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2024-04-21

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共12篇)

篇1: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本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政治教材《思想政治》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节的内容,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必学内容。

一、课前准备

1、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时包括三个要点:一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必要性;二是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三是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从思维方式看,经过初中三年的训练,他们已经逐渐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从知识基础看,他们在初二法律常识中对本课时的知识已有所了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生活中的复查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觉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

(4)学法目标:指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2)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

之所以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并不真正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知道怎么样维护。

教学难点:

篇2: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操作平台

5、教学方法:

依据当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案例+讨论”——“探究+自主”——“课内+课外”

6、学生课前活动:预习课时学习内容;社会调查。

二、教学策略

1、课堂导入:

案例导入(阜阳图文课件)

2、突破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如下策略:(多媒体课件材料)

材料1:一个别木匠伐了大量木材,生产了许多的六条腿桌子,一边生产一边说:“我生产什么你就买什么“,买者认为桌子的腿太多。木匠对反映意见的消费者不置以否。结果导致桌子卖不出去。木匠很后悔,号陶大哭说“我不该不听顾客的意见呀!”

材料2:另一个木匠按顾客的要求,生产了各种类型的桌子,忙得不亦乐呼,生意兴隆。

问题探究: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该不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什么?

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探究,得出结论:之所以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由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

3、突出重点:

(1) 重点之一: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策略:(课件显示)

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例?

问题探究:这些事例中的消费者哪些权利受到了损害?

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自由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

安全权 求尝权

自主选择权 人格尊严权

知情权 其他权

公平交易

(2) 重点之二: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策略:现场模拟维权活动——学生拨打12315消费者维权电话

目的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中拨打12315维权电话,咨询了解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4、课堂小结

策略: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由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实战演练:(课件显示漫画)

“我帮农民伯伯出主意!”

6、课堂练习和“议一议”(课件显示)

7、自由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8、课外练习(课件显示)

三、课堂教学时间安排:

新课导入→学习讨论→课堂小结→实战演练+课堂练习

3分 25分 2分 10分

→交流学习心得→布置课外练习

篇3: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1 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

1.1 缺失全国性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的法律保护,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以传统的交易形式为其调整对象的。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虽然它对于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但该法对于规范电子签名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果单凭这一部法律来规范网络购物是远远不够的。

1.2 立法级别较低,实用性不强

在地方性法规中出现了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如,2000年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北京市关于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2005年颁布的《关于对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进行规范的通告》。商务部在2006年出台的《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08年商务部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从上述这些地方性法规和部委规章来看,我国各地方立法机关或政府部门显然己经意识到了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立法的级别较低,而且内容简单、不全面,从体系上来说不系统、比较散乱,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应用性不强。

1.3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网络购物需要

我国现有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在处理网络侵权问题时程序性规定简单化,忽略了消费者、经营者和网络服务商三者之间的沟通环节,造成了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缺失。比如,传统广告法是严格禁止隐性广告的,但网络购物允许其通过BBS站点发布。再如,对于电子合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就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电子形式有效性,从而出现了电子合同欺诈等等问题。

2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呈现出的新问题

2.1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消费者依法享有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又在第19条将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作为经营者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信息不对称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被有策略地利用起来,如在商品交易中,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另一方消费者的“无知”来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谋求自己的利益。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生产销售次品或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拥有这种商品的真实信息,而消费者难以了解这类商品的真实信息。事实上,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重要诱导因素。

2.2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网络购物中侵害个人信息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合法、不适当地收集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个人信息或转让个人信息以牟利,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第二,利用网络技术偷窥他人信息,或将合法收集到的信息非法泄露给其他人,这同样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第三,单个主体拥有独立自主生活的权利,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如有些经营者在用户的电子信箱中不断地投入垃圾邮件或产品宣传广告,使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删除这些邮件,这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个人生活的安宁,侵扰了个人生活安宁权。

2.3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退换货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退换货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非常典型的就有数字化商品的退换货问题,如,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可以浏览商品的内容、使用版本的机会,复制保存商品的可能性很大,导致经营者无法确定消费者是否保留了商品的复制品,出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要求退换货,显然对于经营者是不公平的。

