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2024-04-14

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抓校本课程促内涵发展

——安稳中学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我们通过比较“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所以我们在开设校本课程时紧紧依托学校、依托教师、围绕学生进行。2013年,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特色项目进行推进,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或学校所在区域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山区,学生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首先从校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学校教师、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针对校内资源,我们可以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深入推广,同时搞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项目,让学生乐中学、学中获。其次,寻找挖掘地方资源,我镇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煤文化,人人皆知,很容易推广;二是羊肉文化,可以作为品牌进行深入挖掘。

二、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与经验

校本课程建设是领雁工程项目校的一大任务,结合重庆市课程计划规定课程辅助课,我校挑选了部分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开设了体育舞蹈、篮球、乒乓、书法、趣味美术、阅读、科技、棋类、唱歌、羽毛球等17个兴趣项目,全校学生根据自愿报名参加1个项目的学习,一学期后可重新报名。通过兴趣项目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长得到彰显。我校有一名学生叫李启文,毛笔书法基本功扎实,小学多次参赛获奖,为了让曾经在小学阶段受训的学生能继续走下去,我校在没有书法特长教师的情况下,由李启文指导大家继续学习书法。尽管这样的方式质量不是很高,但学生很投入,很喜欢。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区和区级竞赛,获得较好成绩。篮球、乒乓项目获学区团体第一,科技组和田径组参加綦江区比赛,分别首次获得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三、校本课程建设具体举措;

(一)领导重视、资源整合、管理到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课程。学校通过召开“四会”(行政会、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广泛宣传其重要性,提高大家的认识。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尽可能开设更多的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实施过程中,将此项工作纳入辅导教师考核,每次活动学校教导处都要检查。

(二)保证时间、地点、教师、课时四落实

为了体现校本课程的连续性,我校固定了任课教师,校本课程任课作为工作量落实到人,要求有教学计划、教学记载,鼓励创编教材。固定教学地点,互不影响。固定课时,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课,作为全校课辅课集中辅导时间。

(三)把校本课程当做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我们很多教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本擅长所学专业及所教学科,其余特长类比较欠缺,所以我们倡导要做一名好老师,更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你就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有所特长。要求没有特长的学特长,有特长的进一步提高水平。目前,教师们参与的兴趣比较浓厚。

(四)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学有所长

我们要求学生要有新型的人才观,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适应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甚至有一定特长就是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博学、学会、学精。当然,初中三年,时间太短,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四、今后打算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是我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后,我校将形成系统开发,由活动开展向教材化、课题化发展。

篇2: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介绍

安稳中学地处綦江最南端,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处于硬件不硬、软件较差的学校,现有学生493人,教职工35人。近3年在上级部门的重视下,学校建设了班班通、物理化学实验室。但教师数量不足、学科教师欠缺一直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尽管如此,学校还是人尽其才,努力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年来,我校践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开发,不断强化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规范管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优化国家课程质量,深化地方课程研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成为身心健康品行优、基础扎实思维活、兴趣广泛能力强的社会人。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宣传,树立新的课程观

过去,一直存在重视国家课程、轻视地方课程、缺乏校本课程的现象,认为只要把国家课程实施好了,学校就发展好了、学生就发展好了。为了纠正这一误区,学校在制定三年规划中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列入学校的重要发展项目。学校多次通过教师会议,强调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树立全面的育人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规范设置课程,开齐开足各种学科课

按照重庆市教委制定的课程计划,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由教导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发到各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特别是从上学期起增加的课程辅导课,我们采取集中安排、分类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彰显个性,从而把课程辅导课落到实处。

3、科学安排现有师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教师来得少,留不住,每年都面临缺学科教师的尴尬。我们只有采取不等不靠的态度,盘点教师总体情况,尽可能根据教师专业进行安排,实在不行,就安排教师上临近学科,确保每个学科有人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们就边学边教。在实施艺术课程时也是较头疼的事,我校没有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只有安排在这方面有一点基础的教师担任,教学质量不是很高。在落实课程辅导课方面,组织教师自己报项目,经学校审查进行落实。

针对我校师资缺乏和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增加教师;二是鼓励教师参加第二学历进修,形成一专多能;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新教师更多关爱,让他们能安心下来、扎根下来;四是抓住我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大面积提升教师素质;五是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加快成长步伐。我校为了确保新课程的实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目前配置了远程模式

三、两台投影仪、多媒体班班通、物理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体育器材也比较齐。

4、积极实施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我校作为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在当地率先实施课改,这方面上级对我校的要求和力度较大。近几年我校一直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推出了“四段六步式”(明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解放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益。

