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2024-04-11

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精选8篇)

篇1: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前所面临的紧要任务。只有变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因为后进生既是客观存在,又不能忽视的教育现象。尤其是职高的学生,相对于普高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懒散,学习动力不足,态度消极,不求上进。同是职高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不很明显,有的比较突出。我从普教调入职教已有五、六个年头,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应该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种类及其特点: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后进生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日常表现,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品质恶劣型: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养成了强横霸道、好逸恶劳等恶习,在校内常常滋事生非、欺凌他人,且不服从老师管教。尽管此类学生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却是最难转化、在学生当中负作用最大的一个群体。

2、纪律松散型:这是后进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均比一般同学略强,但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较为薄弱,因而往往还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成为令老师们头痛的“双差生”。但是,上述这些并不代表他们的品质恶劣,事实上,这类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和一般同学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3、学习后进型:凡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均可以归入这种类型。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又可以把这类学生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学习上的困难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或是父母不和,家庭不够稳固,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

(2)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很小,他们所表现出的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较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一般较好,意志力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要占到后进生的半数以上,其能力水平一般属于中等或略微偏上,但学习动力因素不足,学习习惯、意志力均不如能力不足型的学生。

(4)整体困难型:此类学生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最小,其特点主要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较弱,缺乏自信,求知欲、意志力不强,自我期望值低。

4、全面后进型:第一类后进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转化,往往会转化成全面后进生,甚至会滑入犯罪的深渊,报憾终身。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如果策略运用得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应是互相的,师生间也是如此。教师认真备课、积极辅导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普通学生相比,后进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尊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或是课下辅导的过程中,应适当的对后进生多一些关注;在各种活动中,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给予热情的鼓励。这些做法,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有助于推动转化工作的进行。

二、针对个性、对症下药

心理学家们在传统上把人按气质分为如下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行为特征有所不同,其特点如下表:

四种气质类型特点对比:

一、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二、多血质: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三、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四、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应采取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说理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最好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应采用“刚柔相济”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对其组织纪律性提出严格要求,在他们自满时,提出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通过活动,在激发其多方面兴趣的同时,努力培养其中心兴趣。此外还需注意,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耐心的帮助。

(3)对于粘液质的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激发其积极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以正面鼓励为主。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与他人交往,并适当多给予他们一些称赞、嘉奖,鼓励他们树立起前进的勇气。

三、扬抑结合、留有余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后进生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闪光点,只不过这些闪光点往往被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良习气所掩盖。客观、公正地审视后进生,发现埋藏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指明其缺点的同时,鼓励他们发挥优点、改正陋习,是搞好转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些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方法不当,常常在不自觉中扼杀了后进生上进的积极性,造成了他们破罐子破摔的结果。和一般学生相比,这类学生身上的缺点较多,犯错误的机率更大,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应当以合适的方式指出,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但切忌急躁,决不能因此抹杀学生的优点,将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更不能揭陈年老帐,不留余地地对学生进行训诫、讽刺、挖苦、谩骂,因为有些后进生对老师的评价比较敏感,这样做极易激发其逆反心理,使以后的转化工作难以进行。

四、师生合力、注重技巧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思想上的差距也比较大,因而沟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另辟蹊径,以班级内的一些同学作媒介,通过班干部或与后进生交往较多的同学,将教师的想法间接地传达给后进生,并请他们协助开展转化工作,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些后进生,虽然纪律性差,成绩一般,但有文体特长,且乐于助人,在同学们当中有一定威信。老师如果肯定他们的能力,并结合他们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此时,老师再适时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并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引导其积极改正错误,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艰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创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

篇2: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俗称“后进生”,有的下学习差、有的纪律差、有的兼而有之。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一时造成但我认为教师机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市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后进生转化的最好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教育后进生有了一些见解。

