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2024-05-08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精选8篇)

篇1: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

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对话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09 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叶 帆

嘉 宾:

国防大学副校长 毕京京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部长 苏 宏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李昆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天刊登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编 者

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强军目标?

毕京京:梦想铸就目标,目标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运筹强国强军大业,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中国梦强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得到了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对强军要义的精确提炼,是对强军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强军实践的科学引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强军目标指明了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建军治军,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必须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自觉用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以大国军人的抱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二是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强军目标,就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领、要义,就既能确保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把握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

苏宏:首先,强军目标是党对军队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我军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习近平同志着眼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 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与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军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治军的时代课题。其次,强军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但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作支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人民军队的时代要求。最后,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总布局和路线图。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军队坚决听党指挥?面对新的战争形态,如何使军队做到能打胜仗?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如何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这些都是当前我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强军目标正是抓住了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李昆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军目标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筹划,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鲜明标定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道路,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目标规划未来,目标引领发展。强军目标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中,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和命脉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 3 心,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强军兴军的重要保证,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政治建军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持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怎样确保全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都是军队政治工作亟须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具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毕京京: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大方略,这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固本开新,确立起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新起点。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始终高擎“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这就确立了政治建军的新起点。二是明确主题,开辟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担负起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重任,既给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三是直面问题,揭开了我军以整风精神革弊鼎新的新篇章。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对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忘战懈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营容易受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由于军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使腐败在内部滋长,加 上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不够有力有效,我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政治建军,就是要抓根治本,向顽瘴痼疾开刀,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苏宏:政治工作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政治建军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误观点,我军一定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含糊,确保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政治建军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合格革命军人的标准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政治建军要使官兵铸牢军魂,打牢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解决好官兵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的意志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官兵爱军习武、忠贞报国的热情和激情。

李昆明:强调政治建军方略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时移世易,曾经的优势不代表永远的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军的优势正是敌人进攻的焦点。面对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险恶用心;面对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中 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党性原则弱化、革命精神退化、组织纪律软化、思想作风虚化等突出问题;面对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颜色革命”中败下阵来的深刻教训,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不仅具有极端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既是对我党建军治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传承,也是对历史和现实重大政治变局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建军治军的政治智慧、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们应如何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毕京京:我军能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密不可分。我军创建89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无论是百万大裁军,还是后来的历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总体上都是在机械化战争理念、传统大陆军体制、国土防御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局部改革。面对信息化战争新形态、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新拓展,我军只有进行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强国军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做到“六个着眼于”,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各个战略层面进行全面改革。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军事 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改革设计的全面落实,我军履行使命的能力一定会发生实质性跃升。广大官兵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跳出来,从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的小格局中跳出来,从个人进退得失的“自我设计”中跳出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作为,为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苏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人民军队未来的主动设计和塑造。当前,我军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提出的,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它所要解决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从根本上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于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事关军队未来的重大方面,将极大地改变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还很大”的现状,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贵在转变思想、把握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对于全军官兵来说,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要解放,行动也要讲原则,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来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李昆明:格局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读懂吃透改革精神,关键在于端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引领行动。思想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全军上下都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自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适应新体制、履行新 职能、完成新使命。要转变“置身事外看改革”的观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转变“以单位调整议改革”的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和“小团体”情结;转变“用个人得失论改革”的观念,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改革、大力支持改革。要恪守“三严三实”,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履职尽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为改革顺利推进作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主持人:军无法不立,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只有依法治军,才能从严治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毕京京:法治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军队的鲜明特征。我军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必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核心是要按照法治要求,推进治军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这“三个根本性转变”,就能 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强化全军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苏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也是秉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走向现代化的。在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分工日益精细化,军队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作战组织实施更加强调科学化。这些都要求军队在由大向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严格规范,用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国特色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尤其是要通过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治军方式,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切实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增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确保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顺利推进。

李昆明: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国家步入法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强军实践、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最重要的是让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官兵的内心,让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内化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基本素养,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从兵之初、干之初抓起,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起,坚决纠正和克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错误观念,使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 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带头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营造法治军队、法治军营的浓厚氛围。

篇2: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军队呢,什么又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呢?