5、规范教学行为,减负高效。

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按照市、区教委相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执行一教一辅,无乱定教辅资料现象。

坚持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时间。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6、改革评价机制,科学使用考试结果。

对教师的考核实行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全面性和有效性相结合,让干实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不吃亏。

对学生评价:平时实行学习小组的捆绑考核、期末实行小组内得分和期末考试成绩得分合并计算。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和今后思路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很大改观,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近年有篮球、乒乓、书法、艺术操、、科技等项目在学区和区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3年科技比赛我校获乡镇初中学校团体第8名。目前,我们在继续挖掘地方资源,争取在农民版画、苗族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今后,我校将继续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篇3: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北川中学既是一所发展潜力很大的学校, 又是一所承载着巨大关怀和美好愿景的学校。在新学校建成后, 配备了一流的硬、软件教育装备, 目的在于办出高品质有特色的教育, 真正感恩社会, 实现办学目标。北川中学的教育竞争力、教育内涵和办学品质的提升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有力的支撑。为此, 学校领导及时确定了“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 学校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建设,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并在各项工作中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立足学校管理和教学需要, 做好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具有功能齐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

1. 功能用房、专用教室配套, 设备设施完善

学校配备了网络管理中心1间;信息技术教室3间;专用多媒体教室98间;校园广播管理中心1间, 室外音柱20个, 室内广播190个;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1间;阶梯教室 (带多媒体设备) 3间;英语语言室1间;紫荆礼堂1个, 附带总控制室1间;清华远程教室1间;校园广播站1间;专用多媒体备课教室2间;运动场专用音响设备1套;室外专用真彩LED显示屏一块, 长虹52英寸电视机8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套;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共333台;笔记本电脑60个, 各科室办公用计算机共38台;学生教学用计算机150台。

2.课堂教学系统完备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仪、电子白板和视频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3.校园网络系统

(1) 校园广播系统采用计算机程序加分区控制方式, 终端遍布校园, 除教育教学之外, 学生广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进行广播。

(2) 校园网采用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采用Cisco Catalyst4503—E双核心交换机, 分为有线、无线、刷卡系统等三套网络, 有850余个有线信息点, 网络中心千兆光纤到各楼层, 实现有线无线的全覆盖, 建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体系。

(3) 建立了北川中学校内外独立的网站, 并与省、市教育网实现了链接。

(4) 目前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招标阶段, 建成后,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又将提升一个档次, 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

●●注重实用性与开放性,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长期工作。学校领导高度关注, 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使具有北川中学特色的信息资源库初具规模。

(1)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师计算机网址收藏等方式分享优质资源, 主动建立与中央电教馆、四川基础教育资源网等资源的链接。

(2) 建立学习型、资源型校园网站。学校网站栏目丰富、功能齐全, 在学校宣传、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另外有部分学科二级网站、学科资源等页面也都在网站主页中设有链接, 网站还为学生开辟了计算机作品展示的空间, 各种类型资源都实现了共建共享。

(3) 链接数字图书馆系统, 丰富了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学校采用链接的方式分享四川省和绵阳市数字图书馆系统资源, 既节省了开支, 也大大加快了学校资源建设的进程, 丰富了学校数字图书的内容。

(4)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购买了教学应用软件、光盘, 订阅了《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刊物, 配合数字图书资源, 满足了学校的需要。

●●建立机构、完善制度, 着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1)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 由学校教学、科研副校长分管。

(2) 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配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 专职教师6人。

(3) 将教育技术工作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建立教育技术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

(4) 设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教育技术中心人员与学科教师同等政策, 管理制度健全。

(5) 设备保持完好率达98%以上。

(6) 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力度。提供丰富、多层面的教师发展机会,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1357”工程, 前期实施“八个一”项目, 包含对青年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要求及如何通过网络与名师适时交流学习。

●●多元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 也不是资源, 而是教师的素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必先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 其中包括了教师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教育方法策略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此, 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县、市、省、国家和海外的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构建开放而具活力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

1. 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近三年来, 学校利用多方资源搭建培训平台, 并选派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其中包括: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绵阳师范学院“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香港圣保禄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30余个培训项目, 累计参训人员达2313人次。

2. 认真组织校本全员培训

学校先后以假期集中培训、学期计划培训、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培训, 岗前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蹲点学科组单人辅导培训等方式组织培训工作。

(1) 美国思科公司对学校教师进行电子白板运用培训, 合格率达到100%。

(2) “加拿大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班, 学校英语教师踊跃参与, 结业率达到100%。

