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04-13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篇1: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蒙、汾渭河和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棉基地。黄河为中华儿女的生存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沿黄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形势,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黄河健康生命的必经之路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上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其实质是:人类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维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潜力,维护自然界能够长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类福利的增长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水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部分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若没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就没有发展相关产业的物质基础,就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城乡生活、生态与环境等需水量不断增加,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很多工业项目不能上马、农业灌溉保证率低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所以,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且要世世代代发展下去,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别无选择。

2.影响黄河水资源利用中的不利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经非常之少,在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也记不均匀,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6月~9月份,对流域内农产品的种植有不利的影响。如今,黄河还面临污染加剧的趋势,其废水、污水排放大量增加,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18.5亿吨/年,80年代增至21.7亿吨/年,90年代又增至32.6亿吨/年。目前,污水排放总量已经激增至40亿吨/年,每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万吨上下,氨氮的排放量每年是十三四万吨,分别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

全国排放总量的13.3%;黄河五类、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此快速的增长已经危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保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3.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倡导环境伦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使环境伦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人对自然界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当代环境道德作为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类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道德保障。只有借助环境道德的“内在制裁”和“外部制约”,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具有坚实的道德心理基础和道德行为保证。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基准,要求相应的法律体系以生态本位的理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而确立立法原则,构建法律体系,健全基本规范,并对现行法规做出相应补充和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维护生态平衡而使人类自身从中受益的同时,必然会更新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

3.2 要实施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和谐社会

3.2.1把农业灌溉作为节水的重点来抓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与降水量分布较适应的物。减少灌溉需水量。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效益的原则,实行减少渠系输水损失与减少田问用水损失相结合,水利节水措施与农业节水措施相合,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灌溉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节水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控制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对灌区进行改造,提高糟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采取喷灌、管灌、膜灌等措施大力节水;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工业,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意识。

3.2.2大力提高工业节水水平

工业节水要从水资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出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节水环保型产业。重点是限制高耗水产业,关闭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与此同时,要推进生产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化。

3.2.3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搞好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的节水和中水回用,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要积极推动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建设,使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环境用水、绿化灌溉、工业冷却和清洁用水等,努力建立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供应的体系和机制。

3.2.4完善节水政策体系建设

逐步提高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要积极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抓紧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晰初始水权,进行初始用水权分配,合理确定各级各类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二套指标体系,控制用水增长,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3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

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查清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科学地评价地下水资源条件。①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条件,严格实行用水管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② 要求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③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决策主张,利于引导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趋于协调。④根据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地下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3.4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资源地保护严格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准确把握水环境的容量变化情况并有效控制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点、面污染源;完善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体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大幅度压缩高能耗、多污染传统产业,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对一些污染重、耗水多的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排污标准对其进行限制,迫使其调整产业结构或进行技术攻关,达到防污、治污、节约用水的要求。以次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力地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篇2: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洪水威协、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以致出现了淡水资源紧缺、水危及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水利部、黄委会相继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终极目标,由此可见,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需要,又是实现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的要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山东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浅析

1前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水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生存发展中需要不断地管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就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洪水威协、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要求量与日俱增,以致出现了淡水资源紧缺、水危及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部、黄委会相继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由此可见,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需要,又是实现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的要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新的历史时期,水利部汪部长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黄委会相继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也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所谓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理解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同时能够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它几乎涵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黄河职工应当从水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即: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保护好、使用好现有有限的黄河水资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使其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的需求,又