我认为,世界一流军队不仅是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更是在军事理论创新、军队体系结构重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此,我主要想跟大家描述一下我心中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是什么样子的。

一是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毫不动摇贯彻政治建军的要求,保证部队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聚天下一流军事人才而用之。世界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军事人才,没有一流的军事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军事理论成果,也没有一流的指挥官和专业装备操作人员。要坚持战斗力标准,营造一流军事人才引育环境,创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仅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育人才发展人才。

三是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军队创造力,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形成互利共赢强军兴业新局面。四是各军种自我认同和充满荣耀。有人这样戏说:“陆军太土,海军太枯燥,空军飞不远,火箭军钻山窝,武警不如城管,战略支援搞后勤。”虽是玩笑话,却也反映了当下军人对自己军种的认同感不够和荣誉感缺失。此次军队院校改革,在原有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陆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和航天工程大学,各军种院校地位平等、各军种自主抓建,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我军种的认同感更强,荣誉感更盛。

五是冲锋在前的军人无后顾之忧。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解决好军人安置问题,保障好军人和军属合法权益,处理好军属随军就业和军人子女教育,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一门心思钻研打仗。

篇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该联盟的成员是我国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九校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

根据协议书,“九校联盟”将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优势互补,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其主要内容有: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打造国际知名的“C9”教育品牌;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学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联合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建立人才培养对口部门定期交流机制,进行相互间交流、学习和借鉴。联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青年导师队伍培训工作;设立9校合作联盟专门网站,建立9校间博士学位论文网上相互评审系统,共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联合举办以同专业本科生为主参加的联合野外考察、联合生产实习、联合设计实习、联合社会调查等各种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领我国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同世界一流大学接轨。

篇4: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上,始终保持深刻的定见和强大的定力,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跟风。

世界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第四次重大变革,就是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重新以文化统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防止大学变成单纯的科研工具和商业场所。

对于当代中国的大学来讲,文化建设的任务尤为紧迫。这种紧迫性,体现在世界高等教育回归文化本质的发展新趋向所提出的新课题,体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的新任务,体现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推进大学科学发展提出的新需要。

文化建设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各类量化的评价指标则为工具性的作用。偱本而求用,则用之不竭;以用取代本,虽能喧嚣一时,终难行远。中国的大学能否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以什么样的面貌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究竟能在世界一流行列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最终还是要看文化建设的成效。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着力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和教师、学生、干部、后勤等各个群体。

人无精神不立,校无精神不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文化上的旗帜,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抓住了大学精神建设,就抓住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对待大学精神,一要传承,二要发展。所谓发展,就是要不断地赋予大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不断地对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精神体系形成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流大学有崇高精神追求方成气象,有先进文化引领方有灵魂。世界一流大学,最根本的是质量内涵一流、教风学风一流、精神文化一流。当前,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进入了重质量、重内涵、重文化引领的新阶段,随着我们在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科研成果等外延方面不断逼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人才、制度、文化、质量、效益等内涵方面的建设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研究,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珍惜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弘扬高尚进取的大学精神。

我们坚信,当代中国的大学一定会在文化建设上,书写无愧于历史和先贤的新辉煌;一定能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大潮中,开辟中国气派、中国底蕴、中国格调的文化新风;一定能以文化建设上的鲜明成效,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民族心愿筑就圆梦的坦途!