(3) 全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初级) , 参与率、达标率均为100%。

3. 鼓励教师自我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学校通过全天开放的网络以及教育视频等,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辅导;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优秀课件评比、优秀导学案评比等活动;利用“北川中学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平台, 请中心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在各级网站、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并建立个人网页和开设教育博客等, 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素养。

4.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卓有成效

(1) 98%的教师具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初级) 合格水平。

(2) 学校每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感恩杯”课堂教学大赛, 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导学案设计, 在初赛、半决赛、决赛时100%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 在四川教育网绵阳教育“交流互动”专栏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

(4) 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较大提升, “高效课堂”的改革意识越来越明显。

(5) 近三年, 学校教师参加县、市、省、全国教学竞技比赛有83人次获奖,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品质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 学校明确提出以科研促进教改, 以教改强化素质的方针, 制定了《四川省北川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试行) 》和《北川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试行) 》, 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组认真执行, 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到目前为止, 学校已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省市级课题、校本主题研修课题各1个, 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 个个搞教研”的良好氛围。

(2) 2011年春季, 学校申报了省、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高中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 聚焦课堂减量增效。2011年秋季, 中央电教馆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集体备课方式及效果的实践探索》在学校开题, 以此为突破口, 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两次集体备课, 时间在6课时以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快速促进备课方式的改变, 并把集体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 使得学校在教师队伍年轻、生源水平低的情况下, 连续四年获得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评估特等奖。

(3) 以应用为重点,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和运用, 借助网络, 广泛下载、整合教学资源, 使教育技术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现在学校有98%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 为了落实学校打造“特色教育”的核心工作, 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八个一”项目,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业务骨干, 同时为国家级课题校本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平台。学校要求各学科青年教师运用网络环境, 开展“拜一位名师”、“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等活动。以系列活动为载体,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学校98%以上教师能熟练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常规教学及艺体、特长、活动、实验课中,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2.以运用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实践的融合

(1) 在2010年12月, 学校承办的绵阳市教科所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上课高三质量分析会上, 学校3位教师和外校3位教师一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上课、交流, 提升了交流的层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2010年11月, 绵阳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在北川中学举行, 学校体育运动场专业的广播音响设备为比赛添彩, 通过实践应用, 积累了运用设备的经验, 提高了广播技术运用水平, 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3) 2011年11月, 学校与北川陈家坝初中建立“结对”关系, 两校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 并且商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教育研究, 目的是帮助陈家坝初中实现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4) 自从2008年以来,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满怀感恩之心, 建设北川文明新县城”项目连续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在活动中广泛运用网络查寻资料, 收集数据, 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答辩, 使6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篇4: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1.项目实施概况

1.1项目实施的地点和规模 今年汪清县按照省农委分配的任务,安排2个水稻、3个大豆、1个玉米6个万亩示范田。按照州农委分配的任务安排水稻、大豆、玉米3个百亩高产攻关竞赛田。水稻万亩示范田分别建设在百草沟镇和大兴沟镇,共涉及15村,851户农户,面积20113.87亩;大豆万亩示范田分别建设在汪清镇、春阳镇和罗子沟镇,共涉及19村,360户农户,面积30185亩;玉米万亩示范田建设在东光镇,涉及6村,196户农户,面积10051亩。在我县开展的6个万亩示范方共涉及40村,1407户,60349.87亩。按省农委的要求,我们在攻关竞赛田内开展了农户之间的竞赛和比拼,共涉及3个村,30户农户,面积473.5亩。

1.2种植品种及关键技术 根据汪清县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和生产条件,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合各乡镇种植的优良品种,水稻主推品种:东稻4号、松辽6号、松粳6号、吉农大37、五优稻3;大豆主推品种:黑农51、垦鉴43、黑农48、合丰55、黑河38;玉米主推品种:吉单519、龙单13、牡单9、垦单22。示范区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集成采用配套技术。水稻集成推广技术:根据品种特性,因地制宜确定最佳播种期,培育壮秧,机械旋耕、耢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适当追肥和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集成推广技术:重点示范推广高油、高蛋白品种。采用机械翻耕、打垄,机械精量播种。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集成推广技术:选择示范耐密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机械翻耙、起垄、机械播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用化肥,适时喷施叶面肥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2.具体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高产创建的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检查验收、总结交流等具体工作。

2.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省、州农委对高产创建工作的安排与部署,结合汪清县生产实际,县农业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汪清县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技术措施。

2.3落实相关补助措施 依托种植大户开展高产创建,对万亩示范方内的种粮大户开展深松深耕、旋耕镇压、机械播插等专业化服务给予补助,起到较好的典型样板作用,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2.4认真组织高产竞赛活动,做好验收工作 以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为突破口,以评比奖励为手段,组织种粮大户、示范户开展玉米、水稻、大豆高产竞赛活动,对参与竞赛的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并根据实施方案措施,组织农技人员对竞赛农户进行测产验收,对活动中产量高成绩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好的农户给予了表彰奖励。