另外,在网络购物中牵涉到消费者退换货相关权益的问题还很多,如,网络购物商品信息不够充分,导致消费者收到货物后才发现商品存在没有提示过的新特点,或者商品与其宣传的信息完全不相符,是否适用欺诈、假冒伪劣等双倍返还价款的处罚?商品的特征由于无法通过网络识别,当消费者使用后才发现,交易双方在没有法律法规和无退换货的规定,那么消费者能否提出退换货的要求,是否存在着经营者违约等等问题。

3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

3.1 建立在线披露制度,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消费者知情权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简单地进行了规定,不能满足网络购物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制度。

关于在线披露的信息内容,法律规定中应明确地、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出经营者必须明示的信息:一是经营者真实的信息,如经营者的经营地址、名称、联系方式、营业范围、行政许可证明以及注册号码等。二是商品的服务信息,如商品或者服务的主要价格、特点、价格的有效期、送货或者交付费用等等。三是双方交易条件的信息,如披露支付和履行的安排、消费者解除合同的权力、要约的有效期,以及售后服务、投诉地点、行使解除合同的程序、条件等。

3.2 加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目前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的法律制度也相当缺乏。因此,对于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的保护要从我国法律层面来解决,形成专门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隐私权收到宪法的保护。其次,应确立基本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特别要制定在网络购物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依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2)最低限度原则。经营者对于消费者信息的收集应基于合法的目的,最低限度地使用消费者和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3)开放原则,任何消费者都有权了解个人数据受处理的情况,以及数据控制者的身份和其所属机构。(4)个人自由查阅原则。消费者有掌握关于其个人数据情况的权利,有权要求将这些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发送给其本人。(5)向消费者告知及说明原则。经营者应就其使用和收集的目的向消费者进行说明和告知,并且是在使用和收集之前,对于使用和收集之后应告知消费者相关情况。(6)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消费者有权要求保持其个人数据充分、正确、完整和随时更新,保证其个人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随意破坏、侵入及修改。(7)承担责任原则,数据保存者应遵循这些原则,否则应承担责任。

3.3 确立公正合理的退换货制度

在引入无因退货制度时,我们应当合理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对无因退货的条件、范围、退货产生的费用加以必要的限制。

(1)无因退货的条件。应当规定消费者在收到的货物后一定期间内,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无条件退货。

(2)无因退货的适用范围。在网络购物中,对于数字化商品交付的复制十分容易,如果对于数字化商品一律允许退货,则对经营者显失公平。因此,我们建议应区别对待,即除非存在着数字化商品本身含有病毒、严重错误以及信息不完全,除合同另有约定的,消费者一般不得要求退货。

(3)无因退货产生的费用承担。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清楚地划定经营者承担退换货费用的范围,如,配送费用已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经营者承担配送没有额外收费以及双方没有特殊约定,经营者应该承担相应的退换货费用。如果商品由第三方配送,经营者是否应该承担退换货费用就要看经营者是否违约,商品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如何属于消费者无因退换货,其费用应有消费者承担,否则对于经营者有失公平。

3.4 规制网络虚假广告

一般而言,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取商品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网络广告,获取商品信息。网络购物的发展及巨大的商机,使越来越多的商家注意到在网上推销商品的重要性,投入到网络广告中的费用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虚假广告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网络购物市场经营秩序,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对商品应有的知情权。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广告的制作、发布进行规范:

(1)加强对网络广告监管。一直以来,对传统广告的监管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网络广告的监管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主要是网站数量巨大,各种网络广告铺天盖地,在技术手段有限、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网络广告实施有效监管。在此,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广告监管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目前有的省级工商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全省境内的广播、电视广告实施24小时不间断、无缝隙监控,发现违法广告可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查处。

(2)增强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鉴别能力。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权威机构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如何辨别网络虚假广告,如何避免一些网络广告陷阱。

参考文献

[1]沈颖,王川.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探析[J].中国商贸,2010,(2).

[2]武林.论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金卡工程,2010,(6).