篇5: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缺的是什么?这是媒体和社会对大学校长们经常性的拷问。我认为,关键还是缺“三大”——大师、大策和大件。

大师是根本。这里说的大师,不仅包括屈指可数的学界泰斗,还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教授。世界一流教授,就是受到国际同行认可和尊敬的教授。具体一点说,就是人家对你做的工作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掏腰包大老远地坐飞机,来参加你办的学术会议;或者愿意买好飞机票请你过去做讲演。如果一个大学里相当部分老师,享有这样的待遇,那么这个大学即便不是世界一流,也离世界一流不远了。如果限于各种条件,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也得知道世界一流大学的同行们已经做过了什么,正在做些什么。哪个学校能够把这个大“缺”补得差不多了,不用声明也就是世界一流了。

大策要搞好。大策就是学校的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的管理工作有许许多多方面,但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招到好老师,二是把好老师用好。我国的招聘入门关并不严,进来之后也没有办法退出,结果就是参差不齐。所以,当务之急是严把入门关;把好老师用好,就是让老师们心情愉快地、富有成效地工作。这需要充分尊重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提供一个与其贡献相称的比较合理的收入水平,等等。没有哪个大师的重大成果,是靠严酷死板量化的考核制度压出来的。

大件很重要。大件是个统称,包括所有教学研究工作的物质条件。有大件,没大师,大件就是个摆设;有大师,没大件,大师也会成摆设。大师和大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尤其是对自然技术类学科来说,没有适当的仪器设备,没有一定的实验场所,即便招来了大师,那也是对人才的浪费。即便是社会人文学科,也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包括良好的办公条件,畅通的网络服务,完备的图书文献和数据资料等。近些年来,不少大学硬件条件大大改善。但也有不少学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尽管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教学科研设施条件的严重短缺。

篇6: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编者按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在对高教领域的舆情事件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每期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舆情深度分析,以提供舆情的发展脉络、事件背后的深度思考,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1事件概述2015 年 11 月 5 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该方案于 8 月 18 日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15 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另外,《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使若 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总体方案》针 对这一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与路径。

《总体方案》的出台引发了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历久弥新的话题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再次关注和热议。2事件焦点

《总体方案》包括五大部分十八条。其中,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的建设任务有五项: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任务也有五项: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支持措施方面,政府将在总体规划和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和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和合力支持这三个 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投入支持:在组织实施方面,除加强管理以外,还提出了具体的有序推进措施,包括善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方案、开展咨 询论证、强化跟踪指导。

此外,《总体方案》还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每五年为一个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同时,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时间表:

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 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但是,《总体方案》并未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准给出明

确说明与界定。3高教界的回声

《总体方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规划,自然在 高教界引起关注。在《总体方案》公布一月有余后,高教界对此的舆论 回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总体方案》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并表达高教界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撰文《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于11月5 日当天(上午 11 点)发表在中国经济网,这当属在《总体方案》 公布后高教界最快的反应。紧随其后的当属我国一流学府的代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网对北大校长的采访于当日 12 点 22 分刊出。北大校长林建华表示,北大也有一个“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力争在 2030 年左右 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但他也强调,北大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和发展瓶颈。同样表达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信心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万立骏院士。中国科大新闻网 11 月6日转发了万立骏院士的《瞄准世界一流 全面改革创新 努力创建独具中国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文中表示中科大要秉承国家使命,在“统筹推进两个一流”中成为先锋高校。

第二,热烈讨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11月5日在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的采访时指出“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应邀做客人民网时也提出相似意见。

然而,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话题在过去一个多月间的不断发酵,高校校长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评判标准却表现出莫衷一是又不断碰撞 的态势。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采用比拼大学排名的这种奥运金牌战略;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认为,ESI 收录排名等评价体系重视国际影响力、基础研究、工程科学,而轻视行业社会影响力、应用开发研究、工程技术,简单采用 ESI 收录排名等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不利于国内工科优势突出的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担忧的是,国内部分高校按大学排行榜的某些指标规划发展,导致趋同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每一所大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结合其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发挥每所高校的学科优势,努力维持教育的多样性,避免“千校一面”。