2.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省、州农委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今年全县6个万亩示范田共安排项目资金96万元,其中,用于物化补贴46.08万元;高产创建竞赛奖励资金1.92万元;对示范田内的种粮大户机耕补助费用40.8万元;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费用2.4万元;高产创建信息印刷等费用4.8万元。

2.6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活动档案 每个示范片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产量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标明万亩示范片位置、涉及村组、编号、田块面积等。要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案、示范农户信息、工作记录、作物长势分析、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为项目督查、考核、验收提供依据。

3.项目取得的成效

通过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项目镇作物生产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玉米、水稻、大豆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多点测产、实际收获以及农户走访调查,并经过专家组验收,今年,百草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76.7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3万吨;大兴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19.9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2万吨;东光镇玉米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619.9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15万吨;春阳镇大豆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170.1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2万吨,增产幅度明显,从而促进了全县玉米、水稻、大豆大面积增产丰收。

篇5: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本年来,我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为切实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太和中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建活动,不断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以德育人,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五爱”、“四有”、“三德”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国旗下教育,从国情、道德规范、法律常识、文明礼仪、先进模范人物的集中介绍等方面进行教育,将理解大道理,贯彻大原则同正确处理身边小事联系起来,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教育。学校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使得人人都做“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践行者。

学校注重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通过签定《诚信承诺书》等方式,要求太中人严守诚信,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遵纪守法,尊敬师长,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独立完成工作,考试不舞弊,守信义,重承诺,待人以诚,处事以实!

三、全员参与,共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

1、加强精神文明宣传载体建设。目前,学校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的舆论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非常活跃。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争创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德育标兵、优秀班团干、优秀团员、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和先进班级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党员、教学骨干等评比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文明风气的上升。

3、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带动,倡导学习研究之风。主要以师德教育为动力点,抓好思想政治学习;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抓好业务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发展点,抓好技能培训;以教育科研为制高点,抓好教育教学研究。

4、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开展的运动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远离了低级趣味和黄赌毒。

四、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我校大力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管校,全面推行校务公开,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等民主管理制度。这些做法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构建绿色、自然和谐的校园

1、校园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2、环保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人人争做环保的践行者和卫士,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有力的整治,确保了食堂烟窗排气、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013年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些许小成绩,但今后我校还将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争创县级文明单位。

太和初级中学

篇6:2013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13年)

办学特色是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办学条件,能够持久推动学校工作发展的优质教育和管理项目,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是和学校发展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基于这种认识和学校校情,近年来,学校秉持“育人先育德,德智并举”的教育理念,本着提高育人质量,注重学生品行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原则,提出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绪、思维习惯等等。成功的教育都是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校创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始于2011年9月。当时,学校在总结以往德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作未来的发展目标,深入发掘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扩大工作范围和更广阔的工作思路,反复思考制定了以“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学生提出了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劳动习惯、节能减排习惯、安全自护习惯八大方面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并细化为27项具体要求,之后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狠抓落实、重在坚持,初步形成特色。这一特色项目经过全体师生持续多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即将完成实施阶段。现将本年度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管理体系,强化队伍建设

我校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常规管理,健全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网络。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处、德育室、少先队、总务处、各完小、教学点负责人等部门相关人员,构建包括校长、部门负责人、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在内的所有有关人员都积极广泛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这样由上至下,又总到分,各个部门,所有教师形成整体,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都围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个主题来开展。

二、规范教职员工行为,发挥表率作用

孔子曰:“身正不令而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我校应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先”的理念,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理论实践,全面提高学校教师师德水平和全面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并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学习教育系统先进人物相结合,以树立崇高信念,增强发展动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构建以政治理论、文明建设、业务技能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平台,以完善的会议和学习制度为保障,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有效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教导处、德育室、少先队、总务处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和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了“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三、明确思路,寻找载体,切入得法。

工作确定后,学校多次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师大会布置工作,总结经验。

工作中,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动态管理,学生们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学”—“做”—“行”。“学”即学习学校方案中制定的各方面行为习惯养成的行为准则;“做”即按行为准则去做;“行”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做使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使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心灵的行动。同时,还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从点到面的培养,即培养锻炼孩子们由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慢慢向具有多个好习惯努力。