[3]赵宁,文龙祥.论网络购物领域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篇4: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消费者;经营者;权益保护

作为弱势群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人们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手段,同时应该注意到,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之间在交易中的地位并不平等,作为资金实力雄厚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会依仗自己的经济优势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此时,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很难为自己维权。因此,完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尤为必要。

一、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其缺陷

(一)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现状

为了应对消费中出现的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国家和社会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国家层面,主要表现为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对消费者的社会保护,主要是消费者协会。现阶段,消协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在组织消费者维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面发挥在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社会性的组织,消协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防范意识,从而防范经营者侵权,侵权之后懂得如何维权。但同时,我国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仍有诸多不足,需要我国相关立法予以完善。

(二)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缺陷

1.消费者权利保护范围有限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列举,在该法中,将消费者的权利概括为九项,但现实中,消费者的权利不止九项,这就导致了有些权利被侵害,而无法可依的局面。显然,相关规制的欠缺无疑会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因此,拓展消费者权利保护范围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消费者维权成效甚微

现阶段关于消费者的维权手段规定了很多,比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等,但是这些手段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大多维权都以无果而终,尤其在协商、调解中尤为明显。在诸多协商、调节案例中,诸多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其应得的赔偿,即使得到赔偿,其实际赔偿与其应得之赔偿往往相差甚远,达不到消费者维权的目的。即使在诉讼胜诉后,经营者为自己开脱不予赔偿的案件也较为常见。因此,增加维权成效无疑是摆在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上的难题。

3.维权成本高

在现阶段,消费者在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诉讼需要成本,会给消费者造成负担,同时由于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规定举证责任,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消费者对于需要专业知识较强的问题进行举证很难,收取證据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等成本。并且,即使在胜诉后,经营者推脱,不履行该负的责任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无疑增加了司法机关的执行成本,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更为不利。

二、完善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建议

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途径有很多,法律保护是最主要的方式。法律由于是国家制定并且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因而具有权威性,对于消费者的保护也是最有利的手段。法律保护主要是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教育等角度来探讨法律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所起的作用。

(一)加强立法

这就要求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对法律空白进行立法补充,对法律漏洞进行立法完善。我国现在已经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的并不全面,例如对于消费者权利的表述,运用的是列举式的表达,虽然清晰明了,但是概括性不够,有很多权利并没有概括进去,就会使消费纠纷产生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供选择。

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者保护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扩展消费者的权力范围,将更多的权利纳入到消法的保护之内;增加维权保护措施,是维权措施能够达到维权的目的;降低维权成本,用法律规定明确维权成本的数目和承担方式,使得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降低,提高维权的积极性。

(二)严格执法

良好的法律必须能够得到实行,在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之后,就要作为明确合理,这是行政机关进行执法的前提。职权划分明确合理,指的是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归属明确合理。行政机关进行执法活动要有法律依据,即法律法规的授权,这是其执法的合法性基础。行政执法权在行政机关之间的划分,明确了各个机关的职能,从而避免了执法的重合或者无人执法的局面出现。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模式中,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的职权划分,能够使相应的行为归相对应的机关管辖,避免了重复管辖和无人管辖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公正司法

这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进入诉讼阶段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做为法律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公正的司法行为对消费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消费者主动选择诉讼,或者在协商、调解无果后选择诉讼的,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之后,根据侵权造成的损失,已有的证据和案件的事实做出裁判,对于经营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惩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司法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成本的控制。处于弱势一方的消费者提起诉讼的目的是减小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但是诉讼本身需要成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是消费者的负担。因此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的时候,应该注意成本的控制,如适用简易程序,缩短办案时间等方法。

(四)进行法律教育

对于经营者,进行守法教育,使其了解违法侵害消费者利益应受的处罚,了解违法的危害,合法经营,在交易中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交易公平,这就在根本上杜绝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性。对于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是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对于虚假宣传不贪图便宜,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举报,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从而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慧.论产品缺陷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安徽大学学报,2009.

[2]王德山,吕艳华.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完善,中国市场,2009.

[3]杨辉.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审视及启示.标准科学,2010.

篇5: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评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实践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理念。本课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以课标为指导,本课的教学内容为3个部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意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教师把握两点:宏观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微观上,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是该课德育的落脚点之一。

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维权途径是重点

(对策: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难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意义是难点

(对策:通过案例将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化解难点。)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标:总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目标是“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学情:a(生活实际)在媒体、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体的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进行过简单思考。

b(认知实际)初中对这个知识有所学习,但只停留在知识记忆的层面,高中学生具备一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处理信息、探索研究的.能力,不但要掌握知识是什么,而且还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思维上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时,有一定难度,需教师恰当引导。

c(发展需求)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渴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依据课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懂得维护合法权益不仅对消费者本人有益,也有利于市场经济 规范、有序的运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性。

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问题法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