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只有我们都能牢固树立这种思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就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山东省是全国重点缺水省份之一,当地水资源平均水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6%.黄河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资料显示,1951-1999年黄河进入山东河段年均径流量为382亿m3(高村站)。其中50年代高村站年均来水量为462亿,到80年代减少为380亿,90年代高村站年径流量仅有212亿,较多年平均偏少45%.由于流量严重偏少,致使黄河下游频繁断流,1997年断流量最为严重,利津站断流226天,且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从引黄形式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黄地区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580亿m3,修建引水工程4500余处,提水工程2.9万处,仅黄河下游就修建引黄涵闸96座,其中山东63座。灌溉面积在660 hm2以上的大型引黄灌区19处,设计引水能力2423.3m3/s,全省已有11个市68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总灌溉面积约200万hm2,自1965年复灌以来,全省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由70年代的70多万hm2,增至200万hm2,引用黄河水量逐年增加,70年代年均引水量为49.93亿,90年代增加到69.68亿,其中由于1998年全省干旱,年引水达123亿,另外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工程,和有限的黄河来水量相比较,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自99年以来,黄河水资源综合统一调度,防止了黄河断流,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黄河水资源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4.1面临的形势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整个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多,耕地多,水资源贫乏,特别是近年来,黄河河道径流量减少,水资源贫乏,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污染严重,水污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出现了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加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

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水法》的实施虽然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理顺,地方政府的干扰等因素,黄河水行政执法还没有得到地方政府及沿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之执法队伍缺乏对地

方的约束力度,工作开展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地方水事纠纷或者水事矛盾处理上由于受到地方政府干扰尤为突出。

4.2存在的问题

4.2.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黄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资料显示,黄河河川年径流量为580亿m3,扣除维持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200亿m3,和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量10亿m3后,剩余的可供水量为370亿m3,加上地下水可开采量110亿m3,则在无跨流域调水情况下黄河可供水资源总量为480亿m3.而据专家预测,在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后,流域及流域外供水区到201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520亿m3,远远超过了黄河的供水能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2.2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农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特别是山东黄河的主要污染源一是来自上游来水,二是长平滩区、大汶河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黄河,污染程度逐年增大,水质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个别月份超标发展到近几年的只有个别月份不超标,甚至全年超标。据资料统计,黄河干流60%以上河段水质属Ⅳ-劣Ⅴ类,污染十分严重。

4.2.3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灌区渠系老化,工程配套设施较差,管理粗放,大水漫灌等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和先进国家的0.7-0.8相比,浪费十分严重。5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5.1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执法机构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首先具有法律保证,尤其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健全执法机构,不断加强管理。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但各个法律之间还存在着交叉重叠、遗漏疏忽现象,以流域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水权划分、水事划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地方性法规、政策与全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有冲突现象,尤其是黄河水利执法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机构不健全,执法能力差,力度不足等现象。为此我们应结合新《水法》的实施,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早日制定出台有关黄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量调度、引黄供水等相关办法、条例、规范性文件,尽快形成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积极争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保障,为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法律基础。

5.2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行以流域或区域的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工业、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在一个多部门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下,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一是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配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明确流域与地方区域的事权划分,实施统一管理。二是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计划用水、放水通知、取水许可等制度,由国家统一分配水量,实行流量断面控制,地方政府负责用水配水,确保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在健全体制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黄河水资源,积极呼吁出台《黄河法》,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依法维护黄河水工程安全和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四是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厉行节约用水,以水定产,限制发展高用水产业,对现有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经济手段,加强黄河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五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实施丰蓄枯调,确保实现黄河河道不断流的奋斗目标。

5.3狠抓流域水资源保护,确保水质不超标

要把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国家、黄委重点项目,加强部门合作,加快治理步伐,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由黄委会统一负责,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完善加强水质监控网络,像黄河防汛一样,积极呼吁政府出台相应法规,实行省(区)界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是河务部门要加大黄河水资源监督力度,依法实施动态管理,搞好污染源的防治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全民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黄河部门工作的良好局面。

5.4提高治黄科技含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科技创新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科教兴水战略对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设备陈旧落的、管

理粗放、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从以上角度出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技术交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实行多水源联合运用、雨水汇集利用、劣质水处理重复利用等,多途径改善科技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在黄河涵闸管理上,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安装实施远程监控系统和水质、流量监测自动系统,确保上级调水指令的贯彻落实,最终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水质监测标准化、涵闸管理规范化、水量调度科学化。为黄河“四不”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持。