四、注重细节,狠抓落实,重在坚持。

1、以德育活动为原点,着力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学校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岐岭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常规》中对学生一日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使孩子们行动有了明确的准则,同时,学校德育处注重抓学生常规的落实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五星少年争章”活动,确立了“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并详细规定了五星争徽章标准。同时为每个班级设计了“学生养成教育日评比展板”,以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卫生、住宿、就餐、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行为习惯自我表现为依据,由班主任及时、准确地进行填写。让学生通过比一比一周来谁获得的星最多、通过师生的民主评议等形式,评选出本周的“五星少年”,颁发并佩戴不同意义的五星少年徽章。并将每名学生一周来获得的星数记载到《学生养成教育跟踪记录》里,以备期末全校表彰“五星少年”使用。通过争章、颁章、护章,鼓励学生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

同时,学校还自编了《学习习惯三字歌》、《纪律卫生习惯三字歌》、《住宿生活一日常规四字歌》、《文明礼仪拍手歌》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记忆、检测的过程,逐步使各项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学校还始终坚持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考察,以查促检,全面激励。德育处、值周教师每日课间楼内、外站岗巡查,值周生每节课课间分楼层、室外站岗监督,指导学生养成上下楼轻声慢步礼让的习惯、课间室内外遵纪习惯、走廊及甬路右侧一路纵队行走习惯。监督学生不良行为发生情况,并设计了各教学班“学生行为习惯周记录总反馈表”。将每周各班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方面表现的优缺点,设计成一张总反馈表,所有班级都在一张表上进行体现,每周五放学前将反馈表及时下发到班主任手中,便于班主任及时发现班级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便于班与班之间的对比和了解,促进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同时,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全校师生共同总结上一周学生在行为习惯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缺点,表扬突出的集体及个人,布置本周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做到每周一个主题,每周都有新要求,并通过争“纪律卫生标兵班”“纪律卫生流动班”,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学生。

在周总结的基础上,还对每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目标。在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上做到有总体计划,有阶段计划,有总体总结,有阶段总结,持之以恒的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抓细、抓实。

我校由于半数学生是住宿学生,对这些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寄宿制办学经验,学校制定了宿舍养成教育目标,展开了系列行为训练,并在宿舍管理上将“看--促--查--赛”这一主线贯穿于学生的寄宿生活中。

“看”是由值周队看管学生从教学楼到宿舍的回寝情况。

“促”是由生管教师督促学生洗漱、就寝。要求学生在洗漱中做到“三统一”“两整齐”,“三统一”即:时间统一、打水统一、洗漱质量统一;“两整齐”即:洗漱工具带齐、洗漱队伍整齐。督促学生在就寝中做到“睡前五问一上”,即:问自己的衣柜整理没、问自己的衣服收回没、问自己的衣服更换没、有要老师帮缝补衣物的没、有生病的没。

“查”是由教师和值周队员逐寝检查起床及就餐。要求起床速度快、被褥整理快、晨跑集合行动快;拖鞋在鞋架上一条线、脸盆在架上一条线、毛巾搭成一条线;开门窗通风。就餐是否做到“两净(静)”,即饭碗吃净,桌上干净;“两有序”即去食堂就餐是否有序,吃饭过程中是否有序。

“赛”是开展了叠被、洗餐具比赛,“标兵寝室”“优秀寝室”、“文明住宿生”的评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处理能力,又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更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

在规范学生思想和内部行为的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校园文化布置,用“墙壁说话”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将伟人像、名人成长故事、尊师敬长故事、爱国故事、名人刻苦求学故事等各方面有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悬挂在教学楼走廊内,并在各班特色展板上提出了日常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内容,每班一个样,让墙壁说话,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学校的担当区、教学楼走廊、厕所、绿化带等场所,都有对学生习惯要求的指示和语言,使学生们时刻生活在处处受教育的氛围中。

2、以教学活动为基点,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德育教育。我们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领导在听课、评课、查阅教案时,不仅看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将能否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德育教育,能否通过本科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听、评、阅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主题教学教研活动,反复落实和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转变学生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取得的阶段成效

1、学生的变化。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的转变表现在:(1)在课堂内做到使用普通话。(2)乱扔纸屑的习惯少了,教室和卫生区干净整洁。(3)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4)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进步。(5)课堂上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作业书写习惯有了明显提高。

2、家长的变化。

通过家校协同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家长的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们在学校的家校活动中,行为举止也显得规范了,我们的家长已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3、学校的变化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学校里,孩子们中间热火朝天的开展着“五星少年”争章活动,孩子们比、学、赶、帮、超的热情高涨,行为习惯明显规范。教师们也在“五星级办公室”的评比活动中踊跃表现着,近两年多来,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师生们的表现多次被上级领导肯定和表扬。