对案例的深度挖掘和老师精当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合作探究是本课的突出特点。整节课仅用一个小品和三个案例。其中,小品作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三个案例在课堂中被多次使用、层层挖掘。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三个部分的学习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于合作中获知,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探究中解决问题,螺旋式地实现能力和觉悟的提高。

(一)小品引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导入】小品《太厚大酒楼》以一家三口 “五一”旅游过程中的酒楼吃饭经历为题材,以幽默、夸张的方式,将价格过高、强买强卖等现象浓缩在一起,体现了消费者的多个权利受到侵害。(整个小品幽默中充满着智慧,例如:存在歧义的菜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对联改写不仅前后对应,而且点出主题)

【设计意图】小品在一上课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并且为引出课题,埋下了伏笔。

【问题1】小品中“太厚大酒楼”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

【教师】总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获得消费知识权、监督权等。

(二)案例的首次呈现——完成教学内容1

材料 1 变相收取开瓶费(酒店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主动为顾客开启瓶盖,并收取高昂开瓶费。)

【问题2】 “变相收取开瓶费”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材料 2 中国进入汽车召回时代

【问题3】“汽车召回”体现了对消费者哪些权利的尊重?

材料 3 宜家小票中文化 (图片,视频)

(出示英文小品请同学辨认,播放视频:消费者对英文小票所持的态度,宜家总裁的承诺)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材料,主要有两个原因。

【设计意图】

1、三则材料都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理念。

2、三则材料各有特点:材料1体现多个权利受侵害,有代表性;材料2是商家尊重消费者权利的正面体现;材料3宜家承诺小票中文化,体现消费者的维权行为能促进经营者的不断完善。且材料2、3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3、针对三个材料提出的问题十分具体,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案例的第二次利用——完成教学内容2

【讨论题1】如果你是汽车厂家的负责人你会实行“汽车召回”吗?为什么?(或:如果你是宜家总裁会尽快实现小票中文化吗?为什么?)

(要求:小组四个同学讨论,教师将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发言,该同学的发言代表本组水平,回答要有理有据,尽量用学科术语。)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教学难点,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定难度,因此转变为以上具体问题,这样使难点化解,老师再适当点拨提升即可。

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从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得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能使经济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四)案例的第三次挖掘——完成教学内容3

【讨论题2】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同时,你希望国家和政府怎么办?

(要求: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每组从国家和消费者的角度各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并给出理由,评价要求同前。)

【设计意图】

1、该问题在解决时涉及法律、相关的组织机构等内容,正是学习重点。

2、每组只能给一种方法,学生会产生激烈的争论,从而掀起本课的高潮。在争论中,思想互相碰撞,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深化对解决途径的理解和探讨。

【讨论预期】

情况1:学生认为算了,认倒霉,忍气吞声。

(分析)这种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想法,是德育的契机,要抓住。

(应对)反问:汽车召回开始时间:美国1966年,日本1969年,韩国1992年……而中国2004年。原因何在?从1998宜家入住中国市场,到2006年,承诺一纸中文小票竟然花费了8年时间。原因又何在?

【设计意图】现实的数据胜过教师的说教,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激发学生增强的维权意识,提高觉悟。

情况2:学生列举出多种维权途径

(1)(国家)法律保证、组织机构:

(2)(个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的解决途径:

六、教学评价的把握

重视以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评价方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学生和老师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一方面,对学生传统知识能力评价评价,力争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增加对沟通、合作、表达等多元能力的评价。

3、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及时评价,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回答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不太准确的回答要及时鼓励,并通过追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小组活动后,教师随机的指派一名同学为小组代表,他发言代表整组水平,由于代表的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评价就成为了动力。

评价表:

评价主体 评价说明 得分

学生

(自评) 1、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2、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4、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小组

(互评) 5、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小组其余3人评价,取平均分)

6、注意力集中,倾听他人发言(同上)

7、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同上)

教师 8、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9、学生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10、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篇6: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由学生搜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源,扩大自身认知空间,增大其信息量,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确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一思想政治下册第七课的内容。在第一节分析作为消费品载体的商品服务市场的基础上,教材自然过渡到了消费的直接过程和消费者,第二节侧重于消费的有关知识,其中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关消费者知识的最重要部分,同时又是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第七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之一。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高一学生具有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他们虽然在初中已学过这方面知识,对这一方面知识有所了解,但也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记忆上,理解的不是很深。高中政治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是什么,而且还要能够学以致用,并指导实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学情的具体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机构和途径

