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2022-09-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电子商务的普及, 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购物模式。但是, 由于网络购物市场尚未规范, 致使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仍然经常处于风险之中。纵观我国对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不难发现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一、网络消费者及网络消费者维权的特殊性

( 一) 网络购物及网络消费者

网络购物从本质上讲就是出卖人通过网络媒体发出要约并交付标的物、买受人对要约做出承诺并支付价款的一种商品交易方式。网络购物的虚拟性、间接性的特点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服务的风险。我们知道, 经济法追求全社会范围内实质性的正义和公平, 强调以形式不平等达到实质结果的平等, 对关系全局的特殊领域、特别行为和经济弱者的具体人格予以倾斜性保护, 这使我们研究网络购物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颇有意义。

网络消费者, 是指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通过网络购买或者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人。网络交易非面对面交易的性质, 在经营者没有充分公开商品信息时, 往往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处在风险中。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 增加了经营者欺诈的可能性, 使得网络消费者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劣势, 因此有必要关注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其实行倾斜保护。

( 二) 网络消费者维权的特殊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经营者通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经营者为了营利, 极可能置诚实信用等商业道德于不顾, 通过非法手段去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这种情况发生时, 消费者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与普通消费者的维权相比, 网络消费者的维权具有其特殊性。

1. 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在传统交易环境下, 商店里的营业执照表明了经营者的身份和营业场所, 交易对象一目了然。而在网络购物中, 消费者得到的关于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往往仅限于经营者的电话号码和银行账号。至于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名称、产地等, 消费者很难在网页上看到, 一旦发生纠纷, 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2. 管辖法院难以确定

网络购物引发的诉讼, 确认管辖法院并非易事。首先, 在网络购物中, 经营者并不会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现实身份或地址, 要调查清楚需要经过不少的周折, 所以被告住所难以确认。第二, 合同履行地难以确认。在买卖合同中, 对合同履行地的规定各有不同: 若买方提货, 即在提货地履行;若卖方送货, 则在收货地履行。目前, 对于网络购物属于提货还是属于送货的问题难以确认, 因而造成确认合同的履行地十分困难。

3. 寻求救济困难、成本过高

由网络购物纠纷引起的诉讼, 往往会耗费大量社会成本, 还会给法院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在证据调取方面: 首先, 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难以被查明; 第二, 网络交易双方往往对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及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及售后服务等没有具体的约定; 第三, 网络销售者一般不随产品开具相关的收款凭证, 以致无法获取重要证据; 第四, 异地调查困难重重。除此之外, 网络购物中所涉及的标的额往往不高, 若依传统的诉讼或者仲裁模式来寻求救济, 则会陷入消耗成本过高, 严重浪费司法资源的局面。

二、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 一) 知情权难以保障

知情权, 是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当前, 网络消费者知悉真情权受侵害的表现主要有: ( 1) 虚假信息。网络购物中交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和信息的不对称给经营者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同时, 虚假网络广告的发布也影响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 ( 2) 网络欺诈。网络欺诈是一直是网上购物的大敌, 不良经营者进行网上欺诈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另外, 网络经营者在商品定价方面的随意性也为其欺诈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定价虚高、虚构原价、不同经营者对同一商品定价差异较大等情况时有发生。

( 二) 公平交易权难以实现

网络消费者与网络经营者进行交易活动时享有获得平等的交易条件和交易结果的权利。在网络消费中, 侵害公平交易权的最突出表现在: ( 1) 格式合同的运用。网络消费的格式合同是指网络销售者为了在网络上销售商品而事先制定好的合同, 该格式合同以电子版本在购物网页上展示, 想要进行交易的任何网络消费者对于格式合同都无法进行修改, 只能被动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 ( 2) 退、换货困难。很多商品交易成功后, 当消费者发现商品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或与商家的介绍有出入时, 可以申请退货和换货。虽然我国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以法律明文规定了消费者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权利, 然而在实践中, 一项经营者仍然会找各种理由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有时甚至直接在格式合同中明文规定某些商品不得退换。