第三,针对热议话题的冷静思考与建议。

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吹响后,来自高教界的回声中还有一种冷静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在接受人民政协网的采访(11 日刊出)时表示:《总体方案》实施应避免如下几个误区:一是不要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搞成政绩工程,少一点行政干预和各种评估;二是处理好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整体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关系;三是要关注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潜在影响,要坚持创新驱动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建国等人表达了对一流大学建设中财政支持怎么分、如何花、如何监管的忧思。魏建国表示以往支持资金分配很固化,基本是按照学校层次下拨不同的拨 款数额,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决定和政策考量,而非客观的标准,这导致了一些学校的不满。别敦荣认为需要警惕过度重视科研的现象。储朝晖提议,应该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与监管,合格的专业人员和高校 才可以拿到资金,不要再在财务上过度约束。

4媒体的声音在各类媒体都充分报道了《总体方案》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议 题。除了上述的对高教界人士的采访以外,媒体作为反映和引导舆论的 重要组织机构也表达了它们对该议题的观点。

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均站在民

族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报道或评论。为了让人们更形象直观

地理解《总体方案》,新华社还专门配发了图解版。新华社认同《总

体方案》的“冲锋号”的意义,直接使用了《中国吹响建设世界一流大 学冲锋号》的标题。而《人民日报评论员: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则首先回顾历史,“综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继而梳理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脉络,《光明日报评论员:为建设“两个一流”夯实内涵支撑》强调了内涵支撑对高教建设的重要价值。主要的商业媒体也纷纷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发表评论。《南方

都市报》发表社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慢工才能出细活》,文中指出《总体方案》可以算作是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高校的正式冲锋,是近20 年来最大的一次政府支持动作。其决心之大,规格之高,都体现了高层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意图与设计。虽然中国已经至少有 4、5 所大学进入全球排名 100 名之前,但大学作为学者的学术共同体,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选择符合学科和学校发展规律的节奏,还需要学校领导与教授的智慧与沉着。《新快报》发表评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改革当快,心态要慢》,批评了当前中国高校界以论文发表数量论英雄从而造成学术研究泡沫化、急功近利气氛蔓延的不良做法,相应地提出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抵制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5网友的态度

与高校界和媒体界对该议题表现出的虽有差异但整体倾向性较为一致的评判不同,出现在各类互动空间以及自媒体上的网友评论则体现出更为复杂的舆情态势。

从态度的性质和强度上来看,第一类是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表示欢迎,提出中肯意见或意见。如:天涯社区的《【民间语文 581 期】世界一流大学岂能是规划出来的?》一文,网友贾也一方面指出一流大学不是靠行政命令搞起来的,另一方面献计献谋,倡导“制度创新”。

第二类网友对建设一流大学议题持温和态度。如:网友扣扣在知乎上表示“这次新一轮双一流世界高校建设是985,211 的升级版,各高校原有优势将更加强化和固化。”匿名网友持相似观点“现在中国高校的格局基本就是52 年院校调整确定的,90 年代高校合并、211、985 都只不过在强化这种结果。现在既有格局已经形成,双一流也造就的不过是强者更强的局面。要想对既有格局造成冲击甚至颠覆,短期内基本不可能,长期来看个别性高校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或许可以。”网友“微笑,爱生活,爱旅游”认为这是“中央给各部属高校拨款的新一轮给付政策。。还是对部属(qin)高(er)校(zi)亲啊!”

第三类网友态度整体上呈消极甚至激进之势,但内部又有差异。

有网友将建设一流大学的时间表视为一种运动式的学校建设。还有网友戏言“当年还说赶英超美呢。。说呗,又不掉块肉”、“画大饼呗,这几十年没少画,要画到死。期间有人靠这个得利耳”

更有甚至,一些网友在该议题上表现出对西方教育的趋之若鹜、盲目崇拜的的心态。如网名为“弧度度”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中国为何无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当代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好比是中国微博与facebook 的差距......当代中国大学最根本的缺陷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而yuwang37在新浪博客上的博文《建设一流大学就是复制西方大学!》甚至妄言“(中国)可从来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为什么?私塾观念,封建余毒,清政府的裹脚布......什么才能进步,先尝一尝西方教育的味道,吸收营养,品出口味,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西方教授,校长,老师,实验室,来华授课,管理学校事务。全部西方理念,快速提高教育水平,直接培养出一流大学生。重点校园图书馆建设,引进世界先进图书......提升中国学生的知识面。拼命阅读,不吃不喝的程度。西方备课,西方授课,全盘西化......”。6舆情点评