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同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同时也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合法权益。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作为消费者,明确自己的各项主要合法权利,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本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从内容上看,掌握消费者的权利是什么并不会感到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具体分析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则很重要;从实践上看,作为消费者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该怎么解决是本课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楚怎么办,在现实操作上才能更好指导实践。

教学难点:消费者合法权益产生的客观依据。也就是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本课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把它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法:自学指导法

学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把自学、讨论、对比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整合”提供平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中综合、集成、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形成一种全新的更易于人接受的处理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多媒体技术是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性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手段。

教学准备

一周前布置预习本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框题知识,并思考相关现实问题;搜集并精选相关时事材料,设计并印发“问卷调查”,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流程,整个准备过程为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及进课堂讨论创造有利条件(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资料搜集情况,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组:消费调查,第二组:为什么要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三组:消费者的权利是什么;第四组: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即怎么办。然后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应大体涉及: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什么样的侵害?怎么解决的?)由学生针对以上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反馈,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认识:必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以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针对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做出调查,并结合多媒体,演示其成果,比较直观,使调查结果一目了然。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为新课教学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步

由于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可能理论上把握不够准确,在这里教师加以积极指导,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阐述:(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统一关系(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学生概括得出结论:消费者权利的实现不只对消费者本身有利,而且对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在这里媒体展示使整个知识呈现由繁变简,便于知识掌握。

第三步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由学生广泛搜集与本课消费者权利相关的一些案例,经过整理,剪辑,能够以最简洁的方式达到最具有说服力的效果。使学生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并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说明各项权利,弄清消费者的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的联系。

设计意图:这里多媒体它集声、像、形为一体,使知识点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形变有形,更加直观形象。同时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制作时政课件,发人深省,并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讨论中观点碰撞,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基本上能了解

①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

②知道解决争议的途径:

在以上知识的呈现上学生可能只看到权利的维护,而忽视义务的履行,这里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要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设置讨论题:如何看到知假买假(师加以指导,生搜集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主持这部分课堂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平等性和参与性,而且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通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探讨、去分析、去发现、去自我完善,提高他们分辨良莠的能力,这本身就是给了学生个性表现与发展的最好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篇7: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阎老师《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过程作了整体设计,其主要特点有: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究竟有哪些,这些权益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阎俊老师在授课中没有简单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以生活中牙膏消费为例,并由此及彼剖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费现象,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认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体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探讨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现象的分析紧密结合,有助于从三个维度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与导行的统一。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多种学习方法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阎俊老师设计的模拟购物、典型案例剖析、问题讨论等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致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消费者依法维护权益的知识,经历了观察、反思、思辩、质疑等多种学习方法的锻炼。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在本课教学中,阎俊老师从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义三个层面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逻辑清晰,说理透彻,师生活动恰当。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也能够对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义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篇8: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思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满足了日常生活开销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出门旅游,一来人们可以欣赏各地的美景,二来人们可以放松劳累的心情。但是近几年逐渐增多的旅游者权益受损事件,使得旅游者不但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反而增添了许多麻烦,最后身心俱疲。虽然国内有《旅游法》,但是由于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且不利于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

当旅游者在旅途中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其有权享有相关法律的保护,目前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旅行社方面

旅行社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旅游者在旅行线路上的选择,旅行社有条理的计划也让旅游者在旅途中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但是有的旅行社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夸张描述旅游计划,或者故意用低价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等到旅游者签订了相关的合同之后,才会发现有些条款并不属实,旅行社的此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公平交易。并且在旅游过程中,旅行社降低了服务标准,并没有完全按照签订的合同来履行旅游计划,旅游者在旅途中不仅没有放松身心,反而会增添许多麻烦,旅行社此种霸王条款严重损害了旅游者合法权益。

(二)导游方面

近几年,经常会有媒体报道,很多游客在跟团旅游时被导游强制性要求购物等行为,“黑”导游的此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旅游者的权益,还让所有导游的名誉受损。要知道导游是整个旅游团队中最重要的一坏,并且与旅游者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旅游社的形象。导游强迫旅游者消费、改变原计划的旅游线路等行为,在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将整个旅游团队的形象抹黑。