( 三) 交易安全权受到威胁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保障其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 然而比起传统购物, 网络交易的开放性使消费者的这些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 一旦不良的经营者出于牟利的目的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出售, 势必会给消费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危及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 四) 求偿权得不到有力保障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中, 可能会由于质量、价格、计量等方面的原因, 而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方面的损害。对于这些损害, 从损害赔偿的一般法理上说, 当然要予以赔偿, 以补偿受损者、惩戒致害者、保障基本人权、维护市场秩序。可是在网络购物中, 网络交易主体真实性难以确定, 一些不法经营者往往利用网络购物中的这一特点逃避责任, 致使消费者的求偿权形同虚设。另外, 即使找到了赔偿者, 管辖法院以及法律的适用也都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三、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建议

目前, 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由于网络消费者担心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对网络购物这一行为裹足不前。任何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可能会缺乏许多要素, 但是绝对不能缺少消费者。一旦广大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失去信心, 必将导致这一产业的最终衰亡。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促进网络购物向着健康、和谐方向迈进。笔者在这里将主要叙述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司法方面的建议。

( 一)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立法保护

1. 进一步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交易模式的变革推动规则的演进, 这几乎是交易发展史上的永恒规律。笔者认为, 针对我国目前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应该及时采取立法措施, 弥补现行法律的不足。

在201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中, 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成为了新消法修改的亮点之一。新消法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包括: 其一, 新消法的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了网购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其二, 新消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旨在强调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其三, 新消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五十六条第九款的规定有益于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这些规定改变了网络购物消费者权利保障缺失的法律困境, 然而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今后的修改中需要予以考虑的问题: ( 1) 对知情权的法律完善。明确赋予经营者主动披露信息之义务。 ( 2) 对公平交易权的法律完善。法律应该明确网络格式合同提供方的合理提示义务, 限制格式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 在发生纠纷时, 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 3) 对安全权的法律完善。在网络商家市场准入方面, 也要实行强制性登记许可制。

2. 慎重出台新法

目前, 我国的《电子商务法》迟迟没有出台, “网络钓鱼”与网上诈骗泛滥成灾, 构建网络购物的法律框架, 制定网上购物的基本法律及单行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我国应参考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根据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和交易特点, 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定电子商务法的成功经验, 尽快制定我国的《电子商务法》。

( 二)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1. 建立有利于消费者的管辖规则

我国目前无论是在传统消费者保护方面, 还是在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保护方面, 都没有确立有利于消费者的管辖原则。我国目前对网络交易纠纷案件的管辖原则是以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实施地为一般, 以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为例外, 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网络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应该实行以消费者住所地管辖为原则, 同时尊重消费者的意志自由, 从而保障网络消费者损害赔偿权的实现。

2. 强化司法机关对网购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充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是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 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手段。司法机关对网络购物侵权民事责任的追究是保障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键, 应当重点把握侵权责任主体的确认。网络购物侵权责任主体应该界定为, 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约定事由, 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承担侵权法律责任的人, 包括网络购物的经营者和网络购物平台的提供者。在交易中逐步推行准入制和实名制, 是认定责任主体最有效的方式。

3. 建立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制度

网络购物中, 大多数是小额交易, 在合同履行出现问题时, 面对诉讼成本高、诉讼难度大等问题, 网络消费者往往自动放弃维权。针对网络购物中出现的纠纷, 除了运用小额诉讼程序, 还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在线调解和在线仲裁的制度, 使用加密的电子邮件或者加密的聊天室, 甚至还可以使用科室会议技术, 克服地域问题, 方便、快捷地处理网络购物交易纠纷。

4. 加强规制网络诈骗行为

强化网络犯罪的刑事司法工作能够加大不良经营者违法的成本, 使他们不敢再进行此类行为, 从而减少其对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威胁。鉴于网络诈骗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技术性, 笔者认为司法机关必须安排一些具备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专职司法人员来办理此类案件, 公安机关也应设立专门的“网络监察局 ( 处) ”, 并设立审理网络犯罪的专门队伍。

总之, 维护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任重道远,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 促进我国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 改善我国网上消费环境, 增加消费者的信任, 提高网上消费水平, 加快网上消费市场的发展, 使我国实现网上经济的腾飞发展。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上购物走入了普通大众生活, 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相关法规的滞后性, 使消费者权益在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中容易受到损害。如何切实全面的保护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已经成为网络交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网上消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解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网上购物,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电子商务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2] 饶传平.网络法律制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3] 阿拉木斯.网络交易法律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 蒋虹.网络虚假广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2) .

上一篇:城市地下给水管道工程重点环节质量控制下一篇: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