纵观针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高教界、媒体界以及网友的意见态度,不难发现此次事件的舆情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经媒体披露出的高教界的回声主要集中在各知名院校的管理

层(校长)或知名学者,而鲜少看到占高校数量更大比例的一般院校的观点表达,更遑论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和高等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广大学生的真实看法。而后者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自媒体的形

式,以网友态度的面貌得以出现。这反映出媒体的把关标准和新闻价值

判断准则依然存在某种精英化意识。

第二,从高教界的回声和媒体的评论中,不难发现二者对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议题虽有忧思和微词,但更多的是在高度赞扬其重要价值前提下的献计献策。这一议题中的媒体框架具有“向外(国际)

看、向上(一流)看”的价值预设。换言之,排名靠前的西方声名卓著的老牌高校成为媒体认同的潜在竞争目标和楷模。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议题中几乎没有看到媒体自觉自主地将一

流大学建设与我国教育资源公平匹配相联系的报道。有趣的是,正是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了高校建设与农村教育的紧密关系。12 月 3 日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扩大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学生比例,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公平的上升通道和向上的希望。”“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能力建设,使更多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第三,将网友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的多元化的态度与媒体界的声音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张力。在这个议题上,媒体的声音与网友的评论俨然成为两个判然有别的舆论场。媒体的舆论场表现出精英式的傲慢,对网友舆论场内的多元观点倾向态度冷漠。在他们的报道中不仅很少看来对网友意见的引用,更没有对网友多元观点 的回应。而网友舆论场对媒体报道与评论后面的价值判断更是表现出排斥、抵制乃至颠覆。如何促使两个舆论场形成良性互动是需要进一步思

篇7: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之一。创新不断推动现代大学走向经济社会大舞台,在服务国家发展、引领先进文明、增进人类福祉等方面承担起重要使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作为贯通科技、产业、社会创新体系的枢纽,创新型大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赋予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进程中,需要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作支撑。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校应认真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发动开放创新的强大引擎,主动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统筹谋划创新型大学建设。

一、培?B拔尖的创新创造型人才,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水平的创新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宽厚基础、卓越能力、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杰出人才。创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完善交叉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政策环境。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推进“四个课堂”衔接融汇,即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丰富“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境内社会实践,加强“第四课堂”海外交流研修。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应依托自身科研优势,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促进学科、人才、科研良性互动,以构建高峰学科为牵引构筑科研高地,以汇聚一流人才为抓手激发科研活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构建完善的创新网络,推动校内创新网络与校友联系网络、社会服务网络、国际创新网络的连接互动,形成多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对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主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新的理论、思想和文化成果,建设高端智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

三、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营造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

治理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需要深化大学治理架构改革。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构建责权统一、各尽其职的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公平宽松、相互合作、和而不同的创新生态圈。打造接轨世界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发展融入全球网络、汇聚国际资源,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篇8: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论文

一、牢记国有企业政治属性, 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铁路货车公司作为神华集团路港板块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保障集团煤炭外运提供充足可靠自备车源的重要责任, 是集团生产经营的核心骨干力量, 应当时刻牢记共和国长子的特殊使命, 无论社会思潮如何风起云涌, 始终牢记自身的国有企业政治属性,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保障党委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才能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 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首要政治责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货车公司党委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增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 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2. 党委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货车公司党委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 对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 及时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中充分体现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及方针政策, 从而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正确贯彻执行。

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打造钢班子、铁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办好中国的事, 关键在党, 而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始终体现国有企业政治属性, 保障和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关键在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 党委领导班子是领导核心, 广大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货车公司党委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 全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 打造钢班子、铁队伍, 保障国有企业坚定政治方向, 激发党建工作生动力, 形成企业蓬勃发展的力量之源。