一、了解情况、改善师生关系

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他们,才能教育好他们。首先,有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特长、对人与事的态度等。其次,要了解学校和家庭对后进生的教育情况。教学活动是教师思维、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学习热忱。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对后进生多接触,常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记产生厌学的原因。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关心爱护他们,不讽刺挖苦他们,不恶语中伤。主动为他们查漏补缺,提高他们的记住知识水平,练习十多巡视,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的内存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后进生学习兴趣不想优秀生那样浓厚,他们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苦差事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要创设生动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进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算不上负担。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才参与学习的全国程,减少对学习内容的痛苦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

每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他们的闪光点是最佳的切入点,《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可服学生身上的缺点。(班主任)我们能否从后进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是做好他们工作的关键所在。发现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以便加温加油,让他燃起来,使他成为向好方向发展的转折点。有人说:“赞扬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他显著的劣迹更高明。”实乃至理名言。

四、加强学法指导,树立信心

对后进生不仅要授予知识,更要授予学习方法,这样学习兴趣才能持久的激发培养起来,从而成为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树立赶上先进的信心。老师对他们要抱有信心,用自己的信心去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感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老师的信心和学生的自信心这个基础上的。

篇3:浅谈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转化后进生

一、以新的理念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转化后进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后进生发挥重大作用。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着重分析后进生产生的根源,用新的理念看待后进生。

1. 后进生也可以充当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

处在相同的教室、相同的教师和教育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也是有优劣之分的。后进与先进始终是一对矛盾,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要想使后进生也发挥其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就需要将不同成绩的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对其多加鼓励和表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为了得到教师的鼓励和称赞,相信后进生也能够加倍地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的。

2. 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结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能和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后进生的一些表现行为说明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等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转化后进生需要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激发后进生的潜力和发展能力。

二、用创新教育理念转化后进生

1.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学会相互尊重。面对后进生问题,教师应该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和职业道德,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每一位学生,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转化后进生,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规,通过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而稳定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时认真对待每一位后进生的一言一行,多多鼓励学生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与学生亦师亦友,走进学生的内心。

传统授业模式只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单向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前人的知识,进而形成稳定的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但是这种模式实际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主体发展情况对其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学生不会主动地与教师交谈,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主动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心理障碍,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创作性的思维模式。

3. 及时地总结后进生转化的阶段性成果,引导后进生努力和进步。

由于后进生长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负担,缺乏自信心,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比如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后进生的一些变化,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生在转化阶段的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在随后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再接再厉,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充分地肯定了后进生取得的进步的同时,针对其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及时地进行提醒和引导,感受到自身的变化,更加自觉的去改正。

4. 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之间相互的探讨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途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个体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后进生与优秀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组织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通过不同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影响,推动后进生主动地前进和进步。

篇4:用教育创新理念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教育理论创新 后进生转化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腾飞,各行各业都已进入了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高速经营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更是所有产业、事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核心。对我国教育事业而言,后进生问题一直都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实现对其的全面转化,是社会不断进步给予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教育主题下的“后进生资源”

“后进生”是一则相对概念,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有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自然也就有令教师束手无策、各方面都不够突出、始终在考试或者班级活动中“拖后腿”的存在。那么后者相对于前者,自然就属于“后进”范畴。“后进生”的出现时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有的学生是基础和心态所致,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是其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还有一类学生因为本身基础不够优秀,无法通过成绩吸引教师的目光、获取其他同学的赞美,故而总会在课堂上或其余时间,以各种“错误”行为来吸引教师的注意,成为蓄意破坏群体和谐的“害群之马”。对于教师而言,“后进生”的存在无形之中会为整个班集体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教师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稳步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