篇7:安稳中学2013年特色创建工作总结

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是教育发展之需,是全体师生、家长之愿;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关于“平安创建”工作号召,落实“平安”创建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整体推进”以及“打防结合,防御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创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原则,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发动和依靠广大师生,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确保政治稳定,校园秩序优化,法制环境规范,安全工作改善,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工作局面,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形成维护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实现“五有”、“五无”的总体目标,即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有良好的治安状况,有较强的治安防控能力,有不断优化的教育社会环境,有可靠的安全感和安全保障;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和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造成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造成师生伤害严重后果的安全事故。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工作重点

1、认真开展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要坚持以为人本的思想,深入扎实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要拓展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图片展、VCD片、多媒体、法制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积极倡导“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力争取得最佳实效;四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违法行为,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五是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2、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及时修改和完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要依法管理教师,既要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又要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行不端、违纪违法和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对学生的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障学生权益。

3、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一要务必树立对学生极其负责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在安全方面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二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学校饮食、卫生

安全、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安全常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教育面达到100%,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三是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做到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不出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校外非正常死亡事故,保证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4、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校内综合治理的工作务度。重点要落实“六查”:一查安全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情况;二查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和畅通情况;三查学校教学、生活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卫生安全、卫生标准;四是查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教学用具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五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安全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六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确实筑起一道防淫秽、迷信、反动信息等的“防火墙”;加强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5、建立联控联防长效制,深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远离网吧”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的安定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李贤宗任组长,副校长普国华任副组长,校务会全体人员各班班主任教师为成员。共同抓好活动方案的落实。

2、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及时召开“平安创建”活动的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动员全体师

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平安创建”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完成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

3、加强督导,严格奖惩。校“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同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宣传推广活动开展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表彰;对工作不扎实、责任不落实,忽视平安创建的将予以通报,对因工作失职而导致重特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实行“一票否决”。

五、工作要求

1、要坚持依法治校,严格依法办事。在“平安创建”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2、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要重视解决影响学校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预防和化解内部矛盾纠纷,处置好各种突发事件。同时要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事故和矛盾的产生,努力把工作做在前头,解决好隐性问题,力争取得最佳实效。

3、要坚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平安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配合,并要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步调一致,形成整体合力,落实维护稳定各项措施,构筑稳定工作的新格局,保障和促进校园的平稳安全。

篇8:创建具有中学特色的教研组文化

我们认为, 教研组文化是从属于一个学校文化, 却又具有独立个性的亚文化, 是一个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设置教研组这级管理机构的目的就是为突出教学研究, 所以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一线组织, 是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教研组管理的对象是老师, 这个群体的个性又决定了教研组不能单靠行政命令、上下级关系来维持正常运行, 所以必须要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来凝聚每一个成员, 包括组内共同认可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体看是指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 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简言之, 它就是影响组中每个教师行为的“通行规则和思考方式”。这股无形的凝聚力就构成了“教研组文化”。

我认为, 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该呈现的是民主的、开放的、积极的、合作的和竞争的文化形态:

1. 民主。

教研组文化不是“教研组长文化”, 只有组员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 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在教研活动时应该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 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 并允许教师持不同观点, 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 在反思中提高。而组长应创设平台, 努力让每个组员发展潜能, 体验成功。这样在民主的氛围下, 最终形成的教研组文化里有每一个组员的贡献, 只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才是有生命力的、长久的。

2. 开放。

学科教研组内成员的日常工作, 时时刻刻都是在进行教研活动, 开放是教研组文化的本质属性。在开放文化的氛围中, 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形成一个多元并且随时更新的集体力量。比如, 教研组在备课环节, 大家能共同精选例题, 做到资源共享, 这样就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体现了一个信息多元组合的过程, 使每个组员在该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并反过来推动教研组文化的发展。“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只有以开放的胸怀汇集天下精华, 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

3. 积极。

“态度决定一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成为终身学习者。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的营造, 需要有高目标, 需要有压力, 需要组长积极带头, 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 也需要所有组员的支持。大家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而一同努力。

4. 合作。

大工业时代早已到来, 现代社会分工已经成为常态, 合作已经成为必需。作为思想工作者的教师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正因为“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我们拥有双份的思想”, 所以双赢的意识要根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中, 对内能够整体优化, 对外可以形成合力, 当我们团结一致, 我们的团队就会是最棒的!