(三)相关管理部门方面

由于我国现有的《旅游法》并不完善,使得旅游者在旅途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妥善解决,这大大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二、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的关于旅游方面的法律并不完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是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各地大规模的开发旅游景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旅游者也得不到良好的旅游体验。只有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事业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享受旅行社服务的过程,良好的服务能够让旅游者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在旅途中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就无法实现其精神生活的需求。对旅游者来说,优质的旅游服务、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等条例是旅游业的行业宗旨。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旅游业的管理者们加强日常管理,努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这样才能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不仅能够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参考世界各国旅游法律制定出旅游法的草案,直到2013年10月1号起,实施的《旅游法》保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提高旅游者的法律意识

《旅游法》的出台既保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使得旅游者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当旅游者在旅途中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在执法时能够有法可依,重视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为旅游者有了相关的法律意识,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旅游中拥有的合法权利,一旦出现权益受损的问题,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让不良旅行社、“黑”导游无法逃避法律责任,从根本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拓宽旅游者维权的渠道

国家通过颁布《旅游法》使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让旅游者在旅途中轻松无忧,也让旅游企业能够更好的服务旅游市场。但是仍然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旅游者无法进行维权,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旅游者维权的渠道过于单一,一旦在旅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旅游者只能通过事先与其签订合同的旅行机构来解决,而在旅途中提供服务的不仅仅只有旅行机构,这样就造成了问题无法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只有拓宽旅游者维权的合法渠道,才能让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篇9: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一、金融消费者的定义及特点

金融消费者,指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或者是家庭的需要,去接受金融服务或者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的个人或者单位。这类消费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传统金融服务中的消费者和购买基金等金融产品或者直接投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前者可以包括投保人、存款人等为了使自己的财产得到保护和一些为了使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增值或管理控制风险而接受金融机构服务的人;后者主要是有盈利的动机,他们与金融机构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对等性,却仍和普通消费者有着质的共同点。

金融消费者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金融消费者的主流具有固定性。从金融消费者的基本含义中可以看出,这种特殊性的消费是存在于个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由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撑,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国家在大力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其提出一些限制和管辖。这其中一方面在于金融业必须在一定准则和法律规定下才能正常地运转,所以金融机构在制度方面具有固定性;另一方面是针对个人的管制,从事金融行业的自然人会受到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而金融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也受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的保护,这也突出了它的固定性。

2.其行为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如金融消费者的定义所说,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会与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交易关系的实质是接受金融服务或者是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例如,使用银联储蓄卡服务、银行信用卡支付等银行提供给个人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了给自己的资产或者为某个个体提供保障等之类的保险公司给消费隔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还有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给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由于消费者在刚开始接触这类产品或者服务时,并不是十分了解,这类的操作必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消费者从陌生到熟悉会有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这也便是金融消费与一般消费比较起来的特殊性。

3.金融消费目的具有个体性。个体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是为了满足自身或者家庭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我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消费行为,这是一般消费都具有的共性,而金融消费者这样的特性尤其突出,例如,个人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便是为了投资能够产生的回报;在购买基金也是为了日后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银行储蓄是为了获取利息或者为了给将来生活积蓄一些可调用的资金,信用卡购买和消费是为了满足购买的需求和方便等。由此可见,金融消费者一般都会以盈利或者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去进行金融消费或者接受金融行业的服务,这也充分说明了金融消费目的的个体性。

金融消费主体的固定性、行为的技术性和目的的个体性凸显了金融业的消费与其他一般消费之间区别还有联系,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也预示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应该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殊性。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业日益壮大,合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利于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趋势。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消费的研究,主要从制度和立法两个方面来浅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1.制度方面

首先,由于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性,生产者总是掌握更多的信息,是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一种支配的低位,而消费者自然就成为了相对弱势的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也是为了保护这类弱势群体。针对金融消费者方面,它所具有主体固定性,以及金融消费所具有的技术性,而且金融机构相对于其它行业,其雄厚性和复杂性远远要高出很多,因此一般的金融消费者可能并不能够具体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合法权利,才会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总体来说,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了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金融消费求偿求助权和享受金融服务权。

金融获知权是指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享有获得与金融有关的必要的知识,包括服务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权利,金融经营单位则有义务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真实知识或信息。

金融消费自由权是此类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该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意愿自主选择金融单位、证券营业部和保险公司等,消费方式、消费时间和地点均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不合理干预。

公平交易权是当金融交易双方签订合同或者形成法律关系时,双方必须遵循一些诚实信用、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金融单位或机构不得强行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不得在全同或法律关系中制定规避义务和违反公平的条款。任何交易双方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不得违法相关的法律条款的相关规定。