(一)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差距源自不同,世界上既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在同样的班级、面对同样的教师,深处同样的教学环境,即便会产生学习上的差距,也是非常正常的结果。但对于教师而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除却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外,是否还具有其它的客观因素导致这种差异性的产生,甚至是差距的逐渐扩大,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后进生”是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财富和宝贵资源,教师可以从“后进生”的身上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过程进行重要的审视和研究。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上存在的差距,后进生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明现有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存在问题与弊端,导致“全面”发展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解决后进生问题、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亦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实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否定,是对“后进生”教育公平性和教育权利的一种间接性批判,因此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一种全面的、全局化的视角,认真看待出在教学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无论其成绩优劣、无论其态度是否端正,都应该对其展开全面的有关提升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育形式,“后进生”永远拥有接受知识、被教育的权利。

二、如何用教育创新理念转化后进生

(一)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一种能够促使教师审视教学过程的特殊存在。无论“后进生”因何生成,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将其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待这个群体。而要想全面实现这一点,就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在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全新的、平等稳定的师生关系,以“尊重”为原则,以“进步”为导向,将关怀与关注送给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为教师所理解、所关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愿意去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去为了教师的关怀与尊重,不断提升自己,实现发展。

(二)走进后进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所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当今社会教师存在的三个重要作用,即传输知识、教育技能和解决问题。但是就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授课方法来看,教师的这种“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单方面的,其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对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了若指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如何、对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接收,所能获取的反馈都是有限的。很显然能够给予教师一定反馈的和不能给予反馈的,就是普通学生和后进生之间的一个重要差距表现。那么鉴于此,教师就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明白学生真正的需要,才能让课堂更有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对话,从中获取有关学生学习心得和体会方面的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上的困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认知和心理上的障碍,帮助此刻陷入学困、却又不知该如何改变现状的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三)强调小组结合,提倡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并非每一次都有教师在现场帮助其解决困难、走出困境,所以教师要培养和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改变局面。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理解和学习能力,还能让“后进生”纳入到这个班集体的“大家庭”中,促使其感受到为人所重视的关怀感,提升其在集体重的团结协作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平日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小组划分,将后进生穿插到不同的小组当中,这些学生在进行共同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传输和分享能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而后进生也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为人所重视,也愿意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三、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公平的理念贯穿始终。要尊重在班集体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创新教育理念,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后进生身上也具备的无限潜力和优点,不断促使其走上自我转化的道路、实现自我调整与进步。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转化不能一蹴而就,甚至此过程中还将面临着“反复”现象,这需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不断加强对其的指导和严格要求,确保转化工作的顺利与持久。

参考文献:

[1]刘颖.后进生转化“三步曲”[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2):27.

[2]贾延军,孙艳霞,王国芹.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2010(S1):142.

篇5: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数十年的工作中,我慢慢的有一种感悟:后进生的转化,更需要教育的艺术,需要我们用赏识的甘泉浇灌他们心灵的花朵。

我班有个学生叫杨进。初一以来,上课站无站样,坐无坐样,上课不认真听讲,很爱上课讲话,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他情绪低落,无上进心……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这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而且有几次他还顶撞同学和老师,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我不能放弃!我教书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经过一阵观察,我发现他当组长很能干,在班上重点表扬了他,让他找回了自信,增强了他的集体主义感!从那以后,我改变了以往批评的方式,关心他,帮助他,跟他讲道理,并且告诉他要有信心,只要努力学习,他的成绩会有进步,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进步了好多。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同时我安排一位优秀的同学与他同桌,帮助他学习。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课堂上以及自习课上,他能自觉遵守纪律,而且注意很集中,一心用在学习上。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测试中,他的成绩平均达100分。而且,他还不满足现在的成绩,在努力追赶,在期末考试中,他有进步了50名。

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老师和他自己的不断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种坏的毛病也改掉了不少,虽然偶尔他还会违反纪律,但我坚信,随着他的良性循环,一切都会好起来。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钟家卫这样的后进生我主动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适当表扬他,激励他,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篇6: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一凡,我刚接这个班时,他在课堂上有时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而且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告状就是学生向我告状。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父母离异,只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父亲忙于开店做生意,对其照顾不周,这对其影响比较大,再加上他本身学习基础不扎时,学习兴趣不浓,与同学关系相处不融洽,致使学习成绩较差。我决定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我首先从关心爱护入手。针对以上情况,我没有责备他,也没有鄙视他,而是给了他更多的“偏爱”,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同时,我让班干部和其他学生尊重他,关心他,给他补习功课,和他一起进行娱乐活动,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是加倍的关心他、爱护他。