5.5制定近期及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制定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可以从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近期的行动计划中全面把握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态势,采取更具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战略,增强预见性、预防性。可持续利用规划要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前瞻性和现实上的可操作性,内容上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把配置、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5.6提高全民素质,增强节水意识

篇3: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构建维持黄河河流健康生命的新体系

要使黄河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 必须先使黄河自身具有一个健康的生命。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流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 其中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保证, 首先要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建设提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 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限定一个不可逾越的“保护区”,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

2 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

1999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水利部的部署, 制定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办法, 实现了黄河连续十年不断流。必须指出, 目前的黄河不断流仅仅是初步的, 使用手段单一, 基础脆弱。最终解决黄河的断流问题要通过行政手段、工程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 五管齐下, 还要再加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中, 工程手段是极其重要的调控基础, 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得益于下游94 座涵闸全部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管理, 因此, 要实现黄河不断流, 流域机构应具有对流域内特别是干流河道上控制性工程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开展流域范围内的节约用水, 尤其是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技术改造, 实现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建设平原水库, 缓解水资源危机

在河口地区修建平原水库, 做到丰蓄枯用, 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式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东营市地方大规模的平原水库建设是从1994、1995 年开始的。1994 年全市平原水库仅有4.31 亿立方米, 从1995 年开始, 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亿、千、百、十”蓄水工程战略, 即市有上亿立方米水库、县区有上千万立方米水库、乡镇有上百万立方米水库、村有十万立方米水库, 在全市开始大搞平原水库建设。截止2002 年, 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658 座, 总设计库容8.31亿立方米。其中, 大型水库1 座, 设计库容1.14 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7座, 设计库容3.73 亿立方米;小 (1) 型70 座, 设计库容1.91 亿立方米;小 (2) 型570 座, 设计库容1.53 亿立方米。平原水库的建设使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水的基本需要, 对区域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战略意义。下一步, 要继续搞好平原水库建设, 统一平原水库工程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提高工程质量,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地调蓄水量, 满足工业、农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等需要。

4 南水北调, 增加黄河径流量

通过南水北调, 将长江流域较丰富的水资源调入黄河, 补充黄河天然径流量之不足, 通过工程措施, 希望年调进水量300~500 亿立方米, 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问题, 才能真正解决黄河下游沿黄两岸生态需水问题, 保证黄河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 规划研究的向黄河跨流域调水方案主要有南水北调西线、引汉济渭和引江济渭入黄。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议书, 如果顺利, 有望在2020 年左右实现通水。引江济渭入黄方案供水目标主要是增加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输沙减淤用水, 减轻渭河和黄河下游淤积, 目前还处于方案研究阶段。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及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 根据项目建议书初步成果, 一期工程调水规模80 亿立方米, 可有效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 使2030 年水平全河多年平均缺水量减少到26.6 亿立方米, 达到供需基本平衡。如果2030 年水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能生效, 黄河自身的水资源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因此, 应加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力度, 力争2020 年前开工建设, 2030 年前建成生效。

5 以黄河综合整治为重点, 治理区域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日益增多, 严重污染了环境, 影响大、涉及范围广, 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实施江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力度, 全面考虑整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 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改善全流域的规划, 促进生态保护、水的有效利用, 合理开发森林、土地和水生资源等, 以求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形成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环境系统。具体要求是:确立统一的污染监测、管理和信息发布体系, 避免多部门联合导致的利益扯皮、监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省、市、县界断面水质、水量双控制制度, 强化七大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 建立总量控制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考核制度, 特别要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力度, 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压力, 有效制裁违法排污, 同时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治理, 有序有效地进行污染治理, 确保治一段好一段, 避免造成的花钱不奏效或“花大钱收微效”的局面。

摘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 黄河水是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除此以外可引用淡水资源寥寥无几, 如何合理利用好有限的黄河水, 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形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优化配置水资源, 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因此, 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各种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管理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管理,浅析

参考文献

篇4: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笔者就如何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科学治理和高效利用,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和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1、黄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