1. 坚持抓好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货车公司党委要始终将党委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工程”, 努力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工作中, 货车公司党委坚持把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加强素质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重要内容;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主要目标;坚持把依靠员工群众、建设和谐货车, 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内在要求;坚持把健全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根本保证。

2. 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货车公司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觉悟最高、业务能力最强、工作业绩最优的党员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公司党委要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 坚持抓好党员学习教育, 明确目标考核要求, 对各级党组织的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认真落实党务干部培训、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及支部政治学习等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增强推动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能力和本领。二是要以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坚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货车公司党委在总结前期党的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等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 结合实际, 提出“五抓五促五带头”的活动载体, 使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了明显提高, 纪律上有了明显增强, 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 作用发挥上有了明显提升。

3. 狠抓作风建设, 形成廉洁自律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无小事。货车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决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集团21条规定和公司26条措施, 坚决反对“四风”。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坚持延安整风精神,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对照“三严三实”要求, 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检查、大检修、大扫除, 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树立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同时, 要全面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和纪委承担监督责任的具体要求, 继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 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和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制度, 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 不断提高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的反腐倡廉能力和领导人员拒腐防变能力。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马克思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发展潮流, 国有企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武装党员领导干部, 更好认识规律, 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

1. 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为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方法。货车公司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要紧密围绕落实新一届集团党组战略部署, 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诊断新要求, 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分析货车公司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谋划企业发展战略, 创新管理提升, 提高企业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发展局面的能力, 更好地推进公司各项事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2.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重视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都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货车公司点多线长, 生产单位分布较广, 要继续坚持好党委领导班子包保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安全生产、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保五包”的工作模式, 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真正掌握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倾听和解决职工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实际困难, 真正保持党员领导干部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加强民主管理, 听取职工群众意见, 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验管理, 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强化对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四、发扬啃骨头、钉钉子精神, 稳妥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习总书记指出, 要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迈进。国企要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货车公司已经成长为拥有48000多辆铁路自备车, 3个运营检修基地, 年运量达2.7亿吨的铁路自备车专业化管理企业, 面对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提升压力、安全生产长周期压力大、煤炭市场下行波动对自备车运营效率影响等不利局面, 货车公司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 敢于啃骨头, 敢于涉险滩, 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这场攻坚战。

1. 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货车公司要在深刻认识、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总要求重要论述的基础上, 坚持把巩固和增强货车公司国有企业政治属性、提升自备车企业检修运输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货车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 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企业活力, 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按照集团部署和要求, 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司分转子改制工作, 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和成本管控等各项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以增进职工福祉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推动改革, 激发职工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改革合力, 共享企业改革成果。

2. 切实把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货车公司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全局角度统一筹划部署, 既要深入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创新, 又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在改革中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推动公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生产经营方面, 货车公司要以建设世界一流货车管理企业为战略目标, 加快公司改制后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力度, 推动新建自备车检修基地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形成以检修成本管控为核心,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党的建设方面,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 不断激发党建工作内生动力和活力, 形成一套好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 形成合力, 共促发展。

五、培育特色货车文化, 持续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建设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同样适用于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长期工作中的行为积淀, 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 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建设培育符合企业实际、全体职工一致认同、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真正发挥其凝聚人心、营造和谐、共识创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货车公司党委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创新载体和选树榜样入手, 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发展的精神家园。要把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追求, 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员工准则, 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与形、固化于制, 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 成为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构建和谐企业的思想纽带, 培育独特的社会主义中央企业精神。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干部职工的思想。

总之,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更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指导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货车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研究分析铁路自备车行业发展态势, 精心谋划公司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 努力开创事业新局面, 为建设世界一流货车管理企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梁小军, 符卓.提升铁路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铁道货运, 2006, (10) :14-17.

上一篇: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论文下一篇:工程管理专业暑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