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是指要确保存款、信用卡和股票等资产的保密安全。在金融消费活动中,资产保密权不受侵犯,是消费者最基本的一项权利。保险公司、金融单位、和证券机构等有义务采取有效的一切措施,包括按法律规章和操作程序办事,防止事故发生,保证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

金融消费者的求偿求助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依据合同规定向对方请示赔偿,如得不到满足,可以向相关部门反应,请示法律援助、聘请法律工作者为自己代理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享有金融服务权是指金融消费者有权享受任何金融交易中明文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提供的文明优质服务,比如:银行和信用社对破(损)币的无条件的兑换服务等。

由于一些相关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义务制度还不够完善,采取保护消费者的措施也相对比较薄弱。

比如,司法机构对于消费者权利侵害案的立法过程比较缓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案件并不能很快有效的解决;某些监管机构并没有针对金融消费者的问题设立单独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部门;并不向刑事法案一些有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并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如何去收集金融侵权行为的信息等。

由此可见,首先制度上缺乏对金融消费者的独立保护;二是保护制度也缺乏一些协调性和适应性。

2.立法方面

首先,立法观念上,某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参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按部就班,并没有考虑到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不够人性化和规范化。。

其次,立法技术上,我国并没有具体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规和制度。

三、如何完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当下,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一词没并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人认为必须依靠第三方力量—政府,才能够使金融行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才能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1.实体权利的保护

实体权利包括了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的消费者所具有的具体权利,主要有: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金融消费求偿求助权和享受金融服务权六大类。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金融服务即消费者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享有账户服务、基本保险服务、消费者教育等基本金融服务,术语消费者福利;另一类是风险性的金融服务,消费者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服务以获得资产增值,例如购买股票或者其他理财产品,体现了消费者的公平发展权。

在不同领域中,对于消费者权利保护是不一样的,比如金融消费中,监管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以体现监管安全与公平的价值取向,而其他领域中可能就不会涉及到公平交易权或者的是涉及到另一些更多的权利。

2.程序保护

因为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实力无法衡量和对比,当彼此发生纠纷时,必然消费者一方会处于劣势,所以往往会造成不公平。而程序保护便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廉价或者是免费的诉讼保护和非诉救济,为普通个人提供方便。

四、总结

金融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国民金融财富和固有资产的不断增加,金融消费行为也日益增多,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显得格外重要。同时金融消费者也要明白自身拥有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在有效的法律范围内要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论文主要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广大的金融消费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丽敏: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

[2]徐 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究[J].东方法学,2005.

[3]李彦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06.

篇10: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和探索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负责为学生学习提供有计划的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教师的收获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在于使学生思考了多少现实的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要加强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知识,又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以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及其语言表达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篇11:试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近年4来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加强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在旅游过程中尚还存在_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立法 旅行社以及旅游者三方面来共同努力 一起构筑一个良好的旅游业市场。本文从旅游者合法权益侵害现状与原因、必要性、法律对策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者 合法权益 受损原因 必要性 完善

旅游者是离开住地以寻求改变精神状态、获取最大的身体和心理满足.达到精神愉快过程的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的旅游者或者单个的或者团体的资费出游的消费者。从这一定义来看.旅游者本质上是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明确对消费者的范围作了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中规定的消费者的九大权利在旅游者身上也同样适用。

一、旅游者合法权益侵害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有关旅游的投诉也在逐年增多。旅游者对旅游消费的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在旅游者的投诉中包含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降低食宿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旅游景点与时间、强行安排旅游者购物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旅游者维权意识不强和有关旅游的知识不够在旅游过程中.其实最能够做到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是旅游者自己。旅游者维权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维权意识的觉醒.旅游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作为旅游消费者的我们.应该主动的了解有关旅游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旅游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在旅游中自身权益的内容以及维权的途径等等。这样,我们从自身方面为很好的掌握了维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的提高的维权效果。

(二)旅行社自律性不强由于旅游活动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还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部门.因此作为旅游组织者,旅行社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律意识,熟悉、掌握、遵守有关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诚信、守法经营。在《旅行社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也作了明确规定: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旅行社并没有做到.例如:虚假广告宣传、擅自在旅游途中改变行程或者降低住宿标准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说明。我国旅行社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

