跃着,温暖了从今往后的每个冬季。

那时的老人,又怎会知道,他一串不起眼的糖葫芦,会给我这样多的温暖?

篇14:以播种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绿色是生命,是希望。因此,创造并爱护绿色环境,就显得多么重要。

如果说爱绿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文化,那么其前提,便是种。在法国巴黎有这样一个习俗:婴儿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树,上学时要栽一棵求知树,18岁时要栽一棵青春树,大学毕业要栽一棵成才树,结婚时要栽一棵同心树,一个人一生平均要栽六棵树。种是一切希望的源头,只要用心呵护,便一定会有绿树成荫之时,那一定是一片希望之海。

我们的校园又何尝没有过噪音与黄泥相映之时?是前辈们栽下了希望之苗,才有了今天莺歌燕舞的青葱校园。倘若让种树变成一种习惯,人人参与,代代传承,栽出点点新绿,片片生机,栽出不断扩大的生存空间,栽出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森林之海。那无所不能的森林,将染绿一个国家,染绿一个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3月12日同时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就十分重视林业的建设,并把每年清明节定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植树节就是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只有像孙先生一样,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才能爱护祖国山河。

当大雾喧嚣了城市每一个角落时,呼吸是锥心的痛;当空气里的污染物刺痛了双眼时,肆虐的是灼人的热浪;而当欢闹的春天变成沉寂,我们的希望该如何寻回

漫步于校园中,常看到有同学弯腰捡起花坛里、草坪里的杂物,行走时绕开绿化带,我们的这些日常行为便是一种爱绿的表现。如果人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十三亿人一起做,必定是一件使绿荫布满大地的喜事。

篇15:以播种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老师把我们从一个年幼无知的毛孩儿培育成一个有知识的少年,老师每天熬夜伏案给我们批改那一摞摞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在字里行间埋下浓浓的爱。当本人还躲在暖暖的被窝里的时候,他们却早早起床,为新的一天的神圣工作做准备。想着这样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却没注意到自己的眼角多了几道时光刻下的深深的皱纹,两鬓多了几根显眼的“银丝”。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正在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

老师是无私奉献的,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是老师,但是他们并没有终止学习。他们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希望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更丰富的文化精华。老师像蜡烛一样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永远那么坚强。每天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好像不觉得累似的,可谁知道老师因讲课而声音沙哑、喉咙疼痛呢?有时,老师生病了,却强忍着病痛的折磨给我们上课。脸上依然挂着慈祥的笑容,让你觉察不出什么,然而谁都不知道老师站在忍受病痛,努力支撑着身子给我们上课。老师像一棵大树,用高大的身躯保护着小树,不让它们受到暴风雨的侵害。汶川大地震时,许多老师为了救学生而永远被埋在废墟下,他们用英雄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使学生有了逃生的机会,而他们却永远离去了。

老师如慈母,的那个我们生病了,父母又不在身边时,老师便像慈母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给我们端汤喂药、嘘寒问暖,还给我们补习落下的功课。

我们遇到烦恼时,老师就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主动和我们交流,和我们一起面对困难和烦恼。我们做错了事,老师会批评我们。但批评过后总是一番语重心长、入人心坎的话语。让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检讨。这时老师会欣慰地笑着说:“知道就改就是好孩子。”

篇16: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篇17:以坚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怀着紧张与不安,我在起跑线前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哨声吹响。

在一千米的一模现场,虽然经过近三年的训练,我的成绩从最初的四分半,一点一点挤进了满分行列,但我还是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内心既充满了对结果的期待,也有对体能的消耗而惴惴不安。

“哔……”一声清脆的哨声仿佛穿透了南天门,直达九天兜率宫。同学们好似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地跑开去。深秋的天空格外晴朗,还有微风裹挟着丝丝寒意拂过面庞,举目望去,长跑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红色的跑道上跃浪翻波,第一圈就这样惬意地跑完了。

好景不长。就在第二圈近半的时候,体力、耐力开始发出预警,深秋的那轮暖阳不知怎地就变成了辣日,颇有使“野田禾道半枯焦”之势,豆大的汗珠滴在跑道上,像滋养出了毒刺般扎脚。想想还未开始的第三圈,心理防线随时都要瓦解。再看那巨龙般的队伍,已经分成两队,一队仍旧迈着大长腿向前,另一队则招架不

住,三三两两的零落在跑道上。我亦是疲惫不堪,双腿像在泥泞的土地里跋涉,每抬一步都那么艰难,有个不光彩的念头在脑子里闪现--放弃!

好不容易撑到第三圈,我已慢到了落后的队伍中,真的要放弃吗?此时,耳旁传来一句:兄弟,对得起自己吗?!好一句“对得起自己吗!”我的思绪飞到了天还未亮的清晨,看见那个在拂晓中奔跑的自己;飞到了日落西山的傍晚,看见那个在余晖中奔跑的自己。如若放弃,却不似个脓包?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打了个激灵,脚上顿时也有了力量,尽管呼吸急促、两眼发昏,整个人都处于要虚脱的状态,但我在坚持!就像那凤凰涅槃,拼尽全力冲向终点!

“3分38秒”!听到老师喊出我的成绩,那一刻,心中百般滋味都化成了开心,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的自己,为在奔跑中坚持的自己而自豪。

上一篇:网编职业规划成长体验下一篇:博字班级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