我认为转化后进生更要有耐心。我知道一个学生思想水平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谈话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一直反复的教育。对待张一凡,我反复抓,努力找机会去关心他。这样的学生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于是我找到了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建议爸爸多抽时间陪陪他,与他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他的爸爸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很支持我的观点,每天孩子放学后就会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学习,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虽然进步比较小,但是仍然让我很开心。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张一凡得了数学90分、语文79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在全班同学面前郑重地给他颁发了进步奖奖状,他捧着奖状笑得特别开心。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末测试中,他取得了数学94分、语文85分的好成绩。

篇7: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后进生转化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耐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第一、把特别的爱给后进生。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心理。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要肯定和接纳、尊重和信任学生,永远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好学生,把更多的爱倾注给他们。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激活、发掘后进生潜能中积极上进的力量。

第二、多表扬鼓励后进生。后进生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在一次次的批评和苛责声中,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暴躁的性格,有可能让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之中。教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后进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多了解其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善于激励他们从“自甘落后”的灰色心理走出来。课堂上要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鼓励后进生回答,并及时加以表扬;在课堂上练习时,要多辅导后进生;课后作业可以给后进生适当减小难度,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以表扬为主,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第三、尊重理解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傲慢之上的,是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的。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要摘下“有色眼镜”,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他们。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他们被激发的是兴趣和责任感,是成长的愿望和自信心,是舒展的个性和创造的天性。

第四、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进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学习。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多了解其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多指导,多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助其战胜困难。

篇8: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一、教师要有效鼓励后进生, 提升学生自信心, 消除恐惧感, 增强其自信

“爱学生是对于学生最根本的教育“, 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全部秘诀。对于后进生来说, 他们自己内心有着一种惭愧和不自信, 而教师首要的目的就是去掉这些不自信,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 从耳边放下负担, 积极努力进取。

( 一) 教师的爱是催化剂, 教师的鼓励是助推器———后进生需要鼓励和自信

后进生需要更多的理解关心和鼓励, 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爱能够增强学生更强的学习主动性, 更加活跃开阔的思维, 放下自己的恐惧心理。后进生在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势之下, 学生对于自己在学习之中无法达到的要求和错误的出现, 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 这种心理不断弥漫到学习的各个阶段, 从而造成整体的学习心理畏惧,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造成后进生的结果,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引导, 消除学生学习畏惧心理, 提高学习信心。

例如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发现他们的优点,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需要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而推动他们自身不断去学习和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推力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学习需要的时候, 他们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激动的内心状态, 就会充满兴趣的去学习, 而教师要善于营造这种课堂氛围。

在学习过程之中, 积极和肯定的结果反馈, 会收到积极和肯定的心理暗示,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学习之中不可能总是肯定的反馈, 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波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波动转化成积极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 二) 教师多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细心、耐心、恒心“, 打持久战

后进生说明学生已经有了进步, 他们自己更需要内心的强大和外边的支持。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转化过程中, 更需要注重“细心、耐心和恒心”, 并且教师要做到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更需要长期的努力。

“细心、耐心和恒心”是教师需要做到的, 并且要贯穿到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当中去, 要通过时间去进行慢慢的转化, 不断的纠正其缺点, 提升后进生素养。

例如在学习中, 我们不可单单重视学生的成绩, 更要通过多方面的观察, 去思考和发现学生其他的优点, 像艺术才能和体育才能等。

二、教师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从自我内心关注学习, 有效提升

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 一个有着良好学习动机的学生, 在学习上会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 其成绩也往往名列前茅, 超出一般,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学习的好坏重在自我的感悟和领会, 而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 他的学习态度和领会程度都具有一种不可比拟的力量, 教师要在学习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利用和发挥。