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旅游者角度来考虑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旅游者的弱势地位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旅游途中,旅游者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或朋友,有时还是孤身一人,又身在异地,加上为了不影响玩耍的心情,当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真是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此时作为旅游组织者的旅行社一方。恰恰也看到了旅游者此时的尴尬处境.因此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在旅游结束后.旅游者往往会感到身体的疲惫,急切希望回家休息.因此往往会对旅游途中的侵权行为采取不再追究的态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此时,旅行社面对纠纷也采取要么不承认或者承认却对处理的事项一拖再拖的态度,让旅游者感到无可奈何。第三。在众多的旅行社中.其中很多旅行社的身后都有行政机关和旅游行业的支撑.而旅游者的身后没有任何行政机关和行业的支

撑.他们只有孤军奋战。第四。在产生纠纷后的诉讼中,不论在时间、金钱还是旅游专业知识上,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行社都占有大大的优势。普通的老百姓难以与这些强有力的经营者相抗衡。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里.旅游者赢得战争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了。

(二)从旅行社和旅游业角度来看旅游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旅行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旅行社数量增多。也就形成了旅行社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同一条旅游线路往往是多家旅行社在竞争.各家旅行社在价格上一般都相差不大。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时.更加注重的是旅游服务。也就是说旅行社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除了优惠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优良的服务。这样旅行社自身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里生存下来。如何才是优良的服务?具体来讲,我认为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旅游社向旅游者介绍旅游项目时,应实事求是。不欺瞒旅游者。包括旅行费用、交通和住宿条件、景点安排等。第二。在旅游中.应该严格履行之前签订的旅游合同中约定的事项,也就是说应依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向旅游者提供服务.全面履行其合同义务,以保证旅游者利益的实现。第三,在旅游中。旅行社应当保证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旅行社作为组织者。就应该尽自身的义务保证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旅游中.旅行社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暴力、意外事件等对旅游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害。从旅行社自身出发。切实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让旅游者真正收获到快乐。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才是旅行社服务的最终目的。

三、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一)立法上的完善为了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利益,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虽然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制定了旅游地方性法规。很多城市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国务院也对《旅行社管理条例》作过修订,但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综合性旅游基本法。旅游纠纷不断产生.现有的相关法规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鉴于这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上予以完善

1.制订保护旅游者权益的单行法规。虽然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仅仅靠这些非专门针对旅游者权益的法律还无法完全有效调整我国的旅游中的法律关系.仍然需要一些专门的旅游方面的立法。该法规与《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食品管理法》等消费者保护特别法具有同等地位,我们可以在该法规中.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求和方式作全面具体的规定。该法的制定.最大的好处在于既可以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让旅游业良好发展。

又可以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旅游消费者的权利及保护措施.可以更加有力的保护旅游者的权益。

2.在各种涉及旅游者权益的立法中明确规定旅游者的权益在我国,涉及旅游者权益的相关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我们可以在这些法规中明确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途径,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旅行社自身上的完善作为旅游活动中的一方当事人.旅行社也应当在自身的管理与行为上进行完善.以减少甚至避免与旅游者发生纠纷。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贡献出自已应有的力量旅行社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管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一,要提高自律意识。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用实际行动维护好企业自身的形象,用守法、诚信经营打造企业自己的金字号牌。第二、要遵纪守法自觉自律,在旅游活动中的各各环节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并主动到相关单位办理好认可的文件或者准许经营的文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旅游服务。第三、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在旅游进行中或者旅游结束后出现的问题.应该主动解决问题或者积极配合旅游者解决问题.赢得行业内外的好评.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篇12:初 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

描述315消费维权的作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维权,人人有责”,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麦苗社区别出新裁地以辖区内的小伢儿为对象,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消费维权课”。 下午四点多,同学们陆续来到社区,在张书记的组织带领下,孩子兵团向三里亭的联华超市出发,这次的教学课堂就设在跟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超市。来到食品区,大家停住了脚步,张书记指着货架上的物品,告诉我们:“选东西除了看价格外,一定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期的食品就不能食用,否则会危害健康。”我们听了立马对眼前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十足像个质检员。

张书记还教我们无论在哪里购物都要记得索要发票,万一东西出了问题可以找商家退换或者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结束,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他们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让他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购物消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社区今后一定会多多举办类似课堂,全面增强了孩子们的维权意识。

上一篇:人生情感哲理经典名言下一篇:柳树姑娘教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