篇9:20年沉淀 创建特色教学模式

2014年度第一期“科长培训班”已于5月5日至5月23日开课,为期15天。该培训以优质化课程设置与师资团队、精细化时间安排与服务,展现了别具特色的中关村学院教学模式。

课程根据学员的工作岗位特点及需求,按照1:1比例对校内、校外课程数量进行分配。校内课程以有效沟通、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执行力训练、公务员形象礼仪等专业讲座为主体课程(占80%),以中国茶文化、传统书法美术,培养实用摄影技能等体验学习为辅助课程(占20%)进行组合,旨在提高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素养。而校外课程以参观海淀区档案馆、学习海淀区区情为起点,走进知名企业、特色机构,实地感受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创新模式,对学员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为了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充电,在校内课程安排上,专业讲座被安排在一天的上午和下午,而午休时间则安排了文化素养体验课程。校外课程因学习地点、学习主题、对方接待等方面原因,安排每日最少2处、最多3处进行参观交流。15天的培训,采用一三五校内、二四外出的交替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形式,让学员耳目一新,避免了以往常规培训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同时,学院着力营造全新的培训氛围、雅致洁净的学习环境,提供宽松的研讨式学习形式,使学员完全放下工作时的紧张状态,全身心地感受学院提供的精致服务,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入主动接受新知识、开展创新性思考的学习状态,有力地保障了学习任务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教师寄语(排名不分先后)

程光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理论要联系实际,实际也不能拒绝理论指导。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的领导。以知识滋养心灵,以智慧应对挑战。

高宏存 国家行政学院

“科长培训班”经数年培训经验,已逐渐形成具有中关村学院特色的培训模式。课程设计精到,既有岗位需求的能力提升课程,也有文化修养的品格塑造课程;既有学院课堂里的“坐以论道”,也有现场教学的调研考察;既有老师主导的专题讲授,也有学员主体的自行积极参与。每一次学习的过程既是主持老师穿插、道白、升华的展现,也是学员们参与、体验、提高的实践。为中关村学院这期科长班点赞!

杨承军 二炮司令部军研部研究员、教授,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沐浴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春风,“科长培训班”已日益呈现出内容新、领域广、形式活、内涵厚的鲜明特征。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的是要为负担更重要的责任而筑牢自身承载能力。期待今后的教学能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入军营、走近群众,在社会风雨中历练才智、提升能力,为担负更重要的使命而积淀承载“大舟”的内力。

王晶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

如果把干部培训分成两代,那么第一代的工作主要是把大学课程移植过来,以弥补干部们读书不足的缺憾,而第二代培训就是解决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解决用学问提升生命价值的问题。中关村学院的“科长培训班”就是培训的第二代,它的教学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一站式体验,都是颠覆式的。

学员寄语(排名不分先后)

柴宏 曙光街道工委办

培训不应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对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进行全面的提升。爱上中关村学院不只是因为它别具一格的中式建筑,也不只是因为它内容丰富的课程设置。爱上中关村学院有太多的理由,是踏入校门时那惊艳的一瞥,是盈满小院的琴声、茶韵、墨香,是老师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是同学间的和谐友爱……愿中关村学院保持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越办越好。

杜湘玉 海淀区财政局社保科

这次“科长培训班”内容丰富。通过培训,我既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沟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沟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更要关注沟通对象的反应,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顿宝红 海淀区农村工作委员会社会管理科

从没想过我可以这样学习: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和环境,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在这样的地方学习,我变得更加平和。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

付凌云 西三旗街道文教科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过去的已经过去,无须与过去较劲,而应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如果你真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明天就一定更美好。

傅小葳 海淀区档案局业务监督指导科

管理者应当首先管理好自己。我通过本次全面、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知识和特色文化,更新了自己的观念。管理者应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更应顺应规律、以人为本、勇于创新。

高翠君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纪检办

校园内的鲜花绿植,教室内互动的课堂形式,讲师精心设置的课程,无一不吸引我。我收获了很多以前从不问津的知识,我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

高华峰 马连洼街道办事处民政科

在中关村学院的学习生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课程安排、老师的授课形式及内容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在岗的学员,二是学院领导及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每天午间休息时间安排的兴趣课程使大家在放松的同时学到很多知识。

黑煜 海淀区商务委行管科

本次“科长培训班”有很多新颖、创新的做法:首先,学习环境优雅、安静,让人心旷神怡,让我能够从紧张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放松身心;二是课程设置丰富,涉及很多领域,对工作和学习都很有帮助;三是代班老师认真负责、热情能干,对每位同学都关怀备至;四是午休时间安排的特色课程内容充实,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个人素质和修养得到提升。

贾敬贤 马连洼街道网络指挥中心主任

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学习是根本出路。学无止,艺无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需强化;修好身,做实事,把心系百姓的冷暖做到家。