( 一) 给予后进生适当压力, 给予后进生适当鼓励, 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 对学生适当给予外在和内在的一种引导, 通过一定的推力、压力和拉力的实施, 提升起学生积极的兴趣, 不断的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 从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旺盛, 这不仅仅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 更关键的在于依靠教师的观察和引导, 这就是互相配合, 这就是教学相长, 由此我们认定,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不断在教学中去探索和总结。

例如在课堂之中推行多媒体教学, 是学生产生兴趣, 获得推力的好方法, 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做成课件, 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视频形式播放出来, 这样让学生在视听当中学习, 调动起学生身体的各种器官,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引发学生学习的推力。

( 二) 多角度激发兴趣, 夯实基础, 有效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引发后进生进步

课程的其基本特点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结合, 而且其实践性远远大于理论性, 在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这个前提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模拟活动, 提升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 教师也可以推进课堂的小组合作, 通过搭建小组平台, 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自由交流与学习的空间, 将“传授知识——— 提高能力———培养情意”三个关键目标进行有效的渗透, 打牢基本功, 让学生产生自我思考的动力, 激发起他们自身积极学习的态度, 引起自我的感悟、思考和共鸣。

三、家校合作共努力, 有效反馈共交流, 提升水平共发展

后进生的转化, 不仅仅指的是学习方面的转化, 更是指的是后进生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努力, 提升其水平, 指的就是学生全面的素养提升和心理发展。

( 一) 教师与家庭相互配合, 教给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提升, 提升品德素养

教师要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在家中配合去继续纠正自己孩子的缺点, 家长也要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 通过电话或者书信的方式将孩子的表现进行二次反馈, 通过家校相互之间的配合, 能够相互提升学生的水平, 改进缺点, 提升品德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 就是父母和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等, 正确的引导学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和家长的爱就是要给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古人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 更离不开学校教育。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 其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对中学生心里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家庭教育现状、促进中学生心里健康发展两大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从父母的素养、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等几个具体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二) 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 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个性, 因势利导

有人说: “父母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 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中学生在性格方面处于人生的叛逆期, 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完善的事情, 这时期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这时期的学生不服管教心里日渐明显, 很多家长也都因为教育方法不好掌握, 教育起来比较棘手而时常对学生或听之任之, 或粗鲁打骂,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因此研究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让家长、学生及有关社会成员有效地认识和研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让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从研究成果中找到比较理想的途径和方案, 提供相应的有说服力数据以引导和帮助志同道合的同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为此后类似于家庭教育所触发的相关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奠定比较理想的基础。

综上所述, 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 做到公正公平平等, 用关心爱护的态度, 去思考和发现问题, 同时教师要有效创新思维角度, 与家庭相互配合, 做到对于后进生的联合转化, 体现家校合作的力量。

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之下, 教师体不仅仅是讲课者, 更是学生生命思想的导师, 除了关注成绩的转化外, 要提升精神文化水平, 更要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将学习文化精神培养统一在一起, 使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 不仅仅是在学校之中, 更在学校之外, 成为一种意识和习惯, 教师要注重后进生的培养, 做到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 做到一视同仁, 让自己的学生得到更加优化和提升。

摘要: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 是由于以前学习或者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 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习态度能力及品德, 存在欠缺的问题, 作为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 要本着尊重学生和爱护关心的目的, 禁止歧视和听之任之, 通过“有效沟通交流的方式, 达到潜移默化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已维护教育的公正和公平, 体现教育的创新思路分析,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 来创新教育教学思路, 针对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关键词:后进生,沟通交流,尊重,公正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冰.细节成就学生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2]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6.

[3]齐欣, 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5.

[4]赵健伟.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下一篇:砼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