1.1缺乏统一管理,直接影响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目前,黄河系统内,“管”水的部门不止一个,比如黄河取水许可、水量调度、水质管理权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水政科、防办、供水处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管理。虽然各口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有时也轻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1.2法律保障办法滞后,影响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首先必须具有法律保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要求进行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一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健全执法机构,强化和完善水权划分,不断加强管理。就目前情况看,做为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对滞后并且在实际运用和操作上难度很大,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虽然黄河河务部门设置了水政水资源科,负责黄河水资源的执法和保护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单纯的水政执法已难以确保黄河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1.3经营管理办法不到位

自黄河水利委员会1994年开始在流域管理中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各委属单位向用水户实行了订单供水,协议供水、预缴水费等办法,但是做为黄河部门只管放水,很少真正把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办法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以使用水单位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权威无法真正到位。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协调用水户的取水,虽然,在实施中实行了“两水分供”的供水办法,但在取水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水工用”现象,同时也给水资源利用管理增加了难度。

1.4节水意识淡薄,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和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二是水费征收机制不健全,水价又偏低,不能通过经济杠杆来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节水办法;四是黄河供水部门实施“两水分供”办法难以保障,工农混放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黄河水约有70%用于农业浇灌,但目前大部分灌区由于投资不足,配套很差、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灌水技术落后,有些灌区大水漫灌、串灌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40%,用水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节水浇灌虽得到了世人重视,但因投入资金不足,节水进展仍很缓慢。

2、强化节水办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2.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和、理解和支持。在社会公众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树立水忧患意识,建立起水是稀缺资源、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各级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公众的水利法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力度,把水利法规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灌输到一切教育、宣传、研讨、学习活动中去,进一步加大公众法规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了解水、熟悉水、珍惜水,激发大家共同参与对水资源的治理、利用和保护,此举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2.2合理提高黄河水价,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黄河流域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水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同时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缺乏足够熟悉,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合理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也可以筹集资金,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等。

2.3加大基础投资,促使节约用水

加大引黄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对灌区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定期对供水渠道进行清淤排障和防渗漏处理,努力提高灌区工程标准和配套能力,减少水量损失。加强田间工程治理,大力推广渗灌、滴灌、喷灌及管道浇灌等节水浇灌技术,降低浇灌用水定额,严禁“滴、漏、跑、冒”现象发生。

2.4强化“两水分供”,杜绝农水工用

强化“两水分供”办法,杜绝农水工用、跑冒滴漏、转嫁供水用途、改变用水性质的事情发生,合理区分农业用水、产业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界限,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及时了解把握辖区水库蓄水动态和用水需求信息,改变过往只管渠首,不管渠道,只管放水,不管用水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供水管理由口到线、到片的延伸,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2.5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三条红线”,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黄河流域管理部门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三个关口:一是把住用水总量关,每个市、县用水总量必须控制在可用水量的范围之内,对突破区域可用水量控制“红线”的地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二是把住用水效率关,每个行业都要确定基本用水定额,超过用水定额的,不予办理用水许可审批;三是把住纳污容量关,引导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因过度排放加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篇5: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长垣县土地利用的调查,分析了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故道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作 者:王振宇 杨令 作者单位:王振宇(安阳大学,河南,安阳,455000)

杨令(河南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篇6: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利用气候模型结果和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的水资源. 根据IPCC DDC的13个系列的`GCMs成果, 结合黄河源区的实测气象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在未来100 a内的可能变化; 建立了考虑融雪和冻土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经验证该模型能够适用于黄河源区. 计算出了相应的径流情景, 分析了黄河源区水量尤其是水资源特性(径流的年内、年际分布)的可能变化;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需水量进行了简单评估.

作 者:郝振纯 王加虎 李丽 王振华 王玲 HAO Zhen-chun WANG Jia-hu LI Li WANG Zhen-hua WANG Ling 作者单位:郝振纯,王加虎,李丽,HAO Zhen-chun,WANG Jia-hu,LI Li(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王振华,WANG Zhen-hua(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2)

王玲,WANG Ling(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4)

上一篇:商镇中学举行初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下一篇:驾驶证考试模拟题库