赖东 海淀区环保局监理科

第一次来中关村学院参加培训,环境优雅、学堂温馨、老师热情、课程安排独特、学习内容丰富,使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我很享受这样的学习氛围。

李春荣 清河街道财务科

这次培训安排的课程生动、有趣,极具亲和力。通过培训,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也触动了心灵。

李军 海淀区财政局监督检查大队

我们在这里感受知识,感受文化,感受开放与合作。精心的课程安排,多视角的理论阐述,中西文化在此汇集交融,不仅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场思想盛宴,更让我们留恋这里的琴幽墨香。

蔡振西 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综治办

通过学习“有效工作与健康的合理调节”课程,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有效工作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进行合理运动,以求工作更加有效。

李良登 香山街道公共事业管理科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课堂老师的授课、体验式学习课程,又有实践参观学习。很多案例令人耳目一新,分析问题令人豁然开朗,可操作性强。同时,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我能够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问题,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李玲 曙光街道城管分中心

培训课程安排新颖丰实,师资层次较高。学习使我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了廉洁从政的意识。我将把学到的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刘平 紫竹院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

在中关村学院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该学院互动式的授课、体验式的参观和周到的服务,学到了知识。我的感受总结成四句话就是:走进名胜基地、学习名人智慧、得到名家指点、品悦茶酒书画。

刘守亮 上庄镇应急分中心

这次“科长培训班”办得很好,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同时也给我们这些科长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罗冬耘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规划管理科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方式灵活。通过培训,我学到了知识,补充了能量,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感受到了学习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宋琦 曙光街道公管科

学院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学院领导、班主任对各项工作的尽职尽责以及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认识自我、加强沟通及如何做人、做官方面的感受更深。

田海芳 马连洼街道残联

此次培训令我收获颇丰。一是培训方式新颖,不再是“满堂灌”,形式灵活,讲求互动;二是内容丰富,学院组织学员走出去参观,使学员们开阔眼界;三是授课内容多样,使学员的素养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王宏 西三旗街道工委办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新思潮、新理念。学院聘请的讲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王彦 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建设科

幽静雅致的庭院、琴韵墨香的浸润,澄净着我们的心绪;老师启发性的教导、同学互动式的思辨,开启着我们的心智。从认知自我的智慧选择到困之勉励的文化坚持,从国际风云的纵横捭阖到百姓餐桌的济世情怀,我们在接受、在感受,更在享受。

王学春 上庄镇纪委

通过这次在“科长培训班”的学习,我将自己的一段领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人生彻悟: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通的便是勇者;凡事皆有极复杂之时,拆得开的便是智者;凡事皆有极关键之时,抓得住的便是明者;凡事皆有极矛盾之时,看得透的便是悟者;凡事皆有重大之时,沉得住的便是静者;凡事皆有寂寞之时,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谢宏亮 曙光街道财务科

这次学习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采取互动教育和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我学有所得,对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以及增强公仆意识、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这次学习,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直观、全新的认识;二是增长了见识,作为行政机关的一名科长,既要懂得如何管理,更要懂得怎样服务,对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三是增强了执行能力。培训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判断力、结合力、纠错力,帮助我及时调整了领导与管理风格。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更应该珍惜今天和谐美好的生活,转变观念、夯实业务,为海淀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丽萍 上庄镇社会事务管理科

这次在中关村学院的培训使我掌握了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受益匪浅。一是培训营造的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氛围,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二是学会了分析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而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平常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明白了沟通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沟通必须从心开始;四是学会了针对不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管理。

张颖虹 清河街道计生办

这次学习使我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科级干部学习、成长的重视和关心。通过培训,自己在思想、理论、素质和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并结识了其他街道、部门的同事,加强了沟通,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奠定了基础。

赵增鑫 田村路街道司法所所长

中关村学院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让我们互认、互学、互相交流的同时,吸取各位授课老师给予的知识、思想、精神,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营养,使我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压力、宏观经济、市场热点、人生哲理、生活多彩、忙闲碰撞、信息碎片的时代,好文共赏、好事同行,每天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做一件善事,哪怕仅仅说一句暖心语,都是好的。

郑海燕 教育委员会财务科

中关村学院精心组织的“认知自我、有效团队合作”“中国茶文化”“有效工作与健康的合理调节”“情绪管理与团队沟通技巧”“海淀区区情文化及近年要事回顾”等课程,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合作交流,使我们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在学习中学习、充电、交友,收获颇丰。

邹建国 甘家口街道

这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花园式的校园、优美的环境,让我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我们既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又大开了眼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周春生 马连洼街道信访办主任

上一篇:不影响资质证明样板下一篇:街道办事处领导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